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6799U - 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6799U
CN214006799U CN202022620402.5U CN202022620402U CN214006799U CN 214006799 U CN214006799 U CN 214006799U CN 202022620402 U CN202022620402 U CN 202022620402U CN 214006799 U CN214006799 U CN 214006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bone
surrounding bone
sound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04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204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6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6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6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锁;智能锁的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出音孔,容置腔内设置有与中框连接的第一分隔围骨,第一分隔围骨内设置有与中框连接的第二分隔围骨,第二分隔围骨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前音腔,且前音腔与出音孔连通,第二分隔围骨的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发声器设置于前音腔处,可以确保发声器在前音腔处发声,发声器发出的绝大部分声音能够从与前音腔连通的出音孔传播出去,保证了音量的足够大,其他小部分声音会进入后音腔,声音只能在里面反射混合产生共鸣混响,前音腔和后音腔的两部分声音的混合同步发声,能有效地改善音质和响度。

Description

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智能锁通常具有语音、播报等发声功能。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智能锁的音质和响度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其能够改善音质和响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
中框,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和出音孔,出音孔与容置腔连通;
第一分隔围骨,第一分隔围骨与中框连接,且位于容置腔内;
第二分隔围骨,第二分隔围骨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内且与中框连接,第二分隔围骨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前音腔,且前音腔与出音孔连通,第二分隔围骨的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
发声器,发声器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用于封闭第一开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框包括面板,第一分隔围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一端面均与面板连接,且第一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与面板的间距大于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与面板的间距;发声器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框还包括侧板,侧板与面板连接,侧板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置腔,出音孔开设于面板和侧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音腔具有第二开口,智能锁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与第一分隔围骨连接,以封闭第二开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密封本体连接,密封本体与第一分隔围骨连接且封闭第二开口,限位组件与第一分隔围骨和发声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与密封本体连接的限位筋,密封件连接于第一分隔围骨时,限位筋与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贴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还包括与密封本体连接的限位凸台,密封件连接于第一分隔围骨时,限位凸台与发声器抵接,以将发声器压紧于第二分隔围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锁还包括底封板,底封板与中框连接,且用于将密封件紧压于第一分隔围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围骨设置有走线部,发声器的连接线穿设于走线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声器通过密封胶与第二分隔围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锁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出音孔,容置腔内还设置有与中框连接的第一分隔围骨,第一分隔围骨内设置有与中框连接的第二分隔围骨,第二分隔围骨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前音腔,且前音腔与出音孔连通,第二分隔围骨的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第二分隔围骨设置有发声器,且发声器封闭第一开口;这样一来,能够在中框的容置腔内划分出前音腔和后音腔,且发声器设置于前音腔处,可以确保发声器在前音腔处发声,发声器发出的绝大部分声音能够从与前音腔连通的出音孔传播出去,保证了音量的足够大,其他小部分声音会进入后音腔,声音只能在里面反射混合与第一分隔围骨和第二分隔围骨产生共鸣混响,经过前音腔和后音腔的两部分声音的混合同步发声,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足够大的音量,且声音效果更加丰富清晰,进而有效地改善音质和响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在第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在第二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和第二分隔围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标:010-智能锁;100-中框;110-容置腔;111-面板;112-侧板;113-第一板;114-第二板;115-第三板;120-出音孔;130-底封板;200-第一分隔围骨;201-第一围骨;202-第二围骨;203-第三围骨;204-第四围骨;210-第二开口;220-空腔;230-后音腔;240-走线部;300-第二分隔围骨;301-第五围骨;302-第六围骨;303-第七围骨;304-第八围骨;310-第一开口;320-前音腔;400-发声器;410-连接线;500-密封件;510-密封本体;520-限位组件;521-限位筋;522-限位凸台;531-密封胶;532-粘胶;53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锁,其可以是指纹锁、声纹锁、密码锁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010在第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智能锁010包括锁体和转动设置于锁体的把手(图未示出),锁体包括底封板130和中框100,中框100与底封板130连接,且把手与中框100转动连接,底封板130用于与门连接,以使智能锁010通过底封板130被设置于门上。
可选地,智能锁010还包括锁芯(图未示出)和锁舌(图未示出),锁芯和锁舌均能设置于门上,把手通过锁芯与锁舌传动连接,扳动把手,使把手相对于锁体转动,以带动锁芯驱动锁舌相对于锁体伸出或缩回;如此,即可利用相对于锁体伸出的锁舌将门锁定于门框上,或者利用相对于锁体缩回的锁舌将门和门框的锁定解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把手、锁芯和锁舌的结构、连接方式,以及锁芯和锁舌设置于门的方式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锁010还包括拉手,拉手与中框100固定连接,且拉手可以代替把手,即在设置有拉手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与中框100转动连接的把手。
请继续参照图1,为了使用户在使用智能锁010时,可以更加明确的掌握智能锁010的状态,智能锁010还包括发声器400,发声器400可以发出声音信息,以帮助用户判断门锁的状态,例如发声器400用于在锁舌相对于锁体伸出时,发出上锁的提示音,或锁舌相对于锁体缩回时,发出解锁的提示音;应当理解,发声器400还可以用于发出故障提示音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发声器400可以是喇叭或者蜂鸣器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发声器400设置于中框100,在安装智能锁010时,发声器400和中框100呈模块化的同步安装于门上。
请继续参照图1,中框100设置有容置腔110和出音孔120,出音孔120与容置腔110连通,发声器400设置于容置腔110内,发声器400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音孔120传播出去。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智能锁010还包括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第一分隔围骨200与中框100连接,且位于容置腔110内,第二分隔围骨300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内且与中框100连接,第二分隔围骨300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310的前音腔320,且前音腔320与出音孔120连通,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230;发声器400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用于封闭前音腔320的第一开口310。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010能够在中框100的容置腔110内划分出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且发声器400设置于前音腔320处,可以确保发声器400在前音腔320处发声,发声器400发出的绝大部分声音能够从与前音腔320连通的出音孔120传播出去,保证了音量的足够大,其他小部分声音会进入后音腔230,声音能在里面反射混合与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产生共鸣混响,经过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的两部分声音的混合同步发声,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足够大的音量,且声音效果更加丰富清晰,音质有更好的低频效果,进而有效地改善音质和响度。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1,后音腔230具有第二开口210,智能锁010还包括密封件500,密封件50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连接,以封闭第二开口21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之间的后音腔230形成封闭的空间,在发声器400发声时,进入后音腔230的小部分声音,在后音腔230内反射混合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第二分隔围骨300和密封件500产生共鸣混响,经过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的两部分声音的混合同步发声,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足够大的音量,且声音效果更加丰富清晰,音质有更好的低频效果,进而有效地改善音质和响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密封件500,而是直接利用与中框100连接的底封板130封闭第二开口2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隔围骨200设置有具有空腔220,空腔220与第二开口210连通,第二分隔围骨300设置于空腔220内,且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230;后音腔230为第二分隔围骨300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空腔220内后划分出来的空腔220的一部分。将第二分隔围骨300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空腔220内,并划分出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可以在中框100的容置腔110的容积允许的情况下增大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的容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和响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010在第二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发声器400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发声器400通过密封胶531与第二分隔围骨300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在发声器400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并封闭第一开口310时,确保前音腔320的密封性。
可选地,用于将发声器400粘接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密封胶531为EVA泡棉背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发声器400可靠地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还能够确保前音腔320的密封性,进而确保发声器400发出的声音能够强有力的通过出音孔120传播出来,进而确保音质和音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胶531还可以是玻璃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中框100包括面板111和侧板112,侧板112与面板111连接,且面板111和侧板112共同围成容置腔110。侧板1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各种形状。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侧板112为大致呈矩形的边框,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113、第二板114、第三板115和第四板(图未示出),第一板113、第二板114、第三板115和第四板的一端均与面板111连接,面板111、第一板113、第二板114、第三板115和第四板共同围成容置腔110,第一板113、第二板114、第三板115和第四板的另一端形成与容置腔110连通的敞口。
可选地,面板111、第一板113、第二板114、第三板115和第四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112还可以为呈圆形、椭圆形、异形的边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一端面均与面板111连接,且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与面板111的间距大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与面板111的间距,即沿垂直于面板111的方向,第一分隔围骨200的高度大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高度。发声器400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密封件500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密封件5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隙用于安装发声器400,即能够确保发声器400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时,密封件500能够可靠地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以使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内的第二分隔围骨300和发声器400被密封件500密封于空腔22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为第一分隔围骨200远离面板111的一侧;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为第二分隔围骨300远离面板111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分隔围骨200与侧板112的内壁连接。第一分隔围骨200与侧板112的内壁连接,能够使得中框100的容置腔110内设置的各个部件的结构更加的紧凑,有利于智能锁010的小型化设计。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第一分隔围骨200与第二板114的内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还可以与第一板113、第三板115或第四板的内壁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还可以同时与第二板114和第三板115连接、或者同时与第一板113和第二板114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隔围骨200与侧板112连接的方式、以及第一分隔围骨200与面板111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一体成型或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可以不与侧板112的内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部分的第二分隔围骨30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连接;如此设置,有利于对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进行小型化设计,进而有利于使智能锁010的结构紧凑,便于对智能锁010进行小型化设计。
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围骨201、第二围骨202、第三围骨203和第四围骨204,第一围骨201、第二围骨202、第三围骨203和第四围骨204的一端均与面板111连接,第一围骨201、第二围骨202、第三围骨203和第四围骨204共同围成空腔220,第一围骨201、第二围骨202、第三围骨203和第四围骨204的另一端共同形成与空腔220连通的第二开口210,其中,第二围骨202与第二板114的内壁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3,第二分隔围骨30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围骨301、第六围骨302、第七围骨303和第八围骨304,第五围骨301、第六围骨302、第七围骨303和第八围骨304的一端均与面板111连接,第五围骨301、第六围骨302、第七围骨303和第八围骨304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开口310,且第五围骨301、第六围骨302、第七围骨303和第八围骨304共同围成前音腔320。
本实施例中,第五围骨301的外壁与部分的第一围骨201的内壁连接,第六围骨302的外壁与第二围骨202的内壁连接,第七围骨303的外壁与部分的第三围骨203的内壁连接,第四围骨204、第八围骨304、部分的第一围骨201和部分的第三围骨203之间形成部分的后音腔230。如此设置,不仅确保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的分隔,还能够确保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紧凑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可以仅有第二围骨202的内壁与第六围骨302的外壁连接;或者,第一围骨201的内壁与第五围骨301的外壁连接,且第二围骨202的内壁与第六围骨302的外壁连接;或者,第一围骨201的内壁与第五围骨301的外壁连接,且第三围骨203的内壁与第七围骨303的外壁连接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分隔围骨30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不连接,即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全部外壁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全部内壁间隔分布;如此设置,便于增大后音腔230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围骨201、第二围骨202、第三围骨203、第四围骨204、第五围骨301、第六围骨302、第七围骨303和第八围骨304均呈板状,各个围骨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一围骨201、第三围骨203、第五围骨301和第七围骨303均呈直板状,第二围骨202、第四围骨204、第六围骨302和第八围骨304为大致呈半圆的弧形板,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均呈长孔形的框体;或者,全部的围骨均呈直板状,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均呈矩形的框体;或者,全部的围骨均呈半圆弧形板,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均呈圆形的框体;或者,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两者中的一者呈矩形框体,另一者呈圆形框体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均为一体成型的,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各个围骨还可以是焊接、粘接成型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外壁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或直接面接触相互贴合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010的局部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出音孔120开设于侧板112;为了使出音孔120能够与前音腔320连通,本实施例的出音孔120具体开设于第二板11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智能锁010安装于门时,第二板114分布于锁体的下方,出音孔120开设于第二板114,能够将出音孔120遮挡在下方,以提升美观性,且能够减少从出音孔120进入锁体内部的灰尘、水渍,还能提高锁体的安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音孔120可以开设于第一板113、第三板115或第四板,只需要确保出音孔120能够与前音腔320连通即可。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音孔120开设于面板111,且出音孔120与前音腔320连通,以确保发声器400发出的声音能够有效地从与前音腔320连通的出音孔120传播出去。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111和侧板112均开设有出音孔120。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第一分隔围骨200设置有走线部240,发声器400的连接线410穿设于走线部240。如此设置,可以使发声器400的连接线410从第一分隔围骨200穿出,以使连接线410能够与容置腔110内设置的相关电路板连接,以确保发声器400的正常供电、工作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走线部240为走线槽,走线槽开设于第四围骨204,且走线槽为邻近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的开口槽。如此设置,便于将发声器400的连接线410嵌设于走线槽内,也即便于使发声器400的连接线410穿设于走线槽内。进一步地,走线槽与发声器400的连接线410相适配,可以是指走线槽的宽度与连接线410的直径相适配,以使连接线410穿设于走线槽时不会留太大的缝隙,以确保后音腔230的密封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走线部240为走线孔,连接线410穿设于走线孔,且走线孔与连接线410相适配。
为了达到更好的安装效果,使得密封件500的安装位置更加稳定,也使得发声器400能够更加可靠、稳定地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请参照图2,密封件500包括密封本体510和限位组件520,限位组件520与密封本体510连接,密封本体51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连接且封闭第二开口210,具体地,密封本体51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连接且封闭第二开口210,限位组件52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和发声器40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配合。
可选地,请参照图2和图4,限位组件520包括与密封本体510连接的限位筋521,密封件500连接于第一分隔围骨200时,限位筋521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贴合。如此设置,在将密封件500安装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时,将限位筋521***第二开口210,并使限位筋521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贴合,即可利用限位筋521定位密封本体510的安装位置,一方面便于密封件500的安装,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密封件500可靠地封闭第二开口210。需要说明的是,利用限位筋521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贴合,还能够进一步的确保密封件500封闭第二开口210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围骨200开设有插槽(图未示出),插槽的开口位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限位筋521与插槽插接配合,以便于在将密封件500安装于第一分隔围骨200时进行定位。
可选地,请参照图2,限位组件520还包括与密封本体510连接的限位凸台522,密封件500连接于第一分隔围骨200时,限位凸台522与发声器400抵接。如此设置,在密封件500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连接,且封闭第二开口210时,可以利用限位凸台522抵接于发声器400,使得发声器400可靠、稳定地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即使得发声器400紧压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特别是,利用限位凸台522抵接发声器400,能够在智能锁010受到震动、碰撞时,改善设置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的发声器400容易松动的问题。
可选地,限位凸台522一方面可以与发声器400抵接,另一方面限位凸台522还可以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内壁贴合;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利用限位凸台522在安装密封件500时进行定位,且能够利用限位凸台522进一步确保密封件500封闭第二开口210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密封本体510上同时设置了限位筋521和限位凸台522。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本体510可以选择性的仅设置限位筋521或限位凸台522。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密封件500由软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等,且密封件500为一体成型;这样一来,密封本体510、限位凸台522和限位筋521都是软性材料,限位凸台522与发声器400抵接位软接触,即使是智能锁010受到震动、碰撞的情况,发声器400也不容易受到损坏;而且用软性材料制备的密封本体510封闭第二开口210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发声器400通过EVA泡棉背胶粘接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EVA泡棉背胶也是软性材料,这样一来,发声器400的两侧分别与EVA泡棉背胶和限位凸台522软接触,在确保了发声器400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不对发声器400造成损坏。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用软性材料制备限位凸台522,密封本体510和限位筋521可以采用硬性材料,例如:塑料。
可选地,密封件500通过粘胶532与第一分隔围骨200连接,粘接能够简化密封件500的装配。
进一步地,锁体装配时,可以先将粘胶532设置于密封本体510设置有限位组件520的一侧,然后将限位组件520***第二开口210,使得密封本体510通过粘胶532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连接。上述粘胶532可以是双面胶、强力胶、玻璃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粘胶532将密封件500粘接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时,可以在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与密封件500的密封本体510相接的位置全部设置上粘胶532,以确保粘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使密封件500可靠地设置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提高密封件500的密封效果,并改善密封件500的松动问题;请参照图4,与中框100连接的底封板130将密封件500紧压于第一分隔围骨200上,即使得底封板130与密封件500过盈配合。如此设置,使得密封件500不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而松动,并利用密封件500可靠地按压发声器400,使得发声器400也不容易松动。
可选地,请参照图1和图2,底封板130与中框100通过紧固件533连接,上述紧固件533可以是指螺栓或螺钉,只需要确保底封板130与中框100连接时,底封板130能够可靠地按压于密封件500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封板130还可以与中框100卡接、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底封板130可以是钣金件,中框100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010的装配流程包括:将发声器400通过EVA泡棉背胶粘接于第二分隔围骨300的第二端面;将密封件500通过双面胶粘接于第一分隔围骨200的第二端面;将底封板130与中框100连接,且使得底封板130将密封件500紧压于第一分隔围骨200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010在中框100的容置腔110内划分出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且发声器400设置于前音腔320处,可以确保发声器400在前音腔320处发声,发声器400发出的绝大部分声音能够从与前音腔320连通的出音孔120传播出去,保证了音量的足够大,其他小部分声音会进入后音腔230,声音只能在里面反射混合与第一分隔围骨200和第二分隔围骨300产生共鸣混响,经过前音腔320和后音腔230的两部分声音的混合同步发声,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足够大的音量,且声音效果更加丰富清晰,进而有效地改善音质和响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和出音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第一分隔围骨,所述第一分隔围骨与所述中框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二分隔围骨,所述第二分隔围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内且与所述中框连接,第二分隔围骨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前音腔,且所述前音腔与所述出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分隔围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之间形成后音腔;
发声器,所述发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围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面板,所述第一分隔围骨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一端面均与所述面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与所述面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与所述面板的间距;所述发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围骨的第二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出音孔开设于所述面板和所述侧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音腔具有第二开口,所述智能锁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连接,以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所述密封本体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和所述发声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的限位筋,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时,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的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的限位凸台,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时,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发声器抵接,以将所述发声器压紧于所述第二分隔围骨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还包括底封板,所述底封板与所述中框连接,且用于将所述密封件紧压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围骨设置有走线部,所述发声器的连接线穿设于所述走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通过密封胶与所述第二分隔围骨连接。
CN202022620402.5U 2020-11-12 2020-11-12 智能锁 Active CN214006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0402.5U CN214006799U (zh) 2020-11-12 2020-11-12 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0402.5U CN214006799U (zh) 2020-11-12 2020-11-12 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6799U true CN214006799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0402.5U Active CN214006799U (zh) 2020-11-12 2020-11-12 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6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142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中的电池盖防水的装置
CN214006799U (zh) 智能锁
US5523524A (en) Double chamber bass reflex box
CN109218896B (zh) 车载音响***
CN112822879A (zh) 电子设备
JP4024403B2 (ja) 電子部品収納用小ケース
JP2000357445A (ja) 回路遮断器収納箱の施錠構造
JP3592009B2 (ja) スイッチボックス構造
CN218866947U (zh) 一种超窄边框平板电脑防水按键
CN217720174U (zh) 一种带锁紧装置的插座底盒
CN218004149U (zh) 一种外置天线的蓝牙钥匙扣
CN213387844U (zh) ***
CN211369846U (zh) 智能门锁
CN211656330U (zh) 一种音箱喇叭安装结构
CN211656329U (zh) 一种防止腔体漏音的音箱
JP3403344B2 (ja) ハンディ無線通信機
CN219843092U (zh) 提把功能装置及电池
JPH0978907A (ja) 電子回路内蔵キーの防水構造
CN219145597U (zh) 扬声器箱
CN213818478U (zh) 用于共享单车的电控盒和共享单车
JP4287230B2 (ja) ガラス扉
CN220569334U (zh) 显示装置
CN217501356U (zh) 锁止组件以及应用其的d型锁具
CN220035710U (zh) 一种具有加固结构的打包箱房
CN220323976U (zh) 一种无纺布面板无线门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