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0023U -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0023U
CN213310023U CN202021427335.9U CN202021427335U CN213310023U CN 213310023 U CN213310023 U CN 213310023U CN 202021427335 U CN202021427335 U CN 202021427335U CN 213310023 U CN213310023 U CN 213310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stomosis
clamp
tooth
clip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73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73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0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0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0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吻合夹套装,包括推送手柄、推杆、容置帽以及吻合夹,其中吻合夹包括基体部和连接于基体部的轴向一端的至少一组夹臂体,每组夹臂体包括两个分别与基体部连接的夹臂、位于其中一个夹臂末端的第一齿部、以及位于另一个夹臂末端的第二齿部,容置帽为沿纵长轴向贯通设计,夹臂体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当吻合夹被收容在吻合夹容纳腔时,夹臂被吻合夹容纳腔的腔壁限位并远离基体部的中心;当吻合夹被推出容置帽外部时,夹臂朝向基体部的中心折弯,使每组夹臂体中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套装结构简单,进入人体后,不受人体组织蠕动作用的影响,不会产生结构变形和缠绕现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OTSC吻合夹***是将采用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制成的OTSC吻合夹与软性内镜配套使用,用于消化道组织的压迫闭合,也可用于标记创口,OTSC吻合夹***因其弹性好、收紧力度强、抓取组织多、范围大等优势,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OTSC吻合夹***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结构复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需要将牵引绳穿过OTSC手轮并绑扎,才可以操作OTSC手轮对组织进行夹闭动作。
(2)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如果抓取钳没有抓住合适的病灶或者病灶过大或者操作过程中的抖动,都会导致OTSC吻合夹释放失败(未能有效夹取组织),术者无法控制操作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OTSC吻合夹***使用牵引绳将OTSC手轮和吻合夹连接,通过牵引绳的牵引作用使吻合夹释放,使用不便,容易出现绕线故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吻合夹和包含所述吻合夹的吻合套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吻合夹套装,包括推送手柄、推杆、容置帽以及吻合夹,其中吻合夹包括基体部和连接于基体部的轴向一端的至少一组夹臂体,每组夹臂体包括两个分别与基体部连接的夹臂、位于其中一个夹臂末端的第一齿部、以及位于另一个夹臂末端的第二齿部,容置帽为沿纵长轴向贯通设计,容置帽用于套设在内窥镜的前端,容置帽的前端设有吻合夹容纳腔、后端设有内窥镜镜头容纳腔;推杆被配置为可往复穿过内窥镜镜头容纳腔进入吻合夹容纳腔;
推杆设置于内窥镜的外侧,推杆的一端可推抵吻合夹的基体部,将吻合夹推出容置帽外部;
夹臂体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当吻合夹被收容在吻合夹容纳腔时,夹臂被吻合夹容纳腔的腔壁限位并远离基体部的中心;
当吻合夹被推出容置帽外部时,夹臂朝向基体部的中心折弯,使每组夹臂体中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夹臂包括铰链和连接臂,铰链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基体部和连接臂,铰链的宽度小于连接臂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的,夹臂体为一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对基体部的纵长轴向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夹臂体为一组,第一齿部为包括起始齿、中间齿以及末梢齿的多齿结构,起始齿、中间齿以及末梢齿沿夹臂末端的周向依次排布。
进一步的,内窥镜镜头容纳腔还包括推杆腔,吻合夹套装还包括连接在推送手柄前端的外套管,推杆被推送手柄操作并穿过推杆腔进入吻合夹容纳腔,内窥镜镜头容纳腔与推杆腔沿容置帽的纵长轴向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牵拉夹和前述任一项的吻合夹套装,牵拉夹从内窥镜的钳道孔穿过容置帽,用于牵拉病灶,以使病灶向容置帽靠近或者进入容置帽,操纵吻合夹套装,可释放吻合夹,并由吻合夹夹住病灶。
进一步的,牵拉夹包括收纳管、靴管、拉索衬管和夹钩,夹钩包括至少两个钩部,每个钩部的后端连接于拉索衬管的前端,收纳管和靴管同轴相接,并套设于拉索衬管的周向外侧,夹钩可***作退回至收纳管内或者伸出收纳管外,当夹钩处于收纳管外时,每个钩部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发散展开。
进一步的,夹钩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了推送手柄对吻合夹进行推送,使吻合夹容易被推出,且吻合夹的夹臂体使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吻合夹被推出吻合夹容纳腔时,由于形状记忆的缘故,夹臂体会自动恢复初始形状,即夹臂朝向基体部的中心折弯,从而达到夹取病灶组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套装使用推杆推送吻合夹,连接结构简单,推杆设置于内窥镜的外部,无需占用内镜的内部空间,且进入人体后,不受人体组织蠕动作用的影响,不会产生结构变形和缠绕现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吻合夹套装状态一(收容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吻合夹套装状态二(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实施例一(收容状态)的其中一个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实施例一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实施例二(收容状态)的其中一个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实施例二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实施例二(释放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拉夹的结构示意图(内部结构可见);
图10是图9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吻合夹套装中牵拉夹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c处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吻合套装中牵拉夹的具体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牵拉夹的结构示意图(内部结构可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吻合夹套装位于穿孔部位上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牵拉夹抓取组织后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吻合夹夹取病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释放所述牵拉夹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端”是指手术时靠近病灶7的一端,“后端”是指手术时远离病灶7的一端。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吻合夹套装,该吻合夹套装包括推送手柄100、推杆200、容置帽300以及吻合夹400,参见图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吻合夹的实施例,而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1的吻合夹包括基体部401和连接于所述基体部401的轴向一端的至少一组夹臂体403,一组夹臂体403包括2个夹臂体,即夹臂体403A以及夹臂体403B,每组所述夹臂体403A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基体部401连接的铰链402A、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夹臂402A末端的第一齿部407、以及位于另一个所述夹臂402B末端的第二齿部408,所述容置帽300为沿纵长轴向贯通设计,所述容置帽300用于套设在内窥镜500的前端,参见图3,所述容置帽300的前端设有吻合夹容纳腔304、后端设有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所述推杆200被配置为可往复穿过所述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进入所述吻合夹容纳腔304;
所述推杆200设置于内窥镜500的外侧,所述推杆200的一端可推抵所述吻合夹400的基体部401,将所述吻合夹400推出所述容置帽300外部;
所述夹臂体403A和夹臂体403B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当所述吻合夹400被收容在所述吻合夹容纳腔304时,所述夹臂402A以及夹臂402B被所述吻合夹容纳腔304的腔壁限位并远离所述基体部401的中心;
当所述吻合夹400被推出所述容置帽300外部时,所述夹臂402A以及夹臂402B朝向所述基体部401的中心折弯,使每组所述夹臂体中所述第一齿部407与第二齿部408相互啮合。
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还包括与之相互隔离形成的推杆腔303,推杆腔303的中心轴线与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这样使得推杆进一步与内窥镜相互隔离,避免影响内窥镜的操作使用。
参见图6-图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示出的吻合夹4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3-5中所示出的吻合夹相同的是,都具有基体部41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吻合夹400包括两组夹臂体413(即,图7中的413A、413B、413C、413D),即形成了4个夹臂(即,图7当中的412A、412B、412C、412D),与此同时,每一个夹臂的末端形成有相应的齿部414,对应于每个夹臂,这些齿部如图7中所显示的,分别为第一齿部414A,第二齿部414B,第一齿部414C以及第二齿部414D,当吻合夹400恢复形状时,第一齿部414A与所述第一齿部414C相互啮合,而第二齿部414B则与第二齿部414D相互啮合,从而夹住人体组织或者病灶组织。此外,本实施例由于设置了更多的夹臂体413,进而需要简化每个夹臂体413的齿部齿形设计。通常来说,第一齿部414A作为凹部,而对应的第一齿部414C则为凸部,第一齿部414C只有一个凸齿,而第一齿部414A则相应只设置一个凹齿。
参见图3和图6,两个实施例当中的铰链402以及铰链412均可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出的,铰链402连接在基体部401和夹臂体403之间,而图6所示出的实施例二的铰链412也是如此设置在基体部411和夹臂体413之间。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夹臂体之间啮合的紧固性,将铰链的宽度设置为小于夹臂体的最大宽度。
如图4-5所示出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夹臂体403为一组,即夹臂体403A以及夹臂体403B,分别设置在两个夹臂体上的第一齿部407与第二齿部408相对基体部401的纵长轴向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如图5所示出的,第一齿部407包括起始齿404A、中间齿405A以及末梢齿406A,而与第一齿部407相对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二齿部408则沿基体部401的周向依次分布有起始齿404B、中间齿405B以及末梢齿406B,当吻合夹400恢复初始形状时,第一齿部407和第二齿部408朝向基体部401的中心运动,最终使得起始齿404A对应末梢齿406B啮合、中间齿404A对应与中间齿405B啮合以及末梢齿406A与起始齿404B啮合,达到咬合组织的效果。
如图1-3所示出的,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还包括推杆腔201,吻合夹套装还包括连接在推送手柄100前端的外套管201,推杆200被推送手柄100操作并穿过推杆腔201进入吻合夹容纳腔304,内窥镜镜头容纳腔301与推杆腔201沿容置帽300的纵长轴向并列设置。通过外套管201,可以将推杆200的操作通道与内窥镜的钳道相互隔离,避免影响内窥镜的操作,降低手术的潜在未知风险。
本实施例中,推杆腔201沿容置帽300的纵长轴向,贯穿容置帽300的后端侧壁,也就是说推杆腔201的内外侧均有壁面支撑,安装推杆200后,推杆200与内窥镜500不存在接触关系,内窥镜500在消化道内部产生的变形对推杆200的影响减小。推杆200活动安装在推杆腔201内,即可以随时插拔推杆200。需要推送吻合夹400时将推杆200***推送腔201,操作推送手柄100进而向前推送推杆200,吻合夹400被推出后即可取出推杆200,减小吻合夹装在消化道内的占用空间。
推送杆200由刚性材质制成,独立设置在内窥镜8的外部,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尼龙线圈或者牵引绳在内窥镜的内部穿线后与吻合夹连接,尼龙线圈或者牵引绳为柔性件,与本实施例的刚性材料制成的推送杆200相比,着力点较差,只能通过牵拉的方式将吻合夹推出,另外由于肠胃组织的蠕动作用,内窥镜在组织内会产生变形,这将导致尼龙线圈或者牵引绳在内窥镜内部的穿线结构改变,一旦发生缠绕打结现象将导致吻合夹无法正常释放。
推杆200的后端设有推送手柄100,推送手柄100与推杆200固定连接,例如焊接、铆接、胶合、一体制作成型等等或者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
参见图6-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牵拉夹6以及前述实施例的吻合夹套装,牵拉夹6从内窥镜的钳道孔穿过容置帽,用于牵拉病灶,以使病灶向容置帽300靠近或者进入容置帽300,操纵吻合夹套装,可释放吻合夹,并由吻合夹夹住病灶。
本实施例将牵拉夹6与吻合夹套装配合使用,使用时,先用牵拉夹6勾住病灶7,同时回拉病灶7,使病灶7向容置帽300方向靠近,同时病灶7凸出大范围的组织表面,从而吻合夹可以抓取更多的病灶7,便于释放夹取组织。
如图9-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牵拉夹6包括收纳管601、靴管602、拉索衬管603和夹钩604,夹钩604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钩部6041,每个钩部6041的后端连接于拉索衬管603的前端,收纳管601和靴管602同轴相接,并套设于拉索衬管603的周向外侧,夹钩604能够收缩至收纳管601内,当夹钩604伸出收纳管601时,每个钩部6041的前端沿径向向外扩张。
收纳管601和靴管602的材质较硬,作为外部套管使用,收纳管601的直径大于靴管602的直径,靴管602与拉索衬管603适配,收纳管601与夹钩604适配,即靴管602套在拉索衬管603外,牵拉夹6收缩时,夹钩604处于收纳管601内,夹钩604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拉索衬管603的前后推拉作用下可以打开闭合。在自由状态下,夹钩604处于径向扩张状态;在收纳管601的限制下夹钩604径向收缩。整个牵拉夹6可通过内窥镜的钳道孔进入人体,找到目标组织,推动拉索衬管603,则夹钩604因自身弹性可以自动打开,夹钩604从而可以释放组织。夹钩604也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牵拉夹6结构简单,抽拉方便,占用空间小。作为优选的,收纳管601和靴管602一体制作而成。
图15-图18示意了本实施例的吻合夹套装在缝合穿孔4时的操作步骤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使用牵拉夹6勾取病灶7。如图15-图16所示,首先将吻合夹套装中的牵拉夹移动至穿孔4所在部位的上方,接着将牵拉夹6穿过内窥镜500的钳道孔,并从内窥镜500的前端伸出,推动拉索衬管603使夹钩604打开并勾住位于穿孔4处的病灶7,随后抽拉拉索衬管603,将夹钩604拉近收纳管601内,从而使夹钩604闭合,穿孔4部位随之闭合,接着拉动牵拉夹6,同时移动内窥镜500,使内窥镜500的前端抵在组织表面,并且病灶7牵拉至吻合夹400内。
步骤二:使用吻合夹300缝合。如图17所示,向前顶推推杆200,使吻合夹400脱离容置帽300,夹臂体恢复成原始的形状和状态,从而夹紧病灶7。
步骤三:撤回器械装置。如图18所示,推动拉索衬管603,使闭合的夹钩604打开,把组织释放,将牵拉夹6、推送杆200和内窥镜500取出。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吻合夹套装,相对于前述的实施例,适用于大面积穿孔4的缝合。在前述实施例中,如果牵拉夹6没有抓取合适的病灶7时将导致吻合夹夹取组织失败,尤其当穿孔4面积较大时,加上人体内肠胃的蠕动,病灶7的活动性更强,给抓取工作带来困难,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定位螺钉605,定位螺钉605的前端设有螺纹锥头6051,拉索衬管603的中心设有轴向贯通腔,即拉索衬管603为中空结构,定位螺钉605设置于轴向贯通腔内,并能相对拉索衬管603作轴向往复运动。定位螺钉605与拉索衬管603的相对运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滑动连接实现。螺纹连接时定位螺钉605可以在拉索衬管603内旋转,旋转过程中两者具有前后相对运动。
使用时,先将定位螺钉605的螺纹锥头6051***病灶7,接着旋转定位螺钉605,在螺旋作用下,穿孔4部位收紧并变小,此时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牵拉夹6的抓取工作。从而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降低对术者操作水平的要求。
定位螺钉605可以随时拆卸,当病灶7较小时,抓取组织难度较低时可以将定位螺钉605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了推送手柄对吻合夹进行推送,使吻合夹容易被推出,且吻合夹的夹臂体使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吻合夹被推出吻合夹容纳腔时,由于形状记忆的缘故,夹臂体会自动恢复初始形状,即夹臂朝向基体部的中心折弯,从而达到夹取病灶组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夹套装使用推杆推送吻合夹,连接结构简单,推杆设置于内窥镜的外部,无需占用内镜的内部空间,且进入人体后,不受人体组织蠕动作用的影响,不会产生结构变形和缠绕现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装置,如图14-图17所示,包括牵拉夹6和前述的吻合夹套装,牵拉夹6从内窥镜500的钳道孔穿过容置帽300,并牵拉病灶7,以使病灶7向容置帽300靠近或者进入容置帽300,从而缝合穿孔4。
前述实施例中仅使用吻合夹夹取病灶7,主要适用于弹性较好的组织,此时依靠负压即可将组织吸入吻合夹400内,而当组织病变程度较大时,病灶7将会硬化,此时单独依靠负压作用很难将病灶7吸入吻合夹400内,或者夹取的病灶7厚度较小,导致病灶7缝合不完全,本实施例将牵拉夹6与吻合夹配合使用,使用时先用牵拉夹6勾住病灶7,同时回拉病灶7,使病灶7向容置帽1方向靠近,同时病灶7凸出大范围的组织表面,从而吻合夹可以抓取更多的病灶7,便于释放夹取组织。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吻合夹套装,包括推送手柄、推杆、容置帽以及吻合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吻合夹包括基体部和连接于所述基体部的轴向一端的至少一组夹臂体,每组所述夹臂体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基体部连接的铰链、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夹臂体末端的第一齿部、以及位于另一个所述夹臂体末端的第二齿部,所述容置帽为沿纵长轴向贯通设计,所述容置帽用于套设在内窥镜的前端,所述容置帽的前端设有吻合夹容纳腔、后端设有内窥镜镜头容纳腔;所述推杆被配置为可往复穿过所述内窥镜镜头容纳腔进入所述吻合夹容纳腔;
所述推杆设置于内窥镜的外侧,所述推杆的一端可推抵所述吻合夹的基体部,将所述吻合夹推出所述容置帽外部;
所述夹臂体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当所述吻合夹被收容在所述吻合夹容纳腔时,所述夹臂被所述吻合夹容纳腔的腔壁限位并远离所述基体部的中心;
当所述吻合夹被推出所述容置帽外部时,所述夹臂朝向所述基体部的中心折弯,使每组所述夹臂体中所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铰链连接在基体部和夹臂体之间,所述铰链的宽度小于所述夹臂体的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体为一组,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相对所述基体部的纵长轴向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夹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体为一组,所述第一齿部为包括起始齿、中间齿以及末梢齿的多齿结构,所述起始齿、中间齿以及末梢齿沿所述夹臂末端的周向依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夹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镜头容纳腔还包括推杆腔,所述吻合夹套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推送手柄前端的外套管,所述推杆被所述推送手柄操作并穿过所述推杆腔进入所述吻合夹容纳腔,所述内窥镜镜头容纳腔与所述推杆腔沿所述容置帽的纵长轴向并列设置。
6.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拉夹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吻合夹套装,所述牵拉夹从所述内窥镜的钳道孔穿过所述容置帽,用于牵拉病灶,以使所述病灶向所述容置帽靠近或者进入所述容置帽,操纵所述吻合夹套装,可释放所述吻合夹,并由所述吻合夹夹住所述病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夹包括收纳管、靴管、拉索衬管和夹钩,所述夹钩包括至少两个钩部,每个所述钩部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拉索衬管的前端,所述收纳管和靴管同轴相接,并套设于所述拉索衬管的周向外侧,所述夹钩可***作退回至所述收纳管内或者伸出所述收纳管外,当所述夹钩处于收纳管外时,每个所述钩部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发散展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钩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CN202021427335.9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Active CN213310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7335.9U CN21331002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7335.9U CN21331002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0023U true CN21331002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7335.9U Active CN21331002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0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388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吻合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388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吻合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35811B2 (ja) 複数の組織縁を接近させ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JP4266738B2 (ja) 結紮装置
EP1769749B1 (en) Surgical suture instrument
RU2585730C2 (ru) Сборный узел ретрактора тканей
JP3195445B2 (ja) エンドリゲーチヤーの適用のための腹腔鏡下器具
US20070073320A1 (en) Method for suturing perforation
JPH08500506A (ja) 内視鏡的縫合装置
WO2012126477A1 (en) Fastening device, related tools and methods
JPH07299073A (ja) 縫合糸を確保する器具及び方法
JP2021508531A (ja) 止血クリップ
JP2023126438A (ja) 組織を引き込む為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281467A (zh) 一种吻合夹和包含所述吻合夹的吻合套装
JP2006508781A (ja) 組織レトラクタ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2089655U (zh) 一种吻合夹和包含所述吻合夹的吻合套装
CN213310023U (zh) 一种吻合夹套装及其内窥镜装置
JP2012024607A (ja) 縫合器
US20160206391A1 (en) A system to manipulate organs and instrumen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O2011055684A1 (ja) 手術用持針器
WO2021145289A1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および結紮装置
JP4256874B2 (ja) 組織レトラクタ装置
WO2021009835A1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3372200U (zh) 腔镜手术组织牵拉装置
WO2021176636A1 (ja) 内視鏡用持針器および内視鏡下縫合方法
CN216021203U (zh) 一种医用牵引装置
CN114587446B (zh) 一种端部执行器械及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