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1269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1269U
CN216481269U CN202123043783.6U CN202123043783U CN216481269U CN 216481269 U CN216481269 U CN 216481269U CN 202123043783 U CN202123043783 U CN 202123043783U CN 216481269 U CN216481269 U CN 216481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ing
air guiding
heat exchanger
gu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37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钊
何延林
李云蹊
张凤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37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1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1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1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通过设置导风件,可以消除风管机凝露问题。

Description

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属于中央空调的一种,一般连接着室内机与室外机,从室内引出送风管通向各个房间,在经过回风管送回到室外机,然后经过冷却之后并混合新风再重新送出新风。但是,风管机中的换热器常常因分流不均等问题导致换热器沿垂直方向出现温度分布不均,进而导致下方蜗壳表面凝露严重的现象.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温度分层现象,当上部的热空气遇到下方的冷空气即产生凝露,凝露产生后会影响换热能力,并且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相关技术中,在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接水盘,将凝露进行收集并排出,但是接水盘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复杂,不利于装配,模具费用较高,而且只能匹配特定长度范围内的换热器使用,兼容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管机,通过在换热器内侧设置导风件,较大程度改善了换热器内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解决了凝露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通过在换热器内侧设置导风件,使得换热器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导风件区域下方产生混流,温度得以中和,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换热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极大地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在未改动换热器分流及流道结构等高成本方法的前提下解决了凝露问题,极大节省了产品成本,同时还有利于装配,适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宽度相同且均为h1,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宽度相同且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1/h2≤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一换热部朝向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风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朝向所述第二导风部的表面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25°≤α≤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一换热部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为h4,h3和h4满足关系式:1/3≤h3/h4≤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的长度为h5,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为h6,h5和h6满足关系式:h5=h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导风件搭接于所述限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两侧分别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板或塑料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管机还包括:风扇组件和风道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导风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风管机;
10、壳体;
20、换热器;21、第一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
30、导风件;31、第一导风部;32、第二导风部;
40、风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风管机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以及导风件30。
其中,机壳10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且换热器20设置于机壳10内,用于与进入机壳10的空气交换热量。以及,换热器20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在壳体10内相对设置,第一换热部21的一端和第二换热部2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换热部21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部22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如此设置,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换热器20呈V形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风管机100的整体尺寸,方便运输与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顺势滴落,防止冷凝水聚集而影响换热器20散热效率,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风管机100的换热性能和装配效率。
并且,导风件30包括: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在壳体10内相对设置,第一导风部31对应在第一换热部21的内侧,并且第二导风部32对应在第二换热部22的内侧,第一导风部31的一端和第二导风部3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导风部31的另一端和第二导风部32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之间同样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导风件30也呈V形结构,同换热器20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分别与换热器20的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对应设置,即在大V中设置有小V。如此设置,由于换热器20分流不均等问题沿垂直方向会出现温度不均,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温度分层现象,上部的热空气遇到下方的冷空气则会产生凝露,这样通过将导风件30设置在换热器20内侧,可以使换热器20不同温度段的气流进行中和,不容易产生凝露问题,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换热器20的换热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风管机100的安全性能,并且导风件30结构简单,方便装配,有效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由此,通过在换热器20内侧设置导风件30,使得换热器20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导风件30区域下方产生混流,温度得以中和,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换热器20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极大地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在未改动换热器20分流及流道结构等高成本方法的前提下解决了凝露问题,极大节省了产品成本,同时还方便装配,适用性强。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宽度相同,并且均为h1,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宽度相同,并且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1/h2≤1/3。如此设置,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宽度相同,以及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使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气流可以均匀混流,从而很好地改善换热器20温度不均的问题,否则会导致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气流产生凝露的问题。并且,将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宽度设置在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的宽度的1/4-1/3范围内,如此,可以有效解决换热器20温度不均的现象,并且完全消除凝露问题。若宽度设置过小,会影响换热器20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导风件30下方区域的混流,导致无法充分中和温度而产生凝露的问题;若宽度设置过大,则会影响换热器20与进入机壳内的空气的换热效率,因此,在不影响换热器20的换热要求的条件下,使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宽度h1满足1/4≤h1/h2≤1/3,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20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解决凝露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
其中,第一导风部31和第一换热部21朝向第一导风部31的表面相互平行,第二导风部32和第二换热部22朝向第二导风部32的表面相互平行。如此设置,当气流在导风件30下方区域产生混流,可以使混流后的气流顺利上行至换热器20的不同温度段进行温度中和,使得换热器20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倘若第一导风部31和第一换热部21朝向第一导风部31的表面相互不平行,则导风件30反而会阻挡混合后的气流上行,进而影响换热器20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并且可能还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而导致凝露问题,如此合理地设置,可以很好地改善换热器20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有效解决凝露问题。
并且,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25°≤α≤35°。如此设置,夹角所形成的区域可以使气流在导风件30下方进行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换热器20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同时不会对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造成影响,若夹角过小,会导致混合气流的量过少,进而上行不能够对换热器20的温度进行有效中和,若夹角过小,则会阻碍气流上行以及对换热器20本身的换热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第一导风部31的一端和第一换热部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3,第一换热部21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为h4,h3和h4满足关系式:1/3≤h3/h4≤1/2。也就是说,此时导风件30处于换热器20的中下部,这样使得导风件30的下方产生较大的混流区域,导致上方高温区下移至混流区,即在换热器20的垂向中下位置处,上方的高温气体与下方的中低温气体产生混流,温度得以中和,从而在换热器20处的温度分层现象得以缓解,极大缓解甚至消除凝露现象。
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部31的长度为h5,第一换热部21的长度为h6,h5和h6满足关系式:h5=h6。如此设置,将导风件30贯穿整个换热器20的长度,使得导风件30在长度上可以对应整个换热器20,从而使得换热器20的中下位置处均可以很好地实现上方的高温气体与下方的中低温气体产生混流,从而使得上中下三个位置处的温度得以中和,进而使得温度分层现象得以缓解,极大缓解甚至消除凝露现象。
因此,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之间的夹角设置、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宽度设置、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分别与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的结构的设计,可以使换热器20的温度得到较大地改善,使其不同温度段的温度可以中和并呈现均匀性,从而有效解决凝露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壳体10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导风件30搭接于限位凸起。也就是说,可以在壳体10朝向导风件30的一侧设置限位凸起,从而使得导风件30可以搭接在限位凸起上,从而完成对导风件30的安装,这样固定安装方式简单,便于对风管机100的组装。其中,限位凸起的形状可以与导风件30的形状相对应,例如,可以是倒着的V字型,当然,限位凸起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能够实现对导风件30的固定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壳体10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槽,第一导风部31和第二导风部32的两侧分别插接在插接槽内。也就是说,导风件30的长度可以略微比换热器20的长度稍长一点,并且在壳体10上设置插接槽,从而可以将导风件30插接在壳体10的两侧之间,同样可以实现对导风件30固定安装,并且这种安装方式更加稳定,可以避免风管机100发生晃动时导风件30脱离壳体10。其中,插接槽的形状可以与导风件30的形状相对应,即,可以是倒着的V字型,从而使得导风件30可以很好的插接在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导风件3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板或塑料板。一方面,一体成型的导风件30成型简单方便生产,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导风件30整体性较好,气流在穿过导风件30时不会发生紊流,从而可以避免影响换热器20的正常工作。其中,导风件30可以为金属板或塑料板,优选地,导风件30可以为金属板,这样可以避免霉菌在导风件30处的滋生。
此外,风管机100还包括:风扇组件和风道件40,风扇组件设置于风道件40内,风道件40设置于导风件30的下方。如此设置,风扇组件通过风道件40从外界抽取空气,并通过风道件40上的出风口吹到换热器20处,使得气流在换热器20处和翅片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20的开口朝向风道件40,这样有利于提升换热器20处的风量,从而提升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
因此,将导风件30设置在换热器20内侧,使得换热器20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导风件30区域下方产生混流,将换热器20不同温度段的温度进行中和,从而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换热器20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极大地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导风件30结构简单,方便装配,适用于各种风管机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导风部对应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宽度相同且均为h1,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宽度相同且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1/h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一换热部朝向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风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朝向所述第二导风部的表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25°≤α≤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一换热部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为h4,h3和h4满足关系式:1/3≤h3/h4≤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的长度为h5,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为h6,h5和h6满足关系式:h5=h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导风件搭接于所述限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两侧分别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板或塑料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组件和风道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导风件的下方。
CN202123043783.6U 2021-11-30 2021-11-30 风管机 Active CN216481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3783.6U CN216481269U (zh) 2021-11-30 2021-11-30 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3783.6U CN216481269U (zh) 2021-11-30 2021-11-30 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1269U true CN216481269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3783.6U Active CN216481269U (zh) 2021-11-30 2021-11-30 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1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1261U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110701942B (zh)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792245U (zh)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3574756A (zh)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166664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5627430A (zh)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104165413B (zh) 机柜空调器
CN105627426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848814B (zh)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231431U (zh) 机柜空调器
CN204240478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701941B (zh)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028304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655454U (zh) 一种主动式冷梁空调末端
CN20513768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481269U (zh) 风管机
CN10496434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790367U (zh) 风管机
CN2150019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27427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5536174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64434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