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8545U - 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8545U
CN215818545U CN202121924409.4U CN202121924409U CN215818545U CN 215818545 U CN215818545 U CN 215818545U CN 202121924409 U CN202121924409 U CN 202121924409U CN 215818545 U CN215818545 U CN 215818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earphone
box
face
earphon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44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军
彭久高
师瑞文
郭世文
何桂晓
曹磊
吴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44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8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8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8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盒。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顶盖和充电模块;盒体具有连接通道,盒体包括第二干涉面,充电模块安装在盒体中;顶盖包括转轴和连接体,连接体穿设于连接通道中,转轴能够相对于连接通道的壁面转动;沿转轴的轴向,干涉部的端面为第一干涉面,转轴与第一干涉面连接且转轴相对于第一干涉面凸出,第二干涉面朝向第一干涉面,第一干涉面能够与第二干涉面相互挤压。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顶盖转动时具有阻尼感,耳机充电盒的零部件总数少,组装方便,成本低,且用于产生阻尼感的结构占据耳机充电盒的内部空间小。

Description

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为了使耳机充电盒的顶盖在打开或合上过程中具有阻尼感,耳机充电盒的顶盖和盒体之间大多会采用带阻尼的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然而设置铰链会增加充电盒的零部件总数,也会增加组装工序,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部分耳机充电盒利用顶盖与盒体之间的干涉形成阻尼感,但其干涉部位设置不合理,占据较多的空间,影响其他核心零部件的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顶盖转动时具有阻尼感,耳机充电盒的零部件总数少,组装方便,成本低,且用于产生阻尼感的结构占据耳机充电盒的内部空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用于容置耳机,所述盒体具有连接通道,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二干涉面;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盒体中,所述充电模块用于为所述耳机充电;顶盖,所述顶盖包括转轴和连接体,所述转轴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转轴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壁面转动,所述连接体包括干涉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干涉部的端面为第一干涉面,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干涉面连接且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干涉面凸出,所述第二干涉面朝向所述第一干涉面,所述第一干涉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干涉面相互挤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充电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利用顶盖的第一干涉面与第二干涉面之间的干涉、挤压所产生的摩擦,实现顶盖转动时具有阻尼感的功能,无需设置阻尼铰链之类的零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此外,第一干涉面和第二干涉面均位于转轴的轴向,不需要设置一些沿转轴的径向凸出至耳机充电盒内部的块状部件,对耳机充电盒的内部空间占用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体具有避让缺口,所述连接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避让缺口的端部壁面为所述第二干涉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模块的安装腔,所述连接体还包括间隔部,所述干涉部连接于所述间隔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所述安装腔与外界环境通过所述避让缺口连通,所述干涉部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间隔部的端面为间隔面,所述间隔面与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避让缺口的凹陷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干涉面竖直设置,随着所述顶盖的翻开,所述第一干涉面的顶端沿所述避让缺口的凹陷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从安装腔到所述盒体的外部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干涉面竖直设置,随着所述顶盖的翻开,所述第一干涉面的顶端逐渐远离所述安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体包括:底壳,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模块的安装腔;中盖,所述中盖连接于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以封闭所述安装腔,所述中盖具有用于容置所述耳机的容置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盖包括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于所述安装腔外,且所述第一卡接体朝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凸出;所述顶盖包括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和所述第二卡接体能够相互抵持以阻碍所述顶盖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具有连接槽,所述中盖覆盖所述连接槽的一侧以形成所述连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体的一侧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能够与所述中盖抵持以阻碍所述顶盖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控主板,所述中盖还包括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均能够抵持所述电控主板的底侧以阻碍所述电控主板掉落,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分别位于所述电控主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耳机充电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耳机充电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耳机充电盒的底壳的示意图;
图5为耳机充电盒的盒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耳机充电盒的顶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顶盖的连接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顶盖的连接体的右视图;
图9为耳机充电盒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在顶盖处于最大翻开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12为电控主板与中盖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顶盖,102-盒体,201-容置槽,202-耳机,203-第一卡接体,301-电控主板,302-电池,303-充电模块,304-安装腔,305-卡接孔,306-中盖,307-第一固定体,308-底壳,401-第三卡接体,402-连接槽,403-避让缺口,501-连接通道,502-第二干涉面,601-第二卡接体,602-转轴,603-连接体,701-第一干涉面,702-间隔面,703-干涉部,704-间隔部,705-分隔面,801-限位面,901-弹簧触针,1201-第二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盒。参照图1至图3,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102、充电模块303和顶盖101。盒体102用于容置耳机202,顶盖101则用于覆盖和遮挡容置在盒体102中的耳机202。盒体102和顶盖101转动连接,具体来说,参照图5至图7,盒体102具有连接通道501,顶盖101包括转轴602,转轴602***连接通道501中;转轴602能够相对于连接通道501的壁面转动,相应地,顶盖101能够相对于盒体102转动,使用者通过转动顶盖101从而打开或关闭耳机充电盒。
充电模块303安装于盒体102中,充电模块303用于为耳机202充电。参照图3,充电模块303包括电控主板301和电池302。电控主板301与电池302电连接,电控主板301具有一个充电接口(未具体示出),外部供电线缆通过与充电接口插接,外部供电线缆提供的电能用于为电池302充电。参照图3和图9,电控主板301具有弹簧触针901,弹簧触针901用于与耳机202的触点(未具体示出)接触从而实现电路的导通,电池302通过弹簧触针901为耳机202充电。充电模块303的具体电路设计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介绍。
参照图6和图7,顶盖101还包括连接体603,沿转轴602的轴向,连接体603的端面为第一干涉面701。盒体102具有第二干涉面502,第二干涉面502朝向第一干涉面701,连接体603与盒体102之间会相互干涉(此处的干涉类似于孔与轴之间的干涉配合),对应地,第一干涉面701会与第二干涉面502相互挤压,第二干涉面502施加于第一干涉面701的摩擦力可以为顶盖101的转动带来阻尼感,而且这一摩擦也能够保持顶盖101的翻开角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利用顶盖101的第一干涉面701与第二干涉面502之间的干涉、挤压所产生的摩擦,实现顶盖101转动时具有阻尼感的功能,无需设置阻尼铰链之类的零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此外,第一干涉面701和第二干涉面502均位于转轴602的轴向,不需要设置一些沿转轴的径向凸出至耳机充电盒内部的块状部件,对耳机充电盒的内部空间占用较小。
参照图4和图5,盒体102具有避让缺口403,连接体603设置于避让缺口403中,沿转轴602的轴向,避让缺口403的端部的壁面为第二干涉面502,第二干涉面502能够与第一干涉面701相互挤压。避让缺口403主要为顶盖101转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而将避让缺口403的端壁设置为第二干涉面502可以降低盒体102的结构复杂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干涉面502实际上指,如图5的虚线椭圆框示出的立面;结合图4和图5,出于降低底壳308成型难度的考虑,避让缺口403的端壁与用于形成连接槽402的部位的端壁(参照图4)共面,但实际上用于发生干涉的为图5的虚线椭圆框示出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盒会采用如下设置:设置两个角度α和β(0<α<β),α为开始产生阻尼感时顶盖101的翻开角度,β为顶盖101的最大翻开角度;在打开耳机充电盒的过程中,顶盖101翻开角度到达α之后,第一干涉面701与第二干涉面502开始相互干涉;顶盖101翻开角度处于α到β之间时,顶盖101转动会有阻尼感。由于第一干涉面701和第二干涉面502之间的摩擦相当于顶盖101转动时的阻力,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减小打开耳机充电盒时的阻力。若顶盖101翻开角度处于0到β之间时第一干涉面701和第二干涉面502已经相互干涉,那么将处于关闭状态的耳机充电盒的顶盖101打开的阻力较大,将关闭的耳机充电盒打开比较费力。
为实现上述设置,连接体603还包括间隔部704。参照图7,间隔部704与干涉部703相连,干涉部703连接于间隔部704朝向盒体102的内部的一侧,沿转轴602的轴向,间隔部704的端面为间隔面702;图7中,干涉部703和间隔部704的大致划分如下,连接体603还具有分隔面705,位于分隔面705前方的为干涉部703,位于分隔面705后方的为间隔部704。间隔面702与第二干涉面703之间具有间隙,在耳机充电盒处于关闭状态时,间隔部704容置于避让缺口403中,间隔面702与第二干涉面703相对,连接体603和盒体102之间不干涉;当顶盖101翻开一定角度后,第一干涉面701逐渐进入避让缺口403中,第一干涉面701开始与第二干涉面703发生干涉。
第一干涉面701竖直设置,避让缺口403自上而下凹陷,左右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二干涉面502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为方便解释这样设置的原理,下面以第一干涉面701上的A点(可对应第一干涉面701的顶端)为参考点进行描述。参考图7、图8、图10和图11,在翻开顶盖101的过程中,随着顶盖101的翻开角度的增大,A点会自上而下地运动;A点一开始不与第二干涉面502接触,当顶盖101翻开一定角度后(或者说A点下降到一定高度后),A点才与第二干涉面502接触从而产生阻尼感。此外,由于第一干涉面701竖直设置且第二干涉面502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干涉面701与第二干涉面502的干涉量一开始较小,随后会逐渐增大,相应地,第二干涉面502施加于第一干涉面701的压力逐渐增大。这样设置可以使干涉量逐渐变化,减少使用者翻开顶盖101时的顿挫感。
与之类似,第二干涉面502还可采用以下设置:在从盒体102的内部到盒体102的外部的方向上,两个第二干涉面50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干涉面701同样是竖直设置)。可结合图5,第二干涉面502倾斜设置,且两个第二干涉面502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减小。随着顶盖101的翻开角度的增大,A点会从前往后运动(可结合图10和图11);第一干涉面701一开始不与第二干涉面502接触,当顶盖101翻开一定角度后(或者说A点朝远离盒体102的内部的方向运动到某一位置后),A点才与第二干涉面502接触从而产生阻尼感。此外,这样设置同样可以使干涉量逐渐变化,减少使用者翻开顶盖101时的顿挫感。
下面再介绍盒体102的其他具体结构。
参照图3,盒体102包括底壳308和中盖306,底壳308具有安装腔304,中盖306具有用于容置耳机202的容置槽201,中盖306与底壳308靠近顶盖101的一端连接以封闭安装腔304。盒体102采用底壳308与中盖306的组合式设计便于将充电模块303安装到安装腔304中。中盖306与底壳308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以减少耳机充电盒的零部件总数(例如减少用于连接的螺钉)。参照图3和图4,中盖306具有卡接孔305,底壳308具有第三卡接体401,第三卡接体401连接于安装腔304的侧壁,第三卡接体401卡入卡接孔305中,第三卡接体401与卡接孔305的孔壁抵持从而阻碍底壳308和中盖306分离。
参照图4和图5,底壳308具有连接槽402,中盖306覆盖连接槽402的上侧以形成连接通道501。因此,转轴602的安装过程大致如下,将转轴602放入连接槽402后,将底壳308和中盖306进行连接,从而将转轴602约束在连接通道501内。这样设置可以降低转轴602的安装难度,方便顶盖101与盒体102之间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02与顶盖101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保持耳机充电盒的关闭状态。参照图2、图6和图9,中盖306包括第一卡接体203,顶盖101包括第二卡接体601,第一卡接体203的前侧凸出部分能够和第二卡接体601勾持,从而阻碍顶盖101翻开,保持耳机充电盒的关闭状态。相对于盒体102与顶盖101之间采用磁体吸合的方式,盒体102与顶盖101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可以不需要安装磁体,节省耳机充电盒的零部件总数,节约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连接体603的与中盖306之间的抵持作用阻碍顶盖101继续转动。具体来说,结合图8和图11,连接体603的前侧表面为限位面801,限位面801能够与中盖306抵持;若以图8的角度来看,B点到C点这一段对应限位面801。参照图8,从A点到B点再到C点,连接体603的外表面与转轴602的中心(对应图8中的D点)的距离逐渐变大;由于转轴602的中心相对于中盖306的位置是固定的,那么在顶盖101翻开一定角度后,限位面801便会抵持中盖306。限位面801与顶盖101抵持后,此时顶盖101的翻开角度便为最大翻开角度。
结合图3和图9,电池302和电控主板301均设置在安装腔304中,弹簧触针901的顶端穿过中盖306并伸入至容置槽201中。参照图12,中盖306与电控主板301之间不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而是通过一些中盖306自身的一些卡扣结构进行连接,以减少耳机充电盒的零部件数量,节约成本,并提高耳机充电盒的组装效率。具体来说,中盖306包括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抵持电控主板301的底侧以阻碍电控主板301掉落(相当于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共同托住电控主板301),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分别位于电控主板301的两端。如图12所示,第一固定体1201设置有一个,第二固定体307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对电控主板301进行三点固定,对电控主板301的固定效果更好。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以便电控主板301的安装。例如,第二固定体307具有弹性,在电控主板301的拆装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将第二固定体307掰开一定角度后,使第一固定体1201和第二固定体307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或抽出电控主板301。
市面上的一些耳机充电盒,会通过磁铁吸住耳机202从而保证耳机202的触点与弹簧触针901接触并导通。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耳机202放入容置槽201中之后,顶盖101的内侧的顶部抵持(或者说压持)耳机202的顶部,从而使耳机202的触点与弹簧触针901接触。这样可以不在耳机充电盒中设置磁铁,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组耳机充电盒的组装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用于容置耳机,所述盒体具有连接通道,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二干涉面;
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盒体中,所述充电模块用于为所述耳机充电;
顶盖,所述顶盖包括转轴和连接体,所述转轴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转轴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壁面转动,所述连接体包括干涉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干涉部的端面为第一干涉面,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干涉面连接且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干涉面凸出,所述第二干涉面朝向所述第一干涉面,所述第一干涉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干涉面相互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具有避让缺口,所述连接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避让缺口的端部壁面为所述第二干涉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模块的安装腔,所述连接体还包括间隔部,所述干涉部连接于所述间隔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所述安装腔与外界环境通过所述避让缺口连通,所述干涉部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间隔部容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间隔部的端面为间隔面,所述间隔面与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避让缺口的凹陷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干涉面竖直设置,随着所述顶盖的翻开,所述第一干涉面的顶端沿所述避让缺口的凹陷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沿从安装腔到所述盒体的外部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干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干涉面竖直设置,随着所述顶盖的翻开,所述第一干涉面的顶端逐渐远离所述安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
底壳,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模块的安装腔;
中盖,所述中盖连接于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以封闭所述安装腔,所述中盖具有用于容置所述耳机的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包括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于所述安装腔外,且所述第一卡接体朝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凸出;所述顶盖包括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和所述第二卡接体能够相互抵持以阻碍所述顶盖翻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连接槽,所述中盖覆盖所述连接槽的一侧以形成所述连接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一侧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能够与所述中盖抵持以阻碍所述顶盖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控主板,所述中盖还包括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均能够抵持所述电控主板的底侧以阻碍所述电控主板掉落,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分别位于所述电控主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
CN202121924409.4U 2021-08-16 2021-08-16 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15818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4409.4U CN215818545U (zh) 2021-08-16 2021-08-16 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4409.4U CN215818545U (zh) 2021-08-16 2021-08-16 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8545U true CN21581854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4409.4U Active CN215818545U (zh) 2021-08-16 2021-08-16 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8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82098U (zh) 耳机充电盒
CN113067178A (zh) 电子设备和插头
CN215818545U (zh) 耳机充电盒
CN11072071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542824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111786186A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02282515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6626018U (zh) 一种任意悬停开盖角度的tws耳机充电盒
CN207782012U (zh) 一种应用于给耳机充电和防止进水的新型耳机座
CN110176691B (zh) 连接器及其插座
JP4361940B2 (ja) 端子カバー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CN212934995U (zh) 防尘型usb连接器
CN220896990U (zh)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
CN212163655U (zh)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组件
CN213484550U (zh)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218215712U (zh) 便于接线的电源线插头
CN209805061U (zh) 充电头和充电器
CN218332301U (zh) 显影盒
CN220965099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其耳机组件
CN210607811U (zh) 一种翻盖装置以及一种电器设备
CN217934510U (zh) 一种移动存储装置
CN218018632U (zh) 一种理发器
CN221176881U (zh) 集成充电线旋转结构的移动电源
CN220342586U (zh) 一种户外电源的把手组件
WO2023045893A1 (zh) 一种机箱及机箱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