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9017U -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9017U
CN216439017U CN202120030837.6U CN202120030837U CN216439017U CN 216439017 U CN216439017 U CN 216439017U CN 202120030837 U CN202120030837 U CN 202120030837U CN 216439017 U CN216439017 U CN 216439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version
box body
pip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308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圆杰
张涛
何海
周栋
范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308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9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9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9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包括壳体、入水管、排水管、排气柱以及导流盘,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入水管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容纳腔连通,用于引入水;排水管设置在壳体上且与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排气柱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蒸气;导流设置在盒体的底壁壳体上,盒体的底壁导流盘环绕盒体的底壁排水管的中心轴线设置并围合形成导流口,盒体的底壁导流盘用于将盒体的底壁排气柱内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导流口。通过导流盘能够将排气柱流出的液体引导至导流口,而导流口距离排水管更近,用户可以方便的同时接收排水管排出的水和排气柱排出的水,避免了对排气柱内排出的水的浪费,还可以避免水溢出造成设备短路。

Description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带有加热功能的净水龙头,加热后的水直接自净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时,可能出现喷水蒸汽的现象,而喷出的水蒸气温度是比较高的,对用户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用户体验不佳。
而相关技术中的水汽分离装置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且在进入水汽分离装置的水流过大时,容易出现不能及时将水汽分离装置的水排出的现象,而且,当水汽分离装置的水自排气口溢出时,容易使水汽分离装置内的水流向设备而发生短路,或流至地面造成浪费和地面积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安全、更节约水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水汽分离盒结构,所述水汽分离盒结构包括:
壳体,其具有一容纳腔;
入水管,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引入水;
排水管,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
排气柱,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蒸气;以及
导流盘,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流盘环绕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设置并围合形成导流口,所述导流盘用于将所述排气柱内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导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盒体和盖设在所述盒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排水管自所述盒体的底壁朝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排气柱自所述盒体的底壁朝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起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盘间隔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并与所述排水管围形成所述导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盘包括呈喇叭状的导流部和自所述导流部外径较小一端延伸形成的环壁部,所述环壁部呈圆柱状且其外径与所述导流部较小一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导流部固设在所述盒体的底壁上并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围合形成导流腔,所述排气柱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环壁部间隔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并形成所述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导流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盒体的底壁凸设有呈环状的固定部,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盒体的底壁的一端凸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超声焊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柱的内壁至所述排水柱的中心轴线的最远距离不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壁距离所述排水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柱至少具有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排气柱环绕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入水管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入水管和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一入水管和所述第二入水管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入水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以及导流盘均为耐高温PP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净水龙头,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水汽分离盒结构,通过排水管用于排放水,排气柱用于排出水蒸气,进而可防止水蒸气自排水管排出而烫伤用户,通过导流盘能够将排气柱流出的液体引导至导流口,而导流口距离排水管更近,用户可以方便的同时接收排水管排出的水和排气柱排出的水,进而避免了对排气柱内排出的水的浪费,还可以避免水溢出造成设备短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水龙头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一种净水龙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一种净水龙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水汽分离盒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水汽分离盒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水龙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水龙头的框架图;
其中:10、净水机;100、龙头主体;110、立臂;111、第一腔体;120、悬臂;121、第二腔体;200、第一管路;300、第二管路;400、加热组件;410、加热件;411、即热管;412、中心管;4121、管体;4122、导流结构;4123、加热通道;4124、进水端口;4125、出水端口;4126、中心通孔;500、水汽分离盒结构;510、壳体;511、容纳腔;512、盒体;5121、固定部;513、盖体;514、限位柱;520、排水管;521、支撑台阶;530、排气柱;540、第一入水管;550、第二入水管;560、引流件;570、导流盘;571、导流部;5711、导流腔;5712、配合部;572、环壁部;5721、导流口;600、冷却组件;610、基体;611、安装腔;612、冷却通道;700、第一进水阀;800、第二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龙头,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可用于连接净水机10,也可用于连接其它净水设备,当然,还可以是直接连接于家庭中的自来水龙头上。
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00以及安装在龙头主体100上的第一管路200、第二管路300以及加热组件400,加热组件400与第一管路200连接,用于加热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具体地,第一管路200和加热组件400组成热水管路,为用户提供热水,而第二管路300可作为冷水管路,为用户提供冷水,进而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能够既可以为用户提供热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冷水,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地,第一管路200具有第一进水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出水口(图中未示出),第二管路300具有第二进水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出水口(图中未示出),加热组件400具有进水端口4124和出水端口4125,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端口4125连接,出水端口4125用于引入外部水。
本实施例中的龙头主体100包括立臂110以及悬臂120,悬臂1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立臂110的一端上。
具体地,立臂110具有第一腔体111,悬臂120具有第二腔体121,第一管路200和第二管路300设置在第二腔体121内,且第一管路200和第二管路300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悬臂120呈近长方体状,第一管路200和第二管路300分别与悬臂120的长度方向平行。由于第一管路200和第二管路300与悬臂120的长度方向平行,进而第一管路200和第二管路300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腔体121的空间,可以减小悬臂120的体积,使结构更紧凑。
具体地,立臂110呈长方体状,加热组件400设置在第一腔体111内。通过将加热组件400设置在第一腔体111内,并将第一管路200设置在第二腔体121内,能够避免加热组件400以及第一管路200直接裸露在外而将人烫伤。
优选地,悬臂120由隔热材质制成,立臂110由隔热材质制成。
优选地,悬臂120的长度方向与立臂110的长度方向垂直,使龙头主体100的结构更为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能够加热并调节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温度,即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400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热水,以供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400中至少可通过两种方式用于调节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温度,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加热组件400的功率,比如,加热组件400具有多个不同的功率,不同功率时,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被加热的温度是不同的,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的需求;其中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单位时间内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流量,在加热组件400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单位时间内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流量不同,当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流量越小,水被加热后的温度越高,当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流量越大,水被加热后的温度越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400还可以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以调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的温度。
请参考图3以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包括加热件410以及用于控制通过加热件410的水的水流大小的流量调节阀(图中未示出)。通过加热件410用于加热流经加热件410的水的温度,而通过流量调节阀能够调节流经加热件410的水流的大小,即调节单位时间内流经加热件410的水的流量大小,进而根据流经加热件410的水流的大小调节被加热的水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流量调节阀也可以是安装在净水机10中,而不是一定要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内。
具体地,加热件410包括即热管411和置于即热管411内的中心管412,优选为即热管411为厚膜不锈钢的即热管411。中心管412包括与即热管41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的管体4121和自管体4121朝向即热管411延伸形成的导流结构4122,导流结构4122、管体4121的外周壁以及即热管411的内周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4123,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通道4123的进水端口4124和出水端口4125即为加热组件400的进水端口4124和出水端口4125。当水流停留在加热组件400处的时间过长时,容易产生大量水泡进而会影响出水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即热管411内增设中心管412,通过管体4121、导流结构4122以及即热管411围成加热通道4123,并通过中心管412的导流结构4122对流经加热通道4123的水流进行导向以加快水流的流速,防止出现气泡。
其中,中心管412可采用PA66+(聚酰胺66或尼龙66)玻纤材料制成,其耐高温性较好,防止即热管411工作时对中心管412造成影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中心管412的中心轴线与即热管411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中心管412的外周壁与即热管411的内周壁均匀间隔,提高水流经加热通道4123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流结构4122呈螺旋延伸的筋条状。以加长加热通道4123,进一步加快水流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将中心管412至于即热管411内时,导流结构4122与即热管411的内周壁相抵或相近。
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410可输出不同的功率,加热件410的输出功率越大,流经加热件410的水的温度被加热的越高。
具体地,加热件410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加热部(图中未示出),且各个加热部可独立工作。当所有加热部同时打开时,即可使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部的输出功率最大,加热效率提高,使流经加热部的水的温度被加热至最高,优选为100摄氏度,当仅有一个加热部打开时,此时流经加热部的水被加热后的温度最低,优选为30摄氏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包括流量调节阀以及多个并联设置的加热部,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共同配合,基本上可以使流经加热组件400的水被加热至用户所需的任一温度。
由于加热后的水直接自净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时,出水时可能出现喷水蒸汽的现象,而喷出的水蒸气温度是比较高的,对用户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请参考图2、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净水龙头还包括水汽分离盒结构500,净水龙头的出水口与水汽分离盒结构500连接,通过水汽分离盒结构500能够将流入的水与水蒸气分离,进而避免用户在接水时出现喷水蒸汽的现象的发生。
具体地,水汽分离盒结构500至少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由于第一管路200为热水管路,因此,通过水汽分离盒结构500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可以防止第一管路200输出热水前出现喷水蒸气的现象。
优选地,水汽分离盒结构500分别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输出的水和第二出水口输出的水分别流向水汽分离盒结构500,然后经过水汽分离盒结构500处理后流出。通过水汽分离盒结构500无需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设置两个出水口,以分别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接,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净水龙头也可以是直接通过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输出水。
请参考图2、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水汽分离盒结构500包括具有容纳腔511的壳体510、与容纳腔511连通的排水管520和排气柱530、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入水管540以及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入水管550,第一入水管540和第二入水管550分别与容纳腔511连通,排水管520用于排放水,排气柱530用于排出水蒸气。本实施例中,水可经第一管路200或第二管路300流入容纳腔511,之后经排水管520排出,而第一管路200喷出的水蒸气进入容纳腔511后,经过排气柱530将水蒸气排出。
具体地,壳体510包括盒体512和盖设在盒体512上的盖体513,盖体513与盒体512的底壁平行且间隔设置,排水管520自盒体512的底壁朝向远离盖体513的方向凸起形成,排气柱530自盒体512的底壁朝向盖体513的方向凸起形成,进而使本实施例中的排气柱530的进气口高于排水管520的进水口,由于水蒸气是向上方流动的,当水蒸气进入容纳腔511内后,首先向容纳腔511的上底壁方向流动,然后在抵达容纳腔511的上底壁后向下方流动,由于排气柱530的进气口高于排水管520的进水口,故而水蒸气能够顺利的自排气柱530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排气柱530也可以延伸出盒体512的底壁外侧,而排水管520也可以延伸出盒体512的底壁的内侧,但是排气柱530的进气口依旧需要高于排水管520的进水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排气柱530和排水管520的位置不止于上述实施例中指定的位置,还可以是设置在壳体510的其它位置,只要满足排气柱530的进气口高于排水管520的进水口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在仅打开第一管路200时,由于可能存在限制水流的情况,进而流至容纳腔511内的水量较少,此时,自排水管520流出的水可能出现不能沿竖直方向经排水管520流出的情况,水会出现乱飘的现象,即水向非竖直方向飘动,造成水洒出用户的接水杯,还可能造成用户被烫伤,为了解决水自排水管520流出后乱飘的问题,请参考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水汽分离盒结构500还包括引流件560,引流件560设置排水管520内,用于引导水经排水管520按预设方向排出。通过引流件560能够引导容纳腔511内的水经引流件560按照预设方向流动,进而经排水管520流出后沿竖直方向流下,可以避免水出现乱飘的情况,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具体地,引流件560为弹簧,由于弹簧呈螺旋状,弹簧可与水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在引导水流时,能够起到更佳的引流效果。
优选地,弹簧的部分自朝向盖体513的方向延伸出排水管520,由于弹簧的部分自朝向盖体513的方向延伸出排水管520,故而弹簧与容纳腔511内的水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引流效果更佳。
为了更稳定的固定弹簧,在一实施例中,排水管520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支撑台阶521,盖体513朝向盒体512底壁的一侧凸起形成限位柱514,限位柱514的中心轴线与排气管的中心轴线重合,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支撑台阶521上,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柱514上。通过限位柱514以及排水管520内壁的限制,可以防止弹簧在水平方向移动,通过盖体513以及支撑台阶521能够限制弹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保证了弹簧安装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排气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排气柱530的数量具有多个,比如具有两个或三个,多个排气柱530环绕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优选为各排气柱530的中心轴线到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是相同的。
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在仅打开第二管路300时,由于第二管路300为冷水管路,基本不存在限流的结构,进而导致单位时间内流入容纳腔511内的水的流量过大,此时,排水管520可能会不能及时将容纳腔511内的水排出,但是由于排气柱530的存在,当排水管520不能及时将容纳腔511内的水排出时,部分水会经过排气柱530排出,保障了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的安全运行。
具体地,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与排气柱530的中心轴线是平行的,进而可以使排气柱530排出的水与排水管520排出的水均朝以竖直向下的方向流出,便于用户的接收。
当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与排气柱53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用户不方便接收排气柱530流出的水,为了将排气柱530排出的水与排水管520排出的水汇聚在一起后流出,以便于用于接收,请参考图2、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水汽分离盒结构500还包括导流盘570,导流盘570设置在壳体510上,具体为设置在盒体512的底壁上,导流盘570环绕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设置并围合形成导流口5721,导流盘570用于将排气柱530内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导流口5721。通过导流盘570能够将排气柱530流出的液体引导至导流口5721,而导流口5721距离排水管520更近,用户可以方便的同时接收排水管520排出的水和排气柱530排出的水,进而避免了对排气柱530内排出的水的浪费,还可以省下用于接收排气柱530排出的水的容器。
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盘570间隔套设在排水管520上并与排水管520围形成导流口5721。当然,也可以是导流盘570自身围合形成该导流口57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口5721还可以是同时与排气柱530和排水管520连通,即,排水管520排出的水和排气柱530排出的水均流向导流口5721,并在导流口5721处汇合后流出。
请参考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盘570包括呈喇叭状的导流部571和自导流部571外径较小一端延伸形成的环壁部572,环壁部572呈圆柱状且其外径与导流部571较小一端的外径相同,导流部571固设在盒体512的底壁上并与盒体512的底壁围合形成导流腔5711,排气柱530与导流腔5711连通,环壁部572间隔套设在排水管520上并形成导流口5721,导流口5721与导流腔5711连通。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柱530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均流向导流腔5711,由于导流部571呈喇叭状,进而使导流腔5711内部的水沿着导流腔5711内壁流向导流口5721,然后经过导流口5721排出,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盘570能够有效的将排气柱530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导流口5721并排出。
具体地,盒体512的底壁凸设有呈环状的固定部5121,导流部571靠近盒体512的底壁的一端凸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部5712,配合部5712超声焊接在固定部5121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盘57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盒体512的底壁上,进而方便对导流盘570的更换或维修。
优选地,固定部5121与配合部5712抵接的位置处设有密封垫圈(图中未示出),以防止水自固定部5121与配合部5712之间流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流盘570焊接或粘接在盒体512的底壁上。优选为密封粘接在盒体512的底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排气柱530的内壁至排水柱的中心轴线的最远距离不大于固定部5121的内壁距离排水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进而可以使经排气柱530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均能够以最大的水流流向导流腔5711。
为了能够减小水汽分离盒结构500的体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入水管540和第二入水管550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入水管540的中心轴线与排水管520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水汽分离盒结构500的结构合理,可减小悬臂120的厚度。
优选地,壳体510以及导流盘570均为耐高温PP材料制成。进而可以防止壳体510以及导流盘570因太热而烫伤用户。
请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净水龙头还包括用于对加热组件400进行散热的冷却组件600,以防止因加热组件400而导致龙头主体100的温度升高,冷却组件600具有用于引进外部水的冷却通道612,且冷却通道612与加热通道4123连通;通过流经冷却通道612的水将冷却组件600接收的加热组件400的热能带走,从冷却通道612流出的水通过冷却通道612与加热通道4123的连通性流入到加热通道4123中继续加热,由于水流在冷却通道612中吸收了热能,可以减小加热组件400对水流的加热功率。本技术方案通过循环利用冷却水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水龙头中的加热组件400需耗费较大的电功率、以及其加热工作时会导致龙头主体100温度升高的技术问题。
请参考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冷却组件600包括基体610,基体610具有用于收容加热组件400的安装腔611和与安装腔611间隔设置的冷却通道612。在本实施例中,收容于安装腔611中的加热组件400在开始加热工作后,其热量会散发传递到基体610,使基体610温度升高;同时,基体610的冷却通道612中流经有外部水,外部水的温度较低,基于热传导原理,基体610上的热能会传递到冷却通道612中的外部水,从而通过流经冷却通道612的外部水带走加热组件400的热能,以此实现冷却组件600对加热组件400的散热功能。
具体地,中心管412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中心通孔4126,冷却通道612与中心通孔4126连通,而中心通孔4126与加热通道4123的进水端口4124连通,本实施例中,外部水进入冷却通道612后流向中心通孔4126,后经中心通孔4126流向加热通道4123的进水端口4124,然后经过进水端口4124流向出水端口4125。其中,由于中心管412具有一定的温度,进而水在流经中心通孔4126时,可被预加热,进一步提高即热管411的加热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腔6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冷却通道61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以增大冷却水流对加热组件400的冷却面积;同时,方便将冷却通道612与加热通道4123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与安装腔61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即基体610与加热组件400之间存在间隙,以提高加热组件400的散热功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的中心轴线与安装腔611的中心轴线重合。因此,加热组件400的外周壁与安装腔611的内周壁均匀间隔,以确保加热组件400的热能均匀的散发传递到基体610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通道61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611的两端齐平以进一步增大冷却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通道612呈圆形结构。使得水流顺畅稳定的流经冷却通道612,提高水流与基体610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腔611呈圆形结构。以保证加热组件400的热能均匀的散发传递到基体610上,提高加热组件400与基体610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净水龙头还包括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第一进水阀700设置在龙头主体100上,优选为第一进水阀700设在立臂110内,第一进水阀700与第一管路200或加热组件40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管路200水流的通断;第二进水阀800设置在龙头主体100上,优选为第二进水阀800设在立臂110内,第二进水阀800与第二管路300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管路300水流的通断。通过将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设置在龙头主体100上,进而用于连接第一进水阀700与第一管路200或加热组件400的管路的长度无需设置太长,进而连接第一进水阀700与第一管路200或加热组件400的管路内不会遗留很多水,在第一管路200振动或者水压波动时,也不会出现滴水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使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龙头的性能更佳。
具体地,第一进水阀700的出水口与进水端口4124连通,第一进水阀700的进水口用于引进水;第二进水阀800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阀800的进水口用于引进水。
优选地,第一进水阀700为电磁阀,第二进水阀800为电磁阀,进而便于用户对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的控制,比如可远程控制,相较于机械开关,更佳智能化,当然,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也可替换为机械开关。
优选地,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不能同时打开,当第一进水阀700打开时,第一管路200即可流通,此时热水管路即流通,用户可用于接收热水;当第二进水阀800打开时,第二管路300即可流通,此时冷水管路即流通,用户可用于接收冷水。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700和第二进水阀800也可以同时打开,此时,可通过将第一管路200流出的热水和第二管路300流出的冷水中和,进而调节用户所需的水的温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700为比例电磁阀,通过第一进水阀700替代上述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阀,同样能够调节单位时间内水流经加热件410的流量,还能够简化加热组件400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700的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与悬臂12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进水阀800的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与悬臂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进水端口4124至出水端口4125的方向与悬臂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优选为第一进水阀700的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与进水端口4124至出水端口4125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进而可以充分利用立臂110的空间,减小立臂110的体积,使结构更合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盒结构包括:
壳体,其具有一容纳腔;
入水管,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引入水;
排水管,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
排气柱,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排放水蒸气;以及
导流盘,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流盘环绕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设置并围合形成导流口,所述导流盘用于将所述排气柱内排出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导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盒体和盖设在所述盒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排水管自所述盒体的底壁朝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排气柱自所述盒体的底壁朝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盘间隔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并与所述排水管围形成所述导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盘包括呈喇叭状的导流部和自所述导流部外径较小一端延伸形成的环壁部,所述环壁部呈圆柱状且其外径与所述导流部较小一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导流部固设在所述盒体的底壁上并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围合形成导流腔,所述排气柱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环壁部间隔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并形成所述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导流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壁凸设有呈环状的固定部,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盒体的底壁的一端凸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超声焊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柱的内壁至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的最远距离不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壁距离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柱至少具有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排气柱环绕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入水管和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一入水管和所述第二入水管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入水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排水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以及导流盘均为耐高温PP材料制成。
10.一种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汽分离盒结构。
CN202120030837.6U 2021-01-06 2021-01-06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Active CN216439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0837.6U CN21643901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0837.6U CN21643901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9017U true CN216439017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30837.6U Active CN21643901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9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84291A (en) Water heating device
KR200430701Y1 (ko) 순간가열식 전기 보일러
KR19980701835A (ko) 증발 베이스부를 구비하고 헤드부에 필터가 설치된 오일 재생장치
CN216439017U (zh)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CN216256707U (zh) 水汽分离盒结构及净水龙头
CN215596550U (zh) 净水龙头
CN215568173U (zh) 一种净水龙头
CN215568174U (zh) 净水龙头
RU2738917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вод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го типа с функцией генерации горячего воздуха
CN209261847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水泵
CN217309902U (zh) 加热装置、饮水装置
KR101942057B1 (ko) 가온장치
CN109114006A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水泵
CN209474395U (zh) 一种净水机
CN113576259A (zh) 出水嘴及净饮机
CN221356584U (zh) 一种水汽分离盒以及水龙头
CN112781238B (zh) 热水器
CN216585731U (zh) 用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盒组件及洗涤设备
CN215887618U (zh) 用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盒组件及洗涤设备
CN216585730U (zh) 用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盒组件及洗涤设备
CN216494885U (zh) 水龙头及净饮水机
CN212533453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09199107A (zh) 一种净水机
CN114532848B (zh) 水汽分离器、加热装置
CN217627668U (zh) 净热水机及其热罐组件和水汽分离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