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9820U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9820U
CN215929820U CN202121449899.7U CN202121449899U CN215929820U CN 215929820 U CN215929820 U CN 215929820U CN 202121449899 U CN202121449899 U CN 202121449899U CN 215929820 U CN215929820 U CN 215929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duct
heat exchanger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98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博渊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98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9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9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9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出风口;且第二风道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出风口;风机,风机包括: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引导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一区域;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用于引导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二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二区域,单独设置到两风道中的风机可以单独启停及转速控制,以及配合隔档部的工作状体,进而保证了室内空调器满足室内空间不同面积区域的需求,还通过中隔部的设置降低了室内空调器的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双向送风吊顶空调器,基本与四方向吊顶空调器风道结构相同,箱体内一个离心风扇,面板设计两个出风口。该结构风道,因只有一个风扇,因此无法实现两侧送风风量独立调节和独立启停,且两侧能力相同,无法更好地适应不同面积的区域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对进风口、出风口、风道和风机在壳体内的布局,解决了空调器无法满足室内空间不同面积区域的需求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一个风机,将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内,将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进而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单独调节和,以及所述风机的独立启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中隔部,改变了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结构,将所述中隔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将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分隔为两个部分,进而减小了每个风道内的每部分气流流的空间,但经过每个风道内的气流总流量不变,因此增强了对气流的限制,使得每个风道内气流不会有大范围的窜动,减低了噪音。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改进了风机的结构,将风机设置为分段式的风机,更好的适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结构的变化,风机包括第一风扇轴和第二风扇轴,且风扇轴对应的设置于每个风道的两部分中,保证了室内空调器的低噪音,且通过将风扇均匀的布置于风扇轴上,增大的风机的工作面积,提升了风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风机的功率能够满足用于对于空调器的需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布局,将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一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二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风机将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引向室内空间的不同两区域,且实现对两不同区域单独调节送风量;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空间布局,以及改进了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机的选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所述第一风机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功率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使得空调器在不同模式下,均可以满足室内空间中不同区域的对换热量及风量的需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隔档部以及将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的连通部,通过在室内空调器的不同模式下,将隔档部将进风口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通状态的切换,可满足室内空调器各风道对进风量的需求,进而满足室内空间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加湿模块和湿度传感器,将所述加湿模块的喷雾管的出液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且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湿度,可以实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进行监测以及调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接水盘,将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底部,可以保证对第一热交换器换热面上气流增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空调器滴水的情况,以及保证不会出现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滴出外壳的情况。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出风口及进风口的布局以及热交换器的结构,将所述进风口设置于诉述壳体的底板上,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意所述壳体的侧板上,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截面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截面均为一字型,这样自空调底部进风,侧部出风的方式,以及热交换器的设置结构,可以保证进风口的进风量,满足热交换器的换热需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一区域;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二区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一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二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其还包括:中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为两部分,且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为两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一风道内气流的窜动和所述第二风道内气流的窜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扇轴,所述第一风扇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连接有驱动部;第二风扇轴,所述第二风扇轴的一端穿设到所述壳体上;连接轴,穿设到所述中隔部上,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风扇轴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风扇轴的另一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还包括:连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互相连通;隔档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通断,及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口的通断,及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进风口的通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所述第一风机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功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进风口设置,用于对流进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第二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进风口设置,用于对流进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截面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截面均为一字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的喷雾管的出液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喷雾管在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相邻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用于检测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湿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多个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意所述侧板上;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格挡部的状态示意图和气流的流行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格挡部的状态示意图和气流的流行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格挡部的状态示意图和气流的流行图之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室内空调器的壳体内部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10,顶板;120、底板;130、侧板;141、第一出风口;142、第二出风口;143、进风口;
210、第一风机;220、第二风机;230、第一风扇轴;240、第二风扇轴;250、连接轴;260、驱动部;
310、第一热交换器;320、第二热交换器;
400、接水盘;
510、加湿模块;511、喷雾管;
600、隔档部;
700、中隔部;
800、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未示出)。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顶上的吊顶式室内单元。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单元,包括壳体,壳体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包括限定空调器底面构造的底板120、限定空调器侧面构造及外观的侧板130、限定室内空调器顶部构造的顶板,且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调器设置到室内空间顶部的连接件。
底面板、侧板130及底板120可限定室内单元的外观。
侧板130可设置为多个,多个侧板130连接于底板120,顶板连接于侧板130;连接件可连接到侧板130上,或连接到顶板上,以将室内空调器连接都到室内空间的顶部,且连接件可设置为多个,以保证室内空间安装的稳定性。
壳体可以是在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设置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壳体,也可以是一体式空调的情况下的空调的自身壳体。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吸入部,室内空气通过该吸入部被引入;以及排放部,通过吸入部引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该排放部排放到室内空间,吸入部包括进风口143,排放部包括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
可通过打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吸入部,且可通过打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排放部,即进风口143、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设置于壳体上。
进风口143设置于底板120上;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 设置于任意侧板130上,优选的,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设置于任两个相对的侧板130这样将进风口143设置在壳体不同方向上的进出风方式,不会使得室内空调器的气流来源均由同一方向或同一区域流进壳体,可以保证空调器的进风量。
而且,吸入部上可以设有防止引入异物的吸入格栅,排放部上可以设有排放格栅。
如图3和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形成有连接于吸入部和排放部的风道,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第一风道用于为由进风口143流入由第一出风口141流出的气流提供壳体内的风路以及壳体内换热的空间;第二风道用于供为由进风口143流入由第二出风口142流出的气流提供壳体内的风路以及壳体内换热的空间。
第一风道位于壳体内,且第一风道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143,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出风口141,具体的,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一方向连通于第一出风口141;第二风道位于壳体内,且第二风道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143,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出风口142,具体的,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二方向连通于第二出风口142;第一方向为自壳体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壳体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所以使得由第一出风口141流出的气流流到室内空间的第一区域中,使得由第二出风口142流出的气流留到室内空间的第二区域中,实现同一室内空调器对室内空间的两个不同区域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另外,第一风道占用壳体的体积大于第二风道占用壳体的体积,可以满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需要换热的气流所需换热空间的不同,进而满足用户在不同换热面积的区域内对同一室内空调器的换热量不同的需求;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内侧壁均光滑设置,可减少风道对气流的风阻,降低噪音。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设置有中隔部700,中隔部 700为一隔板。
如图11和图12,中隔部700用于将第一风道分隔为两部分,且用于将第二风道分隔为两部分,进而减小了每个风道内的每部分气流流的空间,但经过每个风道内的气流总流量不变,因此增强了对气流的限制,以限制第一风道内气流的窜动和第二风道内气流的窜动减低了噪音。
中隔部700设置于壳体内,且中隔部700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
如图7-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设置有一隔板,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隔开,且隔板上设置有一通孔,即连通部,且连通部上转动地设置有隔档部600,隔档部600为一板状结构。
连通部用于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互相连通;隔档部600用于切换第一风道和进风口143的通断,及用于切换第二风道和进风口143 的通断。
隔档部6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通处,具体的,通过一转轴将隔档部600和隔板连接,隔档部600上连接有一驱动电机,以实现对隔档部600的驱动,当驱动隔档部600转动至第一风道内时,可实现对进风口143和第一风道的阻断,以及进风口143和第二风道的连通;当驱动隔档部600转动至第二风道内时,可实现对进风口143和第二风道的阻断,以及进风口143和第一风道的连通;当驱动隔档部600转动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时,保持隔档部 600和隔板在同一平面上,将进风口143和第一风道连通,以及进风口143和第二风道连通。
如图4、图5和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安装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通过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管,和连接到制冷剂管以便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热交换翅片。例如,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多个弯曲的热交换部。热交换器设置为围绕风扇的吸入侧。热交换器的数量可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
第一热交换器310用于对流进第一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第二热交换器320用于对流进第二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第一热交换器310位于第一风道内,且第一热交换器310相邻于进风口143设置;第二热交换器320位于第二风道内,且第二热交换器320相邻于进风口143设置,即进入到风道内的气流先经过热交换器再经过风机或其他部件,能够保证经过热量交换后的气流可以更长时间的留存在风道内,保证热交换器的换热过程中的换热效率。
另外,第一热交换器310的换热面面积大于第二热交换器320的换热面面积,可以满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需要换热的气流所需不同的换热速度,进而满足用户在不同的区域内对室内温度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同一室内空调器具有两种换热功率;同时,第一热交换器310的截面和第二热交换器320的截面均为一字型,适应了进风口143的设置,保证了室内空调器的进风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热交换器的固定部,固定部为一板状结构,且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通过孔,且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密封套800(如图11)。
固定部用于将热交换器设置于壳体内,密封套800用于保证热交换器的管路(制冷剂管)和固定部之间的密封性,保证气流不会由此处经过热交换器,保证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固定部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310的两端和第二热交换器320的两端,且固定部连接于壳体的侧板130上;第一热交换器310的管路 (制冷剂管)和第二热交换器320的管路(制冷剂管)穿设到固定部的通过孔;密封套800套设于管路上,具体的,管路经过多次弯折与换热翅片连接,密封套800套设在管路的弯折处,且密封套800位于管路和固定部的连接处。
如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安装有风机,风机包括风扇、风扇轴、连接轴250和驱动部260。例如,风机可以包括将沿周向吸入的空气轴向排放的两段式风机。风扇可呈沿圆周方向排布的多个叶片的形状。风扇轴包括第一风扇轴230和第二风扇轴240。
风扇套设到风扇轴上,驱动部260的驱动轴连接到风扇轴上。风扇被驱动部260驱动以便向风机提供旋转力;连接轴250用于将第一风扇轴230和第二风扇轴240保持同一转速,以实现对每个风道内的两部分中的气流进行同步调节。而且,风机被支撑在壳体内部。
第一风扇轴230的一端穿过壳体并连接有驱动部260;第二风扇轴240的一端穿设到壳体上;连接轴250穿设到中隔部上,且连接轴 2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风扇轴230的另一端和第二风扇轴240的另一端,且第一风扇轴230和第二风扇轴240分别设置于每个风道的两部分内,以适应每个风道的两部分式结构。
如图4、图5和图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包括第一风机 210和第二风机220。
第一风机210用于引导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一出风口141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一区域,且用于将室内空间中的气流由进风口143引导到第一风道内;第二风机220用于引导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42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二区域,且用于将室内空间中的气流由进风口143引导到第二风道内。因此室内空调器可以单独对第一风机210 和第二风机220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其启动、停止及转速,进而实现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单独调节,满足室内空间中不同区域对同一室内空调器的风量及气流温度不同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风机210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风机220设置于第二风道内。
优选的,第一风机210的功率大于第二风机220的功率,满足室内空间中不同区域的面积对同一室内空调器风机功率不同的需求,保证室内空调器的节能性质,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1和图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中还设置有加湿模块510和湿度传感器。
加湿模块510用于对由进风口143进入第一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湿,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由第一出风口141流出的气流的湿度,具体的,用于检测由第一出风口141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气流的湿度,以实现室内空调器可对室内空间中空气湿度的自动调控,以及根据用户设定对室内空间中空气湿度调节。
加湿模块510设置于壳体内,加湿模块510的喷雾管511的出液端延伸至进风口143处,且喷雾管511在进风口143长度的方向上延伸,进而尽量增大喷雾的喷射面积,以保证雾汽可以混合到所有由进风口143进入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且湿度传感器相邻第一出风口141设置。
如图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还设置有接水盘400,为一具有至少一个储水结构的板体,且接水盘400上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水的出水口,当储水结构内的液体存储满后,可实现对液体的排放;接水盘400的材料优选为EPS泡沫材质,该材质可以保证接水盘400的质量较轻,不会给室内空调器带来额外较多的质量,同时具有储水性能及一定的刚度性能。
接水盘400用于承接由喷雾管511雾化后的水汽挂到第一热交换器310上形成的液体,还用于承接自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上流下的冷凝水。
接水盘400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的底部。
另外,接水盘400作为进风口143的进风框体部件,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口143设置为同一进风口143,增强了进风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当室内空间中的两区域的温度需要同时调节时:此时隔档部600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间,室内空调器的两侧同时开启,此时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在两个电机的共同驱动下同时开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同时工作。此种模式下,该机器类似于一拖二空调,满足不同区域同时制冷制热需求,同时可通过调节两个风机的转速实现高中低速送风。
当室内空间中的任一区域的温度需要同时调节时:
如图10,当隔档部600偏向第二风道,此时第一风机210开启,第一换热器工作,第二热交换器320不工作。此种模式下,该机器相当于一台两匹风管机,满足单侧制冷制热需求,同时可通过调节第一风机210的转速实现高中低速送风;
如图9,当隔档部600偏向第一风道,或此时第二风机220开启,第二热交换器320工作,第一热交换器310不工作。此种模式下,该机器相当于一台一匹风管机,满足单侧制冷制热需求,同时可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高中低速送风。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由于增设了一个风机,将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内,将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风道内,所以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单独调节和,以及风机的独立启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增设了中隔部,改变了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结构,将中隔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隔为两个部分,进而减小了每个风道内的每部分气流流的空间,但经过每个风道内的气流总流量不变,因此增强了对气流的限制,所以使得每个风道内气流不会有大范围的窜动,减低了噪音。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由于将改进了风机的结构,将风机设置为分段式的风机,更好的适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结构的变化,风机包括第一风扇轴和第二风扇轴,且风扇轴对应的设置于每个风道的两部分中,所以保证了室内空调器的低噪音,且通过将风扇均匀的布置于风扇轴上,增大的风机的工作面积,提升了风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风机的功率能够满足用于对于空调器的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由于改进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布局,将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一方向连通于第一出风口,将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二方向连通于第二出风口,所以可以使得第一风机和风机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引向室内空间的不同两区域,且实现对两不同区域单独调节送风量;第一方向为自壳体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壳体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由于改进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空间布局,以及改进了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热交换器和风机的选型;通过设置第一风道占用壳体的体积大于第二风道占用壳体的体积、第一风机的功率大于第二风机的功率以及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大于第二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所以使得空调器在不同模式下,均可以满足室内空间中不同区域的对换热量及风量的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构思,由于增设了隔档部以及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的连通部,通过在室内空调器的不同模式下,将隔档部将进风口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通状态的切换,所以可满足室内空调器各风道对进风量的需求,进而满足室内空间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构思,由于增设了加湿模块和湿度传感器,将加湿模块的喷雾管的出液端延伸至进风口处,且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由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湿度,所以可以实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进行监测以及调节。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构思,由于增设了接水盘,将接水盘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底部,所以可以保证对第一热交换器换热面上气流增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空调器滴水的情况,以及保证不会出现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滴出外壳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第九构思,由于改进了出风口及进风口的布局以及热交换器的结构,将进风口设置于诉述壳体的底板上,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意壳体的侧板上,以及第一热交换器的截面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截面均为一字型,所以这样自空调底部进风,侧部出风的方式,以及热交换器的设置结构,可以保证进风口的进风量,满足热交换器的换热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包括:
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一区域;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的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一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以第二方向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为两部分,且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为两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一风道内气流的窜动和所述第二风道内气流的窜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
第一风扇轴,所述第一风扇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连接有驱动部;
第二风扇轴,所述第二风扇轴的一端穿设到所述壳体上;
连接轴,穿设到所述中隔部上,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风扇轴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风扇轴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互相连通;
隔档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通断,及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口的通断,及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进风口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风道占用所述壳体的体积;
所述第一风机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进风口设置,用于对流进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第二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进风口设置,用于对流进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底部;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换热面面积;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截面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截面均为一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的喷雾管的出液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喷雾管在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相邻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用于检测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板,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多个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意所述侧板上;
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任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
CN202121449899.7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215929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899.7U CN215929820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899.7U CN215929820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9820U true CN215929820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9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9899.7U Active CN215929820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9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677B (zh) 空调
KR10256929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2102889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111706919A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2455023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102141270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9298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9769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8915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570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54265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86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699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175495U (zh) 吊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76539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373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791567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