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0472U -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0472U
CN213340472U CN202022616080.7U CN202022616080U CN213340472U CN 213340472 U CN213340472 U CN 213340472U CN 202022616080 U CN202022616080 U CN 202022616080U CN 213340472 U CN213340472 U CN 213340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region
coating
positive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60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正发
彭冲
胡贤飞
宋博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60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0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0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0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该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负极片、隔膜、正极片以及隔膜叠放在一起并从头部向尾部卷绕;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涂层,负极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负极涂层在负极集流体的头部仅在第一表面涂布以形成单面涂层区;单面涂层区对折使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上述卷芯。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芯,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卷芯内部负极片的单面涂层区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Description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涂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涂层。目前,卷绕式的锂离子电池在制造时,将极片按照隔膜、负极片、隔膜以及正极片的次序叠放在一起后,以负极片的头部为中心,从头部向尾部卷绕形成卷芯。这样形成的卷芯会出现在其中部的负极片的弯折段彼此相对的情况,导致卷芯的能量密度降低。为了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在负极片的头部设置单面区,即在卷芯的中部,负极片与自身相对位置处只在单面涂布负极涂层,使得卷芯的中部负极涂层在负极片的头部相背离设置。
然而,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负极片单面区电流密度大于负极片双面区电流密度,从而负极片单面区在大电流充电时更容易发生析锂,影响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以解决现有的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负极片单面区电流密度大于负极片双面区电流密度,负极片单面区在大电流充电时容易发生析锂,影响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
所述负极片、隔膜、正极片以及隔膜叠放在一起并从头部向尾部卷绕,所述负极片的头部位于所述卷芯的内部;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负极涂层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头部仅在第一表面涂布以形成单面涂层区;所述单面涂层区对折使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相对;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极片的头部还设置有无涂层区,所述无涂层区的长度小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负极集流体单面涂布容易造成负极集流体打皱的现象,无涂层区能够为负极集流体施加阻力,从而缓解负极集流体打皱。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面涂层区包括与所述无涂层区位置相对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以及与所述无涂层区位置不相对的第二单面涂层区,所述隔膜的头部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隔膜的头部设置在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之间,避免隔膜将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与第二折完全分离,确保单面涂层区第一折与第二折能够电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涂层区的长度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1;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的所述隔膜长度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0.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无涂层区的长度与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小于0.1时,无涂层区不能很好的阻碍单面涂层区发生打皱;无涂层区的长度与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大于1时,会降低卷芯的能量密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面涂层区头部的所述负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头部的正极涂层;所述负极片尾部的所述负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尾部的所述正极涂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使负极涂层完全遮盖正极涂层,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从正极涂层析出的锂离子能够嵌入负极涂层中,避免负极片发生析锂的现象。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片设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片的极耳连接区,所述正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电连接;所述负极片设有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极耳连接区,所述负极耳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电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正极耳为从正极片引出的金属导电体,负极耳为从负极片引出的金属导电体,可以使用正极耳与负极耳连接外部电路,使卷芯能够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竖直中心线两侧,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的第一折,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二折。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发生接触短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片的尾部的第一表面的正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尾部的第二表面的正极涂层,所述正极片的尾部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卷芯的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卷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负极片、隔膜、正极片以及隔膜叠放在一起并从头部向尾部卷绕,并且负极片的头部位于卷芯的内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涂层,负极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负极集流体的头部仅第一表面涂布负极涂层从而在负极集流体的头部形成单面涂层区。单面涂层区对折,使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相对。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这样,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单面涂层区第一折与第二折电接触的部分近似为双面涂层区,从而可以缓解卷芯内部负极片的单面涂层区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卷芯;
110-正极片;
111-正极集流体;
112-正极涂层;
113-正极耳;
120-负极片;
121-负极集流体;
122-负极涂层;
123-单面涂层区;
124-第一单面涂层区;
125-第二单面涂层区;
126-无涂层区;
127-负极耳;
130-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目前,卷绕式的锂离子电池在制造时,按照隔膜、负极片、隔膜以及正极片的次序叠放在一起后,以负极片的头部为中心,从头部向尾部卷绕形成卷芯。为了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在负极片的头部设置单面区,即在卷芯的中部,负极片与自身相对位置处只在单面涂布负极涂层,使得卷芯的中部负极涂层在负极片的头部相背离设置。然而,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负极片单面区电流密度大于负极片双面区电流密度,从而负极片单面区在大电流充电时更容易发生析锂,影响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发明人发现,如果更改极片的叠放次序,使负极片的下方没有隔膜,这样,卷芯在卷绕完成后,负极片的头部单面区电接触,单面区与单面区电接触后近似为双面区,从而可以缓解卷芯内部负极片的单面涂层区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负极片、隔膜、正极片以及隔膜叠放在一起并从头部向尾部卷绕使负极片的头部位于卷芯的内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涂层,负极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负极涂层在负极集流体的头部仅在第一表面涂布以形成单面涂层区;单面涂层区对折使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相对;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这样,单面涂层区第一折与第二折电接触的部分相当于双面涂层区,从而卷芯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可以缓解单面涂层区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卷芯100即为电池中储存释放电能的部件,其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110中脱出嵌入负极片120中,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120中脱出嵌入正极片110中,利用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实现卷芯100的充放电,进而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100包括正极片 110、负极片120与隔膜130,其中隔膜130的数量为两个。图1示出了,极片按照负极片120、隔膜130、正极片110以及隔膜130的次序叠放在一起后卷绕而成,卷芯100卷绕完成后负极片120的头部位于卷芯100的内部。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正极片110 包括正极集流体111与正极涂层112,其中,正极集流体1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涂布有正极涂层11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正极涂层112 用于提供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位点,具体而言,卷芯100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涂层112中脱出;卷芯100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到正极涂层112 中。正极涂层112的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粘结剂与正极导电剂。本实施例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粘结剂与正极导电剂的具体组分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可以使用LiCoO2、 LiNiCoMnO2、LiCoAlO2和LiMn2O4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图2示出了,正极片110还包括正极耳113,正极耳113设置在正极片110的极耳连接区且正极耳113与正极片110的正极集流体111电连接。示例性地,正极耳113的材料与正极集流体111的材质相同,从而实现正极耳 113与正极集流体111的电连接。例如,当正极集流体111为铝箔时,正极耳113的材质同样可以为铝。本实施例,对于正极耳113与正极集流体111 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制,示例性地,正极耳113采用模切或者粘接的方式设置于正极集流体11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将二者制成一体件。
如图1-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片110在卷绕时自左向右卷绕,也就是说,正极片110的左侧为正极片110的头部、正极片110的右侧为正极片110的尾部。正极片110的右侧上表面的正极涂层112超过正极片110的右侧下表面的正极涂层112。在此,定义正极片110的上表面为正极片110 的第一表面,正极片110的下表面为正极片110的第二表面。正极片110尾部的第一表面朝向卷芯100的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卷芯100 的最外侧为正极片110,如果正极涂层112在正极片110的两个表面前后对齐设置则卷芯100最外侧的正极涂层112没有与之对应的负极涂层122,换言之,正极涂层112在正极片110的尾部的第一表面长度超过正极片110的尾部的第二表面长度且正极片110尾部的第一表面朝向卷芯100的内部,使正极涂层112均有与之位置相对的负极涂层122,有利于提高卷芯100的能量密度。容易理解,正极涂层112涂覆在正极片110的尾部的第一表面的超过正极涂层112涂覆在正极片110尾部的第二表面的部分等于卷芯100最外侧两折的长度。本实施例对于正极片110的第一表面上正极涂层112超过正极片110的第二表面上正极涂层112的具体长度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卷芯100的卷绕圈数进行确定。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3所示,负极片120包括负极集流体121以及负极涂层122,负极集流体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示例性地,负极集流体121的上表面为负极集流体121的第一表面、负极集流体121的下表面为负极集流体121的第二表面。负极涂层122在负极集流体121的头部仅在第一表面涂布以形成单面涂层区 123,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右侧为负极片120的双面涂层区。图1 示出了,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对折使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相对,容易理解,卷芯100在卷绕完成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二表面部分相互接触,即卷芯100在通电状态下,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 123第二折的第二表面实现电接触。
容易理解的是,负极涂层122同样用于提供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位点,具体而言,电池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到负极涂层122中,电池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涂层122中脱出。负极涂层122的组分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与负极粘结剂。本实施例对于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与负极粘结剂的具体组分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可以使用石墨、硬碳、硅、氧化亚硅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与第二折电接触的部分近似为双面涂层区,从而可以缓解卷芯100内部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如图3所示,负极片120的头部还设置有无涂层区126,即负极集流体 12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无负极涂层122的区域。无涂层区126的长度小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负极集流体 121单面涂布容易造成负极集流体121打皱的现象,无涂层区126能够为负极集流体121施加阻力,从而缓解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打皱。将无涂层区126的长度设置成小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的长度,避免无涂层区126在卷芯100的内部弯折,有利于提高卷芯100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无涂层区126的长度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1。即无涂层区126的长度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 的第一折长度比小于0.1时,无涂层区126阻碍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 打皱的作用较小;无涂层区126的长度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比大于1时,无涂层区126会过多增加卷芯100的重量,降低卷芯 100的能量密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无涂层区126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长度具体比值。
图3示出了,负极片120设有负极耳127,负极耳127设置在负极片120 的极耳连接区,示例性地,负极片120的极耳连接区位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且负极片120的极耳连接区为负极片120上未涂层区域。负极耳 127与负极集流体121电连接,一般情况下,负极耳127与负极集流体121 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若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121,负极耳127的材质为镍,进而实现负极耳127与负极集流体121的电连接。负极耳127与负极集流体121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例如,二者采用焊接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正极耳113为从正极片110引出的金属导电体,负极耳127为从负极片120引出的金属导电体,即正极耳113与负极耳127可以作为卷芯100在充放电时与外部电路的接触点,或者,也可以说,卷芯100通过正极耳113与负极耳127连接外部电路实现卷芯100的充放电。
如图1所示,较佳的,正极耳113与负极耳127分别位于卷芯100的竖直中心线L1两侧,其中,竖直中心线为图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经过卷芯中部的中心线。例如,正极耳113位于卷芯100的竖直中心线L1的右侧、负极耳127位于竖直中心线L1的左侧。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正极耳113位于正极片110的第一折,负极耳127位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二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正极耳113与负极耳127分别设置在卷芯100的竖直中心线两侧可以有效避免正极耳113与负极耳127之间发生接触短路。
如图1所示,隔膜130的数量为两个,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隔膜130 相对于正极片110与负极片120的具***置有所改变。现有技术中相当于两个隔膜130夹持负极片120使负极片120与正极片110相互绝缘,而本实施例中相当于两个隔膜130夹持正极片110使正极片110与负极片120相互绝缘。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二折之间电接触,从而可以缓解卷芯100内部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隔膜130能够使正极片110与负极片120 之间相互绝缘,防止卷芯100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短路。隔膜130上设置有供锂离子穿过的孔隙,保证了具有卷芯100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示例性地,隔膜130可以包括基材和涂覆层,其中基材可为聚乙烯 (polythene,PE)单层膜、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单层膜或聚丙烯- 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涂覆层可为多孔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包括与无涂层区 126位置相对的第一单面涂层区124以及与无涂层区126位置不相对的第二单面涂层区125,隔膜130的头部位于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124与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124之间。示例性地,隔膜130的头部与负极片120的头部近似对齐,从而卷芯100在卷绕的过程中方便进行夹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隔膜130的头部设置在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124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124之间,避免隔膜130将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与第二折完全分离,确保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与第二折能够实现部分电接触。
示例性地,位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的隔膜130长度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0.5。当位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的隔膜130长度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比小于0.1 时,若正极片110、负极片120与隔膜130叠放过程中出现误差容易造成隔膜130无法完全使正极片110的正极涂层112与负极片120的负极涂层122 绝缘;当位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的隔膜130长度与单面涂层区123的第一折长度比大于0.5时,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部位较少,即缓解卷芯100内部负极片120的单面涂层区123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的析锂效果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单面涂层区123头部的负极涂层122超过正极片110头部的正极涂层112,即负极片120头部的负极涂层122超过正极片110头部的正极涂层112;负极片120尾部的负极涂层122超过正极片 110尾部的正极涂层11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负极片120的负极涂层122完全遮盖正极片110的正极涂层112,卷芯100在充电的过程中,从正极涂层112析出的锂离子能够嵌入负极涂层122 中,避免负极片120发生析锂的现象。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外壳和实施例一中的卷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卷芯与电解液,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卷芯通过正极片的正极耳和负极片的负极耳与外部电路连通。具体而言,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的正极涂层中脱出,经过隔膜后嵌入到负极片的负极涂层中;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的负极涂层中脱出,经过隔膜后嵌入到正极片的正极涂层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由于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卷芯,在充电的过程中,负极涂层的电流密度相同,负极片难以发生析锂,快速充电性能有所提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电池。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
所述负极片、隔膜、正极片以及隔膜叠放在一起并从头部向尾部卷绕,所述负极片的头部位于所述卷芯的内部;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负极涂层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头部仅在第一表面涂布以形成单面涂层区;所述单面涂层区对折使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相对;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二表面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头部还设置有无涂层区,所述无涂层区的长度小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涂层区包括与所述无涂层区位置相对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以及与所述无涂层区位置不相对的第二单面涂层区,所述隔膜的头部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一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第二折的第一单面涂层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涂层区的长度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1;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的所述隔膜长度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一折长度比为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涂层区头部的所述负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头部的正极涂层;所述负极片尾部的所述负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尾部的所述正极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设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片的极耳连接区,所述正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电连接;所述负极片设有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极耳连接区,所述负极耳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竖直中心线两侧,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的第一折,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单面涂层区的第二折。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尾部的第一表面的正极涂层超过所述正极片尾部的第二表面的正极涂层,所述正极片的尾部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卷芯的内部。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卷芯。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CN202022616080.7U 2020-11-12 2020-11-12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3340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080.7U CN213340472U (zh) 2020-11-12 2020-11-12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080.7U CN213340472U (zh) 2020-11-12 2020-11-12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0472U true CN21334047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6080.7U Active CN213340472U (zh) 2020-11-12 2020-11-12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04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1994A (zh) * 2021-06-18 2021-09-2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1994A (zh) * 2021-06-18 2021-09-2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3421994B (zh) * 2021-06-18 2022-11-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9828B2 (ja) 段差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それを含む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デバイス
CN103109408B (zh) 堆叠二次电池
CN112913076A (zh)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CN110729447A (zh) 一种电芯极片及电芯
CN212517286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2015504591A (ja) 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電極組立体
KR102097107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2331927B (zh) 一种电池叠片电芯及电池
WO2023241234A1 (zh)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4975864A (zh)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4350A (zh) 电芯及电池
CN114665101A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2331930B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5676095B2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CN215896616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3340472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8827335U (zh) 电芯和电池
CN217933932U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114188673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CN213636041U (zh) 正极片、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7412374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2676341U (zh) 锂离子电池
JP7385613B2 (ja) 二次電池
CN214848701U (zh) 极片及圆柱电池卷芯结构
WO2021131880A1 (ja) 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