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9045U -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9045U
CN216639045U CN202122713558.2U CN202122713558U CN216639045U CN 216639045 U CN216639045 U CN 216639045U CN 202122713558 U CN202122713558 U CN 202122713558U CN 216639045 U CN216639045 U CN 216639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irculating
reaction cylinder
aer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35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剑虹
唐清畅
陶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35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9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9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9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筒,反应筒上端连接有用于送入废水的进水管,及用于将反应后的废水向外排出的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配合作业,以使反应筒内反应形成连续反应。反应筒的下端设有沿其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多组循环曝气装置配合作用,使反应筒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泥水混合液形成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的循环流,和/或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沿四周点状曝气的点状曝气混合流,进而使反应筒内形成好氧环境、或缺氧‑厌氧环境、或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在单级反应器、连续流条件下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且无需内回流、无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是使废水与微生物混合接触,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等),使不稳定的有机物和无机毒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去除污水中的COD、氮、磷等污染物,污水生化处理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成本低廉,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实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必要条件是创造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现有技术均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①空间模式,如A2/O工艺,其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在不同空间内实现,多个反应器串联,构造复杂;需大流量的混合液内回流(200%-400%)和污泥回流(50%-100%),能耗和运行成本高;脱氮和除磷效率难以同步提高;
②时间模式,如SBR工艺,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按时间序批式运行,实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该技术无法连续进水,控制复杂,仅适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存在的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构造复杂、存在大量混合液和污泥的内回流、能耗和运行成本高、无法实现连续进水及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废水生化反应场所的反应筒,反应筒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送入待反应废水的进水管,及用于将反应后的废水向外排出的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配合作业,以使反应筒内反应形成连续反应;反应筒的下端设有沿其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多组循环曝气装置配合作用,使反应筒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泥水混合液形成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的循环流,和/或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沿四周点状曝气的点状曝气混合流,进而使反应筒内形成好氧环境、或缺氧-厌氧环境、或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
进一步地,循环曝气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流动动力的循环泵、用于使泥水混合液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流动的循环流组件、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向四周点状曝气射流的曝气射流组件;循环泵位于反应筒外,且连接于循环流组件中;循环流组件的进流端穿过反应筒侧壁后伸入反应筒,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曝气射流组件的进流端与循环流组件的出流段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的侧壁后朝内延伸。
进一步地,循环流组件包括进流管、连接于进流管中的第一开关阀、循环水管、连接于循环水管中的第二开关阀、多个第一喷嘴;进流管位于反应筒外,其进水端穿过反应筒侧壁后伸入反应筒内,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循环泵的进口;循环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循环泵的出口,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过反应筒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且循环水管的出水端端部封闭;多个第一喷嘴位于循环水管的同一侧,且沿循环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与循环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循环水管沿反应筒的径向延伸,且循环水管位于反应筒内的长度为反应筒半径的80%~90%;多个第一喷嘴沿循环水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各第一喷嘴的直径为循环水管直径的20%~50%。
进一步地,第一喷嘴与循环水管在水平面内投影具有70°~90°夹角,且第一喷嘴与循环水管在竖直面内投影具有1°~10°夹角。
进一步地,曝气射流组件包括曝气水管、连接于曝气水管中的第三开关阀、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的射流曝气器、空气管、连接于空气管中的第四开关阀、多个第二喷嘴;曝气水管的进水端与循环水管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的侧壁后伸入反应筒并连接射流曝气器;空气管竖直设置,其出气端连接射流曝气器,其相对的进气端向上延伸至与大气连通;多个第二喷嘴沿射流曝气器的四周间隔设置,且分别与射流曝气器连通。
进一步地,曝气射流组件位于循环流组件的射流侧,且曝气水管与循环水管平行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具有2m~4m间距;射流曝气器的中心距反应筒内侧壁的垂直距离为反应筒半径的1/3~1/2;射流曝气器的中心距反应筒底板的距离为0.3m~1m。
进一步地,反应筒呈中空筒状;进水管和出水管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反应筒的侧壁上;多组循环曝气装置沿反应筒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进一步地,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活性污泥附着的悬浮填料,悬浮填料悬浮于反应筒内。
进一步地,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空反应筒的放空管、连接于放空管中的第五开关阀、用于过滤拦截悬浮填料的筛网;放空管连接于反应筒底端的侧壁上;筛网分别连接于放空管的进水端、出水管的进水端、循环流组件的进流端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在单级反应器、连续流条件下实现好氧模式、缺氧-厌氧模式、同步硝化反硝化模式,及好氧模式、缺氧-厌氧模式、同步硝化反硝化模式的任意组合模式等种工作模式,使反应筒内污水中的溶解氧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分布不均匀,在反应筒内部形成数量众多且微小的厌氧、缺氧和好氧区域,分别为厌氧菌、反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且无需内回流、无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满足有效去除废水中COD、BOD等污染物的同时,可有效去除TN、NH3-N、TP,同时解决了现有A2/O技术需多个池体组合、SBR技术仅能序批式运行不能连续进水的共性技术问题;现有常规的射流曝气均为点状曝气,容积较大的生化池,特别是直径较大圆柱形生化池,虽然采用布置多个射流曝气器进行曝气,但仍然会存在曝气死角,导致反应筒内死角区域无法充氧且出现污泥沉积的现象,进而减小生化池的有效容积,导致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通过设置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在反应筒内形成间歇或者连续的循环水流,使进入反应筒内的废水与反应筒内预设的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混合均匀,实现反应筒内无死角的完全混合,消除反应筒内曝气与搅拌的死角,解决大直径圆柱形曝气池内采用射流曝气器存在的该上述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21、反应筒;22、进水管;23、出水管;24、循环泵;25、循环流组件;251、进流管;252、第一开关阀;253、循环水管;254、第二开关阀;255、第一喷嘴;26、曝气射流组件;261、曝气水管;262、第三开关阀;263、射流曝气器;264、空气管;265、第四开关阀;266、第二喷嘴;27、悬浮填料;28、放空管;29、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废水生化反应场所的反应筒21,反应筒21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送入待反应废水的进水管22,及用于将反应后的废水向外排出的出水管23,进水管22和出水管23配合作业,以使反应筒21内反应形成连续反应。反应筒21的下端设有沿其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多组循环曝气装置配合作用,使反应筒21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泥水混合液形成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的循环流,和/或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沿四周点状曝气的点状曝气混合流,进而使反应筒21内形成好氧环境、或缺氧-厌氧环境、或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工作时,外部待反应的废水由进水管22送入反应筒21,经反应筒21内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后,再由出水管23向外排出,从而形成连续反应;反应时,反应筒21内的废水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泥水混合液在循环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形成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的循环流,和/或在循环曝气装置的作用下,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沿四周点状曝气的点状曝气混合流,从而使反应筒21内形成好氧环境、或缺氧-厌氧环境、或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在单级反应器、连续流条件下实现好氧模式、缺氧-厌氧模式、同步硝化反硝化模式,及好氧模式、缺氧-厌氧模式、同步硝化反硝化模式的任意组合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使反应筒21内污水中的溶解氧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分布不均匀,在反应筒21内部形成数量众多且微小的厌氧、缺氧和好氧区域,分别为厌氧菌、反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且无需内回流、无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满足有效去除废水中COD、BOD等污染物的同时,可有效去除TN、NH3-N、TP,同时解决了现有A2/O技术需多个池体组合、SBR技术仅能序批式运行不能连续进水的共性技术问题;现有常规的射流曝气均为点状曝气,容积较大的生化池,特别是直径较大圆柱形生化池,虽然采用布置多个射流曝气器进行曝气,但仍然会存在曝气死角,导致反应筒内死角区域无法充氧且出现污泥沉积的现象,进而减小生化池的有效容积,导致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通过设置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在反应筒21内形成间歇或者连续的循环水流,使进入反应筒内的废水与反应筒内预设的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混合均匀,实现反应筒内无死角的完全混合,消除反应筒内曝气与搅拌的死角,解决大直径圆柱形曝气池内采用射流曝气器存在的该上述问题。
可选地,如图1所示,循环曝气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流动动力的循环泵24、用于使泥水混合液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流动的循环流组件25、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向四周点状曝气射流的曝气射流组件26。循环泵24位于反应筒21外,且连接于循环流组件25中。循环流组件25的进流端穿过反应筒21侧壁后伸入反应筒21,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曝气射流组件26的进流端与循环流组件25的出流段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内延伸。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循环流组件25包括进流管251、连接于进流管251中的第一开关阀252、循环水管253、连接于循环水管253中的第二开关阀254、多个第一喷嘴255。进流管251位于反应筒21外,其进水端穿过反应筒21侧壁后伸入反应筒21内,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循环泵24的进口。循环水管253的进水端连接循环泵24的出口,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过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且循环水管253的出水端端部封闭。多个第一喷嘴255位于循环水管253的同一侧,且沿循环水管25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与循环水管253连通。工作时,循环泵24启动,第一开关阀252和第二开关阀254开启,反应筒21内的泥水混合液首先进入进流管251,然后通过循环泵24后再进入循环水管253,最后由循环水管253上连接的多个第一喷嘴255向外喷出,从而形成沿周向的循环流动。
本可选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中,循环水管253沿反应筒21的径向延伸,以便使泥水混合液形成沿周向良好的循环流,且循环水管253位于反应筒21内的长度为反应筒21半径的80%~90%,以形成尽可能沿反应筒21整个断面上的循环流,进而使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均匀混合,提高废水生化处理效果和反应效率。多个第一喷嘴255沿循环水管25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以形成沿反应筒21整个断面上均匀设置的循环流,进而提高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均匀性,且各第一喷嘴255的直径为循环水管253直径的20%~50%,使由第一喷嘴255喷射的射流具有一定的初始动力,进而便于形成周向的循环流。
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喷嘴255与循环水管253在水平面内投影具有70°~90°夹角b,且第一喷嘴255与循环水管253在竖直面内投影具有1°~10°夹角a,使反应筒21内形成间歇或连续循环且呈螺旋形的循环水流,进而使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的更加充分、均匀。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曝气射流组件26包括曝气水管261、连接于曝气水管261中的第三开关阀262、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的射流曝气器263、空气管264、连接于空气管264中的第四开关阀265、多个第二喷嘴266。曝气水管261的进水端与循环水管253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反应筒21的侧壁后伸入反应筒21并连接射流曝气器263。空气管264竖直设置,其出气端连接射流曝气器263,其相对的进气端向上延伸至与大气连通。多个第二喷嘴266沿射流曝气器263的四周间隔设置,且分别与射流曝气器263连通。工作时,循环泵24开启,第一开关阀252、第三开关阀262及第四开关阀265开启时,反应筒21内的泥水混合液首先进入进流管251,通过循环泵24后再进入循环水管253,然后由循环水管253进入曝气水管261,然后再进入射流曝气器263,同时空气在射流曝气器263内负压作用下,由空气管264进入射流曝气器263,空气和泥水混合液在射流曝气器263内混合后,最后由多个第二喷嘴266向四周喷射。
本可选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曝气射流组件26位于循环流组件25的射流侧,且曝气水管261与循环水管253平行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具有2m~4m间距,进而使循环流组件25和曝气射流组件26配合作用,加剧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程度,使两者更加充分的混合。射流曝气器263的中心距反应筒21内侧壁的垂直距离为反应筒21半径的1/3~1/2。射流曝气器263的中心距反应筒21底板的距离为0.3m~1m,便于射流曝气反向冲起反应筒21底板上的活性污泥,防止活性污泥沉降、沉淀。实际设计时,可根据曝气需求沿反应筒21圆周增加射流曝气器263的数量。
可选地,如图1所示,反应筒21呈中空筒状。本可选方案中,圆柱形反应筒21由圆形底板和环形侧壁构成,顶部有顶盖的封闭筒,也可选择无顶盖的敞口筒;反应筒21采用碳钢防腐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或者钢筋混凝土材质。进水管22和出水管23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反应筒21的侧壁上,避免由进水管22送入的废水直接由出水管23排出而形成短流。多组循环曝气装置沿反应筒2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提高废水和活性污泥沿周向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质量,且有效防止活性污泥沉降。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模式如下:
工作模式1:好氧模式,循环泵24运行,第一开关阀252、第三开关阀262开启、射流曝气器263运行,向反应筒21内曝气,使反应筒21内的溶解氧不低于1.5mg/L,第二开关阀254间歇或者连续开启,控制循环水管253间歇或连续运行,使反应筒内形成间歇或者连续的螺旋形循环水流,防止活性污泥沉降,在该模式下,反应筒21内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环境,反应筒21的主要功能是去除废水中的COD、BOD,并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使活性污泥吸收污水中的磷。
工作模式2:缺氧-厌氧模式,第三开关阀262关闭,第二开关阀254开启,射流曝气器263停止运行,不向反应筒21内供氧,反应筒21内溶解氧不高于0.3mg/L。循环泵24间歇或连续开启使循环水管253间歇或连续运行,反应筒21内形成间歇或者连续的螺旋形循环水流,防止活性污泥沉降,在该模式下,反应筒21内的微生物处于缺氧-厌氧环境,反应筒21的主要功能是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
工作模式3:同步硝化反硝化模式,循环泵24间歇运行,在循环泵24运行期间第三开关阀262、第二开关阀254交替开启、关闭,使射流曝气器263、循环水管253交替运行,在该模式下反应筒21内部的平均溶解氧不高于0.5mg/L,反应筒21内的水力流态为间歇性的螺旋形循环水流、点状曝气混合流态、静置沉降三种状态,使反应筒21内污水中的溶解氧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分布不均匀,在反应筒21内部不同区域形成了数量众多且微小的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为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使得反应筒21内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时进行,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去除COD、BOD5;当进水中碳源不足时,向反应筒21内补充投加碳源可获得更高的总氮去除率。
工作模式4:前述工作模式1~工作模式3的组合模式,在该模式下,反应筒21内污水处理过程经历工作模式1、工作模式2,或者经历工作模式1、工作模式2、工作模式3,为反应筒21内的微生物营造不同的微环境,通过反应筒21内部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去除进水中的COD、BOD、NH3-N、TN和磷。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活性污泥附着的悬浮填料27,悬浮填料27悬浮于反应筒21内,悬浮填料27用于使反应筒21内的活性污泥附着在其上,进而使反应筒21内微生物的浓度较常规活性污泥法提高1倍以上,达到8g/L以上,从而减小生物反应器的容积,节约工程建设投资。本可选方案中,反应筒21内可根据需要投加悬浮填料27,其密度为0.92~0.98g/cm3,其投加量为反应筒21体积的25%~50%,在反应筒21内呈悬浮状态。
可选地,如图1所示,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空反应筒21的放空管28、连接于放空管28中的第五开关阀、用于过滤拦截悬浮填料27的筛网29。放空管28连接于反应筒21底端的侧壁上。筛网29分别连接于放空管28的进水端、出水管23的进水端、循环流组件25的进流端上。
采用本装置处理一种高COD、高氨氮废水,进水水质COD:8500mg/L,BOD5:4000mg/L,TN:1950mg/L,NH3-N:1800mg/L,TP:30mg/L,SS:6200mg/L,pH:7.5~8。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运行模式,循环泵24间歇运行,在循环泵24运行期间第三开关阀262、第二开关阀254交替开启、关闭,使射流曝气器263、循环水管253交替运行,在该模式下反应筒21内部的平均溶解氧不高于0.5mg/L,反应筒21内的水力流态为间歇性的螺旋形循环水流、点状曝气混合流态、静置沉降三种状态,使反应筒21内污水中的溶解氧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分布不均匀,在反应筒21内部不同区域形成了数量众多且微小的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为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使得反应筒21内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时进行,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去除COD、BOD5,废水在本实施例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天(水力停留时间的定义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沉淀出水中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物去除率如下:
序号 污染物 出水浓度(mg/L) 污染物去除率
1 COD <500 >94%
2 BOD<sub>5</sub> <20 >99%
3 TN <70 >96%
4 NH<sub>3</sub>-N <20 >98.8%
5 TP <8 >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提供废水生化反应场所的反应筒(21),所述反应筒(21)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送入待反应废水的进水管(22),及用于将反应后的废水向外排出的出水管(23),所述进水管(22)和所述出水管(23)配合作业,以使所述反应筒(21)内反应形成连续反应;
所述反应筒(21)的下端设有沿其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组循环曝气装置,多组所述循环曝气装置配合作用,使所述反应筒(21)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泥水混合液形成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的循环流,和/或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沿四周点状曝气的点状曝气混合流,进而使所述反应筒(21)内形成好氧环境、或缺氧-厌氧环境、或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曝气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流动动力的循环泵(24)、用于使泥水混合液沿周向间歇或连续循环流动的循环流组件(25)、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后向四周点状曝气射流的曝气射流组件(26);
所述循环泵(24)位于所述反应筒(21)外,且连接于所述循环流组件(25)中;
所述循环流组件(25)的进流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侧壁后伸入所述反应筒(21),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
所述曝气射流组件(26)的进流端与连接于所述循环泵(24)后的所述循环流组件(25)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流组件(25)包括进流管(251)、连接于所述进流管(251)中的第一开关阀(252)、循环水管(253)、连接于所述循环水管(253)中的第二开关阀(254)、多个第一喷嘴(255);
所述进流管(251)位于所述反应筒(21)外,其进水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侧壁后伸入所述反应筒(21)内,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循环泵(24)的进口;
所述循环水管(25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循环泵(24)的出口,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的侧壁后朝中心延伸,且所述循环水管(253)的出水端端部封闭;
多个所述第一喷嘴(255)位于所述循环水管(253)的同一侧,且沿所述循环水管(25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循环水管(25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管(253)沿所述反应筒(21)的径向延伸,且所述循环水管(253)位于所述反应筒(21)内的长度为所述反应筒(21)半径的80%~90%;
多个所述第一喷嘴(255)沿所述循环水管(25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各所述第一喷嘴(255)的直径为所述循环水管(253)直径的20%~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喷嘴(255)与所述循环水管(253)在水平面内投影具有70°~90°夹角,且所述第一喷嘴(255)与所述循环水管(253)在竖直面内投影具有1°~10°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射流组件(26)包括曝气水管(261)、连接于所述曝气水管(261)中的第三开关阀(262)、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与空气混合的射流曝气器(263)、空气管(264)、连接于所述空气管(264)中的第四开关阀(265)、多个第二喷嘴(266);
所述曝气水管(261)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水管(253)连通,其相对的出流端穿过所述反应筒(21)的侧壁后伸入所述反应筒(21)并连接所述射流曝气器(263);
所述空气管(264)竖直设置,其出气端连接所述射流曝气器(263),其相对的进气端向上延伸至与大气连通;
多个所述第二喷嘴(266)沿所述射流曝气器(263)的四周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射流曝气器(26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射流组件(26)位于所述循环流组件(25)的射流侧,且所述曝气水管(261)与所述循环水管(253)平行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具有2m~4m间距;
所述射流曝气器(263)的中心距所述反应筒(21)内侧壁的垂直距离为所述反应筒(21)半径的1/3~1/2;
所述射流曝气器(263)的中心距所述反应筒(21)底板的距离为0.3m~1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筒(21)呈中空筒状;
所述进水管(22)和所述出水管(23)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反应筒(21)的侧壁上;
多组所述循环曝气装置沿所述反应筒(2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活性污泥附着的悬浮填料(27),所述悬浮填料(27)悬浮于所述反应筒(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空所述反应筒(21)的放空管(28)、连接于所述放空管(28)中的第五开关阀、用于过滤拦截所述悬浮填料(27)的筛网(29);
所述放空管(28)连接于所述反应筒(21)底端的侧壁上;
所述筛网(29)分别连接于所述放空管(28)的进水端、所述出水管(23)的进水端、所述循环流组件(25)的进流端上。
CN202122713558.2U 2021-11-08 2021-11-08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16639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3558.2U CN216639045U (zh) 2021-11-08 2021-11-08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3558.2U CN216639045U (zh) 2021-11-08 2021-11-08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9045U true CN216639045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3558.2U Active CN216639045U (zh) 2021-11-08 2021-11-08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9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7194C (zh) 单级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CN103936229A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05893017U (zh)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2292993U (zh) 深度去除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BioDopp生化反应器
CN217148724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脱氮除磷装置
CN108358378B (zh) 一种适用于高氨氮分散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
CN216236262U (zh)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102010062B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
CN112209504B (zh) 一种旋流式生物反应器
CN201325907Y (zh) 氧化沟污水处理***
CN112978922A (zh) 一种高效脉冲布水厌氧污泥脱氮反应方法及装置
CN210505759U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112299653A (zh) 餐厨废水的高效脱氮处理方法
CN106745737A (zh) 一种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式脱氮反应器
CN216639045U (zh)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203866153U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112794581B (zh) 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6377647U (zh) 一种高效脉冲布水厌氧污泥脱氮反应装置
CN206467036U (zh)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式脱氮反应器
CN109485151A (zh) 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废水处理的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02050544A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该方法采用的装置
CN213060364U (zh) 一种脱氮除磷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9890336U (zh) 一种用悬浮载体强化气提推流式氧化沟效果的装置
CN1309096A (zh) 处理高浓度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CN215102479U (zh) 一种采用mbbr载体的芬顿高级氧化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