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4350U -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4350U
CN213834350U CN202022924086.0U CN202022924086U CN213834350U CN 213834350 U CN213834350 U CN 213834350U CN 202022924086 U CN202022924086 U CN 202022924086U CN 213834350 U CN213834350 U CN 213834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assembly
handle
wi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40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晓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anda Win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anda Win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anda Win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anda Win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40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4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4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4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用于控制离合器离与合的推动组件,齿轮组件位于绞盘卷筒外并与离合器的一端相连,且推动组件与齿轮组件相连接,齿轮组件包括两个呈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离合器内的离合组件相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推动组件相固定连接,通过推动组件的拨动来带动齿轮组件运动,从而使得离合组件来控制离合器的离与合;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面呈垂直状分布;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性能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背景技术
绞盘是一种可用于牵引的装置,主要应用于恶劣环境中对车辆的自救和施救,当车辆陷入泥沼或崎岖的地形而难以四轮着地时,绞盘可以以其他物体为支点拖拽车辆离开险境,且绞盘还可以应用于牵引或拖拽树木等大型障碍物。现有的绞盘主要由驱动电机、传动轴、制动器、齿轮减速箱、卷扬筒等结构组成,依靠齿轮减速箱传递驱动电机与卷扬筒之间的扭矩,使得缠绕在卷扬筒上的牵引绳能够产生较大的牵引力,从而实现绞盘牵引的功能。但离合器是绞盘机主要操纵部件,现有的绞盘离合器由于设计在卷筒里面,而卷筒内部空间狭小,不仅制造、安装离合器不方便,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开合离合器的手柄结构较复杂、强度较低、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性能稳定的绞盘离合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绞盘离合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用于控制离合器离与合的推动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位于绞盘卷筒外并与离合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齿轮组件相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两个呈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离合器内的离合组件相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所述推动组件相固定连接,通过推动组件的拨动来带动齿轮组件运动,从而使得离合组件来控制离合器的离与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离合组件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齿轮侧面的凸起、设置在离合组件上的凹槽,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使得第一齿轮限位在离合组件上,并在轴向上通过紧固件紧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面呈垂直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手柄、连接轴,所述手柄的一端穿过罩壳所设有的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位于罩壳外,且所述罩壳固定在绞盘壳体的轴向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绞盘壳体所设有的支撑块,并与绞盘壳体所设有的轴向凸块相抵,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轴向凸块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为阶梯轴状,连接轴的底端与所述轴向凸块的径向端面所设有的限位孔相抵,连接轴的上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块所设有的通孔上端面上,且连接轴的上端面与所述手柄轴体的下端面之间通过限位连接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与所述绞盘壳体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绞盘壳体上的弹簧销,开设在手柄轴体上的限位凹槽,且所述弹簧销穿插在所述罩壳所设有的活动孔上,并通过手柄的拨动使得弹簧销与所述限位凹槽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轴体与所述罩壳的安装孔之间安装有垫圈,所述垫圈的一端限位在所述手柄轴体上,另一端限位在所述安装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用于控制离合器的齿轮组件及推动组件设置在绞盘壳体的轴端一侧,同时将齿轮组件内的两个齿轮排布为垂直状,并且通过限位组件来调节绞盘离合器的空挡、低速挡及高速挡;不但保证现有绞盘离合器所具有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方便,同时由于轴端空间充分,用于离合的手柄安装自由,可以制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形状,从而既能保证工作可靠,又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罩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齿轮组件;2、推动组件;3、离合组件;4、罩壳; 5、绞盘壳体;6、垫圈;7、绞盘卷筒;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21、手柄;22、连接轴;41、安装孔;42、活动孔;51、支撑块;52、轴向凸块; 53、弹簧销;3-1、凹槽;11-1、凸起;21-1、限位凹槽;51-1、通孔;52-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齿轮组件1、用于控制离合器离与合的推动组件2,齿轮组件1位于绞盘卷筒7外并与离合器的一端相连,且推动组件2与齿轮组件1相连接,齿轮组件1包括两个呈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第一齿轮11与离合器内的离合组件3相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2与推动组件2 相固定连接,通过推动组件2的拨动来带动齿轮组件1运动,从而使得离合组件3来推动离合器内的转动轴与齿轮之间的离与合,例如:如推动组件无拨动,即离合器处于空挡状态,如推动组件拨动,即离合器处于低速或高速状态。因齿轮组件及推动组件位于绞盘卷筒外,使得整个绞盘结构更为紧凑、制造工艺更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更方便,而且传动效率更为高效。
为使第一齿轮与离合组件之间的安装更为高效,且同时防止两者之间的空转现象的发生,第一齿轮11与离合组件3之间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齿轮11侧面的凸起11-1、设置在离合组件3轴向面上的凹槽3-1,通过凸起11-1与凹槽3-1的配合使得第一齿轮11限位在离合组件3的轴向端上,并在轴向上通过紧固件紧固,该紧固件可为螺钉或具有等同效果的其他连接件;如附图4所示,上述中的凸起11-1优选为三爪式的结构,与之相对应的凹槽3-1也呈三爪式的结构,这样使得第一齿轮11与离合组件3之间不会产生空转现象的发生,不仅安装拆卸方便,而且连接强度也更好。
为了使整体的绞盘空间更为紧凑,第一齿轮11的齿面与第二齿轮12的齿面呈垂直状分布,这样的结构分布好比蜗轮蜗杆式的结构分布,可以得到很大的传动比,及承载能力也更强,并具有很好的自锁性能,使得绞盘的离合性能进一步的提升。
推动组件2包括手柄21、连接轴22,手柄21的一端穿过罩壳4所设有的安装孔41 并与连接轴22相连接,手柄21的另一端位于罩壳4外,且罩壳4固定在绞盘壳体5的轴向端面上;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使得绞盘结构更为紧凑,并安装拆卸更为方便,而且因绞盘基本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那么在绞盘维修上也更为方便。
连接轴22穿过绞盘壳体5所设有的支撑块51,并与绞盘壳体5所设有的轴向凸块52相抵,该支撑块51在绞盘壳体5上为凸耳式的结构,轴向凸块52的轴向端为通孔式,其内用于安装离合组件3;第二齿轮12安装在连接轴22上,且第二齿轮12位于支撑块51 与轴向凸块52之间,这样能将第二齿轮12限位在此处,使得齿轮间的传输效率更为高效。
连接轴22为阶梯轴状,连接轴22的底端与轴向凸块52的径向端面所设有的限位孔52-1相抵,且该径向端面铣平,这样为了与第二齿轮12更好的接触,该限位孔52-1与连接轴的底端更好的接触,并为了防止发生两者间的径向窜动,可在两者间放置一个垫圈,这样也能防止限位孔52-1的磨损;连接轴22的上端抵接在支撑块51所设有的通孔51-1 上端面上,为了防止发生两者间的径向窜动,可在两者间放置一个垫圈,这样也能防止通孔51-1的磨损;上述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期限久远的时候,如需更换零部件,只需要更换垫圈即可,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安装拆卸也很方便;连接轴22的上端面与手柄轴体的下端面之间通过限位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将连接轴22的上端面加工一个径向通槽,与之配合的手柄轴体的下端面加工一个径向凸块,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因手柄轴体是周向转动,那么此设计的结构能使手柄21带动连接轴22。
手柄21与绞盘壳体5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绞盘壳体5上的弹簧销53,开设在手柄轴体上的限位凹槽21-1,且弹簧销53穿插在罩壳4所设有的活动孔42 (如附图5所示)上,并通过手柄21的拨动使得弹簧销53与限位凹槽21-1相抵。如附图6所示,该限位凹槽21-1开设在手柄轴体的径向端面上,且表面为光滑的弧面(便于手柄的顺逆时针方向的拨动),并设置有三个,其中间一个代表绞盘离合器的空挡、顺时针方向的一个代表绞盘离合器的高速挡、逆时针方向的一个代表绞盘离合器的低速挡,根据使用需求,只要通过手柄2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即可实现绞盘离合器的三种离合状态。
手柄21的轴体与罩壳4的安装孔41之间安装有垫圈6,垫圈6的一端限位在手柄轴体上,另一端限位在安装孔41上;这样使得手柄轴体及罩壳的安装孔不易磨损,因绞盘的使用期限较长,如两者间没有安装有垫圈6,那么手柄及罩壳很容易磨损而导致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垫圈6还起到了手柄轴体与安装孔之间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1)、用于控制离合器离与合的推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1)位于绞盘卷筒(7)外并与离合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推动组件(2)与所述齿轮组件(1)相连接,所述齿轮组件(1)包括两个呈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第一齿轮(11)与离合器内的离合组件(3)相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2)与所述推动组件(2)相固定连接,通过推动组件(2)的拨动来带动齿轮组件(1)运动,从而使得离合组件(3)来控制离合器的离与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离合组件(3)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齿轮(11)侧面的凸起(11-1)、设置在离合组件(3)上的凹槽(3-1),通过凸起(11-1)与凹槽(3-1)的配合使得第一齿轮(11)限位在离合组件(3)上,并在轴向上通过紧固件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齿轮(12)的齿面呈垂直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包括手柄(21)、连接轴(22),所述手柄(21)的一端穿过罩壳(4)所设有的安装孔(41)并与所述连接轴(22)相连接,所述手柄(21)的另一端位于罩壳(4)外,且所述罩壳(4)固定在绞盘壳体(5)的轴向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2)穿过所述绞盘壳体(5)所设有的支撑块(51),并与绞盘壳体(5)所设有的轴向凸块(52)相抵,所述第二齿轮(12)安装在所述连接轴(22)上,且所述第二齿轮(12)位于所述支撑块(51)与所述轴向凸块(5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2)为阶梯轴状,连接轴(22)的底端与所述轴向凸块(52)的径向端面所设有的限位孔(52-1)相抵,连接轴(22)的上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块(51)所设有的通孔(51-1)上端面上,且连接轴(22)的上端面与所述手柄轴体的下端面之间通过限位连接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1)与所述绞盘壳体(5)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绞盘壳体(5)上的弹簧销(53),开设在手柄轴体上的限位凹槽(21-1),且所述弹簧销(53)穿插在所述罩壳(4)所设有的活动孔(42)上,并通过手柄(21)的拨动使得弹簧销(53)与所述限位凹槽(21-1)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盘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1)的轴体与所述罩壳(4)的安装孔(41)之间安装有垫圈(6),所述垫圈(6)的一端限位在所述手柄轴体上,另一端限位在所述安装孔(41)上。
CN202022924086.0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Active CN213834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4086.0U CN21383435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4086.0U CN21383435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4350U true CN21383435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4086.0U Active CN21383435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4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78306U (zh) 电动车的后桥驱动减速装置
CN103072476A (zh) 电动车的后桥电动力驱动装置
CN210397532U (zh) 驱动桥及其输入总成
CN110043585B (zh) 一种湿式制动驱动桥
CN213834350U (zh) 一种绞盘离合器机构
WO2024114562A1 (zh) 轮毂齿轮电机
CN202338605U (zh) 纯电动车用变速器
US8398521B2 (en) Mechanical torque converter
CN112324865A (zh) 一种轮边减壳附带悬臂式行星轮结构总成
CN112297711A (zh) 一种小轮距叉车湿式制动驱动桥
CN109695686B (zh) 一种双锥齿轮的驱动桥双速减速器结构
CN111594605A (zh) 一种正反转输出扭矩均衡的蜗轮减速电机
CN202188074U (zh) 电动车辆离心式自动变速器
CN215908328U (zh) 一种基于双接口连接hst装置的收获机变速箱
CN212950259U (zh) 一种中置式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
CN110654232A (zh) 轮边驱动***以及车辆
CN201068100Y (zh) 悬臂型履带拖拉机后桥
CN209781659U (zh) 一种新型两挡变速用电机蜗轮蜗杆换挡机构
CN201140652Y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桥半轴
CN110043586B (zh) 驱动桥及其输入总成
CN205740202U (zh) 一种用于叉车的分体式浮动柔性连接液力传动装置
CN218440587U (zh) 摩擦片式两挡减速器
CN220586112U (zh) 一种电机减速器组件、园林工具驱动机构及园林工具
CN203348491U (zh) 大功率分体式差速器壳体
CN214007924U (zh) 一种轮边减壳附带悬臂式行星轮结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