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448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4489U
CN214964489U CN202121279247.3U CN202121279247U CN214964489U CN 214964489 U CN214964489 U CN 214964489U CN 202121279247 U CN202121279247 U CN 202121279247U CN 214964489 U CN214964489 U CN 214964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eat
heat conduction
ring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92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华
廖四清
尚凯锋
卢耀汕
区永东
肖坤
阚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92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4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4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4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加热装置、导热环和制冷***;内锅设于煲体内,内锅包括侧壁,侧壁包括倾斜段,沿着内锅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倾斜段的外径逐渐增大;加热装置设于煲体内,用于加热内锅;导热环套设于内锅的外侧,用于支撑内锅,导热环包括支撑段,支撑段的形状与倾斜段的形状相对应,以贴合于倾斜段;制冷***用于给所述导热环提供冷量。通过设置制冷***,使得烹饪器具具有制冷功能,并且内锅包括倾斜段,导热环包括与倾斜段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段,制冷***给导热环提供冷量,内锅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与导热环紧密贴合,增强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很多烹饪器具都没有制冷功能。一方面,在烹饪完成后如果需要降温的,则需要将食物或饮品放进冰箱,而烹饪后的内锅温度较高,换其他盛装器具又比较麻烦,该场景下需要快速降温冷却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使用预约烹饪功能时,通常预约时间会长达12小时以上,在炎热的夏季,食物放在电饭煲或压力锅容易变质腐败,影响营养价值和口感,甚至不宜食用,该场景下需要冷藏保鲜功能。而具有制冷功能的烹饪器具,换热效果差,制冷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具有制冷功能,能够增强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加热装置、导热环和制冷***;所述内锅设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倾斜段,沿着所述内锅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所述倾斜段的外径逐渐增大;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煲体内,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导热环套设于所述内锅的外侧,用于支撑所述内锅,所述导热环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形状与所述倾斜段的形状相对应,以贴合于所述倾斜段;所述制冷***用于给所述导热环提供冷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制冷***,使得烹饪器具具有制冷功能,并且内锅包括倾斜段,导热环包括与倾斜段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段,制冷***给导热环提供冷量,内锅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与导热环紧密贴合,增强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抵接于所述导热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磁板,所述隔磁板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环和所述蒸发器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或柔性导热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缠绕于所述导热环,所述导热环设有与所述管体贴合的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煲体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水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风机,所述煲体的内部设有风道,所述煲体的侧壁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环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在所述导热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至少部分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锅和所述导热环之间设置有柔性导热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和排水管道,所述煲体的内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排水管道用于将所述排水孔中流出的水引流到所述接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煲体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环的材料为铝或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导热环和内锅的结构剖面图;
图6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热环和内锅的多种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煲体;102、内锅;103、加热装置;104、压缩机;105、冷凝器;106、蒸发器;107、节流装置;108、导热环;109、保温层;110、风机;111、第一通风口;112、第二通风口;113、风道;114、盖体;115、壳体;116、底座;
201、凹槽部;202、排水孔;203、排水管道;204、接水盘;
501、锅底;502、侧壁;503、锅沿;504、倾斜段;505、支撑段;
601、竖直段;602、弧形段;
701、斜面段;
801、上直段;802、下直段;
1201、内凹弧段;1202、外凸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烹饪器具是指电饭煲和压力煲等能将电能转变为热能的装置。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煲、煨等多种操作功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压力煲又叫压力锅、高压锅,也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炊具。其通过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
为了使得烹饪器具具有冷藏保鲜的功能,相关技术中,已有一些烹饪器具在煲体中设置有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开始采用的是半导体制冷的方案,半导体制冷是一种固体制冷方式,它是靠空穴和电子在运动中直接传递热量来实现的。半导体制冷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帕尔帖效应。半导体热电偶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N型半导体有多余的电子,有负温差电势。P型半导体电子不足,有正温差电势;当电子从P型穿过结点至N型时,结点的温度降低,其能量必然增加,而且增加的能量相当于结点所消耗的能量。相反,当电子从N型流至P型材料时,结点的温度就会升高。由于半导体制冷没有机械转动部分,无需制冷剂,无噪声,无污染,可靠性高,寿命长,而且可电流反向加热,易于恒温控制等等,目前烹饪器具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技术方案相对较多。
但是半导体制冷的制冷量相对较小,如果将半导体制冷的方案用于电饭煲这些烹饪器具,从高温开始降低温度,降温时间很长,实用性不高。于是,相关技术中,开始出现在电饭煲等烹饪器具中采用容积式制冷的方案。容积式制冷的方案一般采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四通阀和单向阀毛细管组件等结构。
制冷的工作过程是:压缩机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液体送至冷凝器进行放热,再经过膨胀阀(毛细管)降压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变成过热蒸气后,再回到压缩机,蒸发器的冷量传递给烹饪器具的内锅,如此往复循环,达到使内锅内的食物降温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采用容积式制冷的方案,具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一方面,蒸发器与电饭煲的内锅接触距离近,而内锅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尤其是线圈电磁加热方式时),高温传递到蒸发器,造成制冷***出现油品裂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内锅可以装卸,且内锅的侧壁从锅底竖向向上延伸,因此,内锅与蒸发器之间存在气隙,造成换热效果差,制冷效率低。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1、内锅102、加热装置103、导热环108和制冷***。
内锅102用于装载食物,并且设置于煲体101内,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包括锅底501、侧壁502和锅沿503,侧壁502从锅底501向上延伸,锅沿503位于侧壁502的顶端。加热装置103设于煲体101内,用于加热内锅102。参照图1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103位于内锅102的下方,以方便加热内锅102的锅底501。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103还可以位于内锅102的侧方,以方便加热内锅102的侧壁502;或者加热装置103呈半包围结构,同时加热内锅102的锅底501和侧壁502。
导热环108套设于内锅102的外侧,用于支撑内锅102,即导热环108为内锅102重量起全部或主要支撑作用。制冷***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机104、冷凝器105、蒸发器106和节流装置107,蒸发器106抵接于导热环108,从而将制冷***产生的冷量传递给内锅102,进而冷却内锅102中的食物,起到快速降温冷却的作用,制冷***持续保持制冷,可以实现食物的冷藏保鲜。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方式给导热环108提供冷量。
其中,参照图5至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包括倾斜段504,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倾斜段504的外径逐渐增大,即从内锅102的下部至上部,在高度方向上,存在一段外径逐渐变大的内锅102外形。导热环108包括支撑段505,支撑段505的形状与倾斜段504的形状相对应,以使得支撑段505能够贴合于倾斜段504。内锅102与导热环108在相对竖直方向,至少有一段是具有相同的倾角,即内锅102的倾斜段504与导热环108的支撑段505倾角相同,放下内锅102时,内锅102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与导热环108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内锅102与导热环108的传热的距离更小,热阻也更小,进而增强换热效果,提高了制冷效率。
图6至图14示出了多种导热环108与内锅102的配合方式,本方案的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示例给出的方案。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竖直段601和弧形段602,竖直段601和弧形段602相连接,竖直段6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弧形段602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弧形段6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弧形段602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弧形段60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弧形段602上。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三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竖直段601、弧形段602和斜面段701,弧形段602的两端分别与竖直段601和斜面段701相连接,竖直段6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斜面段701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弧形段6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弧形段602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弧形段60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弧形段602上。
参照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三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直段801、弧形段602和下直段802,弧形段602的两端分别与上直段801和下直段802相连接,上直段8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下直段802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弧形段6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弧形段602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弧形段60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弧形段602上。
参照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斜面段701和弧形段602,斜面段701和弧形段602相连接,斜面段7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弧形段602的底端连接锅底501,斜面段701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斜面段701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斜面段70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斜面段701上。
参照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只有一段,即为斜面段701,斜面段7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斜面段701的底端连接锅底501,斜面段701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斜面段701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斜面段70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斜面段701上。
参照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斜面段701和竖直段601,斜面段701和竖直段601相连接,斜面段7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竖直段601的底端连接锅底501,斜面段701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斜面段701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斜面段70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斜面段701上。
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内凹弧段1201和外凸弧段1202,内凹弧段1201和外凸弧段1202相连接,内凹弧段1201的弧线朝向内锅102的内部凹陷,外凸弧段1202的弧线朝向内锅102的外部凸起,内凹弧段1201的顶端连接锅沿503,外凸弧段1202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内凹弧段1201和外凸弧段12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内凹弧段1201和外凸弧段1202都可以作为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内凹弧段120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内凹弧段1201上。
参照图1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弧形段602和斜面段701,弧形段602和斜面段701相连接,弧形段602的顶端连接锅沿503,斜面段701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弧形段6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弧形段602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弧形段60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弧形段602上。
参照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的侧壁502分为两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弧形段602和竖直段601,弧形段602和竖直段601相连接,弧形段602的顶端连接锅沿503,竖直段601的底端连接锅底501,弧形段602沿着内锅102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弧形段602即为与导热环108的倾斜段504。导热环108的内壁形状与部分弧形段60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导热环108的内壁贴合在该部分弧形段602上。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环108和蒸发器106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图中未示出),用于填充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之间的空隙,增强导热效果。在未采用导热硅胶之前,导热环108和蒸发器106的接触部分会存在一定的空隙,该空隙中充满空气,从而导热环108和蒸发器106在空隙处的热传递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一般说,固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液体,液体的大于气体。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中常充满了空气,热量将以导热和辐射的方式穿过该间隙层,与理想中真正完全接触相比,这种附加的热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通过在导热环108和蒸发器106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增加接触压力和增加界面材料填充界面间的空气,从而降低接触热阻,提高热传递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环108和蒸发器106的接触位置也可以设置柔性导热垫片。
同样地,可以理解的是,内锅102和导热环108之间设置有柔性导热垫片(图中未示出),增加接触压力和增加界面材料填充界面间的空气,从而降低接触热阻,提高热传递效率。具体地,导热环108的内侧附有一定厚度的柔性导热垫片,可以使得内锅102和导热环108之间无空隙产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导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内锅102的外侧附有一定厚度的柔性导热垫片,填充内锅102和导热环108之间的空隙,增强导热效果。
由于内锅102与蒸发器106之间设有导热硅胶、柔性导热垫片等界面材料,无空气间隙,导热性能好,降温速率快。
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06外侧设置有一定厚度的隔热层,隔热层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通过采用隔热层,避免蒸发器106受到内锅102高温的影响,阻碍高温传递到蒸发器106,从而防止制冷***因为高温出现油品裂化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环108的材料可以为铝或铜等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铝或铜的导热性能良好,但是导磁性能差。因为部分的烹饪器具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即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103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导热环108的材料使用铝或铜,可以使得导热环108保持良好的传热性能的同时,避免产生感应电流而产生感应加热效应,避免蒸发器106受到高温的影响,出现油品裂化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磁板(图中未示出),隔磁板位于加热装置103和压缩机104之间,隔磁板面积足以遮挡整个加热装置103,用于隔绝加热装置103中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涡旋,避免压缩机104等部件产生感应加热效应,被加热损坏。例如,隔磁板可以设置在加热装置103下方1cm-3cm的位置。隔磁板还可以设置在压缩机104的上部或者侧部。
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06可以为圆管型换热器盘管、方管型换热器盘管或微通道扁管中的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06包括管体,管体缠绕于导热环108,以在周向上环绕导热环108,使得导热环108的热量传导更加均匀,而导热环108设置有凹部(图中未示出),管体贴合于凹部,使得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之间的接触由线接触变成面接触,增大了换热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减少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少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之间的接触热阻。
其中,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分离设置,蒸发器106的管体缠绕于导热环108的外侧,方便安装和调整维修。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106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109,保温层109与导热环108、内锅102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保温空间,蒸发器106设置在该保温空间中,从而有效防止蒸发器106的冷量散失,增加冷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还可以合为一体,蒸发器106通过焊接或者铸造等工艺固定或者嵌套在导热环108中,导热环108为金属环或者支架。更具体地,导热环108设置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设置在导热环108的内侧壁502和外侧壁502之间,全部蒸发器106或者只有部分蒸发器106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即导热环108呈中空设置,导热环108的中空的位置为安装空间,蒸发器106可以嵌套在导热环108中,或者蒸发器106与导热环108一体成型,导热环108的中空的位置即为蒸发器106内的冷媒流通的空间。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烹饪器具还包括风机110,煲体101设有第一通风口111、第二通风口112和风道113,风道113设置在煲体101的内部,第二通风口112设置在煲体101的侧面,第一通风口111位于冷凝器105的下方,煲体101的风道113连通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12,风机110和冷凝器105设于风道113内。第一通风口111作为冷却空气的入口,让冷却空气能够从第一通风口111进入到风道113内,并沿着风道113流动,经过冷凝器105时,带走冷凝器105的热量,加快冷凝器105的换热,并在风机110的带动下,将换热后得到热风从第二通风口11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口111作为进风口,第二通风口112作为排风口,两者的功能可以互换,即第一通风口111作为排风口,第二通风口112作为进风口。
相关技术中,冷凝器105是竖直放置的,冷却空气经过的冷凝器105面积较小,即冷凝器105面的换热面积较小,而本实施例的冷凝器105水平设置,冷凝器105下方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11,水平设置的冷凝器105能够扩大与冷却空气的换热面积,冷凝器105的换热效果显著提升。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103设置有凹槽部201,凹槽部201的底部设有排水孔202和排水管道203,煲体101的内部设有接水盘204,排水管道203用于将排水孔202中流出的水引流到接水盘204。凹槽部201可以收集制冷***运行时,导热环108内表面与内锅102外表面产生的冷凝水,然后冷凝水再通过排水孔202集中流出,并沿着排水管道203流到接水盘204中,防止冷凝水流动到烹饪器具的内部,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接水盘204位于风道113内,该方案可使制冷运行过程中,内锅102外壁和蒸发器106产生的凝结水被收集,然后在接水盘204中,被风道113中空气加速蒸发并带出壳体115,从而缩短冷凝水的存储时间,降低对接水盘204的容量要求,进而减少接水盘204的占用空间,达到减少清理接水盘204的次数和减少烹饪器具整体占用空间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103设置有凹槽部201,可以指的是凹槽部201作为单独的一个部件,设置加热装置103上,也可以指的是,加热装置103自身形成有一个凹槽形状的部位,该部位即为凹槽部201。当然,加热装置103上设置防水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图1至图4示出了多种烹饪器具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方案的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示例给出的方案。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煲体101包括盖体114、壳体115和底座116,盖体114、壳体115和底座116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通风口111设置在底座116上,壳体115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二通风口112,风机110对应设置有两个,两个风机110分别设置在壳体115两侧第二通风口112位置,风机110向壳体115两侧排风。制冷***设置在煲体101内,蒸发器106的管体环绕在导热环108外侧,导热环108布置在加热装置103上方,导热环108为内锅102重量起全部或主要支撑作用。冷凝器105设在底座116,冷凝器105所在位置的下方有第一通风口111。压缩机104排气口与冷凝器105进口连通,冷凝器105出口与节流装置107进口连通,节流装置107出口与蒸发器106进口连通,蒸发器106出口与压缩机104吸气口连通。
制冷运行过程为:内锅102放入煲体101后,在重力作用下与导热环108内壁贴紧。风机110运转向壳体115外侧排风,壳体115内形成负压,煲体101外空气从底座116通风孔流经冷凝器105换热后,再从侧面风机110排出。制冷剂经压缩机104排出后被冷凝器105冷凝降温,再经节流装置107后进入蒸发器106盘管蒸发产生冷量后重新回到压缩机104。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103呈凹槽形,即形成凹槽部201,凹槽部201可以收集制冷运行时导热环108内表面与内锅102外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加热装置103底部最低点设有排水孔202和排水管道203,并在冷凝器105出风侧设置接水盘204。该方案可使制冷运行过程中内锅102外壁和蒸发器106产生的凝结水被收集,然后在接水盘204被冷凝器105出风加热蒸发并带出壳体115。
其他结构和制冷运行过程参考上述图1的实施例。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口112,风机110类型为离心风机110、离心涡轮风机110或贯流风机110中的一种,此时风机110设置在冷凝器105出风侧,风机110风口利用风道113将空气从壳体115的侧面送出,可以使结构更紧凑,从而减小煲体101的体积。
其他结构和制冷运行过程参考上述图1的实施例。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103呈凹槽形,即形成凹槽部201,凹槽部201可以收集制冷运行时导热环108内表面与内锅102外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加热装置103底部最低点设有排水孔202和排水管道203,并在冷凝器105进风侧设置接水盘204。该方案可使制冷运行过程中内锅102外壁和蒸发器106产生的凝结水被收集,然后在接水盘204被第一通风口111的冷却空气加速蒸发并带出壳体115。
其他结构和制冷运行过程参考上述图1的实施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
内锅,设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倾斜段,沿着所述内锅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所述倾斜段的外径逐渐增大;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煲体内,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导热环,套设于所述内锅的外侧,用于支撑所述内锅,所述导热环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形状与所述倾斜段的形状相对应,以贴合于所述倾斜段;
制冷***,用于给所述导热环提供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抵接于所述导热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磁板,所述隔磁板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和所述蒸发器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或柔性导热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缠绕于所述导热环,所述导热环设有与所述管体贴合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风机,所述煲体的内部设有风道,所述煲体的侧壁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风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在所述导热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至少部分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和所述导热环之间设置有柔性导热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和排水管道,所述煲体的内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排水管道用于将所述排水孔中流出的水引流到所述接水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风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的材料为铝或铜。
CN202121279247.3U 2021-06-08 2021-06-0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964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9247.3U CN214964489U (zh) 2021-06-08 2021-06-0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9247.3U CN214964489U (zh) 2021-06-08 2021-06-0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4489U true CN214964489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9247.3U Active CN214964489U (zh) 2021-06-08 2021-06-0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44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338A (zh) * 2021-12-16 2022-02-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338A (zh) * 2021-12-16 2022-02-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12838B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892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331669A (zh) 烹饪器具
CN214964489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1048U (zh) 可回收蒸汽的烹饪器具
CN102022827A (zh) 低噪音室内整体式热泵热水器
CN113175785A (zh) 液冷循环冷热双用容器
CN114938914B (zh) 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4160228B (zh) 具有蒸发盘的制冷器具
CN21573838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
CN216512960U (zh) 一种冷凝蒸馏水装置
CN114403686B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电饭煲
CN114081338B (zh) 烹饪器具
CN114587131B (zh) 烹饪器具
CN213721374U (zh) 家用电器
CN213488394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电饭煲
CN215016071U (zh) 烹饪器具
CN211795805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476U (zh) 料理机
CN216317059U (zh) 烹饪器具
CN21538311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235673U (zh) 面板及其燃气灶
CN216147789U (zh) 一种带有反射单元的烹饪器具
CN216984492U (zh) 烹饪器具
CN213046504U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