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2033U -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2033U
CN214142033U CN202023056789.2U CN202023056789U CN214142033U CN 214142033 U CN214142033 U CN 214142033U CN 202023056789 U CN202023056789 U CN 202023056789U CN 214142033 U CN214142033 U CN 21414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ludge
water
process system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567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成
玄小立
赵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e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567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2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设置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布置在中间;所述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布置在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的两侧。

Description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的一体式脱氮除磷曝气工艺***。
背景技术
通常脱氮除磷曝气工艺***是缺氧好氧池和二沉池分开建设,好氧池利用活性污泥进行除碳和硝化处理,容积大、占地大、土建费用高。通常脱氮除磷曝气工艺***存在着结构不紧凑的问题。现有的紧凑型工艺(如MSBR)虽具备生物除磷、除碳和硝化的作用,并且结构紧凑,但是缺氧区容积小,反硝化时间短,脱氮能力不足,而且好氧池容积较小,硝化能力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所述工艺***设置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
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布置在中间。
所述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并排)布置在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方面,所述预缺氧区设置成用于接收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沉淀区的回流污泥并且设置成去除回流污泥的硝酸盐。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30%至50%的进水进入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在所述预缺氧区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
回流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所述预缺氧区的出水从其末端隔墙的上部进入所述厌氧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预缺氧区中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预缺氧区中安装进水氨氮仪、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预缺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厌氧区设置成用于接收另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预缺氧区的进水并且进行生物除磷。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50%至70%的进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所述厌氧区的上部。
在所述厌氧区的末端隔墙的底部开孔,所述厌氧区的出水从其底部进入所述缺氧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厌氧区中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厌氧区中安装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厌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2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渠。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渠内安装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为穿墙泵。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泵的出口设置硝化液回流管。
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出口至所述缺氧区的前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沉淀区处各设置有一座回流污泥井。
在每座回流污泥井内安装一台回流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采用轴流泵。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
所述回流污泥泵将污泥送至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
所述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前端,污水、回流污泥及硝化液混合。
所述硝化液中的硝酸盐以进水中的BOD为碳源,在所述缺氧区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进水端设置外加碳源投加点,从而在进水的碳/氮比不足时,通过投加外加碳源保证脱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的出水端的两侧的侧墙上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曝气区的进水渠道。
所述缺氧区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渠道进入所述曝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缺氧区内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缺氧区内安装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缺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曝气区为两座,分别布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在所述曝气区内投加悬浮载体填料,利用悬浮活性污泥和附着在悬浮载体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碳化和硝化反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曝气区的水深为6m。
在所述曝气区内安装中孔曝气器,所述中孔曝气器是免维护的和免更换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曝气区内安装溶解氧仪。
在所述曝气区的出口端安装氨氮仪和硝氮仪。
在所述曝气区内,溶解氧的数值被控制在4至6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曝气区的进水端设置进水渠道。
所述进水渠道均匀开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安装有出水口格网,用于防止池内悬浮载体填料通过进水渠道从所述出水口跑料。或者在曝气区的进水渠道的出水处设置隔墙,以防止曝气区内的悬浮载体填料进入进水渠,隔墙上设置有出水堰,进水渠内的污水翻过出水堰进入曝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曝气区的末端设置混凝土隔墙,在所述混凝土隔墙上均匀开设圆形出水口,每个圆形出水口安装有柱状填料拦截格网。
所述曝气区的出水通过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和出水口进入所述脱气区。
所述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为不锈钢材质,直径为700至900mm,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每个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下安装U型曝气管,通过曝气防止填料在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处堆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工艺***设置有工艺曝气鼓风机房,在所述工艺曝气鼓风机房内安装曝气鼓风机。
所述U型曝气管连接工艺气管。
在每座曝气区的进气管上安装有自动空气调节阀和空气流量计,用于调节工艺气均匀、等量进入每个曝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气区为两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所述脱气区的水深是2.5m至3m。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脱气区的下部空间和所述缺氧区内的硝化液回流渠相通。
所述脱气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堰。
所述曝气区出水通过所述进水堰溢流进入脱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脱气区内安装中孔曝气器,充气形成紊流,脱掉水中氮气。
在每个所述脱气区的出口底部设置多根出水管。
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为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
脱气后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管进入所述沉淀区。
在所述脱气区的底部空间中的污水通过脱气区连通口进入所述硝化液回流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两个所述脱气区设置有一台脱气风机,所述脱气风机采用罗茨风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沉淀区为两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每座所述沉淀区分为两格。
所述沉淀区为矩形,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深度是1m。
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底部抹坡,坡度0.5%坡向所述污泥斗。
所述沉淀区内的水深是4.7m至5.5m。
所述沉淀区的每一格的底部安装有链条式刮泥机、中部安装有斜板,上部安装有澄清水收集槽。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沉淀区的出口安装悬浮固体测量仪。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沉淀区的进口设置有除磷剂投加点,通过投加除磷剂进行化学除磷,从而提高总磷的去除率。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沉淀区为平流式斜板沉淀池。
所述沉淀区的进水通过导流墙导流进入所述斜板下部,进行泥水分离。
分离后的污泥通过所述链条式刮泥机刮至所述污泥斗。
所述斜板采用框架式结构,其安装在横向钢梁或混凝土梁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污泥斗设置有集泥管,所述污泥斗中的污泥通过重力排至回流污泥井。
所述污泥斗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泵坑,在每个剩余污泥泵泵坑内安装两台剩余污泥泵,用于排放剩余污泥。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斜板的下面安装有斜板自动冲洗装置,定时定期对所述斜板进行自动清洗。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采用气洗方式。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包括一根横向气管,两条纵向钢梁,两台行走小车和两台卷扬机。
两台卷扬机分别安装在所述沉淀区的池顶两端,一台卷扬机提供钢丝绳牵引所述行走小车延钢梁往复行走,另一台卷扬机提供气洗软管。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的气源来自于所述曝气鼓风机或所述脱气风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斜板的上部是均匀分布的所述澄清水收集槽。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为U型并且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的出水槽采用矩形堰口。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两格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公共澄清水渠,所述公共澄清水渠汇流收集所述澄清水收集槽内的澄清水并向外排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均呈矩形。
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的水深均为6m至8m。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思路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设置预缺氧区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以确保生物除磷效果;设置厌氧区加强生物除磷;设置缺氧区,缺氧区停留时间充分保证缺氧反应,出水总氮达到10mg/l;在曝气区(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填料,利用活性污泥和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除碳和硝化处理,出水氨氮达到1.5mg/l(3mg/l)(括号内为水温低于12℃时数值),曝气容积小,占地小,节省建设费用,而且除碳和硝化能力强;在沉淀区(二沉池)设置斜板,采用斜板沉淀使水力负荷达到2m/h,和传统沉淀区相比,水力负荷提高一倍,减少了沉淀区占地,节省了土建建设费用。另外,为防止曝气后水中释放的氮气在沉淀区发生污泥上浮,在曝气区后设置脱气区,利用曝气脱掉水中氮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脱氮除磷曝气工艺***是集合预缺氧区、压氧区、缺氧区、曝气区、脱气区及沉淀区为一体的紧凑型生物处理工艺***,具备生物除碳、硝化、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功能。该工艺***配套完整的马达控制中心(MCC)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该工艺***采用矩形池型和并排布置,结构紧凑、外形整齐、模块化布置,从而易于总体布局。
至此,为了本公开内容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公开内容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公开内容的内容。当然,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方法和***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公开内容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公开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公开内容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包括六个部分,如图1的工艺流程图所示,分别是预缺氧区1、厌氧区2、缺氧区3,曝气区4,脱气区5及沉淀区6(二沉池)。污水处理流程是:进水→预缺氧区1→厌氧区2→缺氧区3→曝气区4→脱气区5→沉淀区6→出水。30~50%进水和回流污泥进入预缺氧区1,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在预缺氧区1被去除。70~50%进水进入厌氧区2。曝气区4出水进入脱气区。脱气区5部分出水(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3,将硝酸盐带回缺氧区3进行脱氮处理。脱气区另一部分出水进入沉淀区6。沉淀区6中的回流污泥回流至预缺氧区1,剩余污泥外排。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提出一种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所述工艺***设置有预缺氧区1、厌氧区2、缺氧区3、曝气区4、脱气区5和沉淀区6。
所述预缺氧区1、厌氧区2和缺氧区3均为一座并且串联布置在中间。
所述曝气区4、脱气区5和沉淀区6均为两座并且(并排)布置在所述预缺氧区1、厌氧区2和缺氧区3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实施例,所述预缺氧区1设置成用于接收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沉淀区6的回流污泥并且设置成去除回流污泥的硝酸盐。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30%至50%的进水进入所述预缺氧区1的前端。
在所述预缺氧区1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未示出)。
回流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1的前端。
所述预缺氧区1的出水从其末端隔墙(未示出)的上部进入所述厌氧区2。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预缺氧区1中安装潜水搅拌器(未示出),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预缺氧区1中安装进水氨氮仪、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未示出)。
在所述预缺氧区1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厌氧区2设置成用于接收另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预缺氧区1的进水并且进行生物除磷。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50%至70%的进水通过进水管(未示出)进入所述厌氧区2的上部。
在所述厌氧区2的末端隔墙的底部(未示出)开孔,所述厌氧区2的出水从其底部进入所述缺氧区3。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厌氧区2中安装潜水搅拌器(未示出),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厌氧区2中安装氧化还原电位仪(未示出)。
在所述厌氧区2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2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渠(未示出)。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渠内安装硝化液回流泵(未示出),所述硝化液回流泵为穿墙泵。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泵的出口设置硝化液回流管(未示出)。
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出口至所述缺氧区3的前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沉淀区6处各设置有一座回流污泥井(未示出)。
在每座回流污泥井内安装一台回流污泥泵(未示出),所述回流污泥泵采用轴流泵。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未示出)。
所述回流污泥泵将污泥送至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
所述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1的前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前端,污水、回流污泥及硝化液混合。
所述硝化液中的硝酸盐以进水中的BOD为碳源,在所述缺氧区3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进水端设置外加碳源投加点(未示出),从而在进水的碳/氮比不足时,通过投加外加碳源保证脱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的出水端的两侧的侧墙上设出水口(未示出),所述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曝气区4的进水渠道(未示出)。
所述缺氧区3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渠道进入所述曝气区4。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缺氧区3内安装潜水搅拌器(未示出),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缺氧区3内安装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未示出)。
在所述缺氧区3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预缺氧区1、所述厌氧区2和所述缺氧区3均呈矩形。
所述预缺氧区1、所述厌氧区2和所述缺氧区3的水深均为6m至8m。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曝气区4为两座并且呈矩形,分别布置在所述缺氧区3的两侧。
在所述曝气区4内投加悬浮载体填料(未示出),利用悬浮活性污泥和附着在悬浮载体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碳化和硝化反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曝气区4的水深为6m。
在所述曝气区4内安装中孔曝气器(未示出),所述中孔曝气器是免维护的和免更换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曝气区4内安装溶解氧仪(未示出)。
在所述曝气区4的出口端安装氨氮仪和硝氮仪(未示出)。
在所述曝气区4内,溶解氧的数值被控制在4至6mg/l。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曝气区4的进水端设置进水渠道(未示出)。
所述进水渠道均匀开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安装有出水口格网(未示出),用于防止池内悬浮载体填料通过进水渠道从所述出水口跑料,或者在曝气区进水渠道的出水处设置隔墙,以防止曝气区内的悬浮载体填料进入进水渠,隔墙上设置有出水堰,进水渠内的污水翻过出水堰进入曝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曝气区4的末端设置混凝土隔墙(未示出),在所述混凝土隔墙上均匀开设圆形出水口,每个圆形出水口安装有柱状填料拦截格网(未示出)。
所述曝气区4的出水通过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和出水口进入所述脱气区5。
所述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为不锈钢材质,直径为700至900mm,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孔(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每个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下安装U型曝气管(未示出),通过曝气防止填料在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处堆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工艺***设置有工艺曝气鼓风机房(未示出),在所述工艺曝气鼓风机房内安装曝气鼓风机7。
所述U型曝气管通过工艺气管(未示出)连接到工艺曝气鼓风机房。
在每座曝气区4的进气管上安装有自动空气调节阀和空气流量计(未示出),用于调节工艺气均匀、等量进入每个曝气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脱气区5为两座并且呈矩形,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3的两侧。
所述脱气区5的水深是2.5m至3m。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脱气区5的下部空间和所述缺氧区3内的硝化液回流渠(未示出)相通。
所述脱气区5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堰(未示出)。
所述曝气区4的出水通过所述进水堰溢流进入脱气区5。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脱气区5内安装中控曝气器(未示出),充气形成紊流,脱掉水中氮气。
在每个所述脱气区5的出口底部设置多根出水管(未示出)。
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为所述沉淀区6的进水端。
脱气后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管进入所述沉淀区6。
在所述脱气区5的底部空间中的污水通过脱气区5连通口进入所述硝化液回流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两个所述脱气区5设置有一台脱气风机(未示出),所述脱气风机采用罗茨风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沉淀区6为两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3的两侧。
所述沉淀区6为矩形,每座所述沉淀区6分为两格。
所述沉淀区6的进水端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未示出),所述污泥斗的深度是1m。
所述沉淀区6的进水端底部抹坡,坡度0.5%坡向所述污泥斗。
所述沉淀区6内的水深是4.7m至5.5m。
所述沉淀区6的每一格的底部安装有链条式刮泥机、中部安装有斜板,上部安装有澄清水收集槽(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沉淀区6的出口安装悬浮固体测量仪(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沉淀区6的进口设置有除磷剂投加点(未示出),通过投加除磷剂进行化学除磷,从而提高总磷的去除率。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沉淀区6为平流式斜板沉淀池。
所述沉淀区6的进水通过导流墙导流进入所述斜板下部(未示出),进行泥水分离。
分离后的污泥通过所述链条式刮泥机刮至所述污泥斗。
所述斜板采用框架式结构,其安装在横向钢梁或混凝土梁(未示出)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污泥斗设置有集泥管(未示出),所述污泥斗中的污泥通过重力排至回流污泥井。
所述污泥斗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泵坑(未示出),在每个剩余污泥泵泵坑内安装两台剩余污泥泵(未示出),用于排放剩余污泥。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斜板的下面安装有斜板自动冲洗装置(未示出),定时定期对所述斜板进行自动清洗。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采用气洗方式。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包括一根横向气管,两条纵向钢梁,两台行走小车和两台卷扬机(未示出)。
两台卷扬机分别安装在所述沉淀区6的池顶两端,一台卷扬机提供钢丝绳牵引所述行走小车延钢梁往复行走,另一台卷扬机提供气洗软管(未示出)。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的气源来自于所述曝气鼓风机或所述脱气风机(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所述斜板的上部是均匀分布的所述澄清水收集槽(未示出)。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为U型并且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的出水槽采用矩形堰口(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两格所述沉淀区6之间设置公共澄清水渠(未示出),所述公共澄清水渠汇流收集所述澄清水收集槽内的澄清水并向外排出。
前述公开内容提供了说明和描述,但并不旨在穷举或将实施方式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可以根据以上公开内容进行修改和变化,或者可以从实施方式的实践中获得修改和变化。
即使在权利要求中叙述和/或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特征的特定组合,但这些组合并不旨在限制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实际上,许多这些特征可以以权利要求中未具体叙述和/或说明书中未具体公开的方式组合。尽管下面列出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可能仅直接依赖于一个权利要求,但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包括与权利要求集中的每个其他权利要求相结合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
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任何元件、动作或指令都不应解释为关键或必要的。另外,如本文所用,冠词“一”和“一个”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用,冠词“该”旨在包括结合冠词“该”引用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用,术语“集”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例如相关项目、不相关项目、相关和不相关项目的组合等),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在仅意图一项的情况下,使用短语“仅一项”或类似语言。另外,如本文所用,术语“具有”及其变体等旨在是开放式术语。此外,短语“基于”旨在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另外,如在本文所用,术语“或”在被串联使用时意图是包括性的,并且可以与“和/或”互换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例如,如果与“或者”或“仅其中之一”结合使用)。

Claims (35)

1.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设置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
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布置在中间;
所述曝气区、脱气区和沉淀区布置在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缺氧区设置成用于接收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沉淀区的回流污泥并且设置成去除回流污泥的硝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30%至50%的进水进入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在所述预缺氧区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
回流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所述预缺氧区的出水从其末端隔墙的上部进入所述厌氧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预缺氧区中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预缺氧区中安装进水氨氮仪、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预缺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区设置成用于接收另一部分的进水和来自于所述预缺氧区的进水并且进行生物除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50%至70%的进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所述厌氧区的上部;
在所述厌氧区的末端隔墙的底部开孔,所述厌氧区的出水从其底部进入所述缺氧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厌氧区中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厌氧区中安装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厌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2mg/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渠;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渠内安装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为穿墙泵;
在所述硝化液回流泵的出口设置硝化液回流管;
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出口至所述缺氧区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沉淀区处各设置有一座回流污泥井;
在每座回流污泥井内安装一台回流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采用轴流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设置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
所述回流污泥泵将污泥送至所述回流污泥渠或所述回流污泥管;
所述污泥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渠或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预缺氧区的前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前端,污水、回流污泥及硝化液混合;
所述硝化液中的硝酸盐以进水中的BOD为碳源,在所述缺氧区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进水端设置外加碳源投加点,从而在进水的碳/氮比不足时,通过投加外加碳源保证脱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的出水端的两侧的侧墙上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曝气区的进水渠道;
所述缺氧区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渠道进入所述曝气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缺氧区内安装潜水搅拌器,其用于混合和防止污泥沉淀;
在所述缺氧区内安装、污泥浓度计和氧化还原电位仪;
在所述缺氧区中,溶解氧被控制在低于0.5mg/l。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区为两座,分别布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在所述曝气区内投加悬浮载体填料,利用悬浮活性污泥和附着在悬浮载体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碳化和硝化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区的水深为6m;
在所述曝气区内安装中孔曝气器,所述中孔曝气器是免维护的和免更换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曝气区内安装溶解氧仪;
在所述曝气区的出口端安装氨氮仪和硝氮仪;
在所述曝气区内,溶解氧的数值被控制在4至6mg/l。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曝气区的进水端设置进水渠道;
所述进水渠道均匀开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安装有出水口格网,用于防止池内悬浮载体填料通过进水渠道从所述出水口跑料,或者在曝气区的进水渠道的出水处设置隔墙,以防止曝气区内的悬浮载体填料进入进水渠,隔墙上设置有出水堰,进水渠内的污水翻过出水堰进入曝气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曝气区的末端设置混凝土隔墙,在所述混凝土隔墙上均匀开设圆形出水口,每个圆形出水口安装有柱状填料拦截格网;
所述曝气区的出水通过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和出水口进入所述脱气区;
所述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为不锈钢材质,直径为700至900mm,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柱状填料拦截格网下安装U型曝气管,通过曝气防止填料在柱状填料拦截格网处堆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设置有工艺曝气鼓风机房,在所述工艺曝气鼓风机房内安装曝气鼓风机;
所述U型曝气管连接工艺气管;
在每座曝气区的进气管上安装有自动空气调节阀和空气流量计,用于调节工艺气均匀、等量进入每个曝气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气区为两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所述脱气区的水深是2.5m至3m。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气区的下部空间和所述缺氧区内的硝化液回流渠相通;
所述脱气区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堰;
所述曝气区出水通过所述进水堰溢流进入脱气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气区内安装中孔曝气器,充气形成紊流,脱掉水中氮气;
在每个所述脱气区的出口底部设置多根出水管;
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为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
脱气后的出水通过所述出水管进入所述沉淀区;
在所述脱气区的底部空间中的污水通过脱气区连通口进入所述硝化液回流渠。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脱气区设置有一台脱气风机,所述脱气风机采用罗茨风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为两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区的两侧;
每座所述沉淀区分为两格;
所述沉淀区为矩形,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深度是1m;
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底部抹坡,坡度0.5%坡向所述污泥斗;
所述沉淀区内的水深是4.7m至5.5m;
所述沉淀区的每一格的底部安装有链条式刮泥机、中部安装有斜板,上部安装有澄清水收集槽。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沉淀区的出口安装悬浮固体测量仪。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沉淀区的进口设置有除磷剂投加点,通过投加除磷剂进行化学除磷,从而提高总磷的去除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为平流式斜板沉淀池;
所述沉淀区的进水通过导流墙导流进入所述斜板下部,进行泥水分离;
分离后的污泥通过所述链条式刮泥机刮至所述污泥斗;
所述斜板采用框架式结构,其安装在横向钢梁或混凝土梁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斗设置有集泥管,所述污泥斗中的污泥通过重力排至回流污泥井;
所述污泥斗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泵坑,在每个剩余污泥泵泵坑内安装两台剩余污泥泵,用于排放剩余污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斜板的下面安装有斜板自动冲洗装置,定时定期对所述斜板进行自动清洗。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采用气洗方式;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包括一根横向气管,两条纵向钢梁,两台行走小车和两台卷扬机;
两台卷扬机分别安装在所述沉淀区的池顶两端,一台卷扬机提供钢丝绳牵引所述行走小车延钢梁往复行走,另一台卷扬机提供气洗软管;
所述斜板自动冲洗装置的气源来自于所述曝气鼓风机或所述脱气风机。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斜板的上部是均匀分布的所述澄清水收集槽;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为U型并且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澄清水收集槽的出水槽采用矩形堰口。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两格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公共澄清水渠,所述公共澄清水渠汇流收集所述澄清水收集槽内的澄清水并向外排出。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均呈矩形;
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的水深均为6m至8m。
CN202023056789.2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Active CN21414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6789.2U CN214142033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6789.2U CN214142033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2033U true CN214142033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56789.2U Active CN214142033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2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36598A (en) Integral clarifier
WO2011065520A1 (ja) 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有機性排水処理方法
CN110550813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75119U (zh) 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
CN212713126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4142033U (zh) 一种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CN205347124U (zh)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设备
CN104129842A (zh)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单池一体化工艺
CN103803705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0713256A (zh) 一种生物管涵反应装置
US575596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ological activa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CN109264940A (zh) 一种多级式稳定塘污水处理方法及***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
CN212504205U (zh) 分离装置以及污水处理***
CN211998982U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RU92657U1 (ru) Блок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1240940Y (zh) 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214142031U (zh) 基于msbr的ifas污水处理***
CN218372023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333177A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
CN201915003U (zh) 新型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21289437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1170435A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RU52845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Young Treatment of Combined Municipal/Packing House Wastewater Using an Innovative Continuously Fed-Intermittently Operat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 Design Rationa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1, 27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38, East 3rd Ring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Sue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31 / F, Taikang financial building, building 1, courtyard 38, East Third Ring Road North,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uez Water Treat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