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3858U -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 Google Patents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3858U
CN213323858U CN202022032010.7U CN202022032010U CN213323858U CN 213323858 U CN213323858 U CN 213323858U CN 202022032010 U CN202022032010 U CN 202022032010U CN 213323858 U CN213323858 U CN 213323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rod
actuating unit
film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20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天威
惠潇潇
徐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New Tronics 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New Tronics 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New Tronics 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20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3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3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3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筑底机构包括筑底支架、第一筑底致动单元以及均沿横向向内侧延伸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在纵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第一杆件固设于筑底支架,第二杆件活动地设置于筑底支架,在第一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在高于第一杆件的第一筑底位置和低于第一杆件的第二筑底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杆件与位于第一筑底位置时的第二杆件在垂向上具有间距,且该间距配置为允许平铺的薄膜段在沿纵向向前移动时其横向上的侧方边缘部分伸入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用于制作打包袋的折底结构,增大外带物品与打包袋的受力面积,以向外带物品提供更好地承托。

Description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外带物品打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以及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外卖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
在线外卖的发展提升了线下餐厅的食品加工和供给能力,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对外卖配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网络外卖平台不断加码以配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其中,在全民生活快节奏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外卖配送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保证外卖订单的准时达是诸多外卖平台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而“准时达”不仅要求外卖配送人员的配送速度,还要求商家的出餐速度。其中,对于商家来说,需要将每一个订单打包以待外卖配送人员到店取餐。因此,面临订餐高峰期较大的订单数量,往往需要调拨出一人甚至几人专门负责订单的打包工作。而如果同时商家也面临堂食的用餐高峰,则很容易出现人手不够而导致客户抱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筑底机构,该筑底机构能够用于制作打包袋的折底结构,增大外带物品与中间部分的受力面积,以向外带物品提供更好地承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筑底机构,所述筑底机构包括筑底支架、第一筑底致动单元以及均沿横向向内侧延伸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在纵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杆件固设于所述筑底支架,所述第二杆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筑底支架,以在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在高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筑底位置和低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筑底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杆件与位于所述第一筑底位置时的所述第二杆件在垂向上具有间距,且该间距配置为允许平铺的薄膜段在沿纵向向前移动时其横向上的侧方边缘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杆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杆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杆件之间,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杆件始终沿所述纵向对齐且与所述第一杆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筑底机构包括第二筑底致动单元,两个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筑底支架沿纵向彼此相对或彼此相背离地移动,以在筑底夹紧位置和所述第二筑底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筑底夹紧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在所述第二筑底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之间的纵向间距。
所述第二筑底致动单元包括滑动气缸和杆件支架,所述滑动气缸具有两个滑块,每个所述第二杆件通过各自的杆件支架固定到各自的滑块上;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构造为直线气缸,所述滑动气缸的缸体固设于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的活塞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构造为空心杆件,且外端适于连通外部吹气气源。
可选地,所述筑底支架包括筑底安装板和筑底立柱,所述筑底安装板构造为L型且具有彼此成角度的第一边部分和第二边部分,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边部分,所述筑底立柱固设于所述第二边部分,所述筑底立柱远离所述第二边部分的端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通过所述端部与所述外部吹气气源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件构造为圆杆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件构造为圆杆形状,且所述第二杆件同轴设有活动杆套。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件构造为具有半圆形截面的杆形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的侧平面彼此相互面对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筑底机构包括第三筑底致动单元,所述筑底支架适于活动地设置在移动平台上,以在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平台沿垂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和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均构造为直线气缸,其中,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筑底支架,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的活塞杆固连于所述筑底支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外带物品打包机,所述外带物品打包机包括移动平台和上述筑底机构,所述筑底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筑底机构关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设置有承载平面,所述薄膜段适于平铺在该承载平面上,所述承载平面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两端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筑底机构,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在垂向上与所述沟槽对齐,且所述第二杆件位于所述第二筑底位置时在垂向上低于所述承载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在薄膜段伸入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之后,通过第一筑底致动单元驱动第二杆件上移至第一筑底位置便能够在薄膜的中间部分上制作出折底结构,由此可以增大外带物品与中间部分的受力面积,以向外带物品提供更好地承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外带物品打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筑底机构安装于移动平台;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外带物品打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筑底机构安装于移动平台;
图6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避免干扰,移除了第一杆件和筑底立柱;
图8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滑动气缸的滑块;
图9是本公开提供的筑底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第二杆件为半圆杆形状;
图10a至图10f为本公开提供的外带物品打包机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打包机的XYZ坐标系,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其中X向为纵向,对应前后方位,Y向为横向,对应左右方位,Z向为垂向,对应上下方位,其中,在打包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其垂向与重力方向平行,重力方向指向下方位,用户在面向前方时,左手对应左方位、右手对应右方位。另外,指向打包机的方位为“内”,反之则为“外”,而“远、近”则是基于相对于参考物的距离而定义的“远、近”。此外,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序词“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并不限定顺序性和重要性。而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外带物品打包机。图1至图3示出了第一种实施例,图4至图10示出了第二种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10所示,外带物品打包机包括移动平台200、膜料供给模块300 和打包袋制作模块400。
其中,移动平台200提供用于放置外带物品1的承载平面。膜料供给模块300提供薄膜91。通过移动平台200的升降移动,配合膜料供给模块300 对薄膜91的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带物品1的预打包,即:承载平面用作操作台,在将薄膜91平铺于位于初始位置的移动平台200的承载平面上之后,用户可以将外带物品1码放于薄膜91上,然后移动平台200下移。随着移动平台200与膜料供给模块300之间在垂向上彼此距离逐渐增大,由于在外带物品1两侧(薄膜91长度方向上所对应的两侧,可以理解为前后两侧) 的薄膜部分仍被膜料供给模块300保持着,因此,薄膜91位于外带物品1 前侧的前端部分92和位于外带物品1后侧的后端部分93会向上折起到外带物品1对应的前后两侧,由此,薄膜91在延伸出外带物品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均会形成边缘开口。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打包外带物品1只需要一定长度的薄膜91,因此,一次打包操作中膜料供给模块300只需要提供具有所需长度的薄膜91即可。其中,膜料供给模块300提供具有所需长度的薄膜91的方式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将具有特定长度(即预设长度,也可以称之为所需长度)的薄膜段平铺到承载面上,也可以的是,从将薄膜91朝向平铺于承载平面上开始,膜料供给模块300持续放膜,直到放膜至所需长度时将其切断。在放膜的过程中,上述的预打包操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因此,膜料供给模块300中薄膜91的初始形态可以是具有特定长度的薄膜段,也可以是缠绕在卷轴上的一整卷连续的膜料。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薄膜91可以为市面上任意一种包装材料,例如可降解的透明或非透明状的塑料膜纸等,此外,在薄膜91的外表面(朝向外带物品1的一侧为内表面) 上可个性化印刷有商标或图案等标识,对此,本公开不作特别限制。
之后,可以通过操作打包袋制作模块400对外带物品1前后两侧和上侧的边缘开口封合,从而形成通过上述的薄膜91将外带物品1打包在一起的包裹。在此之后,用户可将包裹取走。因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这种外带物品打包机能够替代人工打包作业,除外卖领域之外,还适于应用在其它任何合适的场景,例如医院药房、超市等。
从外带物品1码放完毕之后移动平台200开始下降至打包袋制作模块 400进行封合操作之前,可以认为薄膜91一直处于预打包状态。移动平台 200下降至某一位置时,打包袋制作模块400适于进行封合操作,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该位置为封合位置,即:当移动平台200从初始位置下移至封合位置时,打包袋制作模块400适于进行封合操作。
为了便于直观地理解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外带物品打包机的工作原理,在此将结合图10a至图10f描述打包的过程:
首先,通过膜料供给模块300提供薄膜91并将薄膜91平铺在位于初始位置的移动平台200的承载平面上,如图10a中所示。
之后,可以将外带物品1码放在移动平台200所铺设的薄膜91上,如图10d中所示。
然后,移动平台200下移。在此过程中,基于膜料供给模块300保持着薄膜91的前后两端且各自对应的保持点K(图中以三角形符号标示)的Z 向位置不改变,因此,薄膜91的前端部分92和后端部分93相对于位于外带物品1下方的中间部分94会向上折起,如图10e所示。在前后两端部分折起之后,薄膜91将会在外带物品1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侧形成边缘开口。
之后,移动平台200下降到位(即到达上述的封合位置),待移动平台 200停稳之后,打包袋制作模块400在外带物品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对薄膜 91的边缘开口进行封合,从而获得包裹,可参考图10f所示。
由此,通过移动平台200、膜料供给模块300以及打包袋制作模块400 的共同协作,便完成了外带物品1的打包所必需的基本操作。
其中,对于膜料供给模块300来说,其所提供的保持点K在纵向上的位置可以随着薄膜91的对折而相应地移动,也可以的是,保持点K在纵向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而是在薄膜91对折的过程中即便薄膜91会移动,但保持点K会始终夹持并给予薄膜91一定的压紧力,使得薄膜91的前端部分 92和/或后端部分93不会因失去支撑而自由悬置/摆动。另外,在打包的过程中,膜料供给模块300的保持点K对于薄膜91前后两端的释放时机,不宜过早,否则薄膜91会因为失去约束而导致封边或封口失败,但也不宜过晚,否则会影响包裹的输送或被取出。
其中,对于打包袋制作模块400来说,封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薄膜91的材料性质而决定,例如,塑料薄膜可以采用热合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决定,例如采用缝线、钉钉等方式。而对于封合的程度,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左右两侧以连续的线型封合,而顶侧则可以以点式或点断线式进行封合,这样,可以使得收件人知晓该包裹在送达之前是未被开启的。
以上,是基于本公开基本构思的核心技术方案。
另外,在不违背本公开精神思想的情况下,上述的移动平台200、膜料供给模块300和打包袋制作模块40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当然,也可以引入其它对上述的核心技术方案有积极作用的模块、机构、零部件或结构等部分,对此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打包袋制作模块400可以包括压边机构,在实施封合之前,考虑到平整度和成功率的问题,可以通过压边机构先将边缘开口进行压合操作。而这种压合操作可以在封合之前进行,例如可以在移动平台200从初始位置下移的过程中进行。并且,这种压合操作适于保持至少到封合操作开始。因此,当移动平台200下移到某一位于封合位置上方的位置时,适于开始这种压合操作,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其为压边位置。
对于采用膜卷的方式提供特定长度的薄膜91的方式来说,当压合操作开始时,可以理解为已送出的薄膜91的长度已经足够,因此,此时膜料供给模块300可以切断薄膜91,甚至,在压边机构的作用下,膜料供给模块 300可以释放对薄膜91的前端的保持,甚至释放对薄膜91的后端的保持。
还例如,考虑到预打包的过程中,可能的是移动平台200上所码放的外带物品1的重量不足以克服膜料供给模块300对薄膜91两端的保持力而无法跟随移动平台200继续下移,因此打包袋制作模块400可以包括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筑底机构48,该筑底机构48安装于移动平台200,用于牵引薄膜91位于外带物品1下方的中间部分94,使其跟随移动平台200下移。
此外,对于制作好的打包袋来说,由于重量几乎集中在中间部分94,因此,可以考虑让中间部分94的面积大于外带物品1的底面面积,由此可以增大受力面,对外带物品提供更好地承托。这可以在将外带物品1放置到薄膜91之前通过折底操作来实现,这里所说的“折底”可以理解为皴折部分薄膜,例如,在移动平台200的承载面上设置有一沿横向延伸的沟槽,在该沟槽中皴折所需的薄膜长度即可,例如,可以皴折V型、W型等。这里的沟槽设计是为了避免皴折的薄膜部分影响外带物品的放置,通过将皴折的薄膜部分隐藏到沟槽中,可以使得移动平台200提供相对平整的承托面给外带物品1。这里,上述对于中间部分的牵引和折底操作可以均通过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的筑底机构48来实现。
在打包袋制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薄膜段具有位于前端部分92和后端部分93之间的中间部分94,该中间部分94上适于承托放置在移动平台200 上的外带物品1,参考图10e所示。基于此,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用于在中间部分94制作折底结构95(参考图10e中所示) 的筑底机构48,筑底机构4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筑底机构48在横向上关于移动平台200对称地安装于移动平台200的侧端部分上,折底结构95具有层叠的至少两层薄膜部分。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筑底机构48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3以及图6至图9所示,筑底机构48包括筑底支架、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以及均沿横向向内侧延伸的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第一杆件483固设于筑底支架,第二杆件484活动地设置于筑底支架以在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驱动下能够在高于第一杆件483的第一筑底位置(参考图10a所示)和低于第一杆件483的第二筑底位置(参考图10b 所示)之间移动,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在纵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以免第二杆件484在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杆件483发生干涉。其中,当第二杆件484位于第一筑底位置时,允许薄膜段伸入到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 484之间,此处可以参考图10a所示。在薄膜段伸入到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之间之后,第二杆件484下移至第二筑底位置便能够在中间部分94 上制作出折底结构95,此处可以参考图10b所示。
因此,折底结构95的形状是由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的数量来决定的。例如,通过设置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的数量分别为二和一 (这种情况下,沿纵向方向看,第二杆件484位于两个第一杆件483之间),能够获得V字型的层叠了两层薄膜的折底结构95。例如,通过将第一杆件 48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第二杆件48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第一杆件483位于两个第二杆件484之间,能够获得W字型的层叠了4层薄膜91的折底结构95。可选择地,两个第二杆件484可以设置为始终沿纵向对齐且与第一杆件483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得所获得的折底结构95在使用时均匀受力。
另外,筑底机构48可以包括第二筑底致动单元,两个第二杆件484在第二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筑底支架沿纵向彼此相对或彼此相背离地移动,以在筑底夹紧位置(参考图10c所示)和第二筑底位置之间切换,在筑底夹紧位置时两个第二杆件484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在第二筑底位置时两个第二杆件484之间的纵向间距。通过这一夹紧动作,可以使得折底结构95处于相对平整的形态,由此在接下来的袋边封合过程中可以降低褶皱产生的机率。
其中,第二筑底致动单元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二筑底致动单元包括滑动气缸485和杆件支架486,滑动气缸485具有两个滑块4851,每个第二杆件484通过各自的杆件支架 486固定到各自的滑块4851上。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也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构造为直线气缸,滑动气缸485 的缸体固设于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活塞杆。
此外,第一杆件483可以构造为空心杆件,且外端用于连通外部吹气气源。在接通外部吹气气源的情况下,薄膜91左右两端对应的第一杆件483 朝向彼此的吹气能够抚平两侧的第一杆件483之间的薄膜部分,从而提高或保证折底结构95的平整性。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筑底支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6和图9所示,筑底支架包括筑底安装板4811和筑底立柱4812,筑底安装板4811构造为L型且具有彼此成角度的第一边部分和第二边部分,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安装于第一边部分,筑底立柱4812 固设于第二边部分,筑底立柱4812远离第二边部分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杆件 483,第一杆件483通过端部与外部吹气气源连通。因此,筑底安装板4811 这种即适于安装第一杆件483又适于安装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构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零部件的数量。
另外,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可以均构造为圆杆形状,以在与薄膜91接触时提供面接触。而且第二杆件484可以同轴设有滚动筒套,在与薄膜91接触的情况下,薄膜91如果相对于第二杆件484移动,则两者之间的摩擦形式是滚动摩擦,这样可以降低对薄膜91的拉扯。此外,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所示,第二杆件484可以构造为半圆杆形状,以增大第二杆件484与薄膜91接触的面积,提高折底结构95的平整度。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筑底机构48可以包括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筑底支架活动地设置于移动平台200,以在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移动平台200沿垂向移动。考虑到折底结构 95位于薄膜段的中间部分94,且该中间部分94位于外带物品1的下方,因此,考虑到平整性的问题,可以让折底结构95不承受外带物品1的压力。对此,移动平台200上所提供的承载平面中可以设计有向下凹陷的沟槽,通过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的驱动,使得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在垂向上都低于承载平面,折底结构95隐入沟槽,由此可以使得折底结构95不再受到外带物品1的压力,有益于保持整个中间部分94、也就是打包袋底部的平整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平台200上设置第一输送机构时,由于此时由第一输送机构提供外带物品1的承载平面,因此,上述的沟槽应由第一输送机构51限定。例如,当采用履带输送装置用作第一输送机构时,需要在移动平台200上设置两个履带输送装置,两个履带输送装置之间的间隙便用作上述的沟槽,参考图2和10a至图10f所示。
由此,结合第二杆件484的上述夹紧动作,以及此处整个筑底机构48 相对于移动平台200的下移而使得折底结构95避开外带物品1的压力设计,对于折底结构95的平整度更加有益。
另外,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可以构造为直线气缸,第三筑底致动单元 487的活塞杆固连于筑底支架,而其缸体则可以固连于移动平台200。由此,通过拆装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的缸体便可将整个筑底机构48拆卸下来,不仅方便维护维修,更便于更换新的或是迭代升级的筑底机构48。
其中,应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各机构操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运动干涉,对于薄膜91的左右两侧中的任何一侧来说,在横向上,筑底机构48位于袋边压紧机构44的外侧,而袋边压紧机构44则位于袋边热封机构41的外侧。其中,筑底机构48位于移动平台200上所设置的沟槽的端部的外侧,如图2 所示。
下面将基于以上描述结合附图10a至附图10f详细描述打包的过程:
移动平台200移至预设位置(例如上述的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通过拉膜机构33将薄膜91跨过移动平台200向前牵拉,在此过程中,薄膜91 的左右两侧穿过第一杆件483和位于第一筑底位置的第二杆件484之间,如图10a所示,其中,可以将图面左侧的保持点K看做是拉膜机构33。
之后,第二杆件484下移至第二筑底位置,在薄膜91的中间部分94上制作出折底结构95,如图10b所示。然后,第二杆件484移动至筑底夹紧位置,如图10c所示。
之后,移动平台200上移至第一位置(如初始位置为第三位置),舱门打开,用户将外带物品1通过投放口码放在铺设于移动平台200的薄膜91 上,如图10d所示。
之后,移动平台200下移,通过筑底机构48的作用,薄膜91被向下牵拉,而基于薄膜91的前端边缘被拉膜机构所保持,而拉膜机构在垂向上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拉膜机构会向回移动,配合移动平台200的下移动作,由此薄膜91的前端部分92向上折起。而对于薄膜91的后端,则由送膜机构保持并持续放膜给料。因此,配合移动平台200的下移动作,薄膜91的后端部分93也向上折起,如图10e所示。
在移动平台200下移的过程中,在第一实施例中,后端部分93经过第一袋顶压轮4511后向下改变延伸方向,前端部分92经过第二袋顶压轮4512 向下改变延伸方向,因此,前端部分92和后端部分93通过第一袋顶压轮4511 和第二袋顶压轮4512的支撑而保持为相互靠近。移动平台200在下移预设值时,袋边压紧机构的第一压边致动单元和第二压边致动单元驱动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彼此靠近,将两者之间的薄膜部分压向彼此。此时,在第一实施例中,切膜机构在后端切断薄膜91,从而获得具有预设长度的薄膜段,对于该薄膜段的后端部分93,将继续由导向固定轮组和导向浮动轮组保持。而在第二实施例中,随着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的移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压紧块之间的袋顶压杆4521和连接在两个第二压紧块之间的袋顶压杆4521 也彼此靠近,将两者之间的薄膜部分压向彼此,当压紧块移动到位时,切膜机构在后端切断薄膜91,可以的是拉膜机构同时释放薄膜91的前端。
此后,随着移动平台200的继续下移,薄膜91在两个袋顶压杆4521之间相对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袋顶压轮或袋顶压杆的作用下保持平整地下移。
移动到位之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彼此靠近,袋边热封机构、袋顶热封机构以及提手冲孔机构开始操作,获得封边痕迹97、点封痕迹96以及提手孔98,从而完成打包袋的制作,如图10f中所示。
之后,移动平台200可调整位置至第二位置,使得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 51和第二输送机构邻接,从而将包裹向外输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筑底机构(48)包括筑底支架、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以及均沿横向向内侧延伸的第一杆件(483)和第二杆件(484),所述第一杆件(483)和所述第二杆件(484)在纵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杆件(483)固设于所述筑底支架,所述第二杆件(484)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筑底支架,以在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驱动下能够在高于所述第一杆件(483)的第一筑底位置和低于所述第一杆件(483)的第二筑底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杆件(483)与位于所述第一筑底位置时的所述第二杆件(484)在垂向上具有间距,且该间距配置为允许平铺的薄膜段在沿纵向向前移动时其横向上的侧方边缘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杆件(483)和所述第二杆件(48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杆件(48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杆件(483)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之间,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始终沿所述纵向对齐且与所述第一杆件(483)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筑底机构(48)包括第二筑底致动单元,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在所述第二筑底致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筑底支架沿纵向彼此相对或彼此相背离地移动,以在筑底夹紧位置和所述第二筑底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筑底夹紧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在所述第二筑底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之间的纵向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筑底致动单元包括滑动气缸(485)和杆件支架(486),所述滑动气缸(485)具有两个滑块(4851),每个所述第二杆件(484)通过各自的杆件支架(486)固定到各自的滑块(4851)上;
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构造为直线气缸,所述滑动气缸(485)的缸体固设于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活塞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3)构造为空心杆件,且外端适于连通外部吹气气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筑底支架包括筑底安装板(4811)和筑底立柱(4812),所述筑底安装板(4811)构造为L型且具有彼此成角度的第一边部分和第二边部分,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安装于所述第一边部分,所述筑底立柱(4812)固设于所述第二边部分,所述筑底立柱(4812)远离所述第二边部分的端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杆件(483),所述第一杆件(483)通过所述端部与所述外部吹气气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3)构造为圆杆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484)构造为圆杆形状,且所述第二杆件(484)同轴设有活动杆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484)构造为具有半圆形截面的杆形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484)的侧平面彼此相互面对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筑底机构(48) 包括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所述筑底支架适于活动地设置在移动平台(200)上,以在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平台(200)沿垂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筑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和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均构造为直线气缸,其中,所述第一筑底致动单元(482)的缸体安装于所述筑底支架,所述第三筑底致动单元(487)的活塞杆固连于所述筑底支架。
12.一种外带物品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带物品打包机包括移动平台(200)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筑底机构(48),所述筑底机构(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筑底机构(48)关于所述移动平台(200)的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200)上,所述移动平台(200)设置有承载平面,所述薄膜段适于平铺在该承载平面上,所述承载平面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两端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筑底机构(48),所述第一杆件(483)和所述第二杆件(484)在垂向上与所述沟槽对齐,且所述第二杆件(484)位于所述第二筑底位置时在垂向上低于所述承载平面。
CN202022032010.7U 2020-09-15 2020-09-15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Active CN213323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010.7U CN21332385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010.7U CN21332385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3858U true CN213323858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2010.7U Active CN21332385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3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6212B2 (en) Bagg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12224485B (zh) 外带物品打包机
CN105947687A (zh) 双线的离线自动码砖流水线
JP5392802B2 (ja) ビニール袋の折畳・積層装置
CN102815419A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
JP2009173342A (ja) 人間工学的な成形プラグの交換を行なうことができるウエブ包装システム
CN105329476B (zh) 卷筒纸中袋包装装置
CN103213699B (zh) 一种自动夹袋充填装置
CN104129527B (zh) 中包机
CN213323858U (zh) 筑底机构和外带物品打包机
CN210028217U (zh) 一种服装自动折叠制袋装袋封口的设备
JP2009096484A (ja) 製品抑えベルト装置
CN213893015U (zh) 外带物品打包机
CN112224528B (zh) 外带物品打包机及其打包袋制作模块
CN213893096U (zh) 外带物品打包机及其打包袋制作模块
TWM552004U (zh) 包裝袋束條及排氣閥安裝機
KR20140112318A (ko) 포장 장치
CN110666870A (zh) 一种智能物流裁切生产线
JP6270267B2 (ja) 製品積重装置、成形品積重装置、及び、製品積重方法
KR20200085422A (ko) 종이용기 성형기계
KR101198737B1 (ko) 포장팩이 연속된 포장띠로부터의 포장팩 절단장치
CN214608361U (zh) 一种筒子纱全自动六袋一体机
CN211336573U (zh) 一种自动服装包纸的设备
KR100758268B1 (ko) 비닐 포장대 절단 장치
CN210939515U (zh) 一种智能物流裁切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