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2643U -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 Google Patents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32643U
CN213432643U CN202022053964.6U CN202022053964U CN213432643U CN 213432643 U CN213432643 U CN 213432643U CN 202022053964 U CN202022053964 U CN 202022053964U CN 213432643 U CN213432643 U CN 213432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upright
escape
facad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39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牟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nhua Build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539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32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32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32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包括:立柱及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踏板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在所述立柱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立柱上打开时,所述第一踏板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本外立面逃生装置,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组件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为逃生人员提供攀爬和踩踏通道,有效减小建筑内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同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逃生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Description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逃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出现。当出现安全隐患如重大火灾时,高楼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和扑救难度大的特点,普通人无法自行灭火,加之高楼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失火人们则只能通过唯一的疏散楼梯逃往地面或者避难层,当通往疏散楼梯的通道发生火灾时,人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
为了提高建筑的救灾性能和安全系数,使得被困在楼宇中的人们在遇到火灾时能逃生自救,现有技术中高楼火灾的紧急措施主要有消防喷淋、消防队的云梯高压水枪的灭火和专用逃生设备等,然而在高楼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安全通道常被杂物或者被火势阻挡,且消防员救援难度高,成本高,消耗救援时间长,而逃生设备占地较大,在商业住宅中会提高建设成本,且在火灾来临时由于设备繁琐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有效减小建筑内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同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逃生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包括:立柱;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踏板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在所述立柱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立柱上打开时,所述第一踏板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
上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立柱设于建筑外立面;再将第一踏板组件装设在立柱上。第一踏板组件的常规状态为收叠靠在立柱上,不占用额外空间,有利于减小建筑内的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依靠自重或者电动驱动倒下。与此同时,将第一支撑件从立柱上打开,使得其一端支撑在第一踏板上,另一端支撑在立柱上,保证第一踏板能稳定支撑在立柱上,为逃生人员提供攀爬和踩踏通道。由于本外立面逃生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打开迅速,操作方便,因此,为逃生者争取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有效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立柱两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之间,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两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两者中,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一支撑件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为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在所述第一导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二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可收叠或者打开式装设在所述立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踏板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在所述立柱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立柱打开时,所述第二踏板能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踏板转动至所述立柱上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内设有排水通道。
一种外立面逃生***,包括触发件、控制器和权利上述外立面逃生装置,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工作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踏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
上述外立面逃生***,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立柱设于建筑外立面;再将第一踏板组件装设在立柱上。第一踏板组件的常规状态为收叠靠在立柱上,不占用额外空间,有利于减小建筑内的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依靠自重或者电动驱动倒下。与此同时,将第一支撑件从立柱上打开,使得其一端支撑在第一踏板上,另一端支撑在立柱上,保证第一踏板能稳定支撑在立柱上,为逃生人员提供攀爬和踩踏通道。由于本外立面逃生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打开迅速,操作方便,因此,为逃生者争取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有效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收缩状态一视角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收缩状态另一视角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打开状态一视角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打开状态另一视角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立面逃生装置,110、立柱,111、排水通道,112、第二定位部,120、第一踏板组件,121、第一踏板,122、第一支撑件,123、第一定位部,130、第一导轨,140、第二踏板组件,141、第二踏板,142、第二支撑件,150、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3,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100,包括:立柱110及第一踏板组件120。第一踏板组件120包括第一踏板121和第一支撑件 122。第一踏板121可转动装设在立柱110上。第一支撑件122设置于第一踏板 121与立柱110之间。第一支撑件122能在立柱110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踏板121能通过第一支撑件122支撑在立柱110上。
上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100,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立柱110设于建筑外立面;再将第一踏板121组件装设在立柱110上。第一踏板组件120的常规状态为收叠靠在立柱110上,不占用额外空间,有利于减小建筑内的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121依靠自重或者电动驱动倒下。与此同时,将第一支撑件122从立柱110上打开,使得其一端支撑在第一踏板121上,另一端支撑在立柱110上,保证第一踏板121能稳定支撑在立柱110上,为逃生人员提供攀爬和踩踏通道。由于本外立面逃生装置 100结构设计简单,打开迅速,操作方便,因此,为逃生者争取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有效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具体地,立柱110设置在建筑外立面,有利于节省建筑内部空间,使得逃生通道不会因杂物堆积而导致阻塞。另一方面,立柱110设置在建筑外立面也有利于火灾发生时远离火源,便于消防员进行协助逃生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收叠应理解为:第一支撑件122转动后,能够叠在立柱110 上,以减少立柱110的横向空间。同时,第一踏板121和第一支撑件122分别在立柱110的安装方式可为直接安装,也可为间接安装。当第一踏板121和第一支撑件122分别在立柱110上采用间接安装方式时,第一踏板121和第一支撑件122分别与立柱110之间设有中间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踏板121在立柱110上的装设方式为铰接。如此,将第一踏板121绕与立柱110连接处的铰链转动放下,使得第一踏板121 的放下动作更加流畅、稳定,缩短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启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22设置于第一踏板121与立柱110之间应理解为:第一支撑件122一端与第一踏板121连接,另一端与立柱110连接。由此可知,立柱110、第一踏板121及第一支撑件122形成稳定三角形结构,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踏板121能通过第一支撑件122稳定支撑在立柱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在第一踏板121与立柱110两者中,其中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踏板121与立柱110两者中,其中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应理解为:第一支撑件122 在第一踏板121和立柱11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立柱110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绕与第一踏板121的连接处转动,第一支撑件122另一端与立柱110连接一端向下滑动,使得第一踏板 121能够放下;二、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立柱110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 一端绕与立柱110的连接处转动,第一支撑件122另一端与第一踏板121连接一端向远离立柱110方向滑动,使得第一踏板121稳定放下。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支撑件122在第一踏板121上的滑动距离为固定距离。如此,当第一支撑件122从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会绕立柱110上的连接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也相应地在第一踏板121上进行滑动。当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在第一踏板121 上的位置正好位于固定距离的一端,使得第一支撑件122一端无法在第一踏板 121上继续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踏板121以一定角度进行固定,不再向下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踏板121稳定支撑在立柱110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的滑动距离为固定距离。如此,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会绕第一踏板组件121 上的连接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也相应地在立柱11上进行滑动。当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在立柱110上的位置正好位于固定距离的一端,使得第一支撑件122一端无法在立柱110上继续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踏板121以一定角度进行固定,不再向下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踏板 121稳定支撑在立柱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外立面逃生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导轨130,第一导轨130沿着立柱11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22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121与所述第一导轨130之间,在所述第一踏板121与所述第一导轨 130两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由此可知,第一导轨130的设置有利于第一支撑件122在第一导轨130上滑动更加顺畅,从而第一踏板组件120打开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节省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启动时间,从而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踏板121与第一导轨130两者中,其中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应理解为:第一支撑件122在第一踏板121和第一导轨13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第一导轨130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由此,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绕与第一踏板121的连接处转动,第一支撑件122另一端与第一导轨130连接一端向下滑动,如此,使得第一踏板121放下。第二种是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第一导轨130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由此,当第一支撑件12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支撑件122一端绕与立柱110的连接处转动,第一支撑件122另一端与第一踏板121连接一端向远离第一导轨130方向滑动,如此,使得第一踏板121放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在所述第一踏板121与所述第一导轨130 两者中,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一端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22另一端与第一导轨130转动连接。如此,有利于第一踏板组件120展开更加顺畅,减少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启动时间,从而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宝贵的逃生时间。
具体地,第一踏板121与第一支撑件122滑动连接的方式为在第一踏板组件120上设置导槽,第一支撑件122上设置定位销。如此,通过定位销与导槽的配合滑动,完成第一踏板组件120在立柱110上打开。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导槽的长度小于第一踏板121长度。如此,有利于第一踏板121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一踏板121、第一导轨130、第一支撑件122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有利于第一踏板121稳定支撑在导轨上,提高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踏板组件120为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第一踏板组件120在第一导轨13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如此,两个以上的第一踏板组件120设置在立柱110上,形成爬梯结构,有利于被困在建筑高层的救援人员向下攀爬逃生,避免消防员进入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
其中,为了便于清楚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导轨130的高度方向,以图1为例,第一导轨130的高度方向为图1中S1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3,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踏板组件140。第一踏板组件120与第二踏板组件140分别位于立柱110的相对两侧,第二踏板组件140可收叠或者打开式装设在所述立柱110上。由此可知,将第一踏板组件120和第二踏板组件140分别设置在立柱110的相对两侧,有利于逃生人员更稳定的爬行逃生;同时也有利于逃生人员在立柱110两侧爬行逃生,节省逃生时间,加速救援进程。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二踏板组件140包括第二踏板141和第二支撑件142,第二踏板141可转动装设在立柱110上,所述第二支撑件142设置于第二踏板141与立柱110之间,第二支撑件142能在立柱110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第二支撑件142在立柱110打开时,第二踏板141能通过第二支撑件142支撑在立柱110上。如此,第二踏板组件140具有第一踏板组件120相同的结构和使用功能,有利于提高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使用效果。常规状态下,第二踏板组件140收叠靠在立柱110上,不占用额外空间,有利于减小建筑内的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121依靠自重倒下,同时,第二支撑件142在立柱110上打开,一端支撑在第二踏板141 上,另一端支撑在立柱110上,使得第一踏板121能稳定维持倒下状态,有利于为逃生者争取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外立面逃生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导轨150,第二导轨150沿立柱110的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导轨150与第一导轨130位于立柱110的相对两侧,第二踏板组件140设置于第二导轨150上。由此可知,在立柱110与第二踏板组件140之间增设第二导轨150,使得第二支撑件142的滑动更加顺畅,从而使得第二踏板组件140的打开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节省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启动时间,从而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
其中,为了便于清楚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二导轨150的高度方向,以图1为例,第二导轨150的高度方向为图1中S2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在第二踏板141与第二导轨150之间,其中一个与第一支撑件12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第二支撑件142滑动连接。如此,有利于节省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启动时间,从而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踏板141与第二导轨150之间,其中一个与第二支撑件142转动连接,另一个与第二支撑件142滑动连接应理解为:第二支撑件 142在第二踏板141和第二导轨15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第二踏板 141与第二支撑件142转动连接,第二导轨150与第二支撑件142滑动连接。由此,当第二支撑件142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二支撑件142一端绕与第二踏板141的连接处转动,第二支撑件142另一端与第二导轨150连接一端向下滑动,如此,使得第二踏板141放下。第二种是第二踏板141与第二支撑件142 滑动连接,第二导轨150与第二支撑件142转动连接。由此,当第二支撑件142 在立柱110上打开时,第二支撑件142一端绕与立柱110的连接处转动,第二支撑件142另一端与第二踏板141连接一端向远离第二导轨150方向滑动,如此,使得第二踏板141放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第一踏板12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23,立柱11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12,第一踏板121转动至立柱110上时,第一定位部123与第二定位部112定位配合。如此,在第一踏板组件120收叠时,依靠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12的定位配合,保证第一踏板121稳定收叠在立柱上,有利于节省建筑空间;同时也使得建筑外立面更加美观。
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12的配合方式可以为卡扣配合、孔轴过盈配合、磁吸配合及其他配合方式。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12 为磁吸配合。第一定位部123为铁磁性材料。第二定位部112为电磁铁。如此,常规状态下,电磁铁通弱电,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保持收叠在立柱110上状态;当火灾或者其他情况发生时,电磁铁断电,第一踏板121依靠自重在立柱 110上打开,结构简单,响应时间短,有利于逃生人员更快脱离火灾现场。关于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12如何配合第一踏板组件120的打开,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3,所述第二踏板141上也设有第一定位部 123,所述立柱11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12,所述第二踏板141转动至所述立柱 110上时,所述第一定位部12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12定位配合。如此,在第二踏板组件140收叠时,同样依靠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12的定位配合,有利于节省建筑空间;同时也使得建筑外立面更加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立柱110内设有排水通道111。如此,外立面逃生装置100在常规状态下,排水通道111可作为外立面排水管道使用,具有正常的排水排污功能,有利于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节约建筑内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外立面逃生***,包括触发件、控制器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外立面逃生装置100。触发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触发件用于向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控制器用于获取工作信号后,控制第一踏板121通过第一支撑件122支撑在立柱110上。
上述外立面逃生***,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立柱110设于建筑外立面;再将第一踏板121组件装设在立柱110上。第一踏板组件120的常规状态为收叠靠在立柱110上,不占用额外空间,有利于减小建筑内的占用面积,扩大逃生或者救援空间。当火灾或其它意外发生时,第一踏板121依靠自重或者电动驱动倒下。与此同时,将第一支撑件122从立柱110上打开,使得其一端支撑在第一踏板121上,另一端支撑在立柱110上,保证第一踏板121能稳定支撑在立柱110上,为逃生人员提供攀爬和踩踏通道。由于本外立面逃生装置100 结构设计简单,打开迅速,操作方便,因此,为逃生者争取更多宝贵的逃生时间,有效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具体地,触发件可以为传感器开关或者手动开关。如此,外立面逃生***包括两种触发方式:第一种是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传感器用于向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控制器收到工作信号后,启动外立面逃生装置100,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和/或第二踏板组件140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第二种是手动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手动开关用于向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控制器收到工作信号后,启动外立面逃生装置100,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和/或第二踏板组件 140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收到工作信号后,启动外立面逃生装置100,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和/或第二踏板组件140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应理解为:控制器收到工作信号后,启动外立面逃生装置100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第二种是使得第二踏板组件140 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第三种是使得第一踏板组件120和第二踏板组件140 都由收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外立面逃生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踏板组件140和第二导轨150。如此,逃生***控制第二踏板组件140打开,第二踏板组件140通过第二支撑件142之后打开在第二导轨15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包括:
立柱;
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踏板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在所述立柱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立柱上打开时,所述第一踏板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立柱两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之间,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两者中,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两者中,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一支撑件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为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在所述第一导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二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可收叠或者打开式装设在所述立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踏板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在所述立柱上进行收叠或者打开,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立柱打开时,所述第二踏板能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和/或,
所述外立面逃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踏板转动至所述立柱上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设有排水通道。
10.一种外立面逃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逃生***包括触发件、控制器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立面逃生装置,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工作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踏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立柱上。
CN202022053964.6U 2020-09-18 2020-09-18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Active CN213432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3964.6U CN213432643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3964.6U CN213432643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32643U true CN213432643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2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3964.6U Active CN213432643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32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86704U (zh) 多功能逃生装置
EP1666100B1 (en) Rescue cage
WO2019071963A1 (zh) 一种安全逃生***
CN102711922A (zh) 火灾避难逃离装置
CN111013032B (zh) 多功能逃生装置
CN111794671A (zh) 一种单爬式铝合金折叠型室外逃生梯
JP2010280251A (ja) ヘリコプターに取り付けられる消火救難ユニット
KR20110043157A (ko) 접이식 다리 구조가 구성된 인명구조용 탭 박스
CN208017947U (zh) 滑道式救援疏散安全梯
CN213432643U (zh) 外立面逃生装置及外立面逃生***
CN213285411U (zh) 一种铝合金旋转式户外逃生用开启机构
KR100983680B1 (ko) 고층건물용 비상탈출구
CN105507800A (zh) 一种可移动的高楼逃生梯
CN212593638U (zh) 公寓火灾安全***
JP2004324283A (ja) 避難用梯子
CN107952183A (zh) 一种高楼快速逃生和救火***
CN110975180B (zh) 高层火灾逃生用悬挂气垫
CN113982439A (zh) 抗爆消防救援门
CN219764330U (zh) 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护栏
KR101793211B1 (ko) 주택용 소방 완강기
CN112160427A (zh) 一种基于bim的3d打印装配式建筑
JP2004197456A (ja) 非常用梯子装置
CN214512300U (zh) 一种外推式高楼火灾逃生设备
CN211201735U (zh) 折叠式消防云梯***和消防单元
JP3024457U (ja) 自由落下速度緩和式滑走パイ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