CN216792610U -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 Google Patents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2610U
CN216792610U CN202220471010.3U CN202220471010U CN216792610U CN 216792610 U CN216792610 U CN 216792610U CN 202220471010 U CN202220471010 U CN 202220471010U CN 216792610 U CN216792610 U CN 216792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ns
myopia prevention
prescription
zone
corne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10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熠
蔡勇
尚利如
崔秀国
李国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710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2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2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2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在以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内表面、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轴的距离,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Description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背景技术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是一种安全有效用于屈光矫正,特别是散光较大患者的接触镜,并且采用虹吸式原理佩戴于眼表,不直接磨损角膜,对角膜损伤更小,能够长时间佩戴。近年来,由于高 Dk值、高弹性模量、亲水、抗沉淀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
在眼视科的临床医学中,光线透过眼球后若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可以称为近视性离焦;若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可以称为远视性离焦。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减缓眼轴的增长,从而防控近视的进一步加深。基于前述临床研究,对于近视程度仍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而言,若在其配戴处方镜片矫正视力的同时,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延缓其近视的进一步加深。
而现有的RGP通常只能用于屈光矫正,为了使RGP在能够用于屈光矫正的同时也能够用于延缓近视加深,需要对RGP进行多焦设计,即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镜片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区且各个功能区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弧形,例如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等。然而,对于上述RGP而言,由于各功能区的弧形不同而有可能在各区的连接处形成尖点,从而可能导致佩戴时舒适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且与角膜的前表面相匹配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所述处方区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所述非处方区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第二屈光力,在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所述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所述内表面、所述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 轴的距离,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并且所述外表面满足:
Figure BDA0003531076020000021
其中,xi至少选自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外表面的边界点中的任意点,Z(xi)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i处的矢高, Ra(xi)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i处的曲率半径且满足:
Figure BDA0003531076020000022
其中,Rp(xi)表示所述内表面在x=xi处的曲率半径,n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折射率,TC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中心厚度,D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设计为连续且平滑的表面,能够提高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佩戴舒适度;另外,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通过在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进行离焦设计,能够使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具有不同的屈光度,由此,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用于屈光矫正,同时起到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屈光力大于所述第一屈光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处方区包括经过镜片中心的中央处方区、以及环绕所述中央处方区的至少一个***处方区,所述非处方区位于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环状离焦区,所述环状离焦区和所述***处方区交替布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交替设计能够有利于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中央处方区的直径为2mm至6mm。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环状离焦区的屈光力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由此,通过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降低近视加深的速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厚度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由此,能够便于形成平滑的内外表面,从而提高角膜接触镜的佩戴舒适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屈光力与所述第二屈光力的差值为0.25D至15D。在这种情况下,佩戴时光线经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形成在视网膜和/或视网膜附近的像不会产生太大差异,在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的同时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TC选自0.10mm至1.00mm之间的任意值。由此,既能够缓解角膜接触镜1镜片发生变形,也能够减轻角膜接触镜的重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的面积之比为1:0.25至1:1.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降低近视加深的速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当配戴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时,经由所述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所述非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能够使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近视离焦作用,从而能够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并且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的设计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区域分布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内表面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仰视图。
1…角膜接触镜,2…角膜,
10…外表面,11…光学面,12…周边面,
20…内表面,21…基弧面,22…边弧面,
1a…中央处方区,1b…***处方区,
1c…环状离焦区,1d…边翘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如同完全阐述的那样。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是用于屈光矫正和近视控制的角膜接触镜。本实用新型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可以简称为角膜接触镜,也可以称为RGP、多焦RPG、隐形眼镜等。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能够在满足视力矫正需求的同时,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应用场景图。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2的内表面20、以及与内表面20相对的外表面10(参见图1和图2)。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稍后描述)。处方区可以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非处方区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第二屈光力。
在一些示例中,当配戴角膜接触镜1时,经由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非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处方区和非处方区设置成具有不同的屈光度,能够使角膜接触镜1具有近视离焦作用,从而能够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并且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 10的设计示意图。以下,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10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在以角膜接触镜1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角膜接触镜1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外表面10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内表面20、外表面10、或角膜2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轴的距离,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并且外表面10满足:
Figure BDA0003531076020000051
其中,xi至少选自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外表面10的边界点中的任意点,Z(xi)表示外表面10在x=xi处的矢高,Ra(xi)表示外表面10在x=xi处的曲率半径且满足:
Figure BDA0003531076020000052
其中,Rp(xi)表示内表面20在x=xi处的曲率半径,n表示角膜接触镜1的折射率,TC表示角膜接触镜1的中心厚度,D表示角膜接触镜1的屈光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10设计为连续且平滑的表面,从而能够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佩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曲率半径Rp(xi)可以基于角膜地形图而获得。
在一些示例中,屈光度D可以根据对人眼检查的结果而获得。具体而言,屈光度D可以是基于需要矫正的视力而获得的。例如,屈光度D可以取自第一屈光力或者第二屈光力。
在一些示例中,TC可以选自0.10mm至1.00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TC可以为0.10mm、0.12mm、0.15mm、0.18mm、0.2mm、0.25mm、 0.3mm、0.35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 或1.00mm。由此,既能够缓解角膜接触镜1镜片发生变形,也能够减轻角膜接触镜1的重量。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区域分布图。
在一些示例中,处方区可以包括经过镜片中心的中央处方区1a、以及环绕中央处方区1a的至少一个***处方区1b。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处方区可以包括经过镜片中心的中央处方区1a、以及环绕中央处方区1a的***处方区1b。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处方区1a的厚度可以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由此,能够便于形成平滑的内外表面,从而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佩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处方区1a与***处方区1b的屈光度可以不同。由此,能够适配于不同的屈光度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处方区1a的直径可以为2mm至6mm。例如,中央处方区1a的直径可以为2mm、2.5mm、3mm、3.5mm、4mm、4.5mm、 5mm、5.5mm、或6mm。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央处方区1a的直径也可以基于瞳孔的大小来选择。
在一些示例中,非处方区可以环绕设置在处方区的***。在一些示例中,非处方区可以位于中央处方区1a的***,并且至少包括一个环状离焦区1c,环状离焦区1c可以与***处方区1b交替设置(参见图4)。也就是说,在处方区只包括中央处方区1a和一个***处方区1b的情况下,环状离焦区1c可以位于中央处方区1a和***处方区1b 之间;在处方区包括中央处方区1a和多个***处方区1b的情况下,环状离焦区1c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分别位于中央处方区1a与***处方区1b、以及***处方区1b与***处方区1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交替设计能够有利于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角膜接触镜1还可以包括边翘区1d。在另一些示例中,边翘区1d可以为镜片的最***。在一些示例中,边翘区1d的厚度可以随着远离边缘区1c而逐渐减小。由此,能够有助于进行泪液交换。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xi至少选自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P1为中央处方区1a与环状离焦区1c 之间的交界点、P2为环状离焦区1c与***处方区1b之间的交界点、 P3***处方区1b与边翘区1d之间的交界点、P4为外表面10的边界点。 xi可以选自P1、P2、P3、以及P4中的任意点所对应的x值。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屈光力可以大于第一屈光力。在这种情况下,当配戴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时,经由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可以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非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可以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屈光力与第二屈光力的差值可以为0.25D至 15D。在这种情况下,佩戴时光线经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形成在视网膜和/或视网膜附近的像不会产生太大差异,在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的同时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具有渐变的屈光度。
在一些示例中,环状离焦区1c的屈光力可以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能够降低近视加深的速度,一方面能够有便于形成平滑的外表面10和/或内表面20以提高佩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处方区与非处方区的面积之比为1:0.25至1:1.5。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配于不同人眼的需求。
在另一些示例中,非处方区可以为分散设置在处方区内的多个小区域(未图示)。
在一些示例中,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可以由前表面10和后表面20 配合形成(稍后具体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角膜接触镜1佩戴于眼球时,内表面20与角膜2之间可以形成有泪液空间。由此,能够减少角膜接触镜 1对角膜2的磨损,进而能够提高配戴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泪液空间可以充满泪液。在另一些示例中,泪液空间可以充满治疗药水。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泪液空间内的泪液层可以形成为泪液镜。由此,能够有助于散光矫正。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基于角膜2的角膜2曲率和角膜2散光值验配。由此,能够有利于角膜接触镜1与角膜2配合,有助于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和视力矫正的清晰度。例如,内表面20的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大于角膜2的曲率。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由硬性材料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由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使角膜接触镜1具有良好的透氧性,也能够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抗磨损能力并且有利于角膜接触镜1的生产。
在一些示例中,硬性高透氧材料的透氧系数(DK值)可以为100 至200。由此,能够具有较好的透氧性,从而使得泪液能够提供给角膜 2提供氧气,进而有利于保持角膜2的健康。例如,硬性高透氧材料的 DK值可以为100、125或141。
在一些示例中,硬性高透氧材料可以为选自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氟硅甲基丙烯酸酯、全氟醚、氟化硅氧烷中的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直径可以8.5mm至12.0mm。例如,角膜接触镜1的直径可以为8.5mm、8.8mm、9mm、9.2mm、9.6mm、 10.0mm、10.2mm、10.5mm、10.8mm、11mm、11.2mm、11.5mm、11.8mm 或12mm。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厚度可以为0.10mm至 1.00mm。由此,既能够缓解角膜接触镜1镜片发生变形,也能够减轻角膜接触镜1的重量。例如,角膜接触镜1的厚度可以为0.10mm、 0.12mm、0.15mm、0.18mm、0.2mm、0.25mm、0.3mm、0.35mm、0.4mm、 0.5mm、0.6mm、0.7mm、0.8mm、0.9mm或1mm。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软硬结合的混合角膜接触镜。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中央区域可以由硬性材料构成,***区域可以由软性材料构成。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 10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 的俯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外表面10可以为离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外表面10进行离焦设计,能够使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具有不同的屈光度,进而使角膜接触镜1能够具有近视离焦作用,从而能够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并且同时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在一些示例中,外表面10可以包括光学面11和周边面12(参见图5)。光学面11可以与处方区相对应。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光学面11可以位于外表面10的中央,周边面12围绕光学面11而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面11的曲率可以小于周边面12的曲率。由此,能够有利于形成具有第一预定形状的外表面。例如,外表面10可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第一预定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面11的直径D1可以为7mm至10mm。例如,光学面11的直径D1可以为7mm、7.5mm、8mm、8.5mm、9mm、9.5mm 或10mm。如图5所示,光学面11的直径D1可以是指光学面11边缘相对应的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经前表面离焦设计而形成为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在这种情况下,在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10进行离焦设计,能够使角膜接触镜1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屈光度。关于外表面10的设计可以参考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内表面 20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 的仰视图。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可以包括基弧面21和围绕基弧面21而形成的边弧面22(参见图7和图8)。佩戴时基弧面21可以与角膜2接触,边弧面22可以分别与周边面12和基弧面21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中央可以和光学面11的中央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小于周边面12的曲率。由此,能够有利于形成第二预定形状的内表面20。例如,内表面20可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第二预定形状。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大于角膜2前表面的曲率。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面11的曲率可以小于周边面12的曲率且基弧面21的曲率小于周边面12的曲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助于形成第一预定形状的外表面10和第二预定形状的内表面20。此外,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大于角膜2前表面的曲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使内表面20与角膜2之间形成泪液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边弧面22可以没有曲率。换言之,在角膜接触镜1的沿着经过角膜接触镜1的中心的矢高的截面上,边弧面22可以被形成为直线状。
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与光学面11的曲率相等。在另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曲率可以略小于光学面11的曲率。由此,能够使角膜接触镜1具有渐变的屈光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基弧面21的直径D2可以大于光学面11的直径D1。由此,能够有助于角膜接触镜1的前表面离焦设计。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的直径D2可以为7.7mm至10.0mm。例如,基弧面21的直径D2可以为7.7mm、8mm、8.3mm、8.5mm、8.7mm、 9mm、9.3mm、9.5mm、9.7mm或10mm。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基弧面21的直径D2可以是指基弧面21边缘相对应的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边弧面22可以分别与周边面12和基弧面21连接。由此,内表面20与外表面10能够连接形成为角膜接触镜1。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可以与角膜2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够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感。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可以具有象限特异性,且内表面20经象限分区设计与角膜2不同象限的形态匹配,由此,内表面20能够更好地与各个象限角膜2的形态匹配,也即能够更好地与各个象限的角膜2接触贴合,因而能够有助于均匀地分散角膜接触镜1对角膜2造成的压力,从而能够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配戴于眼球时,基弧面21可以与角膜2接触。由此,能够将角膜接触镜1固定于眼球。在另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可以存在与角膜2接触的接触部。另外,基弧面21经象限分区设计能够提高接触部与角膜2的匹配性,从而能够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与角膜2可以存在间隙,即基弧面21 可以与角膜2形成泪液空间。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基弧面21与角膜 2之间的间隙的厚度不超过20μm。由此,既能够减少对角膜2的损失,也能够减少视觉干扰。例如,基弧面21与角膜2之间的间隙的厚度可以为5μm、8μm、10μm、12μm、15μm、18μm或20μm。在一些示例中,处方区和非处方可以由光学面11与基弧面21匹配而形成。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中央处方区1a、***处方区1b、以及环状离焦区1c可以由光学面11与基弧面21匹配而形成。光学面11的中央区域可以与基弧面21的中央区域匹配形成中央处方区1a。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处方区1b、以及环状离焦区1c可以由除光学面11的中央区域外的部分与基弧面21匹配而形成。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边翘区1d可以由周边面12与边弧面22匹配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用于屈光矫正,同时能够起到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效果,且佩戴舒适度好的角膜接触镜1。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且与角膜的前表面相匹配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所述处方区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所述非处方区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第二屈光力,
在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所述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所述内表面、所述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轴的距离,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并且所述外表面满足:
Figure FDA0003531076010000011
其中,xi至少选自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外表面的边界点中的任意点,Z(xi)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i处的矢高,Ra(xi)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i处的曲率半径且满足:
Figure FDA0003531076010000012
其中,Rp(xi)表示所述内表面在x=xi处的曲率半径,n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折射率,TC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中心厚度,D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屈光力大于所述第一屈光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方区包括经过镜片中心的中央处方区、以及环绕所述中央处方区的至少一个***处方区,
所述非处方区位于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环状离焦区,所述环状离焦区和所述***处方区交替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方区的直径为2mm至6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离焦区的屈光力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厚度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屈光力与所述第二屈光力的差值为0.25D至15D。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TC选自0.10mm至1.00mm之间的任意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的面积之比为1:0.25至1: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当配戴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时,经由所述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所述非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CN202220471010.3U 2022-03-03 2022-03-03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Active CN216792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010.3U CN216792610U (zh) 2022-03-03 2022-03-03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010.3U CN216792610U (zh) 2022-03-03 2022-03-03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2610U true CN216792610U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1010.3U Active CN216792610U (zh) 2022-03-03 2022-03-03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2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160B2 (en) Contact lens with shaped periphery
JP4618596B2 (ja) 角膜矯正用2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7735997B2 (en) Rigid contact lens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US11662606B2 (en) Orthokeratology le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orthokeratology lenses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108008544B (zh) 用于制造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CN114167623A (zh) 一种角膜塑形镜及其设计方法
CN216772131U (zh) 巩膜镜
CN215986770U (zh) 重塑角膜前表面形状的角膜塑形镜
CN214896074U (zh) 改变角膜形状的接触镜
CN114563880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4545659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216792610U (zh)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CN112433390B (zh) 角膜塑形镜
CN214896073U (zh) 角膜塑形接触透镜
CN115185105A (zh) 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15778B (zh) 近视控制用的角膜塑形镜
CN215986772U (zh)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CN214098004U (zh) 具有象限特异性的角膜塑形镜
CN214098005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2749433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409800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4067515U (zh) 一种用于高度远视矫治的硬性角膜接触镜
CN220543225U (zh) 一种可矫正弱视的眼科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2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