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6865U -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6865U
CN213836865U CN202022305667.6U CN202022305667U CN213836865U CN 213836865 U CN213836865 U CN 213836865U CN 202022305667 U CN202022305667 U CN 202022305667U CN 213836865 U CN213836865 U CN 213836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age
water tank
pipe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56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56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6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6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6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包括:水箱集水件及第二排水管,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与第一排水管,所述水箱本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排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集水件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排水管流出的水;所述第二排水管装设在所述集水件上,并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本装置采用反起形式的集水件,改变传统直接散排到地面的方式,使用集水件收集水箱本体排出的水,并由重力排入低位的第二排水管,有效避免水流飞溅。同时,下层的第二排水管无需找坡,可以穿梁敷设,有效提升下层净高,避免管线排布杂***叉。

Description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水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层间水箱,以满足供水要求。高层建筑层间水箱放空或者溢流方式与常规水箱相同,传统技术中,采用直接散排的方式将水箱内的水散排到地面,然后由地面地漏或排水沟收集,通过重力排入地位的排水管道或集水井。
然而,目前高层建筑层间水箱设置于中间层的泵房内,对应下方均是独立产权的业主或者租户,传统直接散排的方式中,泵房的重力排水管道在本层的天花敷设,由于管径大,管道坡度较大,压低了本层物业的使用净高,降低了物业价值及办公档次。另一方面,泵房下层物业的天花为了使用,本身会安装大量空调水、风管、消防等管道,再增加管径较大的重力找坡管,与其他管线较难避让,导致天花管线排布复杂,增加管线修改和调整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有效提高下层净高,无需找坡,可穿梁敷设,有效避免和其余管线交叉。
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与第一排水管,所述水箱本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排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集水件,所述集水件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排水管流出的水;及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装设在所述集水件上,并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上述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第二排水管埋设于下层楼的天花内,并将第二排水管一端伸出地面;然后将集水件装设在楼层地面上,使得第二排水管与集水槽连通;最后将第一排水管一端装设在水箱本体上,使得第一排水管另一端通向集水槽。如此设置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采用反起形式的集水件,改变传统直接散排到地面的方式,使用集水件收集水箱本体排出的水,并由重力排入低位的第二排水管,有效避免水流飞溅。同时,下层的第二排水管无需找坡,可以穿梁敷设,有效提升下层净高,避免管线排布杂***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件还包括雨水斗,所述雨水斗装设在所述集水槽的槽壁上,且所述雨水斗与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段及第二排水段,所述第二排水段通过所述第一排水段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段与所述第二排水段相交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还包括底座,所述水箱本体装设在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水位,所述第一排水管一端在所述水箱本体的安装位置沿所述水箱本体的高度方向低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一水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还包括第三排水管,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还设有第二水位,所述第三排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所述第三排水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三排水管的进水端所在位置沿所述水箱本体的高度方向高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二水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排水管一端连通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上远离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一侧面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水位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所述水箱本体的一端装设在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三排水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间水箱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10、水箱本体,111、第一排水管,112、容纳腔,113、底座,114、第一水位,115、第二水位,116,阀门,117、第三排水管,118、漏斗结构,119、进水管,120、集水件,121、集水槽,122、雨水斗,130、第二排水管,131、第一排水段,132、第二排水段,14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包括:水箱140,集水件120及第二排水管130。水箱140包括水箱本体110与第一排水管111,水箱本体110内设有容纳腔112,第一排水管111装设在水箱本体110上,并与容纳腔112连通。集水件120上设有集水槽121,集水槽121内用于接收第一排水管111流出的水。第二排水管130装设在集水件120上,并与集水槽121连通。
上述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第二排水管130埋设于下层楼的天花内,并将第二排水管130一端伸出地面;然后将集水件120装设在楼层地面上,使得第二排水管130与集水槽121连通;最后将第一排水管111一端装设在水箱本体110上,使得第一排水管111另一端通向集水槽121。如此设置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采用反起形式的集水件120,改变传统直接散排到地面的方式,使用集水件120收集水箱本体110排出的水,并由重力排入低位的第二排水管130,有效避免水流飞溅。同时,下层的第二排水管130无需找坡,可以穿梁敷设,有效提升下层净高,避免管线排布杂***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集水件120还包括雨水斗122,雨水斗122装设在集水槽121的槽壁上,且雨水斗122与第二排水管130连通。如此,能够有效加速集水件120的排水速度,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排水效果。
具体地,雨水斗122具有整流格栅装置,能有效加速排水速度。整流格栅具有整流作用,避免在排水过程中形成过大漩涡,有效稳定斗前水位,减少掺气。另一方面,整流格栅能阻挡较大杂物,减少甚至避免较大障碍物进入第二排水管130造成阻塞。
进一步地,雨水斗122为虹吸式雨水斗。由此可知,虹吸式雨水斗与第二排水管130形成虹吸结构。虹吸式雨水斗122具有极强的反涡流功能,能很好地防止空气伴随雨水斗122入口处的水流,一起进入整个集水件120中,同时,在集水槽121内水位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水封完全阻隔空气进入,有利于容纳腔112排入的水平稳地排入第二排水管130。另一方面,虹吸式雨水斗最大程度减小了集水槽121的积水深度,使本层地面承受的积水载荷降至最小;同时也提高了雨水斗122的额定流量,有效提高了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排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排水管130包括第一排水段131及第二排水段132,第二排水段132通过第一排水段131与集水槽121连通,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相交设置。如此,一方面,通过第一排水段131,使得集水槽121与第二排水段132形成高度差,使得集水槽121内的水可以顺利依靠自重排入第二排水段132中。另一方面,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的相交设置也有利于提升下层净高,且第二排水管130的穿梁敷设节省了下层天花空间,有利于提高下层空间的物业价值和办公档次。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垂直连接,如此,使得集水槽121内的积水能顺利排进第二排水管130中,进而顺利排入下层管道内,无需增加管径较大的重力找坡管,抬高水箱140所在楼层的下层空间使用净高,有利于提高下层空间的物业价值和办公档次。
可选地,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卡扣连接、过盈配合、粘接、一体成型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排水段131一端设置连接结构,再将第二排水段132安装在连接结构上,使得第二排水段132间接连接在第一排水段131上。
具体地,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如此能有效提高第二排水管13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兼具排水的密封性,防止连接处发生渗漏,有效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整体使用品质。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第一排水段131与第二排水段132的连接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水箱140还包括底座113,水箱本体110装设在底座113上。如此,通过底座113有效抬高水箱本体110的整体高度,使得水箱本体110与集水件120之间形成高度差,从而使得容纳腔112内的水能顺利排入集水槽121中;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底面空间,使得集水件120的安装位置更广。
进一步地,底座113为两个以上。由此可知,两个以上的底座113能提高底座113对于水箱本体110支撑的稳定性,降低水箱本体110在运行过程中翻倒的风险。
具体地,底座113数量为三个。三个底座113呈三角形设置,这样能够给水箱本体110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水箱140整体被抬高,从而使得水箱本体110与集水件120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保证容纳腔112内的水能顺利排入集水槽121中;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底面空间,使得集水件120的安装位置更广。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底座113的设置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水箱本体110与底座11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扣连接、过盈配合、粘接、焊接、一体成型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水箱本体110一端设置连接结构,再将底座113安装在连接结构上,使得底座113间接连接在水箱本体110上。
具体地,水箱本体110与底座11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如此连接方式能水箱本体110在底座113上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水箱本体110在运行时收到振动发生倾倒,有效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整体使用品质。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水箱本体110与底座113的连接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容纳腔112的腔壁上设有第一水位114,第一排水管111一端在水箱本体110的安装位置沿水箱本体110的高度方向低于或平齐于第一水位114。如此,设置第一水位114,能够提供水箱本体110的最低水位线。当容纳腔112内水位高于第一水位114时,不需要往容纳腔112中加水;当水位低于第一水位114时,往水箱本体110中继续加水,防止加水时水位溢出容纳腔112,能有效保护水箱140的正常运转。另外,第一水位114的设置能保持水箱140中存在持续放水和加水的循环,有利于保护容纳腔112的内部环境。当水箱本体110为金属材质时,降低生锈几率,延迟生锈发生时间,延长水箱140的使用寿命。同时,水箱本体110中设置第一水位114也能满足消防要求,使得水箱140内一直有一定量的水存在,在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水源进行灭火和逃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排水管111上设有阀门116。由此可知,在第一排水管111上设置阀门116,能够有效控制容纳腔112通过第一排水管111向集水槽121排水的流速,从而防止水流飞溅。同时,当往容纳腔112内加水过程中,也能够保证容纳腔112的密封性能,避免出现一边加水一边放水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阀门116可为球阀、闸阀、蝶阀、截止阀、止回阀、减压阀、疏水阀或其它种类阀门。
具体地,阀门116的种类为截止阀。截止阀在开闭过程中具有摩擦力小、寿命长、耐用性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不仅适用于中低压,而且适用于高压环境。同时,截止阀能够有效控制第一排水管111的排水流速,给阀门116的控制提供多种可能性。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阀门116的设置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阀门116与第一排水管111的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扣连接、密封连接、螺纹连接、粘接或其它连接方式。
具体地,阀门116与第一排水管11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方便,操作便捷,便于拆卸,且便于与各种型号的排水管配合,适用范围广,连接可靠,能有效提高第一排水管11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整体使用品质。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阀门116与第一排水管111的连接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水箱140还包括第三排水管117,容纳腔112的腔壁上还设有第二水位115,第三排水管117装设在水箱本体110上,第三排水管117与容纳腔112连通,第三排水管117一端在水箱本体110的安装位置沿水箱本体110的高度方向低于或平齐于第二水位115。如此设置第二水位115,给水箱本体110提供溢流水位,当水位高于第二水位115时,容纳腔112内的水能够溢出,从而保证水位缓慢上升,甚至停止上升。第二水位115的设置能够限定容纳腔112水位的最高值,有利于防止容纳腔112内液体压强过大对于水箱本体110下端造成过高压强,从而发生箱壁变形或破裂等损坏,有利于延长水箱本体110的寿命,也能够保证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运行安全。
具体地,第二水位115和第一水位114具有高度差,第二水位115高于第一水位114。如此,使得水箱本体110具有最低水位和溢流水位,既能保证水箱140内始终储存有一定量的水,也能避免水量过高时的意外发生。
进一步地,第三排水管117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110上,且所述第三排水管117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112内。如此,使得容纳腔112内水位超过第二水位115时,水会向第三排水管117流出,使得水位不迅速升高,并稳定在第二水位115处。同时,当发现第三排水管117排出水时,停止向容纳腔112内防水,使得容纳腔112内水位稳定,不超过第二水位115。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排水管117装设在容纳腔112外部,第二水位115处设有出水口,第三排水管117通过出水口与容纳腔112连通。如此一来,使得水箱本体110结构更简单,且第三排水管117的安装简单,便于维修,有效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品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三排水管117一端连通有漏斗结构118,漏斗结构118上远离第三排水管117的一侧面与容纳腔内112的第二水位115平齐。如此,采用漏斗结构118,能够扩大第三排水管117的进水面积,且能够增大第三排水管117的排水流速,从而有利于容纳腔112内高于第二水位115的水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第三排水管117装设在容纳腔112外部,第三排水管117一端通过漏斗结构118与出水口连通,进而与容纳腔112连通。如此,同样,有利于容纳腔112内高于第二水位115的水快速排出。同时,第三排水管117的安装简单,便于维修,有效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品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排水管111远离水箱本体110的一端装设在第三排水管117的侧壁上,并与第三排水管117连通。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排水管111与第三排水管117的出水端连通,有利于缩小排水面积。由于第三排水管117较长,因此,当第一排水管111与第三排水管117连接时,第一排水管111能够给第三排水管117提供支撑,使得第三排水管117稳定安装,从而有利于提高层间水箱排水装置100的运行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水箱140还包括进水管119,进水管119装设在水箱本体110上,并与容纳腔112连通。如此,使得水能排进容纳腔112内,当容纳腔112内的水低于第一水位114时,能够及时向水箱140内补水,使得水箱140完成储水排水的功能。
进一步地,进水管119一端安装位置高于第二水位115。如此,能防止进水管119向容纳腔112排水过程中,容纳腔112内的水高于第二水位115时产生倒流,避免污染水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与第一排水管,所述水箱本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排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集水件,所述集水件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排水管流出的水;及
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装设在所述集水件上,并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件还包括雨水斗,所述雨水斗装设在所述集水槽的槽壁上,且所述雨水斗与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段及第二排水段,所述第二排水段通过所述第一排水段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段与所述第二排水段相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还包括底座,所述水箱本体装设在所述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水位,所述第一排水管一端在所述水箱本体的安装位置沿所述水箱本体的高度方向低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一水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还包括第三排水管,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还设有第二水位,所述第三排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所述第三排水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三排水管的进水端所在位置沿所述水箱本体的高度方向高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二水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管一端连通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上远离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一侧面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水位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所述水箱本体的一端装设在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三排水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层间水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装设在所述水箱本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CN202022305667.6U 2020-10-15 2020-10-15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Active CN213836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5667.6U CN213836865U (zh) 2020-10-15 2020-10-15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5667.6U CN213836865U (zh) 2020-10-15 2020-10-15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6865U true CN213836865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9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5667.6U Active CN213836865U (zh) 2020-10-15 2020-10-15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6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0920B1 (ko) 지하수 배수장치
CN204662649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泵站
US20060096186A1 (en) Building drainage system
CN213836865U (zh) 层间水箱排水装置
CN212651391U (zh) 一种集成式自排事故油池
CN215166103U (zh) 水箱防溢流自控预警装置
CN215442266U (zh) 一种新型下水管道结构
CN201850642U (zh) 一种带双泵别墅式地下污水提升设备
CN209585447U (zh) 一种重力流雨水***消能装置
CN206529828U (zh) 一种地下室雨水收集池
JP5315045B2 (ja) 雨水貯溜及び流出抑制のためのタンク
CN219196197U (zh) 一种人防工程排水结构
CN218176003U (zh) 建筑消防***及建筑
CN207727855U (zh) 一种虹吸式排水***
CN212582787U (zh) 一种消防储水及供水设施
CN111911672A (zh) 一种虹吸式单向阀
CN216515730U (zh) 综合管廊天然气舱的排水阻气结构及综合管廊
CN219909166U (zh) 建筑消防泵房与消防水池的布置结构
CN220521386U (zh) 地下室底板排水***
CN215519369U (zh) 幕墙建筑及其幕墙屋面雨水溢流***
CN220336060U (zh) 一种一体化有动力截流井
CN219471182U (zh) 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
CN216041541U (zh) 一种建筑物双下水主管新型排水***
CN218292523U (zh) 集水排水天沟
CN219931126U (zh) 一种溢流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