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547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5471U
CN214625471U CN202121240959.4U CN202121240959U CN214625471U CN 214625471 U CN214625471 U CN 214625471U CN 202121240959 U CN202121240959 U CN 202121240959U CN 214625471 U CN214625471 U CN 214625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receiving cavities
st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409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桦
郑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409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5471U/zh
Priority to TW110211261U priority patent/TWM624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5471U/zh
Priority to US17/830,490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340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壳体,其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多个端子收容腔以及分别突设于每一端子收容腔内的一导向凸肋;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布置为上下两排;该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扣;多个导电端子,其对应装设于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内;及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其包括:一基部,其后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一凹槽;多个端子抵止部,分别从该基部的上下两侧向前延伸出,对应地伸入该端子收容腔中,并向前抵顶该导电端子;每一端子抵止部的前端凹设有与该导向凸肋配合的一导向缺口;及两锁扣部,分别从该基部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出,并分别对应与该两卡扣锁扣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端子位置且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保证端子位置且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CN111435772A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帽形壳体、插塞和端子位置保证(TPA)构件,所述帽形壳体包括第一端子,所述插塞具有包括具有第二端子的第一端部部分和能够***帽形壳体中的第二端部部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TPA)构件设置在帽形壳体的与电线连接的第一端部部分处以及设置在插塞的第一端部部分处,所述TPA构件包括在电线的周向方向上隔开的第一阻塞件和第二阻塞件。TPA构件耦接至插塞和帽形壳体中,防止发泡构件通过插塞的第一端部部分和帽形壳体的第一端部部分渗透到连接器组件中。
该方案中,TPA构件包括第一阻塞件和第二阻塞件,两者紧密包围该电线设置,第一阻塞件和第二阻塞件分别向该插塞和该帽形壳体安装时容易产生干涉而难以安装,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能够保证端子位置且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壳体,其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多个端子收容腔以及分别突设于每一端子收容腔内的一导向凸肋;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布置为上下两排;该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扣;多个导电端子,其对应装设于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内;及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其包括:一基部,其后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一凹槽;多个端子抵止部,其分别从该基部的上下两侧向前延伸出,并对应地伸入该端子收容腔中,该多个端子抵止部向前抵顶该导电端子从而防止其向后退出该连接器壳体;每一端子抵止部的前端凹设有与该导向凸肋配合的一导向缺口;及两锁扣部,其分别从该基部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出,并分别对应与该两卡扣锁扣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设有端子位置保证元件,该端子位置保证元件通过上下两排布置的端子抵止部向前抵顶该导电端子,防止该导电端子向后退出该连接器壳体,保证该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位置的可靠性,提高该电连接器对接时的电连接可靠性。其中,该端子位置保证元件的后表面开设有凹槽,从而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吸收制造公差,以及可以使两排端子抵止部张开以方便装配到该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该端子抵止部的导向缺口和该连接器壳体的导向凸肋相配合,方便该端子抵止部对准***该端子收容腔以抵顶该导电端子。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对接时的两个不同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3和图4是图1的两个不同视角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图5中B-B剖视图。
图8是图5中C-C剖视图。
图9是图5中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和图11是图9中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外两个不同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正视图。
图13是图9中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14和图15是图9中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的两个不同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16是图9中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的另一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中D-D剖视图。
图19是图17中E-E剖视图。
图20是图17中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连接器组合;
1、第一电连接器;
11、第一连接器壳体;111、主体;1111、竖向隔板;1112、中间隔板;1113、端子后收容腔;1114、第一卡扣;1115、第一导向凸肋;1116、后限位部;112、锁扣装置;1121、侧锁扣臂;1122、前锁扣臂;1123、后锁扣臂;113、对接柱;1131、端子前收容腔;114、弹性臂;1141、前限位部;115、第一防误插突肋;1152、狭槽;116、第二防误插突肋;117、遮盖部;1171、侧遮盖板;1172、上遮盖板;
12、第一导电端子;121、第一对接部;1211、对接空间;1212、前框;1213、后框;12131、限位突起;1214、固定接触片;12141、次接触点;1215、弹性接触片;12151、主接触点;122、第一尾部;1221、前抱夹片;1222、后抱夹片;123、第一连接部;1231、连接片;1232、第一限位片;
13、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1、第一基部;1311、第一凹槽;132、第一端子抵止部;1321、第一导向缺口;133、第一锁扣部;1331、弹性锁扣臂;1332、卡扣槽;
14、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1、操作部;1411、座板;1412、操作板;1413、肋板;142、压制部;1421、下压端;143、卡止部;
15、导线;
2、第二电连接器;
21、第二连接器壳体;211、弹性卡爪;2111、台阶挡止面;212、挡止部;213、锁扣突起;214、第二端子收容腔;2141、端子限位部;2142、第二导向凸肋;215、第一防误插缺口;216、第二防误插缺口;217、第二卡扣;
22、第二导电端子;221、第二对接部;222、第二尾部;223、第二连接部;2232、第二限位片;
23、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1、第二基部;2311、第二凹槽;232、第二端子抵止部;2321、第二导向缺口;233、第二锁扣部;
2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第一电连接器1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2。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可以对接在一起形成一电连接器组合100。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器1中设有一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该第二电连接器2中设有一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可以分别保证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中导电端子的位置,提高两电连接器1、2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另外,该第一电连接器1的顶部设有一锁扣装置112,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顶部设有一锁扣突起213,该锁扣装置112与该锁扣突起213可以对应锁扣,从而加强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连接。
以下分别对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为便于表述,本文定义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相互对接的一端的方向为“前”,相反的另一端的方向为“后”。
首先参阅图5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一电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壳体11,插设在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内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抵顶在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2后方的一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插设在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上的一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以及对应连接在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后端的多条导线15。
参阅图10,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主要包括一主体111、从该主体111的上表面向前延伸出的该锁扣装置112和从该主体111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出的多个对接柱113。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较佳是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
参阅图9、图11和图12,该主体111大致呈中空的矩形块状,其内设置上下延伸的多个竖向隔板1111和垂直于这些竖向隔板1111沿横向延伸的一中间隔板1112,使得该主体111的内部被分隔出呈上下两排设置的多个端子后收容腔1113,其中上下两排的该端子后收容腔1113之间通过该中间隔板1112进行分隔。该主体111的两侧表面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扣1114。值得一提的是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扣1114具体为向外突伸出的一卡扣凸起,而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扣1114也可以是向内凹陷的一卡扣槽。
参阅图6和图11,较佳地,该中间隔板1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从各个端子后收容腔1113的前缘向前突伸出一第一导向凸肋1115。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沿着上下方向倾斜地向前延伸出,从该中间隔板1112的上表面伸出的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随着往前延伸逐渐倾斜地向上远离该中间隔板1112,从该中间隔板1112的下表面伸出的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则随着往前延伸逐渐倾斜地向下远离该中间隔板1112。
另外,参阅图7和图11,该中间隔板1112的前端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在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的两侧各形成台阶状的一后限位部1116,该后限位部1116突伸于各个端子后收容腔1113内。
参阅图10,该锁扣装置112包括相互间隔的两个侧锁扣臂1121,连接在两个侧锁扣臂1121前端之间的一前锁扣臂1122,以及连接在两个侧锁扣臂1121后端的一后锁扣臂1123。该侧锁扣臂1121突伸于该主体111的上表面并向前延伸,该侧锁扣臂1121向前延伸至该对接柱113的上方,并与该对接柱113之间具有上下间隔,该侧锁扣臂1121的前端位于该对接柱113的前端的后方。该前锁扣臂1122用于与对接的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锁扣突起213对应锁扣。该后锁扣臂1123与该主体11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供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其中。
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在该锁扣装置112的***还设有一遮盖部117,其可以防止操作者误触到该锁扣装置112及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具体地,该遮盖部117包括相互间隔的两个侧遮盖板1171以及连接在两个侧遮盖板1171上端的一上遮盖板1172。该两侧遮盖板1171竖立于该主体111的上表面,两个侧遮盖板1171分列于该锁扣装置112的两侧,并将该锁扣装置112包围于其内。该上遮盖板1172的前端与该侧遮盖板1171的前端平齐,该上遮盖板1172的前后延伸长度小于该侧遮盖板1171的前后延伸长度,该上遮盖板1172遮盖在该锁扣装置112的前锁扣臂1122的上方,而该后锁扣臂1123暴露于该上遮盖板1172的遮盖范围之外。
参阅图6图10和图12,该多个对接柱113分为上下两排布置,与该主体111的该多个端子后收容腔1113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一对接柱113从对应的一端子后收容腔1113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出,每一对接柱113的内部形成前后贯通的一端子前收容腔1131,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与对应的该端子后收容腔1113连通,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和该端子后收容腔1113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用于收容第一导电端子12于其内的端子收容腔。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在该对接柱113的前表面形成有大体呈矩形的开口。
较佳地,该对接柱113的内部还设有一弹性臂114,该弹性臂114从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的前端向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内伸出,该弹性臂114悬伸于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内并与该对接柱1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该弹性臂114的前端在远离该中间隔板1112的一表面设有缺口而形成一前限位部1141。
图10示例性地示出本较佳实施例中每排对接柱113的数量均为六个。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对接柱11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本较佳实施例中,上排的该六个对接柱113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对接柱113和位于最右侧的一对接柱113分别向上突伸出一第一防误插突肋115。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大体为中空的门型结构,在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与该对接柱113的连接位置处形成有与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相连通的一狭槽1152,该狭槽1152在该对接柱113的前表面形成一缺口,从而与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在该对接柱113的前表面共同组成大体为凸字形的开口。其中该狭槽1152在注塑成型时可以起到保持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壁厚均一性,以防止发生不当变形及节省材料的效果。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从该对接柱113的上表面的中部向上突伸,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的外轮廓呈长条形,且其宽度比该对接柱113的宽度小,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与该对接柱113组合形成外形轮廓大致呈凸字形的结构。
下排的该六个对接柱113中,位于最右侧的一对接柱113的中部向下突伸出一第一防误插突肋115,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与该对接柱113组合形成外轮廓大致呈倒立的凸字形的结构。其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对接柱113的一侧缘的下表面向下突伸出一第二防误插突肋116,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呈实心片状,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的外表面与该对接柱113的外侧表面平齐。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的宽度比该对接柱113的宽度小。
这些对接柱113的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和第二防误插突肋116配合形成一组防误插组合,使得具有该防误插组合的该第一电连接器1只能与具有对应的防误插组合的该第二电连接器2配对连接。
在实际应用时,对于外形相似但所实现的电气功能不同的多个第一电连接器1而言,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防误插组合来进行区分。其中,“外形相似”可以理解为具有同样数量的对接柱113,且该多个对接柱113的排列方式相似。防误插组合由其中至少一对接柱113的中部突伸出的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和由其中至少一对接柱113的侧缘突伸出的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构成,通过在多个对接柱113上选择性地设置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和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防误插组合的多种特定的第一电连接器1。
例如,以本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为基础,将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更改为从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对接柱113的中部突伸出,或者将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更改为从该对接柱113的另一侧缘突伸出,或者将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更改为从其他的一个或多个对接柱113的侧缘突伸出等等,通过这些改变均可形成具有各自特定的防误插组合的一第一电连接器1。由于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与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设置在不同的对接柱113上,具有不同防误插组合的连接器将无法对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防止错误插接情况的发生。
对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对接柱113呈上下两排设置的情形,较佳地,上排对接柱113所设置的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和第二防误插突肋116都是从该对接柱113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下排对接柱113所设置的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和第二防误插突肋116都是从该对接柱113的下表面向下突伸出。也就是说,上排对接柱113的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及第二防误插突肋116与下排对接柱113的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及第二防误插突肋116是上下背离地设置的。
参阅图13,该第一导电端子12可由金属片材冲压制作而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一第一对接部121、位于该第一对接部121后方的一第一尾部122,以及连接在该第一对接部121和该第一尾部122之间的一第一连接部123。
该第一对接部121内部包围成一对接空间1211,该第一对接部121包括一前框1212、位于该前框1212后方的一后框1213、连接该前框1212和该后框1213的相对的两固定接触片1214,以及从该后框1213朝向该前框1212延伸出的相对的两弹性接触片1215。该前框1212和该后框1213均大致呈方形,由片材包围而成。该后框1213的其中一侧面设有一限位突起12131,该限位突起12131往远离该对接空间1211的方向突伸。
该弹性接触片1215的前端为自由端,与该前框1212之间具有间隔。每一弹性接触片1215的前端朝向该对接空间1211内突伸出一主接触点12151。每一固定接触片1214的前端朝向该对接空间1211内突伸出一次接触点12141,该次接触点12141位于该主接触点12151的前方。通过该主接触点12151和该次接触点12141的设置,可以提高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热拔插性能及接触性能。
该第一尾部122用于夹持该导线15,包括用于夹持该导线15的内部导体的一前抱夹片1221以及用于夹持该导线15的外部绝缘体的一后抱夹片1222。
该第一连接部123具有间隔相对的两连接片1231,该连接片1231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对接部121和该第一尾部122。该连接片1231的后端沿上下方向突伸出一第一限位片1232。
结合图6和图7,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一一对应地插设于该多个对接柱113中。各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该第一对接部121收容于该端子前收容腔1131内,该第一尾部122收容于该端子后收容腔1113内。
该第一导电端子12由后往前地向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中装设,其中,该第一连接部123的第一限位片1232可以与该对接柱113中的后限位部1116相抵,以防止该第一导电端子12过于朝前地伸入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中。而该第一对接部121在往前伸入该对接柱113的过程中接触到该弹性臂114时,该第一对接部121施压于该弹性臂114促使该弹性臂114弹性变形,而在该第一对接部121到达该弹性臂114的前方后,该弹性臂114回弹使该前限位部1141挡止于该第一对接部121的后方,防止该第一导电端子12向后脱落。
另外,该第一对接部121的限位突起12131还与该前限位部1141的侧面相抵,从而该后框1213的表面与该前限位部114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小间隔,通过一针状的拆卸工具可以***其中并压下该弹性臂114,从而可以解除该弹性臂114对该第一对接部121的挡止,此时该第一导电端子12可向后退出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以便于在该第一导电端子12出现问题时的维修。
参阅图14和图15,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包括一第一基部131,从该第一基部131的上下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出的多个第一端子抵止部132,以及从该第一基部13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一第一锁扣部133。
该第一基部131的后表面沿着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排列方向沿横向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凹槽1311,该第一凹槽1311贯通该第一基部131的左右侧缘,该第一凹槽1311大致位于该第一基部13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
该多个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布置为上下对称的两排,沿该第一基部131的上侧缘和下侧缘分别间隔地排列多个。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前端的中央位置处设有一第一导向缺口1321,上下相对的两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第一导向缺口1321相对。即:位于上排的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下表面设置有该第一导向缺口1321,位于下排的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上表面也设置有该第一导向缺口1321。
该第一锁扣部133位于这些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两侧,并与这些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相间隔。值得指出的是该第一锁扣部13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具体为中部设有卡扣槽1332的弹性锁扣臂1331,而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锁扣部133也可以是向内突伸出卡钩的弹性锁扣臂。
再结合图5至图7,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装设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的后端。该第一锁扣部133与该主体111上的第一卡扣1114锁扣在一起,从而将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固定在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上。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的排布与该主体111中的端子后收容腔1113的排布方式相对应,每一个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对应地伸入于一端子后收容腔1113中,该第一导向缺口1321与该第一导向凸肋1115相配合,以便于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对准***并抵顶在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限位片1232后方。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向前抵顶在该第一导电端子12,可以防止该第一导电端子12向后回退,有效抵抗该第一导电端子12在对接时所受到的对接作用力,保证第一导电端子12的位置不会改变,提高对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该第一基部131的第一凹槽1311提高了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的弹性,有利于上下两排布置的该多个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张开,可以增加上下两排第一端子抵止部132之间的间隔,从而便于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顺利***于该主体111的端子后收容腔1113内。
此外,在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到位后,上下对称布置的两排第一端子抵止部132夹持在该中间隔板1112的上下两侧,可以增加该第一端子抵止部132与该中间隔板1112之间的摩擦力,使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不易从该中间隔板1112上滑落。
参阅图16,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包括一操作部141、从该操作部141向前突伸出的一压制部142,以及向上突出于该压制部142的一卡止部143。该操作部141包括一座板1411、从该座板1411的后端向上伸出的一操作板1412,以及连接在该座板1411与该操作板1412之间的多个肋板1413。该压制部142从该座板1411的前端向前延伸,该压制部142的前端形成向下向前延伸的一下压端1421。该卡止部143位于该压制部142的后端,并向上突出于该压制部142的上表面。
结合图8,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可以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的后方装设于该锁扣装置112内,该压制部142从该后锁扣臂1123的下方伸入到两个侧锁扣臂1121之间,该卡止部143卡止在该后锁扣臂1123的前方以防止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向后脱出。该压制部142末端的下压端1421可以压制在相对接的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锁扣突起213上,阻止该前锁扣臂1122与该锁扣突起213脱离锁扣,进一步加强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之间的连接。
再参阅图17至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二电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壳体21、插设在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内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2,以及抵顶到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2的一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上表面突伸出该锁扣突起213,以用于与该第一电连接器1锁扣。
参阅图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主体结构大致呈矩形体,其两侧表面分别设有向后倾斜伸出的一弹性卡爪211和分列于该弹性卡爪211上下两侧的两挡止部212。该弹性卡爪211从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前端倾斜向后延伸,弹性悬伸于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两侧部,该弹性卡爪211用于将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卡固到一电子设备的面板上,方便该第二电连接器2在该电子设备中的安装。较佳地,该弹性卡爪211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台阶挡止面2111,不同的台阶挡止面2111可以对应卡合在不同大小的面板通孔内,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通用性。该挡止部212呈平板状,对应于该弹性卡爪211的后端设置,可以防止操作者对该弹性卡爪211的误触。另外,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两侧表面的后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二卡扣217。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扣217具体为向外突伸出的一卡扣凸起,而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扣217也可以是向内凹陷的一卡扣槽。
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前表面凹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收容腔214,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向后贯通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后表面。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的对接柱113,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布置为上下两排,每排六个。
上排的六个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上壁中部分别向上凹设出一第一防误插缺口215,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的宽度比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宽度小,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组合形成截面大致呈凸字形的结构。下排最右侧的一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下壁的一侧向下凹设有一第二防误插缺口216,该第二防误插缺口216的宽度比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宽度小,且该第二防误插缺口216的一侧壁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侧壁平齐。下排的其他五个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下壁中部也向下凹设出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并组合形成截面大致呈倒立的凸字形的结构。
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和该第二防误插缺口216形成防误插组合,方便该第二电连接器2与具有对应的防误插组合的该第一电连接器1之间的准确配对连接。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和该第二防误插缺口216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多个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内,从而配合形成多种不同的防误插组合。
对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呈上下两排设置的情形,较佳地,上排第二端子收容腔214所设置的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和第二防误插缺口216都是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上壁向上凹设,下排第二端子收容腔214所设置的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和第二防误插缺口216都是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下壁向下凹设。也就是说,上排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及第二防误插缺口216与下排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及第二防误插缺口216是上下背离地设置的。
仍然参阅图20,该第二导电端子22由金属片材冲压而成。该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一第二对接部221,位于该第二对接部221后方的一第二尾部222,以及连接在该第二对接部221和该第二尾部222之间的一第二连接部223。
该第二对接部221用于与该第一电连接器1的第一对接部121对接,该第二对接部221可由片材冲压包围形成一空心的针状结构,以能够插置于该第一对接部121的对接空间1211内。
该第二尾部222连接有一导线25,该第二尾部222的结构与该第一尾部122的结构相似,不再详述。该第二连接部223的结构也大体上是与该第一连接部123的结构相似。其中,该第二连接部223具有沿上下方向突伸出的第二限位片2232。
结合图18,该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在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内,该第二对接部221***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前端,该第二尾部222位于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的后端。该第二导电端子22较佳是从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后方向前装入,其中,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内部突伸出一端子限位部2141,该端子限位部2141止挡在该第二连接部223的第二限位片2232的前方,以限位该第二导电端子22向前***的位置。
参阅图20,该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的结构与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的结构相同,包括一第二基部231、从该第二基部231的上下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出的多个第二端子抵止部232,以及从该第二基部23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一第二锁扣部233。
结合图17和图18,该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装设于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后端。该第二锁扣部233与该第二卡扣217锁扣在一起。该第二端子抵止部232伸入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中,抵顶在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限位片2232的后方,以防止该第二导电端子22向后回退。
如图19所示,该第二端子抵止部232的前端设有一第二导向缺口2321,该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内突伸有一第二导向凸肋2142,该第二导向缺口2321与该第二导向凸肋2142相配合,以便于该第二端子抵止部232对准。该第二基部231的后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一第二凹槽2311,可以使上下两排的该第二端子抵止部232张开以方便装配到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1中。
结合上述对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结构,再参阅图1至图4,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对接时,该第一电连接器1的对接柱113对应地***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第二端子收容腔214内,其中,该第一防误插突肋115对应***该第一防误插缺口215内,该第二防误插突肋116对应***该第二防误插缺口216内,从而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可以准确配对。该第一电连接器1的锁扣装置112与该第二电连接器2的锁扣突起213相锁扣,使两个电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更牢靠。利用该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14还可以防止该锁扣装置112和该锁扣突起213脱扣,更进一步地加强两个电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
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对接部121与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对接部221电连接,建立该第一电连接器1和该第二电连接器2之间的电连接通道。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抵顶在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后方,该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抵顶在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后方,可以抵抗这些导电端子12、22对接时的作用力,保证各个导电端子12、22不会后退,提高该第一导电端子12和该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该第一电连接器1/该第二电连接器2在组装时,将该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导电端子22由后向前地装入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第二连接器壳体21中,接着再将该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固定在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第二连接器壳体21的后端。通过第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13/第二端子位置保证元件23即可保证上下两排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导电端子22的位置,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连接器壳体,其内设有前后贯通的多个端子收容腔以及分别突设于每一端子收容腔内的一导向凸肋;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布置为上下两排;该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扣;
多个导电端子,其对应装设于该多个端子收容腔内;及
一端子位置保证元件,其包括:
一基部,其后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一凹槽;
多个端子抵止部,其分别从该基部的上下两侧向前延伸出,并对应地伸入该端子收容腔中,该多个端子抵止部向前抵顶该导电端子从而防止其向后退出该连接器壳体;每一端子抵止部的前端凹设有与该导向凸肋配合的一导向缺口;及
两锁扣部,其分别从该基部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出,并分别对应与该两卡扣锁扣在一起。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位于该基部的中央,并横向贯通该基部的左右两侧。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端子抵止部呈上下对称布置。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壳体内设有横向延伸以分隔上下两排端子收容腔的一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朝向该端子收容腔内突伸出该导向凸肋;其中该端子位置保证元件的上下相对的两端子抵止部的导向缺口呈相对设置。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向凸肋是沿着上下方向倾斜地延伸出,并随着往前延伸逐渐远离该中间隔板。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位于该对接部后方的一尾部,以及连接在该对接部和该尾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有沿上下方向突伸出的一限位片,该端子抵止部抵顶在该限位片的后方。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收容腔在该导向凸肋的两侧各设置有一限位部,该导电端子的限位片抵顶在该限位部的后方。
8.依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主体和从该主体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出的多个对接柱;该主体内形成多个端子后收容腔,每一对接柱内设有一端子前收容腔,该端子前收容腔与该端子后收容腔前后相通而形成该端子收容腔;其中至少一对接柱的中部突伸出一第一防误插突肋,并且至少一对接柱的侧缘突伸出一第二防误插突肋。
9.依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收容腔凹设于该连接器壳体的前表面,并贯通至该连接器壳体的后表面;其中至少一端子收容腔的中部凹设一第一防误插缺口,并且至少一端子收容腔的一侧凹设一第二防误插缺口。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壳体的两侧表面向后伸出一弹性卡爪,该弹性卡爪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台阶挡止面;该弹性卡爪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呈平板状的一挡止部。
CN202121240959.4U 2021-06-03 2021-06-0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462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0959.4U CN214625471U (zh) 2021-06-03 2021-06-03 电连接器
TW110211261U TWM624330U (zh) 2021-06-03 2021-09-24 電連接器
US17/830,490 US20220393402A1 (en) 2021-06-03 2022-06-02 First electrical connector, seco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0959.4U CN214625471U (zh) 2021-06-03 2021-06-0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5471U true CN214625471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1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40959.4U Active CN214625471U (zh) 2021-06-03 2021-06-0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5471U (zh)
TW (1) TWM62433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330U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047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US11404821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940000093B1 (ko) 전기 접속기
CN109066158B (zh) 电连接器
TWM560720U (zh) 電源連接器
CN213484017U (zh) 电连接器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9167201B (zh) 电连接器
US63869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incomplete insertion recognizing structure
US5921808A (en) Ribbon cable plug-in connector
US20220393402A1 (en) First electrical connector, seco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625471U (zh) 电连接器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111525340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2003078B (zh) 电连接器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2803187B (zh) 连接器
CN115441262A (zh) 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8448276B (zh) 锁扣装置
US6287153B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ngagement mechanism
US86518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ocking structures and mating direction
CN219576107U (zh) 电连接器组合、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
CN220253548U (zh) 线端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TWI672868B (zh) 電連接器
CN217009656U (zh) 高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