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3062U -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3062U
CN216673062U CN202220144768.6U CN202220144768U CN216673062U CN 216673062 U CN216673062 U CN 216673062U CN 202220144768 U CN202220144768 U CN 202220144768U CN 216673062 U CN216673062 U CN 216673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flexible screen
screen
pie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47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47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3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3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3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轴屏及电子设备。卷轴屏包括:承托件,承托件包括相背设置的承托件的正面及承托件的背面;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承托件上,第一移动件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与承托件的正面平行;柔性屏,至少部分柔性屏位于承托件的正面所在的一侧,柔性屏的第一端绕过第一移动件且与第一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第一端位于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分别与第一端及第一移动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卷轴屏,可以渐变式的调节屏幕面积的大小。

Description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日益成熟,屏幕大小可调节的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折叠的方式来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面积大小可调节,然而,此种方式在调节屏幕的面积大小时,不能根据需要渐变式的调节屏幕的面积大小,不够灵活。具体来说,通常情况下折叠后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折叠前的一半,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跳跃式的变化,使得用户使用体验较差。因此,亟需一种卷轴屏及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卷轴屏及电子设备,其能够在调节屏幕的面积大小时,使得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渐变式的变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卷轴屏,包括: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相背设置的承托件的正面及承托件的背面;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
柔性屏,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移动件且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
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相对于所述承托件静止,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离开初始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移动件沿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面积。
可选地,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
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二移动件且与所述第二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所述卷轴屏还包括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所述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均离开初始位置分别相对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端均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轮;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及所述主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在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带及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传动带包括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连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连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形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形状均为U形,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壁、第一底壁及第二横壁,所述第一横壁与所述第二横壁均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横壁、第二底壁及第四横壁,所述第三横壁与所述第四横壁均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横壁相比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三横壁相比所述第四横壁均位于靠近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壁上,所述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横壁上。
可选地,所述承托件的正面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件及所述柔性屏之间;
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方向伸缩,当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为初始面积时,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相互接触,所述弹性支撑件被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压缩,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支撑所述柔性屏,当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相互远离,所述弹性支撑件在自身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沿靠近所述柔性屏的方向伸出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承托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被压缩,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卷轴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至少部分柔性屏位于承托件的正面所在的一侧,柔性屏的第一端绕过第一移动件且与第一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又由于驱动组件设置在承托件上,第一移动件与驱动组件连接,因此,当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第一移动件将在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承托件的方向上给柔性屏一个作用力,此时,在位于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相对于承托件静止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该作用力将使得柔性屏的第一端离开初始位置相对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逐渐朝远离承托件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承托件的背面的柔性屏的面积逐渐变小、位于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是,位于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即为该卷轴屏的屏幕的面积,因此,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可以使得卷轴屏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连续的、渐变式的变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跳跃式变化的情况来说,该卷轴屏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更加的灵活,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卷轴屏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图2视角下的卷轴屏一种分解图;
图4是在图1视角下的卷轴屏的一种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托件;11-承托件的正面;111-弹性支撑件;12-承托件的背面;
2-伸缩机构;21-第一移动件;210-容纳槽;211-第一横壁;212-第一底壁;213-第二横壁;22-驱动组件;221-主动轮;222-从动轮;223-传动带;2231-第一部分;2232-第二部分;23-第二移动件;231-第三横壁;232-第二底壁;233-第四横壁;
3-柔性屏;31-第一端;311-卡扣孔;32-第二端;
4-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1-第一弹性元件;42-卡扣部;
5-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
6-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
7-第二移动件复位机构;
F-第一方向;L-连线;
100-卷轴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屏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卷轴屏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在图2视角下的卷轴屏100一种分解图,图4是在图1视角下的卷轴屏100的一种分解图。
参见图1、图2及图3,该卷轴屏100包括:承托件1、伸缩机构2、柔性屏3及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其中,参见图4,承托件1包括相背设置的承托件的正面11(即:图4中承托件1的上表面)及承托件的背面12(即:图4中承托件1的下表面),伸缩机构2包括第一移动件21及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设置在承托件1上,第一移动件21与驱动组件22连接,驱动组件22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即:图1中X轴方向)运动,第一方向F与承托件的正面11平行。至少部分柔性屏3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所在的一侧(该侧的柔性屏3用于显示画面图形等),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绕过第一移动件21且与第一移动件21的背面(即:图2中第一移动件21的下表面)可滑动地连接,参见图2,第一端31位于承托件的背面12所在的一侧。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分别与第一端31及第一移动件21连接,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1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时,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相对于承托件1静止,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离开初始位置相对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也即卷轴屏100的用于显示画面图形等的可视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第一移动件21沿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1中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驱动柔性屏3的第一端31逐渐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恢复至初始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至少部分柔性屏3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所在的一侧,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绕过第一移动件21且与第一移动件21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又由于驱动组件22设置在承托件1上,第一移动件21与驱动组件22连接,因此,当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1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时,第一移动件21将在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上给柔性屏3一个作用力,此时,在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相对于承托件1静止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该作用力将使得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离开初始位置相对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逐渐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承托件的背面12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变小、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是,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即为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因此,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可以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连续的、渐变式的变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跳跃式变化的情况来说,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更加的灵活,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第一移动件21沿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1中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上给柔性屏3的作用力将消失,此时,由于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分别与第一端31及第一移动件21连接,因此,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可以驱动柔性屏3的第一端31逐渐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恢复至初始面积,进而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
其中,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及逐渐变大可以理解为卷轴屏100的屏幕逐渐收拢及逐渐展开,无论卷轴屏100的屏幕逐渐收拢还是逐渐展开,显然,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均是逐渐变化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跳跃式变化的情况来说,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更加的灵活,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或者3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的数量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3,伸缩机构2还包括:第二移动件23,第二移动件23与第一移动件21相对设置且与驱动组件22连接,柔性屏3的第二端32绕过第二移动件23且与第二移动件23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第二端32位于承托件的背面12所在的一侧,驱动组件22用于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卷轴屏100还包括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分别与第二端32及第二移动件23连接,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均离开初始位置分别相对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驱动第一端31、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驱动第二端32均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恢复至初始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移动件23与第一移动件21相对设置且与驱动组件22连接,又由于柔性屏3的第二端32绕过第二移动件23且与第二移动件23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第二端32位于承托件的背面12所在的一侧,因此,当驱动组件22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均将离开初始位置分别相对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使得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也即是,可以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逐渐增大。
当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由于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分别与第二端32及第二移动件23连接,因此,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可以驱动第一端31、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可以驱动第二端32均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恢复至初始面积,进而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
其中,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在需要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增大时,由于驱动组件22可以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使得该卷轴屏100的屏幕面积增大的更快,进而使得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展开效率更高。在需要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逐渐缩小时,由于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可以驱动第一端31、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可以驱动第二端32均恢复至初始位置,因此,可以使得该卷轴屏100的屏幕面积缩小的更快,进而使得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收拢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中的一者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通过使得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中的一者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可以使得当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运行的比较平稳。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可以使得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均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通过使得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均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可以使得当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运行的更加的平稳。
其中,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第一移动件21和第二移动件23均可以通过滑轨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
具体地,参见图4,以第一移动件21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为例,滑轨组件可以包括滑轨及滑块,滑轨设置在承托件1上且滑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F平行,滑块沿滑轨的延伸方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第一移动件21与滑块连接,这样,即可实现将第一移动件21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第二移动件23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的方式可以与第一移动件21可滑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的实现方式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驱动组件22包括:主动轮221、从动轮222及传动带223。其中,从动轮222及主动轮221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承托件1上,传动带223套在主动轮221及从动轮222上,主动轮221转动时带动传动带223及从动轮222转动,传动带223包括位于主动轮221与从动轮222之间的连线L的一侧的第一部分2231及位于主动轮221与从动轮222之间的连线L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2232,第一移动件21与第一部分2231连接,第二移动件23与第二部分223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移动件21与第一部分2231连接,第二移动件23与第二部分2232连接,又由于第一部分2231位于主动轮221与从动轮222之间的连线L的一侧,第二部分2232位于主动轮221与从动轮222之间的连线L的另一侧,也即,第一部分2231及第二部分2232分别位于主动轮221与从动轮222之间的连线L的两侧,因此,当主动轮221转动带动从动轮222及传动带22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第一部分2231及第二部分2232将相背运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件21与第二移动件23同时沿第一方向F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也即是,实现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或者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的目的,进而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或者逐渐增大的目的。
当驱动组件22包括主动轮221、从动轮222及传动带223时,只需使得第一移动件21与传动带223的第一部分2231连接、第二移动件23与传动带223的第二部分2232连接,即可在主动轮221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或者逐渐增大的目的,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
示例性地,参见图1,当主动轮221顺时针旋转时,将使得第一部分2231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第二部分2232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件21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第二移动件23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也即是,将使得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均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缩小的目的。当主动轮221逆时针旋转时,将使得第一部分2231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第二部分2232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件21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第二移动件23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也即是,将使得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均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逐渐变大的目的。
其中,第一移动件21与传动带223的第一部分223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能的方式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第二移动件23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二部分2232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能的方式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然,驱动组件22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结构,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还可以为两个直线电机,两个直线电机均固定在承托件1上,并且,其中一个直线电机的伸缩轴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另一个直线电机的伸缩轴与第二移动件23连接,两个直线电机的伸缩轴均与第一方向F平行且相背设置,这样,当两个直线电机的伸缩轴伸出或者缩回时,同样可以实现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或者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的目的。
其中,主动轮221及从动轮222均可以为同步带轮,传动带223可以为与主动轮221及从动轮222相匹配的同步带,这样,可以避免传动带223与主动轮221之间,或者传动带223与从动轮222之间互相打滑的情况发生,使得主动轮221更稳定的带动从动轮222及传动带22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221及从动轮222均可以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承托件1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转动的设置在承托件1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4,第一移动件21的形状及第二移动件23的形状均为U形,第一移动件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壁211、第一底壁212及第二横壁213,第一横壁211与第二横壁213均与承托件的正面11平行,第一移动件21的开口朝向承托件1,第二移动件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横壁231、第二底壁232及第四横壁233,第三横壁231与第四横壁233均与承托件的正面11平行,第二移动件23的开口朝向承托件1,第一横壁211相比第二横壁213及第三横壁231相比第四横壁233均位于靠近承托件的背面12所在的一侧,第一端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横壁211上,第二端3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横壁231上。
由于第一端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移动件21的第一横壁211上,第二端3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移动件23的第三横壁231上,又由于第一横壁211与第二横壁213均与承托件的正面11平行,第三横壁231与第四横壁233均与承托件的正面11平行,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的开口均朝向承托件1,因此,第一底壁212及第二底壁232将于柔性屏3接触,由于第一移动件21的形状及第二移动件23的形状均为U形,因此,第一底壁212及第二底壁232将比较顺滑,这样,当柔性屏3相对第一移动件21及第二移动件23移动时,可以移动的更加的平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4,承托件的正面11设置有弹性支撑件111,弹性支撑件111位于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之间,且位于承托件1及柔性屏3之间。弹性支撑件111能够沿垂直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方向伸缩,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为初始面积时,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相互接触,弹性支撑件111被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压缩,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支撑柔性屏3,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相互远离,弹性支撑件111在自身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沿靠近柔性屏3的方向伸出以支撑柔性屏3。
通过在承托件的正面11设置弹性支撑件111,并使得弹性支撑件111位于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之间,且位于承托件1及柔性屏3之间,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为初始面积时,也即是,当卷轴屏100的屏幕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可以相互接触,弹性支撑件111被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压缩,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支撑柔性屏3,避免柔性屏3出现塌陷的情况。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也即是,当卷轴屏100的屏幕逐渐展开时,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将相互远离,使得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不再压缩弹性支撑件111,此时,弹性支撑件111在自身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将沿靠近柔性屏3的方向伸出以支撑柔性屏3,同样可以避免柔性屏3出现塌陷的情况。
可见,通过在承托件的正面11设置弹性支撑件111,并使得弹性支撑件111位于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之间,且位于承托件1及柔性屏3之间,无论卷轴屏100的屏幕处于收拢状态还是卷轴屏100的屏幕逐渐展开,均可以避免柔性屏3出现塌陷的情况。
其中,弹性支撑件111可以为橡胶弹性支撑件或者任意能够沿垂直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方向伸缩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参见图4,弹性支撑件111的形状可以为楔形,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的形状可以与弹性支撑件111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在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相互靠近以压缩弹性支撑件111时,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压缩弹性支撑件111,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第二横壁213与弹性支撑件111之间的摩擦力及第四横壁233与弹性支撑件111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发生。
其中,为了避免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相互靠近压缩弹性支撑件111时,使得弹性支撑件111被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支撑件111的与第二横壁213及第四横壁233相互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耐磨涂层,这样,可以避免弹性支撑件111被磨损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及图5,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包括第一弹性元件41,第一弹性元件41的一端与第一端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柔性屏3的第一端3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柔性屏3的第一端31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弹性元件41的一端与第一端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因此,当柔性屏3的第一端3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3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逐渐展开时,第一弹性元件41将被压缩,此时,第一弹性元件41具有复位力,当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元件41的复位力将驱动柔性屏3的第一端31恢复至初始位置,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
当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时,只需使得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端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即可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
其中,第一弹性元件41可以为弹簧或者任意可能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元件41的一端与第一端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连接,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及图5,第一弹性元件4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卡扣部42,第一端31可以设置有卡扣孔311,卡扣部42插接在卡扣孔311中,来实现将第一弹性元件41的一端与第一端31连接。
第一弹性元件41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多种可能的方式实现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第一移动件21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210,第一弹性元件41容置在容纳槽210中且第一弹性元件41的另一端站与容纳槽210的槽壁粘接,这样,即可实现将第一弹性元件41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的目的。
通过在第一移动件21上设置容纳槽210,并使得第一弹性元件41容置在容纳槽210中,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元件41占用卷轴屏100的空间,进而可以使得卷轴屏100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容纳槽210也可以对第一弹性元件41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第一弹性元件41被压缩时,运行更加的平稳,避免出现歪斜的情况。
其中,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可参照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5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移动件21与承托件1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图3中X轴的正方向)运动。
由于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可以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也即是,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可以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因此,通过在第一移动件21与承托件1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除了可以通过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卷轴屏100的屏幕可以恢复至收拢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另一端与承托件1连接,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弹性元件被压缩,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另一端与承托件1连接,因此,当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3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时,第二弹性元件可以被压缩,此时,第二弹性元件具有复位力,当需要使得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将可以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可见,在需要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时,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即可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可以无需驱动组件22做功,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卷轴屏100的功耗。
当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时,只需使得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1连接、另一端与承托件1连接,即可实现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恢复至收拢状态,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
其中,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4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二移动件23与承托件1之间设置有第二移动件复位机构7,第二移动件复位机构7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23沿第一方向F朝靠近承托件1的方向(图3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
其中,第二移动件复位机构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6的结构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至少部分柔性屏3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所在的一侧,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绕过第一移动件21且与第一移动件21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又由于驱动组件22设置在承托件1上,第一移动件21与驱动组件22连接,因此,当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即:图1中X轴的负方向)运动时,第一移动件21将在沿第一方向F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上给柔性屏3一个作用力,此时,在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相对于承托件1静止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该作用力将使得柔性屏3的第一端31离开初始位置相对第一移动件21沿第一方向F逐渐朝远离承托件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承托件的背面12的柔性屏3的面积逐渐变小、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是,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即为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因此,当位于承托件的正面11的柔性屏3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可以使得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连续的、渐变式的变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跳跃式变化的情况来说,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更加的灵活,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电子设备包括卷轴屏100。
其中,卷轴屏10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卷轴屏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卷轴屏100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为连续的、渐变式的变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屏幕的面积的大小为跳跃式变化的情况来说,该卷轴屏100的屏幕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更加的灵活,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此,当卷轴屏100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面积大小连续的、渐变式的变化,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手机、桌上型电脑、学***板电脑及电视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不作限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卷轴屏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卷轴屏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卷轴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相背设置的承托件的正面及承托件的背面;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
柔性屏,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移动件且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
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相对于所述承托件静止,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离开初始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移动件沿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
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二移动件且与所述第二移动件的背面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所述卷轴屏还包括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所述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均离开初始位置分别相对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柔性屏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端均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轮;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及所述主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在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带及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传动带包括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连线的一侧的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连线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形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形状均为U形,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壁、第一底壁及第二横壁,所述第一横壁与所述第二横壁均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横壁、第二底壁及第四横壁,所述第三横壁与所述第四横壁均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平行,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横壁相比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三横壁相比所述第四横壁均位于靠近所述承托件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壁上,所述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横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件及所述柔性屏之间;
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方向伸缩,当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为初始面积时,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相互接触,所述弹性支撑件被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压缩,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支撑所述柔性屏,当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正面的柔性屏的面积由初始面积逐渐增大时,所述第二横壁及所述第四横壁相互远离,所述弹性支撑件在自身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沿靠近所述柔性屏的方向伸出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屏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所述第一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承托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被压缩,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承托件的方向运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屏。
CN202220144768.6U 2022-01-19 2022-01-19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673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4768.6U CN216673062U (zh) 2022-01-19 2022-01-19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4768.6U CN216673062U (zh) 2022-01-19 2022-01-19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3062U true CN216673062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4768.6U Active CN216673062U (zh) 2022-01-19 2022-01-19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30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1552A (zh) * 2022-08-10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1552A (zh) * 2022-08-10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331552B (zh) * 2022-08-10 2024-0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7016B (zh) 电子设备
CN112468623B (zh) 电子设备
CN112153180B (zh) 一种显示屏伸缩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284422B (zh) 电子设备
CN112153181B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伸缩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049159B (zh) 一种扩大柔性屏幕设备的屏幕使用面积的装置
US20230108833A1 (en) Sli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216673062U (zh) 卷轴屏及电子设备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216012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3411428B (zh) 电子设备
CN111336173B (zh) 伸缩式铰链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11933028A (zh) 显示装置
WO2023109840A1 (zh) 电子设备
CN11045686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锁合机构
CN112283531A (zh) 电子设备
CN111669455A (zh) 电子设备
CN202926863U (zh) 一种转轴模组及具有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手机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013421A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0958338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13539089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2677207U (zh) 动轴式折叠屏手机
CN111711717A (zh) 动轴行星齿轮折叠屏手机
CN214591525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