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2419U -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2419U
CN213952419U CN202022180354.2U CN202022180354U CN213952419U CN 213952419 U CN213952419 U CN 213952419U CN 202022180354 U CN202022180354 U CN 202022180354U CN 213952419 U CN213952419 U CN 213952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ylinder body
sewage
cavit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03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利兴
邓永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uan Tuoda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uan Tuoda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uan Tuoda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uan Tuoda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03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2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2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2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包括筒体及与筒体连接并用于实现筒体内部通断的管夹阀;所述筒体及管夹阀内部共同形成有主流道、与主流道上下两端相连通的侧流道以及与侧流道下端相连通的传感器管路;所述筒体外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管路相连通的传感器接口;所述管夹阀与筒体同轴设置,并用于控制主流道通断;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井盖通风式真空井中,既能保证真空井内部的合理通气,又能解决井盖上污水的检测和排污的问题,从而应对不同的气候状况,避免恶劣天气条件下大量的积水流入真空井中而造成内部设备不间断工作增加能耗、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污水连续收集、临时储存和周期性输送***技术领域,该真空污水连续收集、临时储存和周期性输送***即为真空井***,具有采用真空排污阀进行周期性排污的临时污水收集罐,而且能够将其污水收集罐中的污水输送到下游的真空收集管路网中,应用压差驱动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该真空井上端设置有带有通风口的密封井盖,为了便于实现内部设备的通气功能,但在保证通气功能的同时又需确保真空井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做到自动检测及自动排污,因此本实用新型则特别涉及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真空生活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技术领域中,真空生活污水收集是最前端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如下的技术应用场景:凭借基于一端吸入空气,而另一端排出空气的真空或者负压气流输送力原理的管子,将来自建筑物的生活污水输送到一个较远的污水池或者真空收集输送管路***中;实现该应用场景的典型技术方案是采用一个临时污水储液罐,该污水储液罐具有与建筑物污水口相连的入口,以及与真空污水输送管路相连的排污吸入口,以及将排污吸入口和真空污水输送管路相连的真空排污阀;该污水储液罐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污水腔及设备腔,其中设备腔内用于放置核心控制部件:真空排污阀、气动控制器以及液位传感器,其中真空排污阀具有一个控制***或装置,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当污水腔中污水水位达到第一预设值时,气动控制器对真空排污阀施加真空力而将污水吸走排空,直到污水腔中的污水水位降到另一个预设值时,气动控制器关闭真空排污阀,上述***被定义为真空污水连续收集、临时储存和周期性输送***,即真空井***。
由于技术发展,以及对功能和需求的认识的加深,真空井配置气动控制器以后,已经由最开始的不通气技术方式,全部转变为主动通气的方案。比如说,具有气动控制器的不主动通气的真空井,已公知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可参考专利号为US3998736的美国发明专利,其指出其采用的真空井的技术特征是真空排污阀和气动控制器是位于真空井污水腔之外的独立的一个设备室,并且均采用密封式井盖,确保设备室和污水槽室内不会受到地面污水的影响,特别是暴雨;但是由于通气功能是井盖通气式真空井中气动控制器和真空排污阀的主要功能,其主要考虑因素是避免真空井污水槽通气式中重力流管路由于提升弯的存在造成的水堵问题,进而引起通气功能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不间接使用污水槽进行通气的情况下,可以转而使用真空井设备腔室进行直接通气,进而诞生了能够实现主动通气的真空井,由于真空井设备腔室为了防止污水进入气动控制器而设置成密封干燥的环境,采用真空井设备腔室进行直接通气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真空井附近通风管通气式,该方案是将通气口或者管路配置在井盖之外的地方;其二是井盖通风式,要求井盖上增加有通气孔,用于实现真空井内部的通气,但井盖是放置在地面上的,其上会有各种交通工具的经过,甚至暴雨,其存在的问题也很典型,具体存在的缺陷如下:
(1)下雨天气,雨水会通过井盖上通气孔进入设备室,污水沿着气动控制器的空气管路进入,进而造成气动控制器的故障;
(2)暴雨天气,会出现接连数小时甚至几天的大雨倾盆,导致地面积水严重,若全部通过排水管排污到真空井污水腔中,势必造成真空井一直连续工作,进而造成真空收集和输送设备的能耗增加,寿命降低,这时需要让真空井停机;当暴雨过后,地面积水清空后,还需要及时地复位真空井,让其开始正常工作;阵雨天气,雨量集中但雨量较小,开始下的比较大,不一会雨就停了,但地面有少量积水,此时仍需要保证真空井能够复位正常工作;
(3)真空井内部装置的工作通过液位传感器进行信号的传递,当遇到恶劣的天气环境,井盖上液位压力传感器会受到井盖上泥水的影响,污泥会沉淀在底部并堵住排污口,导致泥水无法排出至污水腔。
然而真空井是收集居民日程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厨卫生活污水,倘若厨卫生活污水无法及时排空,那么无法使用的真空井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日程生活的便利性;然而,国内情况由于技术发展短暂,故技术积累比较薄弱,总体而言特别不容乐观,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分析如下:
(1)已知技术:中国发明专利CN105507410B,污水真空收集处理***;中国发明专利CN105484351B,一种污水收集与自动排放井;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379743U,一种污水收集与自动排放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采用机械电子式控制器、由感应管和感应阀组成的液位传感器、收集罐、密封井盖和重力污水收集入口管路布管方法;其中,电子式控制器位于地面上与真空井独立分离安装的控制柱中,液位传感器是机械式或电子式液位传感器,比如浮球液位计,收集罐位于底部,起到屏蔽污泥和收集污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液位传感器中感应管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浮球液位计中的杠杆部件容易受到污水中的杂质的影响,比如头发缠绕导致杠杆不能动作,故其可靠性差,备用手动排污管路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可靠性;过滤网罩的存在,增加了带杂质污水的流通阻力,特别是方案二将真空收集井污水池分成了独立的两个腔并用过滤网罩进行过滤污水,这些措施均不利于污水槽中的污水在重力流的动力作用下携带者污水中的气液固杂质流入到吸入口并被排出至真空输送管路网中,更不利于自动处理和控制。更严重的是,由于井盖是密封式的,而真空排污阀在将污水槽中的污水排空后,需要进一步吸入一定的空气实现气液按照最佳比例进行混合,利于真空井后序污水的高速输送;然而,由于该技术方案不能及时有效的地从井口补充额外所需的空气,导致真空井污水上面的气压压力小于大气压力,进而会影响液位气压传感器的动作,甚至会造成控制器的误操作,进而影响真空井的使用。而且电气化部件存在也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特别是埋在地下的真空井中的空气多为阴暗潮湿空气,造成电池寿命大幅降低,而且产品后期维保和更换及其麻烦。
(2)已知技术:中国发明专利CN102121271B,用于真空排水***的积水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电子式控制器、由感应管和感应阀组成的液位传感器、收集罐、密封井盖和水平污水收集入口管路布管方法;其中电子式控制器位于地面上与真空井独立分离安装的控制柱中,液位传感器是机械式或电子式液位传感器,收集罐位于底部,起到屏蔽污泥和收集污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液位传感器中感应管的影响。
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单片机控制器和电气液位传感器中的部分电气元器件容易受到污水影响而失效,而且电池作为动力的方式需要按时进行更换,以市电作为动力的方式接线麻烦和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电力和电源的配置增加了安全隐患和成本,已经维保的劳动强度,而且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特别是检维修时和人为破坏情况下。突出地面的控制柱占用安装空间,影响市容美观,而且影响道路通行,而且存在被车辆碰撞而损坏的危险。收集罐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进入污水收集管路***中,降低了污水输送的效率,进而增加了输送的真空污水输送***的运行成本。水平污水收集入口管路布管方法用于将来自建筑物的污水用管子引导至真空井的下面的污水槽中,虽然布管效率高,但会造成真空井入水管路背压大,水流流速小,并且易堵塞。
(3)已知技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777412U,玻璃钢模块化真空收集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电子式控制器、液位压力传感器、密封井盖、水平污水收集入口管路布管方法、分体式真空井结构;其中电子式控制器位于地面上与真空井独立分离安装的控制柱中;模块化结构,并且设备腔和污水腔密封设计;分体式真空井结构,该真空井主要结构特点是具有一个采用真空排污阀进行周期性排污的下置式污水收集罐,以及一个位于收集罐之上的用于存放真空排污阀等设备的设备罐,该收集罐和设备罐可以是同轴一体式或分体式,或不同轴一体式或分体式。
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
1、单片机控制器中的部分电气元器件容易受到污水影响而失效,而且电池作为动力的方式需要按时进行更换,以市电作为动力的方式接线麻烦和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电力和电源的配置增加了安全隐患和成本,已经维保的劳动强度,而且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特别是检维修时和人为破坏情况下;
2、突出地面的控制柱占用安装空间,影响市容美观,而且影响道路通行,而且存在被车辆碰撞而损坏的危险。
3、设备腔和污水腔密封设计,看似有利于避免污水腔的污水进入设备舱,设备舱干净清爽;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利于空气经吸污口进入污水收集管路***中,实现空气、污水和固体垃圾的三相气液固紊流输送的真空输送技术的本质,降低了污水输送的效率,进而增加了输送的真空污水输送***的运行成本;
4、水平污水收集入口管路布管方法用于将来自建筑物的污水用管子引导至真空井的下面的污水槽中,虽然布管效率高,但会造成真空井入水管路背压大,水流流速小,并且易堵塞;
5、分体式真空井结构,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特别是污水槽堵塞,拆卸维修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该污水收集槽容量小,导致真空井启动频繁,控制器和真空排污阀寿命缩短。
(4)已知技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488443A,液位气控阀及相应负压排水***和负压排水控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高低液位压力传感器的气动控制器;其中高低液位压力传感器是两个,一个用于高位液位压力检测,一个用于低位压力检测。
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高低液位压力传感器占用空间大,成本高;气动控制器尽管说可以延时调节,但是需要拆卸气动控制器更换其中的两个弹簧,设计过于繁琐;而且气动控制器没有解决水汽对控制器阀芯腐蚀等影响问题;控制器也不能解决液位波动造成的控制器误操作问题;控制器更不能解决在真空阀打开时真空管路压力波动造成的真空取气口的压力波动,进而造成气动控制器误操作的问题;同时该控制器也不能在不拆卸气动控制器的前提下解决人工巡检过程中诊断真空阀的故障情况。
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通风式井盖在做好通风的同时,也要解决井盖上污水的检测和排污的问题,以便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通气和排污,最终实现真空井的自动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井盖通风式真空井***中,无法有效解决井盖上方污水的检测及排污,而导致真空井内设备工作易出现瘫痪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包括筒体及与筒体连接并用于实现筒体内部通断的管夹阀;所述筒体及管夹阀内部共同形成有主流道、与主流道上下两端相连通的侧流道以及与侧流道下端相连通的传感器管路;所述筒体外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管路相连通的传感器接口;所述管夹阀与筒体同轴设置,并用于控制主流道通断。
优选的,所述管夹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部的软管、实现软管通断的一对夹紧组件以及通过间歇性通入空气或真空而实现一对夹紧组件工作的控制接口;所述筒体包括处在管夹阀上方并依次设置的密封圈、盖体、导向管及筒身,以及处在管夹阀下方并依次嵌套配合的底座、套筒及排水管;所述主流道依次沿密封圈、盖体、导向管、筒身、软管及排水管中轴线方向实现流通,且内径保持相同;所述侧流道沿盖体、筒身、阀体及底座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所述盖体下端面与导向管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溢流口,用于实现主流道与侧流道上端部的连通;所述套筒及排水管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若干节流口,用于实现主流道与侧流道下端部的连通;所述传感器管路沿筒身及阀体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所述底座侧壁及阀体内壁上均布设置若干通孔,用于实现传感器管路与侧流道下端部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盖体、筒身及阀体由上至下依次嵌套配合,所述导向管嵌套设置在筒身上端部,上端面与盖体下端面不接触,从而形成溢流口;所述底座、套筒及排水管嵌套设置在阀体下端,并由内而外依次嵌套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阀体内包括沿中轴线方向设置的管道腔及垂直于管道腔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腔;所述软管与管道腔同轴设置,并嵌套设置在管道腔内壁处,侧壁与安装腔相对;一对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包括波纹膜片、实现波纹膜片边缘固定的安装座及盖板、与波纹膜片中部固定连接的夹头以及实现波纹膜片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及盖板均呈环形结构,与安装腔同轴设置并嵌套固定在安装腔内;所述波纹膜片边缘固定在安装座与盖板之间,中部通过长杆螺钉与夹头固定连接;所述夹头沿安装腔中轴线方向运动,且一对夹头相对的端面平行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中轴线方向与夹头的运动方向平行,并贴合安装腔内壁设置;所述软管外壁与一对波纹膜片之间形成一与控制接口连通的密闭空腔。
优选的,所述软管上端嵌套固定在阀体与筒身下端部之间,下端嵌套固定在阀体与套筒上端部之间,且所述软管的内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井盖通风式真空井中,既能保证真空井内部的合理通气,又能解决井盖上污水的检测和排污的问题;常态下井盖上方无积水,则主流道处于常开状态,用于实现通气;恶劣天气条件下,井盖上方会出现积水,并会随着主流道流入真空井中,该过程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与真空井的配合,能够实现液位的自动检测,从而驱动管夹阀实现主流道的关闭,避免大量的积水流入真空井中而造成内部设备不间断工作增加能耗、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合理的筒体结构设计,并与管夹阀配合使用,能够有效解决污水流入时内部污泥沉淀的问题;由于井盖设置在路面上,恶劣天气条件下产生的积水内部含有尘土及污泥,若采用传统的阀体,如球阀、滑阀、膜片阀等,很容易造成污泥沉淀堵塞,导致污泥无法排出,进而影响管路的通断效果,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管夹阀,管夹阀中的软管用于与主流道之间形成连通,当管夹阀关闭时,积水中的污泥沉淀在软管之中,即便沉淀在软管之上,当管夹阀再次打开之后,依靠重力和软管在打开状态下管径不断变大,而实现沉淀的污泥有效顺利的排出,不会引起堵塞,更重要的是,管夹阀对头发丝等丝线杂质的包容性很好,也不会引起管夹阀关闭不佳的问题。
(3)筒体内部与软管共同形成的主流道内径一致,内部流通阻力小,无污垢残留,而且也尽可能地降低了污垢残留在管夹阀前后的狠心元件上,有效避免残留的污垢对管夹阀造成腐蚀,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4)当极端的天气出现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造成真空井长久运行,进而引起能耗巨大,运行成本高昂,避免内部设备出现彻底瘫痪而引起真空井修复人工成本的高昂,以及劳动强度巨大引起的维保团队的人员的不正常流动;同时由于井盖上的积水可以流入污水腔而排出,有利于井盖附近少量积水的及时排空,避免对人行道造成干扰影响通行,有利于环境整洁清爽;还有利于避免蚊虫和苍蝇的滋生和病毒的传播,能够致力于构建“绿色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夹阀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夹阀沿垂直于控制接口中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夹阀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及阀体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圈、盖体、导向管及筒身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套筒及排水管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套筒及排水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阀体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套筒及排水管内部的流通线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在井盖上方无积水的天气情况下,空气及灰尘的流通线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在地面具有固体形式、移动性差的降水天气情况下,内部热空气的流通线路图;
图15、图16及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在地面有大量且持久积水的天气情况下,污水在不同状态下的流通线路图。
其中:1、筒体;
01、主流道,02、侧流道,03、传感器管路;
11、密封圈,12、盖体,13、导向管,14、筒身,15、底座,16、套筒,17、排水管,18、传感器接口;
131、溢流口;
151、第二导流孔,152、导流槽;
161、节流口;
2、管夹阀;
21、阀体,22、软管,23、夹紧组件,24、控制接口;
211、管道腔,212、安装腔,213、定位腔,214、第一导流孔;
231、安装座,232、盖板,233、波纹膜片,234、夹头,235、复位弹簧,236、密闭空腔;
3、真空井;
31、井盖,32、通气孔,33、隔板,34、设备腔,35、污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包括筒体1及与筒体1连接并用于实现筒体1内部通断的管夹阀2;如图2所示,筒体1及管夹阀2内部共同形成有主流道01、与主流道01上下两端相连通的侧流道02以及与侧流道02下端相连通的传感器管路03;筒体1外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管路03相连通的传感器接口18;管夹阀2与筒体1同轴设置,并用于控制主流道01通断。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管夹阀2包括阀体21、设置在阀体21内部的软管22、实现软管22通断的一对夹紧组件23以及通过间歇性通入空气或真空而实现一对夹紧组件23工作的控制接口24;该软管22可选用橡胶材质;如图4所示,阀体21内包括沿中轴线方向设置的管道腔211及垂直于管道腔211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腔212;软管22与管道腔211同轴设置,并嵌套设置在管道腔211内壁处,软管22上端嵌套固定在阀体21与筒身下端部之间,下端嵌套固定在阀体21与套筒上端部之间,且软管22的内径与主流道01的内径相同,侧壁与安装腔212相对;一对夹紧组件23设置在安装腔212内,如图5所示,其结构包括波纹膜片233、实现波纹膜片233边缘固定的安装座231及盖板232、与波纹膜片233中部固定连接的夹头234以及实现波纹膜片233复位的复位弹簧235;安装座231及盖板232均呈环形结构,与安装腔212同轴设置并嵌套固定在安装腔212内;波纹膜片233边缘固定在安装座231与盖板232之间,中部通过长杆螺钉与夹头234固定连接;夹头234沿安装腔212中轴线方向运动,且一对夹头234相对的端面平行设置;复位弹簧235的中轴线方向与夹头234的运动方向平行,并贴合安装腔212内壁设置;软管22外壁与一对波纹膜片233之间形成一与控制接口24连通的密闭空腔236。
该管夹阀2的工作原理为:控制接口24处间歇性的通入空气或形成真空,当控制接口24处通入空气时,波纹膜片233两端的气压相同,在复位弹簧235的作用下处于复位状态,一对夹头234对软管22不产生作用力,从而使软管22处于常开状态;当控制接口24处形成真空时,密闭空腔236内则形成真空,此时波纹膜片233外侧端的气压大于内侧端的气压,从而推动波纹膜片233带动一对夹头234向软管22一侧运动,并夹住软管22,使软管22处于常闭状态。
如图6所示,筒体1包括处在管夹阀2上方并依次设置的密封圈11、盖体12、导向管13及筒身14,以及处在管夹阀2下方并依次嵌套配合的底座15、套筒16及排水管17;结合图2所示,主流道01依次沿密封圈11、盖体12、导向管13、筒身14、软管22及排水管17中轴线方向实现流通,且内径保持相同;侧流道02沿盖体12、筒身14、阀体21及底座15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传感器管路03沿筒身14及阀体21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上端延伸至筒身14上端面,下端延伸至阀体21下端面,且上下两端均盖设有密封板;更详细的,关于主流道01、侧流道02及传感器管路03之间的连通关系如下:
其一,主流道01上端与侧流道02之间的连通:首先,如图7所示,密封圈11、盖体12、筒身14及阀体21由上至下依次嵌套配合,导向管13嵌套设置在筒身14上端部,上端面与盖体12下端面不接触,从而形成一呈环形设置的溢流口131,用于实现主流道01与侧流道02上端部的连通;为保证污水的顺利流入,密封圈11内的主流道01上端部及导向管13内的主流道01上端部均呈喇叭状。
其二,主流道01下端与侧流道02之间的连通:首先,如图8所示,底座15、套筒16及排水管17嵌套设置在阀体21下端,并由内而外依次嵌套同轴设置;如图9所示,套筒16及排水管17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若干节流口161,用于实现主流道01与侧流道02下端部的连通,其具体的流通线路如图11所示。
其三,侧流道02下端部与传感器管路03之间的连通:底座15侧壁及阀体21内壁上均布设置若干通孔,该通孔包括第一导流孔214及第二导流孔151,用于实现传感器管路03与侧流道02下端部的连通,更具体的,如图10所示,阀体21下端设置有供底座15、套筒16及排水管17嵌套配合的定位腔213,定位腔213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与传感器管路03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214,如图9所示,底座15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流孔151,外壁上与第二导流孔151对齐的高度具有呈环形设置的导流槽152,当底座15嵌套安装在定位腔213内之后,导流槽152与第一导流孔214对齐,从而实现侧流道02下端与传感器管路03之间的连通;其部分流通线路如图11所示。
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在井盖通风式真空井3中,如图12所示,真空井3安装在路面以下,上端的井盖31与路面平齐,井盖31上设置有与主流道01相连通的通气孔32;真空井3内部设置有隔板33,从而将真空井3内部分隔为处在上方的设备腔34及处在下方的污水腔35,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设备腔34中,上端的密封圈11与井盖31下端面贴合,下端部贯穿隔板33并与污水腔35相连通,其侧边具有传感器接口18及控制接口24,两个接口之间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的作用是通过传感器接口18传递的信号实现对控制接口24处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用于对一种真空井3设备腔34通气与排污装置进行保护,因此将不详细赘述控制器的结构,其基本原理为:当传感器接口18检测到传感器管路03内液位上升到高液位之后,控制器实现控制接口24处形成真空,当传感器接口18检测到液位未到达高液位时,控制器实现控制接口24处通空气;如上述管夹阀2的工作原理可知,当控制接口24处通真空时,管夹阀2关闭,当控制接口24处通空气时,管夹阀2打开。
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井盖31上端的积水情况不同,现针对不同的天气情况,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1)晴天、阴天,即井盖31上方无积水的天气:空气和尘土的流通路线如图13所示,此时传感器管路03内无水存在,故管夹阀2不工作,处于打开状态,则井盖31上的空气、灰尘和泥土可以顺利的通过管夹阀2。
(2)雪、冰雹,即地面具有固体形式、移动性差的降水类型:这种情况下,由于真空井3内部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因此在真空井3非工作状态下,如图14所示,污水腔35里高湿高热空气上升流动,逐渐融化地面井盖31上通气孔32附近的雪,融化为雪水,此时地面上少量的雪水以及空气夹杂着灰尘沿主流道01流进污水腔35。
(3)暴雨、洪灾,即地面有大量且持久积水的天气:初始状态下,大量的地面积水通过井盖31通气和主流道01进入污水腔35中,由于水量大而迅速,进入的水量远大于真空井3自动排污时的排水水量,使污水腔35内的液面迅速上升,直到液位到达顶部,并与隔板33下表面接触;接着,如图15所示,主流道01内会充满积水,且液位不断上升;当液位上升至导向管13上端面时,即溢流口131处时,如图16所示,经过沉淀净化的污水开始经溢流口131流动至侧流道02内部;由于侧流道02与传感器管路03相连通,因此传感器管路03内的液位会逐渐上升,当上升至高液位时,与之连接的控制器工作,使与之连接的控制接口24处形成真空,管夹阀2关闭,如图17所示,此时主流道01关闭,将不再有地面以上的积水进入真空井3中,而侧流道02及传感器管路03内残留的污水会经节流口161从排水管17中排出,该节流口161具有一定的阻尼延时功能,比如传感器管路03内部的污水全部流出需要耗时1小时,该水容量对污水腔35液面的影响很有限,经试验得知,设计与估算值时传感器管路03内部需要排污100次,才会引起污水腔35内液面到达高液位,进而实现一次排污操作。
该过程中,由于真空井3内部的污水腔35通过真空排污阀进行排放,真空排污阀的排污效率和容量远大于节流口161进入污水量,故真空排污阀的工作频率是由节流口161进入流速、流量以及污水腔35高低液位差对应的容积决定的,容积越大,节流口161流速越小,节流口161流量越小,则真空排污阀工作的频率越低,时间越长;该方法保证了真空井3不会频繁的连续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真空井3***的能耗。
(4)阵雨,即地面有少量积水的天气:空气中的灰尘、少量的雨水混合泥沙及污垢沿主流道01在重力作用下排入污水腔35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及与筒体连接并用于实现筒体内部通断的管夹阀;所述筒体及管夹阀内部共同形成有主流道、与主流道上下两端相连通的侧流道以及与侧流道下端相连通的传感器管路;所述筒体外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管路相连通的传感器接口;所述管夹阀与筒体同轴设置,并用于控制主流道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部的软管、实现软管通断的一对夹紧组件以及通过间歇性通入空气或真空而实现一对夹紧组件工作的控制接口;所述筒体包括处在管夹阀上方并依次设置的密封圈、盖体、导向管及筒身,以及处在管夹阀下方并依次嵌套配合的底座、套筒及排水管;所述主流道依次沿密封圈、盖体、导向管、筒身、软管及排水管中轴线方向实现流通,且内径保持相同;所述侧流道沿盖体、筒身、阀体及底座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所述盖体下端面与导向管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溢流口,用于实现主流道与侧流道上端部的连通;所述套筒及排水管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若干节流口,用于实现主流道与侧流道下端部的连通;所述传感器管路沿筒身及阀体内部周向呈环形分布,并实现连通;所述底座侧壁及阀体内壁上均布设置若干通孔,用于实现传感器管路与侧流道下端部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盖体、筒身及阀体由上至下依次嵌套配合,所述导向管嵌套设置在筒身上端部,上端面与盖体下端面不接触,从而形成溢流口;所述底座、套筒及排水管嵌套设置在阀体下端,并由内而外依次嵌套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包括沿中轴线方向设置的管道腔及垂直于管道腔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腔;所述软管与管道腔同轴设置,并嵌套设置在管道腔内壁处,侧壁与安装腔相对;一对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包括波纹膜片、实现波纹膜片边缘固定的安装座及盖板、与波纹膜片中部固定连接的夹头以及实现波纹膜片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及盖板均呈环形结构,与安装腔同轴设置并嵌套固定在安装腔内;所述波纹膜片边缘固定在安装座与盖板之间,中部通过长杆螺钉与夹头固定连接;所述夹头沿安装腔中轴线方向运动,且一对夹头相对的端面平行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中轴线方向与夹头的运动方向平行,并贴合安装腔内壁设置;所述软管外壁与一对波纹膜片之间形成一与控制接口连通的密闭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上端嵌套固定在阀体与筒身下端部之间,下端嵌套固定在阀体与套筒上端部之间,且所述软管的内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相同。
CN202022180354.2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Active CN213952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354.2U CN213952419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354.2U CN213952419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2419U true CN213952419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0354.2U Active CN213952419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2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2826B (zh) 一种用于分流制雨水管道的雨污切换装置
CN106894466B (zh) 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CN107460934B (zh) 密闭式半真空排污***
CN113047398A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
CN11059339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雨水收集***
CN213952419U (zh)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CN103274496A (zh) 集成型全自动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206052492U (zh) 一种用于道路两侧排水的分流式吸水装置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112282010A (zh)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CN201981644U (zh) 真空二次提升装置
CN213952418U (zh) 一种井盖通风式真空井
CN206616616U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3813347U (zh) 一种雨污水回用***用光感式浊度监控装置
CN214402047U (zh) 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CN112127455A (zh) 一种井盖通风式真空井
CN201850642U (zh) 一种带双泵别墅式地下污水提升设备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
CN213709778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
CN208201983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利用***
CN208718043U (zh) 一种防堵死直通检查井
CN112096911A (zh) 一种应用于管路通断的管夹阀
CN203269621U (zh) 集成型全自动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112252604A (zh) 具有自动提醒功能的水资源循环回收民用房屋结构
CN220013960U (zh) 一种虹吸式污水收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