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9671U - 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9671U
CN215929671U CN202122533285.3U CN202122533285U CN215929671U CN 215929671 U CN215929671 U CN 215929671U CN 202122533285 U CN202122533285 U CN 202122533285U CN 215929671 U CN215929671 U CN 215929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ead
heating appliance
circuit board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32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32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9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9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9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卡线件的装配方式较繁琐、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加热器具包括壳体和导线,壳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中设置有电路板,壳体上间隔开设有引线孔和避让孔,引线孔和避让孔均连通容置腔和外部;电路板上连接有固线件,至少部分固线件穿过避让孔,并引至壳体的外部;导线的第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导线的第二端由引线孔引至壳体的外部,位于壳体外部的至少部分导线卡设在位于壳体外部的固线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降低了卡线件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卡线件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包括面板、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为腔体结构,上壳体为框型盖,上壳体盖设在下壳体的上边缘,面板盖设在上壳体上,面板、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成用于放置加热件、控制板、电源线及风机等部件的容置腔,电源线和加热件均与控制板电连接。
电磁炉的底壳上开设有引线孔,电源线由控制板引出,经引线孔引至电磁炉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其中,电源线大多数为橡胶电源线,橡胶电源线比较粗,无法轻易的折弯变形,为了防止位于底壳外部的电源线翘起而导致壳体撑起放置不稳的问题,往往在底壳的外部设置有卡线件,并通过螺丝等将电源线固定在卡线件中。
然而,上述电源线的装配方式较繁琐,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降低了加热器具中的卡线件的装配难度,提高卡线件的装配效率以及提高加热器具的生产效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卡线件的装配方式较繁琐、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包括壳体和导线,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间隔开设有引线孔和避让孔,所述引线孔和所述避让孔均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部;
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固线件,至少部分所述固线件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引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由所述引线孔引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线卡设在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固线件中。
通过设置固线件,并且固线件与电路板相连,这样,导线由壳体的内部引至壳体的外部,可以卡设在位于壳体外部的固线件中,固线件对导线起到卡紧和限位的作用。其中,固线件与电路板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时,固线件可以与电路板以及导线同时完成装配,并通过避让孔引至壳体的外部,从而完成对导线的卡紧,一方面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锁紧件将固线件固定在壳体上,操作简便,提高了固线件的装配效率以及提高加热器具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用较低的成本便可以对导线进行卡紧,从而解决导线对加热器具的干扰影响。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引线孔和避让孔均位于壳体的底壁上,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线引至所述壳体的底部。
通过将引线孔和避让孔均开设在壳体的底壁上,装配时导线由壳体的内部穿过引线孔引至壳体的底部,固线件通过避让孔引至壳体的底部,这样便于用户装配,并且导线与固线件之间不会互相干涉,同时开设在底部也不会影响到加热器具的美观性。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且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重力感应装置的厚度大于所述固线件的厚度。
通过设置重力感应装置,这样根据重力感应装置中的检测模块的重量变化来检测锅具是否放置在加热器具上,从而对应控制加热器具的开启或关闭。
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重力感应装置的厚度大于所述固线件的厚度,这样能确保当导线卡紧在固线件中时,不会出现因导线翘起而导致壳体撑起并使得重力感应装置悬空在壳体上的问题,从而确保重力感应装置对锅具的检测精度,另外,便于用户装配,以及可以提高导线的装配效率。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固线件与所述重力感应装置之间具有间隔。这样,便于用户装配,并且也不会互相干涉。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固线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靠近所述避让孔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卡设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通过设置限位部,这样,导线由壳体的内部引至壳体的外部,卡设在限位部中,限位部对导线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避免位于壳体外部的导线因较难折弯或者翘起而撑起壳体,从而确保重力感应器对锅具的检测精度。
通过设置连接部,并且连接部与电路板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时,连接部可以与电路板以及导线同时完成装配,同时限位部通过避让孔引至壳体的外部,从而完成对导线的卡紧,操作简便。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电路板支架,所述电路板本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支架上;
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电路板支架靠近所述避让孔的一侧上。
通过设置电路板支架,电路板可以安装在电路板支架上,电路板支架对电路板起到固定的作用,其中,连接部与电路板支架一体成型,并且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电路板支架靠近所述避让孔的一侧上,这样在装配时,导线从电路板引出后,有足够的空间依次通过连接部和引线孔引至壳体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引线孔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通过设置贯穿孔,所述导线依次穿设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引线孔,并引至所述容置腔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靠近所述贯穿孔的孔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朝向所述引线孔的一侧延伸,这样在装配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凸起抵接所述引线孔的孔内壁,增大贯穿孔与引线孔之间的抵接面积,使得连接部与壳体之间的装配更加牢固,从而提高装配时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圆环形,圆环形的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卡设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或,所述限位部为半环形,半环形的所述限位部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
当限位部设置为圆环形时,圆环形的限位部为封闭环,这样可以避免导线从限位部中脱出,当限位部设置为半环形时,半环形的限位部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同样可以避免导线从限位部中脱出,从而不会出现因导线翘起而导致壳体撑起并使得重力感应装置悬空在壳体上的问题,并确保重力感应装置对锅具的检测精度。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引线孔之间的距离范围介于5-15mm。通过对避让孔与所述引线孔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这样导线从引线孔中穿出时,导线与固线件之间不会互相干涉。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支脚,所述重力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支脚上。
通过设置支脚,重力感应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支脚上,以实现对加热器具的锅具状态(比如无锅状态)检测,以便在无锅状态时控制加热器具关闭,使得加热器具具有安全和节能的特点;再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锅具内食材的重量检测,避免因锅具内食材过少而出现干烧的问题,从而确保加热器具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的加热器具,可选的,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盖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引线孔的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导线的引线方向远离所述面板。
通过设置面板,便于用户对该加热器具进行操作,同时,将导线的引线方向远离面板,可以避免在操作面板时受到导线的干扰,提高加热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导线及固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支架与固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加热器具; 10-壳体; 101-侧壁; 102-底壁;
11-容置腔; 12-电路板; 121-电路板本体;
122-电路板支架; 13-引线孔; 14-避让孔; 15-固线件;
151-限位部; 1511-开口; 152-连接部; 1521-贯穿孔;
1522-限位凸起; 20-导线; 30-支脚; 40-面板;
50-重力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加热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常用的加热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和电炒锅等,加热器具凭借其低辐射、无油烟、功能多样化等特点备受用户的喜爱。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陶炉为上述加热器具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微晶板、电控***、温控***和炉体等,发热盘由发热部分的铁铬发热片和绝热盘组成,电陶炉在发热时的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0摄氏度,从而能够对锅具内的食材持续性进行加热。
电陶炉在正常使用时,锅具放置在加热器具的加热面上,锅具吸收加热面上的温度,加热器具包括面板和壳体等,具体的,电陶炉的底壳上开设有引线孔,电源线的端部由控制板引出,经引线孔引至外部电源,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量输送至控制板及加热件上,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所采用的电源线大多数为橡胶电源线,橡胶电源线比较粗,无法轻易的折弯变形,因此,为了防止位于底壳外部的电源线翘起而导致壳体撑起放置不稳的问题,往往在底壳的外部设置有卡线件,这样导线由壳体的内部引至壳体的外部,可以卡设在卡线件中,卡线件对导线起到卡紧和限位的作用。
然而,采用上述电源线的装配方式时,由于卡线件位于底壳的外部,因此需要额外增加锁紧件以将卡线件固定在底壳上,从而完成对导线的固定,这样使得卡线件的装配较繁琐,装配效率较低。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通过设置固线件,并且固线件与电路板相连,这样,导线由壳体的内部引至壳体的外部,可以卡设在位于壳体外部的固线件中,固线件对导线起到卡紧和限位的作用。其中,固线件与电路板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时,固线件可以与电路板以及导线同时完成装配,固线件通过避让孔引至壳体的外部,从而完成对导线的卡紧,一方面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锁紧件将固线件固定在壳体上,操作简便,节省了装配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固线件的装配效率以及加热器具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用较低的成本便可以对导线进行卡紧,从而解决导线对加热器具所产生的干扰影响。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导线及固线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支架与固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100,该加热器具100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和电炒锅等,或者,该加热器具100还可以为汤锅或者蒸锅等锅具,或者,加热器具100还可以为盆体或者其他需要设置导线的器具,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电陶炉为上述加热器具100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所示,加热器具100可以包括壳体10和导线20,壳体10具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内设置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20以实现电连接,具体的,壳体10上开设有引线孔13,引线孔13便于导线20引出,这样在装配时,导线20的第一端与电路板12连接,导线20的第二端由引线孔13引至壳体10的外部,以将外部电源的电量输送至电路板12上,从而实现加热器具100的加热状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导线20进行固定,还设置有固线件15,固线件15对导线20起到卡紧和限位的作用,具体的,为了减小装配时的难度,本实施例中,将固线件15连接在电路板12上,壳体10上开设有避让孔14,装配时,至少部分固线件15穿过避让孔14,并引至壳体10的外部,位于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导线20卡设在位于壳体10外部的固线件15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固线件15与电路板12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壳体10、固线件15、引线孔13及避让孔14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因为壳体10、固线件15、引线孔13及避让孔14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加热器具100来具体设置,只要能够提高固线件15的装配效率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100,通过设置固线件15,这样在装配时,固线件15可以与电路板12以及导线20同时完成装配,并通过避让孔14引至壳体10的外部,从而完成对导线20的卡紧,一方面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锁紧件将固线件15固定在壳体10上,操作简便,节省了装配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固线件15的装配效率以及加热器具100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用较低的成本便可以对导线20进行卡紧,从而解决导线20对加热器具100所产生的干扰影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引线孔13和避让孔14均位于壳体10的底壁102上,位于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导线20引至壳体10的底部。
具体的,壳体10包括相连的侧壁101和底壁102,通过将引线孔13和避让孔14均开设在壳体10的底壁102上,装配时导线20由壳体10的内部穿过引线孔13引至壳体10的底壁102,固线件15通过避让孔14引至壳体10的底壁102,这样便于用户装配,并且导线20与固线件15之间不会互相干涉,同时开设在底壁102也不会影响到加热器具100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50,且位于壳体10外部的重力感应装置50的厚度大于固线件15的厚度(具体参见图2所示)。
其中,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重力感应装置50,这样可以实现对加热器具100的锅具状态(比如无锅状态)检测,以便在无锅状态时控制加热器具100关闭,使得加热器具100具有安全和节能的特点;再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锅具内食材的重量检测,避免因锅具内食材过少而出现干烧的问题,从而确保加热器具1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并且,参见图2所示,位于壳体10外部的重力感应装置50的厚度大于固线件15的厚度,这样能确保当导线20卡紧在固线件15中时,不会出现因导线20翘起而导致壳体10撑起并使得重力感应装置50悬空在壳体10上的问题,从而确保重力感应装置50对锅具的检测精度,另外,便于用户装配,以及可以提高导线20的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固线件15与重力感应装置50之间具有间隔。具体的,固线件15与重力感应装置50之间的间隔不能设置过小,这样能避免相互干涉的问题,其次,当导线20从壳体10内部引出时,有足够的空间引入固线件15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固线件15与重力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热器具100可以为方形,其中,方形的加热器具100具有拐角,重力感应装置50设置在靠近加热器具100的拐角处,这样,在将重力感应装置50设置在靠近拐角处时,能够较好的避开加热器具100内部的其他电气元件,便于用户装配,避免重力感应装置50与其他电气元件相互干涉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固线件15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151和连接部152,限位部151位于连接部152的靠近避让孔14的一侧表面上,连接部152位于容置腔11中,这样在装配时,限位部151穿过避让孔14,并卡设在壳体10的外部,导线20由壳体10的内部穿过引线孔13引至壳体10的外部,位于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导线20卡设在限位部151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限位部151与连接部152的具体尺寸不做进一步限定。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部151,限位部151能够对导线20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避免位于壳体10外部的导线20因较难折弯或者翘起而撑起壳体10,从而确保重力感应装置50对锅具的检测精度。通过设置连接部152,并且连接部152与电路板12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时,连接部152可以与电路板12以及导线20同时完成装配,操作简便,提高了固线件15的装配效率以及加热器具100的生产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限位部151的具体形状不做进一步限定,示例性的,限位部151可以为圆环形,或者,限位部151可以为半环形,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限位部151为半环形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参见图5所示)。
其中,第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限位部151设置为圆环形时,圆环形的限位部151为封闭环,这样限位部151穿过避让孔14,并引至壳体10的外部,位于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导线20卡设在位于壳体10外部的限位部151中,从而可以避免导线20从限位部151中脱出。
其中,第二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限位部151设置为半环形时,参见图5所示,半环形的限位部151上的开口宽度需要小于导线20的直径,即开口呈缩口状,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导线20从限位部151中脱出,从而不会出现因导线20翘起而导致壳体10撑起放置不稳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电路板12包括电路板本体121和电路板支架122,电路板本体121设置在电路板支架122上,连接部152连接在电路板支架122靠近避让孔14的一侧上。
具体的,通过设置电路板支架122,电路板12可以安装在电路板支架122上,电路板支架122对电路板12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提高加热器具100在使用时的安全稳定性。其中,连接部152与电路板支架122一体成型,并且连接部152连接在电路板支架122靠近避让孔14的一侧上,这样在装配时,导线20从电路板12引出后,有足够的空间依次通过连接部152和引线孔13引至壳体10的外部。
另外,电路板12与电路板支架122的边缘可以具有间距,这样,一方面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导线20从电路板12引出,另一方面能避免电路板支架122对电路板12上的电气元件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对于电路板12与电路板支架12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在操作时,参见图5所示,至少部分连接部152上开设有贯穿孔1521,贯穿孔1521与引线孔13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通过设置贯穿孔1521,导线20可以依次穿设贯穿孔1521和引线孔13,并引至容置腔11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连接部152上靠近贯穿孔1521的孔边缘处可以设置有限位凸起1522,限位凸起1522的端部朝向引线孔13的一侧延伸,这样在装配时,至少部分限位凸起1522抵接引线孔13的孔内壁,从而有利于增大贯穿孔1521与引线孔13之间的抵接面积,使得连接部152与壳体10之间的装配更加牢固,并提高装配时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避让孔14与引线孔13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介于5-15mm,具体的,避让孔14与引线孔13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d,其中,d可以为5mm,d可以为10mm,d可以为15mm,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通过对避让孔14与引线孔13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这样导线20从引线孔13中穿出时,导线20与固线件15之间不会互相干涉。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4所示,壳体1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支脚30,通过设置支脚30,重力感应装置50可以设置在支脚30上(具体参见图4所示),以实现对加热器具100的锅具状态(比如无锅状态)检测,以便在无锅状态时控制加热器具100关闭,使得加热器具100具有安全和节能的特点;再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锅具内食材的重量检测,避免因锅具内食材过少而出现干烧的问题,从而确保加热器具1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1所示,还包括面板40,面板40盖设在壳体10上,面板40与壳体10围合形成容置腔11,限位部151位于引线孔13的远离面板40的一侧,导线20的引线方向远离面板40。
通过设置面板40,这样便于用户对该加热器具100进行操作,同时,将导线20的引线方向远离面板40,可以避免在操作面板40时受到导线20的干扰,提高加热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导线(2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中设置有电路板(12),所述壳体(10)上间隔开设有引线孔(13)和避让孔(14),所述引线孔(13)和所述避让孔(14)均连通所述容置腔(11)和外部;
所述电路板(12)上连接有固线件(15),至少部分所述固线件(15)穿过所述避让孔(14),并引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导线(20)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12)连接,所述导线(20)的第二端由所述引线孔(13)引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位于所述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线(20)卡设在位于所述壳体(10)外部的所述固线件(1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13)和避让孔(14)均位于壳体(10)的底壁(102)上,位于所述壳体(10)外部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线(20)引至所述壳体(1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50),且位于所述壳体(10)外部的重力感应装置(50)的厚度大于所述固线件(15)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件(15)与所述重力感应装置(50)之间具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件(15)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151)和连接部(152),所述限位部(151)位于所述连接部(152)的靠近所述避让孔(14)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连接部(152)位于所述容置腔(11)中,所述限位部(151)穿过所述避让孔(14),并卡设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2)包括电路板本体(121)和电路板支架(122),所述电路板本体(12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支架(122)上;
所述连接部(152)连接在所述电路板支架(122)靠近所述避让孔(14)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152)上开设有贯穿孔(1521),所述贯穿孔(1521)与所述引线孔(13)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导线(20)依次穿设所述贯穿孔(1521)和所述引线孔(13),并引至所述容置腔(1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52)上靠近所述贯穿孔(1521)的孔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凸起(1522),所述限位凸起(1522)的端部朝向所述引线孔(13)的一侧延伸,至少部分所述限位凸起(1522)抵接所述引线孔(13)的孔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51)为圆环形,圆环形的所述限位部(151)穿过所述避让孔(14),并卡设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
或,所述限位部(151)为半环形,半环形的所述限位部(151)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线(20)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14)与所述引线孔(13)之间的距离范围介于5-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支脚(30),所述重力感应装置(50)设置在所述支脚(30)上;
所述加热器具为方形,所述支脚(30)设置在靠近所述加热器具的拐角处。
12.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40),所述面板(40)盖设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面板(40)与所述壳体(10)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11),所述限位部(151)位于所述引线孔(13)的远离所述面板(40)的一侧,所述导线(20)的引线方向远离所述面板(40)。
CN202122533285.3U 2021-10-20 2021-10-20 加热器具 Active CN215929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3285.3U CN2159296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3285.3U CN2159296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9671U true CN215929671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5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3285.3U Active CN2159296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9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1553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5929671U (zh) 加热器具
CN215929670U (zh) 加热器具
CN215929672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2912753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911342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524798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912774U (zh) 烹饪可视的饭煲
CN213524797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371294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961723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984951U (zh) 灯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371446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984967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21153805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886423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985083U (zh) 灯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293736U (zh) 料理锅
CN215016112U (zh) 烹饪器具
CN216652020U (zh) 电加热锅装置
CN211961718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258920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602531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7144U (zh) 一种厨师机
CN210573441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