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7556U -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7556U
CN215897556U CN202022676386.1U CN202022676386U CN215897556U CN 215897556 U CN215897556 U CN 215897556U CN 202022676386 U CN202022676386 U CN 202022676386U CN 215897556 U CN215897556 U CN 215897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otor
mover
permanent magnet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63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权
马悦
王广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om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vom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1793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049341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omoto Ltd filed Critical Novomot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7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75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其中,该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定子;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子;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定子和动子之间存在气隙;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定子,克服单个定子的磁通饱和限制,可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减小电流保护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179316.0、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以及同日提交的申请号为 201922074622.X、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近两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能输出大扭矩/力、或输出高发电功率密度的电机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目前为止,电机在这方面的表现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定子;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子;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所述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存在气隙;
所述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在对应所述动子的面形成相同数量的齿,以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和/或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对应所述动子的面设置相同数量的永磁体,以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一侧设置所述动子;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第一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向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一大齿,其中N≥3;或
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两侧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三大齿,其中N≥3。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以与所述第一定子具有所述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形成的N个隐齿;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向一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二大齿,所述第二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分别向两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四大齿,所述第四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的面贴附第四定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大齿对应所述第一动子的面形成n个第一定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子小齿之间形成第一定子小槽,其中n≥2;
当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所述隐齿、所述第二大齿和/或所述第四大齿;每个所述隐齿、所述第二大齿和/或所述第四大齿上形成n个第二定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子小齿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定子永磁体;对应同一动子的所述第一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定子上的对应同一所述动子的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进一步,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以与所述第一定子具有所述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N个独立的定子单元;
每个所述定子单元包括沿所述动子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n个定子导磁部,其中n≥2;
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上对应所述第二定子分别设置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
所述第三定子永磁体及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n个定子导磁部的至少一端或任意位置通过定子连接部连成一体;或所述n个定子导磁部预制成一体。
进一步,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表贴式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五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进一步,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动子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时,若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小齿分别错开半个齿距或极距;若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小齿对齐。
进一步,当所述动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定子组件;
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
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及所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多个动子导磁部的至少一端或中间任意位置通过动子连接部连成一体;或所述多个动子导磁部预制成一体。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时,若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导磁部分别错开半个导磁部距或极距;若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导磁部对齐。
进一步,所述3≤N≤9。
进一步,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子;和/或
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动子;和/或
所述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定子;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子;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所述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存在气隙;其中,所述所述至少两个动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所述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或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所述第三大齿包括对应所述两侧的所述动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形成第一定子小齿;或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所述第三大齿包括对应所述两侧的所述动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形成第一定子小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子小齿内镶嵌第一定子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形成的隐齿;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向一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大齿,所述第二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四大齿,所述第四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独立的定子单元;每个所述定子单元包括沿所述动子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定子导磁部;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贴附第二定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进一步,所述动子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动子永磁体;和/或
当所述动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定子;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表贴式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五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进一步,所述至少两个动子包括相邻的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当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分别位于某个所述定子的两侧;
当所述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动子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子的第三动子小齿与所述第二动子的第四动子小齿分别错开半个齿距或极距;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动子的第三动子小齿与所述第二动子的第四动子小齿对齐;和/或
当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若所述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和/或
当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若所述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四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同,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所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发电设备,所述发电设备包括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通过设置多定子,克服单个定子的磁通饱和限制,可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减小电流保护程度。
另外,通过设置多层的定子和/或动子,克服单个定子和/或动子的磁通饱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减小电流保护程度。
另外,通过设置更少套数的绕组带动更多数量的定子,进而推动动子运动,可以减小电机的铜损、体积和重量。
另外,通过在动子双边设置定子,由于双边进行抵消,可以解决单槽数不平衡磁拉力的问题。
另外,当齿数量少时,容易产生偏心力的问题,通过双边设置的定子可以在动子双边进行力的补偿,从而减少偏心力的问题,以减少电机产生的波动。
通过在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动子,每个定子、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因此每个定子、动子具有相同的频率,从而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定子带动多个动子运动。
另外,通过设置多层动子,克服单个动子磁通饱和的限制,可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
另外,通过第一定子同时与两侧的动子作用,这样会减小电机的不平衡力,而使得第一定子的大齿的齿数或者相邻两个大齿之间的槽数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奇数或者偶数,这样可以提高齿槽配比的灵活性,进而为电机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另外,通过采用双动子结构,相对于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定子结构,使得动子上具有刚性较高的轭部结构,或增加了动子本身其他刚性结构的体积,因此动子机械强度更高,电机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一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二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三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四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四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五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八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九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八整体结构示意图中的一个第二定子导磁单元的放大示意图;图12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二十九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G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三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二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二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示意图;
图1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十三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一定子小齿的第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第一定子小齿的第二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动子的第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十四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动子的第十五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十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十七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8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十八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8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十九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一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0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二结构示意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三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四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五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七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第二十八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10电机;11第一定子;12第二定子;13动子;13’第一动子;13”第二动子;14第一绕组;17第二绕组;L气隙;111第一定子轭部; 112第一大齿;113第三大齿;114第四大齿;121第二定子轭部;122第二大齿; 123隐齿;124定子单元;131动子轭部;134’第一动子轭部;134”第二动子轭部;132动子导磁部;132’第一动子导磁部、132”第二动子导磁部;133动子连接部;135’第一辐条状导磁部;135”第二辐条状导磁部;1121第一定子小齿;1211第二定子小齿;1241定子导磁部;1311第一动子小齿;1312第二动子小齿;1341’第三动子小齿;1341”第四动子小齿;M1第一永磁体;M2 第二永磁体;M3第三永磁体;M4第四永磁体;M5第五永磁体;M6第六永磁体;M7第七永磁体;M8第八永磁体;M9第九永磁体;M10第十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机10。
具体的,该电机10可以为具有下述结构的现在已有或将来开发的各种类型的电机,比如:以电机的定子和第一动子的相对运动方式划分可以包括:旋转电机(如图1-6所示)或直线电机(如图7-9、12F所示);以旋转电机的磁通走向为例,可以包括轴向磁通旋转电机(如图13A-14B所示)、径向磁通旋转电机(如图1-6所示)或轴向-径向混合磁通旋转电机(省略附图)。
具体的,该电机即可以为将电能转换成动能输出的电动机;也可以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的发电机。二者之间在一些情况中是可以采用同一结构实现的,通过对相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方式,从而分别实现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功能。为方便理解,本具体实施例下面以该电机10为电动机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
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定子;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子;
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定子和动子之间存在气隙,以形成磁隙;
需要说明的是,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可以是每个定子和每个动子间隔相对设置,也可以是部分定子和动子间隔相对设置,比如:两个定子之间对应并列设置两个动子。优选每个定子和每个动子之间间隔相对设置(如图12A-12D所示)。
如图1-11所示,为方便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电机10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11和一个第二定子12;动子组件包括一个动子 13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定子11、动子13和第二定子12间隔设置,即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 分别位于动子13的两侧;且第一定子11、动子13和第二定子12之间分别形成气隙L。
定子组件中的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由于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因此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频率,从而可以通过一个设置绕组的定子带动多个不设置绕组的定子。
具体的,为使得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可以每个定子对应动子的面形成相同数量的齿,比如:每个定子对应动子的面形成相同数量的定子小齿;或者每个定子对应动子形成相同数量的大齿和/或隐齿,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大齿或者隐齿上设置相同数量的定子小齿;或相同数量的独立的导磁单元(导磁单元视为齿)等等。优选形成大齿和/或隐齿的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电机的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指每个定子对应动子的面设置相同数量的永磁体等。为方便理解,后面实施例以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为例会有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子的极对数+/-绕组的极对数=动子的极对数;当定子的极对数固定,根据绕组的极对数,可以对应知道各个动子的极对数,若一个电机只设置一套绕组,则绕组极对数固定,因此各个动子的极对数也固定。或者当电机包括除第一定子以外的第二定子,当第二定子上设置第二绕组时,由于每个定子的极对数相同,当第二绕组17与第一绕组14的极对数相同时(如图7 或图9所示),各动子的极对数也相同。另外,如图12A-12D所示,在一些情况下,当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上述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也指该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12分别对应动子13的两端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第一定子11上设置第一绕组1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子11上设置第一绕组14可以是只在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第二定子上设置第二绕组。优选只在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只要保证各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就可以实现通过第一定子带动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定子,进而推动动子运动,由于减少了绕组的使用,可以减少电机的绕组带来的铜损,另外,也对应减少导磁部的使用,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具体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方式将第一绕组设置在第一定子上,比如:根据后面实施例所述,可以在第一定子上形成第一大齿或第三大齿,将第一绕组设置在第一大齿或第三大齿上(比如:缠绕在第一大齿上,或者容置在第一大齿之间的大槽内)等等;或者第一定子在轭部上直接形成多个第一定子小齿,将绕组缠绕在多个第一定子小齿上等等。第一绕组14的缠绕方式可以采用集中式或者分布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层定子,克服单个定子磁通饱和的限制,可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比如:输出扭矩/力),减小电流保护程度。
另外,通过在动子双边设置定子,由于双边进行抵消,可以解决单槽数不平衡磁拉力的问题。
另外,通过在动子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相比在定子两侧分别设置动子的结构,由于动子整***于定子之间,可以方便动子的输出端与外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中的第一定子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为多个时,可以看作是上述多个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结构的组合。
根据上面实施例所述,第二定子和动子为至少一个。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定子12和/或两个以上的动子13。比如:如图12C或12G 所示,电机包括两个动子13和两个第二定子12;如图12B所示,电机包括一个第二定子12和两个动子13;如图12A、12D、12F、14A或14B所示,电机包括三个第二定子12和三个动子13。通过设置更多层的定子和/或动子,克服单个定子和/ 或动子的磁通饱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减小电流保护程度。
另外,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子、第二定子和动子结构外,电机还可以包括以相同、类似或其它结构形式存在的定子和动子,只要保证电机中的各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方便理解,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定子11的一侧设置动子13时,第一定子11包括第一定子轭部111和由第一定子轭部111向动子13延伸形成的N个第一大齿112,其中N≥3,即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提到的第一定子轭部、第二定子轭部、动子轭部等等概念中,各个轭部可以各自预制成一体或者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成一体,也可以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
继续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大齿对应动子的面形成n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其中n≥2,即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之间形成第一定子小槽;
具体的,第一大齿112可以但不限于为:T型齿(如图15B所示)或直齿(如图15A图),本具体实施例优选T型齿。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定子永磁体;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一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电机在气隙中形成不同的磁场方向,比如:在径向磁通旋转电机中,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可以为径向;在直线电机中,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可以为垂直于气隙的方向。
如图12B-12D、12F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的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第一定子11包括分别向两侧的动子1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三大齿113,其中N≥3。
需要说明的是,N个第三大齿可以彼此分开独立设置(如图12B-12D、12F 所示),或者通过定子轭部统一连成一体(省略附图);优选N个第三大齿彼此分开独立设置;或者通过非导磁部将各个独立设置的第三大齿113连成一体(省略附图),即通过非导磁部将相邻两个独立的第三大齿113固定连接在一起,而相邻两个第三大齿113之间的非导磁部上没有磁力线通过,通过非导磁部可以防止电机的定子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各个独立的定子单元发生错位或松动。具体的,非导磁部可以为不能导磁的任意材料制成。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大齿的对应动子的面(即两个面)形成n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即每个面上分别形成n个第一定子小齿,从而使得第三大齿的两个面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其中n≥2,即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之间形成第一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定子永磁体;第一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使得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定子11具有相同的极对数;第二定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结构:
如图1-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子12包括第二定子轭部121和在第二定子轭部121对应动子13的面形成的N个隐齿123。
需要说明的是,该隐齿可以设置在第二定子的单侧(单侧对应动子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定子的双侧(双侧对应动子时)。
继续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隐齿上形成n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定子小槽和第二定子小槽可以为开口槽(如图2、 4、6或8所示)、半开口槽或闭口槽等等。
继续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第二定子上的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如图2、4或6所示,为方便理解,以第一定子上的每个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对应同一动子13的第一永磁体M1(即第一定子永磁体),第二定子上的每个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对应同一动子13的第二永磁体M2(即第二定子永磁体)为例进一步说明。则每个第一永磁体M1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每个第二永磁体M2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而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 彼此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可以相同(如图4或6所示),也可以相反(如图2 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可以分别为一个永磁体 (如图15A所示)、多个永磁体、或者由多个永磁体构成的阵列,比如:Halbach 阵列(如图15B所示)。本实施例以Halbach阵列永磁体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2A、12D或12F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定子12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第二定子12包括沿动子13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N个独立的定子单元124,其中N≥3。需要说明的是,独立的定子单元124可以是指各定子单元124 彼此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如图12A或12D所示);或者通过非导磁部将各个独立的定子单元124连成一体(省略附图)。
如图12E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定子单元124包括沿动子13 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n个定子导磁部1241,n个定子导磁部1241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其中n≥2;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定子12两侧分别设置的动子13上分别设置对应第二定子12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第三定子永磁体及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有关第一动子永磁体和第二动子永磁体的相关描述参见后面的实施例。
有关第三定子永磁体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定子永磁体和第二定子永磁体,及后面实施例中第二动子永磁体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定子单元的n个定子导磁部的至少一端通过定子连接部连成一体,从而使得多个定子导磁部整体排列整齐,减少了单个定子导磁部后续进行拼接的步骤。有关定子连接部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后面实施例中有关动子连接部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二定子,由于减少了轭部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第二定子的体积和重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如图7或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子12可以包括第二定子轭部121 和由第二定子轭部121向第一动子13’延伸形成的N个第二大齿122;第二定子12 上设置第二绕组17。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大齿122上设置第二绕组17,比如:缠绕在第二大齿上,或者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大齿之间形成的第二大槽内。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大齿122对应第一动子13’的面形成n 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定子上的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有关第二定子和第二定子永磁体的其它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定子12的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第二定子12也可以包括分别向位于第二定子两侧的动子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四大齿114,第四大齿114上可以设置第二绕组15。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四大齿114的两侧对应两侧动子13的面分别形成多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定子上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有关第二定子和第二定子永磁体的其它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18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子12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第二定子轭部对应动子的面贴附的第四定子永磁体(比如:第十永磁体M10),该贴附的第十永磁体M10可以对应第一定子的第一大齿或第三大齿等形成多个独立的单元,比如:如图18B所示,对应第一定子11的多个第一大齿112形成多个独立的单元,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单元的第四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与位置对齐的第一定子或其它第二定子(若存在多个第二定子)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以形成更大的输出;或者如图18C所示,第十永磁体M10依次连续排列等,只要保证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第十永磁体M10中相邻两个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的方向相反,因此相邻两个永磁体构成一对极,而第一大齿112或第三大齿113的端部的每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与第一小槽或位于第一小槽内的第一永磁体M1构成一对极,基于该原理,根据第一定子11的极对数,调整第十永磁体M10的数量,从而使得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具有相同的极对数,或者多个第二定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定子中的每个第二定子可以全部都只采用隐齿、定子单元、第二大齿、四大齿或表面贴附第四定子永磁体等等其它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个分别采用这些结构中的至少两种结构的至少两个第二定子的组合。
上述第二定子的隐齿、定子单元、第二大齿、第四大齿或第四定子永磁体等等位置并不要求一定与第一定子的第一大齿的位置完全对应,也可以错开一定距离,只要保证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的极对数相同即可。
进一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定子采用隐齿、定子单元和/或表面贴附第四定子永磁体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定子的第一大齿或第三大齿上设置第一绕组,而第二定子形成隐齿、定子单元和/或表面贴附的第四定子永磁体,进而不设置绕组,通过一套绕组,可以带动多套的定子,进而推动动子运动,由于减少了绕组的使用,可以减少了电机的绕组带来的铜损,另外,也对应减少导磁部的使用,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子13包括动子轭部;动子轭部对应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1311,相邻两个动子小齿1311之间形成动子小槽。
为方便理解,以动子两侧分别对应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动子13包括动子轭部131。
动子轭部131对应第一定子11的面形成多个第一动子小齿1311,相邻两个第一动子小齿1311之间形成第一动子小槽;
动子轭部131对应第二定子12的面形成多个第二动子小齿1312,相邻两个第二动子小齿1312之间形成第二动子小槽。
继续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动子小槽(包括第一动子小槽和第二动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动子永磁体;与第一动子小槽内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对应的第一定子对应设置上述第一定子永磁体;与第二动子小槽内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对应的第二定子对应设置上述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定子对应设置上述第三定子永磁体。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子永磁体、对应的第一定子永磁体、对应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对应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即第一动子小槽内的第一动子永磁体与对应的第一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第二动子小槽内的第一动子永磁体与对应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对应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为方便理解,基于上述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至少部分第一动子小槽内设置第三永磁体M3;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动子小槽内设置第四永磁体M4。则第三永磁体M3与第一永磁体M1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第二永磁体M2与第四永磁体M4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有关第三永磁体M3和第四永磁体M4的相关说明参见上述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上面实施例所述,当第一定子11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即第一定子11包括第三大齿113时,若位于两侧的动子13上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则两侧动子上的动子小齿分别错开半个齿距(直线电机)或极距(旋转电机);若位于两侧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则两侧动子13上的动子小齿位置对齐。
如图5或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动子13的两侧分别设置定子组件(比如:如图5所示,分别设置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或如图12A所示,分别设置第二定子12),动子13可以包括沿动子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132;相邻两个动子导磁部132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
为方便理解,下面以动子两侧分别对应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动子13包括沿动子13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132和第二动子永磁体(比如:第五永磁体M5)。
继续如图6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五永磁体M5为例,上述 Halbach阵列永磁体可以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永磁体M51和位于中间永磁体两侧的对应第一定子11的下部永磁体M52和对应第二定子12的上部永磁体M53。
有关第五永磁体的其它相关说明见上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动子永磁体及上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上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上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继续如图6所示,基于上面的实施例,第五永磁体M5、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的动子,由于减少了轭部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动子体积和重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动子导磁部132的至少一端(一端或两端)或者中间任意位置通过动子连接部133连成一体,或者预制成一体,可以将永磁体(比如:第五永磁体M5)嵌入各个动子导磁部132中间,从而使得多个动子导磁部132整体排列整齐,减少了单个导磁部后续进行拼接的步骤。
如图17A或17B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上面实施例所述,当第一定子11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即第一定子11包括第三大齿113时,如图17A 所示,若位于两侧的动子上的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则两侧动子上的动子导磁部132分别错开半个导磁部距或极距d;如图17B所示,若位于两侧的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则两侧动子13上的动子导磁部132的位置对齐。
如图18A-18C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子13可以包括表贴式永磁体(比如:第八永磁体M8),其中,表贴式永磁体是指动子永磁体沿动子运动的方向依次排列,而相邻两个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的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比如:当表贴式永磁体一共有32个,则该动子的极对数为16个。具体的,可以在中间设置导磁环,而将各个表贴式永磁体依次贴附在导磁环的两端,或者在至少一端设置导磁环,将各个表贴式永磁体贴附在导磁环的一端等,从而将各个表贴式永磁***置固定。
如图18D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子13包括按照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辐条状动子导磁部135和镶嵌在相邻两个辐条状动子导磁部135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比如:第九永磁体M9)。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辐条状动子导磁部135预制成一体,或者在至少一端或中间任意位置通过动子连接部固定连接成一体等,将第九永磁体M9镶嵌在各个辐条状动子导磁部135之间的空隙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两个相邻的第九永磁体M9的磁场方向为沿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则每两个相邻的第九永磁体M9构成一对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九永磁体M9的磁场沿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具体的,可参见图22D中的第六永磁体M6或第七永磁体M7的磁场方向),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动子13两侧的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的位置对齐部分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比如:如图18D所示,第一定子11上的第一永磁体M1与旋转电机沿径向位置对齐的第二定子12上的第二永磁体M2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且彼此错开半个齿距或者极距;进一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动子13两侧的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的位置对齐的部分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省略附图)。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机包括多个第二定子12时,上述说明也可以应用于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二定子12上。
需要说明的,上述第一大齿、第二大齿、第三大齿和第四大齿等等齿的数量N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任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3≤N≤9;
如图10或11所示,以第一大齿为例进一步进行说明,通过减少第一大齿112 的数量,减少绕组的使用量,因此可以节省铜耗;另外,可以增加第一大齿112 的宽度,进而降低第一大齿112的高度,从而可以增加第一定子轭部111的厚度,从而提高了第一定子轭部111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当为旋转电机时,当设置单边定子时,由于第一大齿112的数量减少会使得电机在旋转过程中产生较大偏心力,当采用双边定子结构,两边产生的力可以进行抵消,因此可以降低电机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波动。
如图19A、19B、20A、20B或2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机10。
具体的,该电机10可以为具有下述结构的现在已有或将来开发的各种类型的电机,比如:以电机的定子和第一动子的相对运动方式划分可以包括:旋转电机(如图19A或20A所示)或直线电机(如图21所示);以旋转电机的磁通走向为例,可以包括轴向磁通旋转电机(如图20A所示)、径向磁通旋转电机(如图19A所示)或轴向-径向混合磁通旋转电机(省略附图)等。
具体的,该电机即可以为将电能转换成动能输出的电动机,也可以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的发电机。二者之间在一些情况中是可以采用同一结构实现的,通过对相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方式,从而分别实现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功能。为方便理解,本具体实施例下面以该电机为电动机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电机10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
定子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定子11;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子;
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定子和动子之间存在气隙;其中,至少两个动子分别设置在第一定子11的两侧。
其中,定子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定子是指定子组件可以只包括第一定子或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定子以外的第二定子;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子是指动子组件可以只包括两个动子或者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动子。
需要说明的是,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可以是每个定子和每个动子间隔相对设置,也可以是部分定子和动子间隔相对设置,比如:第一定子其中一侧对应并列设置两个第一动子。优选每个定子和每个动子之间间隔相对设置。
定子组件中的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第一定子11上设置第一绕组14。
继续如图19A、19B、20A、20B或21所示,为方便理解,本具体实施例以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11;动子组件包括第一动子13’和第二动子13”,第一定子1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动子13’和第二动子13”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子的极对数+/-绕组的极对数=动子的极对数;当定子的极对数固定,根据绕组的极对数,可以对应知道各个动子的极对数,若一个电机只设置一套绕组,则绕组极对数固定,因此各个动子的极对数也固定相同;或者当电机包括除第一定子以外的第二定子,当第二定子上设置第二绕组时,由于每个定子的极对数相同,当第二绕组与第一绕组的极对数相同时,各动子的极对数也相同。另外,当电机10只包括一个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动子时,上述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也指该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12 分别对应第一动子13’和第二动子13”的两端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通过在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动子,每个定子、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因此每个定子、动子具有相同的频率,从而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定子带动多个动子运动。
另外,通过设置多层动子,克服单个动子磁通饱和的限制,可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
另外,通过第一定子同时与两侧的动子作用,这样会减小电机的不平衡力,而使得第一定子的大齿的齿数或者大齿之间的槽数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奇数或者偶数,这样可以提高齿槽配比的灵活性,比如:以三相电机为例,可以采用3槽、 9槽、15槽,而原来可能只能采用6槽、12槽、18槽,不同的槽数可能会影响电机的铜损、最大输出等,由于齿槽配比的灵活性提高,因此可以为电机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从而可以更好的从铜损、最大输出等因素入手,设计更优的电机。
另外,相对于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包括第一定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定子结构的电机,本实施例的包括至少两个动子结构的电机可以增加动子上刚性较高的轭部结构,或增加动子本身其他刚性结构的体积,因此动子机械强度更高,电机稳定性更好。
具体的,为使得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可以每个定子对应动子的面形成相同数量的齿,比如:每个定子对应动子的面形成相同数量的定子小齿;或者每个定子对应动子形成相同数量的大齿和/或隐齿,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大齿或者隐齿上设置相同数量的定子小齿;或相同数量的独立的定子单元(定子单元可视为齿)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指具有相同的永磁体数量等等,本具体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为使得每个动子的极对数相同,可以使得每个动子对应定子的面形成数量相同的小齿,或者每个动子上或每个动子对应定子的面设置数量相同的永磁体等各种现在已有或将来开发的任意结构方式,只要保证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的极对数相同,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为方便理解,下面基于第一定子11,举例说明各个动子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各个实施例中动子的结构除基于第一定子11外,当电机包括第二定子时,也可以基于第二定子12,可以将第一定子11和所有第二定子12统称为定子;并将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定子上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和/ 或第二定子上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第三定子永磁体和/或第四永磁体等定子上设置的其它永磁体统称为定子永磁体。
如图22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子13’包括第一动子轭部134’,在第一动子轭部134’对应第一定子11的面形成多个第三动子小齿1341’,相邻两个第三动子小齿1341’之间形成第三动子小槽;第二动子13”包括第二动子轭部134”,在第二动子轭部134”对应第一定子11的面形成多个第四动子小齿 1341”,相邻两个第四动子小齿1341”之间形成第四动子小槽。
具体的,为使得第一动子13’和第二动子13”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可以使得第三动子小齿1341’和第四动子小齿1341”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三动子小槽内设置第三动子永磁体和/或至少部分第四动子小槽内设置第四动子永磁体。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动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每个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继续如图22A所示,为方便理解,以第三动子永磁体为第六永磁体M6,第四动子永磁体为第七永磁体M7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则每个第六永磁体M6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每个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另外,第六永磁体M6 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与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可以相同(如图23A所示),也可以相反(如图23B所示)。
继续如图22A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子包括对应第一动子的第一面和对应第二动子的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别形成对应第一动子 13’和第二动子13”的第一定子小齿1211。若第一面的至少部分第一定子小齿 1211内设置第一永磁体M1,则第一面上的第一永磁体M1与第六永磁体M6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和/或若第二面的至少部分第一定子小齿1211内设置第一永磁体M1,则第二面上的第一永磁体M1与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如图23B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六永磁体M6和第七永磁体 M7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则第一动子13’上的第一动子导磁部134’和第二动子13”上的第二动子导磁部134”分别错开半个齿距(直线电机)或半个极距d(旋转电机);如图23A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六永磁体M6 和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则第一动子导磁部134’和第二动子导磁部134”的位置对齐。
如图22B、22C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动子13’对应第一定子11的面直接贴附第三动子永磁体,第二动子13”对应第一定子的面直接贴附第四动子永磁体;第三动子永磁体和第四动子永磁体的数量相同,以使得第三动子和第四动子的极对数相同。具体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动子永磁体在气隙L 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则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动子永磁体构成一对极;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则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动子永磁体构成一对极。为方便理解,下面以第三动子永磁体为第六永磁体M6;第四动子永磁体为第七永磁体M7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如图22B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子11包括对应第一动子13’的第一面和对应第二动子13”的第二面,当第一定子11的第一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与第一定子的第二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第一动子13’的第六永磁体M6和位置对齐的第二动子13”的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若第一定子11的第一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与第二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第六永磁体M6和位置对齐的第七永磁体M7在气隙L中形成的磁场方向也相反(省略附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三动子永磁体和第四动子永磁体可以分别为一个永磁体(如图22B所示)、多个永磁体、或者由多个永磁体构成的阵列,比如:Halbach阵列(如图22C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 22C所示,当第六永磁体M6和第七永磁体M7为直接贴附在动子表面的Halbach 阵列永磁体,则相邻两个第六永磁体M6之间可以共用辅助永磁部分,以增强气隙磁密。示例性的,Halbach阵列永磁体M6可以包括位于中间的主永磁体和位于主永磁两侧的辅助永磁体,则相邻的两个Halbach阵列永磁体M6之间可以共用辅助永磁部分。
如图22D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子13’包括按照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辐条状导磁部135’和镶嵌在相邻两个第一辐条状导磁部135’之间的第三动子永磁体,第二动子13”包括按照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辐条状导磁部135”和镶嵌在相邻两个第二辐条状导磁部135”之间的第四动子永磁体。第三动子永磁体和第四动子永磁体的数量相同,以使得第三动子和第四动子的极对数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方向为沿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则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动子永磁体构成一对极;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方向为沿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则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动子永磁体构成一对极。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辐条状导磁部135’和第二辐条状导磁部135”的至少一端或中间任意位置可以分别通过动子连接部分别连成一体,或者分别预制成一体,从而使得电机整体排列整齐,减少了单个辐条状动子导磁部135’、 135”后续进行拼接的步骤。
继续如图22D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子11包括对应第一动子13’的第一面和对应第二动子13”的第二面,若第一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与第二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的极性相同,第六永磁体M6与位置对齐的第七永磁体M7的磁场的方向相反;若第一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与第二面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M1的磁场的方向相反,第六永磁体M6和位置对齐的第七永磁体M7的磁场的极性相同(省略附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2A所示的电机所示,当电机除了第一定子11 外还包括第二定子12,则使得动子组件中的至少某个动子13的两侧分别对应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除此之外,当电机包括多个第二定子时,也可以指某个动子两侧分别对应第二定子)。参考图6所示的电机的局部放大结构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动子13包括沿动子13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132,相邻两个动子导磁部132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比如:第五永磁体M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五永磁体M5可以分别为一个永磁体、多个永磁体、或者由多个永磁体构成的阵列,比如:Halbach阵列。继续参考图6所示的电机的局部放大结构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五永磁体M5为Halbach阵列永磁体为例,该Halbach阵列永磁体可以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永磁体M51和位于中间永磁体两侧的对应第一定子11的下部永磁体M52和对应第二定子12的上部永磁体M53。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动子永磁体与上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上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继续参考图6所示的电机的局部放大结构所示,示例性的,第五永磁体M5与第一永磁体M1和第二永磁体M2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的动子,由于减少了轭部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动子体积和重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参考图16所示的动子的局部放大结构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动子导磁部132的至少一端或中间任意位置可以通过动子连接部133连成一体, 或预制成一体,从而使得多个动子导磁部132整体排列整齐,减少了单个导磁部后续进行拼接的步骤,增强动子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各个动子的实施例,同一电机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结构的动子进行组合,只要满足每个动子的极对数相同即可。
为方便理解,下面举例说明定子组件的结构:
继续如图19A、19B、20A、20B或2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子11 包括分别向两侧的动子1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三大齿113,其中N≥3。除此之外,若电机小于三相时,第三大齿也可以采用小于3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N个第三大齿113可以彼此分开独立设置(如图19B、图20B、图21所示),或者通过定子轭部统一连成一体(省略附图);优选N个第三大齿彼此分开独立设置;或者通过非导磁部将各个独立的第三大齿连成一体(省略附图),即通过非导磁部将相邻两个独立的第三大齿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使得相邻两个第三大齿之间的非导磁部上没有磁力线通过,通过非导磁部可以防止电机的定子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各个独立的定子单元发生错位或松动。具体的,非导磁部可以由不能导磁的任意材料制成。
如图22A-22D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大齿113包括对应第一动子13’的第一面和对应第二动子13”的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形成 n个第一定子小齿,其中n≥2,即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之间形成第一定子小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面形成的第一定子小齿和第二面形成的第一定子小齿的数量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定子1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继续如图22A-22D所示,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至少部分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定子永磁体(比如:第一永磁体M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永磁体M1可以分别为一个永磁体、多个永磁体、或者由多个永磁体构成的阵列,比如:Halbach阵列(如图22A-22D所示)等,本具体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图12A-12D中所示的电机所示,定子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子12,下面举例说明第二定子12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子12包括第二定子轭部121和在第二定子轭部121 对应动子13的面形成的N个隐齿123。
需要说明的是,该隐齿可以设置在第二定子的单侧(单侧对应动子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定子的双侧(双侧对应动子时)。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隐齿上形成n个第二定子小齿;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第二定子上的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图12A、12D或12F中所示的电机所示,当第二定子12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时,第二定子12包括沿动子13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N个独立的定子单元124,其中N≥3。需要说明的是,独立的定子单元 124可以是指各定子单元124彼此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如图12A、12D或12F所示);或者通过非导磁部将各个独立的定子单元124连成一体(省略附图)。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图12E中所示的电机所示,每个定子单元124包括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n个定子导磁部1241,n个定子导磁部1241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其中n≥2;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定子12两侧分别设置的动子13上分别设置对应第二定子12的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第三定子永磁体及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定子单元的n个定子导磁部的至少一端或中间任意位置通过定子连接部连成一体,或预制成一体,从而使得多个定子导磁部整体排列整齐,减少了单个定子导磁部后续进行拼接的步骤,增强了电机的机械强度。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二定子,由于减少了轭部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第二定子的体积和重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图7、图8中所示的电机中的第二定子12部分所示,第二定子12可以包括第二定子轭部121和由第二定子轭部121向动子13延伸形成的N个第二大齿122;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大齿122 上设置第二绕组17。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绕组17与第一绕组14具有相同的极对数,以使得每个定子的极对数相同,而每个动子的极对数也相同。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大齿122对应动子13的面形成n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定子上的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图9中所示的电机中的第二定子12部分所示,当第二定子12的两侧分别设置动子13,第二定子12也可以包括分别向位于第二定子两侧的动子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四大齿114;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大齿114上可以设置第二绕组17。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四大齿114的两侧对应动子13的面分别形成多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相邻两个第二定子小齿1211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定子上对应同一动子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图18B、18C中所示的电机中的第二定子12部分所示,如图18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子12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第二定子轭部对应动子的面贴附的第四定子永磁体(比如:第十永磁体M10),该贴附的第十永磁体M10可以对应第一定子的第一大齿或第三大齿等形成多个独立的单元,比如:如图18B所示,对应第一定子11的多个第一大齿112形成多个独立的单元,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单元的第四定子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与位置对齐的第一定子或其它第二定子(若存在多个第二定子)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以形成更大的输出;或者如图18C 所示,第十永磁体M10依次连续排列等,只要保证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 具有相同的极对数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第十永磁体M10中相邻两个永磁体在气隙中形成的磁场的方向相反,因此相邻两个永磁体构成一对极,而第一大齿 112或第三大齿113的端部的每个第一定子小齿1121与第一小槽或位于第一小槽内的第一永磁体M1构成一对极,基于该原理,根据第一定子11的极对数,调整第十永磁体M10的数量,从而使得第一定子11和第二定子12具有相同的极对数,或者多个第二定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有关第二定子的其它相关描述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定子12和/或三个以上的动子 13。比如:如图12C或12G所示,电机包括两个动子13和两个第二定子12;如图 12B所示,电机包括一个第二定子12和两个动子13;如图12A、12D、12F、14A 或14B所示,电机包括三个第二定子12和三个动子13。通过设置更多层的定子和 /或动子,克服单个定子和/或动子的磁通饱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机最大输出。
另外,除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第一定子、第二定子和动子的结构外,电机还可以包括以相同、类似或其它结构形式存在的定子和动子,只要保证电机中的各个动子、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有关本实施例电机的其它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面其它电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省略附图),该设备包括上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设备可以为自动化设备或半自动化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可以为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工业、教育、护理、娱乐或医疗等等。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机器人(比如:机械手或人形机器人)可以看做是高级的自动化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动化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也可以为发电设备。
有关电机的相关描述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当元件被表述“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固定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相对另一个元件可活动的连接。当一个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纵向”、“横向”、“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属于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术语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如果存在)是用来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结构或模块等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结构或模块,而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结构或模块。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结构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及发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定子;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子;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所述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存在气隙;
所述定子组件的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一侧设置所述动子;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第一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向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一大齿,其中N≥3;或
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两侧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三大齿,其中N≥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以与所述第一定子具有所述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形成的N个隐齿;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向一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二大齿,所述第二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分别向两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N个第四大齿,所述第四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的面贴附第四定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大齿对应所述动子的面形成n个第一定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子小齿之间形成第一定子小槽,其中n≥2;
当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所述隐齿、所述第二大齿和/或所述第四大齿;每个所述隐齿、所述第二大齿和/或所述第四大齿上形成n个第二定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子小齿之间形成第二定子小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定子永磁体;对应同一动子的所述第一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定子小槽内设置第二定子永磁体;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定子上的对应同一所述动子的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以与所述第一定子具有所述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N个独立的定子单元;
每个所述定子单元包括沿所述动子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n个定子导磁部,其中n≥2;
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上对应所述第二定子分别设置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第二动子永磁体;
所述第三定子永磁体及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和/或
当所述动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定子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定子;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表贴式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五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第一动子永磁体;
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时,若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小齿分别错开半个齿距或极距;若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一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小齿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子设置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及所述第一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一定子永磁体、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定子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时,若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导磁部分别错开半个导磁部距或极距;若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第二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位于两侧的所述动子上的所述动子导磁部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N≤9。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子;和/或
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动子;和/或
所述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15.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定子;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子;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定子和所述动子组件中的动子间隔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存在气隙;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动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所述定子组件中的每个定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所述动子组件中的每个动子具有相同的极对数;
所述第一定子上设置第一绕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或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所述第三大齿包括对应所述两侧的所述动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形成第一定子小齿;或
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延伸的第三大齿;所述第三大齿包括对应所述两侧的所述动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形成第一定子小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子小齿内镶嵌第一定子永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形成的隐齿;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和由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向一侧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大齿,所述第二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分别向所述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动子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四大齿,所述第四大齿上设置第二绕组;和/或
当所述第二定子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独立的定子单元;每个所述定子单元包括沿所述动子运动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定子导磁部;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三定子永磁体;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对应所述动子组件的面贴附第二定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动子轭部;所述动子轭部对应所述定子组件的面形成多个动子小齿,相邻两个所述动子小齿之间形成动子小槽;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动子永磁体;和/或
当所述动子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定子;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子导磁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子导磁部之间设置第二动子永磁体;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表贴式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以构成一对极;和/或
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五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以构成一对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动子包括相邻的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当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分别位于某个所述定子的两侧;
当所述至少部分所述动子小槽内设置动子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子的第三动子小齿与所述第二动子的第四动子小齿分别错开半个齿距或极距;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动子的第三动子小齿与所述第二动子的第四动子小齿对齐;和/或
当所述动子包括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表贴式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若所述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四动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和/或
当所述动子包括多个辐条状导磁部和镶嵌在相邻两个所述辐条状导磁部之间的第五动子永磁体;
若所述第一动子上的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二动子上的第四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反,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同;若所述第三动子永磁体与位置对齐的所述第四动子永磁体的磁场沿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极性相同,所述定子上设置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动子和所述第二动子的定子永磁体在所述气隙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
20.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21.一种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022676386.1U 2019-11-27 2020-11-18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975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9316.0A CN111049341A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
CN2019111793160 2019-11-27
CN201922074622X 2019-11-27
CN201922074622 2019-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7556U true CN21589755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638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97556U (zh) 2019-11-27 2020-11-18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7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moray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double-sided consequent pole linear vernier hybrid permanent-magnet machine for wave energy converters
US8294322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5587693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回転電機を備えた車両
US7952252B2 (en) Inner rotor type permanent magnet excited transverse flux motor
US20130076159A1 (en) Winding configuration of doubly salient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achine
EP3528366A1 (en) Motor comprising halbach array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CN102255459B (zh) 用于低压大功率多极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联接法
JP5792363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3929040B (zh) 环形绕组多相交流直线电机***
CN112311177A (zh)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
KR20210120082A (ko) 축 방향 자속 전기 기계
JP2010213509A (ja) 横磁束型同期機
CN108574350B (zh) 一种轴向磁通马达的定子、轴向磁通马达及自动化设备
CN108880182B (zh) 一种***齿模块化游标永磁直线电机
CN110337772B (zh) 分段定子电机
CN111277092B (zh) 一种定子模块化双转子交替极永磁电机
CN215897556U (zh) 一种电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和发电设备
CN111245187B (zh) 一种环形绕组双转子磁通反向电机
Kumar et al. Effect of magnetic trajectories in a magnetically coupled dual stator five phase PMSG
CN110311533B (zh) 一种模块化横向磁通游标永磁直线电机
US20080093950A1 (en) Polyphase Claw-Pole Machines With a Segmented Magnetic Circuit
CN108880014B (zh) 一种定子、马达及自动化设备
CN108258820B (zh) 一种非重叠绕组齿槽型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216086270U (zh)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
CN217135237U (zh)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