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4679U -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4679U
CN216034679U CN202122554290.2U CN202122554290U CN216034679U CN 216034679 U CN216034679 U CN 216034679U CN 202122554290 U CN202122554290 U CN 202122554290U CN 216034679 U CN216034679 U CN 216034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upport
vehicle
arm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42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腾龙
郑望
程铭
于铁丰
申学开
胡宪兵
张坦
靖海涛
万旭敏
康雪云
杨传义
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42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4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4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4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为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加强支架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多个支臂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从而形成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使结构更稳固,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又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提升了多个方向上的刚度,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在日常行驶时,由于地面不平或者弯道行驶中前机舱中的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会受到横向扭力和冲击载荷,现有的汽车的减震塔总成与前围板总成通过加强支架连接,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申请号为202022142033.3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前机舱车身结构设计,通过加强支杆分别与两侧减震器安装板和前围板固定连接,利用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提高减震器和前围板的抗冲击能力。但是现有的加强支架一般为二维结构,仅对单方向的刚度有提升,而受到前机舱内空间的限制,加强支架的尺寸受到制约,使得现有的加强支架的刚度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来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所述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所述减震塔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总成的两侧;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所述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所述减震塔总成连接。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臂向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呈V形延伸。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有后臂,所述后臂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并且所述后臂与所述侧臂垂直。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孔。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加强凸起和/或加强筋。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减震塔总成设置在前围板总成的两侧;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加强支架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多个支臂分别与前围板总成两侧的减震塔总成连接,从而使加强支架与减震塔总成之间具有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进而使结构更稳固,其中,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而非二维平面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提升多个方向上的刚度,相较于二维结构的加强支架,本方案在提高加强支架的集成度的基础上,通过三维结构提升了前机舱的横摆刚度,并且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与减震塔总成、前围板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加强支架;11、侧臂;111、支臂;112、连接板;113、弧形过渡段;12、后臂;13、减重孔;14、安装孔;15、加强凸起、16、加强筋;2、减震塔总成;3、前围板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为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2和前围板总成3,减震塔总成2设置在前围板总成3的两侧;加强支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臂11,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侧臂11上设置有多个支臂111,至少一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111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2连接。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臂11,侧臂11上设置有多个支臂111,加强支架1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多个支臂111分别与前围板总成3两侧的减震塔总成2连接,从而形成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进而使结构更稳固,其中,至少一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1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提升多个方向上的刚度,相较于二维结构的加强支架,本方案在提高加强支架1的集成度的基础上,通过三维结构提升了前机舱的横摆刚度,并且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
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侧臂11向加强支架1的两侧呈V形延伸,优选地,加强支架1的壁厚在2.5mm至4mm,每个侧臂11上设置有两个支臂111,两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并且在两个支臂11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12,优选地,支臂111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113,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有后臂12,后臂12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并且后臂12与侧臂11垂直。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侧臂11向加强支架1的两侧呈V形延伸,从而使连接结构形成三角结构,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加强支架1的壁厚在2.5mm至4mm,相较于现有的薄板,加强支架1具有更高的强度,而超过4mm厚度的加强支架1加工难度增大,使得成本较高,两个支臂11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12,从而使两支臂111之间具有互相支撑的作用,从而加强支臂111强度,进而使加强支架1的整体结构更稳定,优选地,支臂111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113,从而使支臂111通过弧形过渡段113过渡到安装平面,从而使多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使得结构更易加工制造,节约成本,在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有后臂12,后臂12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后臂12与侧臂11垂直,从而使得后臂12具有与侧臂11不同的安装平面,进一步提升了多个方向上的刚度,使得前机舱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进一步加强。
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支架1上设置有减重孔13和安装孔14,加强支架1上还设置有加强凸起15和加强筋16,加强筋16的厚度在2.5mm至5mm,优选地,根据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进行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后再进行加强筋16的布置,优选地,加强凸起15和加强筋16设置在安装孔14的周围,优选地,加强支架1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加强支架1上设置减重孔13,从而减轻了加强支架1自身的重量,进而使支架减少来自加强支架1自身的压力,加强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减震塔总成2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的位置由减震塔总成2的位置进行确定,在加强支架1上设置加强凸起15和加强筋16,从而提高加强支架1的强度,优选地,通过进行CAE力学分析,对加强支架1的薄弱点设置加强筋16进行重点加固,优选地,将加强凸起15和加强筋16设置在安装孔14的周围,从而增加安装孔14处的强度,优选地,加强支架1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使得三维结构的加强支架1更易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支架1分别与减震塔总成2和前围板总成3连接,从而加强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性能,进一步地,加强支架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支臂111,从而使加强支架1与减震塔总成2具有多个安装点,又通过将各支臂111的安装平面设置成不重合的平面,使得加强支架1具有三维连接结构,提升了多个方向上的刚度,进一步地加强了加强支架1与减震塔总成2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地,通过在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后臂12,后臂12与侧臂11垂直,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加强支架1与前围板总成3的连接强度,使加强支架1、减震塔总成2和前围板总成3形成的车身结构更稳固,进而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优选地,通过在加强支架1上设置加强筋16和加强凸起15,使加强支架1的强度更高,并通过减重孔13减轻加强支架1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每个侧臂11的支臂111的数量可以设置成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因此不对支臂111的数量进行任何的限制,只要支臂111能与减震塔总成2固定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减重孔13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减重孔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不对减重孔13的形状和数量进行任何的限制,只要能起到为加强支架1减重的效果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4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螺纹孔,安装孔14的数量可与支臂111的数量相同,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因此不对安装孔14的形状、结构和数量进行任何的限制,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支架1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或者,加强支架1也可以是铝合金材质,从而进一步减轻加强支架1的重量,并且也不对加强支架1的材质进行任何的限制,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支架1与减震塔总成2、前围板总成3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因此不对加强支架1与减震塔总成2、前围板总成3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任何的限制,只要能够将三者进行固定连接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支臂111之间的连接板1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连接板112的结构可以是平板,也可以是弯板,因此不对连接板112的结构和数量进行任何的限制,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后臂12设置有多个后臂支臂(图中未示出),多个后臂支臂分别与前围板总成2连接,从而使加强支架1与前围板总成2之间具有多个安装点,加强加强支架1与前围板总成2的连接强度,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6设置在后臂12上,从而加强后臂12与前围板总成2的连接强度,这些都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用新型是以用于汽车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1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支架1显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例如,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或者卡车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1。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所述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所述减震塔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总成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所述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所述减震塔总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向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呈V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有后臂,所述后臂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并且所述后臂与所述侧臂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加强凸起和/或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
CN202122554290.2U 2021-10-22 2021-10-22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6034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4290.2U CN216034679U (zh) 2021-10-22 2021-10-22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4290.2U CN216034679U (zh) 2021-10-22 2021-10-22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4679U true CN21603467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0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4290.2U Active CN216034679U (zh) 2021-10-22 2021-10-22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4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0328U (zh) 加强件、组合车辆车身结构以及皮卡车铰接立柱加强件
CN210191603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前端铸造加长梁
CN107074297A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CN103786788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207860276U (zh) 前减震塔以及汽车
CN211731584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JP7274142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US20170015364A1 (en) Floor body for vehicle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US20120248823A1 (en) Bulkhead structure
CN202413441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
CN216034679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CN216660054U (zh) 轻量化型仪表板横梁
CN104477240A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09776366U (zh)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CN209921436U (zh) 用于前端模块的连接支架、车身结构
EP289060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0941244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安装支架的加强件
CN218141028U (zh) 一种乘用车前端散热器总成布置结构及车辆
CN204527168U (zh) 制动踏板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20764006U (zh) 一种减震塔及汽车
CN204821203U (zh) 汽车的座椅横梁总成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