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7172U - 微蒸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蒸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7172U
CN214387172U CN202022861301.7U CN202022861301U CN214387172U CN 214387172 U CN214387172 U CN 214387172U CN 202022861301 U CN202022861301 U CN 202022861301U CN 214387172 U CN214387172 U CN 214387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air duct
main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13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海
刘连程
曾祥明
刘超
于怀淇
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gbang Ov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gbang Ov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gbang Ov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gbang Ov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13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7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7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7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蒸烤装置,其包括箱体、门体、烹饪腔、微波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和主加热器组件,该主加热器组件包括两个主加热管,该两个主加热管以横向间隔的方式纵向布置在烹饪腔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主加热管纵向布置,从而横向辐射热量,避免了对门体的直接辐射,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门体表面温升高的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热量的浪费,使得烹饪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微蒸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蒸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微蒸烤一体机产品中,其烧烤用加热管采用的是横向安装方式,即加热管100以与门体200所在平面水平的方式安装,如图1或图2所示,但这种安装方式会造成微蒸烤一体机的门体表面温升高,因为加热管100的辐射热会如垂直于门体200的箭头所示向门体200辐射,而且,如果像图2所示那样,将风扇300安装在侧面作为侧热风风扇,则风扇300抽吸风的方向正好和加热管100辐射热的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在烹饪腔400内形成中心不稳,如箭头的垂直中心所示,使得烹饪腔400中心位置的食物无法得到有效加热。
因此,加热管横向安装会导致门体表面温升高,而且,这种横向安装方式不适合搭配侧向热风,即不适合将风扇侧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门体温升并减少热浪费的微蒸烤装置将是有利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蒸烤装置,其包括箱体、门体、烹饪腔、微波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以及主加热器组件,其中,该主加热器组件包括两个主加热管,该两个主加热管以横向间隔的方式纵向布置在烹饪腔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加热管纵向布置,从而横向辐射热量,避免了对门体的直接辐射,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门体表面温升高的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热量的浪费,使得烹饪效果更好。
进一步,上述箱体包括位于烹饪腔外的前箱体,该前箱体由外向内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胆,内胆顶板上设置有一对纵向开口,两个主加热管安装在内壳顶板下侧并与该一对纵向开口正对。
通过该结构设置,使得主加热管能够将热量辐射进入烹饪腔内。
再进一步,还包括侧热风结构,该侧热风结构包括装设于内壳一侧上的侧热风电机、由侧热风电机驱动连接的侧热风风扇、设置于内胆一侧上的抽风口和送风口,其中,抽风口与侧热风风扇正对设置,送风口布置在该抽风口的四周。
通过该侧热风结构设置,使得侧热风风扇能够通过抽风口将烹饪腔内的热风抽出,并通过送风口将抽出的热风再送回烹饪腔,从而将烹饪腔内的热风搅动起来,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并且,由于风扇抽吸风方向和主加热管的辐射方向平行无交叉,在烹饪腔中不会出现空压点,烘焙效果好。
还再进一步,侧热风结构还包括侧加热管,该侧加热管对应送风口设置并围绕侧热风风扇布置。
通过侧加热管的设置,能够使得从烹饪腔抽出的热风得到加热后再送回烹饪腔,更好地保证了加热效果。
又再进一步,侧热风风扇位于内壳一侧上的中心位置处,侧加热管布置成围绕侧热风风扇的方形结构。
通过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腔内的热风能够从中心抽出,从四周送入,搅动效果更好。
还又进一步,上述箱体还包括围成电气室的后箱体,该后箱体包括后板、外后板、外壳和底板,电气室内布置有两个主散热风扇、微波发生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烹饪腔和电气室前后分区,能够使得微蒸烤装置布局更合理、装配更省时省力、且能够有充足空间提供双散热风扇来提供充足的风量更好散热。
又再进一步,还包括散热风道***,该散热风道***包括用于电气室散热的主风道结构、用于侧热风电机散热的侧风道结构、以及用于主加热器组件散热的顶风道结构,其中,侧风道结构和顶风道结构分别与主风道结构相连通。
通过上述风道结构,能够对电气室、对主加热器组件和侧风道结构进行充分的散热。
还再进一步,主风道结构包括主散热风道、侧进风口和后进风口、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其中,主散热风道由电气室的空腔所形成,侧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形成于后箱体一端上并与主散热风道相连通,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形成于后箱体另一端上并与主散热风道相连通。
两个主散热风扇通过后箱体上的侧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将外界的风抽入电气室内,并与经由上进风口从侧风道结构进入电气室内的风混合,对电气室内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后,一部分经由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从电气室排出,另一部分经由上出风口进入顶风道结构,然后再经由上进风口回到电气室,如此往复循环。
更再进一步,侧风道结构包括形成于外壳一侧上的侧进风口、形成于外壳一侧和内壳一侧之间的侧散热风道、以及连通侧散热风道和主散热风道的上出风口,其中该上出风口形成于后板的左上侧、并位于两个主散热风扇和侧进风口之间。
通过该侧进风口,外界的风进入侧散热风道对侧热风电机进行散热,散热后的风经由上进风口被抽吸到电气室内。
还更进一步,顶风道结构包括上进风口、形成于外壳的顶板和内壳的顶板之间的环形散热风道、以及上出风口,其中,上进风口形成于后板的右上侧、并位于两个主散热风扇以及侧出风口之间,来自主风道结构的风在两个主散热风扇的作用下经由上进风口进入该环形散热风道后从上出风口返回主风道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对主加热器组件进行有效散热。
通过参考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会得到更清晰地阐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
图1是现有的微蒸烤一体机的烧烤用加热管和风扇的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在该图中风扇后置;
图2是现有的微蒸烤一体机的烧烤用加热管和风扇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在该图中风扇侧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微蒸烤装置的主加热管和侧热风风扇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微蒸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在去除大部分外壳和外后板之后从左后方看过去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在去除外壳和门体之后从右前方看过去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在去除外壳并将门体打开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微蒸烤装置在去除外壳后的俯视图,但该图中电气室内的变频器更换成了变压器和高压电容,并在该图中以箭头线示出了气流流动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并参考图4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微蒸烤装置包括箱体1、烹饪腔2、门体3、蒸汽发生装置42、包括两个主加热管5的主加热器组件、包括磁控管41和底部波导管43的微波发生装置、侧热风结构7、以及散热风道***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加热器组件的两个主加热管5以横向间隔的方式纵向布置在烹饪腔2的上方。
如图4和图5所示,并参考图6至图8,箱体1包括前箱体11和后箱体13,它们使用同一外壳10,并且,和门体3围成烹饪腔2的箱体1的部分为前箱体11,围成电气室4的箱体1的部分为后箱体13。再如图6所示,前箱体11由外向内包括外壳10、内壳12和内胆14,内胆14顶板140上设置有一对纵向开口或一对纵向开口群(图未示),两个主加热管5安装在内壳12顶板120下侧并与该一对纵向开口或一对纵向开口群正对。后箱体13包括后板132、外后板130、外壳10和底板(图未示)。
如图7至图9所示,该电气室4内布置有蒸汽发生装置42、磁控管41、变频器45、两个主散热风扇47、电脑板49。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变频器45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被替换为变压器450和电容器451,如图10所示。但是,无论是变频器还是变压器的方案,都不影响接下来要介绍的侧热风结构7和散热风道***8的结构。
如图6至图8所示,侧热风结构7包括装设于内壳12一侧上的侧热风电机71、由侧热风电机71驱动连接的侧热风风扇73、侧加热管75(见图6)、设置于内胆14一侧上的抽风口141和送风口143。侧热风风扇73位于内壳12一侧上的中心位置处,侧加热管75布置成围绕侧热风风扇73的大致方形结构,并优选正对送风口143设置,从而能够将再次加热后的热风经由送风口143送回烹饪腔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这里所讲的“一侧”是指从门体3向后看过去的左侧。
如图8所示,抽风口141与侧热风风扇73正对设置,送风口143布置在该抽风口141的四周。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抽风口141为由多个小的抽风口组成的抽风口群;送风口143有多处,它们布置在抽风口141的周围,每处送风口143也都是由多个小的送风口组成的送风口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道***8包括用于电气室4散热的主风道结构、用于侧热风电机71散热的侧风道结构、以及用于主加热器组件散热的顶风道结构,其中,侧风道结构和顶风道结构分别与主风道结构相连通。具体地,如图7所示,并参考图4、图5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风道结构包括主散热风道40、侧进风口81和后进风口82、侧出风口83和后出风口84,其中,主散热风道40由电气室4的空腔所形成;侧进风口81(见图4和图7)和后进风口82(见图9)形成于后箱体13的一端上,前者即侧进风口81形成于外壳10上,后者即后进风口82形成于后箱体13的外后板130上;侧出风口83(见图5)和后出风口84(见图9)形成于后箱体13另一端上,前者即侧出风口83形成于外壳10上,后者即后出风口84形成于后箱体13的外后板130上。
如图7和图10所示,并参考图4,侧风道结构包括形成于外壳10一侧(左侧)上的侧进风口72、形成于外壳10一侧(左侧)和内壳12一侧(左侧)之间的侧散热风道17、以及连通侧散热风道17和主散热风道40的上出风口85,其中该上出风口85形成于后板132的左上侧、并位于两个主散热风扇47和侧进风口81之间。通过该侧进风口72,外界的风进入侧散热风道17,对侧热风电机71进行散热,散热后的风经由上进风口85被抽吸到电气室4内,与通过侧进风口81和后进风口82进入电气室4内的外部空气一同、顺着主散热风道40对电气室4内的电气部件给予散热。
如图7和图10所示,并参考图5,顶风道结构包括上进风口86、形成于外壳10的顶板101和内壳12顶板120之间的环形散热风道87、以及上出风口85,其中,上进风口86形成于后板132的右上侧、并位于两个主散热风扇47以及侧出风口83之间,这样,来自主散热风道40的风在两个主散热风扇47的作用下、经由上进风口86进入该环形散热风道87后、从上出风口85返回主散热风道40。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对内壳12的顶板120的进行有效散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道***8还包括用于为微蒸烤装置的照明***等进行散热的另一侧的侧风道结构,该侧风道结构包括形成于外壳10另一侧(右侧)上的侧出风口74、形成于外壳10另一侧(右侧)和内壳12另一侧(右侧)之间用于为照明器件(图未示)的侧散热风道89(见图10)、以及连通该侧散热风道和主散热风道40的侧进风口88,通过该结构设置,主散热风道40的一部分风能够在主散热风扇47的作用下经由该侧进风口88进入该侧散热风道89内,对微蒸烤装置右侧装设的照明器件等发热器件进行散热,然后风经由侧出风口74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下面参考图10并结合图4至图9介绍一下散热风道***8是如何散热的:
图10中的箭头所示就是风的方向;
外部空气经由侧进风口72进入侧散热风道17,该外部空气在对侧热风电机71进行散热后经由上出风口85被抽吸到电气室4的主散热风道40内,与通过侧进风口81和后进风口82进入主散热风道40内的外部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一同顺着主散热风道40对电气室4内的电气部件给予散热后,一部分直接经由侧出风口83和后出风口84排出到外部环境中,另一部分空气经由上进风口86进入环形散热风道87,然后从上出风口85返回主散热风道40;还有剩下一部分空气经由侧进风口88进入侧散热风道89内,对微蒸烤装置右侧装设的照明器件等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后经由侧出风口74排放到外部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的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以及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蒸烤装置,其包括箱体、门体、烹饪腔、微波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以及主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加热器组件包括两个主加热管,该两个主加热管以横向间隔的方式纵向布置在烹饪腔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位于所述烹饪腔外的前箱体,该前箱体由外向内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胆,所述内胆顶板上设置有一对纵向开口,所述两个主加热管安装在内壳顶板下侧并与该一对纵向开口正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热风结构,该侧热风结构包括装设于所述内壳一侧上的侧热风电机、由侧热风电机驱动连接的侧热风风扇、设置于所述内胆一侧上的抽风口和送风口,其中,抽风口与侧热风风扇正对设置,送风口布置在该抽风口的四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热风结构还包括侧加热管,该侧加热管对应所述送风口设置并围绕所述侧热风风扇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热风风扇位于所述内壳一侧上的中心位置处,所述侧加热管布置成围绕所述侧热风风扇的方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围成电气室的后箱体,该后箱体包括后板、外后板、外壳和底板,其中,电气室内布置有电路板、两个主散热风扇、所述微波发生装置和所述蒸汽发生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道***,该散热风道***包括用于所述电气室散热的主风道结构、用于所述侧热风电机散热的侧风道结构、以及用于所述主加热器组件散热的顶风道结构,其中,侧风道结构和顶风道结构分别与主风道结构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结构包括主散热风道、侧进风口和后进风口、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其中,主散热风道由所述电气室的空腔所形成,侧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箱体一端上并与主散热风道相连通,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后箱体另一端上并与主散热风道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风道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一侧上的侧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外壳一侧和所述内壳一侧之间的侧散热风道、以及连通侧散热风道和所述主散热风道的上出风口,其中该上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后板的左上侧、并位于所述两个主散热风扇和所述侧进风口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风道结构包括上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顶板和所述内壳的顶板之间的环形散热风道、以及所述上出风口,其中,该上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板的右上侧、并位于所述两个主散热风扇以及所述侧出风口之间,来自所述主风道结构的风在所述两个主散热风扇的作用下经由上进风口进入该环形散热风道后从所述上出风口返回所述主风道结构。
CN202022861301.7U 2020-12-02 2020-12-02 微蒸烤装置 Active CN214387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1301.7U CN214387172U (zh) 2020-12-02 2020-12-02 微蒸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1301.7U CN214387172U (zh) 2020-12-02 2020-12-02 微蒸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7172U true CN214387172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1301.7U Active CN214387172U (zh) 2020-12-02 2020-12-02 微蒸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7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171A (zh) 烹饪器具
CN110848767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4387172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8162922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112369910A (zh) 微蒸烤装置
CN21226117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20230254950A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214387173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1902991U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989801U (zh) 后板组件结构、电热厨具
CN112386098A (zh) 微蒸烤装置
CN220212753U (zh) 料理设备
CN212089220U (zh) 烹饪器具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
CN112361397A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
CN206775903U (zh) 电路板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58384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CN217685182U (zh) 一种集成灶
CN220713699U (zh) 烹饪设备
CN21297269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4387229U (zh) 微蒸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