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1333U -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 Google Patents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1333U
CN216141333U CN202120540439.9U CN202120540439U CN216141333U CN 216141333 U CN216141333 U CN 216141333U CN 202120540439 U CN202120540439 U CN 202120540439U CN 216141333 U CN216141333 U CN 216141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urce
tank
mabr
source adding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04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琬琳
于弢
薛晓飞
李凌云
穆永杰
张丽丽
曹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04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1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1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1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MABR膜组件布置于AOA工艺的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包括在线监测***、内碳源投加***、外碳源投加***、污泥外回流***以及碳源投加PLC控制***。在原有AOA工艺的基础上耦合MABR池,采用分段补给内碳源的方式,实现内碳源的优化利用;由于MABR膜组件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好氧池和缺氧池占地面积缩小;分别为MABR池和缺氧池提供内碳源和外碳源的优化投加量,能够优化生化池的脱氮效果;联合优化控制内碳源与外碳源,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降低污水厂外碳源物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与降低物耗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背景技术
AOA工艺(厌氧-好氧-缺氧工艺)在传统AAO工艺的基础上,将缺氧池后置于好氧池,取消了硝化液回流,同时二沉池污泥进行双回流,即回流至厌氧区作为污泥外回流;回流至缺氧区,利用二沉池污泥发酵产生的内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MABR(Membrane AeratedBiofilm Reactor,即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工艺通过无泡曝气的方式将氧气直接输送至生物膜,提升了氧利用率,并且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将MABR置于AOA工艺的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进行工艺耦合,同时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MABR池及缺氧池,能够减小好氧池容积,并进一步提升碳源利用效率和氧气利用效率。但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进水C/N比普遍偏低,碳源不足,仅仅靠内碳源可能不能满足脱氮需求,因此需要投加外碳源。但如何控制AOA+MABR耦合工艺***中内碳源与外碳源之间的平衡利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针对污水处理厂进水C/N比偏低,AOA污泥双回流工艺存在内碳源不能满足反硝化脱氮需求的可能,在AOA工艺的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耦合MABR工艺,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以提升碳源利用率。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污水处理***的内碳源以及降低外碳源投加量,本实用新型旨在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内碳源利用及外碳源投加***,实现内碳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碳源投加的减量化,从而降低污水处理厂的碳足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其特征在于MABR膜组件布置于AOA工艺的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包括在线监测***、内碳源投加***、外碳源投加***、污泥外回流***以及碳源投加PLC控制***。
在线监测***包括流量测量仪、COD分析仪、总氮分析仪、NO3-N分析仪和污泥浓度分析仪。其中,生化池进水端布置进水流量测量仪、COD分析仪和总氮分析仪;MABR池前端布置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中段布置污泥浓度分析仪;缺氧池前端布置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末端布置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在线监测***的仪表均通过电气与碳源投加PLC***连接。
内碳源投加***包括污泥回流泵、内碳源污泥回流管路、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其中,内碳源污泥回流管路从二沉池底部穿出,分别至MABR池前端和缺氧池前端;内碳源污泥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污泥回流泵(即内碳源投加泵),各有一套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分别布置在回流至MABR池和缺氧池的内碳源污泥回流管路上。生化池进水、MABR池、缺氧池的在线监测***与碳源投加PLC控制***连接,第二污泥回流泵、流量计、自动控制阀均与碳源投加PLC控制***连接。
外碳源投加***包括外碳源储存罐、外碳源投加管路、外碳源投加泵、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其中,外碳源投加管路从外碳源储存罐分别至MABR池前端和缺氧池前端,两条管路分支上分别布置有外碳源投加泵、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生化池进水、MABR池、缺氧池的在线监测***与碳源投加PLC控制***连接,外碳源投加管路上的外碳源投加泵、流量计、自动控制阀门均与碳源投加PLC控制***连接。
污泥外回流***包括污泥外回流管路、第一污泥回流泵、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其中外回流管路从二沉池底部至厌氧池前端,管路上布置第一污泥回流泵、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并且三者与碳源投加PLC控制***连接。
所述的内碳源投加泵、外碳源投加泵、污泥回流泵均选用变频泵,并配有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生化池进水COD分析仪和TN分析仪的在线监测数据计算得C/N比,作为前馈参数。当进水C/N≥5时,只启动内碳源投加***;当进水C/N<5时,同时启动内碳源投加***和外碳源投加***进行联合投加控制。
1.内碳源投加优化控制方法
采用生化池进水流量测量仪、MABR池与缺氧池前端COD分析仪及NO3-N分析仪、污泥外回流管路及内碳源投加管路上流量计、缺氧池末端COD分析仪及NO3-N分析仪、MABR池中段污泥浓度分析仪的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碳源投加量预测模型,计算内碳源投加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77778160000031
Figure BDA0002977778160000032
式(1)中,QMRSCMI为MABR池的内碳源投加量,mg COD/d,其中QMR为二沉池至MABR池的内碳源流量,L/d;SNOM为MABR池前端的NO3-N浓度,mg NO3-N/L;SCM为MABR池前端的COD浓度,mg COD/L;YH为污泥的产率系数,mg COD/mg COD;QI为生化池进水流量,L/d;QS为污泥外回流量,L/d。
式(2)中,QARSCAI为缺氧池的内碳源投加量,mg COD/d,其中QAR为二沉池至缺氧池的内碳源流量,L/d;SNOA为缺氧池前端的NO3-N浓度,mgNO3-N/L;SCA为缺氧池前端的COD浓度,mg COD/L;YH为污泥的产率系数,mg COD/mg COD。
进一步地,采用MABR池中段污泥浓度分析仪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中间参数,控制污泥浓度在3000~4000mg/L范围内,对内碳源投加量进行修正和调整。
进一步地,采用缺氧池末端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反馈参数,对内碳源投加量进行修正和调整。
进一步地,根据调整后的内碳源投加量,通过碳源投加PLC***调节第二污泥回流泵的频率及自动控制阀的开度。
2.内碳源与外碳源联合投加优化控制方法
为了降低MABR池内高悬浮污泥浓度与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生长竞争,以及减少外碳源投加泵的启停,采用内外碳源联合投加优化控制方法时,MABR池优先利用外碳源,缺氧池优先利用内碳源。当内碳源不能满足缺氧池反硝化需求时,再启动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
采用生化池进水流量测量仪、MABR池前端及缺氧池前段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污泥外回流流量计的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碳源投加量预测模型,计算MABR池外碳源投加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77778160000041
式(3)中,FECM为MABR池的外碳源投加量,mg COD/d。
Figure BDA0002977778160000042
式(4)中,FECA为缺氧池的外碳源投加量,mg COD/d。
进一步地,采用缺氧池末端NO3-N分析仪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反馈参数,进行内外碳源投加量的修正和调整。当缺氧池出水NO3-N浓度低于5mg/L时,内碳源满足脱氮需求,外碳源投加量FECA为零,即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不启动。当缺氧池出水NO3-N浓度高于10mg/L,启动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
进一步地,根据调整后的内外碳源投加量,通过碳源投加PLC***调节第二污泥回流泵和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的启停和频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1)在原有AOA工艺的基础上耦合MABR池,采用分段补给内碳源的方式,实现内碳源的优化利用;(2)由于MABR膜组件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好氧池和缺氧池占地面积缩小;(3)分别为MABR池和缺氧池提供内碳源和外碳源的优化投加量,能够优化生化池的脱氮效果;(4)联合优化控制内碳源与外碳源,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降低污水厂外碳源物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控制***示意图。
图1中:1.碳源投加PLC控制***、2.外碳源储存罐、3.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4.MABR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5.MABR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门、6.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7.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8.缺氧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门、9.第一污泥回流泵(外回流泵)、10.第一污泥回流流量计、11.第一污泥回流自动控制阀门、12.第二污泥回流泵(内碳源投加泵)、13.第二污泥回流至MABR池流量计、14.第二污泥回流至MABR池自动控制阀门、15.第二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流量计、16.第二污泥回流至缺氧池自动控制阀门、17.剩余污泥泵、18.生化池进水流量测量仪、19.COD分析仪、20.总氮分析仪、21.NO3-N分析仪、22.污泥浓度分析仪、23.内碳源投加管路、24.外碳源投加管路、25.污泥外回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方法,所应用的工艺运行情况如下: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化池采用厌氧池-好氧池-MABR池-缺氧池的工艺,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A标准。
如图1所示,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顺次连接,MABR池设置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MABR池上设置有在线监测***,包括生化池进水端设置流量测量仪(18)、COD分析仪(19)和总氮分析仪(20);MABR池的前端设置COD分析仪(19)和NO3-N分析仪(21);MABR池的中段设置污泥浓度分析仪(22);缺氧池的前端和末端各设置一组COD分析仪(19)和NO3-N分析仪(21)。在线监测***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MABR池上设置有内碳源投加***,包括第二污泥回流泵(12)和内碳源投加管路(23);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设有两列并联管路,MABR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3)、MABR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4)布置在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的一列管路上,缺氧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5)、缺氧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6)布置在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的另一列管路上。第二污泥回流泵(12)、MABR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3)、MABR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4)、缺氧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5)、缺氧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6)均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与MABR池和缺氧池连接。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MABR池上设置有外碳源投加***,包括外碳源储存罐(2)和外碳源投加管路(24)。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设有两列并联管路,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3)、MABR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4)和MABR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5)布置在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的一列管路上,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6)、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7)、缺氧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8)布置在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的另一列管路上,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3)和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6)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与MABR池和缺氧池连接。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MABR池上设置有污泥外回流***,包括第一污泥回流泵(9)、污泥外回流流量计(10)、污泥外回流自动控制阀(11)、污泥外回流管路(25)。污泥外回流管路(25)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第一污泥回流泵(9)安装在污泥外回流管路(25)上,通过污泥外回流流量计(10)、污泥外回流自动控制阀(11)与厌氧池的前端连接。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剩余污泥泵(17),将沉淀池中剩余的污泥进行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碳源投加泵、外碳源投加泵第二污泥回流泵(12)和第一污泥回流泵(9)均选用变频泵,并配有变频器。
基于MABR池和好氧池的碳源投加量预测模型,采用生化池进水COD分析仪(19)和TN分析仪(20)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前馈参数传输至碳源投加PLC控制***(1)数据处理单元进行解析。该水厂生化池进水C/N比约为5,启动内碳源投加优化控制方法。根据MABR池前端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缺氧池前端COD分析仪和NO3-N分析仪、生化池进水流量测量仪(18)、污泥外回流管路流量计(10)、MABR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3)、缺氧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5)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参数传输至碳源投加PLC控制***(1)数据处理单元进行解析和内碳源投加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MABR池内碳源投加量与缺氧池内碳源投加量比值为3:7,第二污泥回流泵总回流量为生化池进水流量。
通过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运行实施,污水厂出水COD浓度稳定低于15mg/L,出水TN浓度稳定低于10mg/L,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0.5mg/L以下。通过内外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在AOA+MABR耦合工艺中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了内碳源,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外碳源投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顺次连接,MABR池设置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其特征在于:MABR池上设置有在线监测***,包括生化池进水端设置流量测量仪(18)、COD分析仪(19)和总氮分析仪(20);MABR池的前端设置COD分析仪(19)和NO3-N分析仪(21);MABR池的中段设置污泥浓度分析仪(22);缺氧池的前端和末端各设置一组COD分析仪(19)和NO3-N分析仪(21);在线监测***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
MABR池上设置有内碳源投加***,包括第二污泥回流泵(12)和内碳源投加管路(23);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设有两列并联管路,MABR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3)、MABR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4)布置在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的一列管路上,缺氧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5)、缺氧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6)布置在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上的另一列管路上;第二污泥回流泵(12)、MABR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3)、MABR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4)、缺氧池内碳源投加流量计(15)、缺氧池内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16)均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内碳源投加管路(23)与MABR池和缺氧池连接;
MABR池上设置有外碳源投加***,包括外碳源储存罐(2)和外碳源投加管路(24);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设有两列并联管路,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3)、MABR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4)和MABR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5)布置在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的一列管路上,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6)、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流量计(7)、缺氧池外碳源投加自动控制阀(8)布置在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上的另一列管路上,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3)和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6)与碳源投加PLC控制***(1)通过电气连接;外碳源投加管路(24)与MABR池和缺氧池连接;
MABR池上设置有污泥外回流***,包括第一污泥回流泵(9)、污泥外回流流量计(10)、污泥外回流自动控制阀(11)、污泥外回流管路(25);污泥外回流管路(25)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第一污泥回流泵(9)安装在污泥外回流管路(25)上,通过污泥外回流流量计(10)、污泥外回流自动控制阀(11)与厌氧池的前端连接;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剩余污泥泵(17),将沉淀池中剩余的污泥进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污泥回流泵(12)、MABR池外碳源投加泵(3)、缺氧池外碳源投加泵(6)和第一污泥回流泵(9)均选用变频泵,并配有变频器。
CN202120540439.9U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Active CN216141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0439.9U CN216141333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0439.9U CN216141333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1333U true CN216141333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0439.9U Active CN216141333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13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3889A (zh) * 2021-03-16 2021-06-25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方法
CN116395831A (zh) * 2023-06-07 2023-07-07 烟台市弗兰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智能控制***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3889A (zh) * 2021-03-16 2021-06-25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方法
CN116395831A (zh) * 2023-06-07 2023-07-07 烟台市弗兰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智能控制***和方法
CN116395831B (zh) * 2023-06-07 2023-08-29 烟台市弗兰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智能控制***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9069B2 (en) Anaerobic ammoxidation synergistic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device of municipal sewage main and side streams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143725B (zh) 混合污泥发酵液为碳源连续流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装置和方法
CN108191052B (zh) 碳源智能投加***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759290B (zh) 连续流工艺中快速实现并稳定维持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11847634A (zh) 一种用于泥膜复合污水处理工艺的曝气和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方法
CN102101746B (zh) 低碳城市污水生物除磷与自养生物脱氮装置与方法
CN113023881B (zh) 一种基于mabr工艺的曝气量与内回流量优化控制***及方法
CN216141333U (zh)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
CN107285465B (zh) 多段排水式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并联厌氧氨氧化处理低碳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13023889B (zh) 一种aoa+mabr耦合工艺的碳源投加优化控制***及方法
CN110550738B (zh) 一种基于侧流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短程硝化方法及装置
CN108585347B (zh) 一种分段进水氧化沟工艺调节低c/n城市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05254134B (zh) 生物脱氮组合装置
CN209740813U (zh) 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
WO2023005088A1 (zh) 基于污泥双回流aoa工艺的全流程自动控制***和方法
CN216997850U (zh) 用于aao工艺污水处理的碳源投加装置
CN104118969A (zh) 一种a2o-mbr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N21068334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6589096A (zh) 一种多模式aao-mbr工艺过程控制***及方法
CN111087073A (zh) 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污水处理生化需氧控制***及方法
CN204022618U (zh) 一种a2o-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5006353U (zh) 一种基于mabr工艺的曝气量与内回流量优化控制***
CN212425586U (zh) 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的生化需氧控制***
CN108101218A (zh) 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方法与装置
CN111777164A (zh) 一种tn精准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5

Address after: Room 1601 and 1608, Building 3, No.16 Chuangxin Avenue, Ningxi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51133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102 808, room 801, 8 / F, building 18, District 7, Wangjing East Garde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