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5769U -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5769U
CN214755769U CN202120806086.2U CN202120806086U CN214755769U CN 214755769 U CN214755769 U CN 214755769U CN 202120806086 U CN202120806086 U CN 202120806086U CN 214755769 U CN214755769 U CN 214755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tor
motor shaft
end plate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60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贇
郭文光
丁奔奔
王亚
肖金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yu Dynam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60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5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5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5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转子部件设置在交直流两用电机的轴线上;定子部件在转子部件的外侧,同轴线设置;驱动板在定子部件上方的转子部件中的电机轴穿入驱动板,在风机罩壳中设置交直流两用电机;风机罩壳罩住交直流两用电机;在风机上蜗壳的下方设置风机风轮,交直流两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风机上蜗壳与风机风轮连接,风机风轮在电机轴上旋转,风机风轮放置于风机上蜗壳与风机下蜗壳之间的空穴中;风机下蜗壳与风机上蜗壳通过螺丝钉固定;通过驱动板中隔离电路与逆变器,达到既可以通入48V直流电也可以通入220V交流电来给电机进行供电,解决了同时使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成本较高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两用风机,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机都是在单一电源下工作,但在许多场合下,往往需要既能在直流电源下工作,又能在交流电源下工作的电机,然而同时使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成本较高,且很难适应某些起动比较困难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电机驱动采用新型的驱动方式,既可以通入48V直流电也可以通入220V交流电来给电机进行供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包括:转子部件、定子部件、驱动板;
其中,所述的转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的轴线上,所述的转子部件为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提供动能;
所述的定子部件在所述的转子部件的外侧,同所述的轴线设置;
所述的驱动板在所述的定子部件上方的所述的转子部件中的电机轴穿入所述的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用于将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部件还包括:转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
其中,所述的电机轴穿入所述转子,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转子固定;
所述定子部件的上端板上方所述的电机轴上固定所述的第一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承嵌入所述的上端板中;
所述定子部件的下端板下方的所述电机轴上固定所述的第二轴承,所述的第二轴承嵌入所述的下端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部件还包括:定子铁芯、上端板、下端板、上端盖、下端盖;
其中,转子***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转子在所述定子铁芯中旋转;
所述上端板套入所述电机轴上部;
所述下端板套入所述电机轴下部,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上端板与所述下端板之间;
在所述上端板上方的所述电机轴穿入所述上端盖;
在所述下端板下方的所述电机轴上穿入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通过螺丝钉固定,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设置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板在所述的定子部件上方的所述的转子部件中的电机轴穿入所述的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用于将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进一步的,在所述驱动板上设置了隔离电路与逆变器,电源连接至所述的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的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的隔离电路与所述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到所述的定子部件中的定子铁芯。
进一步的,在所述驱动板上方的所述电机轴***所述的散热风扇,所述的电机轴与所述的散热风扇固定,所述的散热风扇在所述的电机轴上旋转;
其中,在上端盖上方的所述电机轴穿入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和上端板通过螺丝钉固定在下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设计了一种风机,包括:风机罩壳、风机上蜗壳、风机风轮、风机下蜗壳;
其中,在所述的风机罩壳中设置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
所述风机罩壳罩住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并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风机上蜗壳上方;
在所述风机上蜗壳的下方设置所述的风机风轮,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风机上蜗壳与所述风机风轮连接,所述风机风轮在所述电机轴上旋转,所述的风机风轮放置于所述风机上蜗壳与风机下蜗壳之间的空穴中;
所述的风机下蜗壳与所述的风机上蜗壳通过螺丝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驱动板控制电压转换的方式,通过驱动板中隔离电路与逆变器的工作配合来控制电机旋转和运转速度,来达到对电机电压控制的方式,从而达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转换,既可以通入48V直流电也可以通入220V交流电来给电机进行供电,如此解决了同时使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成本较高,且很难适应某些起动比较困难的地方的问题,使整个电机更加满足工作环境需求,有效的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驱动板上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
转子部件30,转子部件30设置在交直流两用电机的轴线上,转子部件30为交直流两用电机提供动能;
定子部件40,在转子部件30的外侧,同轴线设置,定子部件40用于产生励磁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所述的电机轴9产生力的作用;
驱动板4,在定子部件40上方的转子部件30中的电机轴9穿入驱动板4,驱动板4用于控制电机旋转和运转速度,来达到对电机电压控制的方式,从而达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转换,既可以通入48V直流电也可以通入220V交流电来给电机进行供电;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所示,转子部件30还包括:转子11、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14;
其中,电机轴9穿入转子11并固定,转子11在电机轴9上旋转以此为交直流两用电机提供动能,在定子部件40的上端板10上方的电机轴9上固定第一轴承8并嵌入上端板10中,在定子部件40的下端板13下方的电机轴9上固定第二轴承14并嵌入下端板13中,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14用来固定电机轴9。
如图1所示,定子部件40还包括:定子铁芯12、上端板10、下端板13、上端盖6、下端盖15;
其中,转子11***定子铁芯12中,转子11在定子铁芯12中旋转,定子铁芯12产生励磁磁场,与转子11配合工作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上端板10套入电机轴9上部,下端板13套入电机轴9下部,定子铁芯12设置于上端板10与下端板13之间,由此固定定子铁芯12,上端板10上方的电机轴9穿入上端盖6,下端板13下方的电机轴9穿入下端盖15,上端板10和下端板13设置于上端盖6和下端盖15之间,且上端盖6与下端盖15通过螺丝钉固定。
如图1所示,在定子部件40上方的转子部件30中的电机轴9穿入驱动板4,其中,在驱动板4上方的电机轴9***散热风扇3,散热风扇3在电机轴9上旋转煽动气体给定子铁芯12和转子11降温。
如图3所示,在驱动板4上设置了隔离电路21与逆变器22,直流48V电源和交流220V电源连接至隔离电路21的输入端,同时连接逆变器22的输入端,隔离电路21与逆变器22的输出端均连接到定子部件40中的定子铁芯12。
以此实现既可以通入48V直流电也可以通入220V交流电来给电机进行供电,其中隔离电路21用于隔离直流48V电源导通交流220V电源,实现48V直流电和入220V交流电均能作用在定子铁芯12,本实施例中的逆变器22用于将48V直流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风机,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风机罩壳2、风机上蜗壳18、风机风轮19、风机下蜗壳20;
其中,风机罩壳2位于整个交直流两用发电机顶部,整个交直流两用发电机设置在风机罩壳2内,风机罩壳2有效的保护电机的结构,减少灰尘的进入;且风机罩壳2罩住交直流两用电机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风机上蜗壳18上方,风机上蜗壳18的下方设置风机风轮19,交直流两用电机的电机轴9穿过风机上蜗壳18与风机风轮19连接,风机风轮19在电机轴9上旋转煽动气体给交直流两用发电机提供旋转动力,风机风轮19放置于风机上蜗壳18与风机下蜗壳20之间的空穴中,风机下蜗壳20与风机上蜗壳18通过螺丝钉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风机罩壳2设置成网状结构,减少灰尘进入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风机下蜗壳20设置成蜗状结构,其承担风道的左右,使送风更加合理、噪音更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部件,所述的转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的轴线上,所述的转子部件为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提供动能;
定子部件,在所述的转子部件的外侧,同所述的轴线设置;
驱动板,在所述的定子部件上方的所述的转子部件中的电机轴穿入所述的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用于将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部件,还包括:
转子,所述的电机轴穿入所述转子,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转子固定;
第一轴承,在所述定子部件的上端板上方所述的电机轴上固定所述的第一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承嵌入所述的上端板中;
第二轴承,在所述定子部件的下端板下方的所述电机轴上固定所述的第二轴承,所述的第二轴承嵌入所述的下端板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部件,还包括:
定子铁芯,转子***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转子在所述定子铁芯中旋转;
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套入所述电机轴上部;
下端板,所述下端板套入所述电机轴下部,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上端板与所述下端板之间;
上端盖,在所述上端板上方的所述电机轴穿入所述上端盖;
下端盖,在所述下端板下方的所述电机轴上穿入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通过螺丝钉固定,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设置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板,在上端盖上方的所述电机轴穿入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和上端板通过螺丝钉固定在下端盖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板上方的所述电机轴***散热风扇,所述电机轴与所述散热风扇固定,所述散热风扇在所述电机轴上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板上设置了隔离电路与逆变器,电源连接至所述的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的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的隔离电路与所述的逆变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到所述的定子部件中的定子铁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顶部至底部设置成四个扇形隙孔与下端板连接固定,所述定子铁芯用于产生励磁磁场。
8.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
风机罩壳,在所述的风机罩壳中设置所述的交直流两用电机;
风机上蜗壳,所述风机罩壳罩住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并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风机上蜗壳上方;
风机风轮,在所述风机上蜗壳的下方设置所述的风机风轮,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风机上蜗壳与所述风机风轮连接,所述风机风轮在所述电机轴上旋转,所述的风机风轮放置于所述风机上蜗壳与风机下蜗壳之间的空穴中;
风机下蜗壳,所述的风机下蜗壳与所述的风机上蜗壳通过螺丝钉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罩壳顶部设置成网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下蜗壳设置成蜗状结构。
CN202120806086.2U 2021-04-19 2021-04-19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Active CN214755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6086.2U CN214755769U (zh) 2021-04-19 2021-04-19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6086.2U CN214755769U (zh) 2021-04-19 2021-04-19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5769U true CN21475576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6086.2U Active CN214755769U (zh) 2021-04-19 2021-04-19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5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75400C (en) Electrical machine
EP196818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direct current motors
CN101951074B (zh) 轴带变速恒压无刷发电机
US20070013251A1 (en) PDC motor-generator
CN201956814U (zh) 轴带变速恒压无刷发电机
CN214755769U (zh) 交直流两用电机及其风机
CA2402192C (en) A fuel cell powered torque motor
CN1588759A (zh) 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CN100409542C (zh) 永磁交流无刷电动机
CN208707438U (zh) 一种低噪音高密闭电机
CN208078852U (zh) 一种带新型转子的干衣机用直流无刷电动机
CN2265026Y (zh) 凸极无刷4极单相同步发电机
CN206894461U (zh) 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异步电机设备
KR20020034120A (ko) 전동발전기
WO2020062638A1 (zh) 电机
TWI814509B (zh) 具分散電池可多段驅動之永磁同步馬達系統
CN219018656U (zh) 一种高效三相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
RU2736232C1 (ru) Блок из двигателя и генератора для гибридной 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самолета
CN217135318U (zh) 一种交流电机用散热装置
CN215817867U (zh) 一种三相自启动永磁同步电机
CN206332597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218920178U (zh) 一种基于空气冷却的永磁同步起动发电机
CN209786972U (zh) 一种新型电机散热装置
CN221042409U (zh) 一种定子、电机、空心电机、发电机、电动车
CN209896882U (zh) 一种具有直流电机启动运行特性的交流电容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