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0795U -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0795U
CN214260795U CN202120148816.4U CN202120148816U CN214260795U CN 214260795 U CN214260795 U CN 214260795U CN 202120148816 U CN202120148816 U CN 202120148816U CN 214260795 U CN214260795 U CN 214260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dimentation tank
bevel gear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88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文浩
蔚云武
张世兴
李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ianr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ianr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ianr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ianr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88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0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0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0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池底内设置有收集框,沉淀池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清杂板,收集框靠近清杂板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杂板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螺纹杆,电机安装于沉淀池侧壁的外侧,螺纹杆转动连接沉淀池的侧壁,且螺纹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沉淀池内还设置有用于拉动收集框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清杂板移动,清杂板移动推动堆积在沉淀池池底杂物移动,使得沉淀池池底的杂物移动至收集框内,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将收集框移动至沉淀池的上方,从而达到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地表径流将地面杂物、土壤表层的农药、化肥和一些有毒物质冲积到水域,造成水域水质恶化,目前大面积水域通常采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化学药品、水质净化设备等消极手段处理,但都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255874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截水沟、沉沙井、综合净化池、中水回用池、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沉淀池,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1.5‰的截水沟进入沉淀池,截水沟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粗、细格栅,水域的周围设有沉沙井沉淀池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中水回用池、综合净化池。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沉淀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沉积物堆积在沉淀池的池底,常规的技术方案是在一段时间后,通过将沉淀池中的水清理后,采用人工的池底清理,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内设置有收集框,沉淀池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清杂板,所述收集框靠近清杂板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杂板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螺纹杆,所述电机安装于沉淀池侧壁的外侧,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沉淀池的侧壁,且螺纹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内还设置有用于拉动收集框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先通过启动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驱动清杂板移动,清杂板移动推动堆积在沉淀池池底杂物移动,使得沉淀池池底的杂物移动至收集框内,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将收集框移动至沉淀池的上方,从而达到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卷扬机、收线盘、拉绳、扭簧以及限位环,所述卷扬机安装于沉淀池侧壁的顶部,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收线盘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另一端贯穿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于卷扬机,且拉绳与内腔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拉绳上,且限位环与拉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收集框时,先通过启动卷扬机,使得卷扬机拉动拉绳,拉绳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拉绳先拉动收线盘转动,直至限位环与内腔的内侧壁抵接后,限位环限制拉绳继续拉动收线盘转动,此时拉绳带动限位环和第一边框竖直向上移动,第一边框竖直向上移动带动收集框竖直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移动收集框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远离第一边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能够与收集框靠近清杂板一侧的开口相配合;所述第一边框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门板,便于降低移动收集框的过程中,收集框中的杂物从收集框靠近清杂板一侧的开口处移动出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以及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传动杆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于传动杆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所述第四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卷扬机竖直向上拉动拉绳的过程中,拉绳驱动收线盘转动,收线盘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传动杆和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转动驱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达到驱动门板转动,使得门板与收集框靠近清杂板一侧的开口相配合的目的;当卷扬机放拉绳,使得收集框移动至沉淀池池底时,收线盘在扭簧弹力作用下转动,收线盘转动的同时收集收集拉绳,收线盘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得门板不再与收集框的开口相配合,进而使得清杂板能够将杂物推动至收集框内。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边框滑动连接于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杆,便于对收集框进行到导向。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固定连接有斜坡板,所述斜坡板的水平高度从远离收集框的一侧到靠近收集框的一侧逐渐降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斜坡板,使得大部分的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收集框内,从而能够降低清杂板推动杂物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清杂板包括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弹簧以及限位板,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一推板,且第一推板螺纹连接于螺纹杆,所述第一推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侧侧壁开始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板滑动连接于通孔,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空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腔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螺纹杆驱动第一推板移动的过程中,弹簧对限位板和第二推板始终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推板能够斜坡板相配合,从而降低将杂物遗留在斜坡板上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斜坡板的上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刮板,便于降低第二推板与斜坡板之间的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第二推板和斜坡板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为了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先通过启动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驱动清杂板移动,清杂板移动推动堆积在沉淀池池底杂物移动,使得沉淀池池底的杂物移动至收集框内,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将收集框移动至沉淀池的上方,从而达到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2.当需要移动收集框时,先通过启动卷扬机,使得卷扬机拉动拉绳,拉绳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拉绳先拉动收线盘转动,直至限位环与内腔的内侧壁抵接后,限位环限制拉绳继续拉动收线盘转动,此时拉绳带动限位环和第一边框竖直向上移动,第一边框竖直向上移动带动收集框竖直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移动收集框的目的;
3.通过设置门板,便于降低移动收集框的过程中,收集框中的杂物从收集框靠近清杂板一侧的开口处移动出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车沉淀池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框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清杂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沉淀池;11、收集框;111、排水孔;12、第一边框;121、内腔;13、第二边框;14、门板;15、导向杆;16、斜坡板;2、清杂板;21、第一推板;211、空腔;212、通孔;22、第二推板;23、刮板;24、弹簧;25、限位板;3、第一驱动组件;31、电机;32、螺纹杆;33、支撑板;4、第二驱动组件;41、卷扬机;42、收线盘;43、拉绳;44、扭簧;45、限位环;46、第一转轴;47、滑轮;5、第三驱动组件;51、传动杆;511、固定块;52、第一锥齿轮;53、第二锥齿轮;54、第三锥齿轮;55、第四锥齿轮;56、第二转轴;6、水域;61、截水沟;62、沉沙井;63、一级过滤池;64、二级过滤池;65、中水回用池;66、综合净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截水沟61、沉沙井62、一级过滤池63、二级过滤池64、中水回用池65、综合净化池66以及沉淀池1,地表的水源进入截水沟61后,先进入沉沙井62初步除外水源中杂物,接着将水源排入沉淀池1,水源中的杂物在沉淀池中沉淀后,由泵站将水源抽取排入一级过滤池63,进入一级过滤池63的水源依次通过一级过滤池63、二级过滤池64以及中水回用池65的过滤后可用作植物养护,进入中水回用池65的水源还需经过综合净化池66净化,才能够排放到水域6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沉淀池1的池底设置设置有收集框11,收集框11的底侧侧壁抵接于沉淀池1的池底。沉淀池1的池底还固定连接有斜坡板16,斜坡板16的水平高低从远离收集框11的一侧到靠近收集框11的一侧逐渐降低,沉淀池1内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清杂板2,清杂板2抵接于斜坡板16,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收集框11底侧侧壁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11,且排水孔111远离清杂板2设置。
如图2所示,沉淀池1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杂板2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螺纹杆32以及支撑板33,电机31安装在沉淀池1侧壁的外侧,支撑板33的两侧固定连接于沉淀池1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螺纹杆3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3和沉淀池1的侧壁,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螺纹杆32远离支撑板33的端部。
如图3和4所示,收集框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边框12,第一边框12呈L形板状结构,第一边框1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21,沉淀池1内设置有用于拉动收集框11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4,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卷扬机41、滑轮47、第一转轴46、收线盘42、拉绳43、扭簧44以及限位环45,卷扬机41安装于沉淀池1远离电机31一侧侧壁的顶部,第一转轴46呈圆形杆状结构,第一转轴46转动连接于内腔121的内侧壁上,且第一转轴46位于第一边框12的拐角处。收线盘4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6,且收线盘42的轴心线与第一转轴46的轴心线相重合,滑轮47固定连接于沉淀池1远离电机31一侧侧壁的顶部。拉绳4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42,拉绳43的另一端贯穿内腔12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于卷扬机41上,且拉绳43与内腔121的侧壁间隙配合,拉绳43与滑轮47的外周面相贴合。扭簧44套设在第一转轴46上,扭簧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4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121的内侧壁。限位环45呈圆形环状结构,限位环45套设在拉绳43上,且限位环45与拉绳43固定连接。
当需要移动收集框11时,先通过启动卷扬机41,使得卷扬机41拉动拉绳43,拉绳4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拉绳43先拉动收线盘42转动,直至限位环45与内腔121的内侧壁抵接后,限位环45限制拉绳43继续拉动收线盘42转动,此时拉绳43带动限位环45和第一边框12竖直向上移动,第一边框12竖直向上移动带动收集框11竖直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移动收集框11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收集框11远离第一边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框13,第一边框12和第二边框13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6,第二转轴56呈圆形杆状结构,第二转轴56上固定连接有门板14,门板14能够于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一侧的开口相配合。第一边框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56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5,第三驱动组件5包括传动杆51、固定块51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第三锥齿轮54以及第四锥齿轮55,固定块511为两个,两个固定块511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两个固定块511均固定连接于内腔121的内侧壁,传动杆51呈圆形杆状结构,传动杆51与两个固定块511均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6,第一转轴46的轴心线与第一锥齿轮52的轴心线相重合,第二锥齿轮53和第三锥齿轮54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杆51的两端,且传动杆51、第二锥齿轮53以及第三锥齿轮54的轴心线相互重合,第四锥齿轮55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56靠近传动杆51的一端,且第二转轴56的轴心线与第四锥齿轮55相重合。第一锥齿轮52与第二锥齿轮53相啮合,第三锥齿轮54与第四锥齿轮55相啮合。
在卷扬机41竖直向上拉动拉绳43的过程中,拉绳43驱动收线盘42转动,收线盘4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6转动,第一转轴4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2转动,第一锥齿轮52转动驱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带动传动杆51和第三锥齿轮54转动,第三锥齿轮54转动驱动第四锥齿轮55转动,第四锥齿轮55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6转动,从而达到驱动门板14转动,使得门板14与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一侧的开口相配合的目的;当卷扬机41放拉绳43,使得收集框11移动至沉淀池1池底时,收线盘42在扭簧44弹力作用下转动,收线盘42转动的同时收集拉绳43,收线盘4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6转动,第一转轴46转动驱动第二转轴56转动,从而使得门板14不再与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一侧的开口相配合,进而使得清杂板2能够将杂物推动至收集框11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沉淀池1的池底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竖向设置,导向杆15贯穿第二边框13,且第二边框13滑动连接于导向杆15。通过设置导向杆15,便于对收集框11进行到导向。
如图2和图5所示,清杂板2包括第一推板21、第二推板22、刮板23、弹簧24以及限位板25,第一推板2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推板21滑动连接于沉淀池1的侧壁,螺纹杆32贯穿第一推板21,且第一推板21螺纹连接于螺纹杆32。第一推板21内开设有空腔211,空腔211的底侧侧壁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通孔212。第二推板22呈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推板22滑动连接于通孔212。刮板23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刮板23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22的底侧,刮板23抵接于斜坡板16。限位板25呈矩形板状结构,限位板25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22远离刮板23的一侧,且限位板25滑动连接于空腔211,弹簧24位于空腔211内,弹簧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空腔211远离刮板23一侧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25远离刮板23的一侧。在通过螺纹杆32驱动第一推板21移动的过程中,弹簧24对限位板25和第二推板22始终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推板22能够推动刮板23抵接斜坡板16,从而降低将杂物遗留在斜坡板16上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刮板23,便于降低第二推板22与斜坡板16之间的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第二推板22和斜坡板16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先通过启动电机31,使得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32转动,螺纹杆32转动驱动清杂板2移动,清杂板2移动推动堆积在沉淀池1池底杂物移动,使得沉淀池1池底的杂物移动至收集框11内,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4将收集框11移动至沉淀池1的上方,从而达到便于对堆积在沉淀池1池底的杂物进行清理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池底内设置有收集框(11),沉淀池(1)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清杂板(2),所述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沉淀池(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杂板(2)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和螺纹杆(32),所述电机(31)安装于沉淀池(1)侧壁的外侧,所述螺纹杆(32)转动连接沉淀池(1)的侧壁,且螺纹杆(32)的一端与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1)内还设置有用于拉动收集框(11)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边框(12),所述第一边框(12)内部开设有内腔(12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卷扬机(41)、收线盘(42)、拉绳(43)、扭簧(44)以及限位环(45),所述卷扬机(41)安装于沉淀池(1)侧壁的顶部,所述内腔(121)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6),所述收线盘(4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6),所述拉绳(4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42),另一端贯穿内腔(121)的侧壁固定连接于卷扬机(41),且拉绳(43)与内腔(121)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扭簧(44)套设在第一转轴(46)上,所述扭簧(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盘(4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121)的内侧壁,所述限位环(45)套设在拉绳(43)上,且限位环(45)与拉绳(4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11)远离第一边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框(13),所述第一边框(12)和第二边框(13)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6),所述第二转轴(56)上固定连接有门板(14),所述门板(14)能够与收集框(11)靠近清杂板(2)一侧的开口相配合;所述第一边框(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56)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包括传动杆(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第三锥齿轮(54)以及第四锥齿轮(55),所述传动杆(51)转动连接于内腔(12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锥齿轮(5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6),所述第二锥齿轮(53)固定连接传动杆(51)靠近第一锥齿轮(52)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52)与第二锥齿轮(53)相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54)固定连接于传动杆(51)远离第二锥齿轮(53)的一端,所述第四锥齿轮(55)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56)的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54)与第四锥齿轮(55)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池底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边框(13)滑动连接于导向杆(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池底固定连接有斜坡板(16),所述斜坡板(16)的水平高度从远离收集框(11)的一侧到靠近收集框(11)的一侧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杂板(2)包括第一推板(21)、第二推板(22)、弹簧(24)以及限位板(25),所述螺纹杆(32)贯穿第一推板(21),且第一推板(21)螺纹连接于螺纹杆(32),所述第一推板(21)内开设有空腔(211),所述空腔(211)的底侧侧壁开始设有通孔(212),所述第二推板(22)滑动连接于通孔(212),所述限位板(25)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22)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板(2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空腔(211),所述弹簧(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25)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腔(211)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22)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刮板(23),所述刮板(23)与斜坡板(16)的上表面相抵接。
CN202120148816.4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260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8816.4U CN214260795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8816.4U CN214260795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0795U true CN214260795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3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8816.4U Active CN214260795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07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7095A (zh) * 2023-12-06 2024-01-19 合肥科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生态污水处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7095A (zh) * 2023-12-06 2024-01-19 合肥科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生态污水处理***
CN117417095B (zh) * 2023-12-06 2024-07-05 合肥科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生态污水处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41621U (zh) 一种沉淀池
CN214260795U (zh)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CN215742072U (zh) 一种基于环境保护的污水处理池排泥装置
CN213141761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废水处理池
CN117756328A (zh) 一种餐厨垃圾压榨液处理用涡凹气浮***及工艺
CN117306476A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拦污清淤组件
CN218944552U (zh) 一种废水循环过滤装置
CN115245695B (zh) 一种农药生产用废水沉淀池
CN113880313B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14936494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14232753A (zh) 一种建筑施工场地雨污分流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10013198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水上漂排污装置
CN217567847U (zh) 一种具有淤泥清理结构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9907020U (zh) 一种具有刮泥机构的污水处理池
CN215405958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船载式水面污染清理装置
CN2196307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漂浮物清除设备
CN212742823U (zh) 一种市政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830672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装置
CN211435324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排水过滤装置
CN221344132U (zh) 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
CN219709143U (zh) 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1606214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中收集设备
CN218501394U (zh) 一种城乡路面污水引流设备
CN219825162U (zh) 一种用于水利排水渠的杂物清理装置
CN220486379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排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