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8627U -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8627U
CN214898627U CN202120665091.6U CN202120665091U CN214898627U CN 214898627 U CN214898627 U CN 214898627U CN 202120665091 U CN202120665091 U CN 202120665091U CN 214898627 U CN214898627 U CN 214898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op cover
pole
annul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50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
陈超
吕豪杰
刘祥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50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8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8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8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该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片,设有极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的侧壁与第二孔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朝向上方;环形凸出部,凸出于顶盖片的上表面并与顶盖片固定连接,并环绕极柱安装孔设置;极柱件,安装于极柱安装孔,极柱件具有第一表面;上塑胶件,与顶盖片共同包覆环形凸出部的表面;上塑胶件填充于环形凸出部与极柱件之间的间隙并覆盖极柱件的表面;密封圈,垫设在第一表面与第一台阶面之间;以及下塑胶件,与顶盖片的下表面贴合设置。由于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一台阶面之间,能够降低顶盖片、密封圈以及极柱件的连接结构的总厚度,有利于顶盖结构轻薄化。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电动工具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驱动电源向着高容量、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等优良特性,广泛的运用在电动工具中。锂离子电池除了需具备高寿命等特点,其安全性能也必须达到标准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出于对电池容量的考虑,需要对电芯结构件进行结构优化。
一般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结构,正负极柱与顶盖片之间通常是通过铆接结构固定。并且顶盖结构包括密封圈、绝缘塑胶、陶瓷等,组件较多,顶盖结构的总体厚度较厚,从而导致电芯的整体厚度较厚,不利于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结构的总体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轻薄的顶盖结构以及具有该顶盖结构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结构,包括:
顶盖片,设有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第一方向X;
环形凸出部,凸出于所述顶盖片的上表面并与所述顶盖片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凸出部环绕于所述极柱安装孔的边缘设置;
极柱件,安装于所述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方向Y,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反;
上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共同包覆所述环形凸出部的表面,以致所述环形凸出部被完全包覆,并且,所述上塑胶件填充于所述环形凸出部与所述极柱件之间的间隙,并覆盖所述极柱件的表面;
密封圈,垫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以及
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的下表面贴合设置且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方向Y。
上述的顶盖结构,极柱件安装于极柱安装孔。环形凸出部围绕极柱件设置。上塑胶件与顶盖片共同包覆环形凸出部的表面,上塑胶件填充于环形凸出部与极柱件之间,且上塑胶件覆盖所述极柱件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将极柱件、顶盖片以及环形凸出部可靠连接,以致极柱件可靠地安装于顶盖片上。由于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一台阶面之间,因此,无需将极柱件延伸至密封圈以下,从而能够降低极柱件的总高度,有利于顶盖片的轻薄化。并且,第一台阶面为极柱安装孔的内壁,而极柱安装孔凹陷于顶盖片的上表面,因此,第一台阶面低于顶盖片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台阶面低于顶盖片的上表面,因此,将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台阶面上,能够降低顶盖片、密封圈以及极柱件的连接结构的总厚度,从而有利于顶盖结构的轻薄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件的下端面不低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片上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并共同形成一阶梯孔,所述第三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环形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并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出部包括:
环形本体,一端与所述顶盖片固定连接;和
环形弯折部,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本体与所述环形弯折部呈角度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出部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沿轴向排布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并位于所述第一段的下方,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且所述第三台阶面被所述上塑胶件覆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台阶面倾斜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台阶面形成钝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包括主体圈和凸出圈,所述凸出圈与所述主体圈固定连接并凸出于所述主体圈的下表面,所述凸出圈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圈的外径,所述主体圈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凸出圈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包括下塑胶主体和下塑胶凸出环,所述下塑胶凸出环与所述下塑胶主体固定连接并凸出于所述下塑胶主体的上表面,所述下塑胶主体的上表面贴合于所述顶盖片的下表面,所述下塑胶凸出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凸出环的上表面与所述凸出圈的下表面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正极柱,另一个为负极柱;
所述极柱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正极柱,另一个用于安装所述负极柱;
所述环形凸出部、所述上塑胶件以及所述密封圈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正极柱对应于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凸出部、其中一个所述上塑胶件以及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圈;所述负极柱对应于另一个所述环形凸出部、另一个所述上塑胶件以及另一个所述密封圈;其中,所述正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负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所采用的材料不同;所述正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为导电材料,所述负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为绝缘材料。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裸电芯;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结构,所述顶盖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顶盖结构的***视图;
图2为图1的顶盖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顶盖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环形凸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极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顶盖结构;
110、顶盖片;101、极柱安装孔;1011、第一孔;1012、第二孔;101a、第一台阶面;103、第三孔;103a、第二台阶面;
120、环形凸出部;121、环形本体;122、环形弯折部;109、通孔;
130、极柱件;131、第一段;132、第二段;130a、第三台阶面;130b、第一表面;
140、上塑胶件;
150、密封圈;151、主体圈;152、凸出圈;
160、下塑胶件;161、下塑胶主体;162、下塑胶凸出环;163、圆台;
170、防爆阀;105、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结构100。顶盖结构100用于安装于二次电池(未示出)的壳体,以致将二次电池密封。顶盖结构100包括:顶盖片110、环形凸出部120、极柱件130、上塑胶件140、密封圈150以及下塑胶件160。
结合图1至图4,顶盖片110设有极柱安装孔101。极柱安装孔101包括第一孔1011和第二孔1012。第二孔1012的内径大于第一孔1011的内径。第一孔1011的侧壁与第二孔1012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101a。如图2所示,第一台阶面101a朝向第一方向X。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为上方,即第一台阶面101a面向上方。
具体地,极柱安装孔101为阶梯孔。第一孔1011在第二孔1012的下方,且第二孔1012的内径大于第一孔1011的内径,因此,第一台阶面101a面向上方。极柱安装孔101用于安装极柱件130。
结合图1、图2以及图5,环形凸出部120凸出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并与顶盖片110固定连接,环形凸出部120环绕于极柱安装孔101的边缘设置。
具体地,环形凸出部120整体呈方环形。当然,环形凸出部120也可以为圆环形、椭圆环形等其他形状。环形凸出部120位于极柱安装孔101的***,从而位于极柱件130的***并包围极柱件130。
环形凸出部120与顶盖片110所采用的材料通常相同,为金属材料,方便二者焊接或一体成型。例如,顶盖片11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铝,环形凸出部120所采用的材料也可以为铝。如图2所示,环形凸出部12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顶盖片110。环形凸出部120与顶盖片11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别单独成型之后焊接在一起。
结合图1、图2以及图6,极柱件130安装于极柱安装孔101。极柱件130具有与第一台阶面101a相对的第一表面130b。第一表面130b朝向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反,则第二方向Y为下方(见图2箭头指示)。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30b朝下,从而第一表面130b与第一台阶面101a相对。
极柱件130可以是正极柱,也可以是负极柱。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30b为极柱件130的下表面。当然,第一表面130b也可以不是极柱件130最下端的表面,其朝向朝下即可。第一表面130b与第一台阶面101a相对,且第一表面130b位于第一台阶面101a的上方。
上塑胶件140与顶盖片110共同包覆环形凸出部120的表面,以致环形凸出部120被完全包覆。并且,上塑胶件140填充于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之间的间隙,并覆盖所述极柱件130的外周面,以致将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间隔开。
具体地,上塑胶件140为塑胶件,即所采用的材料为塑胶,因此,可通过灌胶注塑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环形凸出部120的下端面与顶盖片110连接并贴合,即环形凸出部120的下端面被顶盖片110覆盖。除下端面之外,环形凸出部120的其他表面则被上塑胶件140包覆,从而将环形凸出部120完全包裹起来,起到保护环形凸出部120并防止环形凸出部120与外界接触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塑胶件140填充于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之间,从而将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间隔开。再由于上塑胶件140与顶盖片110共同包覆环形凸出部120的表面,且上塑胶件140覆盖所述极柱件130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将极柱件130与环形凸出部120可靠连接,进而能够将极柱件130、顶盖片110以及环形凸出部120可靠连接,以致极柱件130可靠地安装于顶盖片110上。参考图2,上塑胶件140填充于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之间时,覆盖于极柱件130的外周面(即极柱件130与环形凸出部120相对的表面)。
密封圈150垫设在第一表面130b与第一台阶面101a之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密封圈150夹在极柱件130的第一表面130b与顶盖片110的第一台阶面101a之间,从而将极柱件130与顶盖片110间隔开,并将极柱件130与顶盖片110之间的间隙密封,进而防止二次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泄露。
下塑胶件160与顶盖片110的下表面贴合设置。下塑胶件160位于顶盖片110的第二方向Y,即下塑胶件160位于顶盖片110下方。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下塑胶件160的上表面贴合于顶盖片110的下表面设置。下塑胶件16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塑胶。下塑胶件160可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与顶盖片110连接。下塑胶件160用于使顶盖片110与二次电池内部的结构隔离,以保证顶盖片110与二次电池内部的结构绝缘,防止短路。
上述的顶盖结构100,极柱件130安装于极柱安装孔101。环形凸出部120围绕极柱件130设置。上塑胶件140与顶盖片110共同包覆环形凸出部120的表面,上塑胶件140填充于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之间,且上塑胶件140覆盖所述极柱件130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将极柱件130、顶盖片110以及环形凸出部120可靠连接,以致极柱件130可靠地安装于顶盖片110上。极柱安装孔101包括第一孔1011和第二孔1012。第二孔1012的内径大于第一孔1011的内径。第一孔1011的侧壁与第二孔1012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101a。第一台阶面101a朝向上方。极柱件130具有与第一台阶面101a相对的第一表面130b。密封圈150设置在第一表面130b和第一台阶面101a之间,从而能够密封极柱件130与顶盖片110之间的间隙。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将极柱件向下延伸并向径向延伸,形成沿径向凸出的凸缘。然后将密封圈设置在凸缘上方,以对密封圈限位。显然,这样的方式导致密封圈与下塑胶件之间增加了一层凸缘,从而导致顶盖结构的总厚度变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密封圈150设置在第一表面130b和第一台阶面101a之间,因此,无需将极柱件130延伸至密封圈150以下,从而能够降低极柱件130的总高度,有利于顶盖片110的轻薄化。并且,第一台阶面101a为极柱安装孔101的内壁,而极柱安装孔101凹陷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因此,第一台阶面101a低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台阶面101a低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因此,将密封圈150设置在第一台阶面101a上,能够降低顶盖片110、密封圈150以及极柱件130的连接结构的总厚度,从而有利于顶盖结构100的轻薄化。
在一实施例中,极柱件130的下端面不低于下塑胶件160的下端面。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柱件130位于密封圈150的上方,则极柱件130高于下塑胶件160。当然,为了便于极柱件130与二次电池的裸电芯的极耳连接,可适当向下延伸极柱件130的尺寸。然而,由于下塑胶件160位于整个顶盖结构100的最下方,因此,极柱件130的下端面不低于下塑胶件160的下端面,则不会额外增加顶盖结构10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顶盖结构100的轻薄化。
请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顶盖片110上设有第三孔103。第三孔103与第二孔1012连通并共同形成一阶梯孔。第三孔103的内径大于第二孔1012的内径,第三孔103的侧壁与第二孔1012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103a,环形凸出部120设置于第二台阶面103a并与第二台阶面103a适配。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孔103位于第二孔1012的上方,且内径大于第二孔1012的内径,从而第三孔103与第二孔1012形成一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台阶面为第二台阶面103a。第二台阶面103a面对上方,且第二台阶面103a位于第一台阶面101a的上方。
结合图2可知,第二台阶面103a整体呈环形。环形凸出部120呈环形。环形凸出部120与第二台阶面103a适配,从而,将环形凸出部120放置在第二台阶面103a上时,即可确定环形凸出部120的位置,然后将环形凸出部120与第二台阶面103a焊接即可,进而通过第二台阶面103a方便对环形凸出部120定位。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台阶面103a为第三孔103的侧壁与第二孔1012的侧壁的连接处,因此,第二台阶面103a低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从而,环形凸出部120的下端能够低于顶盖片110的上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环形凸出部120的高度,从而,有利于降低顶盖结构100的整体高度,进而有利于顶盖结构100的轻薄化。
请参考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环形凸出部120包括:环形本体121和环形弯折部122。环形本体121一端与顶盖片110固定连接。环形弯折部122与环形本体1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环形本体121与环形弯折部122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环形本体121和环形弯折部122均呈环形。环形弯折部122与环形本体121的上端固定连接,二者可一体成型。环形本体121的下端设置在第二台阶面103a上并与顶盖片110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弯折部122相对于环形本体121向靠近极柱件130的方向弯折,且弯折角度大致为直角。当然,该弯折角度还可以为其他角度,例如锐角或钝角。通过设置呈角度设置的环形本体121与环形弯折部122,使得环形凸出部120与上塑胶件140配合更为可靠,从而有利于环形凸出部120与极柱件130连接可靠,进而有利于极柱件130安装可靠。
请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环形凸出部120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109。上塑胶件140充满通孔109。
具体地,如图5所示,环形凸出部120大致呈方形。方形的每个边上设有两个通孔109。在通过灌胶注塑形成上塑胶件140时,则上塑胶件140能够充满通孔109,从而能够增强与环形凸出部120连接的可靠性,并能够增加极柱件130的扭矩,使得极柱件130不易扭转。
请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极柱件130包括: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第二段132与第一段131沿轴向排布并固定连接。第二段132的外径大于第一段131的外径并位于第一段131的下方。第二段132的外周面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130a,且第三台阶面130a被上塑胶件140覆盖。
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3,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均呈大致为方形的棱柱状。当然,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状、椭圆柱状等。
第一段131位于上方,外径较小。第二段132位于下方,外径较大。第一段131的外周面(也即外侧面)与第二段132的外周面(也即外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则形成第三台阶面130a。
第三台阶面130a可以垂直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段132的外周面,则第三台阶面130a面对上方。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台阶面130a倾斜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段132的外周面,则第三台阶面130a面对斜上方。再由于第三台阶面130a被上塑胶件140覆盖,则上塑胶件140能够从第三台阶面130a的上方或斜上方对极柱件130限位,从而能够防止极柱件130相对于顶盖片110向上移位,有利于极柱件130可靠地安装于顶盖片1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台阶面130a倾斜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段132的外周面,则第三台阶面130a分别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段13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钝角。由于第三台阶面130a分别与第一段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段13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钝角,则第三台阶面130a向下倾斜,因此,在灌胶注塑形成上塑胶件140时,方便胶液从第三台阶面130a向下流动,从而容易充满极柱件130与环形凸出部120之间。
请参考图2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150包括主体圈151和凸出圈152。凸出圈152与主体圈151固定连接并凸出于主体圈151的下表面,凸出圈152的外径小于主体圈151的外径,主体圈151的下表面贴合于第一台阶面101a,凸出圈152的外径与第一孔1011的内径相适配。
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凸出圈152与主体圈151可一体成型。主体圈151的下表面与第一台阶面101a贴合,主体圈151的上表面与第一表面130b贴合。
凸出圈152位于主体圈151的内边缘处,并凸出于主体圈151的下表面。由于凸出圈152的外径与第一孔1011的内径相适配,因此,将凸出圈152放置于第一孔1011内时,则可以确定密封圈150的位置,方便对密封圈150进行定位。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下塑胶件160包括下塑胶主体161和下塑胶凸出环162。下塑胶凸出环162与下塑胶主体161固定连接并凸出于下塑胶主体161的上表面。下塑胶主体161的上表面贴合于顶盖片110的下表面。下塑胶凸出环162的外径与第一孔1011的内径相适配。
具体地,如图2和图8所示,下塑胶主体161和下塑胶凸出环162可一体成型。下塑胶主体161的上表面与顶盖片110的下表面可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焊接。下塑胶主体161整体呈长方形。下塑胶凸出环162呈凸出的方环形。
由于下塑胶凸出环162凸出于下塑胶主体161的上表面,且下塑胶凸出环162的外径与第一孔1011的内径相适配,因此,将下塑胶凸出环162放置于第一孔1011内时,则可以确定下塑胶件160的位置,方便对下塑胶件160进行定位。
请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下塑胶凸出环162的上表面与凸出圈152的下表面贴合。
具体地,如图2所示,凸出圈152的下端面与下塑胶凸出环162的上端面紧密贴合,则可以遮挡第一孔1011的侧壁,防止第一孔1011的侧壁露出,从而能够进一步使顶盖片110与二次电池内部的结构隔离,以保证顶盖片110与二次电池内部的结构绝缘,防止短路。
请参考图1和图8,下塑胶主体161上设置有圆台163,可通过将圆台163与顶盖片110下表面设置的对应的圆孔(未示出)配合进行定位,然后将圆台163与顶盖片110进行超声焊接。
请参考图1,顶盖结构100还包括安装在顶盖片110上的防爆阀170,和设于顶盖片110上的注液孔105。
请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极柱件13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正极柱130z,另一个为负极柱130f。极柱安装孔10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安装正极柱130z,另一个用于安装负极柱130f。环形凸出部120、上塑胶件140以及密封圈15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正极柱130z对应于其中一个环形凸出部120、其中一个上塑胶件140z以及其中一个密封圈150。负极柱130f对应于其中另一个环形凸出部120、另一个上塑胶件140f以及一个另密封圈150。其中,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与负极柱130f对应的上塑胶件140f所采用的材料不同。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为导电材料。负极柱130f对应的上塑胶件140f为绝缘材料。
具体地,在顶盖结构100中,负极柱130f需要与顶盖片110绝缘设置。正极柱130z需要与顶盖片110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为导电材料。负极柱130f对应的上塑胶件140f为绝缘材料。
其中,负极柱130f对应的上塑胶件140f所采用的材料例如是PPS塑胶原料、PA(聚酰胺)、PP(聚丙烯)、PTFA(聚四氟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优先选用PPS塑胶原料。
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所采用的材料也可以是PPS塑胶原料、PA(聚酰胺)、PP(聚丙烯)、PTFA(聚四氟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但是,在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所采用的塑胶原料中需要加入一些硅材料、石墨等导电材料,从而可以使得正极柱130z对应的上塑胶件140z导电。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裸电芯以及上述任一项的顶盖结构100,顶盖结构100安装于壳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片,设有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第一方向X;
环形凸出部,凸出于所述顶盖片的上表面并与所述顶盖片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凸出部环绕于所述极柱安装孔的边缘设置;
极柱件,安装于所述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方向Y,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反;
上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共同包覆所述环形凸出部的表面,以致所述环形凸出部被完全包覆,并且,所述上塑胶件填充于所述环形凸出部与所述极柱件之间的间隙,并覆盖所述极柱件的表面;
密封圈,垫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以及
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的下表面贴合设置且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方向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件的下端面不低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上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并共同形成一阶梯孔,所述第三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环形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并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出部包括:
环形本体,一端与所述顶盖片固定连接;和
环形弯折部,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本体与所述环形弯折部呈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出部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沿轴向排布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并位于所述第一段的下方,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且所述第三台阶面被所述上塑胶件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阶面倾斜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段的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台阶面形成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主体圈和凸出圈,所述凸出圈与所述主体圈固定连接并凸出于所述主体圈的下表面,所述凸出圈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圈的外径,所述主体圈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凸出圈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正极柱,另一个为负极柱;
所述极柱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正极柱,另一个用于安装所述负极柱;
所述环形凸出部、所述上塑胶件以及所述密封圈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正极柱对应于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凸出部、其中一个所述上塑胶件以及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圈;所述负极柱对应于另一个所述环形凸出部、另一个所述上塑胶件以及另一个所述密封圈;其中,所述正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负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所采用的材料不同;所述正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为导电材料,所述负极柱对应的所述上塑胶件为绝缘材料。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裸电芯;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结构,所述顶盖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CN202120665091.6U 2021-04-01 2021-04-01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Active CN214898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5091.6U CN21489862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5091.6U CN21489862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8627U true CN214898627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7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5091.6U Active CN21489862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86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542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山西中科华孚汽车动力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电池
WO2022262403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制造方法
CN116780062A (zh) * 2023-07-05 2023-09-19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装方法及动力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403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84542A (zh) * 2021-12-28 2022-04-05 山西中科华孚汽车动力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电池
CN114284542B (zh) * 2021-12-28 2024-02-06 山西中科华孚电池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电池
CN116780062A (zh) * 2023-07-05 2023-09-19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装方法及动力电池
CN116780062B (zh) * 2023-07-05 2024-06-11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装方法及动力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98627U (zh)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CN108767143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US1148276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EP3748732B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11757123B2 (en) Cap assembly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4545080B2 (ja) 二次電池
US10644272B2 (en)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KR101265202B1 (ko) 이차 전지
US10784475B2 (en) Cap assembly for a second battery and second battery
US10490780B2 (en) Cap assembly for a second battery and second battery
US11509026B2 (en)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14597610A (zh) 电池
CN114883762A (zh) 电池
CN220138483U (zh) 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和车辆
CN217468733U (zh) 电池
CN216928729U (zh) 用于电池的壳体及电池
JP3598687B2 (ja) 電池
CN109728209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WO2003094261A1 (en) Sealing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