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5848U -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5848U
CN215925848U CN202121160203.9U CN202121160203U CN215925848U CN 215925848 U CN215925848 U CN 215925848U CN 202121160203 U CN202121160203 U CN 202121160203U CN 215925848 U CN215925848 U CN 215925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box
elevation
layer box
upp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602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昱
刘贤才
邹朝望
李晶晶
崔鸣
李子文
张雅谦
熊坤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11602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5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5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5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它由上下两层箱体组成,上层箱体为单洞箱体,下层箱体为水平布置的多洞箱体,上层箱***于下层箱体中间部位上面,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沿堤防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常水位标高,低于洪水位标高,上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超标洪水标高,下层箱体朝向迎水侧一边的顶部设有景观绿道,下层箱体朝向背水侧一边的顶部设有城市道路,上层箱体的顶部设有厢顶廊道。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城市堤防空间,建设一种堤顶、堤身、堤内都能利用的城市堤防,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景观工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背景技术
在城市化背景下,人水争地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城市河湖蓝线不断被缩窄,迫使河湖堤防越建越高,破坏了城市景观,阻碍了人们的亲水性,切断了人与水、城与水的关系。具体来说有如下影响:
1.伴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城市河湖防汛墙不断加高,破坏了城市景观,破坏了河流中生物的生态环境,也破坏了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
2.传统的梯形堤防,无论是堤顶还是堤身,乃至堤内部,可利用空间非常有限,仅仅是堤顶空间,满足人车通行需求而已,堤防内部、迎水侧和背水侧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堤顶空间往往无法与城市道路车行空间共享,既浪费了城市用地资源,也是导致游人开车来堤顶休闲娱乐存在停车难的问题。
4.传统的梯形堤防,在常水位、洪水位、超标洪水位都不具备亲水条件,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没有充分得到实现。
5.传统的梯形堤防,两边放坡,没有任何围挡结构,遇学生寒暑假期间,易发生溺水等安全事故。
6.传统的梯形堤防很难引入商业群体,对于堤身的清洁卫生等维护费用只能靠政府补贴,给当地政府的经济增加一定负担。
7.在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堤防岸线形态单一、无层次变化、无亲水空间,滨水景观空间、文化休闲空间建设用地萎缩,水生态环境恶化,难以产生吸引力,造成人们参与感缺失,导致水文化、水景观无法得到传播和发扬,加剧人与水的紧张关系,城市堤防应成为涉及城市防洪、市政交通、城市风貌、城市管理多部门交叉的管理地带,形成破解城市化建设问题的抓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堤侧、堤内都能利用的厢式建筑堤防,使其能够扩展原堤防地下空间,提升防排能力,提高水利、园林景观等功能,有效防止城市水系功能退化,强化了城市特色,保障了城市水系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厢式建筑堤防,由上下两层箱体组成,上层箱体为单洞箱体,下层箱体为水平布置的多洞箱体,所述上层箱***于下层箱体中间部位上面,所述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沿堤防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所述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常水位标高,低于洪水位标高;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超标洪水标高;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迎水侧一边的顶部设有景观绿道;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背水侧一边的顶部设有城市道路;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设有厢顶廊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箱体由水平平行布置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三洞箱体构成,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横截面为矩形,上层箱***于下层箱体中间一洞上面,所述下层的三洞箱体为停车空间和综合管廊空间,所述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为商业空间,综合管廊空间靠近背水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的迎水侧设置连续防渗墙,所述下层箱体的底板设置连续防渗墙。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箱体顶部迎水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栏杆,所述上层箱体顶部背水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防浪墙。
进一步地,所述防浪墙上设置种植槽,种植槽内种植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厢体的顶部高程高于常水位标高高程的范围为0.1米至0.2米。
进一步地,位于下层厢体迎水侧A的河滩地的坡度不大于10%,所述河滩地的地面高程与所述下层厢体的顶部高程的垂直距离不大于0.5m,所述河滩地的最高高程低于所述常水位标高高程,所述河滩地迎水方向的宽度不小于2米。
进一步地,所述河滩地底部采用置石护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扩展了原堤防的人的活动空间,保障了游人安全,提高了城市的宣传价值。本实用新型相比原有堤防的有限空间,增加了停车厢体顶部的堤侧亲水绿道和停车空间,在厢顶廊道的迎水侧布置连续的栏杆,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而这些不额外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形成立体丰富的人、绿道和商业的空间网络,分两级建立了滨水景观廊道,丰富了城市的亲水环境,丰富了休闲生活空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级的景观廊道均能满足观水的需要,结合在堤内原堤身处新增亲水所述景观绿道,打造视线通透的滨水景观带,形成了人们能够近距离的亲水、玩水空间,破解了城市河道建设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问题,为未来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实现了人水和谐发展。
2.提高了堤防的商业价值。本实用新型利用堤顶空间,增加了商业厢体,既满足了人们来堤上娱乐消费的需要,也增加政府的税收,又增加了堤防管理单位的收入,可以用于堤防的维护,给政府减轻了经济压力。
3.扩展了交通和管网空间。本实用新型新增了所述综合管廊厢体顶部的交通道路,原堤防背水侧的斜面不能行驶车辆,本实用新型将原堤防背水侧改造成了所述综合管廊厢体顶部作为行车道,增加了城市的交通道路、缓解了交通压力;综合管廊紧邻背水侧,便于收集沿河雨、污,实现截污控污,便于城市电力、能源管线输送,综合管廊厢体内部作为城市水、电、气和通讯等管网的空间,不用经常开挖道路进行施工,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设施,丰富了城市管网建设,实现了地面与地面空间结构及发展时序相协调。
4.拓展了城市滨河地带的空间布局,提高了堤防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价值。本实用新型在城市狭窄地带,通过解决水与岸的空间问题,将堤外原堤身位置拓宽为河滩地,使河滩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还原了更多地表观景空间,消除观景障碍,扩大了城市滨水面的立体空间,形成城市与堤防建设一体的空间,通过功能重叠、复合化利用将一些非观赏性空间埋入地下,重构城市脉络,使功能与空间流动置换,将水景观与城市相融合,对城市景观风貌、河流生态效应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模拟还原河湖底部浅滩、深潭和急流等良好的湿生、水生生态环境,为水生的动、植物提供丰富栖息空间,使城市河湖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有效促进河湖的生态承载力,改善区域内的水生生态环境。
5.提高了城市防防汛能力。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堤防空间,在不降低原堤防洪标准的基础上,在不额外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不突破河道蓝线的基础上,以不阻碍行洪为前提,从开发效益与生态保护考虑,地下综合空间发开集中布置、紧凑布局,结合河湖特征及功能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生态影响,与河湖形成有机整体,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调蓄能力,改善城市防洪排涝条件,确保河道基本功能安全稳定,即使遇到超标洪水,商业空间顶部廊道作为防汛专用通道使用,停车空间作为防汛物资仓库使用,商业空间顶部背水侧的防浪墙可以有效阻止由于风浪作用将高水位的水带入到背水侧的城市道路上,通过里外配合,共同抵御洪水,锚固城市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按照平时有服务、灾害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注重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原堤防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常水位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洪水位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超标洪水位时的示意图。
图中:1-河滩地;2-堤防;3-城市空间;4-原堤防;1.1-置石;1.2-植物;2.1-停车空间;2.2-商业空间;2.3-综合管廊空间;2.4-城市道路;2.5-厢顶廊道;2.6-所述景观绿道;2.7-栏杆;2.8-防浪墙;4.1-原堤顶道路;4.2-新增迎水侧空间;4.3-新增背水侧空间;4.4-新增堤身空间;A-迎水侧;B-背水侧;C-常水位;D-洪水位;E-超标洪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原堤防4,包含了所述原堤防4、河滩地1和堤防2三大块内容,将所述原堤防4沿河(湖)中的一段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堤防2所替代,所述堤防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原堤防4的其它段相连接,构成与所述原堤防4相同防御效果的堤防建筑,利用了所述原堤防4的堤身空间以及原堤顶道路4.1空间,进行了功能拓展,形成了所述河滩地1和所述堤防2相结合的新的堤防建筑,构成了更大的城市空间3的新的堤防建筑,所述堤防2形成了上中下三级,最上层利用所述堤防2顶部,形成了厢顶廊道2.5,便于各种游客功能展开,在靠近临水侧设置栏杆2.7,在背水侧设置防浪墙2.8,进一步保障人和城区的安全,所述堤防2中层廊道下面形成了所述商业空间2.2,下层形成了所述停车空间2.1以及所述综合管廊空间2.3空间。
1.所述堤防2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厢式建筑堤防由上下两层箱体组成,上层箱体为单洞箱体,下层箱体为水平布置的多洞箱体,所述上层箱***于所述下层箱体中间部位上面,所述上层箱体和所述下层箱体沿堤防2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上层箱体和所述下层箱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所述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常水位标高C,低于洪水位标高D;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超标洪水标高E;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迎水侧A一边的顶部设有景观绿道2.6;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背水侧B一边的顶部设有城市道路2.4;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设有厢顶廊道2.5。
所述下层箱体水平平行布置,所述下层箱体横截面根据防汛、商业或者美观的需要可以为任意多边形,本实施例的下层箱体为矩形的三洞箱体结构,所述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横截面根据防汛、商业或者美观的需要可以为任意多边形,本实施例的所述上层箱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层箱***于所述下层箱体中间一洞上面,所述下层的三洞箱体由所述迎水侧A向所述背水侧B方向分别为所述停车空间2.1和所述综合管廊空间2.3,所述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为所述商业空间2.2,所述综合管廊空间2.3靠近所述背水侧B。
所述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的所述迎水侧A设置连续防渗墙,所述下层箱体的底板设置连续防渗墙,以保证防汛的防御效果的需要。
所述上层箱体顶部所述迎水侧A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栏杆2.7,既保护了游人的安全,也增加了堤防的整体美感,还可以在所述栏杆2.7设置广告牌等宣传或商业多媒体显示屏,增加堤防的商业价值和政府宣传窗口;所述上层箱体顶部所述背水侧B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防浪墙2.8,所述防浪墙2.8上设置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植物1.2,本实例的所述植物1.2为藤本类植物,既增加了堤顶道路上的美观效果,让游人置身于天然氧吧中,又可以有效阻止由于风浪作用将高水位的水带入到背水侧的所述城市道路2.4上,锚固城市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所述商业空间2.2顶部宽度与所述原堤防4的顶部宽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采取的是所述商业空间2.2顶部宽度与所述原堤防4的顶部宽度相同的设计方式,不改变原有堤防对游人休闲娱乐和防汛的功能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商业空间2.2顶部高程不低于所述原堤防4的顶部高程,目的也是不改变原有堤防对防汛的功能效果,如果实际情况需要在所述堤防2的地段加高或降低堤防高度,也可以根据防汛需要来调整所述商业空间2.2的顶部高程。
所述下层厢体的顶部高程高于所述常水位标高C高程的范围为0.1米至0.2米。
位于下层厢体所述迎水侧A的河滩地1的坡度不大于10%,所述河滩地1的地面高程与所述下层厢体的顶部高程的垂直距离不大于0.5m,所述河滩地1的最高高程低于所述常水位标高C高程,所述河滩地1迎水方向的宽度不小于2米。
所述河滩地1底部采用置石1.1护底,块石以及卵石缝隙中种植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形成浅滩、深潭和急流自然生境状态,提高生态效益。
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增加城市土地的基础上,高效利用城市土地中寻找提升防排能力与拓展城市功能空间的机会,新增迎水侧空间4.2、新增背水侧空间4.3、新增堤身空间4.4不仅提高了所述原堤防4的河道行洪空间,还丰富了人们的亲水空间,更拓展了城市建设用地。
2.假设常水位C、所述洪水位D、超标洪水位E对应洪水重现期如下表:
名称 对应洪水重现期
常水位C 5年以下
洪水位D 5-10年一遇洪水
超标洪水E 10年以上洪水
3.水位在所述常水位C时所述堤防2的作用实施例如图4所示:
人们可以在所述景观绿道2.6正常活动并与所述河滩地1亲水互动,且高度和宽度均满足规范设计,无需所述栏杆2.7防护设施,使人跟近距离亲水。此时所述停车空间2.1可以吸纳前来游玩的人们的交通工具,不占用城市公共资源,所述厢顶廊道2.5正常工作,所述商业空间2.2正常开放,形成所述景观绿道2.6横向拓展。形成所述迎水侧A滨水开放活动空间,此时所述商业空间2.2顶部自然形成厢顶廊道,可满足人们从不同角度赏水、活动,堤腰的另一侧在所述背水侧B,形成所述城市道路2.4,拓宽了城市交通的车流动线。
4.水位在所述洪水位D时所述堤防2的作用实施例如图5所示:
处于安全考量,此时需关闭所述景观绿道2.6、所述商业空间2.2,使所述迎水侧A形成洪水通行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所述厢顶廊道2.5正常活动,对比所述原堤防4,此时在没有额外新增堤防高度、没有将所述原堤防4后退的同时,过流断面显著提高,所述停车空间2.1以及所述综合管廊空间2.3正常发挥基本功能。
5.水位在所述超标洪水E水位时所述堤防2的作用实施例如图6所示:
此时进入防汛状态,需关闭所述景观绿道2.6、所述商业空间2.2的基础上继续关闭所述停车空间2.1以及厢顶廊道,此时所述厢顶廊道2.5作为防汛专用通道使用,不允许社会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空间2.1作为防汛物资仓库使用,里外配合,共同抵御洪水。此时所述防浪墙2.8可以有效阻止高水位由于风浪作用,将水带入到所述背水侧B的所述城市道路2.4。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8)

1.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两层箱体组成,上层箱体为单洞箱体,下层箱体为水平布置的多洞箱体,所述上层箱***于所述下层箱体中间部位上面,所述上层箱体和所述下层箱体沿堤防(2)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上层箱体和所述下层箱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所述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常水位标高(C),低于洪水位标高(D);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超标洪水标高(E);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迎水侧(A)一边的顶部设有景观绿道(2.6);
所述下层箱体朝向背水侧(B)一边的顶部设有城市道路(2.4);
所述上层箱体的顶部设有厢顶廊道(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箱体由水平平行布置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三洞箱体构成,所述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层箱***于所述下层箱体中间一洞上面,所述下层的三洞箱体为停车空间(2.1)和综合管廊空间(2.3),所述上层箱体的单洞箱体为商业空间(2.2),所述综合管廊空间(2.3)靠近所述背水侧(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的所述迎水侧(A)设置连续防渗墙,所述下层箱体的底板设置连续防渗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箱体顶部所述迎水侧(A)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栏杆(2.7),所述上层箱体顶部所述背水侧(B)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防浪墙(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墙(2.8)上设置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植物(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高于所述常水位标高(C)高程的范围为0.1米至0.2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箱体所述迎水侧(A)的河滩地(1)的坡度不大于10%,所述河滩地(1)的地面高程与所述下层箱体的顶部高程的垂直距离不大于0.5m,所述河滩地(1)的最高高程低于所述常水位标高(C)高程,所述河滩地(1)迎水方向的宽度不小于2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滩地(1)底部采用置石(1.1)护底。
CN202121160203.9U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Active CN215925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0203.9U CN21592584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0203.9U CN21592584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5848U true CN215925848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2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60203.9U Active CN21592584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58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5770A (zh) * 2022-08-31 2022-11-08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
CN115404816A (zh) * 2022-09-30 2022-11-2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设空箱的堤防建设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5770A (zh) * 2022-08-31 2022-11-08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河系生态田园文化景观带规划设计
CN115404816A (zh) * 2022-09-30 2022-11-2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设空箱的堤防建设方法
CN115404816B (zh) * 2022-09-30 2023-08-2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设空箱的堤防建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25848U (zh) 一种厢式建筑堤防
JP4972754B2 (ja) 耐震貯水堤防とその設置工法
Folger Rising seas
Cumo et al. Enhancing the urban quality of life: A case study of a coastal city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Rome
Anderson Amphibious Architecture Living with a Rising Bay
CN202450483U (zh) 一种城市河道立体复合式箱涵结构
CN206015602U (zh) 一种坝顶文化景观带结构
JP6541012B1 (ja) 津波防災丘陵の断面形と丘陵内部に備えた広域避難地および多目的機能
Cencini et al.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Italian deltaic coastlands: Four case studies
Newman et al. Landscape integration for storm surge barrier infrastructure: Western Galveston Island, USA
CN114481937A (zh) 用于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的建筑设施及建筑设施配置方法
CN215801371U (zh) 城镇河道综合体
Stalenberg et al. The battle of Tokyo and Dhaka against floods
Evans Design for hydrocitizens: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the defend-retreat-attack scenario
Ngo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sea-level rise response solutions for can Gio District, Ho Chi Minh City: potential to adapt ideas from selected developed countries
Washburn Global Responses to Local Conditions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are Nowhere the Same
Zhang PRELOADING: A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to Flood Preparation and Relief
Kim Kaka'ako 2100+ Redesigning Public Spaces for Sea Level Rise
Igualt Urban Waterfront Rehabilitation In Pelluhue County, Chile
Nakao et al. Comprehensive flood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Tsurumi River Basin in Japan
Argyriou et al. Resi2 Rick: Flood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in Ricklingen, Hanover (Germany)
Al et al. Retreat Strategies
Vazquez et al. Flash floods in Mexico
Works et al. Dumaresq Dam Reserve Redevelopment
KR20080063546A (ko) 교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