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973U -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4973U
CN215284973U CN202120398448.9U CN202120398448U CN215284973U CN 215284973 U CN215284973 U CN 215284973U CN 202120398448 U CN202120398448 U CN 202120398448U CN 215284973 U CN215284973 U CN 215284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e
plate
mounting bracket
connecting rod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984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岩
牛建辉
喻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984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4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4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4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为底端呈弧形的U形结构,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副车架的前横梁与纵梁上,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可以提高前束连杆安装与副车架的整体强度,在提高汽车声品质的前提下,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副车架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轮载荷通过副车架至车身上。由于副车架承受着汽车转向、汽车制动或垂直冲击所带来的极限载荷,所以对副车架的强度以及抗压要求较高。
目前,副车架包括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由于前束连杆安装支架承受着来自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所以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容易因外界冲击而出现破裂或损坏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副车架的整体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旨在提高副车架的整体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为底端呈弧形的U形结构,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副车架的前横梁与纵梁上,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长度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后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的连接板;
所述前板固定在所述前横梁上;
所述后板固定在所述纵梁上;
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连接板呈弧形,以使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呈弧形的U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板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纵梁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
所述前横梁与所述纵梁的端部之间通过上控制臂安装支架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副车架还包括连接在两根纵梁之间的后横梁;
所述后横梁的一侧连接有上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朝靠近所述后横梁的垂直方向翻折。
可选地,所述后横梁的另一侧连接有下加强板,所述下加强板的翻折方向与所述上加强板的翻折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后横梁包括分别与两根纵梁连接的连接梁;
位于所述连接梁一侧的上加强板与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位于所述连接梁另一侧的下加强板与所述连接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地,所述后横梁还包括连接至两根所述连接梁之间的加强梁。
可选地,所述后横梁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副车架。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副车架的前横梁与纵梁之间连接有前束连杆安装支架,一方面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可以对前横梁与纵梁进行连接,使得前横梁与纵梁形成一体,共同抵抗来自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提高了前横梁与纵梁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前束连杆安装支架上呈弧形的U形结构的设置,可以形成拱形支撑,对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进行分散,以提高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抗压强度与支撑力,使得整个副车架的抗压强度以及刚度有所提高,保证了行车安全,也减少了来自车轮的振动激励的传递,提高了车内的声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副车架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副车架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展示前束连杆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副车架;2、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1、前板;22、后板;23、连接板;3、前横梁;4、纵梁;5、上控制臂安装支架;6、后横梁;61、连接梁;62、加强梁;621、减重孔;7、上加强板;8、下加强板;9、衬套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2与图3所示,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为底端呈弧形的U形结构,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副车架1的前横梁3与纵梁4上,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前横梁3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副车架1作为整个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汽车转向、汽车制动以及冲击等等极限载荷,如果副车架1的强度不足,在受到这些极限载荷时,容易发生断裂,严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因此,本申请在副车架1的前横梁3与纵梁4之间连接有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一方面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可以对前横梁3与纵梁4进行二次连接,加强了前横梁3与纵梁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前横梁3与纵梁4的强度,并利用前横梁3与纵梁4共同抵抗来自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上呈弧形的U形结构的设置,可以对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进行分散,例如对图1中纵向上的冲击力进行分散,以提高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抗压强度,使得整个副车架1的抗压强度以及刚度均有所提高,保证了行车安全,也减少了来自汽车车轮的振动激励的传递,提高了车内的声品质。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3所示,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21、后板22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之间的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后板22为一体结构。所述前板21固定在所述前横梁3上;所述后板22固定在所述纵梁4上;所述连接板23固定在所述前横梁3上,所述连接板23呈弧形,以使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呈弧形的U形结构。
其中,由于后板22与连接板2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以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是通过前板21与后板22这两块冲压钣金相互焊接而成,相较于传统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通过若干冲压钣金相互焊接而言,仅通过两块冲压钣金相互焊接的方式更加简洁,也减轻了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重量,且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通过弧形的U形结构的设置,也保证了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强度以及抗压能力。
另外,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包括组装过程以及安装至副车架1上的安装过程:
组装过程包括:首先未组装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之前,连接板23与后板22之间一体成型,连接板23与后板22均为一块平板,以此可以便于连接板23与后板22的存放;在组装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时,可以将连接板23远离后板22的一端通过折弯机等设备进行折弯,以形成弧形结构;最后将折弯后的连接板23焊接至前板21上,形成呈弧形的U形结构。
安装过程如下:可以先将前板21焊接至前横梁3的下方,再将连接板23远离后板22的一端焊接至前横梁3上;最后将后板22焊接至纵梁4上,从而将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安装至副车架1的下方。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副车架,副车架1包括前横梁3、纵梁4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3与所述纵梁4的端部之间不仅通过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副车架1包括前横梁3、纵梁4、后横梁6、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以及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其中,纵梁4的数量为两根,纵梁4呈弧形;前横梁3与后横梁6平行,且前横梁3与后横梁6均位于两根纵梁4之间;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分别连接至前横梁3的两端与纵梁4之间,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用于对上控制臂进行安装;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分别与两个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相对,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与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分别位于副车架1的上方与下方;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用于对前束连杆进行安装。
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副车架,可以利用呈U形结构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来提高前横梁3与纵梁4的强度,使得副车架1的整体强度有所提高。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后横梁6的强度,本申请基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来对后横梁6进行了相应地改进。
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在所述后横梁6靠近前横梁3的一侧连接有上加强板7,所述上加强板7朝靠近所述后横梁6的垂直方向朝上翻折,上加强板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4的中部焊接。所述后横梁6远离前横梁3的另一侧连接有下加强板8,所述下加强板8的翻折方向与所述上加强板7的翻折方向相反,即,下加强板8朝远离后横梁6的垂直方向朝下翻折,下加强板8的两端也分别与两个纵梁4的中部焊接。
通过上加强板7与下加强板8的设置,可以对后横梁6的两侧进行加强,提升后横梁6的强度,进而使得整个副车架1的强度有所提升。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上加强板7与下加强板8的加强作用。所述后横梁6包括分别与两根纵梁4连接的连接梁61;位于所述连接梁61一侧的上加强板7与所述连接梁6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位于所述连接梁61另一侧的下加强板8与所述连接梁6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通过上加强板7与连接梁6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设置,可以使得上加强板7与连接梁61之间尽可能地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下加强板8与连接梁6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设置,也可以使得下加强板8与连接梁61之间尽可能地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上加强板7、下加强板8与连接梁61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增大后横梁6与纵梁4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后横梁6与纵梁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整个副车架1的连接强度。
其中,上加强板7与连接梁61之间的夹角,以及下加强板8与连接梁61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副车架1的受力以及载重情况进行夹角的调整,以匹配不同车型的副车架1结构,提高了副车架1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后横梁6还包括连接至两根所述连接梁61之间的加强梁62。
通过加强梁62的设置,可以对两根连接梁61进行相互连接,提高了连接梁61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整个后横梁6的连接强度提高。
其中,为了将下控制臂连接到后横梁6上,位于加强梁62上的下加强板8与加强梁6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从而使得下控制臂的安装面与加强梁62之间保持平行状态,以便于下控制臂安装在加强梁62上。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为了满足后横梁6的轻量化需求,可以在后横梁6上开设若干减重孔621,以此减少材料的使用,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满足了后横梁6的轻量化需求。
另外,参照图2所示,在前横梁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衬套套管9,在两根纵梁4分别远离前横梁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衬套套管9。
在将若干零件安装在副车架1上时,可以将衬套压入衬套套管9内,再将衬套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上,上控制臂通过螺栓安装到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上个,将前束连杆通过螺栓安装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上,将下控制臂通过螺栓安装到后横梁6上,最终实现各个零件与副车架1之间的安装。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副车架。
本申请所提供的汽车,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降噪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为底端呈弧形的U形结构,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副车架(1)的前横梁(3)与纵梁(4)上,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前横梁(3)的长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21)、后板(22)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之间的连接板(23);
所述前板(21)固定在所述前横梁(3)上;
所述后板(22)固定在所述纵梁(4)上;
所述连接板(23)固定在所述前横梁(3)上,所述连接板(23)呈弧形,以使所述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呈弧形的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后板(22)为一体结构。
4.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包括前横梁(3)、纵梁(4)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前束连杆安装支架(2);
所述前横梁(3)与所述纵梁(4)的端部之间通过上控制臂安装支架(5)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4)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副车架(1)还包括连接在两根纵梁(4)之间的后横梁(6);
所述后横梁(6)的一侧连接有上加强板(7),所述上加强板(7)朝靠近所述后横梁(6)的垂直方向翻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6)的另一侧连接有下加强板(8),所述下加强板(8)的翻折方向与所述上加强板(7)的翻折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6)包括分别与两根纵梁(4)连接的连接梁(61);
位于所述连接梁(61)一侧的上加强板(7)与所述连接梁(6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位于所述连接梁(61)另一侧的下加强板(8)与所述连接梁(6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6)还包括连接至两根所述连接梁(61)之间的加强梁(62)。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6)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62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CN202120398448.9U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Active CN215284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98448.9U CN215284973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98448.9U CN215284973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4973U true CN215284973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98448.9U Active CN215284973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4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727B (zh) 副车架和车辆
JP2006513082A (ja) 多用途自動車用前方フレーム部品
CN110466609A (zh) 一种车架总成及非承载式汽车
JP38095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を利用した前輪懸架装置
JP4808740B2 (ja) 自動車のリアサブフレーム
CN215284973U (zh) 一种前束连杆安装支架、副车架与汽车
CN210526646U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0149420U (zh) 一种轻量化后扭梁
KR101220372B1 (ko)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서브 프레임
CN107600190A (zh)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N208867810U (zh) 一种轻量化扭力梁结构
CN201646866U (zh) 一种连接汽车纵梁与前轮罩边梁的连接组件
CN209814099U (zh) 一种前副车架
EP3293079B1 (en) Auxiliary cross-member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elements of a motor-vehicle front suspension
CN207089424U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20430283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2373495U (zh) 副车架的车身支撑工装和车辆
CN209159807U (zh) 一种全框式前副车架
CN212980445U (zh)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车架
CN216185478U (zh) 一种车辆
CN218558959U (zh) 一种框型前副车架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19215149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
CN211731555U (zh) 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