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5956U -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5956U
CN216055956U CN202122385056.1U CN202122385056U CN216055956U CN 216055956 U CN216055956 U CN 216055956U CN 202122385056 U CN202122385056 U CN 202122385056U CN 216055956 U CN216055956 U CN 216055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cavity
installation cav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50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权
陈奎宇
徐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50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5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5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5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散热组件用于电容补偿装置,且包括第一箱体、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第一箱体内限定出散热腔,散热腔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一风道腔,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安装腔和第二风道腔,第一风道腔用于将第一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第一安装腔的切向导向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腔用于将第二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第二安装腔的切向导向第二出风口,第一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与第二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可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性能,以便提升电容补偿装置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容补偿装置的散热性能欠佳,使得电容补偿装置的工作温度较高,不利于电容补偿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会减少电容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可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性能,以便提升电容补偿装置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组件的箱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箱体组件的电容补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电容补偿装置,且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限定出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和所述第二风道件均设于所述散热腔,所述第一风道件内限定出第一风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且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一风道腔,所述第二风道件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风道隔离的第二风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安装腔和第二风道腔;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均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风道腔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切向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风道腔用于将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切向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通过设置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使得第一风道腔用于将第一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第一安装腔的切向导向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腔用于将第二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第二安装腔的切向导向第二出风口,并使得第一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与第二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可以保证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排风顺畅,以便于使得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的排风形成良好的排风循环,加快散热气流的流动,提升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腔具有绕所述第一箱体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多个周壁,多个所述周壁包括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第一周壁,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非零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腔和所述第二风道腔均沿直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腔还具有自然风进口和自然风出口,所述自然风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散热腔的同一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箱体组件,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箱体内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二进风口且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的散热组件,便于提升电容补偿装置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安装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上还形成有自然风进口以连通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安装腔,所述自然风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散热腔具有自然风出口,所述自然风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限定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具有开口;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运动地设于所述开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安装箱的配合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接合部,每个所述密封接合部分别环绕所述开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通过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二箱体顶部,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散热腔内和/或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固定件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形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相连;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段向上延伸且插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配合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包括: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箱体组件;功能模块单元,所述功能模块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箱体组件,可以提升电容补偿装置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关闭开口;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又一个示意图,其中开关门打开开口;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主视图,未示出开关门;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9是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电容补偿装置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容补偿装置200、
箱体组件100、功能模块单元101、烟雾传感器102、防爆照明灯103、
散热组件1、
第一箱体11、第一箱体的中心轴线11a、配合槽11b、
散热腔110、第一进风口110a、第一出风口110b、第二出风口110c、
自然风进口110d、自然风出口110e、
周壁F、第一周壁F1、第二周壁F2、
第一散热风机12、第二散热风机13、
第一风道件14、第一风道140、第一安装腔140a、第一风道腔140b、
第二风道件15、第二风道150、第二安装腔150a、第二风道腔150b、
第二箱体2、密封接合部R、第一接合部R1、第二接合部R2、
安装箱21、安装腔210、开口210a、第二进风口210b、
第一本体211、第一密封件212、
顶板211a、侧板211b、安装部2111、翻边部2112、弯折段2112a、过渡段2112b、开关门22、第二本体221、第二密封件222、门板部2211、止抵部2212、
第一开关门22a、第二开关门22b、
隔板3、底座4、
固定件5、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段521、第二连接段5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其中,散热组件1可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
如图1-图4所示,散热组件1包括第一箱体11,第一箱体11内限定出散热腔110,散热腔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10a、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
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风道件14和第二风道件15,第一风道件14和第二风道件15均设于散热腔110,第一风道件14内限定出第一风道140以连通第一进风口110a和第一出风口110b,第一风道140包括第一安装腔140a和第一风道腔140b,则第一进风口110a处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风道140流至第一出风口110b,以排至散热腔110外;第二风道件15内限定出与第一风道140隔离的第二风道150以连通第一进风口110a和第二出风口110c,第二风道150包括第一安装腔150a和第二风道腔150b,则第一进风口110a处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风道150流至第二出风口110c,以排至散热腔110外。
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均为离心风机,例如,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一进风口110a的中心轴线平行;第一散热风机12设于第一安装腔140a,第一风道腔140b用于将第一安装腔140a的出风气流沿第一安装腔140a的切向导向第一出风口110b;第二散热风机13设于第二安装腔150a,第二风道腔150b用于将第二安装腔150a的出风气流沿第二安装腔150a的切向导向第二出风口110c。
由于第二风道150与第一风道140隔离设置,则自第一进风口110a流入第二风道150内的气流与自第一进风口110a流入第一风道140内的气流不会发生干涉;而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的旋向与第二安装腔150a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则第一风道腔140b导流至第一出风口110b处的气流不会朝向第二风道腔150b导流至第二出风口110c处的气流逆向流动、且第二风道腔150b导流至第二出风口110c处的气流不会朝向第一风道腔140b导流至第一出风口110b处的气流逆向流动,使得第一出风口110b处的气流不会阻挡第二出风口100c处的气流流动、且第二出风口110c处的气流不会阻挡第一出风口110b处的气流流动。
显然,第一散热风机12的排风和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之间不会串扰,保证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排风顺畅,以便于使得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形成良好的排风循环,从而有利于加快散热气流的流动,提升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当散热组件1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时,散热组件1可以加快电容补偿装置200内热空气的排出,提升散热效率。
其中,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绕第一散热风机12的中心轴线旋转,第二安装腔150a的出风气流绕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旋转,则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的旋向与第二安装腔150a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表明第一散热风机1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平行或相交所形成的夹角较小。则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绕第一散热风机12的中心轴线逆时针旋转、第二安装腔150a出风气流绕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也逆时针旋转;或者,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绕第一散热风机12的中心轴线顺时针旋转、第二安装腔150a出风气流绕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也顺时针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通过设置第一风道件14、第二风道件15、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使得第一风道腔140b用于将第一安装腔140a的出风气流沿第一安装腔140a的切向导向第一出风口110b、第二风道腔150b用于将第二安装腔150a的出风气流沿第二安装腔150b的切向导向第二出风口110c,并使得第一安装腔140a出风气流的旋向与第二安装腔150a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可以保证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排风顺畅,以便于使得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形成良好的排风循环,加快散热气流的流动,提升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处分别设有百叶窗,以便于导引排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0a、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的中心轴线11a均竖直设置,便于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在水平面内形成排风循环,同时第一散热风机12排出的热风和第二散热风机13排出的热风不易影响其他部件、导致其他部件温度升高。当然,第一箱体11的中心轴线11a还可以水平或倾斜设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腔110具有绕第一箱体11的中心轴线11a设置的多个周壁F,多个周壁F包括第一周壁F1和第二周壁F2,第一出风口110b形成于第一周壁F1上,第二出风口110c形成于第二周壁F2上,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分别形成与不同周壁F上,有利于提升排风循环效果。其中,第一周壁F1和第二周壁F2相对设置,便于保证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的有效间隔,同时便于保证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的排风方向大致相反,进一步提升了排风循环效果。当然,散热腔110的周壁F还可以为一个。
可选地,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周壁F为四个,则散热腔110的四个周壁F可以围成方形结构。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周壁F1和第二周壁F2还可以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周壁F1和第二周壁F2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中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沿第二方向(例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由此,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可以大致绕第一箱体11的中心轴线11a顺时针布置或逆时针布置,以提升排风循环效果。其中,离心风机工作时可以将携带热量的气流吸入相应风道后并甩出至第一箱体11外,有利于阻止热量回流。
可选地,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垂直,有利于缩短第一散热风机12的排风路径、缩短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路径,进一步提升排风顺畅性。
可选地,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错位设置,便于使得第一出风口110b更好地与第一散热风机12的排风口匹配、第二出风口110c更好地与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口匹配,有利于缩短第一散热风机12的排风路径、缩短第二散热风机13的排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风道腔140b和第二风道腔150b均沿直线延伸,则第一风道腔140b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安装腔140a相切,第一风道腔140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腔140a的出风气流方向相切,第二风道腔150b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安装腔150a相切,第二风道腔150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腔150a的出风气流方向相切。由此,第一风道腔140b和第二风道腔150b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当然,第一风道腔140b和第二风道腔150b中的至少一个沿曲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9所示,散热腔110还具有自然风进口110d和自然风出口110e,自然风进口110d与第一进风口110a形成于散热腔110的同一壁面,自然风出口110e可以与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分别间隔设置,空气可以通过自然风进口110d流至散热腔110,并通过自然风出口110e排出,从而当散热组件1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时,以便于实现电容补偿装置200的自然风冷,由此,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不运行时,散热组件1可以仅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的自然风冷,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运行时,散热组件1可以同时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的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使得电容补偿装置200的散热更加灵活,以便于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前提下,节省能耗。显然,散热组件1内用于实现自然风冷的风道和用于实现强制风冷的风道独立设置,有利于提升通风散热效率。
此外,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的气流流动趋势大致相同,从而在第一散热风机12和第二散热风机13运行时,不会对自然风冷效果造成太大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自然风出口110e的数量以及布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具体设置。例如,在图2、图3和图9的示例中,自然风进口110d和第一进风口110a均形成于散热腔110的底壁,自然风出口110e、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分别形成于散热腔110的周壁F。其中,周壁F为四个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周壁F1和第二周壁F2,第一周壁F1上形成有自然风出口110e和第一出风口110b,第二周壁F2上形成有自然风出口110e和第二出风口110c。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箱体组件100,包括散热组件1和第二箱体2,第二箱体2与第一箱体11固定相连,且第二箱体2内限定出安装腔210,安装腔210具有第二进风口210b,且安装腔210连通于第一进风口110a,则第二进风口210b通过安装腔210与第一进风口110a连通,从而安装腔210内的热量可以跟随气流排至散热腔110、并排至散热腔110外,以实现良好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组件100,通过采用上述的散热组件1,可以使得箱体组件100能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以便于保证电容补偿装置200可靠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7和图9所示,散热腔110和安装腔210之间设有隔板3,第一进风口110a形成在隔板3上,以连通散热腔110和安装腔210;隔板3上还形成有自然风进口110d以连通散热腔110和安装腔210,自然风进口110d与第一进风口110a间隔设置,散热腔110具有自然风出口110e,自然风出口110e与第一出风口110b和第二出风口110c分别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隔板3可以属于散热组件1的一部分,或者隔板3属于第二箱体2的一部分,或者隔板3既不属于散热组件1、也不属于第二箱体2。
此外,自然风进口110d的形状、数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在图3和图9的示例中,自然风进口110d为两个,每个自然风进口110d可以形成为长条形开口210a,以便于保证自然风进口110d具有较大的进风面积,便于保证自然风的流通量,从而保证自然风冷效果;当然,自然风进口110d还可以设置为椭圆形、或圆形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箱体2包括安装腔210和开关门22,安装箱21限定出安装腔210,安装腔210的一侧具有开口210a,则安装腔210可以通过开口210a连通外界环境,开关门22可运动地设于开口210a处,以打开或关闭开口210a。当开关门22打开开口210a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其他部件安装于安装腔210、或对位于安装腔210内的其他部件进行检修、维护等;当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第二箱体2可以对位于安装腔210内的其他部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的配合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接合部R,每个密封接合部R分别环绕开口210a设置,则每个密封接合部R可以分别形成为环状结构;显然,当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之间具有多个密封接合部R,使得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多个密封接合部R可以对安装腔210进行全方位地有效密封,避免安装腔210外的水例如雨水等通过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的配合处流至安装腔210内,提升了安装腔210的密封性,从而有效提升了第二箱体2的防水密封性能,使得箱体组件100可以适应于户外使用环境,提升了箱体组件100的适用性。当箱体组件100用于电容补偿装置200时,可以有效保证电容补偿装置200的防水密封性能,从而保证电容补偿装置200使用安全。
此外,多个密封接合部R可以在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于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之间形成多道“密封墙”,假设安装腔210外的水要想流至安装腔210内,则必须依次经过上述多道“密封墙”,则多个密封接合部R可以对安装腔210进行多重有效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环状结构”当作广义理解,即不限于“圆环形”,例如还可以是“多边形环”等等;例如,在图4、图5、图7和图8的示例中,每个密封接合部R形成为方形环状结构
其中,密封接合部R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密封接合部R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
例如,多个密封接合部R沿开口210a的径向向外依次间隔设置,可以指多个密封接合部R的相对位置即沿开口210a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也可以指,多个密封接合部R的相对位置即沿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配合处的间隙在开口210a径向上的走向依次间隔设置,比如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配合处的间隙在开口210a径向上的走向并非呈直线型、而是曲线型,此时多个密封接合部R沿该曲线型走向间隔设置即可。
其中,开口210a具有中心轴线,开口210a的轴向即为该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开口210a的周向即为绕该中心轴线的方向,开口210a的径向与开口210a的轴向和开口210a的周向分别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枢转连接、以使开关门22相对于安装箱21可转动,或者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开关门22的拆装,或者开关门22与安装箱21滑移配合、以使开关门22相对于安装箱21可移动等,只需保证开关门22能实现开口210a的打开、关闭操作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多个密封接合部R包括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安装箱21包括第一本体211和第一密封件212,第一本体211限定出安装腔210,第一密封件212固设于第一本体211朝向开关门22的一侧,且第一密封件212环绕开口210a设置,则第一密封件212可以形成为环状结构;开关门22包括第二本体221和第二密封件222,第二本体221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210a,第二密封件222固设于第二本体221的朝向安装箱21的一侧,则第一密封件212和第二密封件222可以均设于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之间。
其中,第一密封件212适于与第二本体221紧密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部R1,第二密封件222适于与第一本体211紧密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部R2,则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第一密封件212与第二本体221紧密接触,且第二密封件222与第一本体211紧密接触,开关门22打开开口210a时,第一密封件212与第二本体221分离,且第二密封件222与第一本体211分离。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212和第二密封件222即可构成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便于在开关门22和安装箱21之间形成多道“密封墙”,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件212与第二本体221之间可以构成面密封、或线密封等,当第一密封件212与第二本体221之间构成面密封时,第一密封件212与第二本体221之间可以为平面密封、凹凸密封或榫槽密封等;同样,第二密封件222与第一本体211之间可以构成面密封、或线密封等,当第二密封件222与第一本体211之间构成面密封时,第二密封件222与第一本体211之间可以为平面密封、凹凸密封或榫槽密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开口210a的边缘处具有安装部2111和翻边部2112,安装部2111和翻边部2112均形成为环状结构,翻边部2112自安装部2111的径向内侧边沿朝向开关门22延伸,且翻边部2112适于与第二密封件222紧密接触,第一密封件212设于安装部2111上。由此,方便了第一密封件212的设置,同时第一密封件212和翻边部2112之间不会干涉,以在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有效形成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本体221包括门板部2211和止抵部2212,止抵部2212沿门板部2211的边沿延伸为环状结构,且止抵部2212适于与第一密封件212紧密接触,第二密封件222设于门板部2211上。由此,方便了第二密封件222的设置,同时第二密封件222和止抵部2212之间不会干涉,以在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有效形成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
可选地,门板部2211和止抵部221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分别单独成型并通过固定手段相连,例如门板部2211和止抵部2212焊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开口210a的边缘处具有安装部2111和翻边部2112,安装部2111和翻边部2112均形成为环状结构,翻边部2112自安装部2111的径向内侧边沿朝向开关门22延伸,且翻边部2112适于与第二密封件222紧密接触,第二本体221包括门板部2211和止抵部2212,止抵部2212沿门板部2211的边沿延伸为环状结构,且止抵部2212适于与第一密封件212紧密接触;其中,第一密封件212设于安装部2111上,第二密封件222设于门板部2211上。由此,第一密封件212和第二密封件222设置方便,便于保证在开关门22关闭开口210a时有效形成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
例如,开关门22进行关门操作时,止抵部2212先与第一密封件212接触,而后翻边部2112与第二密封件222接触,开关门22继续关闭,使得第一密封件212和第二密封件222受外力挤压而产生一定的凹陷,在开关门22完全关闭时,第一密封件212和第二密封件222可以根据所接触位置缝隙大小进行相应的复原,从而实现第一密封件212与止抵部2212的紧密接触、第二密封件222与翻边部2112的紧密接触,达到外防水内密封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开口210a的边缘处具有安装部2111和翻边部2112时,翻边部2112包括弯折段2112a,在安装箱21朝向开关门22的方向上,弯折段2112a沿开口210a的径向向外延伸,则弯折段2112a和安装部2111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凹槽,凹槽的敞口沿开口210a的径向朝外设置,即使安装腔210外的水通过第一接合部R1流至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之间,由于凹槽上边缘部分的敞口朝上,则上述流至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之间的水也会积存于凹槽内,而整个凹槽是连通的,如果凹槽内积水较多,则凹槽上边缘部分内的积水可以沿凹槽向下流动,当开关门22打开开口210a时,这部分水可以直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排出,从而再次提升了箱体组件100的防水密封性。
可选地,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弯折段2112a适于与第二密封件222紧密接触,此时翻边部2112还可以包括过渡段2112b,过渡段2112b连接在安装部2111和弯折段2112a之间;当然,安装部2111和弯折段2112a之间还可以不设置过渡段2112b。此外,弯折段2112a还可以始终与第二密封件222间隔设置,此时翻边部2112可以包括配合段,配合段连接在弯折段2112a的远离安装部2111的一端,配合段适于与第二密封件222紧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开口210a的径向上,第一接合部R1位于第二接合部R2的外侧,也就是说,假设安装腔210外的水要想流至安装腔210内,则必须先经过第一接合部R1、再经过第二接合部R2;由于第一密封件212为防水件,则第一密封件212不会吸水,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接合部R1的防水密封性,避免水通过第一接合部R1渗入第一接合部R1和第二接合部R2之间,更好地达到外防水内密封的效果,而且防水件具有良好的塑性、防水性及耐腐蚀性。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212粘接于第一本体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开口210a为多个,则便于操作人员的灵活操作、检修等;多个开口210a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安装腔210110的相对两侧,开关门22为多个,且多个开关门22包括第一开关门22a和第二开关门22b,第一开关门22a与第一开口对应设置,则第一开关门22a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第二开关门22b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则第二开关门22b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
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安装腔210的前侧和后侧,安装箱21可以包括顶板211a、底板、侧板211b,顶板211a和底板上下间隔设置,侧板211b为两个且均连接在顶板211a和底板之间,两个侧板211b分别为左侧板和右侧板。可选地,侧板211b分别与顶板211a和底板焊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箱体组件100还包括底座4,底座4支撑在安装箱21底部,以使安装箱21与放置地面间隔设置,从而当箱体组件100至于放置地面上时,底座4与放置地面接触,如果放置地面上有水,安装箱21也不会与放置地面上的水接触,进一步避免了水流至安装腔210,提升防水性能,使得箱体组件100可以更好地适应户外使用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具体设置,只需保证底座4稳定支撑安装箱21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7和图11所示,第一箱体11通过固定件5固设于第二箱体2顶部,则第一箱体11可以遮盖第二箱体2的至少部分。其中,固定件5位于散热腔110内和/或安装腔210内,则固定件5位于散热腔110内、或者固定件5位于安装腔210内、或者固定件5位于散热腔110和安装腔210共同构成的腔室内,使得固定件5并未外露于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2外,实现了固定件5的隐藏式设计,使得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2可以采用内部连接固定,从而固定件5与第一箱体11之间的间隙、固定件5与第二箱体2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外露于使用环境中,进一步提升了箱体组件100的防水性能。
可选地,第一箱体11可以遮盖第二箱体2,则在一定程度上,第一箱体11可以保护第二箱体2不被雨淋,从而第一箱体11可以保护安装箱21和开关门22的配合处不被雨淋,以再次提升第二箱体2的防水密封性能,同时使得箱体组件100更好地适用于户外使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11所示,固定件5形成为环状结构,且固定件5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与沿固定件5的轴向设置,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均形成为环状结构,例如固定件5的纵截面形状为L型,固定件5为一体件;第一连接部51与安装箱21的顶板111a固定相连,便于保证第一连接部51与安装箱21连接可靠,第二连接部52可以与第一箱体11固定相连,使得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设置与安装箱21和第一箱体11的相对位置较为匹配,便于保证安装箱21和第一箱体11连接可靠。
如图3、图7和图11所示,第二连接部52包括第一连接段521和第二连接段522,第一连接段521与第一箱体11固定相连,第二连接段522和第一连接段521沿第二连接部52的周向布置,第二连接段522向上延伸,且第二连接段522插配于第一箱体11的配合槽11b,便于实现安装箱21和第一箱体11的限位,可以实现安装箱21和第一箱体11的咬合连接,从而便于第一箱体11和第一连接段521的快速连接,同时配合槽11b的外侧壁可以遮挡在第二连接段522的径向外侧,以便实现对第二连接段522的隐藏式设计。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521的结构与第二连接段522的结构相同,则第一连接段521也向上延伸,第一箱体11的与第一连接段521相连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段521的径向外侧,以便于实现第一箱体11对第一连接段521的遮挡,避免第一连接段521外露。当然,第一连接段521的结构还可以与第二连接段522的结构不同。
在图3、图7和图11的示例中,固定件5形成为方形环状结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也均形成为方形环状结构,第一连接部51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部51与顶板111a焊接相连,第二连接部52连接在第一连接部51的径向外周沿且竖直向上延伸;第二连接部52具有对应于四边设置的四个连接段,四个连接段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段521和两个第二连接段522,两个第一连接段52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段522相对设置,每个第一连接段521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段522之间,且每个第一连接段521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等与第一箱体11相连,每个第二连接段522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段521之间,且每个第二连接段522向上插配于第一箱体11的配合槽11b。
可选地,两个第一连接段521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前后两侧,则两个第二连接段522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左右两侧。当然,两个第一连接段521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左右两侧,则两个第二连接段522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前后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20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箱体组件100和功能模块单元101,功能模块单元101设于第二箱体2的安装腔210内。其中,箱体组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箱体组件100。例如,功能模块单元101可以包括电力电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200,通过采用上述的箱体组件100,可以对功能模块单元101进行良好散热,保证电容补偿装置200使用可靠。
例如,如图9所示,电容补偿装置200还包括烟雾传感器102和防爆照明灯103,烟雾传感器102和防爆照明灯103均设于安装腔210,以保证电容补偿装置200使用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补偿装置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用于电容补偿装置,且包括:
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限定出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和所述第二风道件均设于所述散热腔,所述第一风道件内限定出第一风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且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一风道腔,所述第二风道件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风道隔离的第二风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安装腔和第二风道腔;
第一散热风机和第二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机且均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风道腔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切向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风道腔用于将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切向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出风气流的旋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具有绕所述第一箱体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多个周壁,多个所述周壁包括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第一周壁,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非零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腔和所述第二风道腔均沿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还具有自然风进口和自然风出口,所述自然风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散热腔的同一壁面。
6.一种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箱体内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二进风口且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安装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所述隔板上还形成有自然风进口以连通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安装腔,所述自然风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散热腔具有自然风出口,所述自然风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包括:
安装箱,所述安装箱限定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具有开口;
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运动地设于所述开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安装箱的配合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接合部,每个所述密封接合部分别环绕所述开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通过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二箱体顶部,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散热腔内和/或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固定件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形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相连;
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段向上延伸且插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配合槽。
10.一种电容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组件;
功能模块单元,所述功能模块单元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CN202122385056.1U 2021-09-29 2021-09-29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Active CN216055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5056.1U CN216055956U (zh) 2021-09-29 2021-09-29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5056.1U CN216055956U (zh) 2021-09-29 2021-09-29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5956U true CN21605595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5056.1U Active CN216055956U (zh) 2021-09-29 2021-09-29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5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38512B1 (ko) 천정카셋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06091107B (zh) 左右双风道空调器
CN106016455B (zh) 空调器
CN104251523A (zh) 空调器室外机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209763320U (zh) 空调器
CN216055956U (zh)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KR20200139022A (ko) 에너지 저장시스템
CN108844144A (zh) 电气盒以及空调器
CN217387955U (zh) 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CN216346707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6375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79049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2179060U (zh) 空调器
CN211822834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5336687U (zh) 一种防尘防水风罩及具有该风罩的逆变器
CN210397218U (zh) 变频器散热风机防水装置及变频器
CN211119714U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室外机
CN221010589U (zh) 具有壁挂式储能变流器的储能***机柜及储能***
CN111207452A (zh) 电控盒和窗式空调器
CN108443968B (zh) 一种整体式蜗壳及空调器
CN21086139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8864243U (zh) 具有散热排汽结构的集成灶
US20230044599A1 (en)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N216591994U (zh) 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