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5290U - 一种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5290U
CN215725290U CN202121769728.2U CN202121769728U CN215725290U CN 215725290 U CN215725290 U CN 215725290U CN 202121769728 U CN202121769728 U CN 202121769728U CN 215725290 U CN215725290 U CN 215725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ealing
inner core
heating medium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97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荣
邹少华
谭文俊
任远兵
潘紫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97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5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5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5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外筒体、安装于外筒体内的换热内芯、与换热内芯的前端相连接的前管箱以及与换热内芯的后端相连接的后管箱;所述外筒体包括换热前段和换热后段,换热前段的顶部设有加热介质进口,换热后段的顶部设有加热介质出口;外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加热介质进口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引导至换热内芯内和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的换热导向结构;换热内芯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和堆叠放置在换热管安装框体内的若干根翅片换热管,每根翅片换热管上均套设有至少一箍紧件。本实用新型优点:能够有效提升换热内芯的换热效率,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换热内芯的安装操作简单,能够极大地提升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
换热器主要包括外筒体和设置在外筒体内的换热内芯,换热内芯是用于两种介质之间热量交换的重要器件。现有换热器的换热内芯上的换热管都安装固定在管板上,不仅安装效率低,且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也低。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解决现有换热器存在的安装效率和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能够方便换热器的安装,并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外筒体、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的换热内芯、与所述换热内芯的前端相连接的前管箱以及与所述换热内芯的后端相连接的后管箱;
所述外筒体包括换热前段和换热后段,所述换热前段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后段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加热介质进口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引导至换热内芯内和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的换热导向结构;
所述换热内芯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和堆叠放置在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内的若干根翅片换热管,每所述翅片换热管上均套设有至少一箍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导向结构包括由所述加热介质进口的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由所述加热介质出口的另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隔板以及封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的开口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包括底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的两端的端部封板以及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的两侧边缘之间若干根支撑柱;同一侧的支撑柱以两两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与顶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的延伸板和固设于所述延伸板上的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插槽,所述延伸板的下端插设于第一密封插槽内,延伸板与第一密封件之间通过第一锁固件锁固连接;
所述顶部支撑板的顶部中间固设有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片,第一密封件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上表面的第二密封片。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与底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中间的密封件固定板和固定于所述密封件固定板上的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插槽,所述密封件固定板的上端插设于第二密封插槽内,密封件固定板与第二密封件之间通过第二锁固件锁固连接;
所述底部支撑板的底部中间固设有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下表面的第三密封片,第二密封件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下表面的第四密封片。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在所述密封件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换热内芯支撑台。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检测仪。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封闭,外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开口;所述装配开口配设有开口外罩;所述后管箱设置在外筒体的封闭一端的内部,所述前管箱设置在所述开口外罩内;所述前管箱设置有伸出至所述开口外罩之外的被加热介质进口和被加热介质出口。
进一步的,每所述翅片换热管上均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箍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底部的两端固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设有弹簧支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外筒体包括换热前段和换热后段,在换热前段设置加热介质进口,在换热后段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并且外筒体内设置有将加热介质进口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引导至换热内芯内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的换热导向结构,使得在换热过程中,加热介质(如高温热气流)从加热介质进口送入后,在换热导向结构的引导下会先从换热前段内的换热内芯一侧进入换热内芯的内部进行换热,再扩散至换热后段的换热内芯继续进行换热,最后在换热导向结构的引导下通过加热介质出口排出;通过换热导向结构对加热介质进行导向,加热介质可以在换热内芯内滞留更多的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换热内芯的换热效率,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
2、设置换热内芯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和若干根翅片换热管,且每根翅片换热管外都套设至少一个箍紧件,使得在具体安装时,只需将各翅片换热管直接堆叠在一起并放置在换热管安装框体内,换热内芯内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管之间就能够通过箍紧件自然地形成间距,因此与现有将换热管安装在管板上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换热内芯的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能够极大地提升安装效率;通过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管之间的箍紧件形成间距,将各翅片换热管直接堆叠在一起,能够保证在具有间距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翅片换热管,翅片换热管本身换热效果也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装置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装置在去除开口外罩时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部位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筒体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筒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筒体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内芯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端部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内芯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翅片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筒体,11-换热前段,12-换热后段,13-加热介质进口,14-加热介质出口,15-换热内芯支撑台,16-检测仪,17-装配开口,18-开口外罩,191-支撑座,192-弹簧支座,2-换热内芯,21-换热管安装框体,211-底部支撑板,2111-第二加强条,2112-第二填充凸条,212-顶部支撑板,2121-第一加强条,2122-第一填充凸条,213-端部封板,2131-网孔区域,214-支撑柱,215-加强筋结构,2151-第三加强条,2152-加强块,22-翅片换热管,23-箍紧件,3-前管箱,31-被加热介质进口,32-被加热介质出口,4-后管箱,5-换热导向结构,51-第一隔板,52-第二隔板,53-第三隔板,6-第一密封结构,61-延伸板,62-第一密封件,621-第一密封插槽,622-第一密封片,623-第二密封片,63-第一锁固件,7-第二密封结构,71-密封件固定板,72-第二密封件,721-第二密封插槽,722-第三密封片,723-第四密封片,73-第二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外筒体1、安装于所述外筒体1内的换热内芯2、与所述换热内芯2的前端相连接的前管箱3以及与所述换热内芯2的后端相连接的后管箱4;前管箱3内的被加热介质(如水)可以经过换热内芯2流入至后管箱4内,后管箱4内的被加热介质也可以经过换热内芯2流入至前管箱3内,被加热介质在经过换热内芯2时会进行换热,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
所述外筒体1包括换热前段11和换热后段12,所述换热前段11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13,所述换热后段12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14;所述外筒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加热介质进口13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11引导至换热内芯2内和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12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14的换热导向结构5;
所述换热内芯2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21和堆叠放置在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21内的若干根翅片换热管22,所述翅片换热管22为双金属轧制翅片管或者单金属轧制翅片管,每所述翅片换热管22上均套设有至少一箍紧件23。所述外筒体1、换热内芯2、前管箱3、后管箱4和换热导向结构5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如不锈钢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筒体1包括换热前段11和换热后段12,在换热前段11设置加热介质进口13,在换热后段12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14,并且外筒体1内设置有将加热介质进口13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11引导至换热内芯2内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12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14的换热导向结构5,使得在换热过程中,加热介质(如高温热气流)从加热介质进口13送入后,在换热导向结构5的引导下会先从换热前段11内的换热内芯2一侧进入换热内芯2的内部进行换热,再扩散至换热后段12的换热内芯2继续进行换热,最后在换热导向结构5的引导下通过加热介质出口14排出;通过换热导向结构5对加热介质进行导向,加热介质可以在换热内芯2内滞留更多的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换热内芯2的换热效率,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设置换热内芯2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21和若干根翅片换热管22,且每根翅片换热管22外都套设至少一个箍紧件23,使得在具体安装时,只需将各翅片换热管22直接堆叠在一起并放置在换热管安装框体21内,换热内芯2内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管22之间就能够通过箍紧件23自然地形成间距,因此与现有将换热管安装在管板上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换热内芯2的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能够极大地提升安装效率;通过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管22之间的箍紧件23形成间距,将各翅片换热管22直接堆叠在一起,能够保证在具有间距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翅片换热管22,翅片换热管22本身换热效果也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导向结构5包括由所述加热介质进口13的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51、由所述加热介质出口14的另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隔板52(即第二隔板52与第一隔板51不处于同一侧)以及封闭第一隔板51与第二隔板52之间形成的开口的第三隔板53;所述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在具体导向时,从加热介质进口13进入的加热介质在第一隔板51引导下会在换热前段11内先向下运动扩散,再从换热前段11内的换热内芯2的一侧进入至换热内芯2的内部,接着加热介质会从换热前段11扩散至换热后段12的换热内芯2内继续进行换热,最后在第二隔板52的引导作用下向上运动并通过加热介质出口14排出;通过换热前段11、换热后段12、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加加热介质在换热内芯2内滞留的时间,从而提升换热效率;第三隔板53的设置能够阻止部分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11直接扩散到换热后段12,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21包括底部支撑板211、顶部支撑板212、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的两端的端部封板213以及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11与顶部支撑板212的两侧边缘之间若干根支撑柱214,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14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柱214与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如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同一侧的支撑柱214以两两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根所述支撑柱21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215,以对支撑柱214起到强度增强的作用。所述端部封板213上设置有网孔区域2131,以便于翅片换热管22的两端可以通过网孔区域2131穿出,实现与前管箱3和后管箱4相连接。设置换热管安装框体21包括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能够利用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将换热内芯2的底部、顶部挡住,使得加热介质能够穿过整个换热内芯2,而不会从换热内芯2的底部、顶部输出,进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在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的两端固设有端部封板213,既方便换热内芯2的翅片换热管22的两端的安装,又能够减少加热介质从换热内芯2的两端排出。在底部支撑板211与顶部支撑板212的两侧边缘之间间距固设有若干根支撑柱214,不仅能够对底部支撑板211和顶部支撑板212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和对翅片换热管22进行限位,而且换热内芯2的两侧不会被封闭住,能够方便加热介质从换热内芯2的一侧进入,并在穿过换热内芯2后从换热内芯2的另一侧输出,换热效果更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内芯2是通过翅片换热管22直接堆叠而成的,没有设置管板,通过底部支撑板211、顶部支撑板212和两侧的支撑柱214相互配合,能够将各翅片换热管22往内挤压,使各翅片换热管22紧密地堆叠在一起,可以使整个换热内芯2的结构更加紧凑、牢固。
优选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强度增强效果,所述加强筋结构215包括设置在同一组的两根支撑柱214的对角线上的第三加强条2151和固设于两第三加强条2151交叉位置处的加强块2152,且同一组的两所述第三加强条2151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加强条2151与支撑柱214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如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顶部支撑板212的下方设置有***至所述换热内芯2顶部形成的管间距内的第一填充凸条2122。因为换热内芯2是通过若干个翅片换热管22直接堆叠在一起形成的,因此换热内芯2的顶部必然会在翅片换热管22与翅片换热管22之间形成下凹的管间距,通过在顶部支撑板212的下方设置***至管间距内的第一填充凸条2122,将管间距填充,能够更好地将整个换热内芯2的顶部压紧,保证翅片换热管22不会产生松动和变形。
所述底部支撑板211的上方设置有***至所述换热内芯2底部形成的管间距内的第二填充凸条2112。因为换热内芯2是通过若干个翅片换热管22直接堆叠在一起形成的,因此换热内芯2的底部必然会在翅片换热管22与翅片换热管22之间形成上凹的管间距,通过在底部支撑板211的上方设置***至管间距内的第二填充凸条2112,将管间距填充,能够更好地将整个换热内芯2的底部压紧,保证翅片换热管22不会产生松动和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的下端与顶部支撑板2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6,利用第一密封结构6可以实现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的下端与顶部支撑板212之间的密封,使加热介质不会从顶部支撑板212的顶部直接通过;
所述第一密封结构6包括由所述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的延伸板61和固设于所述延伸板61上的第一密封件62;
所述第一密封件6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插槽621,所述延伸板61的下端插设于第一密封插槽621内,延伸板61与第一密封件62之间通过第一锁固件63锁固连接;所述第一锁固件63包括螺栓和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将延伸板61与第一密封件62锁固在一起,可以使延伸板61与第一密封插槽62的槽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对第一密封件62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所述顶部支撑板212的顶部中间固设有第一加强条2121,第一加强条2121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密封件6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2121的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片622,第一密封件62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2121的上表面的第二密封片623。通过第一密封片622和第二密封片623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密封片622和第二密封片623可以采用耐高温的橡胶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的内底部与底部支撑板2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7,利用第二密封结构7可以实现外筒体1的内底部与底部支撑板211之间的密封,使加热介质不会从底部支撑板211的底部直接通过;
所述第二密封结构7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底部中间的密封件固定板71和固定于所述密封件固定板71上的第二密封件72;
所述第二密封件7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插槽721,所述密封件固定板71的上端插设于第二密封插槽721内,密封件固定板71与第二密封件72之间通过第二锁固件73锁固连接;所述第二锁固件73包括螺栓和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将密封件固定板71与第二密封件72锁固在一起,可以使密封件固定板71与第二密封插槽721的槽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对第二密封件72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所述底部支撑板211的底部中间固设有第二加强条2111,第二加强条2111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密封件7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2111的下表面的第三密封片722,第二密封件72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2111的下表面的第四密封片723。通过第三密封片722和第四密封片723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密封件62和第二密封件72的配合,能够保证加热介质只能从换热内芯2的一侧进入至换热内芯2的内部,而无法从顶部支撑板212的顶部或者底部支撑板211的底部直接穿过,能够提高换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的内底部在所述密封件固定板71的两侧设置有换热内芯支撑台15,以对换热内芯2起到支撑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检测仪16,所述检测仪16可以是压力表、温度检测仪等,以检测外筒体1内的压力、温度等。
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的一端封闭,外筒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开口17;所述装配开口17配设有开口外罩18,以通过开口外罩18将装配开口17封堵住,使加热介质不会从装配开口17处排出;所述后管箱4设置在外筒体1的封闭一端的内部,所述前管箱3设置在所述开口外罩18内;所述前管箱3设置有伸出至所述开口外罩18之外的被加热介质进口31和被加热介质出口32,被加热介质可以通过被加热介质进口31送入和通过被加热介质出口32排出。
优选地,每所述翅片换热管22上均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箍紧件23,例如,可以在翅片换热管22的中间设置一个箍紧件23,在靠近翅片换热管22的两端也各设置一个箍紧件23。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翅片换热管22的长度比较长,通过在翅片换热管22上设置多个箍紧件23,能够保证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管22之间更好地形成间距。所述箍紧件23为金属箍紧件,一方便可以达到更好的箍紧作用,加热介质通过时也不会对箍紧件23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金属材质的箍紧件23对提高换热效率也有帮助。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箍紧件23可以是绕设在翅片换热管22外部的金属片,并通过夹紧工具将绕设在翅片换热管22外部的金属片夹紧,由于翅片换热管22上的翅片与翅片之间具有间隙,金属片在被夹紧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因此箍紧件23能够与翅片换热管2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箍紧件23不会脱离。同时,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以通过绕设固定厚度的金属片来使两根翅片换热管22之间保持所需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底部的两端固设有支撑座191,所述支撑座191的底部固设有弹簧支座192,以对整个换热装置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的换热内芯、与所述换热内芯的前端相连接的前管箱以及与所述换热内芯的后端相连接的后管箱;
所述外筒体包括换热前段和换热后段,所述换热前段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后段的顶部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加热介质进口输入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前段引导至换热内芯内和将换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换热后段引导至加热介质出口的换热导向结构;
所述换热内芯包括换热管安装框体和堆叠放置在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内的若干根翅片换热管,每所述翅片换热管上均套设有至少一箍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导向结构包括由所述加热介质进口的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由所述加热介质出口的另一侧向中间延伸并且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隔板以及封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的开口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安装框体包括底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的两端的端部封板以及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的两侧边缘之间若干根支撑柱;同一侧的支撑柱以两两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与顶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的延伸板和固设于所述延伸板上的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插槽,所述延伸板的下端插设于第一密封插槽内,延伸板与第一密封件之间通过第一锁固件锁固连接;
所述顶部支撑板的顶部中间固设有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片,第一密封件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上表面的第二密封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与底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中间的密封件固定板和固定于所述密封件固定板上的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插槽,所述密封件固定板的上端插设于第二密封插槽内,密封件固定板与第二密封件之间通过第二锁固件锁固连接;
所述底部支撑板的底部中间固设有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下表面的第三密封片,第二密封件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贴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下表面的第四密封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底部在所述密封件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换热内芯支撑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检测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封闭,外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开口;所述装配开口配设有开口外罩;所述后管箱设置在外筒体的封闭一端的内部,所述前管箱设置在所述开口外罩内;所述前管箱设置有伸出至所述开口外罩之外的被加热介质进口和被加热介质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所述翅片换热管上均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箍紧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底部的两端固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设有弹簧支座。
CN202121769728.2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装置 Active CN215725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728.2U CN21572529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728.2U CN21572529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5290U true CN215725290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9728.2U Active CN21572529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5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71935A (en) Method of making heat exchanger
US4332291A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lotted fin strips
CA1116540A (en) Metal foil insulation, especially for nuclear reactor installations
CN215725290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0965438Y (zh) 宽通道焊接板式换热器
CN203772066U (zh) 一种圆块孔式多流程石墨换热器
CN214950781U (zh) 基于密封塞加工用板式换热器
CN215725401U (zh) 一种换热内芯的安装结构
EP1969301A2 (en) Heat exchanger of profiled plates of metal sheet
CN108827038B (zh) 一种加强结构的板束及其组成的板壳式热交换器
CN104913669B (zh) 一种双壳程双管程串联盘绕管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04649038U (zh) 一种全焊式板式热交换器
CN209279740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板翅式换热器
CN210242508U (zh) 一种适用于易燃易爆流体冷凝的高效焊接型板壳式换热器
CN209857722U (zh)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用短封条
CN219301386U (zh) 一种偏心式换热器
CN212962954U (zh) 用于新风余热回收的热交换芯
CN203672221U (zh) 板壳式换热器的密封结构
CN200958870Y (zh) 一种太阳能加热器内腔
CN201373692Y (zh) 一种板腔式换热器
CN201463691U (zh) 一种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板片及垫片
CN212778774U (zh) 一种全塑冷风机的壳式换热器
CN220818674U (zh) 一种适用于高含固物料的快拆式泥泥换热器
CN215725391U (zh)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CN213578881U (zh) 一种新型螺旋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