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522U -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0522U
CN214180522U CN202020431202.2U CN202020431202U CN214180522U CN 214180522 U CN214180522 U CN 214180522U CN 202020431202 U CN202020431202 U CN 202020431202U CN 214180522 U CN214180522 U CN 214180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leeve
blood vessel
shearing
slee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12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海港
孙高波
李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m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m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m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m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12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0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0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0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提出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通过设计卡扣和卡槽后,按键可以相对按键连接套作全周旋转运动,互不发生干涉,当打孔器做旋转运动时,只需要按键连接套旋转即可,按键不需要旋转,拇指不会受旋转力的影响,保证使用时用力更加稳定、手感更好、操作也更加顺畅,有效保证了打孔质量;同时本申请通过在按压柄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其弧面设计更加贴合人体拇指面,按压时更加舒适,不会因润滑物和戴手套而影响使用手感。

Description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特别是指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背景技术
在心脏搭桥手术或者其他需要血管移植、嫁接的手术中,需要在被嫁接的血管壁上打孔以用于嫁接移植的血管,通常会用到在血管壁上进行打孔的器械:血管打孔器,鉴于血管打孔器的使用情况,对产品的剪切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打孔器能够顺利剪切血管壁、快速成型孔径,保证切除的血管壁完全与血管分离、无筋膜黏连等无法分离的现象,便于将移植的血管与打孔血管快速连接,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因此提高血管打孔器的剪切能力、锋利度、减少黏连,是血管打孔器的核心竞争技术,也是血管打孔器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按键连接套与按键的连接方式,采用连接筒壁与连接柱壁之间的涂胶连接及将按键与按键连接套设计为一体结构均不能做分离旋转运动,而在外管上设置螺旋形通孔槽,把手做螺旋运动时,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中把手无法与者按键连接套做分离旋转运动,只能一起旋转,按键会对拇指产生摩擦力和扭曲力,影响使用手感、无法满足操作需求,且容易导致用力不稳,极易产生打孔偏差;
同时现有技术中,有些按键上设置有很多极浅、极小的的凹槽,有些按键为普通的平面端面,按压时均硌手,且手术过程中如果有润滑物或者带手套时容易滑落,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和手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通过设计卡扣和卡槽后,按键可以相对按键连接套作全周旋转运动,互不发生干涉,当打孔器做旋转运动时,只需要按键连接套旋转即可,按键不需要旋转,拇指不会受旋转力的影响,保证使用时用力更加稳定、手感更好、操作也更加顺畅,有效保证了打孔质量;同时本申请通过在按压柄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其弧面设计更加贴合人体拇指面,按压时更加舒适,不会因润滑物和戴手套而影响使用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包括:手持部和切割结构,所述切割结构安装于所述手持部上;
所述切割结构包括切头与切刀,所述切头套装于所述切刀内,所述切头与所述切刀均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切头与所述切刀在所述手持部的带动下剪切血管壁;
所述手持部包括外管、拉杆、弹簧开口销、弹簧、按键连接套、按键及把手;
所述切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拉杆的a端,所述弹簧开口销垂直套设于所述拉杆的b端;
所述外管同时套装于所述加长型推柱、拉杆及弹簧的外周侧;
所述切刀通过套装于所述外管的c端内侧,所述按键通过所述按键连接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d端;
所述弹簧同时与所述拉杆b端及所述按键连接套接触连接;
所述把手套装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弹簧开口销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包括按压柄、连接柱及卡扣,所述连接柱及所述卡扣均固定于所述按压柄内端面上,所述卡扣环绕于所述连接柱外周侧,所述按压柄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按键连接套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连接筒和套体,所述按键连接套通过所述套体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簧与所述套体接触;
所述连接筒内侧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连接柱套装于所述套筒内;
所述连接筒外端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把手包括套筒及位于套筒端部的提柄,所述把手通过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弹簧开口销穿过所述外管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提柄弯度大于80°、小于100°;
所述提柄的轴线所在的弧长大于45mm、小于50mm;
所述提柄的弯曲方向与人手的提拉方向相反;
所述提柄倾斜设置于所述套筒上。
进一步,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螺旋形通孔槽,所述弹簧开口销穿过所述螺旋形通孔槽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把手带动所述弹簧开口销沿所述螺旋形通孔槽作螺旋运动,所述弹簧开口销同时带动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外管作螺旋运动;
所述提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形通孔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提柄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螺旋形通孔槽的螺旋角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切刀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剪切部及连接部,所述切刀通过所述连接部过盈套装于所述手持部内;
所述剪切部顶端设置有剪切斜面,所述剪切部顶面形成剪切平台,所述剪切平台与所述剪切斜面之间设置有小斜角剪切加强面;
所述剪切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剪切部与所连接槽之间设置有导入斜面,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直角防脱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每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连接槽。
进一步,所述切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头、颈柱、加长型推柱及钳柱,所述钳柱与所述手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加长型推柱与所述手持部滑动连接;
所述导入头包括圆台体平台和圆环柱体平台,所述圆环柱体平台位于所述圆台体平台的下底上,所述圆环柱体平台内部为圆台体通孔,所述颈柱穿过所述圆台体通孔后与所述圆台型平台连接;
所述圆环柱体平台的下底与侧面之间形成刃边,所述圆环柱体平台的下底形成刃边平台;所述切刀滑动套装于所述加长型推柱外周侧,所述刃边与所述切刀配合剪切血管壁。
进一步,所述切头通过所述钳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拉杆的a端;
所述切刀可拆卸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管的c端内侧。
进一步,所述圆台体通孔的锥度与所述圆台体平台的锥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切刀与所述外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所述按键连接套胶粘于所述外管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卡扣和卡槽后,按键可以相对按键连接套作全周旋转运动,互不发生干涉,当打孔器做旋转运动时,只需要按键连接套旋转即可,按键不需要旋转,拇指不会受旋转力的影响,保证使用时用力更加稳定、手感更好、操作也更加顺畅,有效保证了打孔质量;同时本申请通过在按压柄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其弧面设计更加贴合人体拇指面,按压时更加舒适,不会因润滑物和戴手套而影响使用手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顾客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需要图1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按键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按键连接套与图4所示的按键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带有螺旋形通孔槽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带有螺旋形通孔槽的外管的结构透视图;
图9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切刀的血管打孔器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切刀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图1、图2所示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的切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切头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11,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包括手持部2和切割结构1,切割结构1安装于手持部2上;
切割结构1包括切头11与切刀12,切头11套装于切刀12内,切头11与切刀12 均与手持部2连接,切头11与切刀12在手持部2的带动下剪切血管壁;
手持部2包括外管21、拉杆22、弹簧开口销24、弹簧26、按键连接套27、按键28及把手23;
切头11可拆卸地安装于拉杆22的a端,弹簧开口销24垂直套设于拉杆22的b 端;
外管21同时套装于加长型推柱113、拉杆22及弹簧26的外周侧;
切刀12套装于外管21的c端内侧,按键28通过按键连接套27安装于外管21的 d端;
弹簧26同时与拉杆22的b端及按键连接套27接触连接;
把手23套装于所述外管21上,弹簧开口销24与把手23固定连接;
按键28包括按压柄283、连接柱281及卡扣282,连接柱281及卡扣282 均固定于按压柄283内端面上,卡扣282环绕于连接柱281外周侧,按压柄283 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284;
按键连接套2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连接筒272和套体271,按键连接套 2通过套体271套装于外管21内,弹簧26与套体271接触;
连接筒272内侧底部设置有套筒273,连接柱281套装于套筒273内;
连接筒272外端内侧设置有卡槽274,卡扣282卡接于卡槽274内;
通过设置卡扣282和卡槽274配合连接,当按键28***到按键连接套27内的连接筒272内时,连接筒272内壁压缩卡扣282,卡扣282弹性变形,顺着连接筒 272内壁滑入,到达卡槽274时卡扣弹出卡扣于卡槽274内变为倒扣结构,实现机械连接,有效防止按键28弹出按键连接套27;
现有技术中采用连接筒壁与连接柱壁之间的涂胶连接及将按键与按键连接套设计为一体结构均不能做分离旋转运动,而在外管21上设置螺旋形通孔槽 211,把手23做螺旋运动时,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中把手无法与者按键连接套做分离旋转运动,只能一起旋转,按键会对拇指产生摩擦力和扭曲力,影响使用手感、无法满足操作需求;本申请通过设计卡扣282和卡槽274后,按键28可以相对按键连接套27作全周旋转运动,互不发生干涉,当打孔器做旋转运动时,只需要按键连接套27旋转即可,按键28不需要旋转,拇指不会受旋转力的影响,保证使用时用力更加稳定、手感更好、操作也更加顺畅;
再者,现有技术中,有些按键上设置有很多极浅、极小的的凹槽,有些按键为普通的平面端面,按压时均硌手,且手术过程中如果有润滑物或者带手套时容易滑落;而本申请中通过在按压柄283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284,其弧面设计更加贴合人体拇指面,按压时更加舒适,不会因润滑物和戴手套而影响使用手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11,把手23包括套筒231及位于套筒231端部的提柄232,把手23通过套筒231套装于外管21上,弹簧开口销 24穿过外管21与套筒231固定连接;
提柄232弯度大于80°、小于100°;
提柄232的轴线所在的弧长大于45mm、小于50mm;
提柄232的弯曲方向与人手的提拉方向相反;
提柄232倾斜设置于套筒231上;
普通的血管打孔器提柄的长度较短,弯度较小,无法满足手指较粗的医生使用,本申请结合人体力学结构设计对提柄232的弯度、弧长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提柄232的内侧更加贴合手指面,手指施力更加舒适、流畅,克服了现有的血管打孔器圆圈把手无法满足手指粗细不同的医生的需求的问题,把手的结构造型更加美观、更加适用于工业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外管21上设置有螺旋形通孔槽 211,弹簧开口销24穿过螺旋形通孔槽211与把手23固定连接,把手23带动所述弹簧开口销24沿螺旋形通孔槽211作螺旋运动,弹簧开口销24同时带动拉杆22相对于外管21作螺旋运动;
设置螺旋形通孔槽211后,当对把手施加力时,把手传递给弹簧开口销24后,弹簧开口销24只能按照外管21上的螺旋式通孔槽211进行活动,所以弹簧开口销 24作螺旋运动,并带动切头作螺旋运动,切头与切刀的剪切为螺旋剪切,使得剪切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提柄232的倾斜方向与螺旋形通孔槽211的螺旋方向相反;
提柄232的倾斜角度与螺旋形通孔槽211的螺旋角度相同;
往外拉切头11时,由于设置了螺旋形通孔槽211,因此弹簧开口销24会顺着螺旋形通孔槽211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把手23进行同步运动,即把手23会相对于外管21进行螺旋运动,一般人的使用习惯都是食指和中指垂直于提柄232向上提拉提柄232,此时由于手柄23的螺旋运动,会带动人手进行相应的螺旋运动,此时会严重影响食指和中指的提拉力量,造成提拉力量不稳定;
将提柄232倾斜设置后,在提柄232的运动过程中,食指和中指的力量变换符合人机工程学,不会因螺旋运动受到影响,即不会影响提拉力的变化,保证提拉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切刀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剪切部121及连接部;
剪切部121顶端设置有剪切斜面1213,剪切部121顶面形成剪切平台1211,剪切平台1211与剪切斜面1213之间设置有小斜角剪切加强面1212,加工时,先加工剪切平台1211和剪切斜面1213,然后在剪切平台1211与剪切斜面1213之间加工小斜角剪切加强面1212,加工小斜角剪切加强面1212的同时去除了毛刺,不需要单独去除毛刺,克服了现有的具有锐角的切刀存在的毛边不易去除、去除毛边容易损伤刃口、造成刃口缺损、剪切不畅及虚刃现象,同时有效增加了切刃的强度和剪切能力;
连接部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具体设置有2个,分别为连接部122和连接部122’,设置多个连接部后能够有效增加与外管21之间的连接长度,保证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剪切部121与连接部122之间设置有连接槽123,连接部122与连接部122’之间设置有连接槽123’;
其中剪切部121与连接槽123之间设置导入斜面124,连接槽123与连接部122 之间设置有直角防脱面125;
连接部122与连接部122’之间形成连接槽123’,连接部122与连接槽123’之间设置导入斜面126,连接槽123’与连接部122’之间设置有直角防脱面127。
连接部122’的端部设置有导入斜面128;
设置导入斜面124、导入斜面126和导入斜面128后,切刀12***时,顺着斜面缓慢***,***更加顺畅;
设置直角防脱面125、直角防脱面127后,在切刀12作脱出运动时,直角边会卡入到外管21的内壁上,变为倒扣结构,有效防止了切刀12脱出时发生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8,所述切刀12通过所述连接部122 过盈套装于所述手持部2内;
过盈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同时能够极大发挥导入斜面124、导入斜面126和导入斜面128的***导向作用和直角防脱面125与直角防脱面127的防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切头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头111、颈柱112、加长型推柱113及钳柱114,钳柱114与手持部2 固定连接,加长型推柱113与手持部2滑动连接;
导入头111包括圆台体平台1111和圆环柱体平台1114,圆环柱体平台1114位于圆台体平台1111的下底上,圆环柱体平台1114内部为圆台体1115通孔,颈柱112 穿过圆台体通孔1115后与圆台型平台1111连接,即颈柱112与圆环柱体平台1114 之间形成圆台型凹槽,即1115所指的地方;
圆环柱体平台1114的下底与侧面之间形成刃边1112,圆环柱体平台1114的下底形成刃边平台1113;切刀12滑动套装于加长型推柱113外周侧,刃边1112与切刀12配合剪切血管壁;
设置圆台型凹槽后,在切刀12与切头11配合剪切时,圆台型凹槽不会与血管壁接触,形成壁空结构,能有效凸出外侧的剪切边角,相对于无凹槽的打孔器,有效增加了剪切能力;
同时圆台型凹槽与圆环柱体平台1114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刃边平台1113,刃边平台1113小、不会影响剪切时外侧刃边的剪切能力,增强了刃边强度,解决了尖刃强度弱、容易产生虚刀、刃口容易发生变形和卷刀造成的无法使用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切头11通过钳柱114可拆卸地安装于拉杆22的a端;
切刀12可拆卸地固定套装于外管21的c端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圆台体通孔1115的锥度与圆台体平台1111的锥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切刀12与外管21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按键连接套27胶粘于外管21 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9,工作时,首先血管壁上割十字口(十字口的直径小于成型孔的直径),然后将切头11***到血管壁内,拇指按住按键28,食指和中指对把手施加力,把手将力通过弹簧开口销24、拉杆22、弹簧柱25传递给切头11,切头11回缩,与切刀12产生剪切力,由于设置了螺旋形开口槽211,切头11与切刀12的剪切为螺旋剪切,使得剪切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切头11与切刀12配合将血管壁剪切,完成成型切头尺寸的孔,然后松开对把手的施加力,内部的弹簧26将切头11弹出,完成整个打孔动作;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按键连接套27和按键28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操作更加顺畅,使用手感更好,有效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包括:手持部和切割结构,所述切割结构安装于所述手持部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结构包括切头与切刀,所述切头套装于所述切刀内,所述切头与所述切刀均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切头与所述切刀在所述手持部的带动下剪切血管壁;
所述手持部包括外管、拉杆、弹簧开口销、弹簧、按键连接套、按键及把手;
所述切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拉杆的a端,所述弹簧开口销垂直套设于所述拉杆的b端,所述切头的中部设置有加长型推柱;
所述外管同时套装于所述加长型推柱、拉杆及弹簧的外周侧;
所述切刀通过套装于所述外管的c端内侧,所述按键通过所述按键连接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d端;
所述弹簧同时与所述拉杆b端及所述按键连接套接触连接;
所述把手套装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弹簧开口销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包括按压柄、连接柱及卡扣,所述连接柱及所述卡扣均固定于所述按压柄内端面上,所述卡扣环绕于所述连接柱外周侧,所述按压柄外端面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按键连接套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连接筒和套体,所述按键连接套通过所述套体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簧与所述套体接触;
所述连接筒内侧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连接柱套装于所述套筒内;
所述连接筒外端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套筒及位于套筒端部的提柄,所述把手通过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弹簧开口销穿过所述外管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提柄弯度大于80°、小于100°;
所述提柄的轴线所在的弧长大于45mm、小于50mm;
所述提柄的弯曲方向与人手的提拉方向相反;
所述提柄倾斜设置于所述套筒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螺旋形通孔槽,所述弹簧开口销穿过所述螺旋形通孔槽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把手带动所述弹簧开口销沿所述螺旋形通孔槽作螺旋运动,所述弹簧开口销同时带动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外管作螺旋运动;
所述提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形通孔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提柄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螺旋形通孔槽的螺旋角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剪切部及连接部,所述切刀通过所述连接部过盈套装于所述手持部内;
所述剪切部顶端设置有剪切斜面,所述剪切部顶面形成剪切平台,所述剪切平台与所述剪切斜面之间设置有小斜角剪切加强面;
所述剪切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剪切部与所述连接槽之间设置有导入斜面,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直角防脱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每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连接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头、颈柱、加长型推柱及钳柱,所述钳柱与所述手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加长型推柱与所述手持部滑动连接;
所述导入头包括圆台体平台和圆环柱体平台,所述圆环柱体平台位于所述圆台体平台的下底上,所述圆环柱体平台内部为圆台体通孔,所述颈柱穿过所述圆台体通孔后与所述圆台型平台连接;
所述圆环柱体平台的下底与侧面之间形成刃边,所述圆环柱体平台的下底形成刃边平台;所述切刀滑动套装于所述加长型推柱外周侧,所述刃边与所述切刀配合剪切血管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头通过所述钳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拉杆的a端;
所述切刀可拆卸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管的c端内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体通孔的锥度与所述圆台体平台的锥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与所述外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连接套胶粘于所述外管上。
CN202020431202.2U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Active CN214180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1202.2U CN21418052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1202.2U CN21418052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0522U true CN214180522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1202.2U Active CN21418052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0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0176A (en) Medical punch with high shear angle cutting edges
US6497046B1 (en) Safety saw for cutting soft materials
US10464223B2 (en) Knife and method
EP1677951B1 (en) A knife with an ergonomic handle
CN214180522U (zh) 具有新型按键的血管打孔器
US20060288585A1 (en) Knife
US3822461A (en) Disposable lancet
CN212630853U (zh) 具有新型旋转结构的血管打孔器
US20040200079A1 (en) Tool with ergonomic soft-grip handle
CN212996657U (zh) 具有新型把手的血管打孔器
US5101562A (en) Squeezer cutter
US5933968A (en) Pumpkin cutter
US4327488A (en) Hand held glass cutter
CN213217453U (zh) 具有新型切头的血管打孔器
CN218313728U (zh) 一种用于剖开竹笋的纵切工具
CN212630852U (zh) 具有新型切刀的血管打孔器
CN209074114U (zh) 榨汁机刀具及榨汁机
CN212124714U (zh) 木刻刀手柄
CN217066524U (zh) 一种新型消化内镜下血凝块切割剪刀
CN214048998U (zh) 一种肌腱松解器
CN210408549U (zh) 一种手术刀及手术刀刀刃的结构
CN213047162U (zh) 一种组合形式的剥离子
CN213525377U (zh) 一种胸外科专用手术刀
CN108209441A (zh) 能切牙签头的牙签筒
CN212438768U (zh) 用于脐带细胞提取的多刃脐带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g Haigang

Inventor after: Sun Gaobo

Inventor after: Li Di

Inventor before: Pang Haigang

Inventor before: Sun Gaobo

Inventor before: Li D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