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5119U -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5119U
CN214365119U CN202022480899.5U CN202022480899U CN214365119U CN 214365119 U CN214365119 U CN 214365119U CN 202022480899 U CN202022480899 U CN 202022480899U CN 214365119 U CN214365119 U CN 21436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ly
wharf
built
pier
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0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光华
伍伟军
荣劲松
赵耀璞
林治平
黄国忠
许应杰
曹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0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5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包括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设置在混凝土方块后侧的新建码头、设置在新建码头下方的护岸结构,新建码头的底部设有多个灌注桩,混凝土方块的后侧上部设有第一凹槽,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缓冲板,新建码头的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间隔,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挡墙,挡墙设置于护岸结构内,且其与新建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运营了数十年的老码头,高桩梁板式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的混合结构码头,因其设计和施工采用的规范是数十年前的版本,其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的码头面层、纵横梁底部等位置的保护层厚度较薄,在各种运营机械磕碰下,往往其保护层已经脱落,漏出钢筋,码头面板破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车辆运行需要,而数十年前的打入桩,桩身有效预压应力值较小,在沉桩施工阶段,其桩身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且技术落后,桩长和桩径较小,承载力难以满足现代船舶及货物的转运荷载,且在数十年的运营过程中,船舶的靠泊力、系揽力、海蛎子的吸附力以及潮起潮落的波浪力往往导致打入桩桩头混凝土出现爆裂、脱落,海水中的氯离子导致钢筋直径变小、物理力学性能大为减少,桩基础已经无法承受桥吊以及集装箱等运营阶段的恒载,因此高桩梁板式码头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进行改扩建。
而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其深度达到十数米,混凝土因其本身的材料性能,海水在数十年腐蚀往往不会导致其强度降低,因此旧码头的改造工作中,倘若采用拆除数十吨至数百吨的混凝土方块,耗用的人力、机械成本及时间周期十分巨大,且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掉落至海水中,导致海水深度变浅导致施工船舶会因为触底而无法进行清除作业。因此传统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施工技术难度和成本往往导致码头改造搁浅。
传统的高桩梁板式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的混合结构码头的改造工作往往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大量的石块进行抛填,面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抛填需要的石块方量往往达到数万至数十万立方,其成本巨大,且因下方的软土地基存在,地基承载力较弱,即使上方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块石层,新建的码头路面改造完成后,数年后便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导致码头无法运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包括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设置在混凝土方块后侧的新建码头、设置在新建码头下方的护岸结构,新建码头的底部设有多个灌注桩,混凝土方块的后侧上部设有第一凹槽,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缓冲板,新建码头的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间隔,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挡墙,挡墙设置于护岸结构内,且其与新建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
进一步地,新建码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段,承台段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配适,相邻两承台段之间设有缓冲板。
进一步地,多个灌注桩均分为四排,且四排灌注桩沿陆地朝向海域方向等间距设置,四排灌注桩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的桩径大于其余灌注桩的桩径。
进一步地,护岸结构位于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施工槽,施工槽内设有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设有混凝土垫层,挡墙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挡墙与施工槽内壁之间填充有回填砂层和路面面层,路面面层设置于回填砂层上。
进一步地,挡墙包括若干结构段,相邻两结构段之间设有缓冲板。
进一步地,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底部通过若干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和/或,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地漏,地漏通过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
进一步地,排水槽顶部开口处设有栅栏盖板。
进一步地,新建码头的表面从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其前后两侧逐渐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混凝土方块的前端设有若干橡胶护舷,其上端设有若干系船柱。
进一步地,缓冲板为泡沫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现有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作为承受其上部运营荷载的主体,仅对混凝土方块后侧的码头部分进行拆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新建码头采用悬臂结构,其与混凝土方块之间存在间隔,新建码头上方的运营荷载不会传递至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上,能有效的保证了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稳定性;桩基础采用灌注桩,能保证新建码头的稳定,减少运营阶段在各种机械荷载作用下的码头沉降;新建码头通过缓冲板与混凝土方块和挡墙连接,当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受到停靠船舶的挤靠力时,可通过缓冲板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新建码头,新建码头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挡墙,一方面保证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与新建码头之间的协同性与一致性,减小甚至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位移,以缓冲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建码头的承载力,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受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从而增加码头整体的承载力,进一步避免新建码头和混凝土方块之间的受力破坏;本发明提高了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改扩建后新建码头的质量,减少码头在运营阶段的沉降,保证码头运营的质量,缩短因为改造而中断码头运营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中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为旧码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中承台段的桩位布置图。
图中,11-混凝土方块,12-打入式混凝土桩,13-面板,14-立梁,15-第一填充层,16-旧码头面层,17-护舷挡板桩,18-旧护舷,2-新建码头,21-承台段,211-凸起,212-第二凹槽,22-排水槽,23-排水管,24-栅栏盖板,3-护岸结构,31-碎石垫层,32-混凝土垫层,33-回填砂层,34-路面面层,4-灌注桩,5-缓冲板,6-挡墙,61-结构段,7-橡胶护舷,8-系船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中部分结构俯视图。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包括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设置在混凝土方块11后侧的新建码头2、设置在新建码头2下方的护岸结构3,新建码头2的底部设有多个灌注桩4,混凝土方块11的后侧上部设有第一凹槽,新建码头2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缓冲板5,新建码头2的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间隔,新建码头2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挡墙6,挡墙6设置于护岸结构3内,且其与新建码头2之间设有缓冲板5。
请结合参阅图4,图4为旧码头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用于旧码头的改扩建,旧码头为混合结构旧码头,混合结构旧码头包括靠近海域一侧的混凝土方块11、靠近陆地一侧的高桩梁板式结构、设置在高桩梁板式结构底部的桩基、位于高桩梁板式结构下方的护岸结构3,混凝土方块11下方为抛石棱体,桩基为打入式混凝土桩12,高桩梁板式结构包括面板13、面板13上方的若干立梁14、相邻两立梁14间的第一填充层15和设置在立梁14和第一填充层15上的旧码头面层16,位于混凝土方块11朝向海域一侧设有护舷挡板桩17,护舷挡板桩17上部设有旧护舷18。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保留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和护岸结构3,仅将混凝土方块11后侧的旧码头结构拆除,在旧码头原址上建造新建码头2和灌注桩4,利用现有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作为承受其上部运营荷载的主体,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新建码头2采用悬臂结构,其与混凝土方块11之间存在间隔,新建码头2上方的运营荷载不会传递至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上,能有效的保证了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的稳定性;新建码头2通过缓冲板5与混凝土方块11和挡墙6连接,当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受到停靠船舶的挤靠力时,可通过缓冲板5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新建码头2,新建码头2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挡墙6,一方面保证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与新建码头2之间的协同性与一致性,减小甚至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位移,以缓冲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建码头2的承载力,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的受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从而增加码头整体的承载力,进一步避免新建码头2和混凝土方块11之间的受力破坏。优选地,缓冲板5为泡沫板。
请结合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中承台段的桩位布置图。在一实施例中,新建码头2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段21,承台段21的一端设有凸起211,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212,凸起211和第二凹槽212相配适,相邻两承台段21之间设有缓冲板5。相邻两承台段21之间通过凸起211与第二凹槽212配合,能将整个新建码头2形成整体减少大吨位船只靠泊和系揽时候码头的位移、提高水平抗力,能大为提高码头的水平抗力,相邻两承台段21之间设有缓冲板5,能有效阻止不同承台段21之间在风、浪、流作用下其碰撞而导致混凝土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新建码头2的质量。在一实施例中,新建码头2包括梁板结构段61、墩台结构段61和码头面层,梁板结构段61的前端与墩台结构段61连接,其包括纵梁和若干横梁,纵梁与若干横梁连接,且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若干横梁相互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横梁之间设有第二填充层,码头面板13设置于梁板结构段61和墩台结构段61上。优选地,墩台结构段61后端由下至上朝向陆地一侧倾斜形成倾斜面,横梁的前端与墩台结构的后端相适应。
新建码头2的桩基础采用灌注桩4,能保证新建码头2的稳定,减少运营阶段在各种机械荷载作用下的码头沉降;进一步地,多个灌注桩4均分为四排,且四排灌注桩4沿陆地朝向海域方向等间距设置,由于新建码头2前端底部与混凝土方块11之间设有间隔,为悬臂结构,新建码头2前端需要的桩基础承载力更高,因此四排灌注桩4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4的桩径大于其余灌注桩4的桩径。优选地,四排灌注桩4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4的桩径1.2m,其余灌注桩4的桩径为1m。同时为确保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四排灌注桩4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4的桩尖穿透软土层且进入硬土层内不少于其8倍桩径,其余灌注桩4的桩尖穿透软土层且进入硬土层内不少于其5倍桩径
进一步地,护岸结构3位于新建码头2的左侧、右侧和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施工槽,施工槽内设有碎石垫层31,碎石垫层31上设有混凝土垫层32,挡墙6设置在混凝土垫层32上,挡墙6与施工槽内壁之间填充有回填砂层33和路面面层34,路面面层34设置于回填砂层33上。新建码头2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挡墙6,减小甚至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位移,以缓冲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建码头2的承载力,对新建码头2的受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从而增加码头整体的承载力,进一步避免新建码头2和挡墙6之间的受力破坏。优选地,碎石垫层31的厚度为30cm,采用粒径为30-150mm的碎石,混凝土垫层32的厚度为10cm,挡墙6采用分层浇筑,单层厚度不超过50cm。在一实施例中,挡墙6包括若干结构段61,相邻两结构段61之间设有缓冲板5。
在一实施例中,新建码头2表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有排水槽22,排水槽22底部通过多个排水管23连通至新建码头2底部,与排水槽22连通的多个排水管23两两为一组分为多组排水管组,多组排水管组沿排水管2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排水管23为UPVC管。新建码头2表面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地漏,地漏通过排水管23连通至新建码头2底部,地漏设置多个,多个地漏沿新建码头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新建码头2表面的积水通过排水槽22、排水管23流到新建码头2底部下方,或通过地漏、排水管23流到新建码头2底部下方,地漏能防止杂物堵塞排水管23。在一实施例中,排水槽22顶部开口处设有栅栏盖板24。设置栅栏盖板24以进行上部车辆的运营,同时避免杂物掉落至排水槽22内。在一实施例中,新建码头2的表面从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其前后两侧逐渐向下倾斜。使得新建码头2表面的积水流至其前后两侧的排水结构中,以满足新建码头2表面排水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混凝土方块11的前端设有若干橡胶护舷7,其上端设有若干系船柱8。在混凝土方块11上更换新的橡胶护舷7和系船柱8,以满足船舶的靠泊需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现有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作为承受其上部运营荷载的主体,仅对混凝土方块11后侧的码头部分进行拆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新建码头2采用悬臂结构,其与混凝土方块11之间存在间隔,新建码头2上方的运营荷载不会传递至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上,能有效的保证了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的稳定性;桩基础采用灌注桩4,能保证新建码头2的稳定,减少运营阶段在各种机械荷载作用下的码头沉降;新建码头2通过缓冲板5与混凝土方块11和挡墙6连接,当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受到停靠船舶的挤靠力时,可通过缓冲板5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新建码头2,新建码头2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挡墙6,一方面保证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与新建码头2之间的协同性与一致性,减小甚至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位移,以缓冲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建码头2的承载力,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11的受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从而增加码头整体的承载力,进一步避免新建码头2和混凝土方块11之间的受力破坏;本发明提高了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改扩建后新建码头2的质量,减少码头在运营阶段的沉降,保证码头运营的质量,缩短因为改造而中断码头运营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设置在混凝土方块后侧的新建码头、设置在新建码头下方的护岸结构,所述新建码头的底部设有多个灌注桩,所述混凝土方块的后侧上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缓冲板,所述新建码头的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间隔,所述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护岸结构内,且其与新建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码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段,所述承台段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配适,相邻两所述承台段之间设有缓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灌注桩均分为四排,且四排所述灌注桩沿陆地朝向海域方向等间距设置,四排所述灌注桩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的桩径大于其余灌注桩的桩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位于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施工槽,所述施工槽内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挡墙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挡墙与施工槽内壁之间填充有回填砂层和路面面层,所述路面面层设置于回填砂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若干结构段,相邻两所述结构段之间设有缓冲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通过多个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和/或,所述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地漏,所述地漏通过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顶部开口处设有栅栏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码头的表面从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其前后两侧逐渐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方块的前端设有若干橡胶护舷,其上端设有若干系船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为泡沫板。
CN202022480899.5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Active CN21436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0899.5U CN21436511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0899.5U CN21436511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5119U true CN214365119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0899.5U Active CN21436511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51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600A (zh) * 2022-01-17 2022-05-1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单通道应力补偿式高铁车站拓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75841A (zh) * 2022-04-18 2022-08-09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铁路桥墩的河道驳岸改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600A (zh) * 2022-01-17 2022-05-1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单通道应力补偿式高铁车站拓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75841A (zh) * 2022-04-18 2022-08-09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铁路桥墩的河道驳岸改造方法
CN114875841B (zh) * 2022-04-18 2023-05-23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铁路桥墩的河道驳岸改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7736A (en) Seawalls and shoreline reinforcement systems
CN214365119U (zh)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
US73777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reinforced sea walls and levees
CN103255742A (zh) 框架壁桩式码头
CN103898868A (zh) 一种新型高桩码头
CN203256681U (zh) 框架壁桩式码头
CN203834422U (zh) 一种新型高桩码头
CN21207778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岸墙
CN211646245U (zh) 一种高桩码头兼防波堤结构
CN109610407B (zh) 一种基于自重平衡的防滑坡生态挡墙
CN112267703A (zh)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12247717U (zh) 一种高填土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CN204644956U (zh) 一种海岸防波堤
CN204510181U (zh) 一种浅水区钻孔平台
CN208472649U (zh) 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
CN104195980B (zh) 一种舾装码头结构
CN108286240B (zh) 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防波堤的施工方法
CN113047215A (zh) 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
CN109355990B (zh) 低洼沼泽地区吹填特细砂路基结构
CN203096686U (zh) 一种新型高桩码头与接岸结构相结合的组合结构
CN216973272U (zh) 一种带盖板的交错式沉箱码头
CN217975539U (zh) 一种码头变电所加固用水上钻孔灌注桩
CN210887125U (zh) 临江侧边坡上桥墩墩身防撞结构
CN114908729B (zh) 一种杉木桩处理淤泥软基础施工方法
CN214782980U (zh) 一种公路斜坡路堤土质地基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