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7420U -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7420U
CN216737420U CN202220288078.8U CN202220288078U CN216737420U CN 216737420 U CN216737420 U CN 216737420U CN 202220288078 U CN202220288078 U CN 202220288078U CN 216737420 U CN216737420 U CN 216737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inge shaft
connecting rod
rack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80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ougo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880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7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7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7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具有位于底部的底盘、位于顶部的支架、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车轮托盘位于底盘的上方;连杆连接底盘和车轮托盘,气缸以铰轴铰接在底盘上,气缸的气缸杆连接连杆;车轮托盘上固设的向上伸出的齿条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压板上固设的向下伸出的齿条穿过支架所设的通孔后,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在机架的侧方具有车轮动平衡仪,车轮动平衡仪具有平衡轴;初始状态时:压板的上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等于车轮托盘的下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高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轮在做车轮动平衡检测时,需要使用车轮动平衡仪,在开始检测之前,往往需要将车轮移动到车轮动平衡仪的平衡轴上,这往往需要操作者利用手臂将车轮搬运到车轮动平衡仪的平衡轴上,或使用车轮举升装置,现有的车轮举升装置一般采用气缸驱动,这种车轮举升装置具有以下不足,车轮放到该装置上,需要将车轮中心孔举升到与车轮动平衡仪的平衡轴中心相同的高度,这段操作需要手动操作气动机械阀,需要反复调节高度,使车轮中心孔与平衡轴中心相同的高度,非常费力、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提高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机架具有位于底部的底盘、位于顶部的支架、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
车轮托盘位于底盘的上方;
车轮托盘上开设有横向的车轮托盘铰轴滑槽,底盘上开设有横向的底盘铰轴滑槽;
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安装于车轮托盘上的铰轴上,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底盘铰轴滑槽中;
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安装于底盘上的铰轴上,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车轮托盘铰轴滑槽中;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以连杆铰轴铰接;
第二连杆上开设有第二连杆铰轴滑槽,气缸以铰轴铰接在底盘上,气缸的气缸杆的顶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第二连杆铰轴滑槽中;
车轮托盘上固设的向上伸出的齿条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
压板上固设的向下伸出的齿条穿过支架所设的通孔后,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
压板下表面具有上接触面;
在机架的侧方具有车轮动平衡仪,车轮动平衡仪具有平衡轴;
车轮与车轮托盘的接触面为下接触面;
初始状态时:上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等于下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
上接触面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气缸控制***。
车轮托盘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车轮的V型的定位槽;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与平衡轴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将车轮安装到定位槽中后,车轮的轴线与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
接触板上方固连接触板滑杆,接触板滑杆穿过压板开设的通孔,接触板滑杆的上部具有一个锥面,接触板滑杆和接触板被挂在压板上,接触板的下表面为上接触面;在压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开关,开关的压簧的末端靠在锥面上,开关连接气缸的控制***;初始状态时:下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等于上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加上两倍的车轮托盘缓冲距离。
锥面下方的接触板滑杆部分设有螺纹段,一个调节螺母螺设在该螺纹段上并且调节螺母压在压板的上表面,而使接触板滑杆和接触板被挂在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气缸驱动连杆机构而驱动车轮托盘上升,从而驱动车轮上升;利用车轮托盘和接触板同时与齿轮啮合实现车轮托盘和接触板同时上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再利用车轮托盘和接触板与平衡轴距离相同,实现无论车轮大小都可以最终车轮轴线与平衡轴轴线重合的效果,提高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气缸杆在气缸关闭后继续伸出造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未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未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装车轮动作状态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机架1,机架1具有位于底部的底盘11、位于顶部的支架12、枢设在机架1中部的齿轮13。
车轮托盘2位于底盘11的上方。
车轮托盘2上开设有横向的车轮托盘铰轴滑槽22,底盘11上开设有横向的底盘铰轴滑槽112。
第一连杆3的上端铰接在安装于车轮托盘2上的铰轴31上,第一连杆3的下端铰接的铰轴32可滑动地插设在底盘铰轴滑槽112中。
第二连杆4的下端铰接在安装于底盘11上的铰轴41上,第二连杆4的上端铰接的铰轴42可滑动地插设在车轮托盘铰轴滑槽22中。
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中部以连杆铰轴34铰接。
第二连杆4上开设有第二连杆铰轴滑槽43,气缸5以铰轴50铰接在底盘11上,气缸5的气缸杆51的顶端铰接的铰轴52可滑动地插设在第二连杆铰轴滑槽43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成气缸5的气缸杆51的顶端铰接在铰轴52上,该铰轴52可滑动地插设在第一连杆铰轴滑槽中,第二连杆铰轴滑槽开设在第一连杆3上,这样与上述方案是等效的。
车轮托盘2上固设的向上伸出的齿条23与枢设在机架1中部的齿轮13啮合。
具有压板6,压板6上固设的向下伸出的齿条63穿过支架12所设的通孔121后,与枢设在机架1中部的齿轮13啮合。
压板6下表面设有接触板61。接触板61下表面为上接触面A。
车轮托盘2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车轮的V型的定位槽(图中未示)。
在机架1的侧方具有车轮动平衡仪7,车轮动平衡仪7具有平衡轴71。
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将车轮9安装到定位槽中后,车轮9的轴线与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所以车轮9的轴线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这样车轮9垂直上下运动,车轮9的轴线是在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处的垂直平面上进行上下运动。
车轮9与车轮托盘2的接触面为下接触面B。
初始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上接触面A到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的距离AC,下接触面B到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的距离BC,距离AC等于距离BC。
气缸5的气缸杆51伸出,气缸杆51的顶端铰接的铰轴52在第二连杆铰轴滑槽43中滑动,同时驱动第二连杆4的下端绕铰轴41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二连杆4的上端的铰轴42在车轮托盘铰轴滑槽22滑动。
这样车轮托盘2向上移动。下接触面B向上移动。
由于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中部以连杆铰轴34铰接,因此第一连杆3被车轮托盘2和第二连杆4同时驱动,第一连杆3的上端铰接绕铰轴31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连杆3的下端的铰轴32在底盘铰轴滑槽112中滑动。
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共同支撑车轮托盘2。
车轮托盘2向上移动,齿条23向上移动,驱动齿轮13顺时针旋转,齿轮13驱动齿条63向下移动,从而压板6及接触板61向下移动。上接触面A向下移动。
由于齿条23和齿条63同时与齿轮13啮合,所以,齿条23向上移动的距离与齿轮63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同。
也即,当下接触面B向上移动距离ΔBC,上接触面A就向下移动距离ΔAC,ΔBC等于ΔAC。
如图2所示状态,车轮托盘2上升ΔBC后,下接触面B到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的距离BC’=BC-ΔBC,上接触面A到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的距离AC’=AC-ΔAC。距离AC’等于距离BC’。
也就是说,无论车轮托盘2上升下降多少,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总是在上接触面A到下接触面B的正中间位置。
如图3所示:
车轮9的轴线就是车轮中心孔的轴线。
将车轮9推到车轮托盘2的V型的定位槽上。在没有定位槽时候,只要吧车轮9推到事先标定的位置使车轮9的轴线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即可,也可以推到大概位置然后微调。
车轮9与车轮托盘2的接触面为下接触面B。
车轮9的顶部面D与上接触面A的距离是AD,车轮9的轴线所在平面为车轮轴线面E。
如图4所示:
气缸5动作驱动车轮托盘2,到上接触面A接触车轮9的顶面D。
可以知道,下接触面B和上接触面A的距离减少了距离AD,由上分析,下接触面B上升了距离AD的一半(1/2AD),上接触面A下降了距离AD的一半,距离AC’等于距离BC’。
这时候车轮轴线面E,在上接触面A到下接触面B的中间位置,也即,车轮轴线面E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是重合的。
然后如图5所示:
推机架1或者推车轮动平衡仪7,平衡轴71就***车轮中心孔。
无论车轮大小,只要车轮9放在车轮托盘2的下接触面B上,上接触面A接触车轮9的顶面D,必然车轮轴线面E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是重合的,平衡轴71可以***车轮中心孔而无须各种复杂调整。
可以在上接触面A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气缸5的控制***,在受到压力时发送压力信号给气缸5的控制***,控制气缸5自动停止,实现自动化。
如图6、图7、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
当控制气缸5断电时,有些气缸5的气缸杆51无法立刻停止,会继续伸出气缸5一段距离,这样可能车轮托盘2继续上升,上升距离为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而压板6也继续下降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从而压住车轮9,车轮9变形影响精确度。
因此,在接触板61上方固连接触板滑杆62,接触板滑杆62穿过压板6开设的通孔63,接触板滑杆62的上部具有一个锥面65,锥面65下方的接触板滑杆62部分设有螺纹段,一个调节螺母64螺设在该螺纹段上并且调节螺母64压在压板6的上表面。这样接触板滑杆62和接触板61被挂在压板6上。
在压板6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开关66,开关66的压簧67的末端靠在锥面65上。
开关66连接并控制气缸5的控制***,开关压簧67的变形可以触发开关66从而关闭气缸5。
在最开始,相当于图1的状态,距离AC等于距离BC。
旋转调节螺母64使接触板滑杆62下降,从而调节螺母64下降,直到下降距离为两倍的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
这时候上接触面A也比原有位置下降了两倍的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
这样图6中的初始状态时,距离BC等于距离AC加上两倍的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也即BC=A+2F。
然后将车轮9放到车轮托盘2的下接触面B上。
设置使开关压簧67在这个位置不触发开关66。
启动气缸5,车轮托盘2连同车轮9向上升起,直到图7状态:上接触面A接触车轮9的顶面D。
接下来,车轮9继续上升将接触板61、接触板滑杆62、调节螺母64一起向上顶,开关压簧67的末端靠在锥面65上,随着锥面65上升,开关压簧67变形,触发开关66从而关闭气缸5。
气缸5的气缸杆51会继续伸出气缸5一段距离,车轮托盘2继续上升,上升距离为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而压板6也继续下降车轮托盘缓冲距离F,这时气缸杆51停止伸出,刚好到达图8状态,此状态下距离AC’等于距离BC’。车轮轴线面E与平衡轴7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C是重合的。然后参考图5所示:推机架1或者推车轮动平衡仪7,平衡轴71就***车轮中心孔。
这样就消除了气缸杆51在气缸5关闭后继续伸出而对轮胎9产生的影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具有位于底部的底盘、位于顶部的支架、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车轮托盘位于底盘的上方;车轮托盘上开设有横向的车轮托盘铰轴滑槽,底盘上开设有横向的底盘铰轴滑槽;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安装于车轮托盘上的铰轴上,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底盘铰轴滑槽中;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安装于底盘上的铰轴上,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车轮托盘铰轴滑槽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以连杆铰轴铰接;第二连杆上开设有第二连杆铰轴滑槽,气缸以铰轴铰接在底盘上,气缸的气缸杆的顶端铰接的铰轴可滑动地插设在第二连杆铰轴滑槽中;车轮托盘上固设的向上伸出的齿条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压板上固设的向下伸出的齿条穿过支架所设的通孔后,与枢设在机架中部的齿轮啮合;压板下表面具有上接触面;在机架的侧方具有车轮动平衡仪,车轮动平衡仪具有平衡轴;车轮与车轮托盘的接触面为下接触面;初始状态时:上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等于下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接触面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气缸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轮托盘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车轮的V型的定位槽;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与平衡轴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将车轮安装到定位槽中后,车轮的轴线与定位槽的中心对称面处于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上方固连接触板滑杆,接触板滑杆穿过压板开设的通孔,接触板滑杆的上部具有一个锥面,接触板滑杆和接触板被挂在压板上,接触板的下表面为上接触面;在压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开关,开关的压簧的末端靠在锥面上,开关连接气缸的控制***;初始状态时:下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等于上接触面到平衡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加上两倍的车轮托盘缓冲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锥面下方的接触板滑杆部分设有螺纹段,一个调节螺母螺设在该螺纹段上并且调节螺母压在压板的上表面,而使接触板滑杆和接触板被挂在压板上。
CN202220288078.8U 2022-02-14 2022-02-14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Active CN216737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8078.8U CN216737420U (zh) 2022-02-14 2022-02-14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8078.8U CN216737420U (zh) 2022-02-14 2022-02-14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7420U true CN216737420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8078.8U Active CN216737420U (zh) 2022-02-14 2022-02-14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7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3777A (zh) * 2023-06-09 2023-07-18 南京沃宇机电有限公司 立式车轮自定心举升设备、举升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3777A (zh) * 2023-06-09 2023-07-18 南京沃宇机电有限公司 立式车轮自定心举升设备、举升方法及应用
CN116443777B (zh) * 2023-06-09 2023-09-19 伺轮智能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 立式车轮自定心举升设备、举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37420U (zh) 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CN109420892B (zh) 汽车换挡器底座装配装置
CN115824493A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计量测试用夹具
JP4677165B2 (ja) タイヤ取外し機用リフト装置
CN116518892B (zh) 一种电子显示屏平整度检测器
CN205483243U (zh) 在力标准机上一次测量两只柱式称重传感器的气动测试装置
CN219065094U (zh) 一种汽车部件中通道连接支架检具
CN113234919B (zh) 一种活塞淬火装置及其升降感应组件
CN216889943U (zh) 一种车轮动平衡检测车轮提升装置
KR20110001611A (ko) 절곡장치용 추종장치
CN213396840U (zh) 一种多功能螺纹孔位置度检具
CN211414218U (zh) 传感器外壳安装***
CN212397876U (zh) 高精度螺母盖旋转铆接装置
CN215832989U (zh) 一种手套箱扣手检测装置
CN218067462U (zh) 一种全自动静载测试仪
CN113562366B (zh) 一种带有称重功能的垃圾桶提升装置
CN218836693U (zh) 一种压力和速度可调的小压机
CN117606324B (zh) 一种电路板双面孔位高效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20751449U (zh) 一种动平衡机用举升工装
CN216433707U (zh) 一种微机伺服压力试验机
CN218002380U (zh) 一种用于检测无人机结构件上孔位的高效检测装置
CN219039146U (zh) 一种pin针检测治具
CN209894480U (zh) 汽车链条涨紧器压力检测台
CN217358452U (zh) 一种马达位移检测机构
CN221260314U (zh) 一种弹簧弹性分布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