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1059U - 一种太阳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1059U
CN215581059U CN202122105047.2U CN202122105047U CN215581059U CN 215581059 U CN215581059 U CN 215581059U CN 202122105047 U CN202122105047 U CN 202122105047U CN 215581059 U CN215581059 U CN 215581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battery
assembly
photovoltaic pan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50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笑平
郭登良
罗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50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1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1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1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其中,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光伏组件的感光面用于接收太阳光,蓄电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且蓄电组件具有用于收纳蓄电池的电池仓室;传热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用于将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通过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的传热组件,可在装置内部形成热传导结构,使光伏组件散发的热量能够被传递至电池仓室,保证电池仓室内的温度不会偏低、过低或者维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在装置应用于低温环境中时,可确保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板(又称光伏板、太阳能光电板、光电池等)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装置,其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够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地转换为电能;由于太阳能板实质上是一种发电装置,其本身无法存储电能;因此,太阳能板必须与蓄电池***结合,才能实现电能的存储和使用。
目前,现有的太阳能装置在应用于或者处于低温环境时,其所使用的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等,很容易出现充放电效率低、持续放电时间严重缩短、甚至蓄电池自身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从而导致太阳能装置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以达到在低温环境下电池能够正常使用的目的。
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
光伏组件,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所述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的感光面能够接收太阳光;
蓄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所述蓄电组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用于收纳蓄电池;以及
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组件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蓄电组件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所述支撑件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贯通支撑件设置并与电池仓室连通;以及
传热件,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传热件封盖开口结构设置,以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面向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面向蓄电组件设置,所述开口结构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
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储热腔室,所述储热腔室用于存储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所述传热件能够将储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和/或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抵靠接触蓄电池的外表面,以能够在相邻的所述分隔件、支撑件和蓄电池之间形成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用于热量传递至蓄电池。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组件包括:
承载主体,具有承载端口和间隔排布的多个腔室空间,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与承载端口连通,且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被构造成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封盖承载端口设置,所述光伏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或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传热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以及
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对蓄电池充电,和用于控制蓄电池放电,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光伏组件,且所述控制模组装设于第二腔室。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和电池盖,所述承载主体还具有电池装配口,所述电池装配口与电池仓室连通设置,以使所述蓄电池能够经由电池装配口装设于电池仓室,所述电池盖以可拆卸或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承载主体,所述电池盖用于封盖电池装配口,以能够将所述蓄电池封装于电池仓室,并使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控制模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第一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光伏板与蓄电组件和/或传热组件固定,所述传热组件位于蓄电组件与第一光伏板的背光面之间,以能够将所述第一光伏板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以及
第二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的边侧或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所述第二光伏板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所述第二光伏板还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聚光组件,所述聚光组件布置在第一光伏板的边侧和/或第二光伏板的边侧,所述聚光组件具有面向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设置的聚光面,所述聚光面能够将太阳光汇聚在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预设角度;或
所述聚光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组件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从而实现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板具有两个第一边侧和两个第二边侧,两个所述第一边侧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个所述第二边侧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一边侧均布置有一聚光组件,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二边侧均布置有一第二光伏板。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定位锁件,所述定位锁件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中的任意一者,所述定位锁件用于将第二光伏板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和/或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其中,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光伏组件的感光面用于接收太阳光,蓄电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且蓄电组件具有用于收纳蓄电池的电池仓室;传热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用于将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通过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的传热组件,可在装置内部形成热传导结构,使光伏组件散发的热量能够被传递至电池仓室,保证电池仓室内的温度不会偏低、过低或者维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在装置应用于低温环境中时,可确保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处于展开应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省略聚光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蓄电组件与传热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聚光组件的拆装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一)。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二)。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三)。
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四)。
图中:
10、光伏组件;11、第一光伏板;12、第二光伏板;12-1、第二卡位结构;13、定位锁件;13-1、第一卡位结构;
20、蓄电组件;21、承载主体;22、控制模组;23、第二腔室;24、电池仓室;25、插接口结构;26、电池盖;27、电极片;
30、传热组件;31、支撑件;32、传热件;33、储热腔室;34、分隔件;
40、聚光组件;41、插接臂结构;A、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目前,太阳能装置所使用的蓄电池大多为锂离子电池,当蓄电池的应用环境或工作环境的温度偏低或过低时,受蓄电池中的反应液浓度减低、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导致蓄电池的持续放电时间缩短,甚至根本无电能输出;另一方面,太阳能装置中的太阳能板即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也无法对蓄电池充电;以此使得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急剧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装置,通过在装置内部建立传热结构,可将太阳能板散发的部分热量(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板所吸收的部分热量、太阳能板工作时自身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内,使电池仓室内的温度不会偏低、过低或者保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既能够保证安装于电池仓室内的蓄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和使用,又能够使太阳能装置应用在低温环境下,如无人值守的野外偏远地区、北方低温地区等。
请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10、蓄电组件20、传热组件30和聚光组件40;下面分别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光伏组件10主要用于进行光电转换,以通过接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具有相对设置的感光面和背光面,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用于接收太阳光,以使太阳光能够被光伏组件10所吸收,从而最终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8,光伏组件10包括分别与蓄电组件20电连接的第一光伏板11和第二光伏板12;其中,第一光伏板11与蓄电组件20和传热组件30组合装配为一体,以作为光伏组件10中的固定式光伏板;第二光伏板12通过转轴、铰链或其他合适的结构以可转动的方式布置于第一光伏板11的边侧,以作光伏组件10中的活动式光伏板。通过旋转第二光伏板12,可使第二光伏板12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11呈层叠的位置,如沿上下方向呈层叠分布,以实现对光伏组件10的折叠收纳;或者可使第二光伏板12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11呈展开状态的位置,以通过对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面积的扩展来实现光伏组件10的展开应用;并且第二光伏板12的展开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应用现场的光照条件、两种光伏板之间的转动连接构造等)进行预设或者调节,如该展开位置能够使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与第二光伏板12的感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该展开位置能够使两者的感光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第二光伏板12,仅通过第一光伏板11进行光电转换并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
请参阅图1至图9,蓄电组件20主要用于管控光伏组件10所转换的电能;如,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A,以实现对蓄电池A的充电;又如,控制蓄电池A放电,以向用电负载提供电能;蓄电组件20布置于光伏组件10的背光面侧,并与光伏组件10组合装配为一体。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蓄电组件20包括承载主体21和控制模组22。
该承载主体21布置于光伏组件10(具体如前述的第一光伏板11)的背光面侧,其大致为一中空的壳体或盒体构造,承载主体21的内部空间通过分隔后形成有多个腔室空间,多个腔室空间中包括两个第一腔室和一个第二腔室23;其中,第一腔室被构造并配置成电池仓室24,利用电池仓室24可用于容纳蓄电池A,并在蓄电池A与控制模组22之间建立电连接关系,以在控制模组22的调控管理下,使蓄电池A既能够存储光伏组件10所转换的电能,又能够对用电负载进行放电;第二腔室23则用于为控制模组22提供结构布置空间。同时,在承载主体21面向光伏组件10的一侧设有承载端口,多个腔室空间与承载端口连通设置;第一光伏板11罩盖承载端口设置,如第一光伏板11与承载主体21组合装配后实现对承载端口的罩盖,从而封闭承载主体21的内部空间。
该控制模组22主要布置于第二腔室23内,用于在蓄电池A、光伏组件10以及用电负载之间建立电连接关系,以实现对蓄电池A的充放电控制;通常,该控制模组22可由电路板、开关、电能输入/输出接口、电极片等组合搭建而成;其中,电路板上集成有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保护电路等,电能输入/输出接口可嵌设于承载主体21与第二腔室23相对应的部位,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如USB接口、DC接口等;利用电路板对电能进行转换调控,以存储于蓄电池A或者控制蓄电池A放电,电能输入/输出接口则可用于连接用电负载,如手机、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如户外相机、照明灯具等户外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23的数量、排布方式等可根据蓄电组件20、乃至装置整体的结构架构进行选择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传热组件30布置于光伏组件10与蓄电组件10之间,主要用于将光伏组件10所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24内,以使电池仓室24内的温度或者蓄电池A工作的环境温度不至于偏低、过低,保持电池仓室24内的温度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使得蓄电池A能够在太阳能装置整体的应用环境内的温度偏低时,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并保证充放电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组件10所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10因接收太阳光所传递的热量、光伏组件10工作时其自身所产生的热量。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传热组件30包括支撑件31和传热件32;其中,支撑件31设置于蓄电组件20与光伏组件10的背光面之间,其轮廓形状大致与承载主体21的承载端口的形状相匹配,利用支撑件31对承载端口进行封盖,既便于将支撑件31、第一光伏板11和承载主体2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装配为一体,又可实现光伏组件10、传热组件30和蓄电组件20之间呈上下层叠分布的结构特点;当然,亦可理解为承载件31是蓄电组件20(具体为承载主体21)的一部分,其可作为传热件32以及第一光伏板11装配于蓄电组件20上的承载部件。在支撑件31位于电池仓室24的轮廓覆盖范围之内的部位贯通地设置有开口结构,利用该开口结构可将传热件32固定装配在支撑件31上,以使传热件32相当于是电池仓室24的仓壁的一部分;而传热件32则可采用如铝、铜、复合材料等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的导热材料制成,其可以采用与第一光伏板11接触的方式进行布置,如通过增加传热件32的厚度或者在传热件32面向第一光伏板11的一侧设置接触结构,使传热件32能够直接接触第一光伏板11的背光面,从而以热传导的方式来吸收并传导第一光伏板11所散发的热量;也可采用与第一光伏板11分离的方式进行布置,从而以热辐射的方式或者借助两者之间的传热介质(如空气等)来吸收并传导第一光伏板11的热量;由于传热件32直接面向电池仓室24(或者属于电池仓室24的一部分),使得热量可以被最大限度地传递至电池仓室24内,确保电池仓室24内的温度。
请参阅图1和图5,聚光组件40主要用于将太阳光汇聚在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以利用聚光件40将更大空间范围内的阳光汇聚在光伏组件10处进行光电转换,提升装置整体对阳光的利用率。聚光组件40具有用于对光路进行调节的聚光面,如利用反光镜面来构造聚光面;在聚光组件40应用时,使其聚光面面向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设置,从而能够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以实现对太阳光的汇聚。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聚光组件40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20上并位于第一光伏板11的边侧,如通过在承载主体21位于第一光伏板11的边侧部位设置插接口结构25,在聚光组件40上设置插接臂结构41,利用插接口结构25与插接臂结构41之间的对位插接关系,既可以实现聚光组件40的拆装,又可以保证聚光组件40的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预设角度(如40°)。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实现聚光组件40的可拆卸装配,如磁吸结构或者其他形式的卡接结构等。
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聚光组件40,或者在第二光伏板12存在的情况下,也可同时或单独将聚光组件40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光伏板12的边侧,以能够其能够将太阳光反射汇聚在第二光伏板12的感光面。其他实施例中,聚光组件40也可通过转轴、铰链或其他合适的方式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光伏板11和/或第二光伏板12的边侧,如此,在装置应用时,可将聚光组件40与光伏组件10相对展开,如通过控制聚光组件40绕其转动中心线进行转动,可实现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光伏板的感光面与聚光组件40的聚光面之间的夹角,以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将太阳光汇聚在光伏组件10;而在装置携带运输或者限制存放时,则可将聚光组件40与光伏组件10进行相对折叠,以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
其一,通过设置的传热组件30向电池仓室24传递热量,可保持电池仓室24内的温度,使得蓄电池A的工作或使用的环境温度不会偏低、过低、甚至可以维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在太阳能装置应用低温环境中时,蓄电池A可以正常工作使用;同时,将蓄电组件20(尤其是电池仓室24)布置在光伏组件10的背光面,利用光伏组件10可对电池仓室24起到遮挡或遮光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外部环境温度对电池仓室24的内部温度的影响,当太阳能装置在太阳光照射下具有较高温度或者装置的应用环境温度偏高时,防止蓄电池A高温受损。
其二,利用第一光伏板11和第二光伏板12构建形成的光伏组件10具有折叠功能,在太阳能装置应用时,可展开第一光伏板11和第二光伏板12,从而增加光伏组件10的感光面的面积,使光伏组件10能够充分接收太阳光并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更大的电能;当将第一光伏板11与第二光伏板12进行折叠时,则可减少太阳装置整体的体积和占用空间,以便于对装置进行携带运输以及存放。
其三,利用设置的聚光组件40可解决光伏组件10聚光效率低下的问题,能够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将太阳光汇聚到光伏组件10,从而提高装置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其四,基于装置整体的结构构造以及使用方式,可将其作为户外电源使用,能够在森林、动植物保护区、环境监测区等可能出现低温状况的环境中稳定工作,从而对如野外相机、探测装置、照明装置、移动设备等负载进行稳定的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对蓄电池A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理解太阳能装置的功能原理,并不表示蓄电池A一定是太阳能装置的组成部分。即,在一些实施例中,蓄电池A可以是太阳能装置的组成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蓄电池A不是太阳能装置的组成部分,而是太阳能装置的备品备件或耗材。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传热件32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布置于光伏组件10的背光面侧,具体地,支撑件31应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为便于描述,将支撑件31面向第一光伏板11的背光面一侧的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第一光伏板11的背光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第一光伏板11的边缘借助支撑件31的边缘固定装设于蓄电组件20(具体如承载主体21的承载端口的边缘)上,从而在支撑件31与第一光伏板11之间可形成具有一定容积且相对封闭的腔室构造,可将该腔室构造定义为储热腔室33,利用储热腔室33可存储传热介质,如空气等,从而使得第一光伏板11所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能够被传热介质所吸收并存储在储热腔室33内。
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一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定义为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面向蓄电组件20设置,而开口结构则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传热件32尚未装设于支撑件31的状态下,电池仓室24的内部空间可经由开口结构连通储热腔室33;而传热件32则可布置于储热腔室33内并封盖开口结构,或者布置于电池仓室24内并封盖开口结构,从而使得传热件32能够将储热腔室33内所存储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24内,以维持电池仓室24内的温度。同时,在第二表面位于电池仓室24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分隔件34,多个分隔件34可以以网格状的形态存在,并且分隔件34远离第二表面的一端应当与蓄电池A的表面特征相匹配。
基于此,一方面,可利用分隔件34抵靠接触蓄电池A的外表面,从而配合电池仓室24的结构构造将蓄电池A稳固地装配在电池仓室24内;另一方面,可在相邻的分隔件34、蓄电池A、支撑件31以及电池仓室24的仓壁之间形成导流间隙,利用导流间隙在电池仓室24内或者太阳能装置的内部构建出对流结构,可便于将热量定向或定路径地传递时蓄电池A,以使装配于电池仓室24内的蓄电池A能够均匀受热,从而确保装置整体在应用于低温环境下时,蓄电池A能够正常工作使用。
另一个实施例中,储热腔室33和分隔件34也可根据需求择一选择设置。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蓄电组件20还包括电池盖26,在承载主体21设有电池装配口(图中未标注),如在于承载端口相邻或相对的侧面开设电池装配口,该电池装配口与电池仓室24连通设置,以便于将蓄电池A经由电池装配口装设于电池仓室24或者从电池仓室24内取出,电池盖26通过转轴、铰链等以可相对于承载主体21旋转的方式装设于承载主体21上,同时在电池盖26上设置有电极片27,当通过旋转电池盖26将电池装配口封盖,以实现将蓄电池A封装于电池仓室24内的同时,利用电极片27可抵靠连接蓄电池A的电极端(如正极或负极),从而利用电极片27与预先设置于承载主体21内的关联部件(如连接线路、另一电极片等)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将蓄电池A融入控制模组22的控制回路中,实现将控制模组22与蓄电池A的电连接。
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盖26也可采用卡接、磁吸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装设于承载主体21上,以在需要拆装蓄电池A时,预先对电池盖26进行拆装。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伏板11大致采用矩形构造,其具有两两相对设置的四个边侧,为便于表述,将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侧定义为第一边侧,将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侧定义为第二边侧;其中,若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与背光面是沿装置整体的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的,那么第一方向可理解为是装置整体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可理解为是装置整体的左右方向。
相适应地,第二光伏板12共计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一光伏板11的第二边侧;具体实施时,其中一个第二光伏板12可通过单自由度转轴(即:仅具有一根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转轴)装配于蓄电组件20(具体如承载主体21)上,而另一个第二光伏板12则可通过双自由度转轴(即:具有两根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转轴)装设于蓄电组件20(具体如承载主体21)上。一方面,使得两个第二光伏板12与第一光伏板11能够以三折的方式进行折叠收纳,即:请参阅图6和图7,可将具有单自由度的第二光伏板12朝第一光伏板11进行翻转,以使其感光面沿上下方向层叠在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而后,请参阅图8和图9,再通过翻转另一个具有双自由度的第二光伏板12,利用两个第二光伏板12的转轴差异,使其感光面沿上下方向层叠在前一第二光伏板11的背光面,从而完成对整个光伏组件10的折叠收纳。另一方面,根据装置应用现场的光照条件等,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整第一光伏板11与各第二光伏板12之间的夹角,以使光伏组件10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空间范围内的太阳光,而调整方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通过人工操作方式预先调整并设定两种光伏板之间的夹角;又如,可将转轴耦合至如电机等动力部件的输出端,在配套感应元件(如感光元件)的配合下,根据太阳光的方向自动且适应性地调整两种光伏板之间的夹角。
相适应地,聚光组件40共计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一光伏板11的第一边侧;具体实施时,在将第一光伏板11与第二光伏板12相对展开后,可将聚光组件40以插置的方式固定在蓄电组件20(具体如承载主体21)上,从而使得聚光组件40的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之间保持一定的夹角,以利用聚光组件40将太阳光反射汇聚在第一光伏板11上,通过增强第一光伏板11的光电转换效果来获取更大的电能。当然,聚光组件40也可借鉴第二光伏板12,采用转动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20;其一,可与第一光伏板11和第二光伏板12进行折叠收纳或展开使用;其二,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聚光组件40的聚光面与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伏板12也可为多个,如四个,多个第二光伏板12分别以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20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光伏板11的四个边侧,通过对各个第二光伏板12的转动结构的选择设置,可在携带运输或存放太阳能装置时,将第二光伏板12依次翻转并顺序层叠在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侧,以实现对光伏组件10的折叠收纳;此时,可在各第二光伏板12的边侧(如远离第一光伏板11的边侧)装设聚光组件40,利用聚光组件40对太阳光进行汇聚。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光伏组件10还包括定位锁件13,主要用于将第二光伏板12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11呈展开状态的位置;该定位锁件13大致为一条形片状结构,其一转动连接于蓄电组件20(具体如承载主体21)位于第一光伏板11边角的部位,另一端则设置有第一卡位结构13-1,相适应地,在第二光伏板12的边侧设置有与第一卡位结构13-1对位配合的第二卡位结构12-1;当将第二光伏板12的感光面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位置时,即可利用第一卡位结构13-1与第二卡位结构12-1之间的对位配合关系,将第二光伏板12的位置进行锁定,以使光伏组件10稳定地保持在展开状态。当然,第一卡位结构13-1或者第二卡位结构12-1可以为多个,以在定位锁件13使用时,能够将第二光伏板12锁定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某一特定位置,使第二光伏板12的感光面与第一光伏板11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锁件13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于第一光伏板11与第二光伏板12的边侧的卡套结构,当两者相对展开后,将定位锁件13卡装在相邻两个光伏板之间的部位,从而使光伏组件保持在展开状态;凡此种种,在此不作赘述。
其他实施例中,可借鉴前述结构形式,定位锁件13也可用于将第二光伏板12锁定在于第一光伏板11呈层叠状态的位置,以防止太阳能装置在携带收纳时,光伏组件10被意外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图6至图8中,虚线箭头代表对应部件的运动方向。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组件,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所述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的感光面能够接收太阳光;
蓄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所述蓄电组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用于收纳蓄电池;以及
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蓄电组件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所述支撑件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贯通支撑件设置并与电池仓室连通;以及
传热件,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传热件封盖开口结构设置,以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面向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面向蓄电组件设置,所述开口结构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
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储热腔室,所述储热腔室用于存储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所述传热件能够将储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和/或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抵靠接触蓄电池的外表面,以能够在相邻的所述分隔件、支撑件和蓄电池之间形成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用于热量传递至蓄电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组件包括:
承载主体,具有承载端口和间隔排布的多个腔室空间,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与承载端口连通,且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被构造成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封盖承载端口设置,所述光伏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或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传热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以及
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对蓄电池充电,和用于控制蓄电池放电,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光伏组件,且所述控制模组装设于第二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和电池盖,所述承载主体还具有电池装配口,所述电池装配口与电池仓室连通设置,以使所述蓄电池能够经由电池装配口装设于电池仓室,所述电池盖以可拆卸或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承载主体,所述电池盖用于封盖电池装配口,以能够将所述蓄电池封装于电池仓室,并使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控制模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第一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光伏板与蓄电组件和/或传热组件固定,所述传热组件位于蓄电组件与第一光伏板的背光面之间,以能够将所述第一光伏板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以及
第二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的边侧或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所述第二光伏板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所述第二光伏板还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光组件,所述聚光组件布置在第一光伏板的边侧和/或第二光伏板的边侧,所述聚光组件具有面向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设置的聚光面,所述聚光面能够将太阳光汇聚在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预设角度;或
所述聚光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组件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从而实现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具有两个第一边侧和两个第二边侧,两个所述第一边侧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个所述第二边侧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一边侧均布置有一聚光组件,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二边侧均布置有一第二光伏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定位锁件,所述定位锁件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中的任意一者,所述定位锁件用于将第二光伏板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和/或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
CN202122105047.2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太阳能装置 Active CN215581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5047.2U CN2155810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太阳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5047.2U CN2155810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太阳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1059U true CN21558105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5047.2U Active CN2155810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太阳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1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6424B2 (en) Solar powered rechargeable device for us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A2958452C (en) Modula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666086B2 (en) Solar powered rechargeable device for us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20133321A1 (en) Solar powered rechargeable device for us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50061568A1 (en) Portable Solar-Powered Generator
KR100996242B1 (ko) 태양광 교류발전장치
US20150048778A1 (en) Modular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and generator
CA2475100A1 (en) Solar power devic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handheld devices
WO2014058091A1 (ko) 랙 타입 구조를 가지는 태양광 충전장치
EP3151357A1 (en) Solar powerpack
WO2024146406A1 (zh) 一种电池
CN215581059U (zh) 一种太阳能装置
US20170012578A1 (en) Solar panel heat removal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13948785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储能电池充电与热管理的***装置及其应用
Raffaelle et al. Integrated solar power systems [space power applications]
EP302405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JP6840366B1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装置
US11863010B2 (en) Power continuity apparatus
CN20718412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手机后盖
TWI420781B (zh) 一種可攜式太陽能充電裝置
CN108988741A (zh) 一种便携太阳能光伏电源
WO2019109162A1 (en) Modula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1656077U (zh) 一种折叠流畅的太阳能组件
RU191693U1 (ru) Мобильн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сбора и накопления солнечной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CN217507541U (zh) 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并联使用的储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