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86607U -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86607U
CN215786607U CN202121454297.0U CN202121454297U CN215786607U CN 215786607 U CN215786607 U CN 215786607U CN 202121454297 U CN202121454297 U CN 202121454297U CN 215786607 U CN215786607 U CN 215786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ld
magnesium alloy
alloy ingot
ingot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42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Hezhong Allo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Hezhong Allo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Hezhong Allo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Hezhong Allo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42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86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86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86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包括边模,底模,其特征在于:边模与底模对接共同形成为一个容腔;边模为铸钢材质,底模为铸铁材质;通过分体的方式,将锭模的边沿设置为钢材质,以此解决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背景技术
镁合金锭模是用来凝固镁合金用的模子,在对镁合金进行初练时,将原料熔融,然后浇筑到模子内(此时对成型的定模不要求精度、形状、大小,只要求能够成块即可)进行冷却,冷却后将镁合金从模子内倒出,然后破碎装袋,进行下一步使用。
目前,对于镁合金锭模采用的是铸铁一体式模子,模子具有一个底部和边沿;然而,在热锭不断作用下(浇筑热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锭模的边沿极易开裂最终裂缝越来越大,造成镁合金锭模报废,报废只能更换;镁合金锭模便成了易损消耗品了,这对于企业来讲,成本是相当高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以通过分体的方式,将锭模的边沿设置为钢材质,以此解决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包括边模,底模;边模与底模对接共同形成为一个容腔;边模为铸钢材质,底模为铸铁材质。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边模时,边模为环形结构,底模为平面结构,边模放置在底模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个实施例,作为第二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边模时,边模的下边沿为内凹的斜面结构,底模上具有与边模内凹结构相适配的外凸的斜面结构,边模放置在底模上,内凹结构与外凸结构匹配对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个实施例,作为第三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边模时,边模的下边沿为外凸的斜面结构,底模上具有与边模外凸结构相适配的内凹的斜面结构,边模放置在底模上,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匹配对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个实施例,作为第四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底模时,底模向上设置有边沿,边模放置在底模上,边模的外壁卡合在底模边沿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个实施例,作为第五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底模时,底模向上设有环凸,边沿放置在底模上,边模套在环凸上。
本申请是对镁合金的初炼,此处的锭模仅仅是作为镁合金熔液冷却的一个容器,在炼制成型后,因此对冷却后的镁合金表面质量、形状等并无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具体设置上述边模时,边模材质为201钢、304钢或316钢等合金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
第一、一体式铸铁锭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边沿发生开裂的问题,这是因为铸铁虽然耐高温,但是质地脆,在不断的冷热交替中,使得锭模边沿发生开裂问题;而本申请将锭模作为分体式,新形成的锭模由环形的边模和底模组成,边模采用铸钢材质制成,铸钢耐热性比铸铁差,但是其韧性比铸铁好,因此作为边模,解决了原有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同时底模依然采用铸铁制成,使其承热性能能够保持。
第二、由于镁合金熔液处于熔融状态时,流动性比不上水,这也为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分体的设置,对于接缝处的对接精密程度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加工锭模时,投入的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中,1、边模;2、底模;3、斜面结构;4、环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锭模的结构形式,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
本申请针对的是镁合金的初炼,镁合金的初炼是将多种原粉料(或块料)混合后进行熔炼,熔炼后,将熔液由铁水包倒入一个容器中进行冷却(如图1所示),此处的“容器”就是本申请所指的锭模,由于此处的锭模对于成型的镁合金的形状、表面质量等均没有要求,因此在浇筑前,并不用考虑浇筑量,也并不用浇筑的将锭模占满;冷却后,取出形成的镁合金采用的方式是敲碎,然后收集,待下一环节使用。而目前的锭模均采用的是铸铁材质制成,原因是铸铁耐热性比较好,也容易将镁合金与其剥离,但是铸铁的锭模一大问题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开裂问题,对锭模进行技术改进。
为了清楚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锭模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个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该锭模包括边模1,底模2;边模1与底模2对接共同形成为一个容腔,铁水包内的熔液倒入容腔内进行冷却;边模1为铸钢材质,底模2为铸铁材质。边模1用铸钢设置,是利用了钢的柔韧性,这样就就解决了传统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但铸钢的缺点是耐热性差;而底模2依然采用铸铁,熔液与底模2接触面大,底模2受到的温度较高、高温持续较久,而铸铁是能够满足的;这就将两者的优势进了互补,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解决了原锭模边沿开裂的问题。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边模1为由铸钢制成的圆环形结构,壁厚为30~120mm;底模2为由铸铁制成的圆饼状结构,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放置时,要对底模2表面清理干净,并将底模2放置处于水平状态,然后将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为了实现快速放置,设置底模2的直径大于边模1的直径100-200mm;具体边模1的高度以不超过200mm为宜,倒入熔液的量不超过边模1厚度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影响熔料的冷却速度;而通常,一个锭模服务与两台熔炼炉,冷却速度的降低会影响下一组铁水包的出炉。
上述所称的熔炼炉,是指熔化金属锭和一些废旧金属并加入必要的合金成分,经过扒渣、精炼等操作将它们熔炼成所需要的合金的设备;其中按照加热能源分类,分为燃料加热和电加热,在实际应用时,采用电加热的相对较多。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余参数相同,仅改变了边模1与底模2的对接形式,具体为:边模1的下边沿具有内凹的斜面结构3,底模2上具有与边模1内凹结构相适配的外凸的斜面结构3,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内凹结构与外凸结构匹配对接,该种结果的优势是因为底模2上设置成了斜面作为对接面,该斜面不易停留碎石、碎渣等杂物,这样就能够使得在对接时,更加方便一些,减少了对表面的清洁频率,同时采用斜面与斜面的对接方式,增大了对接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对接面更加紧凑、紧密,而且对接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对位能力。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对接面的结构,而保持其余参数不变,具体为:边模1的下边沿为外凸的斜面结构3,底模2上具有与边模1外凸结构相适配的内凹的斜面结构3,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匹配对接。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对接的对接结构,而其余参数保持不变,具体为:底模2向上设置有边沿,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边模的外壁卡合在底模2边沿内,该种结构安装时,进行对位安装,同时在放置边模1时,将底模2边沿内清理干净。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个实施例,作为第五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底模2时,底模2向上设有环凸4,边沿放置在底模2上,边模1套在环凸4上。
本申请是对镁合金的初炼,此处的锭模仅仅是作为镁合金熔液冷却的一个容器,在炼制成型后,因此对冷却后的镁合金表面质量、形状等并无要求,因此,对于接缝处的工艺质量,要求并不高,而本申请能够满足使用;而在脱模时,通常是采用敲击的方式,将镁合金敲碎,然后收集;在浇注熔液时,浇注量不易过多,也不易过满,以不超过边模1高度的三分之一为准,通常为边模1的五分之一,少量浇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快速冷却,第二是为了方便脱模。
上述的边模1在进行设置时,边模1材质为201钢、304钢或316钢等合金钢制成,本申请中考虑到成本因素选择201钢,选择用合金钢原因是因为钢相对于铸铁具有一定的韧性,但同时耐热性不如铸铁,而边模1相对于底模2,与熔液接触量少,所承受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边模1选择合金钢利用的就是其韧性,而底模2选择铸铁,主要是利用其耐热性优秀,同时脱模方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包括边模(1),底模(2),其特征在于:边模(1)与底模(2)对接共同形成为一个容腔;边模(1)为铸钢材质,底模(2)为铸铁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边模(1)为环形结构,底模(2)为平面结构,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边模(1)的下边沿为内凹的斜面结构(3),底模(2)上具有与边模(1)内凹结构相适配的外凸的斜面结构(3),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内凹结构与外凸结构匹配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边模(1)的下边沿为外凸的斜面结构(3),底模(2)上具有与边模(1)外凸结构相适配的内凹的斜面结构(3),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匹配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底模(2)向上设置有边沿,边模(1)放置在底模(2)上,边模的外壁卡合在底模(2)边沿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底模(2)向上设有环凸(4),边沿放置在底模(2)上,边模(1)套在环凸(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体式镁合金锭模,其特征在于:边模(1)材质为201钢、304钢或316钢。
CN202121454297.0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Active CN215786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297.0U CN215786607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297.0U CN215786607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86607U true CN215786607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4297.0U Active CN215786607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86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6844B (zh) 一种清理中间包上水口结瘤物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82185B (zh) 高压底吹精炼铸造装置以及用其冶炼高氮钢的方法
CN105463200A (zh) 一种电渣重熔引弧剂及引弧方法
CN110918967A (zh) 一种混铁车内衬的修复方法
US7849912B2 (en) Process for electroslag remelting of metals and ingot mould therefor
CN215786607U (zh) 一种分体式镁合金锭模
CN200995276Y (zh) 用于分离铸余渣和钢水的渣包
CN204892930U (zh) 铁水包
CN106111970A (zh) 一种通过溢渣法降低钢包顶渣氧化性的装置及方法
CN208276173U (zh) 钢包浇余直接回收装置
CN215746296U (zh) 一种稀土金属或合金冷凝结构
CN103302259B (zh) 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坝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3411B (zh) 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低成本复合干式料工作衬及施工方法
CN202779757U (zh) 整体浇注式铁水罐罐沿鸭嘴
CN211771422U (zh) 一种rh精炼炉化冷钢盛钢装置
CN208276172U (zh) 废浇余直接成型装置
CN205020772U (zh) 外开槽圆钢锭模
CN204672316U (zh) 一种破碎机
CN112743051A (zh) 一种用于铁合金生产浇注成型用的连铸机
CN205347458U (zh) 一种生产钒铁用贫渣罐
CN108913830A (zh) 一种用于熔融铸余渣保温性运输的渣罐
CN201864768U (zh) 一种镍基中间合金的熔炼装置
CN208964954U (zh) 一种用于熔融铸余渣保温性运输的渣罐
CN216441644U (zh) 一种挡渣式金属液浇包结构
CN108705059A (zh) 废浇余直接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