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8896U -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8896U
CN214858896U CN202121115102.XU CN202121115102U CN214858896U CN 214858896 U CN214858896 U CN 214858896U CN 202121115102 U CN202121115102 U CN 202121115102U CN 214858896 U CN214858896 U CN 214858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rod
adjusting
sleeve
rehabil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51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友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1151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8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8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8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在康复锻炼时,需乘坐在坐垫上,将双手分别握持底座两侧的两手扶杆,使双腿以趋于伸直的动作踩踏两踏板,形成身体半躺的姿势。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使转轴转动带动连接件转动从而带动踩踏在两踏板上的双脚随之摆动,同时转轴的转动还可带动两偏心轮转动,使两偏心轮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杆带动两手扶杆分别向上或向下摆动,以带动双手上下的摆动,以此达到双手和双脚在康复锻炼时可协同的动作,有利于四肢的同时康复锻炼。并且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带动手扶杆和踏板,可有效地降低康复锻炼时康复车的产生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康复健身车主要有带座式和无座式,不管是带座还是无座式的,它们核心主体结构都是手部锻炼和脚部锻炼分别由一套独立的机构实现,或者由独立的电机驱动,也就是说无法实现四肢联动,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无法实现四肢协同的动作,不利于四肢的同时康复锻炼。同时手部锻炼的机构和脚部锻炼的机构分别由独立的电机驱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耗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车包括有:底座、两手扶杆、脚踏组件、联动组件和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坐垫,且坐垫可位于底座上水平的移动;
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连接架、转轴、连接件和踏板,所述连接架固定至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坐垫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至所述连接架;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至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轴在所述连接架上轴向固定的转动;转轴两端延伸出连接架两侧外且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件,两所述连接件在相对转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踏板枢接;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偏心轮、轴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杆,所述转轴在两所述连接件和连接架之间均连接有所述联动组件;所述偏心轮固定至所述转轴,使转轴的轴心偏离偏心轮的轴心,且两联动组件的所述偏心轮的轴心亦相互偏离;所述偏心轮固定至所述轴承内,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轴承侧面,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转杆,所述转杆轴向固定的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转动,且转杆位于连接架设置所述坐垫的一端;
所述手扶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转杆,手扶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人体乘坐在坐垫上之后,在身体侧边靠近手部的位置,用于握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圆弧部和夹持部,所述圆弧部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部的内径略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径;圆弧部两端均固定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用于连接至所述轴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轴承嵌入至所述连接环内,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嵌入至两所述夹持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同时穿装一螺栓,该螺栓螺旋连接一螺母至紧固,使所述连接环将所述轴承箍紧,两所述夹持部将所述第一连杆夹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弧部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凸点,所述轴承嵌在圆弧部两侧的凸点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上在靠近所述坐垫的位置还固定有轴套,两所述联动组件的所述转杆分别与所述轴套的两端可转动的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套和两所述联动组件的所述转杆均通过芯轴、卡套和垫片连接,所述芯轴两端的端面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卡套截面为T字形结构,且卡套中心具有通孔,所述轴套的两端和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嵌入有所述卡套;所述芯轴穿过所述轴套、两所述转杆和各所述卡套后,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垫片后与芯轴端部的螺纹孔连接至紧固,使垫片固定至芯轴端部,且垫片和所述转杆远离所述轴套一端的所述卡套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电机和变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至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所述变速器固定至所述连接架内,且所述转轴固定至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坐垫的底部固定有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的侧面设有贯穿两侧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穿装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适配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调节杆,该调节杆由所述坐垫一端向所述连接架一端延伸,且该调节杆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移动套管适配穿套在所述调节杆外,并且移动套管相对调节杆移动;固定所述移动套管时,将所述移动套管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调节杆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对应,再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后与调节螺母连接至紧固。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复锻炼时,需乘坐在坐垫上,将双手分别握持底座两侧的两手扶杆,使双腿以趋于伸直的动作踩踏两踏板,形成身体半躺的姿势。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使转轴转动带动连接件转动从而带动踩踏在两踏板上的双脚随之摆动,同时转轴的转动还可带动两偏心轮转动,使两偏心轮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杆带动两手扶杆分别向上或向下摆动,以带动双手上下的摆动,以此达到双手和双脚在康复锻炼时可协同的动作,有利于四肢的同时康复锻炼。并且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带动所述手扶杆和所述踏板,可有效地降低康复锻炼时康复车的产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电机连接至脚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转轴两端连接偏心轮、连接件和踏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坐垫与底座连接的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坐垫下的移动轴套和底座上的调节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轴套两端连接转轴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相对图1的另一种动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状态下的脚踏组件和联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包括有:底座1、两手扶杆2、脚踏组件、两联动组件和驱动电机5。其中,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坐垫6,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脚踏组件,两所述手扶杆2和两所述联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且所述手扶杆2连接在底座1设置坐垫6一端的两侧,并且两手扶杆2分别延伸至人体乘坐在坐垫6上之后,在身体两侧靠近双手的位置,用于握持。
如附图1和4所示,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连接架31、转轴32、连接件34和踏板33。所述连接架31固定在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坐垫6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电机5固定至所述连接架31,驱动电机5包括有电机51和变速器52,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至所述变速器52的动力输入端,所述变速器52固定至所述连接架31内。所述转轴32固定至所述变速器52的输出端,使得所述驱动电机5可驱动所述转轴32转动。另外,所述驱动电机5和所述转轴3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所述连接架31的侧面还可固定轴承座(附图未示),所述转轴32可穿过并固定连接至轴承座,所述驱动电机5还可以是直接由单一的电机构成,该电机直接固定至所述连接架31内,并通过齿轮传动或同步带传动等常规的动力传动方式带动所述转轴32转动。
继续参照如附图1和4,所述转轴32两端延伸出连接架31的两侧外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件34,且两所述连接件34在相对转轴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踏板33枢接。此结构相当于自行车两侧的脚踏板结构,使得康复者坐在所述坐垫6上之后,双脚可踩踏在两所述踏板33上,通过脚蹬所述踏板33的方式带动所述转轴32转动。或者在所述驱动电机5接通电源之后,通过所述驱动电机5带动所述转轴32转动时,可带动连接件34转动从而带动踩踏在两所述踏板33上的双脚随之摆动。
如附图1、4和5所示,所述转轴32在两所述连接件34和连接架31之间均连接有所述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偏心轮41、轴承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转杆47和连接环45。所述偏心轮41固定至所述转轴32,其固定方式可以是以嵌件注塑工艺的方式将偏心轮固定在转轴32上,即偏心轮41为塑料材质,此固定方式相比偏心轮41焊接在转轴32上的方式而言,可更为有效的保证偏心轮41在转轴32上的位置精度,并且两联动组件的所述偏心轮41固定在转轴32后,两偏心轮41的轴心相互偏离,即并未同轴心。
如附图2和3所示,所述连接环45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轴承42和所述第一连杆43,连接环45包括圆弧部451和夹持部452,所述圆弧部451为大于半圆的圆弧结构,且所述圆弧部451的内径略小于所述轴承42的外径,具体可以是小1~10mm。圆弧部451两端均固定所述夹持部452,所述夹持部452设有第一连接孔453,所述第一连杆43用于连接至所述轴承4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附图未示)。装配时,可先将所述轴承42套在所述偏心轮41外,并且可在偏心轮41的两端连接卡簧使偏心轮41固定在轴承42内;之后将所述轴承42嵌入至所述连接环45内,和将所述第一连杆43的端部嵌入至两所述夹持部452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连接孔453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之后将螺栓455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53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再在螺栓455穿过夹持部452后的一端螺旋连接一螺母456,并旋转至紧固,以此即可使所述连接环45将所述轴承42箍紧,并且使两所述夹持部452将所述第一连杆43夹紧,从而实现第一连杆43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轴承42侧面。另外,所述圆弧部451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凸点454,在连接部将所述轴承42箍紧后,所述轴承42嵌在圆弧部451两侧的凸点454之间,通过所述凸点454的阻挡限制可防止轴承42向所述连接环45的两侧外偏离掉出。
如附图8至10所示,所述底座1在靠近所述坐垫6的位置还固定有轴套46,具体的,所述轴套46可以固定至所述坐垫6的背面。所述轴套46和两所述联动组件4的所述转杆47均为空心的管状结构,且轴套46和两转杆47均通过芯轴48、卡套410和垫片49连接,所述芯轴48两端的端面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411。所述卡套410为柱体结构,卡套410截面为T字形结构,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且卡套410中心具有通孔。所述轴套46的两端和所述转杆47的两端均嵌入有所述卡套410,即卡套410的环形台阶契合嵌套和轴套46或转杆47的端部内。所述芯轴48穿过所述轴套46、两所述转杆47和各所述卡套410后,所述第一螺栓411穿过所述垫片49后与芯轴48端部的螺纹孔连接至紧固,使垫片49固定至芯轴48端部,且垫片49固定后和所述转杆47远离所述轴套46一端的所述卡套410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相当于所述芯轴48两端的间距大于装配有卡套410的轴套46和两个装配有轴套410的转杆47的长度总和,使得两所述转杆47均相对所述轴套轴向的固定,并以所述芯轴48为轴心相对所述轴套46转动。
继续参照附图9和10,所述第一连杆43远离所述轴承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枢接,而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则固定至所述转杆47,同时两所述手扶杆2亦分别固定至两所述转杆47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所述转轴32转动带动所述偏心轮41转动时,可通过所述轴承42带动所述第一连杆43摆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杆44带动所述转杆47相对所述底座1转动,实现所述手扶杆2的摆动,最终实现所述踏板33和所述手扶杆2的同步动作,达到同时锻炼双手和双腿的目的。另外,由于所述偏心轮41的轴心与所述转轴32的轴心偏离,因此可使得当转轴32转动至一侧的偏心轮41向上且向前摆动时,转轴另一侧的偏心轮41则向下且向后摆动,从而实现拉动两所述手扶杆2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即向上或向下)摆动,使腰部两侧可同时往复地向所述底座1的上下两个方向扭转,达到同时锻炼腰部的目的。
如附图6和7所示,所述坐垫6的底部固定有移动套管61,所述移动套管61的侧面设有贯穿两侧的第一调节孔(附图未示),所述第一调节孔穿装有调节螺杆62,所述调节螺杆62适配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3;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调节杆11,该调节杆11由所述坐垫6一端向所述连接架31一端延伸,且该调节杆1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有若干第二调节孔111;所述移动套管61适配穿套在所述调节杆11外,使移动套管61和所述坐垫可相对调节杆11水平的移动。在需要固定所述坐垫6时,将所述移动套管61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调节杆11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111对应,再将所述调节螺杆62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111后与调节螺母63连接至紧固,即可使所述坐垫6固定在底座1上与所述脚踏组件保持相对固定。而需要调节所述坐垫6的位置时,可通过将移动套管61的第一调节孔对应至调节杆11的不同第二调节孔111,之后再穿装调节螺杆62并连接调节螺母,即可实现对坐垫6与脚踏组件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更多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康复锻炼。
综上所述,参照附图1和9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复锻炼时,需乘坐在所述坐垫6上,将双手分别握持所述底座1两侧的两所述手扶杆2,同时将双脚以趋于伸直的动作分别踩在两所述踏板33,使身体形成半躺的姿势。之后通过所述驱动电机5驱动所述转轴32转动,即可进行康复训练。此过程中,所述转轴32转动可带动所述连接件34转动从而带动踩踏在两所述踏板33上的双脚随之摆动,同时所述转轴32的转动还可带动两所述偏心轮41转动,使两偏心轮41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43、所述第二连杆44和所述转杆47带动两手扶杆2分别向上或向下摆动,以带动双手上下的摆动,以此达到双手和双脚在康复锻炼时可协同的动作,有利于四肢的同时康复锻炼。同时,在双手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可带动腰部两侧同时往复地向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个方向侧向的倾斜,以达到同时锻炼腰部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带动所述手扶杆2和所述踏板33,可有效地降低康复锻炼时康复车的产生的能耗。进一步的,还可通过配置一套控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的转速,实现控制所述手扶杆2摆动频率和所述踏板33转动的频率,以实现控制康复锻炼的强度。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7)

1.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车包括有:底座、两手扶杆、脚踏组件、联动组件和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坐垫,且坐垫可位于底座上水平的移动;
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连接架、转轴、连接件和踏板,所述连接架固定至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坐垫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至所述连接架;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至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轴在所述连接架上轴向固定的转动;转轴两端延伸出连接架两侧外且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件,两所述连接件在相对转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踏板枢接;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偏心轮、轴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转杆,所述转轴在两所述连接件和连接架之间均连接有所述联动组件;所述偏心轮固定至所述转轴,使转轴的轴心偏离偏心轮的轴心,且两联动组件的所述偏心轮的轴心亦相互偏离;所述偏心轮固定至所述轴承内,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轴承侧面,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转杆,所述转杆轴向固定的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转动,且转杆位于连接架设置所述坐垫的一端;
所述手扶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转杆,手扶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人体乘坐在坐垫上之后,在身体侧边靠近手部的位置,用于握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圆弧部和夹持部,所述圆弧部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部的内径略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径;圆弧部两端均固定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用于连接至所述轴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轴承嵌入至所述连接环内,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嵌入至两所述夹持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同时穿装一螺栓,该螺栓螺旋连接一螺母至紧固,使所述连接环将所述轴承箍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凸点,所述轴承嵌在圆弧部两侧的凸点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在靠近所述坐垫的位置还固定有轴套,两所述联动组件的所述转杆分别与所述轴套的两端可转动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和两所述联动组件的所述转杆均通过芯轴、卡套和垫片连接,所述芯轴两端的端面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卡套截面为T字形结构,且卡套中心具有通孔,所述轴套的两端和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嵌入有所述卡套;所述芯轴穿过所述轴套、两所述转杆和各所述卡套后,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垫片后与芯轴端部的螺纹孔连接至紧固,使垫片固定至芯轴端部,且垫片和所述转杆远离所述轴套一端的所述卡套之间具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电机和变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至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所述变速器固定至所述连接架内,且所述转轴固定至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的底部固定有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的侧面设有贯穿两侧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穿装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适配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调节杆,该调节杆由所述坐垫一端向所述连接架一端延伸,且该调节杆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移动套管适配穿套在所述调节杆外,并且移动套管相对调节杆移动;固定所述移动套管时,将所述移动套管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调节杆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对应,再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后与调节螺母连接至紧固。
CN202121115102.X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Active CN214858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102.XU CN214858896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102.XU CN214858896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8896U true CN21485889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5102.XU Active CN214858896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8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6811B (zh) 具多種運動型態的複合式運動機
US6017295A (en) Recumbent mobile exercise apparatus
KR101564841B1 (ko) 수영 연습 및 수영 동작 자전거
TWM380146U (en) Oval stroll machine capable of adjusting span
US6740010B2 (en) Motorized stationary bike for lower body rehabilitation
CN214858896U (zh) 一种电动的卧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CN108653991B (zh) 手足复合式运动机
WO2015055000A1 (zh) 一种椭圆轨迹双驱动跑步自行车
CN201624948U (zh) 偏瘫康复机
CN215307978U (zh) 一种电动的立式四肢联动康复车
CN207106771U (zh) 一种万向节转向手脚合力可单腿骑行自行车
KR20030036427A (ko) 페달을 이용한 운동기구
CN214714067U (zh) 一种手脚同时运动的立式健身车
CN214550897U (zh) 一种手脚同时运动的卧式健身车
CN211188985U (zh) 一种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TW201336552A (zh) 座式踏步機
CN213534951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代步车
CN201012251Y (zh) 多功能椭圆机
CN220483495U (zh) 一种全身运动的健身自行车
US7938423B2 (en) Exercise cycle
KR200319057Y1 (ko) 페달을 이용한 운동기구
CN2226474Y (zh) 爬行运动器
CN205360396U (zh) 康复步健机
CN213465903U (zh) 一种复健脚踏车
KR20140001004U (ko) 지렛대 원리 및 시소의 원리를 응용하여 제작하는 승마형 자전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