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4358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4358U
CN214754358U CN202121236415.0U CN202121236415U CN214754358U CN 214754358 U CN214754358 U CN 214754358U CN 202121236415 U CN202121236415 U CN 202121236415U CN 214754358 U CN214754358 U CN 214754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metal
terminal group
insul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64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春和
孙宏伟
任正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un Precision Component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un Precision Componen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un Precision Component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un Precision Componen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64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4358U/zh
Priority to TW110208178U priority patent/TWM618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4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4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金属外壳和弹片,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金属外壳包覆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将弹片的一端与金属外壳焊接,另一端从对应的通孔伸入到金属外壳内,以使得弹片受控可以通过通孔向金属外壳的外侧移动。该电连接器通过将弹片与金属外壳的外侧连接以及通过通孔延伸到金属外壳内,使得弹片在满足抗干扰屏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通孔在金属外壳的内外弹性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弹片弹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C全称为USB Type-C接口,由Type-C插头和Type-C插座组成。Type-C插座一般采用金属注射成形件作为外壳时,用于防止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弹片在进行组装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导致弹片组装操作困难且插座良率较低。同时在上述外壳的内部组装弹片时,由于内部空间局限,弹片容易回弹失效、永久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弹片失效,降低插座的干扰屏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通过改变弹片的结构以及与外壳的连接方式,解决了弹片与外壳组装困难以及弹性容易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
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
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带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从所述金属外壳的一侧***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多个通孔;
多个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金属外壳焊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从对应的所述通孔伸入所述金属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还包括多个由外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侧向连通,所述弹片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弹性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贴合连接,所述弹性部向所述金属外壳内侧弯曲形成V形结构,且所述V形结构从对应的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金属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到所述通孔背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具有移动间隙,所述V形结构的折弯处设为过渡圆弧。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多个所述通孔和多个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多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卡台,所述卡台由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向中间延伸预定距离;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一侧;
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绝缘部从所述卡台之间穿过,并通过所述第二绝缘部与所述卡台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包括卡板和扣合板;
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板相对应的卡板槽,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有与所述扣合板扣合连接的扣合槽,所述卡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或所述第二端子组焊接,所述扣合板的顶部与所述金属外壳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的两侧还设置有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沿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金属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两个所述侧翼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隔离片,与所述绝缘本体注塑成型,所述隔离片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片包括一体成型的隔离主体部、两个侧向隔离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隔离主体部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两个侧向隔离部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两侧伸出并包裹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侧边,两个延伸部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两侧伸出分别与两个所述侧翼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金属外壳和弹片,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然后从金属外壳的一侧***金属外壳内,将弹片的一端与金属外壳焊接,另一端从对应的通孔伸入到金属外壳内,以使得弹片受控可以通过通孔向金属外壳的外侧移动。该电连接器通过将弹片与金属外壳的外侧连接以及通过通孔延伸到金属外壳内,使得弹片在满足抗干扰屏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通孔在金属外壳的内外弹性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弹片弹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升电连接器插拔时的稳定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隔离片以及端子组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本体;11-第一绝缘部;12-第二绝缘部;13-卡板槽;14-扣合槽;2-第一端子组;3-第二端子组;4-金属外壳;41-通孔;42-凹槽;43-卡台;44-侧翼;5-弹片;51-连接部;52-弹性部;6-隔离片;61-隔离主体部;62-侧向隔离部;63-延伸部;7-金属连接片;71-卡板;72-扣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5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对应的连接器对接配合,以实现信息传输或者电流传输。本申请的电连接器为母端连接器,用于与公头连接器卡接实现充电。
如图1-图3所示,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金属外壳4和多个用于防止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弹片5。其中,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金属外壳4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的外侧形成插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以及其上的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在该插接口中呈舌片状存在,以便对接外部连接器。
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部11和第二绝缘部12,第一绝缘部11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12的一侧,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绝缘部11和第二绝缘部12一起注塑构成,整体结构性好。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基于料带冲压成型。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与绝缘本体1注塑成一体,以使得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稳固在绝缘本体1上,从而保证多个端子的位置和稳定性。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均包括多个连接端子,用于与对接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2的第一接触部露在第一绝缘部11的上表面且并排成一排,第一端子组2的第一锡脚部露在第二绝缘部12的上表面且并排成一排。第二端子组3的第二接触部露在第一绝缘部11的下表面且并排成一排,第二端子组3的第二锡脚部露在第二绝缘部12的上表面且并排成一排,且第二接触部相对于第一锡脚部更加靠近第二绝缘部12的外侧。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之间互不干涉。第一端子组2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组3的第二接触部形成上下侧面的露置,用于电性插接连接。第一锡脚部和第二锡脚部用于通过线材与电源电性连接。
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与绝缘本体1注塑为一体后,从所述金属外壳4的一侧***所述金属外壳4内,使得第一绝缘部11固定在金属外壳4内,第二绝缘部12位于所述金属外壳4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的厚度,第一绝缘部11和第二绝缘部12的连接形成连接台阶,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台阶定位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指定位置上。
所述金属外壳4包括卡台43,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卡台43由所述金属外壳4的内壁向中间延伸预定距离,使得卡台43的中间形成与金属外壳4内腔连通的过孔。具体地,所述卡台43靠近所述金属外壳4的一侧。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绝缘部11从卡台43的过孔穿过伸入到金属外壳4内,连接台阶(第二绝缘部12的侧面)与卡台43贴合抵接,从而将第二绝缘部12限位在金属外壳4的外侧。
所述卡台43可以为呈环状。所述环状是指根据金属外壳4的内壁所形成的形状向中间延伸形成的结构。例如当金属外壳4的内壁形成方形结构,所述卡台43为方环形。当金属外壳4的内壁形成圆形结构,所述卡台43为圆环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4为方形结构。所述金属外壳4可以包括两个卡台43,两个卡台43从金属外壳4的两侧相向延伸,如图5所示。
第一绝缘部11伸入到金属外壳4内后,将金属外壳4的内腔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腔体。也即第一绝缘部11和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绝缘部11与所述金属外壳4的底部之间型槽第二腔体,如图2所示。
具体地,金属外壳4还包括两个侧翼44,如图1所示。两个侧翼44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两侧。同时两个侧翼44还分别向所述金属外壳4的后侧延伸以位于第二绝缘部12的两侧。也就是说,两个所述侧翼44沿所述绝缘本体1***金属外壳4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金属外壳4的外侧,如图1所示。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隔离片6,如图2所示。其中,隔离片6设置在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之间,用于屏蔽两组端子之间的信号传输,降低了信号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串扰,改善了串扰。
具体地,所述隔离片6包括一体成型的隔离主体部61、两个侧向隔离部62和两个延伸部63,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隔离主体部61位于绝缘本体1内,且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之间。两个侧向隔离部62从所述第一绝缘部11的两侧伸出后分别贴合包裹所述第一绝缘部11的侧边,两个延伸部63从所述第二绝缘部12的两侧伸出分别与两个所述侧翼44连接,如图1和图4所示。
所述隔离主体部61在绝缘本体1内同时与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的接地端子连通,并通过两个延伸部63与金属外壳4的两个侧翼44连通,从而增加了接地面积,获得更佳的接地效果和信号串扰屏蔽效果。
其中,所述隔离片6可以通过冲压成型。所述隔离片6、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以及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然后与金属外壳4安装在一起形成电连接器。
金属外壳4还包括多个通孔41,如图5所示。其中,多个通孔41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4的内腔连通。当所述隔离片6、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以及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注塑为一体与金属外壳4连接后,第一绝缘部11将金属外壳4的内腔一分为二形成上下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端子组2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二端子组3位于第二腔体内。多个通孔41分别与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弹片5的数量与所述通孔41的数量相同。每个弹片5的一端与金属外壳4的外侧焊接固定,另一端从对应的所述通孔41伸入所述金属外壳4内的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如图2所示。所述弹片5和所述金属外壳4的组装操作简单,方便电连接器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弹片5的自由端可以受控在对应的腔体以及通孔41内移动,由此使得弹片5具有足够的移动空间,降低了弹片5弹性失效的几率,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4还包括多个由外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42,如图3和图5所示。多个凹槽42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和底部,凹槽42的数量与通孔41的数量相同。所述由外向内凹陷是指当凹槽42位于金属外壳4的顶部时,凹槽42由金属外壳4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当凹槽42位于金属外壳4的底部时,凹槽42由金属外壳4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
每个凹槽42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41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41侧向连通,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弹片5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凹槽42内,可以实现对弹片5的定位,使得弹片5固定在金属外壳4上时可以良好在通孔41和对应腔体内移动,有效防止电磁波外露,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每个弹片5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51和弹性部52,如图3所示。其中,连接部51为与凹槽42平行,连接部51贴合在凹槽42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金属外壳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52向所述金属外壳4的内侧弯曲形成V形结构,且所述V形结构从对应的所述通孔41伸入到所述金属外壳4内,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部52的自由端到所述通孔41背向所述凹槽42的一侧具有移动间隙,以使得所述弹性部52可以受控向通孔41内移动。当公头连接器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接时,公头连接器挤压弹性部52,弹性部52向通孔41内移动,从而实现防电磁干扰的屏蔽效果。所述弹性部52设置为V形结构,便于对接的连接器***和拔出,避免弹性部52被损坏。优选地,所述V形结构的折弯处设为过渡圆弧,进一步可以提高弹性部52的使用寿命。
在如图1的实施例中,金属外壳4包括4个通孔41、4个凹槽42和4个弹片5。其中,2个通孔41和2个凹槽42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2个通孔41和2个凹槽42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底部。2个通孔41分别与第一腔体连通,2个通孔41分别与第二腔体连通,2个弹片5的弹性部52伸入到第一腔体内,2个弹片5的弹性部52伸入到第二腔体内,可以同时与对接的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接触,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改善了串扰,满足高频、高速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11还包括卡板槽13,第二绝缘部12设置有扣合槽14,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卡板槽13位于第一绝缘部11靠近第二绝缘部12的位置,所述扣合槽14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12靠近第一绝缘部11的位置。所述扣合槽14的长度小于所述卡板槽13的长度,且位于第二绝缘部12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可以避免影响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4限位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11包括两个卡板槽13,两个卡板槽13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部11的顶面和底面上。第二绝缘部12设置有两个扣合槽14,两个扣合槽14分别设置在第二绝缘部12的顶面和底面上。其中,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在与绝缘本体1注塑成型为一体后,第一端子组2的接地端子和第二端子组3的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位裸露在两个卡板槽13内。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连接片7,如图2-图4所示。其中,金属连接片7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卡板71和扣合板72。所述卡板71贴合在卡板槽13内,且卡板71的两侧贴合在对应端子组的接地端子的上方,两者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扣合板72从卡板71的一侧延伸扣合在对应的扣合槽14内实现与绝缘本体1的连接。当金属外壳4罩设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时,扣合板72的顶面与金属外壳4贴合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从而增加金属外壳4、绝缘本体1以及金属连接片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金属连接片7与端子组的接地端子导通,金属外壳4与金属连接片7导通连接,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和接地效果,改善了串扰,满足高频、高速要求。当本申请的电连接器与公头连接器连接时,金属连接片7会与公头连接器的弹片卡接,进而可以起到定位和电磁屏蔽干扰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金属外壳和弹片,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然后从金属外壳的一侧***金属外壳内,将弹片的一端与金属外壳焊接,另一端从对应的通孔伸入到金属外壳内,以使得弹片受控可以通过通孔向金属外壳的外侧移动。该电连接器通过将弹片与金属外壳的外侧连接以及通过通孔延伸到金属外壳内,使得弹片在满足抗干扰屏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通孔在金属外壳的内外弹性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弹片弹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升电连接器插拔时的稳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1);
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
金属外壳(4),所述金属外壳(4)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所述金属外壳(4)包括多个通孔(41);
多个弹片(5),所述弹片(5)的一端与所述金属外壳(4)焊接,所述弹片(5)的另一端从对应的所述通孔(41)伸入所述金属外壳(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4)还包括多个由外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42),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41)的一侧,所述凹槽(42)与所述通孔(41)侧向连通,所述弹片(5)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凹槽(4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51)和弹性部(52),所述连接部(51)与所述凹槽(42)贴合连接,所述弹性部(52)向所述金属外壳(4)内侧弯曲形成V形结构,且所述V形结构从对应的所述通孔(41)伸入到所述金属外壳(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52)的自由端到所述通孔(41)背向所述凹槽(42)的一侧具有移动间隙,所述V形结构的折弯处设为过渡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与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多个所述通孔(41)和多个所述凹槽(42)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4)的顶部和所述金属外壳(4)的底部,多个所述通孔(41)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4)包括卡台(43),所述卡台(43)由所述金属外壳(4)的内壁向中间延伸预定距离;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部(11)和第二绝缘部(12),所述第一绝缘部(11)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12)的一侧;
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绝缘部(11)从所述卡台(43)之间穿过,并通过所述第二绝缘部(12)与所述卡台(43)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连接片(7),所述金属连接片(7)包括卡板(71)和扣合板(72);
所述第一绝缘部(11)设置有与所述卡板(71)相对应的卡板槽(13),所述第二绝缘部(12)设置有与所述扣合板(72)扣合连接的扣合槽(14),所述卡板(71)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或所述第二端子组(3)焊接,所述扣合板(72)的顶部与所述金属外壳(4)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4)的两侧还设置有两个侧翼(44),两个所述侧翼(44)沿所述绝缘本体(1)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金属外壳(4)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部(12)位于两个所述侧翼(4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隔离片(6),与所述绝缘本体(1)注塑成型,所述隔离片(6)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片(6)包括一体成型的隔离主体部(61)、两个侧向隔离部(62)和两个延伸部(63),所述隔离主体部(61)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之间,两个侧向隔离部(62)从所述第一绝缘部(11)的两侧伸出并包裹所述第一绝缘部(11)的侧边,两个延伸部(63)从所述第二绝缘部(12)的两侧伸出分别与两个所述侧翼(44)连接。
CN202121236415.0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14754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6415.0U CN21475435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电连接器
TW110208178U TWM618346U (zh) 2021-06-03 2021-07-12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6415.0U CN21475435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4358U true CN21475435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6415.0U Active CN21475435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4358U (zh)
TW (1) TWM6183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3726A (zh) * 2022-12-15 2023-01-17 深圳依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外壳结构及电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3726A (zh) * 2022-12-15 2023-01-17 深圳依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外壳结构及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346U (zh)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8267B2 (en) Shielded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57667B1 (en) Spr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mbers biasing and capacitively coupling jack contacts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09273889B (zh) 电连接器
US95154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lic plate
US8425255B2 (en) Spr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mbers biasing and capacitively coupling jack contacts
CN109361094B (zh) 电连接器
EP0616393A2 (en) Jack assembly including a contact switching system
US201703529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JP3923910B2 (ja) 電源コネクタ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CN109193203B (zh) 电连接器
US6749463B1 (en) Shielded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808312B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08963512B (zh)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US6623306B2 (en) Solder mask configuration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of a modular jack
CN21475435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093200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CN213212565U (zh) 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109980390B (zh) 连接器
CN109411921B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CN210838315U (zh) 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CN213071595U (zh) 电连接器
CN211150963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