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7204U -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7204U
CN216647204U CN202122505941.9U CN202122505941U CN216647204U CN 216647204 U CN216647204 U CN 216647204U CN 202122505941 U CN202122505941 U CN 202122505941U CN 216647204 U CN216647204 U CN 216647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diode
output unit
pow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5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玮钰
李建锋
周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b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b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5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7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7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7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低功耗控制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所述低功耗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交流电两端用于功率输出的功率输出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工作的控制单元,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工作的处理器MCU。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或控制模块均会均采用电磁铁,因此导致体积较大,无法做到小巧化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功耗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小家电类产品所采用的一般都是零待机功耗控制模块、极低待机功耗控制模块及低功耗控制电路,而这些电路或控制模块均会采用电磁铁,所以导致这些电路或控制模块的体积较大,无法做到小巧化,并且由于采用的是电磁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成本,也使得电路边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或控制模块均会均采用电磁铁,因此导致体积较大,无法做到小巧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所述低功耗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交流电两端用于功率输出的功率输出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工作的控制单元,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工作的处理器MCU。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T2、场效应管QT1、电阻R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Z1及开关S4,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MCU及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15V,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及所述开关S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电阻R13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栅极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MCU,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及所述开关S4的另一端均连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有极电容E1、有极电容E2、线圈L1、控制芯片U1、有极电容E3、有极电容E4、电阻R7、电阻R8、电阻R5、电容C1、电容C3、电容C2、电容C4、电阻R6、线圈L2、二极管D3及二极管D4,所述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及交流电的ACL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阳极及所述线圈L1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阳极及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6、7、8、9、10针脚,所述控制芯片U1的2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3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4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5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4的阳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线圈L2的一端及+15V,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及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阴极、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阴极,所述控制芯片U1的1针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有极电容E4的阴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电的ACN端或GND,所述有极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串联在交流电的ACL端与所述电阻R4之间的保险管FS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压敏电阻VR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安规电容CX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种低功耗控制电路通过处理器MCU控制控制单元对功率输出单元进行控制,即实现功率输出单元进入零功耗模式,而进而整个电路进入零功耗模式,相对应的控制单元则采用纯电路结构进行功率输出单元控制,不在使用点此特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电路体积减小,可以将电路做到小巧化,另外此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电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所述低功耗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交流电两端用于功率输出的功率输出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工作的控制单元,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工作的处理器MCU。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T2、场效应管QT1、电阻R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Z1及开关S4,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MCU及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15V,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及所述开关S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电阻R13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栅极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MCU,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及所述开关S4的另一端均连接GND。
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有极电容E1、有极电容E2、线圈L1、控制芯片U1、有极电容E3、有极电容E4、电阻R7、电阻R8、电阻R5、电容C1、电容C3、电容C2、电容C4、电阻R6、线圈L2、二极管D3及二极管D4,所述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及交流电的ACL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阳极及所述线圈L1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阳极及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6、7、8、9、10针脚,所述控制芯片U1的2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3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4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5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4的阳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线圈L2的一端及+15V,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及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阴极、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阴极,所述控制芯片U1的1针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有极电容E4的阴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电的ACN端或GND,所述有极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GND。
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串联在交流电的ACL端与所述电阻R4之间的保险管FS1。设置保险管FS1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安全使用,以避免由于不明原因或短路造成电路上的元器件烧坏。
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压敏电阻VR1。在电路中设置压敏电阻VR1是起到电路中输入电压的瞬时过压保护。
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安规电容CX1。在电路中设置安规电容CX1是为了解决电路中的EMI的问题。
低功耗控制电路在工作时,接通电源后功率输出单元就会通电一次,功率输出单元输出15V电压,而此时电路处于待机状态下,当按下开关S4,后端处理器MCU控制三极管T2导通,进而使场效应管QT1的栅极被拉低,同时场效应管QTI就导通,整个电路就会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当处理器MCU给低电平时,三极管T2断开,此时场效应管QT1的栅极处于高电平状态,而场效应管QT1就会断开,功率输出单元就进入待机下的零功耗模式,从而整个电路进入零功耗模式。
此种低功耗控制电路通过处理器MCU控制控制单元对功率输出单元进行控制,即实现功率输出单元进入零功耗模式,而进而整个电路进入零功耗模式,相对应的控制单元则采用纯电路结构进行功率输出单元控制,不在使用点此特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电路体积减小,可以将电路做到小巧化,另外此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交流电两端用于功率输出的功率输出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工作的控制单元,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工作的处理器MCU;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T2、场效应管QT1、电阻R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Z1及开关S4,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MCU及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15V,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及所述开关S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电阻R13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栅极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MCU,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及所述开关S4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有极电容E1、有极电容E2、线圈L1、控制芯片U1、有极电容E3、有极电容E4、电阻R7、电阻R8、电阻R5、电容C1、电容C3、电容C2、电容C4、电阻R6、线圈L2、二极管D3及二极管D4,所述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及交流电的ACL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阳极及所述线圈L1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阳极及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T1的漏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6、7、8、9、10针脚,所述控制芯片U1的2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3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4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5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4的阳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线圈L2的一端及+15V,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及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有极电容E1的阴极、所述有极电容E2的阴极,所述控制芯片U1的1针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有极电容E4 的阴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电的ACN端或GND,所述有极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串联在交流电的ACL端与所述电阻R4之间的保险管FS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压敏电阻VR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出单元还包括置于所述保险管FS1与所述电阻R4之间且并连接在交流电的ACL端与交流电的ACN端的安规电容CX1。
CN202122505941.9U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Active CN216647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5941.9U CN2166472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5941.9U CN2166472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7204U true CN216647204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5941.9U Active CN2166472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7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9654B (zh) 瞬时电压尖峰与瞬时电压浪涌抑制器
EP2709236A1 (en)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16647204U (zh)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
CN204392101U (zh) Ac/dc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3596658U (zh) 一种电源控制输出电路
CN203562766U (zh)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CN203289074U (zh) 电源直供保护电路及机顶盒
CN204598412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软启动电路
CN107968643A (zh) 一种直流负载单键触摸控制开关电路
CN211478445U (zh) 一种简易的输入掉电检测线路
CN103490388B (zh)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CN202840966U (zh) 电源辅助电路
CN201467324U (zh) 一种低功耗cpu待机切换电路
CN108110860B (zh) 基于高电压低电流电能的蓄电放电装置
CN217563383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
CN202513560U (zh) 一种电视机、电视机电源及其mos管短路保护电路
CN206640342U (zh) 一种低功耗的信号控制开机电路
CN216312972U (zh) 一种低功耗隔离电源
CN105515360A (zh) 一种基于双运放短路保护电路
CN105449742A (zh) 一种电源极性切换电路及装置
CN206004528U (zh) 一种高倍升压电路
CN203456895U (zh) 一种电池及其控制电路
CN219695283U (zh) 一种简易型输入电压检测电路
CN216819712U (zh) 具有长掉电保持时间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18216797U (zh) 一种充电机的电压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