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815U - 一种空气净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815U
CN215175815U CN202121462106.5U CN202121462106U CN215175815U CN 215175815 U CN215175815 U CN 215175815U CN 202121462106 U CN202121462106 U CN 202121462106U CN 215175815 U CN215175815 U CN 215175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dsorption filter
air
air purific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21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桂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21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其包括:净化机壳,净化机壳内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吸附滤盒,吸附滤盒内设有热再生吸附材料,吸附滤盒可转动地安装于净化机壳内,吸附滤盒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第一腔室,吸附滤盒的其中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建筑物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腔室,有害气体经过吸附滤盒的吸附后,净化后的气体经过第一排风口进入建筑物室内;第二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第二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开启后,有害气体从吸附滤盒内释放并排送至室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空气净化设备能耗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建筑的密闭性提升,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室内空气污染除了装修建材和涂料之外很大一部分属于室内二氧化碳污染,室内 CO2主要来源是人自身排出的二氧化碳。每人每天夜间大约排出200~3200L二氧化碳,闭门窗后10h,室内的二氧化碳是室外的3~7倍,若是多人房间则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室内CO2浓度很低(小于0.07%),人体感觉良好。当人群聚居、燃料燃烧等因素使室内CO2浓度增加至0.15%时,则人体的不舒适感明显。因此,有效控制室内CO2浓度是当前建筑空气净化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市场对于室内CO2的去除方式一般采用新风置换的物理方式。新风置换的方式具有如下技术问题:1.暖通风设备和管道占用机房面积大,导致业主在非人居环境上投入大;2.采用新风置换CO2有害气体,导致供暖设备能耗大; 3.对室外新风的长期净化导致过滤器和设备本身寿命缩短。为此,提供一种不需要空气置换即可以降低室内CO2浓度的空气净化设备,以使新风量降低进而使空气净化设备能耗及成本均能够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空气净化设备能耗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其包括:净化机壳,所述净化机壳内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吸附滤盒,所述吸附滤盒内设有热再生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滤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内,所述吸附滤盒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吸附滤盒的其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建筑物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有害气体经过所述吸附滤盒的吸附后,净化后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排风口进入建筑物室内;所述第二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开启后,有害气体从所述吸附滤盒内释放并排送至室外。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上的分隔壁隔开;所述吸附滤盒为圆盘式盒体,所述吸附滤盒通过旋转轴连接于所述分隔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吸附滤盒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滤盒的旋转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在接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区域设置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吸附滤盒转动180°。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排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靠近所述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排风机靠近所述第二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开关阀,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时,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加热装置关闭后,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排风机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滤盒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两侧开口处的隔离网,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位于两个所述隔离网之间的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框体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若干所述网格孔道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通风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滤盒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所述网格孔道壁上设有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孔道的横截面为六边形,若干六边形的所述网格孔道形成蜂窝状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在进行空气净化时,建筑物室内的回风进入第一腔室内,吸附滤盒吸附回风内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经过净化后的气体再进入至建筑物室内,以此形成循环净化。上述吸附净化的方式相比引入新风实现空气净化的能耗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所述吸附滤盒内设置可热再生吸附材料,当吸附滤盒内吸附的有害气体饱和后,可以控制吸附滤盒转动,使其饱和侧的吸附面转动至所述净化机壳的第二腔室内,通过加热第二腔室使有害气体逐渐从所述吸附滤盒内释放并从所述净化机壳排放至建筑物室外,实现了该吸附滤盒的再生,延长了该吸附滤盒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吸附滤盒再生后转动至第一腔室内,建筑物室内的空气不间断地进行净化循环,保证了建筑物室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中吸附滤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净化机壳10,所述净化机壳10内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腔室10a和第二腔室10b;吸附滤盒30,所述吸附滤盒30内设有热再生吸附材料,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包括分子筛、活性炭、碳纳米管、合成沸石、多孔氧化铝、金属有机骨架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热再生吸附材料可以吸附CO2等有害气体,并且在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其能够将吸附在其上的有害气体释放出来,使吸附材料实现了再生。所述吸附滤盒3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10内,所述吸附滤盒30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a,所述吸附滤盒30的其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b;所述第一腔室10a与建筑物室内的进风口与排风口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10a包括第一进风口10a1和第一排风口10a2,所述第一进风口10a1与所述建筑物室内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口10a2与所述建筑物室内进风口连通,建筑物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0a1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0a内,经过所述吸附滤盒30的吸附后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排风口10a2进入建筑物室内;所述第二腔室10b与室外空气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二腔室10b包括第二进风口10b1与第二排风口10b2,所述第二腔室10b内设有加热装置20,所述加热装置20开启后,有害气体从所述吸附滤盒30内释放并通过第二排风口10b2排送至室外。
上述空气净化***在进行空气净化时,建筑物室内的回风进入第一腔室 10a内,吸附滤盒30吸附回风内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经过净化后的气体再进入至建筑物室内,以此形成循环净化。上述吸附净化的方式相比引入新风实现空气净化的能耗大大降低。同时,当吸附滤盒30内吸附的有害气体饱和后,可以控制吸附滤盒30转动,使其饱和侧的吸附面转动至所述净化机壳 10的第二腔室10b内,通过加热第二腔室10b使有害气体逐渐从所述吸附滤盒 30内释放并从所述净化机壳10排放至建筑物室外,实现了该吸附滤盒30的再生,延长了该吸附滤盒30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吸附滤盒30再生后转动至第一腔室10a内,建筑物室内的空气不间断地进行净化循环,保证了建筑物室内的空气质量。
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10a与第二腔室10b通过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10上的分隔壁11隔开;所述吸附滤盒30为圆盘式盒体,所述吸附滤盒30通过旋转轴连接于所述分隔壁11上,以使所述吸附滤盒30的半个圆盘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a,半个圆盘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b。
具体地,所述吸附滤盒30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自动转动,所述第一腔室 10a在接近所述第一排风口10a2的位置处设置气体浓度传感器40,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40用于检测有害气体的气体浓度,例如,二氧化碳的浓度;当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40的检测值大于设定阈值后,此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a内的吸附滤盒30的有害气体饱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吸附滤盒30转动180°,使位于第一腔室10a的吸附滤盒30转动至第二腔室10b内进行热再生,第二腔室10b内的吸附滤盒30转动至第一腔室10a内继续进行空气净化。
更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分隔板上的驱动电机以及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滤盒30的旋转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10a内设有第一排风机50,所述第二腔室10b内设有第二排风机60。所述第一排风机50位于所述第一排风口10a2侧,所述第二排风机60位于所述第二排风口10b2侧。
为了使吸附滤盒30内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出去,所述第二腔室10b的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开关阀,所述加热装置20开启时,所述开关阀关闭,第二腔室 10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快速被加热,使吸附滤盒30的气体快速被释放出来,加热装置20加热设定时间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0关闭,两个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排风机60打开,所述第二腔室10b与室外连通,将有害气体快速排放至室外。
所述吸附滤盒30的结构不唯一,如图2、图3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滤盒30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30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301两侧开口处的隔离网302,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位于两个所述隔离网302之间的框体301 内。更具体地,所述框体301成型为圆形框体结构,所述隔离网302成型为金属网板结构。
为了该吸附滤盒30内的热再生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更好,所述框体301 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303,若干所述网格孔道303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通风腔室。通过设置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303,使热再生吸附材料均匀地布置在该吸附滤盒30内,经过吸附滤盒30不同位置处的吸附量较为均匀,避免热再生材料分布不均匀导致吸附滤盒30的吸附效率降低的问题。
更具体地,所述网格孔道303的横截面为六边形,若干六边形的所述网格孔道303形成蜂窝状通道,蜂窝状通道在保证网格孔道303强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该吸附滤盒30内的有效容积,提高了吸附滤盒30的吸附效率。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滤盒30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301,所述框体 301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303,所述网格孔道303壁上设有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涂层。更具体地,所述框体301及所述网格孔道303通过金属材料或塑料一体成型,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层通过喷涂等方式制备于所述网格孔道303的侧壁上。这种吸附滤盒30的结构可以使气体流动时风阻较小,加快空气循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净化机壳,所述净化机壳内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吸附滤盒,所述吸附滤盒内设有热再生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滤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内,所述吸附滤盒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吸附滤盒的其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建筑物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有害气体经过所述吸附滤盒的吸附后,净化后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排风口进入建筑物室内;
所述第二腔室包括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开启后,有害气体从所述吸附滤盒内释放并排送至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安装于所述净化机壳上的分隔壁隔开;所述吸附滤盒为圆盘式盒体,所述吸附滤盒通过旋转轴连接于所述分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吸附滤盒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位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滤盒的旋转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在接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区域设置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吸附滤盒转动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排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靠近所述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排风机靠近所述第二排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开关阀,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时,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加热装置关闭后,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排风机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滤盒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两侧开口处的隔离网,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位于两个所述隔离网之间的框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若干所述网格孔道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通风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滤盒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网格孔道,所述网格孔道壁上设有所述热再生吸附材料的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孔道的横截面为六边形,若干六边形的所述网格孔道形成蜂窝状通道。
CN202121462106.5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空气净化*** Active CN215175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2106.5U CN21517581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空气净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2106.5U CN21517581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空气净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815U true CN21517581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2106.5U Active CN21517581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空气净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237A (zh) * 2021-12-15 2022-04-1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237A (zh) * 2021-12-15 2022-04-1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4255B2 (ja) 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WO2011140964A1 (zh) 管道式空气净化器
CN203785115U (zh) 新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4374034A (zh) 一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
CN110314537B (zh) 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CN204329241U (zh) 一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
KR102031759B1 (ko) 다기능 축열식 열회수형 환기청정기
CN215175815U (zh) 一种空气净化***
CN107120734A (zh) 一种适用于吊顶式空调机组的室内二氧化碳吸附***
CN2572267Y (zh) 一款高档分体柜式空调机
KR20060032614A (ko) 환기시스템
CN1122838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999660B (zh) 一种室内空气集中净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KR20110090011A (ko) 밀폐 순환형 2실 시약장
CN215175814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一种空气净化***
CN215175813U (zh) 一种空气净化***
CN207081090U (zh) 一种适用于吊顶式空调机组的室内二氧化碳吸附***
CN205627376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KR100587313B1 (ko) 공기청정장치 일체형 환기시스템
CN215175600U (zh) 空气净化***
CN207815588U (zh) 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机组
CN216259904U (zh) 一种基于循环再生方式清除二氧化碳的设备
KR100583043B1 (ko)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CN110822582A (zh) 一种室内co2空气净化的装置与方法
CN204827107U (zh) 空气净化防盗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