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8128U - 油气混合阀 - Google Patents

油气混合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8128U
CN214198128U CN202022678406.9U CN202022678406U CN214198128U CN 214198128 U CN214198128 U CN 214198128U CN 202022678406 U CN202022678406 U CN 202022678406U CN 214198128 U CN214198128 U CN 214198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valve
gas
gas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84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世宝
戚天天
高国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eng Intelligent Lubrication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eng Intelligent Lubrication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eng Intelligent Lubrication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eng Intelligent Lubrication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84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8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8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8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混合阀,包括阀体、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第二单向阀及出油接口,阀体包括进油通道、进气通道及出油通道,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及出油接口从下往上依次内置于出油通道,油路定量阀包括通孔,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小于第二通孔且交接处形成抵挡结构,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通孔内并抵挡于抵挡结构上,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可沿上下方向活动,第二通孔的上方为油气混合区,油气混合区位于出油接口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第二单向阀向下复位抵挡于抵挡结构上,从而防止润滑油及气体回流至第一通孔内,还为第一单向阀减缓承受载荷,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的油气润滑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油气混合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混合阀。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机械产品正朝着高速、高效、重载、节能、高自动化和长寿命方向发展,因此对其润滑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油气润滑成为高速电主轴轴承润滑的发展方向。油气润滑***能够持续供给定量的润滑油,提高润滑可靠性、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供的密封空气增强冷却效果的同时可使轴承免受外部污染。另一方面,油气润滑***的耗油量远小于传统润滑方式,在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体现了独有的优越性。
油气混合阀作为油气润滑***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油气润滑***的润滑效果。当气流以较高速度在管路中流动时,滴状的润滑剂在空气的作用下不断变薄,附在管壁上以相对较低的速度向前输送,在油气管道末端形成连续、均匀的油膜最终输送到摩擦表面。
现有的油气混合阀在气路和油路之间缺少单向阀,使得油路回流时候造成油路上的伞形胶承受压力过大,伞行胶变形则会影响定量阀的排量大小,使得油定量不精准,从而影响油气润滑的稳定,另外,还会导致油气混合阀的寿命变短。
因此,急需要一种提高油气润滑稳定性及提高使用寿命的油气混合阀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油气润滑稳定性及提高使用寿命的油气混合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包括阀体、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第二单向阀及出油接口,所述阀体包括均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油通道及进气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及进气通道还沿宽度方向呈间隔开设置,所述阀体还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及出油接口从下往上依次内置于所述出油通道,所述油路定量阀包括供油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交接处形成一抵挡结构,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选择性地抵挡于所述抵挡结构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均可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为油气混合区,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油气混合区相连通,所述油气混合区位于所述出油接口下方并与所述出油接口相连通,所述油路定量阀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储油空间,所述油路定量阀设有连通所述储油空间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穿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顶压头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压头从下往上的外径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顶压头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顶压头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头部及身部,所述身部为圆锥台结构,所述头部及所述身部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套于所述头部上并抵挡于所述阶梯结构上。
较佳地,所述身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槽壁及倾斜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之外。
较佳地,所述第二单向阀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抵挡块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抵挡块向下抵挡于所述抵挡结构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油路定量阀包括活塞杆、计量件、移动件及第三弹性件,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计量件的下方,所述活塞杆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计量件具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移动件套接于所述活塞杆外并可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套接于所述移动件上恒具有驱使所述移动件向下移动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油路定量阀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挡圈及随动密封圈,所述随动密封圈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下方,所述随动密封圈与所述移动件一起相对所述活塞杆运动。
较佳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油路定量阀上方的阀盖,所述阀盖遮盖所述第二通孔并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直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小,所述阀盖包括向上伸出于所述油气混合区的导流柱。
较佳地,还包括气体调节螺栓,所述阀体设有上下设置的盲孔,所述气体调节螺栓内置于所述盲孔内,所述盲孔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阀体还包括与所述油气混合区相连通的第一气体导入通道及第二气体导入通道,所述第一气体导入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油气混合区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导入通道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盲孔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导入通道与所述第二气体导入通道垂直连接。
较佳地,所述出油通道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出油通道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借助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当停止向进油通道供油时,借助第二单向阀向下复位抵挡于抵挡结构上,从而防止润滑油及气体回流至第一通孔内,借助第一单向阀,从而防止油回流至进油通道,第二单向阀为第一单向阀减缓承受载荷,从而减缓第一单向阀的损坏程度,从而提高了油路定量阀的精准定量出油从而提高了油气润滑的稳定性,另外,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混合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气混合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剖切线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气混合阀的阀体沿图2中的A-A剖切线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油气混合阀的阀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的B-B剖切线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沿图5中的C-C剖切线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包括阀体1、第一单向阀 2、油路定量阀3、第二单向阀4、出油接口5及若干堵头6。其中,阀体1包括均沿阀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油通道11及进气通道12,进油通道11及进气通道12还沿宽度方向呈间隔开设置。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进油通道11与进气通道12还沿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具体为进油通道11低于进气通道12。阀体1还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出油通道13,出油通道13分别与进油通道11及进气通道12相连通。可理解的是,进油通道11与外界的充油装置连接,进气通道12与外界的充气装置连接,润滑油经过进油通道11进入出油通道13,压缩空气经过进气通道12进入出油通道13,润滑油在压缩空气的助推下更好地通过出油通道13输出。具体地,堵头6堵住进气通道12的其中一侧,进气通道12 的另一侧则接通外界的充气装置。堵头6堵住进油通道11的其中一侧,进油通道11的另一侧则接通外界的充油装置。第一单向阀2、油路定量阀3及出油接口5从下往上依次内置于出油通道13。油路定量阀3包括供油通过的通孔,通孔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通孔311及第二通孔321,第一通孔311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通孔321的外径尺寸,第一通孔311与第二通孔321的交接处形成一抵挡结构322,第二单向阀4位于第二通孔321内并选择性地抵挡于抵挡结构322 上,第一单向阀2及第二单向阀4均可沿上下方向活动,第二通孔321的上方为油气混合区14,进气通道12与油气混合区14相连通,油气混合区14位于出油接口5下方并与出油接口5相连通。油路定量阀3与出油通道13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储油空间18,油路定量阀3设有连通储油空间18与第一通孔311的穿孔37。穿孔37将所述第一通孔311分为上支路311a及下支路311b。打油时,油脂从进油通道11进入出油通道13,润滑油具有油压而往上顶开第一单向阀2,储油空间18变小从而使得储油空间18内的润滑油通过穿孔37进入进入上支路 311a,并往上顶开第二单向阀4,从而进入油气混合区14,由于进气通道12与油气混合区14连通,故润滑油到达油气混合区14后借助压缩空气从出油接口5 出去,以到达润滑点。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3,第一单向阀2包括顶压头21及第一弹性件22,顶压头21从下往上的外径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设置,第一弹性件22位于顶压头21的下方。具体地,顶压头2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头部211及身部212,身部212为圆锥台结构,头部211及身部212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213,第一弹性件22套于头部211上并抵挡于阶梯结构213上。可理解的是,出油通道13包括供第一单向阀2上下活动的第一收容腔131,第一收容腔131包括第一孔1311及第二孔1312,第一孔1311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孔1312的直径尺寸,第一孔1311与第二孔1312 之间的交界处形成了一第一抵挡肩1313,第一弹性件22恒具有驱使顶压头21 向下活动的趋势,阶梯结构213选择性地抵挡于第一抵挡肩1313上。借助第一单向阀2,当向进油通道11充油时,润滑油顶推第一弹性件22及顶压头21,从而充满储油空间18内,此时,顶压头21抵挡于油路定量阀3的下方并封盖第一通孔311;当停止充油时,顶压头21在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恢复作用下拉动顶压头21向下运动,以关闭第一收容腔131,防止润滑油泄漏。较优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身部212设有开口朝上的环形槽2121,环形槽2121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槽壁21211及倾斜设置的第二槽壁21212,第二槽壁21212位于第一槽壁21211之外。借助该环形槽2121,在顶压头21向下活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可进入该环形槽2121内,从而加速顶压头21的下压闭合,从而更快速地防止润滑油泄漏。
请继续参阅图3,第二单向阀4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抵挡块41及第二弹性件 42,第二弹性件42恒具有驱使抵挡块41向下抵挡于抵挡结构322的趋势。当充油时,润滑油经过第一通孔311从而顶开抵挡块41及压缩第二弹性件42,从而进入第二通孔321,从第二通孔321出去到达油气混合区14,当停止充油时,第二弹性件42由于弹性恢复而推动抵挡块41向下运动从而抵挡于抵挡结构322。借助第二单向阀4,从而当停止充油时,防止油气混合区14的气体及润滑油进入第一通孔311,达到了减轻第一单向阀2承载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油路定量阀 3定量出油的精准性,从而提高了油气润滑的稳定性。另外,还可防止气体进入第一通孔311而破坏整个油气混合阀100的工作。
请继续参阅图3,油路定量阀3包括活塞杆31、计量件32、移动件33及第三弹性件34。活塞杆31连接于计量件32的下方,活塞杆31具有第一通孔311,计量件32具有第二通孔321,移动件33套接于活塞杆31外并可沿上下方向活动,第三弹性件34套接于移动件33上恒具有驱使移动件33向下移动的趋势。可理解的是,活塞杆31与计量件32相对阀体1固定。计量件32的底面凸伸有限制移动件33运动的限位环323,借助该限位环323,从而控制移动件33的行程,从而控制润滑油的定量输出。举例而言,控制限位环323的凸伸长度,即可控制移动件33的行程,当限位环323的凸伸长度越长,移动件33的行程越短,即储油越少;当限位环323的凸伸长度越短,移动件33的行程越长,即储油越多。
请继续参阅图3,油路定量阀3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套设于活塞杆31上的挡圈36及随动密封圈35,随动密封圈35位于移动件33的下方,随动密封圈 35与移动件33一起相对活塞杆31运动。可理解的是,出油通道13还包括供活塞杆31安装的第二收容腔132,活塞杆31与第二收容腔132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直接形成了储油空间18。移动件33及随动密封圈35活动地设于储油空间18内。可理解的是,充油时,移动件33及随动密封圈3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储油空间18变小,压迫储油空间18的油进入穿孔37从而进入上支路311a;当停止充油时,移动件33及随动密封圈35向下移动,储油空间18变大,此时,第一单向阀向下运动,从而打开进入第一通孔311的通道,油脂从下支路311b 进入并经过穿孔37最后流到储油空间18储存。具体地,第二收容腔132的直径大于第二收容腔132的直径,第二收容腔132与第一收容腔131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第二抵挡肩133结构,挡圈36承载于第二抵挡肩133结构上。更具体地,随动密封圈35为Y形圈,起到密封良好的作用,将少部分油脂密封于随动密封圈下。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还包括连接于油路定量阀3 上方的阀盖7。具体地,阀盖7连接于计量件32的上方并遮盖第二通孔321。具体地,阀盖7设有与第二通孔321相连通的出油孔71,出油孔71的直径大小小于第二通孔321的直径大小,从而使得阀盖7上方的油气混合区14的气体不易进入第二通孔321内。较优的是,与本实施例中,阀盖7包括向上伸出于油气混合区14的导流柱72,借助该导流柱72,使得气流绕着该导流柱72,使得油气混合区14的气体形成环形的气流,从而更快地将润滑油从油气混合区14 流去至出油接口5。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导流柱72从下往上其外径呈逐渐减小的设置,从而优化导流的效果,使得气流是从下往上活动。
请参阅图3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还包括气体调节螺栓8。阀体1设有上下设置的盲孔15,气体调节螺栓8内置于盲孔15内,盲孔15与进气通道12相连通。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气体调节螺栓8与盲孔15为螺纹连接,气体调节螺栓8的旋入盲孔15深度越深,则气体进入油气混合区14 的流量减小;反之,气体调节螺栓8的旋入盲孔15深度越浅,则气体进入油气混合区14的流量增大,通过调节气体调节螺选的旋入身体,从而调节进入油气混合器的气体的量。阀体1还包括与油气混合区14相连通的第一气体导入通道 16及第二气体导入通道17,第一气体导入通道16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油气混合区14连通,第二气体导入通道17竖直设置并与盲孔15连通,第一气体导入通道16与第二气体导入通道17垂直连接。可理解的是,堵头6堵住第一气体导入通道16的另外一侧,从而防止气体泄漏。借助第一气体导流通道及第二气体导流通道,摒弃了传统的斜孔设置,从而简化了阀体1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
请参阅图1、图2、图6及图7,出油通道13为四个,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出油通道13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所有出油通道13沿阀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开。可理解的是,每一出油通道 13均设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气体导入通道16及第二气体导入通道17。进油通道 11与每一出油通道13相连通。
请参阅图3,出油接口5、计量件32及气体调节螺栓8的外侧面均开设有密封槽,各密封槽内各装有密封圈9,以防止润滑油或者气体泄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油路:进油通道11充润滑油,润滑油进入出油通道13后,顶开第一单向阀2,润滑油进入第二收容腔132并推动移动件33及随动密封圈35向上移动,直至移动件33抵顶于限位环323,从而使得储油空间18变小,从而使得储油空间18内的油脂经过穿孔37进入上支路311a,进而进入计量件32顶开第二单向阀4进入第二通孔321,从出油孔71出去,进入油气混合区14。
气路:进气通道12充气,气体依次经过第二气体导入通道17和第一气体导入通道16,从而进入油气混合区14。
油气出路:油气混合区14内的润滑油在气体的辅助下从出油接口5出去。
复位:当停止向进油通道11充油时,第二单向阀4在第二弹性件42的作用下复位,抵挡块41抵挡于抵挡结构322上,位于抵挡块41上方的润滑油储存于第二通孔321内;移动件33在第三弹性件34的弹性恢复作用力下复位,移动件33及随动密封圈35抵挡于挡圈36上,顶压头21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复位,顶压头21抵挡于第一抵挡肩1313上,从而打开了活塞杆31的下支路311b,位于挡圈36下方的油脂进入下支路311穿过穿孔37从而流回储油空间18,完成储油工作。借助第二单向阀4,在防止润滑油及气体返回第一通孔 311的同时,降低了第一单向阀2的载荷,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 100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借助第一单向阀2及第二单向阀4,当停止向进油通道11供油时,借助第二单向阀4向下复位抵挡于抵挡结构322上,从而防止润滑油及气体回流至第一通孔311内,借助第一单向阀2,从而防止油回流至进油通道11,第二单向阀4为第一单向阀2减缓承受载荷,从而减缓第一单向阀2的损坏程度,从而提高了油路定量阀3的精准定量出油从而提高了油气润滑的稳定性,另外,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混合阀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第二单向阀及出油接口,所述阀体包括均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油通道及进气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及进气通道还沿宽度方向呈间隔开设置,所述阀体还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油路定量阀及出油接口从下往上依次内置于所述出油通道,所述油路定量阀包括供油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交接处形成一抵挡结构,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选择性地抵挡于所述抵挡结构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均可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为油气混合区,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油气混合区相连通,所述油气混合区位于所述出油接口下方并与所述出油接口相连通,所述油路定量阀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储油空间,所述油路定量阀设有连通所述储油空间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顶压头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压头从下往上的外径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顶压头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头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头部及身部,所述身部为圆锥台结构,所述头部及所述身部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套于所述头部上并抵挡于所述阶梯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槽壁及倾斜设置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抵挡块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抵挡块向下抵挡于所述抵挡结构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定量阀包括活塞杆、计量件、移动件及第三弹性件,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计量件的下方,所述活塞杆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计量件具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移动件套接于所述活塞杆外并可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套接于所述移动件上恒具有驱使所述移动件向下移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定量阀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挡圈及随动密封圈,所述随动密封圈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下方,所述随动密封圈与所述移动件一起相对所述活塞杆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油路定量阀上方的阀盖,所述阀盖遮盖所述第二通孔并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直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小,所述阀盖包括向上伸出于所述油气混合区的导流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调节螺栓,所述阀体设有上下设置的盲孔,所述气体调节螺栓内置于所述盲孔内,所述盲孔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阀体还包括与所述油气混合区相连通的第一气体导入通道及第二气体导入通道,所述第一气体导入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所述油气混合区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导入通道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盲孔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导入通道与所述第二气体导入通道垂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通道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出油通道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开。
CN202022678406.9U 2020-11-18 2020-11-18 油气混合阀 Active CN214198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8406.9U CN214198128U (zh) 2020-11-18 2020-11-18 油气混合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8406.9U CN214198128U (zh) 2020-11-18 2020-11-18 油气混合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8128U true CN214198128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8406.9U Active CN214198128U (zh) 2020-11-18 2020-11-18 油气混合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8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0553A (zh) * 2022-06-28 2022-07-29 山东宏泰电器有限公司 变频压缩机供油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0553A (zh) * 2022-06-28 2022-07-29 山东宏泰电器有限公司 变频压缩机供油机构
CN114810553B (zh) * 2022-06-28 2022-09-13 山东宏泰电器有限公司 变频压缩机供油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98128U (zh) 油气混合阀
CN103090070B (zh) 先导式减压阀
CN101113707B (zh) 一种球阀型高压共轨喷油泵
CN2934630Y (zh) 一种带有冷却油道的高压共轨喷油泵
CN106641383B (zh) 一种电磁阀
CN104117589A (zh) 自润滑拉深模具
CN210286380U (zh) 高效运行的电梯导轨结构
CN102777496B (zh) 多油腔静压油膜厚度自动补偿装置及***
CN215950227U (zh) 内置可调电磁阀
CN201125795Y (zh) 柴油机气缸体
CN216501933U (zh) 一种模具导向组件体内自动润滑***
CN214661236U (zh) 多级柱塞油缸
CN212318196U (zh) 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控制阀套
CN112392710B (zh) 一种汽车制动***柱塞泵及其摩擦力检测方法
CN108468840B (zh) 微阻缓闭型水下底阀
CN205519425U (zh) 冷镦机冲头的脉冲式上油装置
CN107235451B (zh) 一种用于四级以上门架的低延时启动和防内漏缓冲油缸
CN219366876U (zh) 一种汽轮机用滑阀
CN208281277U (zh) 一种油水分离水液压静力平衡密封与润滑柱塞
CN214699386U (zh) 一种油箱自动补油阀
CN204114265U (zh) 带截止阀的减压阀
CN212840637U (zh) 一种集中润滑***中定量注油器结构
CN205415128U (zh) 一种高效供油的液体静压导轨
CN216519932U (zh) 一种节流截止放空阀
CN201371534Y (zh) 硫化机的溢流阀调速回路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