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2100U -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2100U
CN216552100U CN202122814521.9U CN202122814521U CN216552100U CN 216552100 U CN216552100 U CN 216552100U CN 202122814521 U CN202122814521 U CN 202122814521U CN 216552100 U CN216552100 U CN 21655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iled material
waterproof coiled
fixed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145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上游
詹浩
张成星
沈赟
成金壮
穆骁尧
李洋
韩刚
柳文龙
邓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rovincial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rovincial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rovincial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145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2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所述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包括底层;外墙;内墙结构,所述内墙结构固定于所述底层表面的另一端;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的侧壁;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另一端交叉重叠;填充水泥,所述填充水泥处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之间;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安装于所述内墙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具有便于能够完美的衔接新老墙体,使新老墙体之间的缝隙被填充上,提高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的渗漏风险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越来越多,一般都设有地下室作为预防措施,地下室往往承受了房屋大部分荷载,可以说是建筑物的根基,多年来防水理论的研究、防水材料的更新以及施工工艺的进步并没有根除地下室底板和侧墙交接处的渗漏防水问题,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地下室的使用年限。
现有的一些改建工程中,由于在新老墙体交接处衔接处没有做好有效的防水处理,导致使新老结构衔接处之间产生缝隙,使水容易通过缝隙渗透,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地下室的使用年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能够完美的衔接新老墙体,使新老墙体之间的缝隙被填充上,提高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的渗漏风险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包括:底层;外墙,所述外墙固定于所述底层表面的一端;内墙结构,所述内墙结构固定于所述底层表面的另一端,所述内墙结构包括内墙、连接墙和施工缝,所述内墙固定于所述底层表面的另一端,所述连接墙固定于所述内墙的侧壁,所述施工缝处于所述内墙的内部;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的侧壁,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板、螺栓、固定杆和加强筋,所述固定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的侧壁,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螺栓分别嵌入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的侧壁,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内侧壁的居中处,所述加强筋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之间的缝隙,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密封膏、密封防水卷材、第一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衔接防水卷材和衔接块,所述密封防水卷材安装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的内部,所述密封膏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另一端交叉重叠,所述衔接防水卷材衔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交接处,所述衔接块固定于所述衔接防水卷材的侧壁;填充水泥,所述填充水泥处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之间;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安装于所述内墙的内部,所述止水结构包括止水板和橡胶止水条,所述止水板固定于所述内墙的内部,所述橡胶止水条固定于所述止水板的两端侧壁。
优选的,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且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填充水泥的一端处于所述外墙和所述连接墙之间的缝隙内,且所述填充水泥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膏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侧壁呈弧形,且所述衔接防水卷材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止水板处于所述施工缝之间,且所述橡胶止水条堵塞于所述施工缝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墙的内部和所述外墙的内部,且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固定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先通过将所述防水结构铺设在所述底层的表面和所述外墙的侧壁,使所述底层和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结构之间被所述防水结构隔开,使所述底层和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结构之间无法有水能够渗入,且所述防水结构的两端和衔接处通过所述密封膏涂抹密封,使所述防水结构能够被完美的衔接在一起,且衔接的位置密封良好,水分也无法从所述防水结构衔接的位置渗入,同时再通过所述所述填充水泥填入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结构之间的空隙,使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结构之间的缝隙被所述填充水泥填充,使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结构之间没有缝隙,然后再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结构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结构的接口进行保护,使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结构之间的接口不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渗水,具有便于能够完美的衔接新老墙体,使新老墙体之间的缝隙被填充上,提高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的渗漏风险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层,2、外墙,3、连接结构,31、连接板,32、固定板,33、螺栓,34、固定杆,35、加强筋,4、防水结构,41、密封膏,42、密封防水卷材,43、第一防水卷材,44、第二防水卷材,45、衔接防水卷材,46、衔接块,5、内墙结构,51、内墙,52、连接墙,53、施工缝,6、填充水泥,7、止水结构,71、止水板,72、橡胶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包括:底层1;外墙2,所述外墙2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一端;内墙结构5,所述内墙结构5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另一端,所述内墙结构5包括内墙51、连接墙52和施工缝53,所述内墙51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另一端,所述连接墙52固定于所述内墙51的侧壁,所述施工缝53处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板31、固定板32、螺栓33、固定杆34和加强筋35,所述固定板32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连接板31连接所述固定板32的两端,所述螺栓33分别嵌入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固定杆34固定于所述连接板31内侧壁的居中处,所述加强筋35固定于所述固定杆34的一端;防水结构4,所述防水结构4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缝隙,所述防水结构4包括密封膏41、密封防水卷材42、第一防水卷材43、第二防水卷材44、衔接防水卷材45和衔接块46,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的内部,所述密封膏41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的另一端交叉重叠,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衔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交接处,所述衔接块46固定于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的侧壁;填充水泥6,所述填充水泥6处于所述连接板31、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之间;止水结构7,所述止水结构7安装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所述止水结构7包括止水板71和橡胶止水条72,所述止水板71固定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所述橡胶止水条72固定于所述止水板71的两端侧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栓33贯穿所述固定板32的侧壁,且所述螺栓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内部,使所述固定板32通过所述螺栓33固定在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填充水泥6的一端处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之间的缝隙内,且所述填充水泥6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膏4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便于使所述填充水泥6将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连接口密封住,使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缝隙不会渗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衔接块46的侧壁呈弧形,且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便于使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交接处进行固定密封,使水无法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渗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止水板71处于所述施工缝53之间,且所述橡胶止水条72堵塞于所述施工缝53的内部,使所述止水板71将所述施工缝53从中隔开,使所述橡胶止水条72将所述施工缝53堵塞住,使外界的水无法渗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筋3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墙52的内部和所述外墙2的内部,且所述加强筋35通过所述固定杆34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1的内侧壁,便于使所述加强筋35通过所述固定杆34,使所述外墙2于所述连接墙52连接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老的建筑基础上新建新的建筑时,先将所述衔接件46固定在所述外墙2于所述底层1交接拐角处,然后将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铺设在所述底层1表面的一端,然后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铺设在所述外墙2的侧壁,使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将所述外墙2与所述内墙51之间衔接的地方都有铺设,然后将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之间的衔接处被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密封,使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被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隔开,有效的防止水的渗透,在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固定密封,然后再将所述密封膏41涂在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的侧壁,使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通过所述密封膏41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所述外墙2于所述连接墙52之前存有的缝隙填上所述填充水泥6,使所述填充水泥6将所述外墙2与所述连接墙52之间的缝隙填满,然后再通过所述螺栓33分别将两端固定有所述固定板32的所述连接板31固定在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上,与此同时固定于所述连接板31的所述固定杆34是贯穿所述填充水泥6,使固定于所述固定杆34一端的所述加强筋35嵌入于所述外墙2所述连接墙52的内部,使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之间的缝隙被所述连接板31保护起来,所述止水板71固定于所述施工缝53之间,使所述止水板71将所述施工缝53隔开,同时再通过所述橡胶止水条72将所述施工缝53进行堵塞,使所述施工缝53也无法有水渗入,具有便于能够完美的衔接新老墙体,使新老墙体之间的缝隙被填充上,提高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的渗漏风险的优点。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先通过将所述防水结构4铺设在所述底层1的表面和所述外墙2的侧壁,使所述底层1和所述外墙2与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被所述防水结构4隔开,使所述底层1和所述外墙2与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无法有水能够渗入,且所述防水结构4的两端和衔接处通过所述密封膏41涂抹密封,使所述防水结构4能够被完美的衔接在一起,且衔接的位置密封良好,水分也无法从所述防水结构4衔接的位置渗入,同时再通过所述所述填充水泥6填入所述外墙2与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的空隙,使所述外墙2与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的缝隙被所述填充水泥6填充,使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没有缝隙,然后再通过所述连接结构3将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结构5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连接结构3将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结构5的接口进行保护,使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结构5之间的接口不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渗水,具有便于能够完美的衔接新老墙体,使新老墙体之间的缝隙被填充上,提高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的渗漏风险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1);
外墙(2),所述外墙(2)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一端;
内墙结构(5),所述内墙结构(5)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另一端,所述内墙结构(5)包括内墙(51)、连接墙(52)和施工缝(53),所述内墙(51)固定于所述底层(1)表面的另一端,所述连接墙(52)固定于所述内墙(51)的侧壁,所述施工缝(53)处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
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板(31)、固定板(32)、螺栓(33)、固定杆(34)和加强筋(35),所述固定板(32)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连接板(31)连接所述固定板(32)的两端,所述螺栓(33)分别嵌入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侧壁,所述固定杆(34)固定于所述连接板(31)内侧壁的居中处,所述加强筋(35)固定于所述固定杆(34)的一端;
防水结构(4),所述防水结构(4)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缝隙,所述防水结构(4)包括密封膏(41)、密封防水卷材(42)、第一防水卷材(43)、第二防水卷材(44)、衔接防水卷材(45)和衔接块(46),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安装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内墙(51)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的内部,所述密封膏(41)固定于所述密封防水卷材(42)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的另一端交叉重叠,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衔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交接处,所述衔接块(46)固定于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的侧壁;
填充水泥(6),所述填充水泥(6)处于所述连接板(31)、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之间;
止水结构(7),所述止水结构(7)安装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所述止水结构(7)包括止水板(71)和橡胶止水条(72),所述止水板(71)固定于所述内墙(51)的内部,所述橡胶止水条(72)固定于所述止水板(71)的两端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3)贯穿所述固定板(32)的侧壁,且所述螺栓(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水泥(6)的一端处于所述外墙(2)和所述连接墙(52)之间的缝隙内,且所述填充水泥(6)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膏(4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46)的侧壁呈弧形,且所述衔接防水卷材(45)将所述第一防水卷材(43)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4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71)处于所述施工缝(53)之间,且所述橡胶止水条(72)堵塞于所述施工缝(5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墙(52)的内部和所述外墙(2)的内部,且所述加强筋(35)通过所述固定杆(34)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1)的内侧壁。
CN202122814521.9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655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4521.9U CN216552100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4521.9U CN216552100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2100U true CN21655210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14521.9U Active CN216552100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2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3425A (zh) 一种新型高效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CN205557856U (zh) 建筑物伸缩缝防渗漏结构
CN105350445A (zh) 一种新型高效装配式钢混组合梁
CN107524174A (zh) 一种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的连续墙工字钢接头
CN105780940B (zh) 建筑物伸缩缝防渗漏结构
CN106013470B (zh) 防止装配式木结构墙体洞口渗水的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09837324U (zh) 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竖向接缝灌浆法齿槽式防水连接结构
CN101570973A (zh) 外贴止水带内贴防水工艺
CN216552100U (zh) 一种改建工程地下室新老结构交接处连接结构
CN212248356U (zh)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接头防水连接结构
CN211006726U (zh) 地下连续墙防渗漏结构
CN107514150A (zh) 一种利用空间置换法再造耐久防水层的施工工艺
CN217998618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的新型防漏浆叠合次梁
CN207160083U (zh) 一种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的连续墙工字钢接头
CN213268014U (zh) 一种顶板后浇带超前施工的波纹盖板安装结构
CN212866068U (zh) 一种新旧地下室底板交接结构
CN205296105U (zh) 农田灌溉用“u”形混凝土节水渠道
CN211369141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及其竖向连接节点
CN112459133A (zh) 管廊输水涵洞沉降缝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
CN221001459U (zh) 一种架空水池底板引发缝的防渗水结构
CN206495357U (zh) 装配式墙体防裂缝结构
CN206928463U (zh)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非承重装配式隔声隔墙
CN206245355U (zh) 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接缝防水结构
CN213807758U (zh) 一种主动径向封闭隔离墙
CN217000312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