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6368U -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6368U
CN216676368U CN202122894799.1U CN202122894799U CN216676368U CN 216676368 U CN216676368 U CN 216676368U CN 202122894799 U CN202122894799 U CN 202122894799U CN 216676368 U CN216676368 U CN 216676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threaded
traditional chinese
fixe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47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8947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6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6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63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包括底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放置板外壁底端,所述放置板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L型板底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升降块顶端一侧,两个所述升降块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外壁。通过拉动空腔轴,使T型滑块在T型滑槽内腔滑动,直至带动空腔轴移动到指定位置,再通过***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贯穿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并螺纹连接螺纹孔,从而实现对空腔轴所处位置的固定,进一步方便灵活调节针夹所处位置,并且再通过固定螺栓能够调节横板的高度,从而完成针夹所处高度的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中医内科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 (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 个正经穴位,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现有的针灸方式是针灸时一只手拿着针柄,另一手固定针体,这样比较麻烦,并且手部细菌接触到针体具有感染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定位装置对于患者肢体的固定效果不好,且不方便进行调节和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患者在针灸过程中容易乱动造成穴位定位不准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包括底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放置板外壁底端,所述放置板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L型板底端;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升降块顶端一侧,两个所述升降块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外壁,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分别转动连接L型板内壁顶端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放置板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分别固定套接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啮合配合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主动轴左右两侧,所述主动轴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放置板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所述主动轴一端固定连接转动块左端,所述转动块右端转动套接且贯穿放置板右侧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内壁填充有软垫,且所述弧形板顶端均匀嵌有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嵌有水平方向的T型滑槽,两个所述T型滑槽内腔分别滑动套接T型滑块,两个所述T型滑块顶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外壁底端。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T型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水平嵌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螺纹连接限位螺栓一端,两个所述限位螺栓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水平嵌在底板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空腔轴内腔顶端分别滑动套接且贯穿升降轴底端,两个所述升降轴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空腔轴顶端,两个所述升降轴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板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空腔板外壁底端,所述空腔板内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外壁顶端,所述螺纹轴内壁螺纹套接第一螺纹杆顶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针夹外壁顶端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板内壁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连接块顶端,两个所述连接块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套外壁顶端,两个所述限位套内腔分别滑动套接限位杆顶端,两个所述限位杆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针夹外壁顶端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针夹外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U型杆顶端,所述U型杆底端中心处嵌有穿针孔。
进一步地,所述U型杆滑动套接且贯穿横板中心处。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固定机构,解决了患者在针灸过程中容易乱动造成穴位定位不准的问题,提高了针灸定位过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放置板;3、第一锥齿轮;4、主动轴;5、第二锥齿轮;6、T型滑块;7、螺纹孔;8、限位螺栓;9、空腔轴; 10、固定螺栓;11、L型板;12、升降轴;13、横板;14、通槽;15、软垫;16、弧形板;17、升降块;18、第一螺纹杆;19、第二螺纹杆; 20、定位孔;21、T型滑槽;22、针夹;23、穿针孔;24、U型杆;25、限位杆;26、空腔板;27、限位套;28、连接块;29、微型电机; 30、螺纹轴;31、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包括底板 1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1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放置板2外壁底端,所述放置板2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L型板11底端;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板16,所述弧形板16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升降块17顶端一侧,两个所述升降块17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19外壁,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顶端分别转动连接L型板 11内壁顶端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放置板2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底端分别固定套接第二锥齿轮5,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5分别啮合配合第一锥齿轮3,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分别固定套接在主动轴4左右两侧,所述主动轴4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放置板2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所述主动轴4一端固定连接转动块31左端,所述转动块31右端转动套接且贯穿放置板2右侧侧壁。
所述弧形板16内壁填充有软垫15,且所述弧形板16顶端均匀嵌有通槽14,增加对患者的皮肤保护,所述底板1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嵌有水平方向的T型滑槽21,两个所述T型滑槽21内腔分别滑动套接T型滑块6,两个所述T型滑块6顶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9外壁底端,便于调节T型滑块6所处位置,两个所述T型滑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水平嵌有螺纹孔7,两个所述螺纹孔7分别螺纹连接限位螺栓8一端,两个所述限位螺栓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定位孔 20,便于通过限位螺栓8固定T型滑块6所处位置,所述定位孔20 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20分别水平嵌在底板1左右两侧,便于在指定位置固定T型滑块6,两个所述空腔轴9内腔顶端分别滑动套接且贯穿升降轴12底端,两个所述升降轴12分别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空腔轴9顶端,两个所述升降轴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板13 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便于调节升降轴12所处高度,所述横板13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空腔板26外壁底端,所述空腔板26内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微型电机29,所述微型电机29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30外壁顶端,所述螺纹轴30内壁螺纹套接第一螺纹杆18顶端,所述第一螺纹杆18底端固定连接针夹22外壁顶端中心处,通过微型电机 29输出端带动针夹22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空腔板26内壁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连接块28顶端,两个所述连接块28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套27外壁顶端,两个所述限位套27内腔分别滑动套接限位杆25顶端,两个所述限位杆25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针夹22 外壁顶端左右两侧,限制针夹22的转动,所述针夹22外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U型杆24顶端,所述U型杆24底端中心处嵌有穿针孔23,控制针灸的方位,所述U型杆24滑动套接且贯穿横板13 中心处,便于针灸竖直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将底板1放置在指定床板上,再将患者需要针灸的肢体放在放置板2上,然后通过转动转动块31,转动块31带动主动轴4转动,主动轴4带动第一锥齿轮3转动,和第一锥齿轮3啮合配合的第二锥齿轮5随之转动,第二锥齿轮5带动第二螺纹杆19 转动,和第二螺纹杆19螺纹配合的两个升降块17相互限制,共同带动弧形板16竖直向下移动,直至弧形板16按压在肢体顶端,实现对肢体的固定,再配合软垫15,增加对患者皮肤的缓冲保护,根据肢体上所需针灸的穴位,通过拉动空腔轴9,使T型滑块6在T型滑槽21内腔滑动,直至带动空腔轴9移动到指定位置,再通过***限位螺栓8,使限位螺栓8贯穿对应位置的定位孔20并螺纹连接螺纹孔7,从而实现对空腔轴9所处位置的固定,进一步方便灵活调节针夹22 所处位置,并且再通过固定螺栓10能够调节横板13的高度,从而完成针夹22所处高度的调节,最后通过启动微型电机29,微型电机29 输出端带动螺纹轴30转动,和螺纹轴30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18 在限位杆25和限位套27的限制下竖直向下移动,使第一螺纹杆18 带动针夹22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针夹22推动针头***对应穴位,实现针灸,U型杆24配合穿针孔23,避免了中医手动接触针灸用针,存在不够卫生的情况。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申请操作简单,通过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和第一锥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锥齿轮随之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和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的两个升降块相互限制,共同带动弧形板竖直向下移动,直至弧形板按压在肢体顶端,实现对肢体的固定,再配合软垫,增加对患者皮肤的缓冲保护;
2.本申请结构合理,通过拉动空腔轴,使T型滑块在T型滑槽内腔滑动,直至带动空腔轴移动到指定位置,再通过***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贯穿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并螺纹连接螺纹孔,从而实现对空腔轴所处位置的固定,进一步方便灵活调节针夹所处位置,并且再通过固定螺栓能够调节横板的高度,从而完成针夹所处高度的调节;
3.本申请通过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输出端带动螺纹轴转动,和螺纹轴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在限位杆和限位套的限制下竖直向下移动,使第一螺纹杆带动针夹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针夹推动针头***对应穴位,实现针灸,U型杆配合穿针孔,避免了中医手动接触针灸用针,存在不够卫生的情况。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申请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1)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放置板(2)外壁底端,所述放置板(2)外壁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L型板(11)底端;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板(16),所述弧形板(16)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升降块(17)顶端一侧,两个所述升降块(17)分别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19)外壁,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顶端分别转动连接L型板(11)内壁顶端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且贯穿放置板(2)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9)底端分别固定套接第二锥齿轮(5),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5)分别啮合配合第一锥齿轮(3),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分别固定套接在主动轴(4)左右两侧,所述主动轴(4)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放置板(2)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所述主动轴(4)一端固定连接转动块(31)左端,所述转动块(31)右端转动套接且贯穿放置板(2)右侧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6)内壁填充有软垫(15),且所述弧形板(16)顶端均匀嵌有通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嵌有水平方向的T型滑槽(21),两个所述T型滑槽(21)内腔分别滑动套接T型滑块(6),两个所述T型滑块(6)顶端分别固定连接空腔轴(9)外壁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T型滑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水平嵌有螺纹孔(7),两个所述螺纹孔(7)分别螺纹连接限位螺栓(8)一端,两个所述限位螺栓(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定位孔(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0)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20)分别水平嵌在底板(1)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腔轴(9)内腔顶端分别滑动套接且贯穿升降轴(12)底端,两个所述升降轴(12)分别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空腔轴(9)顶端,两个所述升降轴(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板(13)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3)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空腔板(26)外壁底端,所述空腔板(26)内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微型电机(29),所述微型电机(29)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30)外壁顶端,所述螺纹轴(30)内壁螺纹套接第一螺纹杆(18)顶端,所述第一螺纹杆(18)底端固定连接针夹(22)外壁顶端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板(26)内壁顶端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连接块(28)顶端,两个所述连接块(28)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套(27)外壁顶端,两个所述限位套(27)内腔分别滑动套接限位杆(25)顶端,两个所述限位杆(25)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针夹(22)外壁顶端左右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夹(22)外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U型杆(24)顶端,所述U型杆(24)底端中心处嵌有穿针孔(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杆(24)滑动套接且贯穿横板(13)中心处。
CN202122894799.1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676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4799.1U CN21667636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4799.1U CN21667636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6368U true CN216676368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479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676368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6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4739A (zh) 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从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70143U (zh) 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从端装置
CN209137698U (zh) 一种导管控制器
CN211382675U (zh) 一种自动艾灸装置
CN216676368U (zh)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
CN210447608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CN211355569U (zh) 一种心脏超声检查用便于调节患者***的检查床
CN113476114B (zh) 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CN113599254B (zh) 全自动针刺补泻治疗仪
CN213159015U (zh) 一种可平躺移动的红外治疗仪
CN211381670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定位穿刺器
CN114569191A (zh) 一种电动骨钻
CN114305603A (zh) 一种麻醉科麻醉用穿刺辅助装置
CN112915008A (zh)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埋线针灸装置
CN112494320A (zh)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CN215193739U (zh) 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
CN219000441U (zh) 一种可调式手术辅助固定装置
CN220158683U (zh) 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
CN220237557U (zh) 超声波导药仪
CN221206032U (zh) 一种中医针灸辅助支护装置
CN22101409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上肢固定装置
CN215132302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换药架
CN215350384U (zh) 一种脊椎诊疗用的康复床
CN217938771U (zh) 一种自动吸脂器
CN220442719U (zh) 一种新型穿刺套管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