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9108U -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9108U
CN214729108U CN202022908369.6U CN202022908369U CN214729108U CN 214729108 U CN214729108 U CN 214729108U CN 202022908369 U CN202022908369 U CN 202022908369U CN 214729108 U CN214729108 U CN 214729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support
mounting
bracket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83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83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9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9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9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和悬置均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使得车身和悬置上受力均衡,保证车身和悬置在主体上均处于平稳状态;架设之后,依次将车身与两侧的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悬置与两侧的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使得车身和悬置均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同时集成有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因此,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结构统一为整体,有效简化副车架结构设计,减少副车架结构整体空间占用,方便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操作。此外,将车身安装与悬置安装结合为一体设置,也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副车架结构整体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Description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整个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其进行固定,如:发动机、传动***、悬置、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等。副车架作为车身结构重要部件,其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在安装车身和悬置时,由于受限于传统支架结构设计的缺陷,导致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分开,从而导致整车结构和安装过程变得复杂。同时,也导致整车重量增加,不利于汽车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简化结构,有利于车身和悬置的方便安装;同时也有利于整车的布置和降重。
一种副车架结构,所述副车架结构包括:主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身,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悬置。
上述的副车架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和悬置均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使得车身和悬置上受力均衡,保证车身和悬置在主体上均处于平稳状态;架设之后,依次将车身与两侧的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悬置与两侧的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使得车身和悬置均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同时集成有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因此,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结构统一为整体,有效简化副车架结构设计,减少副车架结构整体空间占用,方便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操作。此外,将车身安装与悬置安装结合为一体设置,也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副车架结构整体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套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所述车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且所述第一套管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外的部分用于伸入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套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所述悬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折边,所述第二安装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与所述第二纵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前下摆臂、转向机或者车身。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悬置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结构,所述车身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悬置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上述的汽车,采用以上的副车架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和悬置均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使得车身和悬置上受力均衡,保证车身和悬置在主体上均处于平稳状态;架设之后,依次将车身与两侧的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悬置与两侧的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使得车身和悬置均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同时集成有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因此,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结构统一为整体,有效简化副车架结构设计,减少副车架结构整体空间占用,方便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操作。此外,将车身安装与悬置安装结合为一体设置,也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副车架结构整体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结构轴向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结构侧向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结构仰视图。
100、副车架结构;110、主体;111、第一纵梁;112、第二纵梁;113、第一横梁;114、第二横梁;1141、固定套管;115、固定部;1151、第一固定部;1152、第二固定部;1153、第三固定部;120、第一支架;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一折边;130、第二支架;131、第二支撑部;132、第二折边;140、第一安装部;141、第一安装孔;150、第二安装部;151、第二安装孔;160、第一套管;170、第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副车架结构100,副车架结构100包括:主体110、第一支架120及第二支架130。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间隔设置于主体110上,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上均设有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第一安装部140用于安装车身。第二安装部150用于安装悬置。
上述的副车架结构100,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和悬置均架设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使得车身和悬置上受力均衡,保证车身和悬置在主体110上均处于平稳状态;架设之后,依次将车身与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40固定连接,悬置与两侧的第二安装部150固定连接,使得车身和悬置均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由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均同时集成有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因此,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结构统一为整体,有效简化副车架结构100设计,减少副车架结构100整体空间占用,方便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操作。此外,将车身安装与悬置安装结合为一体设置,也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副车架结构100整体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的结构形态均可为孔状结构;也可为凸状结构。其中,凸状结构为焊接或者螺接在第一支架120或者第二支架130上的螺栓、螺杆或者螺钉结构。当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均为凸状结构时,则无需额外购置或者准备螺栓或者螺钉等固定零件。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分别在主体110上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比如: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分别在主体110上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方式、焊接、卡接、销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等。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为压铸、铸造、挤压成型等一体成型工艺。另外,本实施例的悬置为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主要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和液压悬置,由于悬置的结构并非为本实施例所改进对象,因此,悬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介绍,可直接参考现有产品。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安装部140为第一安装孔141。第一安装孔141用于与车身上的安装孔相对设置。由此可知,第一安装部140为孔状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将螺栓或者螺钉等零件穿入第一安装孔141中,并螺接在车身上,使得车身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安装孔141内套设有第一套管160。第一套管160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车身。在固定车身过程中,预先在第一安装孔141内套入第一套管160,使得螺栓或者螺钉螺接车身时位于第一套管160内,这样避免螺栓或者螺钉直接与第一安装孔141的孔壁接触而易发生结构磨损。同时,在第一安装孔141内增设第一套管160,有利于对螺栓或者螺钉起着限位、导向作用,保证螺栓或者螺钉稳定连接在副车架结构100与车身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当第一套管160***第一安装孔141中后,可在第一套管160与第一安装孔141的孔壁之间进行焊接或者涂设结构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套管160一端伸出第一安装孔141设置,且第一套管160伸出第一安装孔141外的部分用于伸入车身上的安装套管内。当车身分别装配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时,第一套管160一端伸入车身上的安装套管内,使得车身与第一支架120或者第二支架130之间的剪力均直接作用在第一套管160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第一套管160与车身的安装套管侧壁受力,避免螺栓或者螺钉因受过大剪切力出现失效,有利于提升汽车的碰撞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二安装部150为第二安装孔151。第二安装孔151内套设有第二套管170。第二套管170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悬置。在固定悬置过程中,预先在第二安装孔151内套入第二套管170,使得螺栓或者螺钉螺接车身时位于第二套管170内,这样避免螺栓或者螺钉直接与第二安装孔151的孔壁接触而易发生结构磨损。同时,在第二安装孔151内增设第二套管170,有利于对螺栓或者螺钉起着限位、导向作用,保证螺栓或者螺钉稳定连接在副车架结构100与车身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当第二套管170***第二安装孔151中后,可在第二套管170与第二安装孔151的孔壁之间进行焊接或者涂设结构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第一支架120包括第一支撑部121及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21上的第一折边122。第一支撑部121设置于主体110上。第一安装部140设置于第一折边122。第二安装部15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21。由此可知,在第一支架120上安装车身和悬置时,车身分别配合在第一折边122上,悬置则配合在第一支撑部121上,使得车身和悬置分别稳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2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折边122在设计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尽量减少第一折边122的宽度,使得第一折边122与车身接触的位置变窄,这样有利于车身的安装平面尺寸控制以及第一支架120的刚度控制。
可选地,第一折边122与第一支撑部121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为焊接、卡接、螺栓连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折边122与第一支撑部121为一体化结构。其中,第一折边122与第一支撑部121之间的成型方式有多种,比如:将第一支撑部121的一侧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22;或者,在副车架结构100铸造或者压铸过程中,利用模具结构直接形成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一折边122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第二支架130包括第二支撑部131及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31上的第二折边132,第二支撑部131设置于主体110上,第一安装部140还设置于第二折边132上,第二安装部150还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31上。由此可知,在第二支架130上安装车身和悬置时,车身分别配合在第二折边132上,悬置则配合在第二支撑部131上,使得车身和悬置分别稳定安装在第二支架13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折边132在设计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尽量减少第二折边132的宽度,使得第二折边132与车身接触的位置变窄,这样有利于车身的安装平面尺寸控制以及第二支架130的刚度控制。
可选地,第二折边132与第二支撑部131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为焊接、卡接、螺栓连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二折边132与第二支撑部131为一体化结构。其中,第二折边132与第二支撑部131之间的成型方式有多种,比如:将第二支撑部131的一侧折弯形成第二折边132;或者,在副车架结构100铸造或者压铸过程中,利用模具结构直接形成第二支撑部131和第二折边132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主体110包括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12、第一横梁113及第二横梁114。第一横梁113与第二横梁114间隔连接于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12之间。第一支架120设置于第一纵梁111上。第二支架130设置与第二纵梁112上,如此,通过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12、第一横梁113及第二横梁114构成稳定基础结构,使得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稳定支撑,从而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横梁113与第二横梁114分别在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12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方式,比如第一横梁113与第二横梁114均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方式、螺栓连接、卡接、铆接或者销接等方式装设在第一纵梁111与第二纵梁112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一横梁113的两端还分别与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连接,此时,第一横梁113相对于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相当于加固结构,使得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分别在主体110上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保证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更加稳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横梁113一端沿着第一纵梁111的表面延伸至第一支架120上,第一横梁113另一端沿着第二纵梁112的表面延伸至第二支架13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纵梁111与第二纵梁1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115。固定部115用于固定前下摆臂、转向机或者车身。由此可知,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12上至少设有一个固定部115,用于作为前下摆臂、转向机或者车身的固定点。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部115用于固定车身时,固定部115与第一安装部140构成车身的前后两个安装位置,保证车身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固定部115为三个以上,至少三个固定部115为第一固定部1151、第二固定部1152及第三固定部1153。第一固定部1151、第二固定部1152及第三固定部1153沿着第一纵梁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固定部1151用于固定前下摆臂,第二固定部1152用于固定转向机,第三固定部1153用于固定车身。其中,第一固定部1151、第二固定部1152及第三固定部1153均可为孔状结构,在固定时,将螺栓或者螺钉穿入孔状结构中,当然,孔内也可套入相应的套管结构。其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以图2为例,第一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S任意箭头所指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二横梁114上设有固定套管1141,固定套管1141作为悬置的后安装点,这样保证悬置在副车架结构100上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悬置及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副车架结构100。车身装设在第一安装部140上。悬置装设在第二安装部150上。
上述的汽车,采用以上的副车架结构100,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和悬置均架设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使得车身和悬置上受力均衡,保证车身和悬置在主体110上均处于平稳状态;架设之后,依次将车身与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40固定连接,悬置与两侧的第二安装部150固定连接,使得车身和悬置均稳定固定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由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上均同时集成有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点,因此,使得车身和悬置的安装结构统一为整体,有效简化副车架结构100设计,减少副车架结构100整体空间占用,方便车身和悬置的安装操作。此外,将车身安装与悬置安装结合为一体设置,也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副车架结构100整体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结构包括:
主体;
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身,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悬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套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所述车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且所述第一套管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外的部分用于伸入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套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用于供螺栓或者螺钉穿入,以固定所述悬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化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折边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与所述第二纵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前下摆臂、转向机或者车身。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悬置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结构,所述车身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悬置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CN202022908369.6U 2020-12-07 2020-12-07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4729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369.6U CN21472910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369.6U CN21472910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9108U true CN21472910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8369.6U Active CN21472910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9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263042A (zh) 特别用于汽车的前桥支架
US10239558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CN112455542B (zh) 车辆用副车架
JP2020029161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20029163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4729108U (zh)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CN116161119A (zh) 一种电车铝副车架
CN1163313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CN116198599A (zh) 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110588781A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JPWO2020065900A1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102658835A (zh) 一种中重型汽车转向机固定支架
JP539093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9524023U (zh) 一种副车架和车辆
CN214874089U (zh) 一种载重汽车用板簧支架与管状横梁组合结构
CN210116551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9524021U (zh)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CN218877390U (zh) 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6833178U (zh) 一种电车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7804902U (zh)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