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4878U -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84878U
CN213884878U CN202023037533.7U CN202023037533U CN213884878U CN 213884878 U CN213884878 U CN 213884878U CN 202023037533 U CN202023037533 U CN 202023037533U CN 213884878 U CN213884878 U CN 21388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ear
adjusting
disc
chest expa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375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琴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0375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8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8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84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属于拉力器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可旋转的一级阻尼组件、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仅设有一个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又通过该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该调节结构以旋转方式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调节结构控制拉力器三挡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Description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力器领域,尤其涉及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拉力器,是一种适合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拥有健康体魄及健美身材的愿望也日渐强烈。健身器械拉力器也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新宠。现有市场上的拉力器一般通过拉力绳拉动安装在拉力器主体内的转轴转动,通过转轴带动拉力器主体内的卷簧卷紧提供拉力。
市场上现有的拉力器能有能进行多挡调节的,能通过调节拉力器的拉力强度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其更具人性化,常见的拉力器有两挡调节的,也有三挡调节的,三挡调节的拉力器一般设有两个调节旋钮分开控制,当需要从一挡调节到二挡时,先转动一侧的调节旋钮使其转换成二挡,当需要从二挡调节到三挡时,转动调节另一侧的调节旋钮,使其转换成三挡,这种结构调节起来比较麻烦,且两个调节旋钮设在壳体上也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个开关控制拉力器三挡调节的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可旋转的一级阻尼组件、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其特征在于,仅设有一个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又通过该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该调节结构以旋转方式调节。
所述二级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内安装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一级阻尼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一卡齿杆,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一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所述三级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内安装有第二卷簧,第二卷簧与一级阻尼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二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二卡齿杆,设有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二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二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根调节件驱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所述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转动调节件,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翘起初始位使杆头翘起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翘起初始位使杆头翘起,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挡位使杆头与第一转盘的齿槽啮合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头仍处于翘起状态,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挡位使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的齿槽啮合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三挡位使杆头与第二转盘的齿槽啮合。
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和第二翘起初始位处于同一角度,第二挡位和第三挡位处于同一角度。
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相邻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一翘起初始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
所述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两个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三挡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翘起初始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
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旋钮安装槽,旋钮安装槽内安装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与壳体内的调节件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插接,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相对旋转限制,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支柱,第二杆件插在支柱上,所述第一杆件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阻尼组件包括绕线轮以及连接在绕线轮上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旋转限制,所述连接盘内安装有第三卷簧,第三卷簧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仅设有一个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以旋转方式调节,通过旋转调节结构锁定二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组件产生阻尼力,使拉力器达到二挡拉力强度,又通过旋转该调节结构锁定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使拉力器达到三挡拉力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调节结构控制拉力器的三挡调节,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说明背景技术和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拉力器整体示意图。
图2为拉力器内部结构图。
图3为右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各部件与壳体连接关系图。
图6为调节件与调节旋钮整体结构图。
图7为调节件与调节旋钮***图。
图8为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盘内部结构图。
图11为绕线轮结构图。
图12为拉力器一挡状态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3为拉力器二挡状态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4为拉力器三挡状态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拉手;2、拉力绳;3、调节旋钮;4、支撑轮;5、绕线轮;6、右半壳;7、销孔;8、第一支柱;9、第二支柱;10、第三支柱;11、第二卡接部;12、左半壳;13、短销;14、壳体;15、第一卷簧;16、第二卷簧;17、第三卷簧;18、第一调节盘;19、第二调节盘;20、调节件;21、联动轴;22、卡槽;23、连接盘;24、连接盘侧盖;25、第一卷簧安装槽;26、第二卷簧安装槽;27、第三卷簧安装槽;28、绕线槽;29、卡块;30、第一卡齿杆;31、第二卡齿杆;32、齿槽;33、第一转盘;34、第二转盘;35、第二翘起初始位;36、第一翘起初始位;37、第一挡位;38、第二挡位;39、第三挡位;40、轴承;41、一级阻尼组件;42、二级阻尼组件;43、三级阻尼组件;44、固定轴;45、第一卡接部;46、连接槽;47、第一弹性件;48、第二弹性件;49、第一转盘侧盖;50、第二转盘侧盖;51、旋钮安装槽;52、第一杆件;53、第二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4,优选的,所述壳体14包括左半壳12和右半壳6,所述左半壳12和右半壳6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4内固定设有固定轴44,进一步,所述固定轴44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接部45,所述第一卡接部45包括多个轴向凸起的卡齿,所述卡齿环形阵列在固定轴44的端部上,述左半壳12和右半壳6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45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11,所述固定轴44的两侧端部上的第一卡接部45与左右半壳上的第二卡接部11啮合,从而限制固定轴44与壳体14相对转动,左半壳12和右半壳6夹在固定轴44的两侧将固定轴44固定在壳体14内。
图12-图14所示,所述固定轴44上设有可旋转的一级阻尼组件41、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仅设有一个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通过旋转的方式调节,通过旋转调节结构锁定二级阻尼组件42联合一级阻尼组件41产生阻尼力,使拉力器达到二挡拉力强度,又通过旋转该调节结构锁定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联合一级阻尼组件41产生阻尼力,使拉力器达到三挡拉力强度。
图9-图11所示,所述一级阻尼组件41包括绕线轮5以及连接在绕线轮5上的连接盘23,所述绕线轮5与连接盘23相对旋转限制,进一步,所述连接盘23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2,所述绕线轮5的侧面上对应设有与卡槽22相适配的卡块29,卡块29***卡槽22中限制连接盘23与绕线轮5相对转动,优选的,所述卡槽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槽22环形阵列在连接盘23的边缘上。
图10所示,所述连接盘23内安装有第三卷簧17,进一步,所述连接盘23上设有第三卷簧安装槽27,第三卷簧17置于第三卷簧安装槽27内,设有连接盘侧盖24盖在第三卷簧安装槽27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盘侧盖24与连接盘23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侧盖24能限制第三卷簧17从连接盘23上脱离,所述第三卷簧17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盘23上,所述第三卷簧17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在穿过连接盘23的固定轴44上
图2所示,所述绕线轮5上连接有拉力绳2,所述绕线轮5上设有绕线槽28,所述拉力绳2卷绕在绕线槽28内,所述壳体14内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轮4,进一步,所述左半壳12和右半壳6上对称设有销孔7,设有短销13***在两侧的销孔7内,支撑轮4套在短销13上且能绕短销13转动,拉力绳2经过支撑轮4从壳体14上的绳孔中穿出壳体14,所述拉力绳2与壳体14外的拉手1连接,所述支撑轮4支撑在拉力绳2的下方有效避免拉力绳2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接触。
通过拉手1向壳体14外拉动拉力绳2带动绕线轮5绕固定轴44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收缩卷紧,当手不再对拉力绳2施加拉力时,第三卷簧17提供弹性回复力驱使绕线轮5旋转将被拉出壳体14的拉力绳2收回,使拉力绳2重新卷绕在绕线轮5上。
所述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5转动时,绕线轮5带动连接盘23同步转动,由于固定轴44是固定连接在壳体14上的,固定轴44与壳体14之间不会转动,因此在拉动绕线轮5转动时,连接盘23带动第三卷簧17一端转动,第三卷簧17收缩卷紧提供阻尼力。
图9、图16所示,所述连接盘2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联动轴21,上述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套在联动轴21上,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上设有第一卷簧15,第一卷簧15与联动轴21固定连接,所述三级阻尼组件43上设有第二卷簧16,第二卷簧16与联动轴21固定连接。
图8、图15所示,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包括周向设有齿槽32的第一转盘33,所述第一转盘33内安装有第一卷簧15,进一步,所述第一转盘33上设有第一卷簧安装槽25,所述第一卷簧15置于第一卷簧安装槽25内,设有第一转盘侧盖49盖在第一卷簧安装槽25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侧盖49与第一转盘33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转盘侧盖49能限制第一卷簧15从第一转盘33上脱离,所述第一卷簧15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盘33上,所述第一卷簧15的另外一端与联动轴21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调节盘18和第一卡齿杆30,所述第一调节盘18和第一卡齿杆30均可旋转的连接在壳体14上,设有第一弹性件47驱动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落入第一转盘33的齿槽32中,第一调节盘18转动时触压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使杆头翘起,所述第一调节盘18上设有挡位,当转动第一调节盘18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落入挡位中,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33的齿槽32啮合。
所述第一弹性件47为扭簧,所述壳体14上设有第一支柱8,扭簧和第一卡齿杆30套在第一支柱8上,能通过螺丝将第一卡齿杆30和扭簧限制在第一支柱8上,第一卡齿杆30绕第一支柱8转动,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4上,扭簧的另外一端压在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扭簧能驱动第一卡齿杆30转动并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落入齿槽32中。
图8、图15所示,所述三级阻尼组件43包括周向设有齿槽32的第二转盘34,所述第二转盘34内安装有第二卷簧16,进一步,所述第二转盘34上设有第二卷簧安装槽26,所述第二卷簧16置于第二卷簧安装槽26内,设有第二转盘侧盖50盖在第二卷簧安装槽26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侧盖50与第二转盘34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二转盘侧盖50限制第二卷簧16从第二转盘34上脱离,所述第二卷簧16一端与第二转盘34固定连接,第二卷簧16另一端与联动轴21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调节盘19和第二卡齿杆31,所述第二调节盘19和第二卡齿杆31均可旋转的连接在壳体14上,设有第二弹性件48驱动第二卡齿杆31的杆头落入第二转盘34的齿槽32中,所述第二调节盘19转动时触压第二卡齿杆31的杆尾使杆头翘起,所述第二调节盘19上设有挡位,当转动第二调节盘19使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第二转盘34的齿槽32啮合。
所述第二弹性件48为扭簧,所述壳体14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弹性件48和第二卡齿杆31的第二支柱9,所述扭簧和第二卡齿杆31套在第二支柱9上,通过螺丝将第二卡齿杆31和第二弹性件48限制在第二支柱9上,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4上,扭簧的另外一端压在第二卡齿杆31的杆头上,第二弹性件48能驱动第二卡齿杆31转动使杆头落入第二转盘34的齿槽32中。
图14所示,所述壳体14上设有一根调节件20驱动第一调节盘18和第二调节盘19同步转动,第一调节盘18和第二调节盘19固定在该调节件20上,所述第一调节盘18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36、第一挡位37和第二挡位38,所述第二调节盘19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35和第三挡位39,优选的,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36、第一挡位37和第二挡位38为具有弧度的凹槽,相邻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一挡位37和第二挡位38的槽底到调节件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一翘起初始位36的槽底到调节件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所述第二翘起初始位35和第三挡位39为具有弧度的凹槽,两个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三挡位39的槽底到调节件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翘起初始位35的槽底到调节件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
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36和第二翘起初始位35处于同一角度,第二挡位38和第三挡位39处于同一角度。
图12所示,一挡拉力状态时,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落在第一调节盘18的第一翘起初始位36上,第一调节盘18触压在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上,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翘起,所述第一卡齿杆30与第一转盘33不接触,第二卡齿杆31的杆尾落在第二调节盘19的第二翘起初始位35上,第二调节盘19触压在第二卡齿杆31的杆尾上,使第二卡齿杆31的杆头翘起,第二卡齿杆31与第二转盘34不接触,当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5绕固定轴44转动时,绕线轮5带动连接盘23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卷紧提供阻尼力,设在连接盘23上的联动轴21能通过第一卷簧15和第二卷簧16带动第一转盘33和第二转盘34一起转动,由于第一转盘33和第二转盘34随联动轴21一起转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3和第二转盘34上的第一卷簧15和第二卷簧16均不会收缩卷紧提供阻尼力,此时,仅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提供阻尼力;图13所示,二挡拉力状态时,通过转动调节件20驱动第一调节盘18和第二调节盘19同步正向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从第一翘起初始位36落入到第一挡位37中,第一弹性件47驱动第一卡齿杆30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与第一转盘33的齿槽32啮合限制第一转盘33与固定轴44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调节盘19转动触压第二卡齿杆31的杆尾,使第二卡齿杆31的杆头仍然处于翘起状态,第二卡齿杆31与第二转盘34不接触,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5转动,绕线轮5带动连接盘23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卷紧提供阻尼力,设在连接盘23上的联动轴21在转动时,只能通过安装在第二转盘34内的第二卷簧16拉动第二转盘34一起转动,第一转盘33不随联动轴21一起转动,联动轴21拉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3内的第一卷簧15一端转动,使安装在第一转盘33内的第一卷簧15收缩卷紧提供附加的阻尼力,安装在第二转盘34内的第二卷簧16不会收缩卷紧,安装在第二转盘34内的第二卷簧16不提供阻尼力,此时,安装在连接盘23内的第三卷簧17和安装在第一转盘33内的第一卷簧15提供阻尼力;图14所示,三挡拉力状态时,通过再次转动调节件20驱动第一调节盘18和第二调节盘19同步正向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尾从第一挡位37落入到第二挡位38中,第一弹性件47驱动第一卡齿杆30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0的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33的齿槽32啮合限制第一转盘33与固定轴44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卡齿杆31的杆尾落入到第三挡位39中,第二弹性件48驱动第二卡齿杆31转动,使第二卡齿杆31的杆头与第二转盘34的齿槽32啮合限制第二转盘34与固定轴44相对转动,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5转动,绕线轮5带动连接盘23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卷紧提供阻尼力,设在连接盘23上的联动轴21在转动时,套在联动轴21上的第一转盘33和第二转盘34均不随联动轴21一起转动,联动轴21拉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3和第二转盘34内的第一卷簧15和第二卷簧16收缩卷紧,此时,安装在连接盘23内的第三卷簧17、安装在第一转盘33内的第一卷簧15和安装在第二转盘34内的第二卷簧16均收缩卷紧提供阻尼力。
当需要调回拉力器的挡位时,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调节盘18和第二调节盘19使第一卡齿杆30和第二卡齿杆31落回到所需挡位的锁止位置即可。
图15、图16所示,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能设在一级阻尼组件41的一侧上,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也能分别设在一级阻尼组件41的两侧上;当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设在一级阻尼组件41的一侧时,延长所述连接盘23上的联动轴21,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套在同一联动轴21上,第一卷簧15和第二卷簧16与该联动轴21固定连接;当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分别设在一级阻尼组件41的两侧时,所述连接盘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盘23分别连接在绕线轮5的两侧上,所述二级阻尼组件42和三级阻尼组件43分别套在两侧连接盘23的联动轴21上,第一卷簧15和第二卷簧16分别与两侧的联动轴21固定连接。
图16所示,当绕线轮5两侧都连接有连接盘23时,所述两连接盘23上的联动轴21与固定轴44之间设有轴承40,轴承40起到支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为了方便将两侧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连接到固定轴44上,将所述固定轴44分为两段,固定轴44中间部分设有连接槽46,连接槽46不贯穿固定轴44的两端,安装在连接盘23上的第三卷簧17从固定轴44的中间卡入连接槽46中,安装时,先将两侧的连接盘23与中间的绕线轮5连接,再从两侧将分为两段的固定轴44塞入两侧的连接盘23中,使第三卷簧17一端卡入固定轴44上的连接槽46中,再将左半壳12和右半壳6合紧,左半壳12和右半壳6夹在固定轴44的两端完成安装。
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4外壁上设有旋钮安装槽51,旋钮安装槽51内安装有调节旋钮3,调节旋钮3与壳体14内的调节件20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件20包括第一杆件52和第二杆件53,第一杆件52与第二杆件53插接,第一杆件52与第二杆件53相对旋转限制,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件52为多边形柱体,第二杆件53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插孔,多边形柱体***插孔中限制第一杆件52与第二杆件53相对转动,所述壳体14内壁上设有第三支柱10,第二杆件53插在第三支柱10上,所述第一杆件52与调节旋钮3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杆件52与调节旋钮3能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当左半壳12和右半壳6连接在一起时,调节件20被夹在左半壳12和右半壳6之间,能通过调节旋钮3驱动调节件20转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可旋转的一级阻尼组件、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其特征在于,仅设有一个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又通过该调节结构用于锁定二级阻尼组件和三级阻尼组件联合一级阻尼组件产生阻尼力,该调节结构以旋转方式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内安装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一级阻尼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一卡齿杆,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一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内安装有第二卷簧,第二卷簧与一级阻尼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二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二卡齿杆,设有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二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二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根调节件驱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所述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转动调节件,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翘起初始位使杆头翘起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翘起初始位使杆头翘起,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挡位使杆头与第一转盘的齿槽啮合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头仍处于翘起状态,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挡位使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的齿槽啮合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三挡位使杆头与第二转盘的齿槽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和第二翘起初始位处于同一角度,第二挡位和第三挡位处于同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相邻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一翘起初始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两个凹槽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三挡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翘起初始位的槽底到调节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旋钮安装槽,旋钮安装槽内安装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与壳体内的调节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插接,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相对旋转限制,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支柱,第二杆件插在支柱上,所述第一杆件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阻尼组件包括绕线轮以及连接在绕线轮上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旋转限制,所述连接盘内安装有第三卷簧,第三卷簧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CN202023037533.7U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Active CN21388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37533.7U CN213884878U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37533.7U CN213884878U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84878U true CN213884878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37533.7U Active CN213884878U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84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7287U (ja) 折り畳み式テーブル
US20070261798A1 (en) Folding device for cordless blind
CN110984825B (zh) 一种卷收式窗帘
CN207780376U (zh) 头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头戴设备
CN213884878U (zh)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CN213884877U (zh) 拉力器的阻尼结构
US11187034B2 (en) Driving mechanism for curtain cord winding reels
KR200439469Y1 (ko) 롤 블라인드
CN109083998A (zh) 一种快速释放机构的开关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CN208713133U (zh) 一种快速释放机构的开关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US20220317734A1 (en) Adjustable fram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7386943B (zh) 无拉绳窗帘的单向传动机构
CN204528945U (zh) 一种松紧调节装置
KR200306552Y1 (ko) 권취장치
CN21229617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卷帘配件
CN218720167U (zh) 旋转模组和摄影组件
CN220060237U (zh) 转动组件及内窥镜
CN112755445B (zh) 拉力器
WO2023093413A1 (zh) 一种手柄组件及跳绳
CN216755302U (zh) 一种便于拆装卷簧盒的旋转复位机构及划船器
CN213601523U (zh) 一种卷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399399U (zh) 一种伸缩扣
CN218770428U (zh) 一种可伸缩数据线
CN216497224U (zh) 一种方便调整绳长的跳绳装置
KR200346715Y1 (ko) 롤 블라인드의 종동 브래킷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