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5010U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5010U
CN216775010U CN202123434931.7U CN202123434931U CN216775010U CN 216775010 U CN216775010 U CN 216775010U CN 202123434931 U CN202123434931 U CN 202123434931U CN 216775010 U CN216775010 U CN 21677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plate
magnet
central
sound
central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49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东
李波波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发声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振动***、第二振动***和磁路***。壳体包括两个呈两端开口的连接壳。第一振动***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第二振动***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磁路***包括第一中心磁体、第二中心磁体、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第一音圈伸入的第一磁间隙,且第一中心磁体连接于第二轭板。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第二音圈伸入的第二磁间隙,且第二中心磁体连接于第一轭板。第一中心磁体和第二中心磁体在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之间呈平铺设置,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中至少一者与连接壳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要求2021年4月1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10358638.2、名称为“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双面发声器件中,通常使用一个支撑板来支撑中心磁路组件,即在支撑板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个中心磁体,每一个中心磁体的外周均形成一个磁间隙,两侧的音圈分别伸入两个磁间隙中。然而如此设置时,为保证每一磁间隙的深度都能满足各自对应的音圈工作,需要使得每一中心磁体的厚度较大,即在双面发声器件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心磁体的厚度,导致双面发声器件的厚度增大,非常不利于产品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两个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连接壳的开口端相连接;
第一振动***,包括第一振膜和设于第一振膜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固定于一个所述连接壳上;
第二振动***,包括第二振膜和设于第二振膜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固定于另一个所述连接壳上;以及,
磁路***,包括第一中心磁体、第二中心磁体、具有导磁性的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并行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所述第一音圈伸入的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轭板对应所述第一磁间隙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轭板,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所述第二音圈伸入的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轭板对应所述第二磁间隙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轭板;
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所述第二中心磁体在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之间呈平铺设置,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壳连接,所述第一轭板与一个所述连接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轭板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壳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磁路***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分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两相对侧,每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二音圈。
可选地,所述磁路***还包括环形磁体,所述环形磁体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外周,并且所述环形磁***于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之间,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间隔,所述第一音圈部分位于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磁路***还包括第三轭板和第三中心磁体,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二轭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轭板,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呈环形,所述第三中心磁体设于第一中心磁体的环孔内,并连接所述第三轭板,所述第三中心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形成第三磁间隙,所述第二振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三音圈,所述第三音圈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振动***包括第一定心支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内侧的第一环形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和第一环形支撑部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音圈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振动***包括第二定心支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内侧的第二环形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和第二环形支撑部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音圈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轭板设有第一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所述第二轭板两侧的空间;和/或,所述壳体设有第二泄压孔,所述第二泄压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
可选地,所述磁路***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沿所述第一振膜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布,每一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一磁间隙,每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二音圈。
可选地,所述磁路***还包括第四中心磁体,所述第四中心磁***于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之间,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与所述第四中心磁体之间形成部分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与所述第四中心磁体之间形成部分所述第二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轭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沿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轭板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两个所述第一音圈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两个所述第二音圈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所述第二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以供所述第一音圈穿过;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形,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以供所述第二音圈穿过。
可选地,所述磁路***还包括两个第一边磁体,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另一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轭板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磁体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磁路***还包括两个第二边磁体,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背离另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轭板还包括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二边导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磁体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振动***还包括第一定心支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和两个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每一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一音圈;和/或,所述第二振动***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和两个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每一所述第四支撑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二音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上述的发声装置;以及
外壳,设有安装腔和两个出音部,所述发声装置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出两个出声腔,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振膜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出声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出音部,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二振膜通过另一个所述出声腔连通另一个所述出音部;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外放模式和听筒模式,于所述外放模式,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振动***和第二振动***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出音部向外辐射相同相位的声波,于所述听筒模式,所述第一振动***和所述第二振动***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出音部向外辐射相反相位的声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磁路***包括第一中心磁体、第二中心磁体、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并行设于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第一音圈伸入的第一磁间隙,且第一中心磁体背离第一振膜的一侧连接于第二轭板,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第二音圈伸入的第二磁间隙,且第二中心磁体背离第二振膜的一侧连接于第一轭板。通过将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中至少一者与连接壳连接,能够使得第一中心磁体和第二中心磁体在壳体中得到固定。且通过使第一中心磁体和第二中心磁体在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之间呈平铺设置,避免了第一中心磁体和第二中心磁体层叠设置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排布方向共用磁间隙的情况。即相较于第一中心磁体和第二中心磁体层叠设置的方式,如此在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磁路***的厚度,进而能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磁路***的***图;
图3为图1中发声装置组装后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壳体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磁路***的***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第二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48696260000061
Figure BDA000344869626000007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该发声装置包括壳体10、第一振动***30、第二振动***40和磁路***20,其中,壳体10包括两个两端呈开口的连接壳11,两个连接壳11的开口端相连接;第一振动***30包括第一振膜31和设于第一振膜31的第一音圈32,第一振膜31固定于其中一个连接壳11上。第二振动***40包括第二振膜41和设于第二振膜41的第二音圈42,第二振膜41固定于另外一个连接壳11上。磁路***20包括第一中心磁体204、第二中心磁体205、具有导磁性的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并行设于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之间。
即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均具有导磁性,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周侧形成供第一音圈32伸入的第一磁间隙201,且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第一振膜31的一侧连接于第二轭板22,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周侧形成供第二音圈42伸入的第二磁间隙202,且第二中心磁体205背离第二振膜41的一侧连接于第一轭板21。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之间呈平铺设置,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中至少一者与壳体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磁路***20设于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之间,第一轭板21面向第一振膜31,第一音圈32穿过第一轭板21而伸入第一磁间隙201,第二轭板22面向第二振膜41,第二音圈42穿过第二轭板22而伸入第二磁间隙202。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之间呈平铺设置,指的是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的排布方向呈非层叠设置。也即,定义一投影平面,该投影平面垂直于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则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的排布方向作为投影方向时,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的排布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或者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其中一者呈环形,并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的主要用于磁路***20的固定。
第一轭板21对应第一磁间隙201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音圈32穿过第一通孔211而伸入第一磁间隙201,第二轭板22对应第一磁间隙201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21,第二音圈42穿过第二通孔221而伸入第二磁间隙202。即第一通孔211的尺寸与第一磁间隙201的外侧尺寸大致相当,第二通孔221的尺寸与第二磁间隙202的尺寸大致相当,例如在设置环形体208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21的尺寸与环形体208的环孔尺寸相当。以保证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能够起到较好的导磁作用。如此可以将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作为磁路***20的导磁板,从而不需要在磁路***20中额外设置导磁板,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还能减少发声装置的导磁板数量,能简化发声装置的结构和减少装配工序。
第一音圈32和第二音圈42均为环形音圈,相当于第一中心磁体204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音圈32内侧,第二中心磁体205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音圈42内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周侧形成第一磁间隙201时,可以是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周向各个位置均形成有有效磁场(指能够有效驱动第一音圈32运动的磁场),也可以是第一中心磁体204周向的部分位置形成有有效磁场,例如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形成有有效磁场。其中,可以向第一音圈32和第二音圈42分别输入电信号。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可以单独振动,也可以同时振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磁路***20包括第一中心磁体204、第二中心磁体205、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并行设于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之间,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周侧形成供第一音圈32伸入的第一磁间隙201,且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第一振膜31的一侧连接于第二轭板22,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周侧形成供第二音圈42伸入的第二磁间隙202,且第二中心磁体205背离第二振膜41的一侧连接于第一轭板21。通过将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中至少一者与壳体10连接,能够使得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壳体10中得到固定。且通过使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在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之间呈平铺设置,避免了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层叠设置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音圈32和第二音圈42在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的排布方向共用磁间隙的情况。即相较于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层叠设置的方式,如此在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磁路***20的厚度,进而能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
如此还使得第一音圈32能够独立处于第一磁间隙201,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磁间隙201的间距较小,从而能够提升磁场利用率,提升第一音圈32在第一磁间隙201中产生的BL值(力系数,即磁场强度B(特斯拉)和音圈导线长度(米)的乘积),能够整体提升产品性能。而且在提升磁场利用率时,能够减小第一音圈32的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中频响度。同理,第二音圈42能够独立处于第二磁间隙202中,可以使得第二磁间隙202的间距较小,从而能够提升磁场利用率,提升第二音圈42在第二磁间隙202中产生的BL值。而且在提升磁场利用率时,能够减小第二音圈42的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中频响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分别与壳体10的两个连接壳11相连接,以保证磁路***20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轭板21与其中一个连接壳11一体成型,第二轭板22与另外一个连接壳1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结构相比于粘接、卡接等方式的结合力更强,结构可靠性更高。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第一轭板21与壳体10连接,此时,可以在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第二中心磁体205设置连接件,且该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均与该连接件间隔设置,连接件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以在将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中一者与壳体10连接时,另一者也能实现固定。其中,连接件可以为磁体、或者连接件具有导磁性、或者连接件为非磁体,且不具有导磁性。
一实施例中,磁路***20包括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分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每一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周侧均形成一第二磁间隙202,第二振动***40对应每一第二磁间隙202设有一第二音圈42。即第二振动***40设有两个第二音圈42,且两个第二音圈42独立设于一个第二磁间隙202中,通过将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分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能够保证第二振膜41受力均匀,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而且通过两个第二音圈42带动第二振膜41振动,能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出声响度。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一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或者设置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或者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三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任意一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等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中心磁体204呈环形,第二中心磁体205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环孔内,或者使第二中心磁体205呈环形,第一中心磁体204设于第二中心磁体205的环孔内。
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环形磁体208,环形磁体208环设于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外周,并且环形磁体208位于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之间,环形磁体208与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202。环形磁体208和第二中心磁体205中至少一者为磁体,即环形磁体208和第二中心磁体205中至少一者为磁体,另一者具有导磁性,环形磁体208连接于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中心磁体205和环形磁体208均为磁体。通过设置环形磁体208,能够保证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周围均形成有效磁场,能够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磁路效率。而且当第二中心磁体205和环形磁体208均为磁体,能够提升第二磁间隙202的磁场强度,进而提升第二振动***40的振动效果。其中,环形磁体208可以呈圆环形,或者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多边形状。
在设置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外周均设有一环形磁体208。其中,环形磁体208为磁体时,环形磁体208的两个磁极可以沿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的排布方向分布,第二中心磁体205与环形磁体208朝向第一振膜31的一侧为异性磁极。或者环形磁体208的两个磁极也可以沿呈内外排布,第二中心磁体205与环形磁体208朝向第一振膜31的一侧为异性磁极。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外周设置条形磁体,或者将第二中心磁体205设置为磁体时,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外周也可以不设置磁体或导磁体。
一实施例中,环形磁体208与第一中心磁体204间隔,第一音圈32部分位于环形磁体208与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环形磁体208均为磁体,且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环形磁体208之间为异形磁极对应设置,以使磁力线能够从第一中心磁体204指向环形磁体208,或者使磁力线能够从环形磁体208指向第一中心磁体204。如此可以利用环形磁体208和第一中心磁体204形成部分第一磁间隙201,可以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磁路效率,还使得发声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可选地,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环形磁体208均为方形(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以减小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环形磁体208之间的间隙,使得磁路***20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其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中心磁体204为磁体,环形磁体208具有导磁性,或者第一中心磁体204具有导磁性,环形磁体208为磁体。
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第三轭板23和第三中心磁体206,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第二轭板22的一侧连接第三轭板23,第一中心磁体204呈环形,第三中心磁体206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环孔内,并连接第三轭板23,第三中心磁体206与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形成第三磁间隙203,第二振动***40还包括设于第二振膜41的第三音圈43,第三音圈43至少部分伸入第三磁间隙203。
具体而言,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三中心磁体206中至少一者为磁体,第三音圈43为环形音圈,第三轭板23的尺寸不大于第一音圈32的内径,第三轭板23与第一音圈32互不干涉,通过将第三轭板23连接于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第二轭板22的一侧,既可实现第三轭板23的固定,也能避免第三轭板23干涉第一音圈32的固定。将第三中心磁体206连接于第三轭板23时,能够实现第三中心磁体206的固定,第三音圈43能够从第三中心磁体206背离第三轭板23的一侧伸入第三磁间隙203。如此既能避免第三轭板23占用第三磁间隙203的空间,还能避免第三音圈43与第三轭板23干涉。通过设置第三中心磁体206和第三音圈43,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二振动***40的振动性能,还能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
在设置第三音圈43的实施例中,第二轭22板对应第三磁间隙203的位置还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音圈43穿过第三通孔而伸入第三磁间隙20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另外设置导磁板。一实施例中,第三轭板23具有导磁性。
为提高磁路效率,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磁体204、第二中心磁体205、环形磁体208和第三中心磁体206均为磁体。其中,以第一中心磁体204的磁极排布为例,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个磁极可以沿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的排布方向分布,此时,可以使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第三中心磁体206朝向第一振膜31的一侧为异性磁极,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环形磁体208朝向第一振膜31的一侧为异性磁极,环形磁体208与第二中心磁体205朝向第一振膜31的一侧为异性磁极。或者,也可以将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其中一个磁极环设于另一个磁极的外周(即第一中心磁体204为环形时,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个磁极沿内环面指向外环面的方向分布),此时,可以使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第三中心磁体206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环形磁体208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环形磁体208与第二中心磁体205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可选地,第一中心磁体204、第二中心磁体205、环形磁体208和第三中心磁体206可以均为方形(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以减小相邻两者之间的间隙,使得磁路***20的结构更加紧凑。
一实施例中,第二中心磁体205背离第一轭板21的表面设有第一中心导磁板。第三中心磁体206背离第三轭板23的一侧设有第二中心导磁板。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5,为降低第一振动***30发生偏振的可能,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包括第一定心支片33,第一定心支片33连接壳体10和第一音圈32。可选地,一实施例中,第一定心支片33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331、位于第一环形连接部331内侧的第一环形支撑部332、及连接第一环形连接部331和第一环形支撑部332的第一弹性臂333,第一环形连接部331与壳体10连接,第一环形支撑部332与第一音圈32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环形连接部331设于壳体10端面和第一振膜31之间,第一环形支撑部332设于第一环形连接部331的内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环形连接部331与壳体10的连接面积较大,能够增加第一定心支片33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使得第一定心支片33为一个整体,能够减少定心支片的数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心支片33也可以为多个,每一个第一定心支片33连接一个第一音圈32。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6,为降低第二振动***40发生偏转的可能,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包括第二定心支片44,第二定心支片44连接壳体10和第二音圈42。可选地,一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441、位于第二环形连接部441内侧的第二环形支撑部442、及连接第二环形连接部441和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第二弹性臂445,第二环形连接部441与壳体10连接,第二环形支撑部442与第二音圈42连接。
第二环形连接部441设于壳体10背离第一振膜31的端面和第二振膜41之间,第二环形支撑部442位于第二环形连接部441的内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二环形连接部441与壳体10的连接面积较大,能够增加第二定心支片44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使得第二定心支片44为一个整体,能够减少定心支片的数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也可以为多个,每一个第二定心支片44连接一个第二音圈42。
一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的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两端各形成有一支撑环部443,每一支撑环部443供一第二音圈42连接。具体而言,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两端各设有一支撑筋444,支撑筋44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两个长边,且每一支撑筋444对应与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端部的短边间隔,以形成支撑环部443。如此使得每一第二音圈42对应与一个支撑环部443连接,能够保证每一个第二音圈42与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连接面积较大,提升第二音圈42的连接稳定性。而且通过一个第二定心支片44同时连接两个第二音圈42,使得两个第二音圈42的振动较为一致,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
一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还包括第三环形支撑部446和连接臂447,第三环形支撑部446位于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内侧,并位于两个支撑环部443之间,连接臂447连接第二环形支撑部442和第三环形支撑部446,第三环形支撑部446与第二振动***40的第三音圈43连接。即在第二环形支撑部442的内侧对应第三音圈43设有第三环形支撑部446供第三音圈43固定,如此使得第二定心支片44同时连接两个第二音圈42和第三音圈43,使得两个第二音圈42和第三音圈43的振动较为一致,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其中连接臂447可以为刚性或者为弹性件。
请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两个第一边磁体24,两个第一边磁体24分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并均与第一中心磁体204间隔,第一边磁体24与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形成部分第一磁间隙201。通过在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边磁体24,能够增加第一磁间隙201的磁感应强度,以提升第一振动***30的振动性能。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7,一实施例中,第二轭板22设有第一泄压孔222,第一泄压孔222连通第二轭板22两侧的空间,以能够平衡第二轭板22两侧空间的气压。一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第二泄压孔12,第二泄压孔12连通壳体10的内腔,以能够平衡发声装置内部气压。一实施例中,第二泄压孔12连通第二侧板其中一侧的空间,以使第一泄压孔222和第二泄压孔12能够相互连通,从而能更好地平衡发声装置内部各个空间之间的气压。
另外,不同于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分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两相对侧的实施例,请结合参照图8和图9,另一实施例中,磁路***20包括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沿第一振膜31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布,每一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周侧均形成一第一磁间隙201,每一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周侧均形成一第二磁间隙202,第一振动***30对应每一第一磁间隙201设有一第一音圈32,第二振动***40对应每一第二磁间隙202设有一第二音圈42。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振动***30的第一振膜31由两个第一音圈32驱动,第二振动***40的第二振膜41由两个第二音圈42驱动,如此能够提高发声装置整体的电声转换效率,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发声装置整体出声响度。而且通过将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沿第一振膜31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布,能够使得磁路***20的排布较为紧凑,有利于减小发声装置的长度。
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第四中心磁体207,第四中心磁体207位于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并位于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第四中心磁体207之间形成部分第一磁间隙201,第二中心磁体205与第四中心磁体207之间形成部分第二磁间隙202。即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和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环设于第四中心磁体207的四周,第一音圈32部分位于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四中心磁体207之间,第二音圈42部分位于第二中心磁体205与第四中心磁体207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磁体204、第二中心磁体205和第四中心磁体207均为磁体,如此能够充分利用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以及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的空间,使得第四中心磁体207能够被两个第一音圈32和两个第二音圈42利用,可以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磁路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设置为磁体,而第四中心磁体207具有导磁性,如此能通过第四中心磁体207修正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的磁力线,且第四中心磁体207能够被两个第一音圈32和两个第二音圈42利用,可以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另外,也可以将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设置为具有导磁性的部件,而将第四中心磁体207设置磁体,如此第四中心磁体207也能够被两个第一音圈32和两个第二音圈42利用,可以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
一实施例中,第一轭板21包括第一支撑部212和连接第一支撑部212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3与壳体10连接,第一支撑部212沿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12。第二轭板22包括第二支撑部223,第二支撑部223沿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连接于第二支撑部223。两个第一音圈32自第一支撑部212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第一磁间隙201,两个第二音圈42自第二支撑部223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第二磁间隙202。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212和第二支撑部223均呈长条状,且第一支撑部21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支撑部22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支撑部212的宽度,以保证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能够朝第一振膜31显露,从而保证第一音圈32能够伸入第一磁间隙201。同理,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支撑部223的宽度,以保证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能够朝第二振膜41显露,从而保证第二音圈42能够伸入第二磁间隙202。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固定,也能避免第一支撑部212和第二支撑部223占用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深度方向的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轭板21对应第一音圈32设有避让通孔,而第二轭板22对应第二音圈42也设有避让通孔。
在设置第四中心磁体207的实施例中,第四中心磁体207位于第一支撑部212和第二支撑部223之间。此时,可以将第四中心磁体207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212和第二支撑部223,以使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相互固定,即可以将第二轭板22固定在第一轭板21,而第一轭板21通过第一连接部213连接,从而可以不将第二轭板22与壳体10连接。当然,为进一步保证磁路***20的稳定性,也可以将第二轭板22与壳体10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3呈环形,第一支撑部212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13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13的另一侧,第一支撑部2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第一连接部213间隔,以供第一音圈32穿过。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13整体与壳体10连接,一方面能够增加第一轭板21与壳体10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第一连接部213加强壳体10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3也可以为第一支撑部212的端部的部分,即相当于第一轭板21呈长条状。
一实施例中,第二轭板2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4呈环形,并与壳体10连接,第二支撑部22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24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24的另一侧,第二支撑部223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第二连接部224间隔,以供第二音圈42穿过。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二连接部224整体与壳体10连接,一方面能够增加第二轭板22与壳体10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第二连接部224加强壳体10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24也可以为第二支撑部223的端部的部分,即相当于第二轭板22呈长条状。
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两个第一边磁体24,任意一个第一边磁体24间隔设于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另一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一侧,并与第二支撑部223连接。即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相互背离的一侧均与第一连接部213间隔设置,第一边磁体24位于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一连接部213之间。通过在每一第一中心磁体204背离另一第一中心磁体204的一侧均设置一个第一边磁体24,能够增加第一磁间隙201的磁感应强度,以提升第一振动***30的振动性能。而且可以利用第一支撑部212对第一边磁体24进行支撑,能够提升第一轭板21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轭板21具有导磁性,第一轭板21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214,第一边导磁板21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3的内侧,并连接于第一边磁体24背离第二支撑部223的一侧。如此设置,在将第一边导磁板214用来修正第一边磁体24与第一中心磁体204之间的磁力线时,还能通过第一边导磁板214限制第一边磁体24朝远离第二支撑部223的方向运动,能够提升磁路***20的稳定性。而且将第一边导磁板214、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一支撑部212一体成型时,能减少三者的连接工序。
一实施例中,磁路***20还包括两个第二边磁体25,任意一个第二边磁体25间隔设于第二中心磁体205背离另一第二中心磁体205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撑部212连接。即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相互背离的一侧均与第二连接部224间隔设置,第二边磁体25位于第二中心磁体205和第二连接部224之间。通过在每一第二中心磁体205背离另一第二中心磁体205的一侧均设置一第二边磁体25,能够增加第二磁间隙202的磁感应强度,以提升第二振动***40的振动性能。而且可以利用第二支撑部223对第二边磁体25进行支撑,能够提升第二轭板22的利用率。
一实施例中,第二轭板22具有导磁性,第二轭板22还包括第二边导磁板225,第二边导磁板225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4的内侧,并连接于第二边磁体25背离第一支撑部212的一侧。如此设置,在将第二边导磁板225用来修正第二边磁体25与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的磁力线时,还能通过第二边导磁板225限制第二边磁体25朝远离第一支撑部212的方向运动,能够提升磁路***20的稳定性。而且将第二边导磁板225、第二连接部224和第二支撑部223一体成型时,能减少三者的连接工序。
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沿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排布方向的长度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两个第二中心磁体205沿两个第一中心磁体204排布方向的长度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具体而言,第一音圈32的形状与第一中心磁体204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二音圈42的形状与第二中心磁体205的形状大致相同。相较于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均呈方形设置时,如此能够减小相邻的第一中心磁体204和第二中心磁体205之间的间隙,能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磁路效率。
请结合参照图8和图10,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包括第一定心支片33,第一定心支片33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331和两个第三支撑部334,第一环形连接部331连接壳体10,每一第三支撑部334连接一个第一音圈32。具体而言,第一环形连接部331设于壳体10端面和第一振膜31之间,第三支撑部334设于第一环形连接部331的内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环形连接部331与壳体10的连接面积较大,能够增加第一定心支片33的连接稳定性。而且通过一个第一定心支片33同时连接两个第一音圈32,使得两个第一音圈32的振动较为一致,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心支片33也可以为多个,每一个第一定心支片33连接一个第一音圈32。
一实施例中,第一定心支片33的第三支撑部334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臂335,两个第一支撑臂335间隔设置,每一第一支撑臂335均连接于第一环形连接部331和第一音圈32之间。即两个第一支撑臂335之间相互独立,并沿两个第二音圈42的排布方向间隔分布,两个第一支撑臂335的自由端分设于第一音圈32在两个第二音圈42排布方向的两端。如此能够保证每一个第一支撑臂335的弹性较好,能够减小第一定心支片33对第一振膜31的阻力。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第一支撑臂335的自由端相互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8和图11,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动***40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44,第二定心支片44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441和两个第四支撑部448,第二环形连接部441连接壳体10,每一第四支撑部448连接一个第二音圈42。具体而言,第二环形连接部441设于壳体10背离第一振膜31的端面和第二振膜41之间,第四支撑部448位于第二环形连接部441的内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二环形连接部441与壳体10的连接面积较大,能够增加第二定心支片44的连接稳定性。而且通过一个第二定心支片44同时连接两个第二音圈42,使得两个第二音圈42的振动较为一致,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割振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也可以为多个,每一个第二定心支片44连接一个第二音圈42。
一实施例中,第二定心支片44的第四支撑部448包括两个第二支撑臂449,第二支撑臂449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连接部441,两个第二支撑臂449间隔设置,每一第二支撑臂449均连接于第二环形连接部441和第二音圈42之间。即两个第二支撑臂449之间相互独立,并沿两个第一音圈32的排布方向间隔分布,两个第二支撑臂449的自由端分设于第二音圈42在两个第一音圈32排布方向的两端。如此能够保证每一个第二支撑臂449的弹性较好,能够减小第二定心支片44对第二振膜41的阻力。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第二支撑臂449的自由端相互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7或图9,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两个连接壳11,连接壳11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连接壳11的开口端相连接。即两个连接壳11分体设置,装配时,将两个连接壳11的开口端相连接,如此在安装时,可以将磁路***20的部分安装于连接壳11,再将两个连接壳11进行连接,能够便于壳体10与磁路***20的装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将第一轭板21与其中一个连接壳11固定,且将第二中心磁体205与第一轭板21固定,将第二轭板22与另一个连接壳11固定,且将第一中心磁体204与第二轭板22固定后,再将两个连接壳11固定。一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壳11均设有第二泄压孔12。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连接壳11与第一轭板21一体成型,另一个连接壳11与第二轭板22一体成型。如此能通过第一轭板21和第二轭板22提升壳体10的结构强度,能提升壳体10与磁路***20的稳定性,还能减少发声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与轭板可以粘接或通过螺钉等结构固定在一起。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一实施例中,环形磁体208部分夹设于两个连接壳11之间,即环形磁体208靠近壳体10外周面的部分两个连接壳11之间,如此能够减小环形磁体208与壳体10外周面之间的间距,从而有利于减小发声装置的长度或宽度。
请参照图1或图8,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Sd(有效振动辐射面积)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参数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BL值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参数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Mms(等效质量)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参数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Cms(顺性)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参数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Sd(有效振动辐射面积)大致相当,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BL值大致相当,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Mms(等效质量)大致相当,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Cms(顺性)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参数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质量大致相当,以减小发声装置因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中的两个第一音圈32呈中心对称设置,以提升第一振动***30的均衡性,降低分隔振动。一实施例中,第一振动***30中的第三音圈43和两个第一音圈32呈中心对称设置,以提升第一振动***30的均衡性,降低分隔振动。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动***40的两个第二音圈42呈中心对称设置,以提升第二振动***40的均衡性,降低分隔振动。
参照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5和发声装置1,该发声装置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发声装置1设于外壳5内。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或电脑等。
一实施例中,外壳5设有安装腔501和两个出音部503,发声装置1将安装腔501分隔出两个出声腔502,发声装置1的第一振膜31通过其中一个出声腔502连通其中一个出音部503,发声装置1的第二振膜41通过另一个出声腔502连通另一个出音部503。
本实施例中,其中发声装置1的第一振膜31连通其中一个出声腔502,发声装置1的第二振膜41连通另一个出声腔502,指的是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相互背离的一侧的空间分别与两个出声腔502一一对应连通,以在振膜振动发声时,声音能够从出声腔502和出音部503向壳体外传出。两个出音部503在壳体上间隔设置,两个出音部503的出声方向呈夹角或者相反,而两个出音部503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侧或者其它位置,例如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时,两个出音部503均可以设于电子设备的周侧。
电子设备具有外放模式和听筒模式,于外放模式,发声装置1的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通过各自对应的出音部503向外辐射相同相位的声波,于听筒模式,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通过各自对应的出音部503向外辐射相反相位的声波。即在外放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朝相反的方向同时振动,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均通过各自对应的出音部503同时向外辐射正相声波,能有效加大音量,从而可以使该发声装置1作为扬声器外放声音。而在听筒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振膜31和第二振膜41朝相同的方向同时振动,使得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其中一者通过对应的出音部503向外辐射正相声波/反相声波时,另一者通过对应的出音部503向外辐射反相声波/正相声波。在使用电子设备通话时,将其中一个出音部503靠近使用者的耳部,另一个出音部503相对前述出音部503远离使用者的耳部,对于使用者周围的人而言,能够形成声偶极子效应,具体的,两个出音部503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两个出音部503到周围人的耳部的距离接近,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相反相位的声波到达周围人的耳部位置处相互抵消,达到降低漏音的目的。对于使用者而言,两个出音部503到使用者耳部的距离相对差距较大,不满足声偶极子效应的条件,声波抵消程度较小,所以使用者能收听到响度合适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发声装置1将外壳5内的安装腔501分隔为两个出声腔502,并在外壳5上对应每一出声腔502均设有出音部503,且使发声装置1的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分别与两个出声腔502一一对应,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出音部503发出声音。以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时,可以将电子设备设于听筒模式,即可以使其中一个出音部503靠近耳部,并通过控制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使靠近耳部的出音部503向外辐射的声波与另一个出音部503向外界辐射的声波相位相反,从而能够形成声偶极子效应,使得这两个出音部503发出的声音在该电子设备使用者的周边位置处相互抵消,进而能够降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时声音泄漏的风险,实现电子设备通话时的隐私保护功能。而且由于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能够独立工作,故而可以随意调节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的信号及电压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通话及隐私保护效果。此外,也可以将电子设备设于外放模式,即可以控制第一振动***30和第二振动***40通过两个出音部503向外辐射相同相位声波,可弥补发声装置1尺寸带来的音量不足,能有效加大音量,从而可以将出音部503处作为扬声器外放声音。
后续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外壳5具有正面51、背面52和顶侧面53,正面51设有显示部,背面52与正面51相对设置,顶侧面53位于背面52和正面51之间。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出音部503设于正面51和顶侧面53的连接处,另一个出音部503设于背面52与顶侧面53的连接处。将其中一个出音部503设于正面51和顶侧面53的连接处时,既能够保证用户通话时该出音部503与耳部耦合效果好,使得用户能够清晰接听自该出音部503发出的声音,提升用户通话接听效果。还能减小出音部503在正面51的占用空间,即减小了出音部503占用正面51用于设置显示部的空间,有利于增大显示部尺寸,实现全面屏手机。而通过将另一个出音部503设于背面52与顶侧面53的连接处,在将两个出音部503作为扬声器外放声音时,能够提升两个出音部503的配合效果,从而提升外放声音的音量。即如此设置能够达到较好的通话隐私保护功能和扬声器外放功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相对更靠近正面51的出音部503还可以设于正面51,而相对更靠近背面52的出音部503则还可以设于背面52或顶侧面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两个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连接壳的开口端相连接;
第一振动***,包括第一振膜和设于第一振膜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固定于一个所述连接壳上;
第二振动***,包括第二振膜和设于第二振膜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固定于另一个所述连接壳上;以及,
磁路***,包括第一中心磁体、第二中心磁体、具有导磁性的第一轭板和第二轭板,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并行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所述第一音圈伸入的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轭板对应所述第一磁间隙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轭板,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形成供所述第二音圈伸入的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轭板对应所述第二磁间隙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轭板;
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所述第二中心磁体在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之间呈平铺设置,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壳连接,所述第一轭板与一个所述连接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轭板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壳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分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两相对侧,每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二音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还包括环形磁体,所述环形磁体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外周,并且所述环形磁***于所述第一轭板和所述第二轭板之间,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间隔,所述第一音圈部分位于所述环形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还包括第三轭板和第三中心磁体,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所述第二轭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轭板,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呈环形,所述第三中心磁体设于第一中心磁体的环孔内,并连接所述第三轭板,所述第三中心磁体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形成第三磁间隙,所述第二振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三音圈,所述第三音圈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磁间隙。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包括第一定心支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内侧的第一环形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和第一环形支撑部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音圈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振动***包括第二定心支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内侧的第二环形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和第二环形支撑部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音圈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轭板设有第一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所述第二轭板两侧的空间;和/或,所述壳体设有第二泄压孔,所述第二泄压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和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沿所述第一振膜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布,每一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一磁间隙,每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周侧均形成一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磁间隙设有一所述第二音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还包括第四中心磁体,所述第四中心磁***于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之间,所述第一中心磁体与所述第四中心磁体之间形成部分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中心磁体与所述第四中心磁体之间形成部分所述第二磁间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沿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轭板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排布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两个所述第一音圈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两个所述第二音圈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伸入所述第二磁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以供所述第一音圈穿过;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形,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以供所述第二音圈穿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还包括两个第一边磁体,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磁体背离另一所述第一中心磁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轭板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磁体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磁路***还包括两个第二边磁体,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磁体背离另一所述第二中心磁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轭板还包括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二边导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磁体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还包括第一定心支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和两个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每一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一音圈;和/或,所述第二振动***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包括第二环形连接部和两个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每一所述第四支撑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二音圈。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以及
外壳,设有安装腔和两个出音部,所述发声装置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出两个出声腔,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振膜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出声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出音部,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二振膜通过另一个所述出声腔连通另一个所述出音部;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外放模式和听筒模式,于所述外放模式,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振动***和第二振动***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出音部向外辐射相同相位的声波,于所述听筒模式,所述第一振动***和所述第二振动***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出音部向外辐射相反相位的声波。
CN202123434931.7U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750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8638.2A CN113099365A (zh) 2021-04-01 2021-04-01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03586382 2021-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5010U true CN216775010U (zh) 2022-06-17

Family

ID=7667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8638.2A Pending CN113099365A (zh) 2021-04-01 2021-04-01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0960.3A Active CN114554367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2696.7A Active CN114554369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0967.5A Active CN114554368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23434931.7U Active CN216775010U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8638.2A Pending CN113099365A (zh) 2021-04-01 2021-04-01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0960.3A Active CN114554367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2696.7A Active CN114554369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2111680967.5A Active CN114554368B (zh) 2021-04-01 2021-12-3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5) CN113099365A (zh)
WO (1) WO2022206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9365A (zh) * 2021-04-01 2021-07-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675664U (zh) * 2021-04-25 2021-11-09 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
CN113271526B (zh) * 2021-07-21 2021-11-26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6033318B (zh) * 2021-10-27 2023-12-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9041924U (zh) * 2022-03-28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45220A (zh) * 2022-03-31 2022-08-0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979910B (zh) * 2022-07-29 2022-11-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40305B (zh) * 2023-12-21 2024-04-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459883B (zh) * 2023-12-21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40304B (zh) * 2023-12-21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59882B (zh) * 2023-12-21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5393B2 (ja) * 2001-05-08 2007-06-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KR200279638Y1 (ko) * 2002-03-30 2002-06-24 크레신 주식회사 통신기기 및 오디오기기용 양방향 스피커
KR20040046632A (ko) * 2002-11-28 2004-06-05 이광훈 이중 보이스 코일이 구비된 진동 스피커
CN1568070A (zh) * 2003-06-30 2005-01-19 王兴荣 平面串联磁路双面发声器
KR200443212Y1 (ko) * 2007-01-30 2009-01-23 지디텍 주식회사 이중코일구조를 갖는 골 전도 스피커
KR101057077B1 (ko) * 2009-09-11 2011-08-16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US8649550B2 (en) * 2011-01-06 2014-02-11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Multi-magnet system and speaker using same
KR101503821B1 (ko) * 2013-09-23 2015-03-25 아이모스시스템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스피커
CN203563193U (zh) * 2013-11-07 2014-04-23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N205283802U (zh) * 2015-12-29 2016-06-01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08386919U (zh) * 2018-06-25 2019-01-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8810761A (zh) * 2018-06-25 2018-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CN109040920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结构及终端
CN208638618U (zh) * 2018-08-01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08783088U (zh) * 2018-08-17 2019-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磁路***、发声器和终端设备
KR102014768B1 (ko) * 2018-08-27 2019-08-27 에스텍 주식회사 2웨이 스피커
CN209002209U (zh) * 2018-12-07 2019-06-18 深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音圈高灵敏度扬声器
US10743097B1 (en) * 2019-02-25 2020-08-11 Resonado Inc. Bidirectional speaker using bar magnets
CN109936803B (zh) * 2019-02-26 2021-0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扬声器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1698618A (zh) * 2019-03-14 2020-09-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98621B (zh) * 2019-03-14 2023-04-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1698617A (zh) * 2019-03-14 2020-09-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378238U (zh) * 2020-01-07 2020-08-28 南京幻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式磁路结构平面振膜扬声器
CN111343542B (zh) * 2020-03-05 2021-08-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2727396U (zh) * 2020-08-17 2021-03-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2752630U (zh) * 2020-08-26 2021-03-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复合型扬声器
CN213073093U (zh) * 2020-08-26 2021-04-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及扬声器
CN113099365A (zh) * 2021-04-01 2021-07-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368A (zh) 2022-05-27
WO2022206048A1 (zh) 2022-10-06
CN113099365A (zh) 2021-07-09
CN114554368B (zh) 2024-02-09
CN114554367A (zh) 2022-05-27
CN114554367B (zh) 2023-10-03
CN114554369B (zh) 2023-11-21
CN114554369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5010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206047A1 (zh) 电子设备
WO2020173395A1 (zh) 扬声器、扬声器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6931140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two diaphragms
US8774448B2 (en) Speaker with elastic plate coupled to diaphragm
CN111182426A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复合型扬声器
CN111343542B (zh) 扬声器箱
CN111131977B (zh) 扬声器
WO2022143027A1 (zh) 扬声器和电子终端
WO2021258653A1 (zh) 扬声器和耳机
WO2023207355A1 (zh) 发声器件和音频设备
CN117641208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EP1437030A1 (en)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two diaphragms
KR101503821B1 (ko) 양방향 스피커
CN110418259B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745988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40305B (zh) 电子设备
CN117459882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40304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0125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9269043U (zh) 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US20230052353A1 (en)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05759A1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17440303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4044924A1 (zh) 同轴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