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8052U -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8052U
CN216048052U CN202122638020.XU CN202122638020U CN216048052U CN 216048052 U CN216048052 U CN 216048052U CN 202122638020 U CN202122638020 U CN 202122638020U CN 216048052 U CN216048052 U CN 216048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flow
air
windward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80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联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80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8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贯流风道和空调室内机,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贯流风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出风段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蜗舌导流壁和蜗喉导流壁;蜗舌导流壁包括相连的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第一迎风面朝向贯流风机,第二迎风面设置在第一迎风面下游,在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的连接处形成凸起;蜗喉导流壁包括第三迎风面,第三迎风面的上游形成蜗喉端板,第三迎风面形成为从上游和下游向中部凹陷的凹面。在空调运行时,气流进入贯流风道,与换热器热交换,之后经过贯流风机,部分气流沿着蜗舌导流壁排出,部分气流沿着蜗喉导流壁排出,气流回流的范围减小,降低气流的波动,减小回流产生的噪声,使贯流风道更顺畅出风,提高了出风量。

Description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空调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和贯流风机。换热器和贯流风机位于空调室内机中,换热器位于贯流风机的一侧。贯流风机通常包括壳体和风轮,风轮位于壳体中。壳体包括外壳主体和蜗舌,外壳主体具有进风口和蜗壳风道,蜗舌位于蜗壳风道中。空调运行时,气流进入外壳体,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在贯流风机的作用下,沿着蜗壳风道排出。
相关技术中,气流在蜗舌处会发生回流的现象,使得风轮的叶片与气流发生干涉作用,将影响出风量且产生较大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能够减小空气回流时的噪声,提高出风量。所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方案: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贯流风道,用于引导设置于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所述贯流风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所述出风段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蜗舌导流壁和蜗喉导流壁;
所述蜗舌导流壁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所述第一迎风面朝向所述贯流风机,所述第二迎风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迎风面下游且和所述第一迎风面呈预定夹角,在所述第一迎风面和所述第二迎风面的连接处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蜗喉导流壁;
所述蜗喉导流壁包括朝向所述贯流风机的第三迎风面,所述第三迎风面的上游形成有蜗喉端板,所述第三迎风面形成为从上游和下游向中部凹陷的凹面。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迎风面远离所述凸起的侧边的连线的倾角为20°~50°。
可选地,所述第一迎风面包括第一导流区域和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二导流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区域靠近所述凸起的一侧,在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导流区域与所述贯流风机轴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导流区域与所述贯流风机轴心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迎风面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为20毫米~50毫米。
可选地,所述蜗喉端板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为10毫米~35毫米。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蜗喉端板远离所述第三迎风面的侧边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的连线的倾角为60°~80°。
可选地,从所述蜗喉端板远离所述第三迎风面的侧边到靠近所述第三迎风面的侧边,所述蜗喉端板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距离逐渐减小。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第三迎风面相对的两侧边各自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的连线的夹角为120°~160°。
可选地,从所述第三迎风面靠近所述蜗喉端板的侧边到远离所述蜗喉端板的侧边,所述第三迎风面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距离逐渐增大。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机和换热器,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中空形成有如前一方面所述的贯流风道,所述贯流风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空调运行时,气流能够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贯流风道的进风段,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经过贯流风机进入贯流风道的出风段,一部分气流沿着蜗舌导流壁的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从出风口中排出,一部分气流沿着蜗喉导流壁从出风口中排出,气流在蜗舌导流壁处回流的范围减小,降低出风气流的波动,从而减小气流回流产生的噪声,使贯流风道能够更顺畅出风,有利于蜗舌导流壁引导出风,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
下面对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进行说明:
10-蜗舌导流壁;11-第一迎风面;111-第一导流区域;112-第二导流区域;12-第二迎风面;13-凸起;
20-蜗喉导流壁;21-第三迎风面;22-蜗喉端板;
30-贯流风机;
40-换热器;
100-出风段;
200-进风段;
1000-壳体;1000a-进风口;1000b-出风口;1100-前壳;1200-后壳;
2000-贯流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0,壳体1000包括前壳1100和后壳1200,前壳1100和后壳1200之间中空形成有贯流风道2000。壳体1000设置有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贯流风道2000分别连通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贯流风道2000用于引导设置于贯流风道2000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图1中的截面A为垂直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局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贯流风道2000包括进风段200和出风段100,出风段100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蜗舌导流壁10和蜗喉导流壁20。图2中虚线m为进风段200和出风段100的分界线。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蜗舌导流壁10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第一迎风面11朝向贯流风机30,第二迎风面12设置在第一迎风面11下游且和第一迎风面11呈预定夹角,在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的连接处形成凸起13,凸起13朝向蜗喉导流壁20。蜗喉导流壁20包括朝向贯流风机30的第三迎风面21,第三迎风面21的上游形成有蜗喉端板22,第三迎风面21形成为从上游和下游向中部凹陷的凹面。图3中的X方向是空调室内机如图1所示放置的水平方向,Y方向为竖直方向。
在空调运行时,气流能够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贯流风道的进风段,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经过贯流风机进入贯流风道的出风段,一部分气流沿着蜗舌导流壁的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从出风口中排出,一部分气流沿着蜗喉导流壁从出风口中排出,气流在蜗舌导流壁处回流的范围减小,降低出风气流的波动,从而减小气流回流产生的噪声,使贯流风道能够更顺畅出风,有利于蜗舌导流壁引导出风,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
示例性地,壳体1000大致呈长方体,壳体1000具有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进风口1000a位于壳体1000的顶部,出风口1000b位于壳体1000的底部,且出风口1000b倾斜设置。贯流风道2000位于壳体1000中,且分别连通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贯流风机30将进风段200的空气吸入出风段100,一部分空气沿着蜗舌导流壁10的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从出风口1000b中排出,一部分空气沿着蜗喉导流壁20从出风口1000b中排出。
贯流风机30为圆柱形,贯流风机30安装于贯流风道2000的入口位置,贯流风机30的轴心水平,贯流风机30的风叶与进风口1000a相对,能够将空气从进风口1000a吸入到贯流风机30中。
如图3所示,蜗舌导流壁10的第一迎风面11为圆弧凹面。在气流从贯流风机30流向蜗舌导流壁10时,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并且有利于将气流导流至出风段100,从而避免气流回流到贯流风机30,降低了空气回流的现象,减弱了贯流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第二迎风面12与第一迎风面11呈预定夹角,例如预定夹角为0°~4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预定夹角为30°。
在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的连接处形成凸起13,凸起13朝向蜗喉导流壁20。如图3所示,凸起13的表面为圆弧面,使第一迎风面11与第二迎风面12平滑过渡,在气流沿第一迎风面11流向第二迎风面12时,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贯流风道2000的出风量。
蜗喉导流壁20的第三迎风面21形成为从上游和下游向中部凹陷的凹面。示例性地,第三迎风面21为螺旋形,第三迎风面21从靠近贯流风机30的一端至出风口1000b所在的一端自上而下倾斜设置,能够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
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例如图1中的平面A,贯流风机30的轴心与第一迎风面11远离凸起13的侧边的连线的倾角α为20°~50°。
通过将倾角α设置为20°~50°,使气流在第一迎风面11处回流的范围减小,降低出风气流的波动,从而减小气流回流产生的噪声,使贯流风机30能够出风更顺畅。
如图3所示,蜗舌导流壁10的第一迎风面21包括第一导流区域111和第二导流区域112。第二导流区域112位于第一导流区域111靠近凸起13的一侧,在贯流风机30的径向上,第一导流区域111与贯流风机30轴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导流区112与贯流风机30轴心的距离。
第一导流区域111位于第二导流区域112远离凸起13的一侧,贯流风机30的轴心与第一导流区域111的距离L1大于贯流风机30的轴心与第二导流区域111之间的距离L2,使第二导流区域112空气的流动速度更快,压力更小,第一导流区域111处的风压较大,从而有利于气流从第一导流区域111流向第二导流区域112,进一步降低了空气回流的现象,并且提高出口1000b的出风速度,提高贯流风机的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第一迎风面11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L为20毫米~50毫米。第一迎风面11起到将气流导流至出风口1000b的作用,第一迎风面11的长度影响从出风口1000b排出的流量,对噪声也有影响。将第一迎风面11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设置在20毫米~50毫米,能够避免第一迎风面11的长度过大导致气流回流,有利于提高贯流风道的流量,降低噪声。
如图3所示,蜗喉导流壁20的第三迎风面21的上游形成有蜗喉端板22,蜗喉端板22起到引导气流,使气流进一步沿着第三迎风面21向出口1000b流动的作用。
具体地,蜗喉端板22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H为10毫米~35毫米。蜗喉端板22起到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蜗喉端板22的长度设置在10毫米~35毫米,既能够引导气流,又能够防止蜗喉端板22设置过长导致蜗喉端板22对进风口1000a的气流造成阻挡,导致气流出现紊流或乱流。
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例如图1中的平面A,蜗喉端板22远离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的倾角γ为60°~80°,使气流能够沿蜗喉端板22更顺畅地流向第三迎风面21,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蜗喉端板22远离第三迎风面21的一端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的倾角γ设置在60°~80°,也能够防止气流在蜗喉端板22与贯流风机30之间的区域产生较大的涡流,产生较大的噪声,而降低空气的流量。
从蜗喉端板22远离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到靠近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蜗喉端板22与贯流风机30的距离逐渐减小。蜗喉端板22远离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与贯流风机30的距离L3设置的较大,蜗喉端板22靠近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与贯流风机30的距离L4设置的较小,L4小于L3,能够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阻力更小,流速更快,进一步防止气体的回流。
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例如图1中的平面A,第三迎风面21相对的两侧边各自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的夹角β为120°~160°。
第三迎风面21从蜗喉端板22延伸至出口1000b,用于使气流沿螺旋方向导流到出口1000b流出。气流从贯流风机的进风口1000a进入,之后经过贯流风机30,部分气流沿着蜗舌导流壁10的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流到出口1000b流出,部分气流沿着蜗喉导流壁20的第三迎风面21流到出口1000b流出。第三迎风面21相对的两侧边各自与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的夹角β为120°~160°,能够使气流顺畅地沿第三迎风面21流动,阻力更小,流速更快。
如图3所示,从第三迎风面21靠近蜗喉端板22的侧边到远离蜗喉端板22的侧边,第三迎风面21与贯流风机30的距离逐渐增大,能够增大空气沿着第三迎风面21流到出口1000b的空气流量,并且能够使出风口1000b出风更均匀。
如图1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0和设置在壳体1000内的贯流风机30和换热器40,壳体1000包括前壳1100和后壳1200,壳体1000设置有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前壳1100和后壳1200之间中空形成有贯流风道2000,贯流风道2000分别连通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
换热器40能够与气流进行热交换,根据用户的操作调节空气的温度。空调室内机能够在贯流风机30的带动下,驱动空气流动。在空调室内机运行时,气流在贯流风机30的作用下从壳体1000的进风口1000a进入,与换热器40进行热交换,之后经过贯流风机30加速流动,沿着贯流风道2000流向出口1000b,最后从出口1000b重新流回室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切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贯流风道,用于引导设置于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包括进风段(200)和出风段(100),所述出风段(100)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蜗舌导流壁(10)和蜗喉导流壁(20);
所述蜗舌导流壁(10)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2),所述第一迎风面(11)朝向所述贯流风机(30),所述第二迎风面(12)设置在所述第一迎风面(11)下游且和所述第一迎风面(11)呈预定夹角,在所述第一迎风面(11)和所述第二迎风面(12)的连接处形成凸起(13),所述凸起(13)朝向所述蜗喉导流壁(20);
所述蜗喉导流壁(20)包括朝向所述贯流风机(30)的第三迎风面(21),所述第三迎风面(21)的上游形成有蜗喉端板(22),所述第三迎风面(21)形成为从上游和下游向中部凹陷的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迎风面(11)远离所述凸起(13)的侧边的连线的倾角(α)为2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风面(11)包括第一导流区域(111)和第二导流区域(112),所述第二导流区域(112)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区域(111)靠近所述凸起(13)的一侧,在所述贯流风机(30)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导流区域(111)与所述贯流风机(30)轴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导流区域(112)与所述贯流风机(30)轴心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风面(11)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L)为20毫米~5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喉端板(22)在叶轮的周向上的长度(H)为10毫米~3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蜗喉端板(22)远离所述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的倾角(γ)为60°~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蜗喉端板(22)远离所述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到靠近所述第三迎风面(21)的侧边,所述蜗喉端板(22)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距离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截面上,所述第三迎风面(21)相对的两侧边各自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轴心的连线所呈的夹角(β)为120°~1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三迎风面(21)靠近所述蜗喉端板(22)的侧边到远离所述蜗喉端板(22)的侧边,所述第三迎风面(21)与所述贯流风机(30)的距离逐渐增大。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00)内的贯流风机(30)和换热器(40),所述壳体(1000)包括前壳(1100)和后壳(1200),所述壳体(1000)设置有进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所述前壳(1100)和所述后壳(1200)之间中空形成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道(2000),所述贯流风道(2000)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1000a)和所述出风口(1000b)。
CN202122638020.XU 2021-10-29 2021-10-29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6048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020.XU CN216048052U (zh) 2021-10-29 2021-10-29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020.XU CN216048052U (zh) 2021-10-29 2021-10-29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8052U true CN21604805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8020.XU Active CN216048052U (zh) 2021-10-29 2021-10-29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8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055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16751B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0839782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8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14922852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6048052U (zh) 贯流风道及空调室内机
CN217558625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108443978B (zh) 空调设备
CN108375125B (zh) 窗式空调设备
JP3649567B2 (ja) 貫流送風機
CN21674482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079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981566B (zh) 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108443977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0717831U (zh) 用于空调器的蜗舌及空调器
CN108397846B (zh) 空调设备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447A1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217715413U (zh) 空调器
CN108469073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10747767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83263U (zh) 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
CN2108322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88B (zh) 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