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7240U - 调整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整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7240U
CN215147240U CN202120547018.9U CN202120547018U CN215147240U CN 215147240 U CN215147240 U CN 215147240U CN 202120547018 U CN202120547018 U CN 202120547018U CN 215147240 U CN215147240 U CN 215147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adjusting
adjusting member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70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伟民
王冰
杨雷
马晨晨
王博
程战
张雷
孙华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cademy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CIAI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cademy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CIAI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cademy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CIAIE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cademy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CIAIE
Priority to CN2021205470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7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7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7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床减振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减振装置,调整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且第二调节构件与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构件移动;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调节构件,且第一调节构件与第一支撑构件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构件与第二调节构件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与第二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本调整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对置于其上的机床的位置的粗调或者精调,适用范围更广,进而保证机床的使用精度。

Description

调整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床减振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机床调整减振垫由底座、滑动垫块、普通调节螺杆组成,为了能够承接较大重量的机床,往往滑动垫块尺寸较大,随之而来的螺杆尺寸也较大,导致螺距也较大,螺距较大带来的问题是其无法进行微调,使得机床水平精度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不稳,影响机床的使用精度,降低机床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机床调整减振垫不具备微调的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移动;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第一连接杆部以及第二螺纹连接杆部;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壁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围设形成限位安装凹槽;
所述固定构件还包括锁紧部、安装部以及多个限位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呈环状,多个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且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部以及多个所述限位部均插设于所述限位安装凹槽内;所述锁紧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所述限位部、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背离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或者
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
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三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部以及第五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相对的两侧部相连接;
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减振垫组件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所述第三支撑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所述第三支撑部形成有过口,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过口与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斜面状,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面呈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的上方;
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相接触的面呈斜面状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的远离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组件和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一紧固螺母,且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二紧固螺母,且两个第二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螺纹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调整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对置于其上的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位置的粗调或者精调,适用范围更广,尤其对于可实现精调的功能而言,调节精度高,保证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水平精度,使大型设备例如机床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晃动,更加稳定,进而保证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使用精度,提高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调整减振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构件,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第三支撑部,14-连接部,15-第四支撑部,16-第五支撑部,19-第六支撑部, 2-第一调节构件,21-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2-第一连接杆部,23-第二螺纹连接杆部,3-第二调节构件,4-第二支撑构件,5-固定构件,51- 限位部,52-安装部,6-滑轨,7-第一紧固螺母组件,8-第二紧固螺母组件,9-第三支撑构件,17-第一减振垫组件,18-第二减振垫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1、第一调节构件2、第二调节构件3以及第二支撑构件4;
其中,第二调节构件3可拆卸地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1,且第二调节构件3与第一支撑构件1螺纹转动连接;
第一调节构件2的延伸出第一支撑构件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构件 4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构件4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构件1移动;
可见,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将第一调节构件2的转动或者第二调节构件3的转动转化为第二支撑构件4相对第一支撑构件1的直线运动;
第一调节构件2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1以及第二调节构件3,且第一调节构件2与第一支撑构件1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构件2与第二调节构件3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构件2的螺牙尺寸与第二调节构件3 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
本调整减振装置执行粗调功能时,将第二调节构件3从第一支撑构件1上拆卸下来,相对第一支撑构件1转动第一调节构件2,进而随着第一调节构件2的转动,第二支撑构件4相对第一支撑构件1 移动,进而带动置于第二支撑构件4上的大型设备例如机床同步移动 (以下将以机床为例加以说明),并且移动的距离为第一调节构件2 的一个螺距,从而实现粗调的功能。
本调整减振装置执行微调功能时,将第二调节构件3安装回第一支撑构件1上,而后再旋转第一调节构件2,第一调节构件2带动第二调节构件3同步旋转,进而实现第二支撑构件4相对第一支撑构件 1移动,也即实现对大型设备的微小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为第一调节构件2与第二调节构件3之间的螺距之差,从而实现了微调的功能。
为了便于清楚理解上述的调节过程,现具体以以下参数作为一种举例加以理解,本调整减振装置可具有粗调和微调的功能,当使用粗调功能时,旋转第一调节构件2一周,第二支撑构件4在图1中向左或者向右移动3mm,向上或者向下移动0.3mm;当使用微调功能时,旋转第一调节构件2一周,第二支撑构件4在图1中向左或者向右移动0.25mm,向上或者向下移动0.025mm。当然,上述只是便于理解所列举的参数,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可见,本调整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对置于其上的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位置的粗调或者精调,适用范围更广,尤其对于可实现精调的功能而言,调节精度高,是常规调整垫的10倍以上,从而保证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水平精度,使大型设备例如机床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晃动,更加稳定,进而保证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使用精度,提高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的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第一调节构件2形成有具有自锁死功能的右旋T 型螺纹,螺距为3mm;第二调节构件3同样形成有具有自锁死功能的右旋T型螺纹,其螺距为3.25mm。基于上述结构,当有大型设备例如机床压设于第二支撑构件4上时,第一调节构件2以及第二调节构件3均不会发生旋转,导致第二支撑构件4以及置于其上的大型设备例如机床移位,从而更加安全、可靠。可见,本调整减振装置具有高稳定性的特点,可进行自锁,有较高的精度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支撑构件1 包括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第三支撑部13以及连接部14;
其中,第一支撑部11与连接部14的一侧相连接,第二支撑部 12与连接部14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
第三支撑部13与连接部14的连接有第二支撑部12的一侧相连接,第二支撑构件4与第三支撑部13滑动连接;
第二调节构件3穿设于第二支撑部12,且与第二支撑部12螺纹转动连接;
第一调节构件2依次穿设于第一支撑部11以及第二调节构件3,且第一调节构件2与第一支撑部11螺纹转动连接,尤其当执行粗调功能时,第一调节构件2相对第一支撑部11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支撑构件4沿着第一支撑构件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粗调。
综合以上描述可知,第一支撑部11起到支撑第一调节构件2,尤其当粗调时,第一调节构件2失去了第二调节构件3的支撑,因而就需要第一支撑部11对其进行支撑;第二支撑部12起到支撑第二调节构件3的作用。
其中,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第三支撑部13 以及连接部14为一体式结构,但不仅限于此。
其中,优选地,第二支撑部12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一侧部与第一支撑部11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第二支撑部12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一侧沿着竖直方向设置;连接部14以及第三支撑部13沿着水平方向设置。
其中,优选地,第一调节构件2以及第二调节构件3均沿着与水平方向形成夹角的方向延伸,第一调节构件2垂直于第一支撑部11。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调节构件2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第一连接杆部22以及第二螺纹连接杆部23;其中,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插设于第一支撑部11,且与第一支撑部11螺纹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杆部22穿设于第二调节构件3,且第一连接杆部22与第二调节构件3通过固定构件5固定连接,因而第一连接杆部22无需相对第二调节构件3转动,因而第一连接杆部22的外壁无需设置螺纹,其外壁面光滑即可,而且便于加工制造;
第二螺纹连接杆部23与第二支撑构件4螺纹转动连接,因为需要将第二螺纹连接杆部23相对第二支撑构件4的转动,转化为第二支撑构件4的直线运动。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粗调时,拔掉第二固定构件5,将第二调节构件3从第一支撑构件1上拆卸下来,而后使得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相对第一支撑部11转动,从而转换为第二支撑构件4的直线运动;当微调时,利用第二固定构件5将第一调节构件2与第二调节构件3组装在一起,使得第一调节构件2和第二调节构件3同步旋转,进而执行微调的操作。
其中,优选地,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第一连接杆部22以及第二螺纹连接杆部23为一体式结构,但不仅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调节构件3 的靠近第一支撑部1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连接杆部22 的靠近第二调节构件3的壁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凹槽与第二限位凹槽围设形成限位安装凹槽;
固定构件5还包括锁紧部、安装部52以及多个限位部51;其中,安装部52呈环状,多个限位部51设置于安装部52的外壁面,且沿着安装部52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部52以及多个限位部51均插设于限位安装凹槽内;锁紧部依次穿设于第二调节构件3、限位部51、安装部52以及第一调节构件2。
其中,优选地,锁紧部具有定位销的结构,下文将以此为例加以阐述,但不仅限于此。
其中,优选地,限位部51具有块体的结构,且限位部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51沿着安装部52的端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优选地,限位部51和安装部52为一体式结构,形成卡圈的结构,下文将以此为例加以阐述,但不仅限于此。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粗调节时,拔出定位销,拉出卡圈,而后执行其余步骤;精调节时,安装卡圈,并塞入定位销,而后执行其余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三支撑部13与第二支撑构件4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保证第三支撑部13与第二支撑构件4的滑动性能,不会出现阻滞,而且通过斜面配合,能够调节置于第二支撑构件4上的机床的高度。
第三支撑部13与第二支撑构件4两者相背离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保证置于第二支撑构件4上的机床的水平度。
其中,优选地,上述斜面与第三支撑部13的高度的比值为10:1,即第二支撑构件4沿着第三支撑部13的长度方向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10个单位,第二支撑构件4向上或向下移动1个单位。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部13设置有滑轨6,第二支撑构件4形成有与滑轨6相适配的滑槽。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滑轨6与滑槽的配合,使得第三支撑部13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构件1滑动,方便调节,防止出现卡滞的问题。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组件7和第二紧固螺母组件8;其中,第一紧固螺母组件7以及第二紧固螺母组件8均套设于第一调节构件2具体是第一调节构件2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且第一紧固螺母组件7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的一侧部,第二紧固螺母组件8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 的相对的另一侧部;
第一紧固螺母组件7包括沿着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一紧固螺母,且两个第一紧固螺母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螺纹相连接;第二紧固螺母组件8包括沿着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二紧固螺母,且两个第二紧固螺母分别与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螺纹相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粗调时,将每一个紧固螺母组件的两个螺母相互拧紧,这样每组的两个螺母就会连同第一调节构件2 同步旋转进行粗调节(两个螺母拧紧之后,螺母会对第一调节构件2 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产生一个径向力的相互作用,增大了螺牙之间的摩擦力,使螺母和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之间不发生转动进而实现同步转动),并且由于螺牙摩擦力大于螺母和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部11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螺纹连接杆部21不会沿着第一支撑构件 1的长度方向窜动,也即使得第一调节构件2不会沿着第一支撑构件 1的长度方向窜动,从而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保证调节精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减振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大体方案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三支撑部13与第二支撑构件4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第三支撑部13的远离第二支撑构件4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第一支撑构件1还包括第四支撑部15,第四支撑部15 设置于第三支撑部13的远离第二支撑部12的一端;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撑构件4的第三支撑构件9,且第三支撑构件9设置于第三支撑部13与第四支撑部15之间;第三支撑构件9与第二支撑构件4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第二支撑构件4的远离第二支撑构件4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
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均沿着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调节构件2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随着第一调节构件2的旋转,第二支撑构件4分别相对第三支撑部13以及第三支撑构件9滑动,由于第二支撑构件4与第三支撑构件9属于斜面配合,进而能够调节第三支撑构件9的高度,进而调节置于第三支撑构件9上的机床的高度,同时也能调节水平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减振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9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大体方案相同,不同点在于:
第一支撑构件1还包括第四支撑部15以及第五支撑部16,第四支撑部15与第二支撑部12的一侧相连接,第五支撑部16与第二支撑部12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第四支撑部15以及第五支撑部16 还分别与第三支撑部13的相对的两侧部相连接,第四支撑部15以及第五支撑部16还通过第六支撑部19相连接;
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减振垫组件17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 18,第三支撑部1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减振垫组件17,第三支撑部 13形成有过口(注意,第三支撑部13具体为形成有开口的底部),第二支撑构件4的一端穿过过口与第一减振垫组件17相连接,第二支撑构件4的另一端与第二减振垫组件18相连接;第一减振垫组件 17与第三支撑部13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斜面状,第一减振垫组件17的远离第三支撑部13的面呈平面状设置;第二减振垫组件18 可滑动地设置于第四支撑部15以及第五支撑部16的上方;
第二减振垫组件18分别与第四支撑部15以及第五支撑部16相接触的面呈斜面状设置,第二减振垫组件18的远离第四支撑部15 以及第五支撑部16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均沿着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调节构件2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由于第一支撑构件1的第四支撑部15和第五支撑部16与第一减振垫组件17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18均属于斜面配合,进而随着第一调节构件2的旋转,第二支撑构件4带动第一减振垫组件17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18均沿着第一支撑构件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二减振垫组件18的高度,进而调节置于第二减振垫组件18 上的机床的高度以及水平度。
其中,第一减振垫组件17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18均包括减振板以及橡胶垫,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第一减振垫组件17与第三支撑部13中的一者设置有滑槽,第一减振垫组件17与第三支撑部13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滑轨。
第二减振垫组件18与第四支撑部15中的一者设置有滑槽,第二减振垫组件18与第四支撑部15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滑轨,对应地,第五支撑部16也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实现其与第二减振垫组件18的滑动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移动;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第一连接杆部以及第二螺纹连接杆部;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壁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围设形成限位安装凹槽;
所述固定构件还包括锁紧部、安装部以及多个限位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呈环状,多个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且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部以及多个所述限位部均插设于所述限位安装凹槽内;所述锁紧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所述限位部、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背离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水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
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三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部以及第五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相对的两侧部相连接;
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减振垫组件以及第二减振垫组件,所述第三支撑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所述第三支撑部形成有过口,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过口与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斜面状,所述第一减振垫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面呈平面状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的上方;
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相接触的面呈斜面状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垫组件的远离所述第四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部的面呈水平面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组件和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一紧固螺母,且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两个第二紧固螺母,且两个第二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螺纹相连接。
CN202120547018.9U 2021-03-16 2021-03-16 调整减振装置 Active CN215147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7018.9U CN215147240U (zh) 2021-03-16 2021-03-16 调整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7018.9U CN215147240U (zh) 2021-03-16 2021-03-16 调整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7240U true CN21514724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7018.9U Active CN215147240U (zh) 2021-03-16 2021-03-16 调整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7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47240U (zh) 调整减振装置
CN109968250A (zh) 加工平台及其定位机构
CN109826869A (zh) 一种耐温便于散热的轴承装置
CN21100788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绝缘横担
CN109037086B (zh) 一种表面贴装陶瓷外壳的可调平行缝焊夹具
CN111098252B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微小型框架组件组合夹具
CN212722973U (zh) 电子器件测试夹具的压紧机构
CN208281711U (zh) 一种发动机组用减震底座
CN212523166U (zh) 一种可变精度滤网
CN214311453U (zh) 一种多维度自由可调节的多向滑台装置
CN211925201U (zh) 一种便于通风设备调整的安装座
CN209445003U (zh) 一种全景相机的俯仰调节定位装置
CN107116333B (zh) 同轴型光电子器件耦合角度调整装置及焊接***
CN219075416U (zh) 硬盘夹具
CN114995525B (zh) 运动台及蓄能状态调整方法
CN218801948U (zh) 一种可微调方向的装配机构
CN215269131U (zh) 一种dc-dc电源安装结构
CN216280133U (zh) 一种卡接组件及包括其的壁挂设备
CN219414025U (zh) 支撑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地面led显示装置
CN219549320U (zh) 一种新型防松防脱螺母
CN217572810U (zh) 一种降噪门窗加工平台
CN110404989A (zh) 盘筒拉拔机的压紧辊调节机构
CN220526070U (zh) 户外光缆紧固组件
CN21292806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竖直方向位置调整装置
CN111421828B (zh) 超声波焊接换能器万向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