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1679U -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1679U
CN214571679U CN202120689811.2U CN202120689811U CN214571679U CN 214571679 U CN214571679 U CN 214571679U CN 202120689811 U CN202120689811 U CN 202120689811U CN 214571679 U CN214571679 U CN 214571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ng
curing
substrate layer
photochro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98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亮
谢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shan County Jiac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shan County Jiac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shan County Jiac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shan County Jiac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98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1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1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1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涉及变色膜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基材层、下基材层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控发光层,所述电控发光层包括涂覆在上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涂覆在下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下表面涂覆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涂覆有电致发光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有正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有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连接至电源,所述上基材层的上表面通过胶粘层覆有一层PET离型膜,所述下基材层的下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下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本实用新型可提升变色的多样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变色膜可在电场作用下激发颜色变化,其已被应用到当下的诸多领域中,例如在车装改色、窗膜、广告图样设计、发光Logo等形式上,电致发光变色膜都有不错的应用效果。现有的电致发光变色膜通常都是在两个电极层之间设置发光层,发光层则是印刷在带有图案的电极层上的发光油墨(主要为掺以Cu或Mg等荧光染色剂的硫化锌的发光体),由于发光层本身的结构在印刷到电极层后就被限制了,因此发光时整体的色彩显得一成不变,长期使用下来难免会让人觉得单调,这导致现有的电致发光变色膜难以满足多样化变色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以提升变色的多样化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包括上基材层、下基材层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控发光层,所述电控发光层包括涂覆在上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涂覆在下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下表面涂覆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涂覆有电致发光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有正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有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连接至电源,所述上基材层的上表面通过胶粘层覆有一层PET离型膜,所述下基材层的下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下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发光层为硫化锌金属杂化物与丙烯酸树脂或有机聚合物混合后经固化成型的薄膜,所述固化的方式为UV光固化或EB光固化或热固化,所述电致发光层中还添加有绿色量子点或红色量子点或红绿混合量子点。
优选地,所述光致变色层采用添加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自修复液或硬化液涂料经固化成型,所述固化的方式为UV固化、EB固化、热固化中的一种或者为同时进行UV固化和热固化。
更优选地,所述介质层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胶粘层中添加有紫外吸收剂及红外吸收剂。
更优选地,所述上基材层与下基材层的结构一致,均为PET基材或TPU基材。
更优选地,所述上基材层和下基材层均是通过PVC基膜或丙烯酸树脂基膜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采用铜箔或银箔或铝箔制成的非透明导电材质层。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层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为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接入电流,可使得二者之间产生电场,进而促使电致发光层发光,而电致发光层发光后所产生的光源又能进一步激发光致变色层变色,并且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致发光层的发光亮度,进而达到激发光致变色层改变不同颜色的目的,这使得该变色膜的颜色变化更具多样性,相较于现有的颜色一成不变的电致变色膜而言更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上基材层 2——下基材层 3——第一导电层
3a——正电极 4——第二导电层 4a——负电极
5——介质层 6——电致发光层 7——电源
8——胶粘层 9——PET离型膜 10——光致变色层
11——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包括上基材层1、下基材层2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控发光层,电控发光层包括涂覆在上基材层1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3和涂覆在下基材层2上表面的第二导电层4,第一导电层3的下表面涂覆有介质层5,介质层5与第二导电层4之间涂覆有电致发光层6,第一导电层3连接有正电极3a,第二导电层4连接有负电极3b,正电极3a与负电极3b连接至电源7,上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胶粘层8覆有一层PET离型膜9,下基材层2的下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层10,光致变色层10的下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11。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可通过撕去PET离型膜9,并将该膜的带胶粘层8的一面贴覆于车体或窗体等结构上即可。其中的电源7可连接至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源7对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通电,可使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产生电场,进而促使电致发光层6发光,而电致发光层6发光后所产生的光源又能进一步激发光致变色层10变色,并且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致发光层6的发光亮度,进而达到激发光致变色层10改变不同颜色的目的,这使得该变色膜的颜色变化更具多样性,相较于现有的颜色一成不变的电致变色膜而言更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控制器,其通过控制电源7所需的控制程序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轻松获得的,由于本案的实用新型点不在于此,因此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电致发光层6为硫化锌金属杂化物与丙烯酸树脂或有机聚合物混合后经固化成型的薄膜,该固化的方式为UV光固化或EB光固化或热固化,并且,电致发光层6中还可添加绿色量子点或红色量子点或红绿混合量子点,可根据产品所需的不同颜色来混合量子点的比例进行调整,产生的颜色主要为蓝、绿、红、黄、橙等,使得该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的色彩更丰富,美观性更好。
作为优选地,光致变色层10采用添加有光致变色材料的自修复液或硬化液涂料经固化成型,该固化的方式为UV固化、EB固化、热固化中的一种或者为同时进行UV固化和热固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光致变色材料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光致变色材料,只要可实现光致变色的能力即可,而该光致变色层10由于采用了自修复液或硬化液涂料固化成型,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划痕自修复、抗刮、抗污功能。
作为更优选地,介质层5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进一步,还可在胶粘层8中添加紫外吸收剂及红外吸收剂,这样在用于车窗及建筑窗户装饰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紫外线的射入并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基材层1与下基材层2的结构一致,均为PET基材或TPU基材,进一步,上基材层1和下基材层2均是通过PVC基膜或丙烯酸树脂基膜制成。
另外,第一导电层3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第一导电层3为采用铜箔或银箔或铝箔制成的非透明导电材质层。第二导电层4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包括上基材层(1)、下基材层(2)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控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发光层包括涂覆在上基材层(1)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3)和涂覆在下基材层(2)上表面的第二导电层(4),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下表面涂覆有介质层(5),所述介质层(5)与第二导电层(4)之间涂覆有电致发光层(6),所述第一导电层(3)连接有正电极(3a),所述第二导电层(4)连接有负电极(3b),所述正电极(3a)与负电极(3b)连接至电源(7),所述上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胶粘层(8)覆有一层PET离型膜(9),所述下基材层(2)的下表面涂覆有光致变色层(10),所述光致变色层(10)的下表面覆有一层保护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10)采用自修复液或硬化液涂料经固化成型,所述固化的方式为UV固化、EB固化、热固化中的一种或者为同时进行UV固化和热固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5)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材层(1)与下基材层(2)的结构一致,均为PET基材或TPU基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材层(1)和下基材层(2)均是通过PVC基膜或丙烯酸树脂基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层(3)为采用铜箔或银箔或铝箔制成的非透明导电材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4)为采用纳米银或ITO或PDOT制成的透明导电材质层。
CN202120689811.2U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Active CN214571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9811.2U CN21457167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9811.2U CN21457167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1679U true CN214571679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9811.2U Active CN21457167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1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77982U (zh) 车辆窗玻璃
CN207000111U (zh) 车辆和汽车玻璃
CN101990684B (zh) 发射辐射的装置
JP201722462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
JP2010537392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効果を有する識別標識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58090B1 (en) Interior side marker
US9801254B2 (en) Backlit luminous structure with UV coating
CN110454745A (zh) 车辆照明总成
EP3158832B1 (en) Egress and/or flicker-free lighting device with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CN209657733U (zh) 自发光透雾标志牌
CN214571679U (zh)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CN112920732B (zh) 一种电致发光量子变色膜
CN202140812U (zh) 面光源作为光源的led平板灯
KR20100086466A (ko) 상이하게 윤곽화되고 거의 투명한 전도성 층을 가지는 적어도 단층의 무기 후막 ac 전계발광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의 용도
US791113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including an intermediate diffusing layer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layer of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CN106455242A (zh) 一种石墨烯电致发光点阵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H11224782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
CN101765345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制造方法
CN209232795U (zh) 可控透明显示器件
CN200967437Y (zh) 汽车发光标志
CN214335397U (zh) 一种可控温的温致变色膜
CN102956677B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81191Y (zh) 建筑装饰照明用led面光源
KR100404327B1 (ko) 교차 발광용 분산형 발광소자 시이트
CN205728466U (zh) 一种电致发光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