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8370U -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8370U
CN216048370U CN202122139501.6U CN202122139501U CN216048370U CN 216048370 U CN216048370 U CN 216048370U CN 202122139501 U CN202122139501 U CN 202122139501U CN 216048370 U CN216048370 U CN 216048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
pipes
wat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95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劳耀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395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8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8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8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与第二管道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和旁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工作时,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上的冷水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旁通管中,由旁通管直接输送到第二管道中,从而与由其它换热直管输送到第二管道中的热水相混合。如此,一方面,通过旁通管进入到第二管道中的冷水能降低第二管道向外输出到出水管的水温,从而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另一方面,基于旁通管的工作原理,流经第二管道以外的换热直管的水量小于总的进水量,所以该处的水温较没有旁通管时提高,从而导致排烟温度也升高,有助于抑制热交换器内冷凝水的产生。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交换器中,当需要设置旁通管时,一般是通过旁通管的两端分别将进水管和出水管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旁通管的两端分别将热交换器的盘管与进水管/出水管相连。然而,旁通管可以将进水管中的一部分冷水直接输送到出水管中,这样导致进入到热交换器中的冷水偏少,从而会使得热交换器的出水点位置的温度偏高,导致需选用感温较高的温控器设置于热交换器的出水点,同时热交换器的最后一个换热直管内因为水温偏高容易产生水气化的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其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直管、连接管、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换热直管与所述连接管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直管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中位于首位的所述换热直管定义为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中位于末尾的所述换热直管定义为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以及旁通管,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旁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所述连接管或所述进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交换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热交换器,由于与第二管道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和旁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上,这样在工作时,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上的冷水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旁通管中,由旁通管直接输送到第二管道中,从而与由其它换热直管输送到第二管道中的热水相混合。如此,一方面,通过旁通管进入到第二管道中的冷水能降低第二管道向外输出到出水管的水温,从而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另一方面,基于旁通管的工作原理,流经第二管道以外的换热直管的水量小于总的进水量,所以该处的水温较没有旁通管时提高,从而导致排烟温度也升高,有助于抑制热交换器内冷凝水的产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管板与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上均设有多个管孔;多个所述连接管包括若干个第一连接管与若干个第二连接管;多个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板的多个管孔中,多个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板的多个所述管孔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进水管均位于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出水管均位于所述换热直管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位于所述换热直管第一端的相邻位置或所述换热直管第二端的相邻位置。如此,旁通管由于设置于换热直管第一端的相邻位置或换热直管第二端的相邻位置,即旁通管是位于第一管板所在侧的位置或第二管板所在侧的位置,这样相对于传统的旁通管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方式而言,旁通管的长度大大减小,从而能在相同管径下,拥有调节范围更大,成本更低的优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所述第一管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二管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板对应相连;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围框,所述围框设置于所述换热直管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框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设有用于装设于燃烧腔室的顶部上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换热直管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用于感应所述出水管的水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直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弹簧;所述换热直管、所述连接管均为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装置,所述燃气热水装置包括所述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燃气热水装置,由于与第二管道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和旁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上,这样在工作时,其余任一个连接管或进水管上的冷水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旁通管中,由旁通管直接输送到第二管道中,从而与由其它换热直管输送到第二管道中的热水相混合。如此,一方面,通过旁通管进入到第二管道中的冷水能降低第二管道向外输出到出水管的水温,从而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另一方面,基于旁通管的工作原理,流经第二管道以外的换热直管的水量小于总的进水量,所以该处的水温较没有旁通管时提高,从而导致排烟温度也升高,有助于抑制热交换器内冷凝水的产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换热直管;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20、连接管;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30、进水管;40、出水管;50、旁通管;61、第一管板;62、第二管板;63、连接板;64、翻边;70、换热板;80、温度传感器;90、扰流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与图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直管10、连接管20、进水管30、出水管40以及旁通管50。换热直管10与连接管20均为多个,多个换热直管10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换热直管10的端部通过连接管20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换热直管10中位于首位的换热直管10定义为第一管道11,第一管道11的进水端与进水管30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换热直管10中位于末尾的换热直管10定义为第二管道12,第二管道12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0相连。与第二管道12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20和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连接管20(如图2所示)或进水管30(如图1所示)上。
上述的热交换器,由于与第二管道12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20和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连接管20或进水管30上,这样在工作时,其余任一个连接管20或进水管30上的冷水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旁通管50中,由旁通管50直接输送到第二管道12中,从而与由其它换热直管10输送到第二管道12中的热水相混合。如此,一方面,通过旁通管50进入到第二管道12中的冷水能降低第二管道12向外输出到出水管40的水温,从而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另一方面,基于旁通管50的工作原理,流经第二管道12以外的换热直管10的水量小于总的进水量,所以该处的水温较没有旁通管50时提高,从而导致排烟温度也升高,有助于抑制热交换器内冷凝水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20具体例如图所示的U形管,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管道,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参阅图1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管板61与第二管板62。第一管板61与第二管板6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管板61与第二管板62上均设有多个管孔(图中未示出)。多个连接管20包括若干个第一连接管21与若干个第二连接管22。多个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第一管板61的多个管孔中,多个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第二管板62的多个管孔中。第一连接管21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22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
请参阅图1或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21、第一管板61与进水管30均位于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22、第二管板62与出水管40均位于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
请参阅图1至图4,图4示出了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管50位于换热直管10第一端的相邻位置或换热直管10第二端的相邻位置。如此,旁通管50由于设置于换热直管10第一端的相邻位置或换热直管10第二端的相邻位置,即旁通管50是位于第一管板61所在侧的位置或第二管板62所在侧的位置,这样相对于传统的旁通管50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30与出水管40的方式而言,旁通管50的长度大大减小,从而能在相同管径下,拥有调节范围更大,成本更低的优势。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也可以将旁通管50的其中一端设置于换热直管10第一端的相邻位置,将旁通管50的另一端设置于换热直管10第二端的相邻位置,即使得旁通管50从第一管板61所在位置延伸到第二管板62的所在位置。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63。第一管板61的两侧与第二管板6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63对应相连。第一管板61、第二管板62与两个连接板63围合形成围框,围框设置于换热直管10的***。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框的底部设有翻边64,翻边64设有用于装设于燃烧腔室的顶部上的安装孔。如此,翻边64能便于围框装设于燃烧腔室的顶部上。此外,燃烧器工作时,燃烧腔室的高温烟气进入到围框内部与换热板70以及换热直管10相接触,将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换热板70,通过换热板70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直管10,换热直管10给其内的水流加热。
请参阅图3与图5,图5示出了图3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板70,换热板70上设置有与多个换热直管10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图中未示出),换热直管10穿设于通孔中。
请参阅图3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温度传感器80设置于出水管40上,用于感应出水管40的水温。如此,通过温度传感器80能够及时地获取到出水管40的水温,根据出水管40的水温能较好地控制燃烧器进行工作,使得出水管40的水温处于预设温度。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直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弹簧90。如此,通过在换热直管10的内部设置扰流弹簧90,扰流弹簧90能延长水流在换热直管10内的运行路径,起到较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能减小燃烧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直管10、连接管20均为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当然了,换热直管10与连接管20还可以采用其它金属管,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燃气热水装置,燃气热水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
上述的燃气热水装置,由于与第二管道12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连接管20和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连接管20或进水管30上,这样在工作时,其余任一个连接管20或进水管30上的冷水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旁通管50中,由旁通管50直接输送到第二管道12中,从而与由其它换热直管10输送到第二管道12中的热水相混合。如此,一方面,通过旁通管50进入到第二管道12中的冷水能降低第二管道12向外输出到出水管40的水温,从而能有效地减弱气化现象并不需使用温度更高的温控器;另一方面,基于旁通管50的工作原理,流经第二管道12以外的换热直管10的水量小于总的进水量,所以该处的水温较没有旁通管50时提高,从而导致排烟温度也升高,有助于抑制热交换器内冷凝水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文中描述的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连,以及其中一个元件装设于另一个元件上,可以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具体例如可以采用螺栓、螺钉、销钉、铆钉等等安装件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相连。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采用挤压、铸造、压装、注塑等工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换热直管(10)、连接管(20)、进水管(30)与出水管(40),所述换热直管(10)与所述连接管(20)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直管(10)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管(20)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中位于首位的所述换热直管(10)定义为第一管道(11),所述第一管道(11)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30)相连,串联连接的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中位于末尾的所述换热直管(10)定义为第二管道(12),所述第二管道(12)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40)相连;以及
旁通管(50),与所述第二管道(12)的进水端直接相连的所述连接管(20)和所述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旁通管(50)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余任一个所述连接管(20)或所述进水管(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管板(61)与第二管板(62);所述第一管板(61)与所述第二管板(62)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板(61)与所述第二管板(62)上均设有多个管孔;多个所述连接管(20)包括若干个第一连接管(21)与若干个第二连接管(22);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板(61)的多个管孔中,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板(62)的多个所述管孔中;所述第一连接管(21)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22)用于串联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1)、所述第一管板(61)与所述进水管(30)均位于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22)、所述第二管板(62)与所述出水管(40)均位于所述换热直管(10)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50)位于所述换热直管(10)第一端的相邻位置或所述换热直管(10)第二端的相邻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63);所述第一管板(61)的两侧与所述第二管板(6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板(63)对应相连;所述第一管板(61)、所述第二管板(62)与两个所述连接板(63)围合形成围框,所述围框设置于所述换热直管(10)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的底部设有翻边(64),所述翻边(64)设有用于装设于燃烧腔室的顶部上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板(70),所述换热板(70)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0)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换热直管(10)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所述温度传感器(80)设置于所述出水管(40)上,用于感应所述出水管(40)的水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直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弹簧(90);所述换热直管(10)、所述连接管(20)均为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
10.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2122139501.6U 2021-09-06 2021-09-06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Active CN216048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9501.6U CN216048370U (zh) 2021-09-06 2021-09-06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9501.6U CN216048370U (zh) 2021-09-06 2021-09-06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8370U true CN21604837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9501.6U Active CN216048370U (zh) 2021-09-06 2021-09-06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8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0383B (zh) 废热锅炉
WO2008125881A2 (en) Heat exchanger
CN104735988B (zh) 热风烘炉
JP735720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KR950002487B1 (ko) 가스보일러용 열교환장치
WO2013118527A1 (ja) 熱交換器
CN216048370U (zh) 燃气热水装置与热交换器
CN210533121U (zh) 一种冷凝式换热器
CN104864600B (zh) 一种全不锈钢热交换器
KR20100054383A (ko) 콘덴싱 가스보일러용 잠열 열교환기
CN20762257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1014753Y (zh) 冷凝式热交换器
KR200284927Y1 (ko) 고효율 폐열회수장치
CN210951261U (zh)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的换热器
CN209763815U (zh) 发电厂用u形管式换热器
CN208253948U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及其燃烧器
JP6099003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CN216049329U (zh) 一种气气换热器
CN216143707U (zh)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双向给水加热***
CN213901503U (zh) 一种燃气热水设备的二次冷凝换热器
JP2004245515A (ja) 熱交換装置
CN216114802U (zh) 多级列管式冷凝器
CN213021095U (zh) 烟气冷凝节能装置
CN216815117U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20418177U (zh) 高温导热油的热能循环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