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252U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1252U
CN214841252U CN202121203187.7U CN202121203187U CN214841252U CN 214841252 U CN214841252 U CN 214841252U CN 202121203187 U CN202121203187 U CN 202121203187U CN 214841252 U CN214841252 U CN 214841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guide ring
air conditioner
flang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31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绍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31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1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中,该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外机机壳和导风圈,所述外机机壳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外机机壳设有外机出风口。所述导风圈设于所述外机机壳内,并与所述外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圈与所述外机机壳分体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因壳体变形而导致导风圈相对散热风扇偏移的可能。

Description

整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整体式空调器中,会在外机出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设置导风圈,以能够更好地将散热风扇的散热气流从外机出风口吹向室外。而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或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当设有外机出风口处壳体部分发生变形时,会导致导风圈相对散热风扇偏移,从而影响导风效果,甚至会导致导风圈与转动中的散热风扇干涉而造成导风圈和散热风扇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旨在降低因壳体变形而导致导风圈相对散热风扇偏移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式空调器,包括:
底盘;
外机机壳,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外机机壳设有外机出风口;以及
导风圈,设于所述外机机壳内,并与所述外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圈与所述外机机壳分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盘上设有电机支架,所述导风圈的外周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电机支架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底盘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沿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电机支架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电机支架中的一者设有定位插孔,另一者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插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支撑翻边,所述支撑翻边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与所述外机机壳抵接。
可选地,所述底盘的边缘设有连接翻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连接翻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连接翻边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朝所述连接翻边延伸的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和所述连接翻边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焊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焊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
可选地,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外机出风口的一端设有抵接翻边,所述抵接翻边与所述外机机壳的外机出风口周缘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抵接翻边设有限位过孔,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外机机壳和所述限位过孔,以限制所述抵接翻边与所述外机机壳在所述导风圈的轴向方向上运动,所述限位件的穿设于所述限位过孔的部分与所述限位过孔的孔壁间隔,以使所述抵接翻边能相对所述外机机壳在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方向上滑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导风圈与外机机壳分体设置,相较于导风圈一体成型于外机机壳上的方式,如此当外机机壳发生变形时,可以减小外机机壳对导风圈的影响,从而可以降低因外机机壳变形而导致导风圈相对散热风扇偏移的可能,既能保证较好的导风效果,也能减少导风圈与转动中的散热风扇干涉而造成导风圈和散热风扇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整体式空调器的底盘、电机支架和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底盘 221 固定凸部
11 连接翻边 23 抵接翻边
12 第一盘段 231 限位过孔
13 第二盘段 30 电机支架
20 导风圈 31 安装段
21 第一支架 32 连接段
211 第一连接板 40 外机机壳
212 第二连接板 41 外机出风口
213 支撑翻边 50 内机机壳
214 定位插孔 60 限位件
22 第二支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底盘10、外机机壳40和导风圈20,外机机壳40设于底盘10上,外机机壳40设有外机出风口41。导风圈20设于外机机壳40内,并与外机出风口41连通,导风圈20与外机机壳40分体设置。
不失一般性,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设于底盘10的内机机壳50。可选地,外机机壳40与内机机壳50连接,即内机机壳50和外机机壳40各自连接底盘10的同时,内机机壳50和外机机壳40相互连接,以增强整体式空调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外机机壳40也可不与内机机壳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机机壳50”与“外机机壳40”并非限定内机机壳50和外机机壳40的安装位置,该整体式空调器50可以整体安装于室内,此时,内机机壳50和外机机壳40均安装于室内。也可以将内机机壳50设于室内,而将外机机壳40至少部分伸出至室外。为使外机机壳40能够朝室外伸出,通常在墙体上设置安装孔,使得外机机壳40能够从安装孔朝室外伸出,在该情况中,可以将墙体内表面和墙体外表面之间的这部分空间(安装孔)看作室外空间,也即,可以将墙体内表面以内的空间看作室内空间,而墙体内表面以外的空间看作室外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导风圈20与外机机壳40分体设置,相较于导风圈20一体成型于外机机壳40上的方式,如此当外机机壳40发生变形时,可以减小外机机壳40对导风圈20的影响,从而可以降低因外机机壳40变形而导致导风圈20相对散热风扇偏移的可能,既能保证较好的导风效果,也能减少导风圈20与转动中的散热风扇干涉而造成导风圈20和散热风扇损坏的情况。
请参照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0上设有电机支架30,导风圈20的外周设有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在导风圈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第一支架21与电机支架30远离底盘10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架22与底盘10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以外机出风口41设于外机机壳40的侧面为例,导风圈20的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也即,导风圈20的轴线大致平行于底盘10。电机支架30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电机支架3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用于安装散热风扇的电机。电机支架30的下端与底盘10连接,电机支架30的上端与第一支架21连接,相当于第一支架21位于导风圈20的上方,第一支架21位于导风圈20的下方。如此相当于利用电机支架30和底盘10来固定导风圈20,充分利用了底盘10和电机支架30,可以避免另外设置安装支架来固定导风圈20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外机机壳40内结构增加的情况,有利于简化外机机壳40内的结构,能够减小外机机壳40的重量和降低成本。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风圈20也可以仅与电机支架30连接,或者导风圈20也可以仅与底盘10连接。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底盘10上另外设置安装支架,将导风圈20安装于安装支架。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外机出风口41也可以设于外机机壳40的顶部。
其中,第一支架21与导风圈2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一支架21与导风圈20也可以分体设置。同理,第二支架22与导风圈2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二支架22与导风圈20也可以分体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支架30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安装段31和连接段32,安装段31远离连接段32的一端连接于底盘10,连接段32远离安装段31的一端与第一支架21连接,安装段31用于安装散热风扇的电机。相当于散热风扇安装于导风圈20和安装段31之间,如此可以使散热风扇尽可能靠近甚至位于导风圈20内,从而保证导风圈20与散热风扇之间的导风效果更好。也能使得外机机壳4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外机机壳40的整体尺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段31远离底盘10的一端与导风圈2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焊接于导风圈20的外周面,即第一支架21与导风圈20分别成型,再焊接在一起,如此能够便于分别成型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有利于降低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各自的成型难度。而且相较于通过紧固件(铆钉或螺钉等)将第一支架21固定在导风圈20的方式,能够避免紧固件伸入导风圈20的内孔中阻挡出风气流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支架21固定在导风圈2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焊接于导风圈20的外周面。即第二支架22与导风圈20分别成型,再焊接在一起,如此能够便于分别成型第二支架22和导风圈20,有利于降低第二支架22和导风圈20各自的成型难度。而且相较于通过紧固件(铆钉或螺钉等)将第二支架22固定在导风圈20的方式,能够避免紧固件伸入导风圈20的内孔中阻挡出风气流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二支架22固定在导风圈2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包括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第一连接板211连接于导风圈20的外周面,第二连接板212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1,并沿导风圈2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212与电机支架30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呈夹角设置,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11为翻边结构。如此通过第一连接板211连接于导风圈20的外周面时,有利于增大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增大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的连接稳定性,使得导风圈20安装稳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也可以呈平板状或者方管状。
为进一步增大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的连接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1呈弧形设置,以贴合导风圈20的外周面。即第一连接板211的曲率与导风圈20的外周面的曲率大致相当,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211和导风圈20外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支架21和导风圈20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1也可以呈平板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12和电机支架3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紧固件可以为铆钉、螺钉或螺栓等等。如此在连接第一支架21和电机支架30时,不需要使用焊机,便于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12和电机支架30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与电机支架30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相较于第一支架21与电机支架30焊接的方式,如此在连接第一支架21和电机支架30时,不需要使用焊机,只需要使用如板手或螺丝刀等简单工具即可,能够便于第一支架21和电机支架30的安装,而且如此还能便于拆装导风圈2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12和电机支架30中的一者设有定位插孔214,另一者设有定位凸部,定位凸部插接于定位插孔214。具体而言,可以在,第二连接板212设有定位插孔214,电机支架30设有定位凸部;也可以在第二连接板212设有定位凸部,电机支架30设有定位插孔214。即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电机支架30上的定位凸部插接于定位插孔214内,从而实现第一支架21和电机支架30之间的安装定位,以便于第一支架21和电机支架30后续固定操作,例如在第二连接板212和电机支架3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能够便于第一紧固件的装配,避免在装第一紧固件的过程中电机支架30和第二连接板212相对移动。一实施例中,定位凸部设于连接段32远离安装段31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12远离第一连接板211的一端设有支撑翻边213,支撑翻边213背离第一连接板211的表面与外机机壳40抵接。具体而言,支撑翻边213与外机机壳40的顶板抵接,通过设置支撑翻边213与外机机壳40抵接,可以使得支撑翻边213与外机机壳40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避免第一支架21和外机机壳40抵接时作用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可以降低外机机壳40被第一支架21抵接变形的可能。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导风圈2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支架21与外机机壳40的顶板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和底盘10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具体而言,第二紧固件可以为铆钉、螺钉或螺栓等等。如此在连接第二支架22和底盘10时,不需要使用焊机,便于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和底盘10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与底盘10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相较于第二支架22与底盘10焊接的方式,如此在连接第二支架22和底盘10时,不需要使用焊机,只需要使用如板手或螺丝刀等简单工具即可,能够便于第二支架22和底盘10的安装,而且如此还能便于拆装导风圈20。
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0的边缘设有连接翻边11,第二支架22与连接翻边11连接。通过在底盘10上设置连接翻边11供第二支架22连接时,可以简化第二支架22的结构,而且在底盘10的边缘设置连接翻边11时,还可以将外机机壳40与连接翻边11连接,如此使得连接翻边11既能连接外机机壳40,也能连接第二支架22,可以减少底盘10上的连接结构,简化底盘10结构,降低底盘10成型难度。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与连接翻边11可拆卸连接。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支架22连接与底盘10的底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2设于连接翻边11的内侧,第二支架22设有朝连接翻边11延伸的固定凸部221,固定凸部221和连接翻边1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具体而言,将第二支架22连接于连接翻边11时,若将第二支架22设置在导风圈20靠近连接翻边11的边缘设置,会增大导风圈20的制造难度,增加成本。而通过在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朝向连接翻边11延伸的固定凸部221,通过固定凸部221与第二连接翻边11连接时,可以将第二支架22安装在导风圈20外周面容易安装的位置,避免将第二支架22整体设置在导风圈20靠近连接翻边11的边缘的位置,降低导风圈20的制造难度,降低成本。其中,固定凸部221可以焊接于第二支架22上,或固定凸部221与第二支架22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导风圈20朝向外机出风口41的一端设有抵接翻边23,抵接翻边23与外机机壳40的外机出风口41周缘相抵接。通过将抵接翻边23与外机机壳40的外机出风口41周缘相抵接时,可以减小导风圈20与外机出风口41周缘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降低导风圈20与外机机壳40之间的缝隙处漏风的可能,保证导风效果较好。
在一实施例中,抵接翻边23设有限位过孔231,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限位件60,限位件60穿设于外机机壳40和限位过孔231,以限制抵接翻边23与外机机壳40在导风圈20的轴向方向上运动,限位件60的穿设于限位过孔231的部分与限位过孔231的孔壁间隔,以使抵接翻边23能相对外机机壳40在导风圈20的径向方向上滑移。
具体而言,限位件60的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限位件60包括限位头部、一体连接于限位头部的连接杆部和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部的止挡件,安装时,限位杆部依次穿设于外机机壳40和限位过孔231,限位头部位于外机机壳40背离导风圈20的一侧,止挡件位于抵接翻边23背离外机机壳40的一侧,并与连接杆部连接。连接杆部的尺寸小于限位过孔231的尺寸,以能够穿设于限位过孔231,并与限位过孔231的孔壁间隔。止挡件的尺寸大于限位过孔231的尺寸,以避免限位部穿过限位过孔231,如此使得止挡件和夹住抵接翻边23和外机出风口41周缘,以防止导风圈20与外机出风口41周缘脱离。止挡件可以为螺母,此时限位杆部上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或者止挡件也可以为卡环,此时限位杆部上设有与卡环配合的卡槽;止挡件还可以为限位销,此时限位杆部上设有与限位销配合的销孔。
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60包括限位头部和连接于限位头部的连接杆部,安装时,限位杆部依次穿设于限位过孔231和外机机壳40,限位头部位于抵接翻边背离外机出风口41周缘的一侧。连接杆部的尺寸小于限位过孔231的尺寸,以能够穿设于限位过孔231,并与限位过孔231的孔壁间隔。限位头部的尺寸大于限位过孔231的尺寸,以避免限位头部穿过限位过孔231,如此当限位杆部与外机出风口41周缘连接时,限位头部可以限制抵接翻边23朝远离外机出风口41周缘的方向运动,以防止导风圈20与外机出风口41周缘脱离。连接杆部可以螺接于或焊接于外机机壳40。
如此既可以使得抵接翻边23抵接于外机机壳40的外机出风口41周缘,降低导风圈20与外机机壳40之间的缝隙处漏风的可能,也能使得抵接翻边23能相对外机机壳40在导风圈20的径向方向上滑移,即使外机机壳40设有外机出风口41的部分发生变形时,由于连接杆部与限位过孔231的孔壁间隔,故可以使得外机机壳40与导风圈20在导风圈20的径向方向具有可调节空间,降低因外机机壳40变形而导致导风圈20沿径向方向偏移的可能,从而可以降低因外机机壳40变形而导致导风圈20相对散热风扇偏移的可能。限位件60可以为螺钉或螺柱等等。限位头部可以为螺钉或螺栓的头部,也可以在螺钉或螺栓的杆部上套设挡圈,以使螺钉或螺栓的头部和挡圈形成限位头部。
其中,可以通过限位件60使得抵接翻边23和外机出风口41周缘抵紧在一起,如此当外机机壳40设有外机出风口41的部分发生变形时,可以松开限位件60,调整导风圈20的位置后再锁紧抵接翻边23和外机出风口41周缘。或者也可以使得抵接翻边23和外机出风口41周缘间隙配合,即抵接翻边23和外机出风口41周缘没有抵紧,当外机机壳40设有外机出风口41的部分发生变形时,抵接翻边23即能相对外机机壳40在导风圈20的径向方向上滑移,如此不需要用户松开和锁紧限位件60。
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第一盘段11用于供内机机壳50安装,第二盘段13用于供外机机壳40安装,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连接为一体。具体地,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为一体等等。
通过将底盘10的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连接为一体,安装整体式空调器时,可以将第二盘段13伸出至室外,使得底盘10的第二盘段13呈悬臂结构。由于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连接为一体,且内机机壳50安装于第一盘段11,故而能够使得第二盘段13和外机机壳40较为稳定的悬挂于室外。如此通过整体式空调器自身的底盘10能够对外机机壳40提供有效支撑,降低了外机机壳40对支撑架的依赖,从而可以降低需要设置支撑架来支撑外机机壳40的可能。
在活动板房或者集装箱房中,活动板房或者集装箱房的墙体结构强度较低,不便于在墙体上设置支撑架,即使设置支撑架时,支撑效果较差,稳定性不足。将该整体式空调器用于活动板房或者集装箱房时,本方案的整体式空调器可以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在一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安装于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且加强件的一端沿第一盘段11指向第二盘段13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二盘段13连接,另一端沿第二盘段13指向第一盘段11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一盘段11连接。
具体而言,加强件沿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分布方向延伸,以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为界,加强件部分自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朝远离第一盘段11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二盘段13连接,加强件的另一部分自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朝远离第二盘段13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一盘段11连接,即加强件横跨于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从而可以增加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之间的刚度,降低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相对弯曲变形的可能。
通过在底盘10的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设置加强件,使得加强件的一端沿第一盘段11指向第二盘段13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二盘段13连接,另一端沿第二盘段13指向第一盘段11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一盘段11连接。如此相当于在底盘10上设置横跨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的加强结构,增加了第一盘段11和第二盘段13连接处刚度,降低了第二盘段13相对第一盘段11发生弯曲变形的可能,提升了底盘10组件的刚度。从而在将整体式空调器的外机机壳40安装于第二盘段13时,即使将第二盘段13和外机机壳40伸出至室外,底盘10也能有效支撑外机机壳40,增强了整体式空调器外机部分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件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凸设于加强件背离底盘10的表面,并自加强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如此在加强件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大加强件的自身刚度,从而能增大加强件对底盘10的加强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盘段13相对第一盘段11发生弯曲变形的可能,增强了整体式空调器外机部分的安装稳定性。此外,将加强筋凸设于加强件背离底盘10的表面时,可以避免加强筋与底盘10干涉,保证加强件能够较好地连接于底盘1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件也可以呈管状或者加强件的横截面呈“工”字形。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件为钣金件,加强件部分朝远离底盘10的方向***设置,以形成加强筋。具体而言,加强件可以由板材通过模具弯折形成,以在加强件上形成加强筋,如此利用加强件的自身结构形成加强筋,可以避免在加强件上另外安装加强筋,可以减少加强件的成型工序,而且在通过加强筋增加加强件自身结构刚度的同时,还能避免加强件自身重量增加,有利于减小底盘10组件的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50的压缩机设置在内机机壳50内,即压缩机设于第一盘段12,并位于室内换热器的下方,以降低整体式空调器50的重心。如此在使用时,可以将压缩机和内机机壳50放置在室内,使得外机机壳40伸出至室外。通过将压缩机设于内机机壳50内,减小了外机机壳40的整体重量,从而在将外机机壳40安装于房屋二楼以上的楼层时,能够减小外机机壳40对支撑架的压力。例如在将该整体式空调器50用于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活动板房(集装箱房)时,将外机机壳40安装于室外能减小对支撑架的压力,而在外机机壳40与内机机壳50连接时,甚至可以不用设置支撑架对外机机壳40进行支撑,能够便于在活动板房或集装箱房中使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缩机设于外机机壳40内,或者将压缩机设于第一盘段12和第二盘段13的连接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外机机壳,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外机机壳设有外机出风口;以及
导风圈,设于所述外机机壳内,并与所述外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圈与所述外机机壳分体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电机支架,所述导风圈的外周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电机支架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底盘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沿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电机支架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电机支架中的一者设有定位插孔,另一者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插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支撑翻边,所述支撑翻边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与所述外机机壳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边缘设有连接翻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连接翻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连接翻边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朝所述连接翻边延伸的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和所述连接翻边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焊接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面。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外机出风口的一端设有抵接翻边,所述抵接翻边与所述外机机壳的外机出风口周缘相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翻边设有限位过孔,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外机机壳和所述限位过孔,以限制所述抵接翻边与所述外机机壳在所述导风圈的轴向方向上运动,所述限位件的穿设于所述限位过孔的部分与所述限位过孔的孔壁间隔,以使所述抵接翻边能相对所述外机机壳在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方向上滑移。
CN202121203187.7U 2021-05-31 2021-05-31 整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14841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3187.7U CN214841252U (zh) 2021-05-31 2021-05-31 整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3187.7U CN214841252U (zh) 2021-05-31 2021-05-31 整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1252U true CN21484125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81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3187.7U Active CN214841252U (zh) 2021-05-31 2021-05-31 整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12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848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4841252U (zh) 整体式空调器
JP5772371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24040917A1 (zh) 用于空调的底盘组件、空调和房车
CN21906360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685731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室外鞍桥壳安装结构及马鞍式空调器
CN112696816B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
CN209857439U (zh) 一种蒸发器侧板结构及空调器
CN215216681U (zh) 底盘组件和整体式空调器
CN210512113U (zh) 无铆连接的空调背板
CN107504670B (zh) 天花机
CN221197566U (zh) 一种底盘、底盘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20291763U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214468945U (zh) 风机板固定结构以及具有其的风管机
CN22052423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顶盖结构及其空调室外机
CN210463509U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664435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1401915U (zh) 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CN210220040U (zh) 围板和具有其的天花机
CN212869953U (zh) 一种上盖板及空调器
CN215808874U (zh) 底座固定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20669621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KR102536033B1 (ko) 덕트 조립체
CN217274560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组件
CN214307366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